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粉彩瓷器 > 导航 >

粉彩瓷,中国贵的瓷器!

粉彩瓷,中国贵的瓷器!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鉴别 粉彩瓷器颜料鉴别

2020-11-18

古代粉彩瓷器。

清雍正粉彩寿桃纹天球瓶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中国瓷器最高纪录的瓷器

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拍卖时间:2010.11.12

拍卖公司:英国Bainbridges

成交价:5.54亿元(最终好像被私洽了)

2010年英国拍卖行拍出清乾隆年间粉彩镂空“转心瓶”,以折合人民币5.54亿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这一成交价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最高价格。

豆青釉粉彩八宝纹香炉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已有12件元明清瓷器的拍卖成交价突破了亿元,在“亿元俱乐部”中是仅次于书画的藏品门类。而市场价与10年前相比,普遍上涨了10倍至100倍,可见中国瓷器价格涨势如虹,特别是中国瓷器中的“粉彩瓷”牛气冲天。

粉彩花卉纹捧盒

目前艺术品市场上各个朝代的瓷器,成交量最高的是清代瓷器,而且还屡创高价,特别是粉彩瓷器作为中国四大名瓷之一,更是成为中国瓷器最高纪录的保持者。

蓝地粉彩花鸟纹天球瓶

粉彩瓷为什么这么贵?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粉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釉上彩,在工艺上引进了西洋的工艺,一是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

绿地粉彩花卉瓶

玻璃白是采用天然矿物质“白信石”和铅熔块、硝酸钾等配制而成,它的作用是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使红彩变成粉红色,绿彩变成淡绿色,蓝彩变成浅蓝色,同时借助改变玻璃白加入的数量,把一种颜色变成一系列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色调,使得釉上彩的色调品种大大的增加,远超过五彩。由于它的颜色柔和淡雅,画面感立体,烧成温度更低。又称“软彩”,尤其花鸟虫蝶,形态逼真。乾隆以后粉彩依然盛行。

“粉彩瓷器”的发展历史:

康熙粉彩瓷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雍正、乾隆二朝达到鼎盛,直至清代晚期仍继续生产,由于它表现力强,深受人们的喜爱,整个清代都没有间断过,成为釉上彩瓷生产的主流。粉彩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多达数十种,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以粉润柔和见长,从感觉上看要比五彩瓷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历史上有关粉彩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多,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乾隆年间的《陶说》及《景德镇陶录》、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均把粉彩称之为“洋色”、“洋彩”。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由于烧造量小,所以传世品不多,仅见有少量的花蝶盘、花蝶纹水丞及钟馗醉酒塑像。这些传世品的特点是构图趋于疏朗,施彩较厚,色彩变化少,制作还不太精,胎体比较厚重,工艺简单,官民窑均有,图案和绘画风格比较简朴,有书本朝六字楷书官款“大清康熙年制”的,也有的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仿款。

雍正粉彩 过枝福寿盌

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并在康熙朝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并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至乾隆朝,粉彩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总体上看,纹饰趋于繁缛,底用青花或红彩,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一朝虽仅有13年时间,制瓷水平突飞猛进,官、民窑俱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时期烧造的粉彩瓷,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讲究自然变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除了传统的白釉粉彩外,另见有:黄地粉彩、米色地粉彩、紫红地粉彩、胭脂紫地粉彩、珊瑚红地粉彩、冬青地粉彩、墨彩粉彩、木纹釉粉彩等,产量不是很大,但也足以说明当时烧造技术的高度成熟。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民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

因此,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清嘉庆 松石绿地粉彩番莲吉庆福寿纹如意耳瓶

嘉庆粉彩瓷中,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

清道光 粉彩花卉纹如意耳瓶

道光粉彩瓷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民国粉彩瓷

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制的雍、乾粉彩和带有斋堂款识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是民间收藏的无款或书写清朝各代伪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谓洪宪瓷等。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粉彩瓷器及图片


在众人眼里,江南有迷蒙的烟雨,烟雨江南更孕育出了一种与烟雨一样如梦似幻的瓷器——粉彩瓷。

清 粉彩花鸟纹折沿盘

粉彩又被称为“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一般的彩绘方法为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清雍正粉青釉粉彩折枝花纹摇铃瓶

在砷的乳浊法作用下,玻璃白呈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了粉化作用,进而使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余颜色亦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通过控制加入量,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呈现粉润柔和之感。

清雍正墨彩山水人物纹笔筒

清光绪粉彩过枝瓜瓞纹盖碗

景德镇的粉彩瓷早在清朝康熙后期就已问世,发展到雍正时期已相当精致,乾隆时期则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曾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中的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不仅画技精深,而且画风新颖,被称为“神技”。

雍正粉彩福在眼前人物图盘

粉彩瓷器采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一方法是景德镇陶工们新的创举。“玻璃白”实际为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在乳浊的作用下,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强彩绘的表现力,使得画面粉润柔和,从而富有国画风格,因此,粉彩亦博得了“东方艺术明珠”的美誉。

粉彩瓷在装饰画法上的洗染方法,采取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描绘的人物、山水、花卉、鸟虫,质感强、明暗对比、层次分明。其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粉彩瓷器工艺作为中国瓷器工艺史上的一大创新,反映了中国古陶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期的面貌,令后人回味无穷。

色地粉彩瓷器


色地粉彩是粉彩瓷器中的一种,指的是除了白地粉彩之外各种颜色地粉彩,有黄地粉彩,有胭脂红地粉彩,有珊瑚红开窗色地粉彩等。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之上受同时期珐琅彩瓷器工艺的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品种。其初创于康熙朝,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清同治,高6.3cm,口径8.3cm,足径3.8cm。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碗敞口,弧壁,圈足。器里施白釉,外壁为黄地红彩描金蝙蝠纹,蝙蝠羽翼的筋脉以金彩描绘。口沿、近足、足边饰金彩。足内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粉彩葫芦纹碗,清雍正,高5.8cm,口径11.9cm,足径4.6cm。

粉彩葫芦纹碗碗口外撇,弧腹,圈足。碗内光素,碗外施粉彩图案三组:口沿绘缠枝花一周;碗身饰折枝葫芦上托红色蝙蝠;近底处为变形莲瓣纹。“蝙蝠”和“葫芦”寓意“福禄”。外底青花双方栏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粉彩葫芦纹碗碗口胎体细薄,绘画笔调纤柔,色彩淡雅,十分精致。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清同治,高6cm,口径12.2cm,足径5cm。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碗敞口,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在黄釉上以粉彩绘出朵朵盛开的梅花,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有“喜上梅(眉)梢”之意。口沿及圈足处以金彩作装饰。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清光绪,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圆盖,抓钮,口微撇,弧腹,圈足。以粉彩为饰,盖口沿涂金线一周,碗内壁施白釉,盖面及碗外壁施绿釉,其上绘飞鸟和花卉纹。盖钮里及碗外底以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是在翠绿色地上用紫、黄、草绿、深绿色描绘花纹,十分别致。图案与光绪元年(1875年)和二年(1876年)生产的大雅斋款瓷器图案风格相近,或为同一时期的产品。

盖碗的器形有撇口式与直口折沿式两种,腹部下收,圈足,盖多扣于碗的内口。

清代彩瓷巅峰之作,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


粉彩始烧于清康熙时期,雍正时日趋成熟,到雍正朝粉彩发展到巅峰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彩釉上彩的主流,由于在彩料中掺入了“玻璃白”,其成份是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烧成后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且色调柔和,故又有“软彩”之称。雍正粉彩瓷器在磁胎和技法上取胜,有清院画之作风,是清代彩瓷巅峰。

雍正粉彩瓷器特点

1.胎质洁白,釉质莹润,施彩艳丽,构图清新雅致;

2.雍正时期粉彩画笔更趋精细纤柔,在洁白的胎釉上作画,风格更接近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画法,构图疏密有致,釉彩浓淡相间;

3.雍正粉彩瓷器所绘花鸟鱼虫逼真生动,有中国画的渲染法和没骨法的效果,精品雍正粉彩瓷器达到了“花有毛”的程度;

4.雍正粉彩瓷器所绘人物生动,笔着秀雅,其状颇现闲情逸趣,施彩明艳,艺术风格独特。

粉彩茶梅纹盘

粉彩茶梅纹盘通高8.5厘米、口径50厘米。侈口,浅腹,圈足。纹饰以淡粉、褐、杏黄、珊瑚红等色彩渲染。色调鲜丽柔和,充分表现出所绘纹饰浓淡不一和阴阳向背的质感。从外足绘茶、梅各一株,枝干由盘壁经口沿至内壁及盘底。枝杆相连,将折枝花卉从器表画到器里。

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

雍正粉彩仕女戏婴纹盘敞口,直壁,平底,圈足。高2.6、口径16.6、足径12.7厘米。粉彩盘内心粉彩绘仕女戏婴纹,盘制作规整,胎白质细。绘制精工,纹饰精美,图案新颖别致,为雍正官窑粉彩器中的精品。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特点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雍正粉彩可以说是清代粉彩瓷器工艺最好的品种,粉彩做为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它在色料中掺以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有意减弱色彩的浓艳程度,用分水淡洗法涂饰花纹的层次,在彩绘上改变了五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是唯一可以跟青花瓷媲美的瓷器釉色。到了雍正时期粉彩在烧制、胎釉、彩绘方面得以空前发展,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清雍正 粉彩花鸟盘

高2.8 口14.8 底 9.5厘米

尖唇、敞口、浅腹、大径矮圈足。胎质细白,器型规整,施白釉为地,釉色微泛青。外壁施黄釉,釉质晶莹,内底粉彩洞石、花鸟、蜜蜂等图案,纹饰讲究细部处理,精美华丽,艳而不俗。底落青花 “大清雍正年制” 楷书官窑款。

清雍正 粉彩花卉大碗

高7.9 口18.7 底8.7厘米

尖唇、敞口、深腹、圈足。胎薄质坚、胎质细白。施白釉,釉质晶莹透明。腹部绘粉彩折枝牡丹、梅花、菊花图案。内底绘一折枝牡丹花。底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粉彩团蝶纹碗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碗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绝美瓷器。

雍正粉彩瓷器怎么鉴别


瓷器鉴别不仅是鉴别年代,更是一种技术活,要了解雍正那个朝代的艺术特点,粉彩至雍正时期已取代五彩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中的最主要品种,其后历朝盛烧不衰,但以雍正粉彩瓷器受到的评价最高。其所绘花卉草虫之类的典型纹饰颇得画家恽南田、邹一桂的神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

粉彩瓷器属于釉上彩瓷器中的一种,系康熙晚期在烧造五彩瓷器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由景德镇制瓷工匠创烧的彩瓷新品种。粉彩这一名称源于在五彩色料中引入了一种含有三氧化二砷的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粉末,景德镇称之为“玻璃白”。这种玻璃白在彩绘中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利用其乳浊性,对各种彩料进行粉化;二是绘画时先用玻璃白打底,再用各种色彩料在其上渲染。粉彩所表现的物像,粉润柔和,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更显生动自然。

雍正粉彩瓷器简介

雍正王朝处于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粉彩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流,无论是造型、胎釉还是彩绘图案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质量之高,历朝都望尘莫及。这时彩料的提炼相当纯净,施彩和洗染的技法精确熟练,其中施彩细致,绘画生动。雍正粉彩绘画风格秀逸,精妙入神。彩绘所画纹饰以花卉草虫蝴蝶为主,其次是人物故事、动物、山水等。其画法有多种,如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有白地彩绘,也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地、黄地、绿地、淡绿地、酱地、墨地、墨地开光等。还有用单纯色彩绘的墨彩,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美感。另有极少数加绘青花的粉彩器。彩料方面,陶瓷色彩品种丰富而且用色富于变化,同时对彩料的提炼相当纯净。雍正粉彩中有些色彩是前所未见的,如红彩。传统红彩均为铁质,又称矾红,色调从朱砂到橙红色都有。

雍正官窑使用黄金作原料,烧制出艳如胭脂的金红,色泽娇嫩无比,也称胭脂红。此时的胭脂红只见于官窑粉彩瓷中,民窑粉彩瓷中的其他色彩均已改为粉彩,只有红彩仍用矾 红 不变。此时的黄彩使用氧化锑作呈色剂,黄色与蛋黄相似,与铁质黄彩的呈色完全不同,因在其中掺加了玻璃白,色彩已呈粉质不透明状。雍正官窑粉彩瓷多在白釉面上直接施彩作画,由于此时的瓷器极其精细,釉面分外白净,使粉彩的柔和色彩更能充分显示其清丽的美感。此时金彩也常在官窑粉彩上加绘,而雍正时民窑则没有见到使用金彩与胭脂彩的。

雍正粉彩瓷器鉴别

1.雍正粉彩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

2.雍正粉彩瓷器彩绘纹饰。雍正粉彩瓷器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绘粉彩纹饰。

3.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寿)、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

4.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乾隆朝的粉彩瓷,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着。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之上受同时期珐琅彩瓷器工艺的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品种。其初创于康熙朝,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此碗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绝美之品。

清代各个时期粉彩瓷器的特点


粉彩瓷器是清朝创烧的瓷器品种,起源于康熙,发展于雍正,繁荣于乾隆时期,经过康雍乾三代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粉彩瓷器对后世釉上彩瓷器影响非常巨大。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自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突出的图案叫一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而雍正、乾隆、嘉庆等各朝代中制瓷上艺上又有其不同的特征。

康熙粉彩瓷器特点

粉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器的影响而创烧出的一种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处于初创阶段,造型有盘、水丞等。

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高3.5cm,口径17.5cm,足径10.5cm。

康熙粉彩花蝶纹盘盘撇口,弧腹,圈足。盘里外粉彩装饰。内底绘一折枝果,旁有一只飞舞的蝴蝶。内壁绘折枝四季花卉纹3组,一组为牡丹、玉兰花,一组为海棠花、梅花,一组为折枝桃花果。盘外壁绘折枝花果纹及蝴蝶纹,以墨彩、红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内填其他彩料。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用平涂法绘画,画笔简练,施彩较厚,色阶不够丰富,显示出粉彩瓷器初创阶段的特点。此种盘也见署楷体“大明成化年制”仿款者。

雍正朝粉彩瓷器特点

雍正朝粉彩瓷器是清代粉彩瓷器的巅峰时期,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自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

雍正粉彩的造型极为丰富,无论是餐具、文具还是陈设品都很优美,一改康熙时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规整不变形,小型器各部位处理严谨得当,反映当时制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识六字二行者为专人书写,字体上整有力,青花色调纯正,六字三行者书写草率,而青花花押款、斋堂款则比较稀少。

乾隆朝粉彩瓷器特点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上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此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另一方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还吸收了一此西洋的上艺技卞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上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上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叫一说是集多种陶瓷上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上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认为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褥,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上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叫一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第五,乾隆粉彩的造型上艺更是精益求精,小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瓷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第六,常见的乾隆粉彩有一个常见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一直延用到晚清。

清嘉庆粉彩瓷器特点

从清嘉庆朝开始粉彩瓷器技艺开始从下坡路了,制瓷技术,无论是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期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时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囚此有“乾、嘉不分”的说法。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相混淆。嘉庆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但也有不可埋没的佳作,应该重视。综合起来嘉庆粉彩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征。

第一,延续生产乾隆粉彩的各类产品,以色地勾莲器皿为主如各种色地勾莲夔风纹的各式瓶、罐、壶、盘,以及黄地勾莲白里飞蝠纹碗等。这此器物几乎与乾隆粉彩一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中,有嘉庆款粉彩瓶,其腹部有乾隆御题诗,应是乾隆为太上皇时的作品。另外乾隆时常见的小件文玩用品,如笔添、墨床、鼻烟壶、香插、扳指、翎管、壁瓶等,仍然大量制作。这此与乾隆粉彩风格相同的嘉庆官窑粉彩,仔细观察与乾隆粉彩瓷器有一定区别,胎体稍厚重,有的釉面不够平整,色彩较凝厚,纹饰线条也比乾隆时粗,器口及底部所施松石绿釉的颜色比乾隆时稍深。

第二,嘉庆粉彩中不可埋没的新作,主要表现在器型上新创器型有帽筒、折沿洗、格碟、茶船、渣斗等帽筒呈圆筒状,筒身挖几个小同形状的孔作装饰余处绘粉彩纹饰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黄地粉彩云龙纹帽筒高达29. 7厘米筒身有六个海棠式孔,通体黄地粉彩绘六条行龙穿于朵云之中,绘画也很精细,但没有乾隆粉彩球状镂雕冠架精美,此种挖孔帽筒一直延用到晚清至民国,官、民窑都有生产。另外,折沿洗较为新颖,其特点是洗沿较宽,沿上有20个透空圆孔,沿下带金彩环饰,洗壁比康熙时深,洗心绘粉彩花蝶或婴戏纹饰。也有的折沿洗小带圆孔。此物乾隆时少见。

第三,嘉庆粉彩瓷器的款识

官窑款识多数在器底,为红彩或金彩或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值得提出的是嘉庆民窑款识,常见一种青花篆书的“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笔划小齐,均用六字的半边字组成,草率松散,有的还不易识别。

道光粉彩无论是官窑、民窑的传世品都较为常见。从陶瓷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此时处于瓷业的衰退阶段,官窑的技术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些产品也可与乾隆、嘉庆媲美。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的住处,有此款的器物应为皇帝御用品,工艺非常精细,另外道光时皇亲国戚增多,有此传世品是他们当时订制的带“行有恒堂”款或“睿邸退思堂”款的白地粉彩瓷器也非常精细。总之,道光粉彩在前代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发展,也有本时代的特色,表现如下:

1、嘉庆粉彩瓷器仍然追求乾、嘉时官窑的特色,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为主,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富有吉祥内容的画面。有的还加绘青花,非常宜人,缺点表现在彩色釉涂地时涂染不匀净,不能浑然一体。

2、嘉庆官窑的粉彩自色地釉较润泽,但底釉如为松石绿釉时比嘉庆器物色稍深;如为白釉时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般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形成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浪荡釉”的普遍出现,反映出道光时瓷器施釉技术水平不佳。实际上这种现象早在乾隆时期已出现了。

道光朝粉彩瓷器特点

道光粉彩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新创纹饰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喜绘动物纹。传世品中大小动物画多达十余种,如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水鸭和仙鹤、喜鹊、鸽子和燕子、蚂炸、蛔蛔和蜻蜓、蝙蝠、雄鸡等等这此大小动物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画面,形成道光粉彩纹饰的一大特色。

第一,道光粉彩的款识也别具风格。青花或红彩篆书者行笔圆润流畅、紧凑。楷书多为斋堂款,用侧锋书写,笔力刚柔相济,红彩浓艳匀净,难以仿制,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的粉彩瓷器,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这种满文方式款的碗、盘分大、中、小型,据香港关善明先生考证,是为道光帝的一个女儿出嫁给蒙古王子时所烧。文物拍卖会上偶见有此种传世品。

第二,道光时皇亲国戚增多,他们订制的瓷器很多,并都有斋堂款识。因而道光粉彩中斋堂款的瓷器较多特别是盖碗。故宫传世品中有“睿邸退思堂制”款粉彩桃花盖碗,“宝善斋制”款粉彩花鸟盖碗,“德诚斋制”款粉彩菊花蛔蛔盖碗这此盖碗的盖钮为环形抓钮,在钮的中心及外底心均用红彩书写款识还有的在钮中心用红彩书写所绘纹饰的花名,如“四月牡丹”、“九月菊花”。这类盖碗绘画都很精细,给使用者在品茗时增加了不少情趣。这种盖碗也有“慎德堂制”款的,还加以金彩纹饰,叫一见此类碗的珍贵。

咸丰一朝时间短,又处于战乱之中,御窑断断续续地烧造与前几代相比传世品最少。咸丰时官窑粉彩在社会上难以见到。以故宫藏品为例,几乎与道光粉彩相混淆,说明在制作技术上还保持在道光时的水平上。

清代同治朝粉彩瓷器特点

清代同治朝以后景德镇瓷业的上艺水平明显下降,从传世品看还有一定的时代风格,现存官窑粉彩瓷器,大部分是御窑厂专门为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烧制的餐具和陈设瓷。同治时期的白地粉彩瓷器色彩较浅淡,喜绘折枝花卉。此时乾、嘉时常用的色地“开光”装饰已基本停用,仅在皇帝和皇后结婚时的专用粉彩瓷器上才有“开光”龙风的画面。光绪白地粉彩可分精、粗两类精者一般盘碗可与道光粉彩相媲美,花卉、花鸟纹饰生动,并有“大清光绪年制”款识,粗者分为稍大此的盘、碗、折沿洗等,胎体厚重,色彩浓重,凝厚,龙风花果纹饰粗放。光绪仿制的乾隆粉彩较多见。喜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及乾隆粉彩百鹿尊。仿品一般胎体较厚重,色彩浓艳不柔和,纹饰绘画缺乏立体感。

清同治黄地粉彩百蝶纹盘

宣统时期的粉彩瓷器特点

清代最后一个朝代宣统时期的粉彩。宣统一朝仅三年,景德镇御窑厂仍继续烧造宫廷使用的粉彩瓷器,从故宫传世粉彩瓷器看,宣统的粉彩瓷器都是光绪品种的再现,只是款识不同而已。

粉彩”自康熙晚期出现以后,至雍正时期已取代五彩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中的最主要品种,其后历朝盛烧不衰,但以雍正粉彩瓷器受到的评价最高。其所绘花卉草虫之类的典型纹饰颇得画家恽南田、邹一桂的神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鉴别


珐琅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釉上彩,为釉上彩之冠。珐琅彩瓷是清康熙朝中晚期时,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一个的创举。

“清三代”珐琅彩瓷制作十分考究,除预制的上等精细素瓷在景德镇御窑厂按宫廷出样的烧制外,其余的工艺全部在宫廷内务府造办处进行,雍正六年起始有自制珐琅彩料。“清三代”珐琅彩瓷均由宫廷画师彩绘,极费工时,兼之其成本极高,产量不多,多为小件器。珐琅彩瓷制成后全部由皇家垄断,概不外传。

珐琅彩瓷先前多为色地,雍正六年后多为白地;乾隆朝中期,出现了色地开光图案、西洋人物故事画,中晚期出现结合其他彩料和色釉作装饰;晚期由于乾隆帝兴趣偏重于景泰蓝,对珐琅彩瓷不再重视,是否珐琅彩瓷因此而销声匿迹,众说纷纭。“清三代”的珐琅彩瓷因历史原因,造成传世品十分稀少。晚清同治朝景德镇官窑厂,虽然有用进口珐琅彩料生产少量珐琅彩瓷,但珐琅彩料薄,工艺相对也差,多是与其他彩料相结合作装饰。

“清三代”的珐琅彩瓷价值极高。2003年10月26日,“康熙御制”底款、黄地珐琅彩花卉小碗,口径10.8厘米,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上拍,成交价为566.24万元港币; 1989年11月14日,“雍正御制”底款、白地珐琅彩花鸟纹题诗小碗,口径8.1厘米,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上拍,成交价为1650万元港币;2005年10月23日,乾隆御制“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白地珐琅彩双耳瓶,高16.5厘米,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上拍,成交价为1.1548亿元港币;晚清景德镇官窑厂烧制的珐琅彩小碗,国内价格大体为2至3万人民币左右。

粉彩是清康熙朝末,在传统的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直接影响,创制的有掺入粉质的釉上彩新品种。从雍正朝起粉彩瓷盛行,成为清代釉上彩瓷的主流,无论官窑、民窑都有大量烧制,传世品较多,人们对粉彩瓷都比较熟悉。但粉彩瓷并不是所有瓷彩都是粉彩,仍然经常存在有五彩的矾红彩、绿彩等,故不能说粉彩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五彩。

雍、乾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粉彩瓷工艺水平极高。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先后拍卖“雍正御制”款白地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一只、“乾隆御制”款粉彩梅瓶一只,成交价皆为四千多万元港币。

图一为乾隆朝中晚期烧制的珐琅彩与粉彩等结合作装饰的长方体茶叶罐。其长宽高为10.8×6×15.6厘米,通体有蛤蜊光,釉白中泛青。图一1 一面,人物的上衣、帽、鞋等,用黄、绿、白、洒蓝等珐琅彩做主装饰,胭脂红粉彩等作辅装饰;图一2 一面,人物的衣、裤、花等,是用胭脂红粉彩做主装饰,浅绿色等为珐琅彩作辅装饰;此外,茶叶罐还有墨彩、五彩的矾红彩等,人物大部分采用刻划线条作轮廓。此罐图案画技不凡,无论五个画面或是单独人物、花朵,层次都丰富、立体感强;四面所绘的六个人物神韵、形象皆佳。

图二是晚清烧制的白地珐琅彩小碗署“成化年制”寄托款 。其高4.8厘米、口径10.8厘米,黄色花朵、浅绿色叶子等,为进口珐琅彩做主装饰外,还有粉彩、矾红彩、红彩等作辅装饰。我们这两件藏品,有不少人参观过,一部分人就将珐琅彩误认为是粉彩。

一、实物的鉴别

粉彩是珐琅彩“演变”而来的,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差别还是比较大。其成品以它们的特征,用“对比法”来进行鉴别,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准确、踏实。

1、外观上对比:珐琅彩鲜艳、瑰丽、晶莹、玉润、玻璃质感强;粉彩柔和、雅丽、玻璃质感比珐琅彩弱。

2、施彩上对比:珐琅彩施料厚、犹如油画彩料凸起,富有立体感;粉彩施彩比珐琅彩薄,用渲染法,其本身就有厚薄、浓淡,也就形成了有立体感和层次;粉彩瓷中,人物衣服等需要不透明的地方,用含氧化铅、氧化硅、氧化砷的“玻璃白”打底,而珐琅彩没有“打底”。若借助放大镜仔细看粉彩瓷,一般都会看到一些因粉彩料未施全满,而露出点儿玻璃白,珐琅彩瓷则无这个现象。

3、冰裂纹上对比:珐琅彩含国产料 有细小的冰裂纹,而粉彩、五彩等,则无冰裂纹现象。这是鉴别珐琅彩与粉彩、五彩等的重要依据。

实物鉴别的注意点:

1、清同治朝粉彩瓷,粉彩施彩过厚、又没有用渲染法;焙烧后显得非常浓艳不是鲜艳 ,不要误认为是珐琅彩,因为它没有细小的冰裂纹。如图三,高4.9厘米、口径9.9厘米,“同治年制”篆书四字底款的粉彩四季花诗句小碗,浓厚的粉彩就没有冰裂纹现象。

2、国产的珐琅彩料,焙烧后虽然没有进口珐琅彩那么鲜艳、玻璃质感亦差,不要认为是粉彩,因为它有细小的冰裂纹。雍、乾时期珐琅彩瓷,常用进口料做主装饰、国产料作辅装饰,不会喧宾夺主。

3、晚清烧制的珐琅彩瓷是用进口料多为和粉彩等相结合作装饰 ,珐琅彩料虽施得薄,但仍然有细小的冰裂纹,亦不要误认为是粉彩。

二、照片或图像的鉴别

照片或图像中,珐琅彩、粉彩的鉴别,虽然仍可采用上述的“对比法”来进行,但其跟实物差异较大,有的能鉴别得出来,有的不容易鉴别出来、有的鉴别不出来。我们的经验是:首先抓住合格的照片或图像,能鉴别得出来的粉彩,先来个“突破”,其余再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来判断其他瓷彩。用这个方法鉴别照片或图像中的珐琅彩、粉彩、五彩,会稍准确、实用。这是我们从事多年古陶瓷鉴定过程中,自悟得出的心得。

1、粉彩施彩有用渲染法,其本身就有厚薄、浓淡,也就形成了有立体感和层次。合格的照片、图像中,这些特征都会体现出来。这是鉴别照片或图像的粉彩与珐琅彩、五彩等重要的依据。如图一2 胭脂红粉彩衣、裤,其就可以看出厚薄、浓淡,有立体感和层次,故可确定它是粉彩;

2、珐琅彩瓷,无论用多么好的照相机、有多么好的摄影技术、制版技术,其所制作出来的合格照片或图像都可以看出:(1)、珐琅彩都看不出其有细小冰裂纹;(2)、珐琅彩料凸起、立体感亦很难看出来;(3)、珐琅彩艳丽和玻璃质感强,照片或图像中,有的看不出来、有的可以看得出来,能看得出来的可作为鉴别的珐琅彩的一个依据。如图五,珐琅彩婴戏图瓶,左二黄中带绿的小孩衣服是珐琅彩;图一1 茶叶罐的黄色、浅绿色等是珐琅彩。

3、粉彩、珐琅彩确定了,五彩施彩是平涂法,就较容易鉴别出来了。如图一,茶叶罐中的人物的脸、手、折扇等,系五彩的矾红彩绘的线条;图二小碗中的五彩的红彩花朵等。

照片或图像鉴别的注意点:1、国产珐琅彩料,艳丽、玻璃质感,皆比进口料差,不要误认为是粉彩,因为照片或图像中皆看不到浓淡、厚薄、立体感和层次,如图四,高26厘米,珐琅彩豆青地开光诗句瓶。2、晚清景德镇官窑厂烧制的珐琅彩瓷是用进口料,施彩虽薄,但也不要认为是粉彩,因为它可看出艳丽、玻璃质感强;如图二,黄、浅绿等是珐琅彩。3、同治朝的粉彩没有用渲染法、施彩又过厚,焙烧后显得非常浓艳。照片或图像中的珐琅彩、粉彩两者很相似,鉴别要仔细观察、对比,瓷彩是鲜艳还是浓艳、玻璃质感强还是较弱,并参考绘画、工艺水平优劣等来鉴别。如图三,同治朝烧制的粉彩小碗、图二晚清烧制的珐琅彩小碗,就是很好的对比例子。

初学者,应多仔细观察实物、多比较实物以及其跟照片或图像之间的差别。举一反三,就会融会贯通了。

乾隆粉彩瓷的鉴定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

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 (亦称 "百花不露地") 、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