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宋瓷收藏,你必须知道的南宋九帝与瓷器鉴定

宋瓷收藏,你必须知道的南宋九帝与瓷器鉴定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南宋的瓷器怎么鉴别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11-18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上回说完了北宋一朝九位皇帝,和北宋时期的主要瓷器窑口。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了,我收藏古董而以,了解这些干嘛?

其实不然,古董,说白了还是文物,也就是古代文化的产物。真正鉴定古代文物的秘诀,必须根植于古代历史和文化,才不容易上当受骗。

近年来五大名窑仿品猖獗。很多收藏爱好者,看到铺天盖地的汝官哥均定瓷器,心中窃喜。以为自己收到了真正的宝贝。真喜欢瓷器的话,可以去河南神垕镇看看,那里是中国宋瓷仿品的集散地。大量的五大名窑仿品都出自这里。

或许有朋友要说了,五大名窑是无法仿制的。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五大名窑民间不是没有,而是非常少见。八十年代末,洛阳唐三彩复制成功,全部按照真品工艺制作,再埋在地下。与真无二。因为这个,造成世界收藏拍卖市场,唐三彩价格大跌。俗话说,假作真时真亦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汝官哥钧定,除了北宋官窑和哥窑没有被发现遗址以外,其他窑口的遗址早就被科学发掘,遗址附近窖藏和残片早被搜罗一空。按照古代工艺复制汝窑,均窑,定窑,官窑,根本不是难事。因为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窑炉,都是现成的。

有人要说了,汝窑以玛瑙为釉,现在怎么仿?玛瑙。古代确实是值钱的玩意,俗称珍珠玛瑙,特别是红玛瑙。古称赤玉,在古代非常名贵。但现在,玛瑙铺天盖地,普通玛瑙极为便宜,以玛瑙入釉,并不是成本多高的事情。熟悉了古代制造工艺,五大名窑的仿制已经与真无二。传统鉴别要点统统失效了。

话说回来了,还是先看看南宋九位皇帝和南宋时期的瓷器吧。这才是正题。

高宗赵构,徽宗之子。靖康2年,1127年,由于汴京被破,徽钦二帝被金兵掠走,他作为仅剩下的北宋皇族,在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延续了宋祚百年之久,所以被后世称为中兴之帝。应该说,没有他,宋朝在1127年之后,几年内就全部灭亡,全国进入了女真之手。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

孝宗赵昚(shen),宋太祖七世孙,绍兴三十年应高宗无子,被立为皇子。三十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即位,改元隆兴。从此,皇位从太宗赵匡义系又回到了太祖赵匡胤系手上。孝宗励志北伐,恢复了岳飞的名誉,打击秦侩一党,但北伐失利,郁郁而终。邵熙五年1194年病逝。

光宗赵淳,孝宗子。1189-1194年在位。应不朝孝宗皇帝,孝宗死后称疾不予执丧,被太皇太后吴氏夺位。尊为太上皇。在位仅五年时间。

宁宗赵扩,光宗子。史书上著名的“庆元党禁”“嘉定和议”均在本朝。对金战争再次失利。1224年病逝,在位30年。

理宗赵昀,宁宗养子,权臣史弥远拥立。即位前期史弥远专政。1233年史弥远死后亲政,1234年即联合蒙古灭金。再犯了徽宗的故事。在位40年,1264年病逝。应该说理宗联蒙灭金才是南宋覆亡的肇始之因。

度宗赵禥,(qi)理宗养子,在位十年,耽于酒色。25岁即位,35岁身亡。1274年病逝,此时距南宋灭亡还有2年。

恭帝赵显,度宗子,即位时4岁,1276年,在位两年被俘。后出家为僧,1323年被赐死。

端宗赵昰,(shi),度宗长子,在位2年,享年11岁。

卫王赵昺,度宗幼子,在位2年,享年8岁,南宋最后一位皇帝。1279年崖山海战兵败后,由大臣陆秀夫背负跳海而死。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就是这件事。

南宋历史说完了。南宋瓷器主要是南宋官窑,龙泉窑,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窑,哥窑等淮河以南宋朝统治下的地域所烧。

南宋官窑,史书记载前期有修内司窑,后期有郊坛官窑,窑址目前都已在浙江杭州被发现。修内司官窑在凤凰山下老虎洞。宋叶寘《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润,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哞矣“”说的就是南宋前后的两座官窑。

据文献和实地考证,修内司官窑应该是高宗赵构时期所建。郊坛官窑最早不会早于孝宗朝。可能时代还更晚一些。由于郊坛官窑遗址是民国时期被发现的,遭到大量破坏性盗掘,所以遗址未能对郊坛官窑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但老虎洞修内司遗址发现后保存完好,并发现了几个埋藏残次品的灰坑。从而对修内司官窑的真实情况有了科学的了解。

修内司官窑的发现,打破了学术界官窑无大器的定论,发现在南宋早期,官窑生产了很多20厘米以上的立件。同时,修内司官窑发现了一大批黄釉瓷器,其数量几乎与粉青灰青釉等官窑传世品相等。但传世品中目前尚未发现一件和窑址出土黄釉器相同的器物,可见官窑的研究尚在初级阶段。

由于有了修内司窑址出土的数十种器型对照,可见修内司官窑瓷器在两岸故宫藏品中,并不多见。故宫藏品采用排比的方法,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是郊坛官窑产品,还有不少是元明两代的仿品。以元代仿官居多。

再说哥窑,哥窑是陶瓷界目前最大的谜题。

目前学术界无人能证明哥窑到底什么年代,北宋还是南宋或者是元。也就无法证明哥窑是哪里生产的了。笔者研究多年,得出结论,哥窑是南宋晚期宋官窑的创造。时间大约主要在宋理宗时期。由于生产时间比较晚,加上几十年后南宋灭亡,窑址尽毁。哥窑就成了陶瓷学界一大谜题。再加上哥窑元代仿制得多,宋代产品少,元代产品多,宋元特征模糊,所以造成今天的悬案。论文尚在草拟之中。

再说龙泉窑。龙泉是南宋民窑巨臂,在南宋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的前提下,龙泉窑一反北宋时期的粗苯面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龙泉窑主要在浙江省龙泉县大窑金村一带,溪口一带以烧制仿南宋官窑的黑胎青瓷为主。由此可见,目前说的龙泉官窑亦不是空穴来风。除了龙泉官窑以外,龙泉地区还流行哥窑弟窑的传说。

弟窑又称章龙泉窑,以瓷匠章生二烧制为命名,色如青玉,极度精致。至今仍大量保存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龙泉哥窑,有别于传世哥窑,是一种裂纹瓷器。以传说中章生一所烧为命名,目前龙泉窑的研究,开始进入到辩窑口,辩时代的中高级阶段。

建窑和吉州窑在继续北宋茶盏的基础上继续烧制。著名的日本收藏曜变天目,木叶天目就分别是建窑和吉州窑产品。但吉州窑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釉下彩绘瓷器。以氧化铁为原料,在瓷胎上绘画后,再罩以透明釉烧制而成。釉研究表明,元青花正是继承了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工艺,在洁白的瓷胎上采用氧化钴为原料彩绘,才创造性的在元晚期烧制出幽蓝神采的元青花瓷器的。

南宋时期,景德镇继续烧制青白瓷,当时是社会中下层主要使用的日常用器,也大量贸易到海外。有研究表明,中国的英文发音china,来源于昌南二字。而昌南。正是景德镇原本的名字。瓷器贸易到欧洲,欧人询问这是哪里产的,中东商贾告诉他们是来自昌南。欧人就把昌南这个词当做瓷器的发音,并后来当做中国的代名词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民国瓷器的收藏与鉴定


民国瓷器的收藏,在国内已初具规模。那么,在当今藏家眼中,民国瓷器收藏到底如何理解?藏家入手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刊特别采访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崔凯先生,请他梳理出当今民国瓷器收藏的基本面貌。

特殊时期的民国瓷器

“洪宪瓷”的烧制时间,学术界历来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民国五年(1916年)烧造,有的则认为是在袁世凯登基之前。我认为,在袁世凯登基之前,郭葆昌就已开始烧造“洪宪瓷”,后在全国骂声中停烧。

现在看,“洪宪御制”这种款式,基本上与当时社会环境不太相匹配。袁世凯倒台之后出现的“洪宪年制”瓷器,基本风格也是按照康雍乾时期的粉彩风格来做,但做工比“居仁堂”款的“洪宪瓷”粗糙得多,很多都是各字号成批量地生产。

真正的“洪宪瓷”目前市场价格严重滞后,市场前景看好,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同样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的产物,“康德”年款瓷器(伪满洲国宫廷用瓷,“康德”为伪满洲国年号,在日本烧造),收藏爱好者可以有选择的收藏,但作为投资来说,这类瓷器受众面太小,尤其是作为一段负面历史的载体,作为投资不应是首选。

高水平仿古瓷

清末民国时期是收藏热,为迎合市场,景德镇、龙泉窑、磁州窑、越窑都生产了一批仿古瓷器。有仿两晋时期的青瓷,唐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仿制水平也比较高。但是,这种仿制品是为了迎合国外市场及当时的收藏趋势,收藏价值不是特别高,可能会逐渐升值,但升值速度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有一种景德镇瓷画家及当地制瓷名家作品。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加工生产出来的艺术品,从造型、釉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人优点,是对古代瓷器的传承发展,这种名家仿古瓷器就有比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还有一点,龙泉当时为了迎合日本人的消费需求(日本人历来比较喜欢中国的龙泉瓷器),仿制了大量宋元时期的龙泉瓷,这批瓷器在民国时期大量销往日本。目前正值文物回流热,从国外回流了很多龙泉瓷器,绝大部分就是这个时期的仿制品,仿制水平非常高。

一件真正的元代民窑生产的龙泉青瓷大盘,目前市场价大概在三四十万左右,而一件民国仿品价格则只有一两万左右,它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花个一两万还是值得的,花三四十万去买当然是吃亏了。

民国瓷的投资分析

从晚清同治开始,浅绛彩瓷器出现。

浅绛彩瓷器的画面构图方式,印章的加盖方式,施彩的工艺,基本上沿袭了当时文人画风,而且画师本人也是当时名家,所以民国瓷器最具特点的就是它的绘画属性,这是当时文人阶层审美情趣的体现。

民国时期,官窑瓷器瓦解,绘瓷名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百家争鸣,生产出了一批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精美瓷器,以汪晓棠、王步、珠山八友等为代表。从投资角度来说,这些作品,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工艺的精细程度,最起码要超过晚清官窑。从文化背景来说,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本身的纪念意义也非常重要。

晚清时期的书画,目前市场价比较看好,一般被归为近现代板块,投资前景也非常好。瓷画这几年的价格比较高,也是受到书画市场的影响,而且这些字画家各有各的风格,比如说,王琦的人物、何许人的雪景、邓碧珊的鱼藻等,这样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肯定会被市场追捧,拍出高价也是比较合理的。

在民国瓷中,珠山八友名家瓷,真正的“洪宪瓷”,国府礼宾瓷是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当时价格就已经超过了清末官窑的卖价,奇货可居。

目前明清市场行情看好,高价频繁出现,过亿也不是特别稀奇的事儿。民国精品瓷器相对来说,价格应该还是严重滞后。现在随便一件晚清光绪官窑的赏瓶,价位都在五十万元左右,要知道,晚清官窑历来不被古玩业内称其为古玩,而精品民国瓷在当时就被达官贵人、收藏界所看好。换句话说,民国精品瓷器的品质要高于晚清官窑,但价格则要比晚清官窑低得多。按一般市场行情来说,资金肯定要往低谷流。在能看准,能买到精品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民国瓷精品,尤其是民国时期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的精品器物作为投资,还是比较有前景的。此外,蒋介石的祝寿专用瓷——“万花不漏地”,也是一个能捡到漏的门类。

除珠山八友等人的精品力作外,还有一些民间使用的彩瓷,如胆瓶类、盘、碗等日用瓷,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些民间彩瓷,有一定的存世量,比较容易接触得到,像去古玩市场逛或在亲戚朋友那儿都能见到,作为普通投资者或收藏爱好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日用彩瓷因为东西是老的,器物的种类也相对完整。建议想做这方面收藏的藏友,从先买小件东西起,多学习,多看,多了解相关知识。

宋瓷的收藏与鉴赏价值何在


北宋 定窑刻莲纹盘 直径16.5cm

回望两宋,我们忍不住会发出“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的感叹。说起宋瓷,不少人一定会轻轻念出:汝、哥、定、钧、官……其实,宋瓷何止五大名窑。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宋瓷以一个规整的方阵向我们走来。在北方窑口中,除了汝窑、定窑、钧窑之外,还有庞大的磁州窑系、同样窑场很大而影响至远的耀州窑系,还有登封窑、介休窑、扒村窑、浑源窑、大同窑、长治窑、鹤壁窑、淄博窑、霍县窑等。北宋的官窑应该特指汴京的官窑,“雨过天青”的汝窑因为特别珍稀而受到最高礼遇。而南方,则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越窑、建窑、繁昌窑、同安窑、泉窑、西村窑、潮州窑、永福窑、衡山窑等。南宋哥窑的窑址迄今也未发现,成了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南宋官窑是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汴京官窑的延续,今有郊下坛和修内司两处遗址供我们怀想。

南宋 龙泉窑凤耳盘口瓶 高20cm

南宋 吉州窑玳瑁釉剪纸贴双凤纹长颈瓶 高21cm

宋瓷收藏之热

两宋时期,中国陶瓷的覆盖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在工艺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铜红釉发现并应用,釉上红绿彩也出现了,覆烧工艺得到推广,刻花与印花以及白地黑花等富有民间美术趣味的装饰技术被大面积采用。尤其到了南宋,高岭土的使用使青瓷的烧造成为美丽的现实,从此中国瓷器有了可与宝石比美的细腻质地与华美光泽。另外,从文化意义上说,民间趣味与文人审美在陶瓷上的体现,两宋作出了极大贡献与高品位的示范。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上的高峰,必定有着坚实而广泛的民众基础,宋瓷的繁荣及深远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既然宋瓷优雅,为何在今天的拍卖会上,频频刷新纪录的偏偏是那路花里胡哨的粉彩或珐琅彩?这是时代风气的折射,或者说少数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出了问题。不少人受到清宫剧或电视里鉴宝类节目的误导,以为唯有清代官窑才代表了中国烧瓷业的最高水平。其实在过去,收藏家们高度一致地认为,玩宋瓷才是最高境界,一件宋汝窑或哥窑的东西直抵十件清代官窑。

现在拍卖会上元青花拍得很高,那是因为存世量极少,而且多半在国外。而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成交价格高,除了存世量较少之外,还因为当时用波斯、印尼等地进口的苏麻里青为呈色剂,后来这种原料没有了,改为国产的珠明料和浙料,永宣两朝青花那种恰如水墨画的晕散效果就差多了。物以稀为贵,永宣青花卖得贵是有道理的。

20多年前,当民间收藏热刚刚升温时,在古玩市场甚至地摊上经常看到宋瓷一闪而过的身影,价格也不贵。一件景德镇窑的影青斗笠碗(俗称娃娃碗),品相完整的,也不过3000元至6000元。建窑茶盏更便宜,1000元以内完全可以拿到手。上品一点的,比如磁州窑白底划花梅瓶或耀州窑刻划斗笠碗,三五万元也可以买下来。但当时人们并不把它当一回事,现在它越来越少了,价格也一路攀升。

宋瓷的独有韵味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内涵,它紧跟着绚烂辉煌的唐代之后粉墨登场,打造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类型,那是一种相对内省、色调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点的文化类型。中国瓷器披一肩岁月风尘走来,略经整饬与梳理后,就很自觉地与宋代成熟的哲学思想与飘逸的道教文化以及市民社会高度认可的趣味相适应,并达到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高峰。

宋朝时期,随着烧制工艺和新材料的发现,瓷器有了新的发展,比如此时的定窑,已经可以烧制出颜色很白的瓷器,而之前唐朝时期的邢窑,所烧白瓷均有淡淡的青色,而且由于瓷土的品质控制不够严格,因此很少能够烧制出壶嘴壶柄纤长优美的瓷器,到了宋朝,这些都不再是难题。

传统的中国读书人,是崇尚朴素雅致的,因此宋瓷官窑器型常见素器,并且大量仿烧古代的青铜器、陶器形制,颜色也仅以青、灰、白、玫瑰紫、铁褐色几种为主。五大名窑中汝窑、官窑、钧窑均为青瓷,钧窑由于窑变色难以控制,因此会出现玫瑰色、铁褐色等颜色,定窑、哥窑为白瓷,哥窑由于工艺特殊,呈现仅此一家的“金丝铁线”。大量的盘、炉、瓶也就是摹古仿旧,没有任何装饰,全靠线条流畅,颜色微妙取胜,留下来大量的传世作品。“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件;钧窑十件,不如汝窑一片”等等顺口溜,极言传世宋瓷之珍贵,例如仅北宋早期存在了20年的汝窑,至今倾全世界之力,仅发现67件半,从南宋时期,就是皇族都难得一见的珍品,那传说中的雨过天青色、蟹爪冰裂纹,是无数收藏家的美梦。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举世公认的历史巅峰。宋瓷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陶艺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无论是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均有很大的提高,其中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技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在艺术审美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此外,宋代的南北各大窑口也同时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的繁荣。

宋代的瓷器不仅品类繁多、卓越,而且影响深远,成了后代各类陶瓷的典范。宋瓷之美,首先美在气质,是一种典雅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内敛、沉静、自信,宛如大家闺秀。

宋人的原则是“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并形成了“顺应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质朴”的审美观点,同时以此为标准,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因此,宋瓷就极大地倾注了这种浓厚的人文色彩,来体现自然中的物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上升到一种透彻了悟的哲学高度。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为宋代整体文化风气的使然,有着不俗的气韵和风姿,艺术品位历经千年而不衰。

事实上,宋代以前的瓷器,绝大部分是以青色为美的。魏晋时期的青瓷风行,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这种崇尚青瓷的审美,到了宋代,得到广泛的推崇和发展。特别是瓷工们在原有玻璃青釉的基础上,开创出了失透的、乳浊状的瓷釉。一改以往南青北白时期,那种一览无余、可透彻见底的青釉传统,从而创造了可以展现独特美感的乳浊釉、结晶釉、石灰碱釉和多层釉。

像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龙泉窑等都是如此,它们具有玉一般的质感,有着“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色泽之美。这种美釉浑然天成,间或点缀着自然的开片和窑变,典雅、纯洁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不仅迎合了当时社会所热衷的审美心理,也开创了一个瓷器美学的新时代。

宋人在推崇釉面色调单纯、趣味高雅的同时,绝大部分瓷器的胎骨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讲究如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瓷土物性的制作方法。因此,宋瓷不再过度模仿金银器皿薄华的造型装饰,转而追求胎骨端庄、淳厚、中正的典雅风格。

宋瓷造型在突破模仿金银器皿的局限后,也不再简单地依赖于实用性,而具有了个性独特、造型优雅的作品。诸如出现在宋代的梅瓶、玉壶春、斗笠盏等器物,它们的胎骨造型都强烈地体现“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思想和意韵。这种仪表和风范成了宋瓷造型的主流,也成为后世长期追仿的榜样,至今仍为我们留恋和倾倒。

南宋瓷器之修内司官窑的鉴别


南宋之修内司官窑的鉴别

近年来,对宋代官窑的研究,由于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郊坛官窑遗址陆续发现而有了较大的进展。对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研究,因缺乏窑址印证与古文献核实而众说纷纭。因此,对修内司官窑的性质及产品特征的认识,也就含混不清了。

北宋的“汴京官窑”与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窑址虽然均未发现,但两者是不同的。关于修内司官窑的产地、时代、沿革及其器物的特征,在《坦斋笔衡》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此书还指出郊坛新窑与旧窑(修内司)相比,“大不侔矣”。

修内司为官署,隶属于将作监,北宋始置,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诏将作监并归工程,修内司兼统宫廷窑务烧造的瓷器。据文献可知,修内司窑早于郊坛窑,其烧瓷史是短暂的,又因官窑保密,弃窑时作掩迹处理,因此,其窑址至今未能发现。

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北宋亡于宣和末年(1126年),其间高宗辗转驻跸于扬州、常州、越州等地,至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临安才安居下来。其颠簸长达12年之久(靖康元年至绍兴七年)。绍兴十三年(1143年)置建郊坛,高宗作为天子始举行隆重的祭告天地诸神的典礼。在此前17年间的祭奠(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三年)在建坛前,特别是杂建坛后,宫中用瓷器出自何处?来自旧京是不可能的。北宋亡后宫廷珍宝重器均被金兵掠夺一空。高宗辗转逃亡中,不可能把官窑瓷器携至江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有详实记载。所以在这12年中,皇家需采取临时应急措施,烧制宫中用瓷。“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应是这一背景的真实写照。置建郊坛,举行祭典,当时祭器从简情况,在《咸淳临安志.郊庙》中有详细记载:“设祭器九千二百有五,卤簿万二千二百有二十人(原注二十五年,年郊增三十人)祭器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卤簿应用文绣者皆以缬代之”。说明初建郊坛祭典时,由于缺少铜质礼器,只能以当地生产的青瓷器与竹木器取而代之。根据《宋史.高宗本记》可知,在定都前后的绍兴七年的5月、9月和11月也曾举行过3次大型祭典活动。此时所用礼器,自然亦是陶木无疑。由此可见,至少在绍兴十三(1143年)以前,祭典用瓷以及定都后宫廷用瓷,都需置建官窑烧造,这个官窑应即是文献记载的修内司官窑。

官汝窑、官钧窑遗址得以发掘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宫中的传世物为依据而取证的。在宫藏宋代官窑瓷器中,除官汝窑、官钧窑及郊坛下官窑外,还有一个所谓的传世哥窑瓷器,至今未能找到其窑口。其实它的窑口就是修内司官窑。

关于修内司官窑的记载以叶置的《坦斋笔衡》个顾文荐的《负喧杂录》为最早,以明除草昭的《格故要论》最为明晰具体。其它明清典籍中说瓷者盖源于此。《坦斋笔衡》关于修内司窑产品的特征以及建窑始末的记载是明确的。《格古要论》承叶、顾之说,并作重要补充:“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这段文字极为重要,它实际上道出了“传世哥窑”的本色。不言而喻,只有“传世哥窑”才具备曹昭上述所描述的修内司官窑的特点。“传世哥窑”接近粉红色釉者,如故宫博物院藏宋哥窑葵瓣洗;淡如米黄者,故宫博物院所藏居多,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故宫博物院所藏双鱼耳最为典型。

《格古要论》在提及哥窑时云:“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因为哥窑与修内司窑为两个不同的窑口,故曹昭是分别描述的,它们貌虽相似,其实有别,所以其后的《遵生八签》据此有云:“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哥窑烧于私家”。这是明确指出了两者不同的“官”、“私”性质。又早在50年代,龙泉大窑发掘结果表明,宫中“传世哥窑”非龙泉大窑所烧。换言之,它不是名副其实的“哥窑”。所谓的“传世哥窑”瓷器的造型,是按宫廷需要设计的,如常见的三足炉、鱼耳炉、乳钉五足炉、双耳五足炉、觯式瓶、胆式瓶等陈设礼器之类,俨然宫廷式样。这充分说明,“传世哥窑”为烧制宫廷用瓷官办瓷窑,实物与文献记载的修内司官窑器印证相符。哥窑与龙泉哥窑,两者是有其区别的。

199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登载了金志伟、王玉的《修内司窑今何在》一文。该文以文献及遗址存实物为依据,有力地证实了修内司窑的的存在及其窑址所在地。文章作者据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遗址附近的杭州市内的古中河南段通江桥西侧,拣得两块瓷片,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所谓“传世哥窑”的双鱼耳炉完全一致。之后,又在古中河南段圣安桥(今上仓桥,此处属南宋皇城御街,与六部相邻),拣得3个齿状的圆形支钉一件,其齿形支钉与垫饼系用1中泥料烧制而成。窑具的出土,揭示了该处是一窑址所在地或距窑址很近的所在。此处地在凤凰山下、万松岭东麓,与文献记载的修内司窑的地理位置一致。1993年9月,笔者又专程到杭,目睹了难得可贵的香炉残片和窑具,同时,又承蒙两位作者陪同在赶往现场调查,很荣幸又获得类似宫中收藏的所谓“传世哥窑”即修内司官窑器的残足一片,再一次证实了修内司窑的存在,这些发现至少可以提示我们对修内司官窑的存在,不能轻易否定。

修内司官窑的支钉制作精工规整,而郊坛制作粗糙,尽管它们都是模印而成的。郊坛官窑的圆饼厚度一般为0.06厘米,3个支钉间距往往不相等,又因圆饼较厚,为了脱模方便,故上小下大的坡度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支钉与圆饼是用两种泥料拼烧而成。修内司圆饼的厚度仅0.3厘米,因圆饼较薄,故几乎没有上下下大的坡度。

由文献可知,修内司窑为权宜只举,只为供应南宋建都前的祭典用瓷及宫中用瓷而设,其烧瓷史是短暂的。据宋史记载,绍兴二年置建修正局,主管土木营缮之事,修内司主观窑务当在此时。郊坛建于绍兴十三年,故郊坛窑的建立最早当在绍兴十三年以后,这也即是修内司窑之下限。据此推理,修内司窑时代,当在绍兴二年(1132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之间稍后的一段时期。

收藏瓷器很简单,但保养瓷器你知道几点?


瓷器的保养,如果稍微有不对的地方,瓷器会受到严重损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需要精心地保养才行,首先一点,瓷器保养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对瓷器造成损害。

对于钟爱收藏瓷器和喜欢在家中摆放古董瓷器来进行装饰的业主来说,学会清洗、拿放瓷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单介绍瓷器保养注意要点。

保养瓷器

01.储存瓷器的方法

瓷器储存时要放在定做的盒子里,盒子里要有海绵或泡沫垫。不可把两件瓷器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一定要用海绵或泡沫隔开。陈列瓷器时,要放在固定的木架上,如实木做的博古架,不要用玻璃做的陈列架。因为瓷器很脆,容易碎,所以要防震、防挤、防压、防碰撞,在展示贵重瓷器时可用透明的尼龙线固定其上部。

一般可将古瓷器放在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因为拿放瓷器时,不可避免地会与托板发生碰撞,选用木质搁板则可将此类隐患降至最低。另外,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刷油漆或涂料,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摆放,油漆和涂料有可能会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拿取瓷器时可没有想到这点,则可能造成意外的损伤。摆放时,瓷器底下也不可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放在有软囊的锦盒里,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2.搬拿瓷器的方法

在搬动瓷器的时候,应当特别重视拿放瓷器的方法,尤其是瓷器收藏品,最忌讳两个人手把手地传递瓷器。因为这里面有风险——如果在手把手的交接物品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万一有个失手,就难逃责任。正确的方法是一人先将瓷器放在桌子上,另一人才可用双手捧持、托起;不要只拿藏品的某一部分,如果是带木座,千万不可用一只手去拿木座,要用一只手拿住瓷器,同时用另一只手扶着木座。

拿瓷器的时候双手应该保持洁净和干燥,取 下 戒 指 , 因为戒指会划伤瓷器的釉面。拿瓷器时不要戴手套,因为这样瓷器很容易从手中滑落。

03.清洗瓷器的方法

买回来的瓷器,如果是单色釉,可以用清水进行清洗,如上面沾有不易清除的污垢,可以用洗涤剂,用竹签等轻轻的刮剔。因为单色釉大多是高温釉,釉胎结合较好。如果您买回来的是彩绘瓷器,(唐三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粉彩瓷器、红瓷等),就要格外小心些,因为釉彩纹样都是二次烧成的,其牢固程度比单色釉面差了许多。在清洗之前,要注意观察,如发现不结实的地方,可先用502胶粘实。用湿布擦拭,手法要轻,不要使用各种化学清洁剂,以免对釉彩纹样造成损害。

如瓷器上有绺裂,可用502胶粘实,以免绺裂继续扩大。如有小块残片脱落,则可先对上缝,用胶条固定,仔细观察,如位置正确,则可点几滴502胶粘实。

其实瓷器的清洁很简单,通常仅需擦拭灰尘,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不要用水直接清洗未上釉的陶器,因为陶器有吸水性,而且出土的陶器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妆土已经像粉末状不能清洗,清洁的时候,务必小心谨慎。

04.瓷器防尘的方法

陶瓷表面上有一层反光层,其性质与玻璃相仿,灰尘虽然很小,但也是一些细小的沙粒,沙粒会有一些很尖锐的棱角,在擦拭的时候容易将瓷器釉面磨伤;如果经常擦拭,陶瓷的表面就容易失去光泽。所以一定要对陶瓷进行防尘处理。如需要对瓷器除尘时,用鸡毛掸子或气囊吹都是好方法。尽量减少瓷器的搬动:因为古瓷器易碎,减少搬动次数,显然是对的。另外,中华陶瓷网小编提醒大家:陶瓷礼品定制好后还要注意瓷器放在一起,相互的摩擦,也容易造成破损,所以需要尽量每个单品都是独立包装。

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不要用水直接清洗未上釉的陶瓷,因为陶瓷有吸水性,而且出土的陶瓷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妆土已经像粉末状不能清洗。

吉州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定


南宋吉州窑黑褐地白花莲花纹梅瓶

吉州窑瓷器的鉴定:

1,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现代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了的现成高岭土,且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

2,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用手触摸胎表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现代仿品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的起伏触感和竖条状的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现象。

3,早期仿品多系电炉烧制,坯胎易在电炉骤然高温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掺入稍许水泥浆的做法,烧成后胎质呈深灰色,类似砾质胎,但绝无砾质坚硬,磨胎落粉,敲之无金属声。此类仿品多为大件,如瓶、罐、炉一类,且多见于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其胎质不适应生产彩绘瓷,因而在彩绘瓷中未见仿者。

南宋吉州窑褐彩水波纹枕

4,中期仿者改用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因其材料在高温中易爆裂,多用低温烧成,因而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且半年后泛黄消失,呈白中泛灰状。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5,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仿土锈制造假象者。土锈靠胶粘附,干燥时无异样反应,但见水易化,甚至脱落,用手指沾水,哪怕沾点唾沫涂于锈面,手指沾有土色者为人为土锈。

6,现今的高仿品则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窑变两种,这类仿品凡露胎处均为老品,更具欺骗性。其识别方法,前者可用指弹法或物敲法,从上下声音辨别,上下声音异样者为赝品。后者则可观测釉与胎结合部,老品胎釉合一,挂附自然,无掉釉或起皮现象,反之则为仿品。因难找到完整老胎,故多做成木叶纹、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价高的碗、盏,以求暴利。

7,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这些特有的釉泽现象,是新品无法显现的。

北宋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

8,北宋以前的黑釉瓷均施半截釉,南宋前期,除圈足外略显稍许胎,即釉不及底的形态,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除圈足内无釉,器内外施满釉的形态。这些都是吉州窑产品“多露胎骨”的原因,也是其断代特征之一。

9,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10,画风画法。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

收藏瓷器必须掌握基础知识


瓷器的历史

瓷器的故乡在中国,可以说瓷器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瓷器的中心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古称为“昌南”,当时的外国人将“昌南”读为china,于是china即“瓷器”之意,更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这就是英文中Chi-na(中国)一词的由来。

瓷器的种类

瓷器在传统艺术品收藏领域中是一个大项,收藏者甚众,因此郝先生说,藏友必须要牢牢掌握有关瓷器的最基本的知识,才能在收藏鉴赏中有扎实的理论依据。

瓷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称为“一道釉”。

中国明代以前是素瓷时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发展。素瓷是指无论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的瓷器,没有绘制的花纹。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种。

青瓷:也叫绿瓷。釉中含有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

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

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白瓷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闪青,类冰类玉。

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而导致不同的釉色。而色釉瓷是指带有颜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闭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氧化铁、氧化铜等含量不同以及烧制温度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釉色。色釉瓷包括红釉、酱釉、蓝釉、黄釉、绿釉、紫釉等等。

彩绘瓷就不是以釉色取胜了,而是以器型、绘画和彩来取胜的瓷器。彩绘瓷的发展由青花开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随着发展,分别出现了青花、两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为釉上彩,而斗彩则是釉下青花而釉上五彩。

收藏瓷器必须要懂得保养知识


对于瓷器的保养,如果稍微有不对的地方,瓷器会受到严重损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需要精心地保养才行,首先一点,瓷器保养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对瓷器造成损害。一、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买大花瓶的客户要注意,像大花瓶这类器体大的瓷器、瓶尊一般都是两段拼接而成的,移动时因形体大,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托住底,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要抓住器物的主体,而不要抓把手或瓷器佩饰部件等,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容易断裂,或者把手是粘的,你抓把手就很容易再次扒断,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不能连盖带座一起端,要把能分开的部分先取下,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二、瓷器属于易碎品,在保存上首先要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时要注意戴好手套,在桌上用绒布垫好;观赏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完毕之后放回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薄胎的器皿,胎雹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须小心,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三、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者釉下彩瓷器,要先放置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爱用洗洁精洗掉外面的油渍,用毛巾擦干装在盒子里,盒中要放一些泡沫进行冲垫,且泡沫的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在盒子中,要保持充裕的空间,切勿挤压,以免伤到藏品。

四、那么瓷器理想的保存方法是什么呢?先说在没有陈列的时候,首先、我们把瓷器放在定做的盒子里,盒子里有海绵或泡沫垫,其次,不要把两件瓷器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一定要用泡沫隔开。再说说瓷器的陈列,瓷器要陈列的话最好是放在固定的木架子上,比如实木做的博古架,架子一定要结实稳当,不会轻易摇晃。五、清洁。其实瓷器的清洁很简单,通常仅需擦拭灰尘,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不要用水直接清洗未上釉的陶器,因为陶器有吸水性,而且出土的陶器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妆土已经像粉末状不能清洗,清洁的时候,务必小心谨慎。

宋瓷的盛况与反思


纽约苏富比2013年春拍中的宋代瓷器

在3月中旬举办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中,来自中国宋元时期的瓷器成为最大亮点,在本次艺术周出现的作品均以高价成交,除了几家拍卖行征集所得外,展销交易商甚多。这种情况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宋元瓷器的异常火爆是西方交易商布局,但事实并非如此。众多欧美学者、鉴藏家以及一些中国学者、鉴藏家等人均有共识:这种现象是尊崇宋元器物,其代表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高点,这种认识在西方是长期形成的,既有美学原因,又源于历史成因。

宋元瓷器引爆收藏市场

宋代艺术之美直入人心,其典雅高逸的品位影响深远。如宋代中国禅文化流入日本得以演变,进而影响后世现代美术设计学的“诧寂”美学思想。法国学者埃狄纳亦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又以美国学者BonnieSmith的总结较具代表性:“由于宋朝艺术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品位,宋代瓷器、绘画、书法和丝织品无一不传递出有节制而不失驾驭能力,微妙而不失洗练的韵味。”

此次亚洲艺术周的宋瓷交易,表面上看似人为布局,引发成交火爆,其实是一种理性回归。事实上,优秀宋瓷作品的行情从未下跌,如2008年的纽约春拍中,一件南宋龙泉窑青瓷双鱼耳瓶斩获228.1万美元;而在2007年纽约春拍中,一件同样是龙泉窑的明代青瓷刻牡丹纹葫芦瓶,高达56.5厘米,但成交价仅为42万美元,足见宋元瓷器与明清瓷器的区别。在2012年的伦敦春拍中,一件南宋仿哥釉海棠式小碗(应为南宋龙泉窑作品),形制规整拙朴,釉色与开片宋韵十足,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标注此作品仅为宋代作品,但不保证为哥窑瓷器,故估价仅为20万英镑至30万英镑,但成交价却高达80万英镑。宋瓷市场受到追捧都缘于其强大的感召力,早在乾隆时代,宋瓷就受到自上及下的无比尊崇,更不要说当代。

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宋瓷,一部分经由百年以来较著名的收藏家递藏,成为行业内所谓的传承有序,另一部分虽然未必有名声显赫的收藏家递藏,但只要是精品,无论名家递藏与否,都成为深受市场追捧的“生货”。只是若由专业经营者与收藏者经手把关,其品质或许会较为可靠。由于宋瓷年代久远,故于清代至后世所出现者,其面世之初多非流传有序。以清宫旧藏宋瓷为例,乾隆所藏的宋瓷,无论是真品抑或后仿,其大多由各地偶然出现或出土后再经督抚将军、大员进贡所得。此外,自宋以降流落到海外的宋元瓷器却不在此例,由于宋朝的商业活动、商业氛围远高于唐朝,流落在外的瓷器数量自然也较大。

本次艺术周的清代官窑艺术品价格大幅归位。但无论宋元明清,优质真品、精品货源日渐稀缺,市场唯有愈加珍视真品,或退而追求次一类乃至二、三类作品,如一件中国北宋定窑白瓷碗,原为2007年纽约一居民在某家车库甩卖活动中以3美元购入,但竟然被伦敦交易商艾斯肯纳兹以220万美元的高价竞得;I.M.Chait画廊一件不十分典型或不“开门”的中国元代民窑景德镇北岸窑青花人物罐拍出134万美元高价。

宋瓷收藏的思考

汉学家、国际宋史研究之开创者、法国学者埃狄纳·巴拉兹曾言:“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宋史研究与宋瓷收藏对中国乃至世界也变得具有非凡意义,这也是本次纽约艺术周宋瓷热门所带给人们的思索与启示。有鉴于世界经济与艺术市场格局发展的趋势,亚洲与以宋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势必成为艺术市场的未来与重点。

诚然,宋代文明与宋式文化是华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巅峰,但若不知珍视其如西方文艺复兴般伟大意义和善加研究参考,则文明发展和复兴便近似于空话。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似乎比西亚落后,但是后来此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跃居于世界最前列。也正是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始得以向前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最具魅力的时代。这个时期所占据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之于西方历史。百年以来世界艺术中心仍在欧美,艺术市场亦以欧美更为成熟,乃因其较中国自身反而更为重视之故。

因此,对于艺术创作与收藏也就更需要特立独行的前瞻意识,不盲从、不跟风方为艺术审美与收藏的正确态度,更何况中国亦绝无必要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中国艺术市场所走的路应是独特中国化的。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黄金时代,宋代艺术所追求的简单朴质和返璞归真与所表现的典雅高逸,乃为艺术审美之较正确方向。如果美丑不分,则实际上贬损了高尚典雅,或只是一味缺乏正确审美价值地追求浮华媚俗,那便是偏离了审美方向。能否坚持较正确的美学方向,是关乎中国当代及未来艺术审美观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