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珐琅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工艺特征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工艺特征

珐琅彩瓷器鉴别 瓷砖的工艺 瓷砖工艺

2020-11-24

珐琅彩瓷器鉴别。

乾隆皇帝儒雅好古,对于康熙、雍正时期遗留宫内的珐琅彩瓷更视为珍宝。除承前制继续在宫中烧制外,并为每件器物配制楠木匣钵,专门储藏于干清宫珐琅彩瓷的专库(端凝殿)内。干隆时期珐琅彩瓷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康、雍两朝,器型更加丰富。此时珐琅作里,群英荟萃,人才济济,有专画花鸟鱼虫的画家余省,画人物楼景的画家张廷彦,画人物花卉的画家金廷标等达17人之多。是参与画珐琅瓷器制作人员最多的时期。干隆时期画珐琅的画匠大多来自广东、江西和宫廷,干隆皇帝还从江西调会画磁器、会吹釉水兼炼料烧造磁器匠役胡信侯入内廷造办处。形成干隆珐琅彩瓷“取材种类多样”、“装饰繁缛华美”的艺术特色。干隆时烧珐琅彩瓷的地点除了延续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外,在圆明园造办处亦有烧造。出现了珐琅彩与粉彩合绘的现象,同时多使用轧道工艺表现器物的立体效果。

干隆时期珐琅彩瓷器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其工艺特征。一类是人物纹饰,常通过婴戏等儿童活动,将吉祥之意寓意其中。在色地上彩绘花卉,明显具有铜胎画珐琅效果,所绘人物饱满、写实,人物神态逼真、生动活泼。线条流畅,珐琅彩颜色秀丽。干隆时期的一件珐琅彩黄地花卉开光婴戏瓶,瓶口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那不勒斯黄彩为地,上以各色料彩满绘法国的鸢尾花,三面开光内绘婴戏图。分别寓意“竹报平安”、“吉庆有余”、“官带流长”。底足内松石绿地蓝料双方栏书“干隆年制”4字篆书款。此瓶在色地上彩绘洋花,凸显铜胎画珐琅效果,开光内所绘婴戏图案,又为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这种锦地开光风格在干隆朝施用较为普遍,而中西合璧的装饰图案,是干隆珐琅彩所独有的特点。另一件珐琅彩婴戏双连瓶,属于宫廷御用陈设瓷。造型新颖别致,呈双连式,又名“合欢瓶”,口上附有双钮联盖,圈足内有“大清干隆年制”青花6字篆书款。通体用珐琅彩描画纹饰。腹部的两组婴戏纹为主题图案,一组图案为四婴戏三羊图,其中一婴肩背梅花,一婴手持灵芝,一婴骑羊,一婴手持画卷,寓意“三羊开泰”;另一组图案为九子嬉戏图,其中一婴抱瓶,瓶口中飞出五只蝙蝠,群婴作欢呼状,寓意“福在眼前”,“多子多福”。两组图案画工均极精细,突出了画面的浓淡阴阳,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干隆时期在珐琅彩瓷上,还出现了一类临摹西洋人物和景色的纹饰,其用笔光滑平柔,几乎看不到笔触,色彩绚丽丰富。并运用焦点透视方式,使画面上的人物及背景上的建筑物,具有光线明暗的立体效果,这些都是制瓷匠师将西洋画法融入珐琅彩瓷绘技艺中的结果。故宫藏一件黄地小葫芦瓶,上部椭圆形开光内绘西洋景色,下部海棠花式开光内绘西洋妇女和婴儿。画面中人物面部明暗分明,装束华丽,背景建筑物清晰可见。整个图案从题材至画法都是西洋风格,是干隆珐琅彩瓷受西洋画风影响的典型之作。

另一类是延续了雍正时融诗、书、画为一体的装饰风格,题材更为多样化,不仅有山石、花鸟,还有山水人物和仙山楼阁图。故宫藏一件豆青地开光山水诗句纹瓶,腹部装饰4个圆形开光体,开光内绘景州开福寺塔全景,及干隆御制《登景州开福寺塔》七律诗一首,诗句后钤“干隆宸翰”、“惟精惟一”篆印两方。此瓶在构图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它以多种色调的珐琅彩料与粉彩料合绘纹饰,不仅画面丰富、层次鲜明、画工精致,而且诗与画共同入画,极大丰富了瓷绘的表现力。它以多种色调的珐琅彩料与粉彩料合绘纹饰,说明珐琅彩这种昂贵的进口材料逐渐被国产的颜料所代替。而且画面丰富、层次鲜明,诗与画共处一个画面,提高了装饰的文人气息。此外,干隆时期在装饰工艺上集彩绘、描金、轧道、凸印、开光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充分反映出干隆时期繁缛、复杂的釉上彩制瓷工艺。

此时干隆珐琅彩的款识,在雍正的基础上,增加了青花6字篆书款“大清干隆年制”,这是由景德镇烧制白胎瓷器时预先写好的,也有在宫内书写的蓝料彩4字楷书款“干隆年制”,外围方栏。以及横排篆书6字款。个别器物金彩或黑彩书写篆书或楷书款识。

从康熙中、后期至干隆时期,这70多年间,流传于世的珐琅彩瓷不过500余件,而且绝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可谓弥足珍贵。

由于珐琅彩瓷是康熙、雍正、干隆三朝皇帝的把玩之瓷,一直秘藏宫中,加之传世品的数量极为稀少,嘉庆以后国力衰落,珐琅彩被粉彩代替,所以后世仿烧珐琅彩瓷一直不断,在民国时期达到高潮,并具有一定水准。

编辑推荐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


清乾隆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花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底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份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陶瓷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时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 (亦称 "百花不露地") 、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宣统时期粉彩瓷的工艺特点


宣统朝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已具有现代瓷的特征。宣统民窑粉彩中有许多不署款识的器物,因宣统一朝为期太短,民窑粉彩器特征与光绪或民国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鉴定这类无款瓷时,人们易把它们归入光绪或民国器中。器型:粉彩器型多为日常生活用具、陈设瓷及文房用具等。日常生活用瓷有碗、盘、杯子、渣斗等,陈设瓷瓶类以赏瓶为多,另有玉壶春瓶、棒槌瓶等。胎釉:陶瓷的瓷质精良,较光绪时更为坚致缜密,胎体轻薄。釉色洁白匀净,明快而纯正,民窑粉彩的胎质与现代瓷十分接近,釉色或洁白细腻,或白中闪青。彩绘:宣统时期纹饰绘画较为细腻,色彩淡雅,纹饰虽以掺人法描绘,但造型较为生动,粉质也不疏松,与胎釉结合良好。粉彩品种以白地粉彩为多。纹饰:纹饰亦承袭前朝,但绘画较光绪更为精细,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民窑绘画较为细腻。款识:宣统官窑粉彩器的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居多,也有篆书款,楷款书写工整清秀。宣统民窑粉彩器物有“大清宣统年制”红彩和青花楷款,另有书干支纪年款,书写较为草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