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全屋瓷砖 > 导航 >

丰润800年前路屋"重现" 掀开河北金元考古新篇

丰润800年前路屋"重现" 掀开河北金元考古新篇

全屋瓷砖 同治年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笔筒同治年

2020-10-14

全屋瓷砖。

两座房屋遗址,炕、灶、烟道

几天前的一个清晨,记者走进了丰润后冯各庄金元遗址发掘现场。遗址坐落在村东头200米处的一块台地上。广袤的绿色田野中,挖开了一大片赤裸的黄土,整齐排列着一个个或长或方的“坑口”,大小不一,深浅有别。同行的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副研究员李子春说:“这叫探方。布探方是考古发掘的第一步。”他又解释道,田野考古现场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就叫探方。

东北角上,两名技术工人正在进行考古作业。他们拿着手铲,仔细辨别着在常人看来根本没有区别的土壤颜色,对着颜色深的部分小心翼翼地铲下去,精心程度如雕似琢。在他们身后,三条蜿蜒的凹槽逐渐显现出来。“那是铺在火炕下的炕道,与灶台相连,用来取暖的。”李子春说。

负责现场考古工作的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峥介绍:“古路、房屋遗址在河北地区金代考古工作中,是第一次发现。”

我们行走在纵横交错的探方之间,探寻着那些800多年前的痕迹……

宽约10米的古道路上,密布着数十条车辙印……

那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宽约10米,上面遍布着数十条清晰可辨的车辙痕迹,宽窄不一,深浅有别,很明显是长期碾压形成的。李子春说:“根据这些车辙印,可以推测运输工具为双轮和单轮车。”站在那片黄土地上,触摸数百年前留下的痕迹,似乎可以看见步履匆匆的古人们,推着各种货物穿梭在这里。

“你看,这些痕迹又密又深。据我们分析,这条路在当时应该是经贸往来、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李子春说。丰润历史悠久,在古代属边陲重地,交通发达。现今从丰润通过的102国道,前身是无终古道,是金代联系中都(北京)至上京府的重要驿道。由此推测,眼前的古道路很可能就是这条重要驿道中的一部分。

半地穴式房屋,坐北朝南,火炕、灶台、烟道一目了然……

在遗址的中部和北部区域,还清理出了5座房屋遗址。所有的房址都坐北朝南,呈半地穴式。门口斜坡式向南,宽0.7米。房屋平面呈方形。最大的一座房屋基址东西4.2米,南北5.1米,深0.8米,门道处还有两步台阶。房屋内北侧都有火炕、灶台,炕面烟道尚存,走向清楚,烟筒位置明显。在一个较大的屋子里,火炕边缘用板瓦平铺保存完好,屋中间的地面上还遗留着取暖用的炕坑、烧土。

李子春指着一处房屋遗址说:“你看这座房子,规模比较大,最特别的是有西侧室,而且侧室里也有炕、灶设施。”对此,他解释道,这座房屋两个居室大小不同,相互连接,应该是古人随着家中人口或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善居住条件所建造的。

出土了大量陶、瓷、铜、骨、石等文化遗物,器形多样……

在考古队驻地,有一间屋子专门用来清理、修复和陈列出土文物,一位专门负责修复工作的考古队员正忙乎着。在他面前,摆放着一堆已经清理好的瓷器碎片,他所要做的就是像拼积木一样把那些碎片重新拼凑起来,还原出最初的模样。他说:“干这个工作首先要对各类器物比较了解,才能凭着原始的残断痕迹把收集到的碎片拼起来。很多时候,所有的碎片都用完了,器物还没有成形,就得用石膏补完余下的部分。”

据介绍,发掘出的文物都要先进行彻底清洗,然后修复。修复结束后,还要进行绘图、照相,对文物的形状、尺寸、产地等进行全面描述。而这些出土文物,也正是判定遗址所属时代的最有力证据。

此次考古工作中,出土了陶、瓷、铜、骨、石等各种质地文化遗物,有瓷碗、瓷盘、瓷碟、陶罐、陶盆、陶盏、网坠、铜钱、骨笄、骨锥等等,种类繁多。也正是依据出土的残砖、鸡腿瓶、陶器、瓷器残片和“大定通宝”“洪武通宝”钱币等文物,最终判定此处遗址属于金元时代。

历史痕迹丰富,出乎考古队起初的预料……

其实,最初着手这个考古项目时,人们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多的收获。张晓峥介绍,2010年冬,为了支持张唐铁路的建设,考古队开始对张唐铁路建设施工区域沿线展开考古调查。当走到后冯各庄村东部边缘的这块高地时,考古队通过土壤的断层发现,这一片区域内保留着众多元末明初时期人类的生活遗址。于是,2011年4月15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唐山市文物管理处、丰润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组成了一支考古队,开始对这块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而随着挖掘工作的陆续展开,考古队员们惊喜地发现,这块看似平常的土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痕迹。

经勘探,遗址总面积达60000平方米,目前已揭露1200余平方米。期间,发现古道路一条,房屋遗址5座,露炊遗址5座,灰坑41座,出土了大量瓷器残片。

张晓峥表示,古道路的发现,对廓清后冯各庄古人聚落的文化性质提供了线索,为探明当时古路的构筑方式和筑路流程提供了新的原始资料,是研究金元时期冀东乃至我国东北地区交通经济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而房屋遗址对于深入了解当时古人居住环境、生活状态、自然环境、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采访结束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但考古队员们依然各自忙着手中的工作。张晓峥说:“时间有限,等挖掘工作全部完成,这里就要回填了,我们希望能尽可能多地留下些资料。”那一刻,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英国考古学家保罗·G·巴恩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在去向何处,那我们就需要追溯我们的轨迹,去看看我们来自何处……”这或许正是考古这一神秘工作的深意所在吧。

相关阅读

"瓷母"——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是中国最久远的瓷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瓷母"。越窑烧造瓷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原始瓷到唐宋秘色瓷,从未间断,唐代越窑青瓷成为皇室贡品,人们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窑青瓷的典雅秀美。

而法国人则用雪拉同的名字来称呼越窑青瓷,表明他们对青瓷这一艺术品的喜爱。

浙江绍兴实业家孙海芳先生二十多年来,钟情于越窑青瓷的收藏,并且颇有研究,曾先后被聘为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陶瓷部顾问、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对越窑青瓷的历史发展详为考证,颇有见地。孙海芳将其所藏珍贵中国古代文物创建了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并将越窑青瓷珍品裒集成册,名曰《中国越窑青瓷》,以宣传故乡的青瓷文化、越国风情。

据介绍,《中国越窑青瓷》共收录青瓷珍品305件,许多藏品系首次发表,其所收越窑青瓷的数量和质量,是至今为止所出版的有关越窑青瓷图录前所未有的。而藏品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一组唐代早期的青瓷兵马俑,其中有将军王、文臣武官、内侍太监、歌伎舞女、门卫厨子,最奇特的是一穿西服、腰悬匕首香囊的东洋使节俑,内政外交,一应俱全,堪称俑类之珍。

陶瓷文化:"老窑瓷中国行"走进山西调研古窑址


日前,“老窑瓷中国行”走进山西,先后探访了长治八义窑等多处古窑址。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在其所承担的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课题“中国古陶瓷遗存现状调查及古陶瓷烧造技艺传承教育研究”中,联合老窑瓷博物馆、中国文物网,选择“山西老窑瓷”为第一研究对象进入了课题调研。7月11日至21日,课题组在晋中学院和三晋出版集团的协助下,先后探访了长治八义窑、平定窑、怀仁窑、榆次孟家井窑、介休窑(洪山窑)和交城窑等古窑址,走访了上述各窑口制瓷工艺的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师,以及民间收藏家和古陶瓷文化研究者,还在路经的一些市县,选择参观了当地著名的文物古迹,为深入研究体现在瓷器装饰上的文化元素做了有益的补充探索。

尽显皇家风范 "非遗"京彩瓷坎坷的复兴之路


靓丽繁复的图案、活灵活现的造型、凸凹有致的填彩、华贵典雅的花式、精致细腻的勾描……站立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京彩瓷作品丛中,不禁为大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精彩绝伦的手艺而惊叹;小心翼翼地轻抚把玩间,想象着古代帝王将相坐拥绝世精品,每日端详玩味时的赏心悦目、怡然自得。

如今,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继承前人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京彩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现出了更具时代特色的魅力。4月28日至5月10日,百余件“京彩瓷”陶瓷艺术精品将亮相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昔日皇家案上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观众们可以借此机会近距离地欣赏、收藏到与古时帝王家才能享有的特殊技艺相比肩的瓷器精品。

|比肩官窑|

京彩瓷技艺尽显皇家风范

“京彩鉴赏瓷”曾经被称做“北京仿古瓷”。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一,“京彩鉴赏瓷”专指延续前朝名瓷而烧造出来的瓷器品种,目前主要仿制品种则集中在明代及清代康、雍、乾三朝,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今。其以粉彩、古彩、墨彩、斗彩和新彩为主,作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恢宏大气,有着帝王之都的风度,不仅满足了人们好古赏旧、日用或其他需要,也在我国陶瓷行业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京彩鉴赏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初,随着官窑瓷器逐步流入市场,古玩店开始烧制出各种逼真的官窑精瓷,这种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质优,比肩官窑,京彩鉴赏瓷的雏形就此出现。辛亥革命后,京彩鉴赏瓷工艺逐渐丰富,制作群体进一步扩大,在民间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京彩鉴赏瓷行业逐渐形成。

主办方北京华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籍华表示,从器型来说,京彩鉴赏瓷器型多样,涵盖瓶、罐、盒、碗、盘、花盆、鱼缸、箭筒、凉墩、瓷珠、文房四宝、人物、鸟兽、各种小摆件等诸多种类。而从工艺流程来讲,其生产有着一整套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设计阶段要经历查阅资料、选胎、绘图设计、定稿、勾图几个步骤。生产工艺经历描图、拍图、研磨配色、彩画、填色、自检、互检、入窑烧制、烧成出窑和成品检验等阶段。从技法来讲,京彩瓷主要以摹仿前人古瓷的装饰手法,以古彩和粉彩技法为主。其中,古彩作品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极具民间艺术风格;粉彩则是在古彩基础上运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来,颜色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画工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

而经四代名家传承,京彩瓷得以形成一种特别韵味。其仿古意而不拘于形,承古法而不囿于器,釉色饱满亮丽,画工精致大方,呈现出浅浮雕的实体感,拥有皇城气概。

|三起三落|

京彩瓷几十年“坎坷”发展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彩瓷在统一管理下规范发展起来。1973年初,在原来小规模制作的基础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

京彩瓷的第四代传承人――北京市陶瓷工艺大师白莉和王立,从十几岁就进厂学习京彩瓷技艺。当时厂子才刚办起来,她们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见证了本厂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

据她们介绍,1975年工厂发展规模非常大,分几个车间,仅画瓷人员就有好几百人。上世纪80年代,京彩瓷产销非常红火,那时候基本上走外贸,一个品种走货就要一两百件。后来由于市场疲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京彩瓷的产销便随之下滑。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营活跃,京彩瓷产销量又有所回升,陶瓷、彩绘、仿古画等品种也日趋丰富,工作人员也有几百名,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当时市场整体状况不好,而人们对京彩瓷产品的认知度也有限,使其产销量再度下滑,车间进行合并,几百人的规模就缩减为二三十人,而且仅保留了仿古瓷的项目。进入21世纪,工厂进行了重组,领导下大力气发展京彩瓷项目,其产销再度红火起来。而几年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京彩瓷产销又逐渐面临收缩态势,当时车间仅剩下6位老师傅和一些学员,设计、生产人员总共不到20人。

目前,京彩瓷也和北京民间其他众多工艺品种一样,存在着发展上的种种困境。例如,工作室、创作环境与其大器的工艺、精湛的技术不甚相衬。同时由于京彩瓷技艺环节专业含量高,制作工艺复杂,传承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由于京彩瓷制作技艺专业性强,传承人才的选拔难度大,加之工艺大师逐渐进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亟待得到完善的保护与传承。

|多方助力|

京彩瓷再度振兴蓄势待发

京彩瓷这项精湛的百年传统技艺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企业、工艺大师、专家学者、艺术界知名人士等各方力量共同助力,为其发展出谋划策;热爱这项事业的人们纷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继承传统、重振市场的工作中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2009年,京彩瓷接连申报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今年又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也对这个项目给予了重视和扶持,例如在多种重要的展览、展示中,都力推京彩瓷;其中部分产品,已被获准作为北京市的代表产品赠送给国外友人。

鼎盛陶琦(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副经理史琴表示,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注,同时企业自身也在全力以赴,调配了全公司最精英的力量,来共同推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再度振兴。目前公司正在重新装修车间、扩大生产面积,并准备建立大师工作室。同时,还在摸索京彩瓷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但现在还需要很多的投入,需要条件的具备与改善。

白莉介绍说,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目前京彩瓷的销售局面也在打开,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不但继承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而且在不断创新。据了解,现在京彩瓷的主打产品粉彩百鹿尊和粉彩九桃天球瓶等,都是被排队订购的,而且大部分是回头客。为了保证拳头产品的稀有性,每年生产数量也是有所限制,例如百鹿尊,每年只生产20件。

不仅仿古瓷是拳头产品,精品瓷也是首屈一指。工艺大师们根据年代特色进行制作,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与韵味,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并且在国家级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中屡获大奖。有精品,有拳头产品,再迎合市场的需要制作一些符合大众收藏取向的产品,同时开发一些日用瓷、礼品瓷、瓷板画产品等等,京彩瓷在生产方面日益丰富,产量也不断提高。

而总结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经验,白莉坦言,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同是搞仿古瓷,景德镇的仿古瓷就与京彩瓷的仿古瓷在色彩、工艺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总体说来,景德镇仿古瓷比较清秀,但细腻不足,而且缺少宫廷藏品的韵味。而京彩瓷的仿古瓷就比较厚重饱满,有皇家霸气的感觉,这是其他地方无法仿制的。京彩瓷的工笔花鸟、人物,每一个细处往往都要经过繁复的精描细刻。哪怕一件小器皿,都能独放异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