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宋代哥窑的瓷器 > 导航 >

谜团重重的哥窑瓷器在拍卖中竟领跑宋代瓷器?

谜团重重的哥窑瓷器在拍卖中竟领跑宋代瓷器?

怎样鉴别宋代哥窑的瓷器 宋代哥窑瓷器鉴别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2020-12-21

怎样鉴别宋代哥窑的瓷器。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而《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窑窑址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

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由于原来被认为哥窑的龙泉黑胎开片瓷被认为是"龙泉仿官"和"龙泉官窑",宋代似乎就不存在哥窑,文献关于哥窑的记述被认为是以讹传讹。然而,仔细研究和分析,就会发觉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其关键在于"龙泉官窑"和杭州郊坛下官窑孰先孰后的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由于"龙泉官窑"的立论建立在"龙泉仿官"的基础上,认为仿官是不可能的,却又与官窑相一致,自然是官窑,并认为杭州郊坛下不能满足朝廷之需,再在龙泉烧造以充不足。这一观点很自然地派生出杭州郊坛下官窑早于龙泉官窑的定论。

然而,没有足够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还引发出种种疑团:郊坛下不能满足朝廷之需,为什么不就地扩充、就近扩充,而要到千里之外的龙泉建窑烧造?宋室南渡带来了北方工匠,他们惯于圆窑用煤烧造,何以能在杭州建立龙窑用柴烧造?文献关于哥窑的论述难道一定都是空穴来风吗?哥不能仿官,但官却可以仿哥,各朝各代的官窑都建立在民窑的基础上,难道就不存在官仿哥的可能吗?宋室南渡,皇帝漂泊13年,这期间南渡窑工在何处生存?如何生存?是吃皇粮还是自谋出路?这些疑问最终都聚焦在龙泉最初的黑胎开片瓷的年代和性质上,也就是说龙泉最初的黑胎开片瓷会不会是皇帝颠沛流离的十余年中北方工匠和龙泉窑工技艺结合的产物?

"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解谜底的瓷窑,而哥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哥窑烧制技艺成为揭开哥窑秘密的关键课题。众多权威专家认为:当今中国,"叶氏哥窑"制瓷作坊所研究的成果在该领域最具代表性。

叶氏哥窑瓷器制品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

2014年5月份,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国家文化部与法国文化机构在法国达芬奇博物馆举行了名为《2014中法工艺大师巅峰对话》的文化交流活动。叶氏哥窑的六件瓷器精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应邀参加该交流活动。

哥窑文化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叶氏哥窑制瓷技艺能够充分表现哥窑文化的深厚内涵,这在需要文化大发展的当今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叶氏哥窑烧制技艺是当代瓷器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在中国瓷器界最具代表的专业博物馆之一的"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于2014年6月至9月举行了名为"太璞古香"的传世哥窑传承展(暨叶氏哥窑制瓷技艺成果展)。展览展示了叶氏哥窑几十年研究的经历和传世哥窑的技艺特征,展出了一百多件仿宋哥窑制品,为广大瓷器爱好者展示了传统瓷器艺术的新天地,弥补了中国瓷器文化的一项重要空白。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

叶氏哥窑制瓷技艺研究成果将成为当代哥窑瓷器艺术的里程碑。

列丛书中专门收录了《太璞古香》叶氏哥窑瓷器精品集。该系列丛书旨在引导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叶氏哥窑瓷器精品集的出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今社会对传统瓷器艺术及烧制技艺的重视。该书收录了180余件叶氏两代人经历几十年所制作的瓷器精品,以及关于当代哥窑制瓷技艺的论文。该书的出版成为了当代哥窑瓷器领域的重要事件。

北京保利秋拍中推出的“佞宋”专场,一件元哥窑倭角方洗以260万元起拍,2300万元落槌,加佣金2645万元成交,超最低估价9倍之多。

此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后世鉴赏家称之为“聚沫攒珠”,最为令人称道。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哥窑多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为笔洗使用,更是后世文人所推崇。

哥窑真品数百年来深得世人珍视,当中能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寥寥无几,故明中后期摹古成风,精仿者颇具宋哥遗韵。入清以降,好古天子乾隆皇帝品鉴内府旧藏文物时对哥窑颇为推崇,在《清高宗御制诗集》中其曾对历代陶瓷赞咏诗共190首,其中赞咏哥窑为二十首。诗文之中流露出其对哥窑独特之珍爱。乾隆皇帝曾如此赞颂和推崇哥窑,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正因为如此才得以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

传世哥窑多藏于博物馆,拍场屡现天价

据了解,传世哥窑以仿三代铜器造型为主,常见的有胆式瓶、贯耳长颈瓶、弦纹瓶、八方贯耳瓶、葵花口盘、葵花口洗、双鱼耳炉、三足炉、菊瓣口盘和圆口碗、盘等。仅收藏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博物馆。传世哥窑胎体较厚,胎质细腻,胎呈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青黄和米黄。釉质肥润,有油酥光和缩釉小坑。釉面开裂有不规则的细碎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浅黄色的为“金丝”,深黑色的为“铁线”,俗称“金丝铁线”。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因工艺复杂、身世神秘,所以传世量最为稀少。据估算,宋代传世哥窑目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仅几百件,以致多年来拍卖市场屡屡出现哥窑逐高的天价。2004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哥窑六瓣葵花盘,被一日本收藏家以146万美元购得;2010年苏富比在伦敦以100万英镑拍过一件宋代哥窑瓷。宋哥窑鱼耳炉北京荣宝斋2009年拍出1008万 ;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对于藏家来说,拥有一件宋哥窑足以傲视同侪。1992年,佳士得(香港)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虽然当时有人持不同看法,但仍拍出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就算是清代仿品,如今的价值也十分惊人,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以23.2万英镑成交。随着亿元古董时代的到来,哥窑这种高古瓷的价值不可限量。

2017年,元哥窑倭角方洗以2645万元成交,再次刷新哥窑瓷器拍卖纪录,业界预测,哥窑瓷器价值仍待挖掘。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宋代哥窑瓷器妙在何处?


浙江西湖之秀美、黄酒之醇美、哥窑瓷器之幽美,向来是为人所称道的。而哥窑在名窑林立的宋代拥有这么大的名气,它妙在何处呢?这就要回到千年前的宋朝,去探究其中奥妙了。

1.哥窑赏瓶,成交价格RMB6,185,984。口径5.5cm;底径6.2cm;高14.6cm。

历史悠久的浙江龙泉,向来是有制瓷的基础与条件的,所以自宋而始,龙泉哥窑的青瓷,无论是日常的碗罐瓶杯,还是专用的香炉盘器,都是藏家的心头好。而哥窑瓷器之器型,也确实非流俗之辈,不仅是造型“端而雅”、很脱俗,譬如琮式瓶之优雅、贯耳瓶之奇特、鬲式炉之古拙、莲瓣碗之精美……更在器形之外,多了几分历史感,端庄而不至于沉闷,精致而不流于浮华,这也正是一方水土的沉淀在哥窑瓷器形上的体现。

2.哥窑双兽耳方扁瓶,成交价格RMB1,174,100。高:22.3cm。

哥窑瓷器有名,还在于其所出的器物装饰非凡。除了刻划、拉线、堆塑等常见的装饰外,哥窑瓷器的色彩本身就是最夺目的装饰。层层叠加施釉的方法是很多瓷器会用到的,但哥窑瓷器的工艺更好,所以出来的成品也更让人惊艳。哥窑瓷器青釉是那样浓而不沉、深而不僵的青色,如山水深处的青翠,也如夜雨袭竹的苍绿,更兼有几分诗人王维“空翠湿人衣”的意境。这青色是极幽深极有古韵的色彩,而在这绝美的青色之上,又创造性地继续出了温婉的粉青、悠然的梅子青等釉色,这一批顶级釉色的出现,不仅是哥窑瓷器的骄傲,更可以说是青瓷的骄傲了。

3.哥窑菊纹碗,成交价格RMB4,605,750。口径12cm;底径5.5cm;通高9cm。

而除了器形、装饰和色彩上的美之外,哥窑瓷器还有特别之处。一般来说,烧窑时都要避免釉面的开裂,保持光亮明洁,而哥窑瓷器就奇在此处——哥窑瓷器的釉面仍是光洁的,但会有细碎而优美的开片,被后来的爱好者们称之为“百圾碎”,最细小的纹路甚至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就是“鱼子纹”,收藏家们偏爱的纹理。或许从某些层面上来说,釉面的开片是缺点,但哥窑瓷的开片却如此浑然天成、宛如天赐的肌理,只有经过哥窑的高温才肯展示给大家。这是一个时期陶瓷技艺发展的最好证明——如果制作哥窑瓷器的工匠们没有掌握开片的规律、没有各个步骤间的完美契合、没有精密的计算与安排,何以能够人为去制造“开片”的效果呢?所以哥窑瓷器也美在此处,不仅是造物之神秀,亦是工匠们智慧之结晶啊。

4.修内司哥窑八方贯耳瓶 ,成交价格RMB3,815,010。口径8.7cm;底径7.3cm;高22.1cm,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胎色黑褐,釉层冰裂,釉层开片自然。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造型优雅大方,保存完好,实为现代收藏不可多得之珍贵藏品。

名窑有五,哥窑处其间而不减其光辉,在陶瓷史上,可谓长明之星,也可谓收藏家们永远珍视的“天青色”。

5.宋哥窑三足炉,成交价格RMB3,168,373。口径11cm;高7.8cm。

6.哥窑八棱小瓶,成交价格RMB3,058,880。口径3.4cm;高9.6cm。

7.宋哥窑水丞,成交价格RMB3,055,500。宽10cm。

8.哥窑青瓷高足碗,成交价格RMB21,172,320。高10.4cm;直径13cm。

9.元哥窑海棠式洗,成交价格RMB2,702,500。宽9.8cm,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瓷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于静谧中散发出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宋瓷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虽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凈,是古人尚玉之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

10.哥窑花口洗,成交价格RMB877,800,成交时间。高6.5cm 口径16cm。

比元青花还少的哥窑瓷器有什么特征


比元青花还少的哥窑瓷器有什么特征。

官、哥、汝、定、钧。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现今发现的真正论及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虽然哥窑还笼罩着层层的面纱,但其名称和特征却被多数鉴赏者、收藏者所接受,并一直沿用。元、明、清各朝仿哥窑的产品屡见不鲜,其数量和质量均以景德镇为最,其产品走向多为皇室和达官贵人,世界各著名博物馆多有收藏。从20世纪50年代起,哥窑作为传统产品由龙泉各制瓷厂家开发生产,大量上市,远销世界各地,走入寻常百姓人家。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

主要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风格独特的宋代哥窑瓷器


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著称。清代乾隆皇帝曾写下十首赞颂哥窑瓷器的诗篇,其中《粉青葵瓣口盘》一诗中曰:“色暗纹彰质未经,哥窑因此得称名。”另一首《曝书亭集砚铭》赞道:“丛台澄泥邺官瓦,未若哥窑古而雅。绿如春波停不泻,以石为之出其下。”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宋人文献没有哥窑的记载,元人孔齐首次提及哥哥洞窑,他在《至正直记》里有“乙未(1355年)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看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可见至晚自元未起,哥窑已被认定为宋代名窑,而且当作重要收藏对象。把哥窑列为宋代五大名窑,最早见于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该书有“内库所世故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由于哥窑窑址至今还未找到确切公认的窑址,因此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是,我们的先辈们对宋代哥窑进行着不间断的探讨和研究,特别是近代我国的陶瓷界、考古界、科技界等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承前启后地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以已故的我国著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为代表,在不计其数的凡属哥窑类型的器物中,进行分类、排比、对照中筛选出为数极为稀少的器物,认定为传世哥窑瓷器。这种传世哥窑瓷器指的是元人孔齐在《至正直记》时所记载的“旧造”哥窑瓷器,而不是其他窑的产品,更不是后世各朝代的仿制品。

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这些传世哥窑瓷器造型有碗、盘、碟、洗、瓶、鱼耳炉、罐等。烧制时大多采用垫烧工艺,个别用支钉支烧。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呈黑灰、深灰有紫口铁足的现象,浅灰、土黄的没有紫口铁足。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砂米黄、浅灰青、米黄色等。釉面均有纹片,有大小纹片相结合,有纹片非常细小的鱼子纹,有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的全丝铁线,有的纹片仅为一色。纹片按颜色来区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有浅黄鱼子纹等。按开片的形状来区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百圾碎、鱼子纹等。

宋代哥窑瓷器自诞生之后,这种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盛烧不衰,赓续相继,历代文人雅士为文作诗,赞不绝口。特别是釉面那种层层叠叠、千奇百态的开片纹饰,不但开创了我国陶瓷史上审美的新情趣,而且确有“巧如范金,清比琢玉”之感,在宋代五大名窑中首屈一指。

宋代哥窑瓷器图片及价格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瓷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有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宋瓷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虽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凈,是古人尚玉之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

宋代 哥窑葵花洗 2013-09-01 估价: 1888-2988万 成交价: 3248万

根据文献记载,哥窑是出自南宋的一种奇特瓷器,其产地就在龙泉。文献的记载引起了龙泉的盗挖狂潮,据说当年这个不大且僻静的地方,聚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古董商,他们将挖掘到的瓷器甚至瓷片一起成堆运走。古董商所运走的瓷器和瓷片中究竟有没有文献中描述的哥窑瓷器,已经成谜。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哥窑被传是宋代名窑,然而迄今所掌握的宋代文献中,却没有任何关于哥窑的记载,这成为有些学者怀疑哥窑是否为宋代名窑的一个理由。

宋代 哥窑纸槌瓶 2013-10-27 估价:1000万 成交价: 2300万

经典哥窑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哥窑难得之技巧。关于哥窑瓷器最有特色的断纹来历,龙泉当地演出的戏剧里存在这样一种说法:章氏兄弟都烧制青瓷,虽然品质都很好,但因为哥哥忠厚,所以他烧制的瓷器销量更好。弟弟嫉妒哥哥的生意,为了出气,偷偷往哥哥的窑洞里泼凉水,于是出窑后的瓷器上出现了这种奇特的断纹。说起断纹时,说还有一种说法,即弟弟在釉缸里放了一把黏土,由此导致了瓷器开裂。在看来,这是外行的传说,实际上这种断纹烧制的工艺极其复杂。

对瓷器有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因工艺复杂、身世神秘,所以传世量最为稀少。据估算,宋代传世哥窑目前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仅几百件,以致多年来拍卖市场屡屡出现哥窑逐高的天价。2004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哥窑六瓣葵花盘,被一日本收藏家以146万美元购得;2010年苏富比在伦敦以100万英镑拍过一件宋代哥窑瓷;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宋代 哥窑三羊开泰尊 2014-07-26 估价: 1200-2400万 成交价: 1200万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哥窑五足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着称。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却被匠人加以利用,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以至倍受推崇,后朝历代均有仿制。

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清文献中的哥窑


中国古陶瓷学会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会揭开哥窑神秘面纱,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清文献中所述的哥窑。参加总结会的有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副会长袁南征、孙新民、李建毛、粟建安、沈岳明、李广宁及全体参会会员。

本次会议是在龙泉枫洞岩窑址、瓦窑垟窑址的考古发掘,及龙泉窑核心地区考古调查尤其是生产黑胎产品窑址调查取得的重大成果基础上召开的。龙泉窑考古队初步判断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清文献中所述的哥窑。对于这一成果,与会专家给予了积极回应。不少专家认为,龙泉窑考古队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初步研究,无疑深化了对于龙泉窑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拓展了对于哥窑学术问题的研究视野,他们的发现和研究值得高度重视。

关于龙泉窑的空间分布,专家们认识基本一致,即龙泉窑主要分布于瓯江流域,其主体遗存和瓷业生产中心分布在龙泉市,而龙泉市作为核心区的大窑、金村、溪口产品质量最高。在龙泉窑的出现时间上,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龙泉窑始烧于唐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金村等地生产的刻划花淡青釉青瓷是最早的龙泉窑产品,其时代在五代末到北宋早期。

龙泉窑的分期也是此次会议众多专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专家们最后得到了大致相同的分期结果,即南宋至元代早期是鼎盛时期,明中期以后式微,而明代早期是最后一个高峰,期间烧制了高质量的宫廷用瓷。

专家们还认为,由于龙泉窑窑址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产品质量高,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龙泉窑产品出土,国内江西、广东、福建出现了仿烧龙泉窑青瓷窑系,而龙泉窑的青釉制造、釉下刻花等技术还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国家,对当地青瓷制造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宋代哥窑瓷器值多少钱


在宋代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里涌现出了五大名窑,分别是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无论其中的哪一个窑口,都发展得欣欣向荣,都在中国制瓷业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宋代最为出色的瓷窑之一,哥窑瓷器的市场价值自是不可小觑,况且现如今哥窑瓷器的存世量少之又少,放眼全世界也不过100余件。众所周知目前元青花瓷器少之又少,故而价值不菲,而哥窑瓷器的存世量远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量,因此它的市场价值绝对可以和元代青花瓷相媲美,甚至远远高于元代青花瓷。

宋代哥窑瓷器驰名天下,自是有它的独特之处。哥窑瓷器最大的亮点在于开片,也就是所谓的冰裂纹,这使得哥窑瓷器在一众宋代窑瓷中显得那样另类,它表面的冰裂纹分布得精妙极了,有点浑然天成的意味,这是非常难以仿制的。相传,哥窑瓷器原本没有冰裂纹,是因为窑工之间发生矛盾,有人成心打破瓷窑,导致冷空气提前进入,瓷器表面便产生裂纹,没想到弄拙成巧,带有裂纹的哥窑瓷器在人们眼中更美。于是后来哥窑烧制的瓷器并不像同时代其它窑瓷那样光洁,它的釉面如同细细密密的蜘蛛网一般繁杂,仿佛随时会伴着一声巨响迸裂开来。

哥窑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精神瑰宝。它表面的裂纹始终带有一种神秘感,使得古往今来无数的收藏鉴赏家、考古学家等等为之痴迷。直至现在,哥窑的确切窑址依然是一个谜,但是陶瓷学界的专家学者们从来都没有放弃对哥窑窑址的追寻。

近些年来,一些哥窑瓷器在各大拍卖会上大放异彩,屡屡拍出高达几百甚至上千万元的天价。也正由于哥窑瓷器价值不菲,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赝品,故而朋友们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辨别真伪。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件哥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希望对各位藏友有所帮助。

这件宋哥窑梅花洗,以七百七十五万元人民币成交。

这件宋哥窑鱼耳炉,以一千零八万元人民币成交。

这件宋哥窑黄釉斝,以六百八十八点一万元人民币成交。

宋代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有什么区别?


宋代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有什么区别?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创烧时间,众所周知官窑分南北,但南宋人在瓷器烧造上沿袭北宋旧制,力图恢复北宋的遗风,所以二者的区别并不是十分明显。所以这里暂且不提。统一以北宋为标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但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专家学者对北宋哥窑认为这种类型的瓷最早源于河南省,其他的只能从明代《宣德鼎彝谱》以及孔齐的《至正直记》中提及一二。

下面我们来说本文的重点。

我们先说说两者的共同点:

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

区别呢?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官哥区别要慎重。

简单来说就是: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

以上解释可能过于笼统,其实说白了,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宋代哥窑瓷器的升值空间有多大?


宋代哥窑瓷器的升值空间有多大?。

哥窖瓷器是宋代官窑之一,由于哥窖瓷器仅供皇家使用,因此瓷器精美异常,与民窑瓷器有较大的区别。由于哥窖瓷器地位的独特性,收藏哥窖瓷器的人逐渐增多,那么宋代哥窑瓷器的升值空间有多大?

目前,宋代哥窑瓷器有的流失海外,有的被保存于博物馆,留存在市场中的十分稀少,因此应仔细鉴别。

哥窖瓷器的介绍

哥瓷是指传世的哥窑瓷,一直被很多的收藏者所垂涎,哥瓷是为了宫廷而烧制的瓷器,无论是在做工上还是造型上都是瓷器中的佼佼者,在收藏市场上更是红极一时,不仅是国家博物馆的座上宾,也是很多藏友梦寐以求的意见藏品,在收藏市场上价格自然不菲,近几年的各种拍卖会就曾惊现过哥瓷的身影。

宋代哥窑瓷器的升值空间有多大?

哥瓷作为宫廷用品,自然是世间少有的珍品,哥窑的八方碗的外壁是一种冰裂纹,而内壁又是一种百圾碎,口沿呈现紫色,而足边呈现铁黑色,因此有“紫口铁足”的称呼,线条流畅,造型清新淡雅,是哥瓷中的珍品。还有哥窑的胆式瓶,这个器型就是宋代少有,加上流畅的线条,润泽的釉色堪称世间少有。哥窑的八方贯耳扁瓶就是哥瓷的典型,别具一格的造型以及纹片的自然美观让很多的藏友对它爱不释手。

由于哥瓷本身就是宫廷所用,是世间的珍品,在我国曾经屈辱的历史上我国的很多宝贵的文物就遗失了,其中哥瓷就有不少的藏品外流,目前哥窑的传世佳品存世的并不多,在收藏市场上流通的就更加的少之又少,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的博物馆和台北故宫的博物馆中。所以收藏者在市场上要想收藏哥瓷就要更加的小心,以免遇到赝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谜团重重的哥窑瓷器在拍卖中竟领跑宋代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谜团重重的哥窑瓷器在拍卖中竟领跑宋代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宋代哥窑的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