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的特点 > 导航 >

明代永乐瓷器的特点

明代永乐瓷器的特点

古代瓷器的特点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出土瓷器的鉴别特点

2020-12-21

古代瓷器的特点。

明代永乐皇帝朱棣执政时间长达二十二年,他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明代建文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政权。登记之后将首都迁到了北京,而原来的首都南京成为了陪都。为了顾全大局,安抚宗亲贵族,即使南京不再是首都,但是此地仍然保持南京朝廷机构的规模。北京皇宫修建好了之后,两处宫廷用瓷的数量大大增加。除了日常用瓷之外,永乐皇帝朱棣还需要很多瓷器作为御赐品,在当时景德镇御窑是御用瓷器的主要生产地。

明代永乐年间,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形式一片大好。这个阶段创制出了很多构思巧妙的新器型,譬如天球瓶天球瓶、单面扁壶、抱月瓶扁、花浇、尖底莲子碗、多棱烛台、简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扁瓶......有不少新器型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中东伊斯兰文化。

明代永乐官窑主要生产白瓷,当然青花和红釉也非常有名。明代文人王世懋著书《窥天外乘》,里面写道“宋时窑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最近几年来,考古专家们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处发掘了一些明代永乐官窑器碎片。釉色品种非常丰富,包括青花、酱色釉、淡青釉以及白瓷。纵览当前存世的明代永乐官窑瓷器,我们可以得知明代永乐时期烧造品种有青花瓷器、甜白瓷器、红釉瓷器、酱色瓷器、翠青瓷器、影青釉瓷器等等。在当时青花瓷器的生产量最大,其次是甜白瓷器,而其余品种较为罕见。

明代永乐青花瓷器纹饰主要采用双勾填色手法,使用小笔细腻地描绘图案,而不是使用大笔粗枝大叶地进行描绘,因此笔触有浓有淡,这是辨识明代永乐青花瓷器的一个要点。

明代永乐白瓷胎质细致,釉色晶莹,观之一种清甜气息扑面而来,因此人们称之为“甜白瓷”。一些人觉得只要在表面施色,甜白瓷摇身一变就成了彩瓷。明代永乐甜白瓷兼有厚薄,薄胎的明代永乐甜白瓷多是小器,厚胎的多是大器。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明代永恒经典瓷器—永乐瓷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永乐年间,明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朱棣重视农业发展,勤政亲贤,重用人才,后世将朱棣尊称为永乐大帝。

明永乐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永乐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

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永乐时铜红单色釉鲜红器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故称“鲜红”。又由于这种红釉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又称为“宝石红”。红釉瓷还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

永乐时还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烧制成著名的“甜白瓷”,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甜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美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

明永乐青花海水纹香炉-北京故宫

明初,随着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达,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自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远涉地中海、东非一带,既向外推销了精美的瓷器,又带回制瓷所需“苏勃泥青”色料(波斯语音译为“拉吉瓦德”--LAJIWARD,译为如青金蓝色料,产于古波斯雷伊城,今伊朗德黑兰城以南约40公里处),为景德镇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

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扁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造型特征

明永乐瓷器的造型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

永乐时期创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双系小罐,线条圆润,附盖,并有双圆形小系,造型亦很别致。

压手杯,是永乐时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较宽,置于手中,有厚重感,明清历代有仿制。

明永乐甜白三系竹节把壶

此时瓷器品种繁多,仅从釉面特点来看,一改宋元时期的釉色单一而富于色彩。如有些相同的器型却具有不同的釉色,有些不同的器型却具有相同的釉色等等。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北京故宫

过去,因永乐和宣德青花瓷的器型、釉面、纹饰都很相近。人们往往不加区分,统称之为“宣青”,故有“永宣不分”的说法,随着对永乐、宣德瓷器风格的深入研究,现在已经基本摸清其各自的面貌特征,完全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

明永乐青花折枝莲纹折沿盘-北京故宫

一般说来,永乐时大件器皿较少,圈足矮浅;盘、碗底心略微内凹外凸;大盘砂底细密,足墙外直内坡,偶见火石红斑。同样的器型,永乐的胎体比宣德的要轻薄,修胎工整;琢器腹部的胎体衔接痕迹不明显。

较为突出的,是那些受外来影响的器型,如无挡樽、执壶、花浇、僧帽壶、鱼篓樽、八方烛台、折沿盆、大盘等,有的上面还写有阿拉伯文、波斯文或者藏文。

明永乐 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

这些器物是明初专用为西亚人烧制的外销瓷,大盘与西亚人的饮食起居习俗有关,花浇、执壶等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举行礼拜活动的用器;除此之外,这些器型也受到了元蒙文化的影响。

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

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北京故宫

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明永乐瓷器的装饰纹样除用青花绘制以外,还有少量用金彩描绘及刻划方法表现的。

明永乐描金青花荷花缠枝莲纹碗

永乐时期,瓷器上的装饰手法日益繁多,不仅有划、刻、印、锥拱即里印外刻,而且还有青花画花、青花加金彩画花、釉上彩绘、雕塑、活环等。有的器裏印花,器外为青花画花,这种装饰,是承袭了元代枢府窑的传统方法。

明永乐青花内府梅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元代青花装饰繁缛,永乐时期风格一变,大都疏朗秀丽,笔意自然。由于“苏勃泥青”料呈色不稳定,易于晕散,纹饰中较少画人物,同时,内外加花、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得到广泛使用。元代器上常见的卷草、海水、回纹、点子花、变形莲瓣等边饰纹样,明初仍旧沿用,至宣德时依然可见,成为永乐宣德两朝共有的边饰。

明永乐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

永乐时缠枝莲叶和元代不同,花大而叶小。蔓叶清秀,运笔流畅,形象生动,常绘织细齿状的叶纹,而有别于宣德同类器上的画法,引人注目。

永乐时期瓷器上所印暗花,线条圆润,似隐似现,生动自然;清代康熙、雍正时期仿品上的暗花则用白粉状的线条凸出釉面,纹饰浅露。

明永乐白釉暗花双龙纹碗

品种分类

永乐时期釉色品种很多,如分门别类归纳,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及一色釉三大类。一色釉即单色釉,并非都无纹饰。永乐时期的单色釉,一改元代和明初青白单调的色泽,烧制出极负盛名的甜白、影青、翠青、冬青、鲜红、蓝釉、黑釉等各具特色的新品种。

明永乐霁红暗龙纹高足碗

举例:青花瓷----永乐青花继承前代传统工艺并有所创新,以青花绘画的纹饰多带西亚色彩;线条有粗有细,或粗细兼用,借以表现青花纹饰的浓淡层次;不论着色深浅,青花色泽都极为绚丽鲜艳,清晰明快;线条的纹理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浅淡处结晶斑点较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或者呈现金属锡光。

这种现象是研磨不细的钴料在窑火中形成的自然晕散,绝不同于清代雍正仿品那样有意重涂点染,着意摹仿,这一特殊现象可以作为我们鉴定年代的有力依据。

胎体特征

永乐时期注意淘炼瓷土,因此,胎质细腻润滑,胎色洁白,较之后来的宣德瓷器胎薄体轻,器型规整;大器的细纱底,有光滑温润之感。永乐胎体有四种情况,分述如下:

① 厚胎:细润而坚致,但较之后来的宣德及清代康熙的胎质,则是莹润有余而坚硬不足。厚胎多见于琢器类,圆器类也有,多为墩式大碗。因胎釉结合紧密,故釉面洁白,晶莹如玉。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折沿洗-北京故宫

② 薄胎:器体玲珑、规整。圆器中以大小盘、碗居多,琢器较少见。如白釉、影青双声小罐等,胎体都很细腻轻薄。

明代永乐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形壶

③ 松质浆胎:胎色微黄,若得剖视其足部断面,则可发现胎质有烧结不足的现象。釉面片纹也呈黄色,一般开片纹较小,也有片纹较大的;底部开片较器身为重,甚至有的胎体底足裂有很深的纹路,釉面也随纹路开裂,以指弹之,胎声沙哑。

明永乐白釉编钟

④ 脱胎:永乐的脱胎器名传于世,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俗称做“卵幕”。其胎体虽薄,器型却很规整,还能在器上印、刻花纹和款识,技艺可谓精湛绝伦。

⑤ 釉面:永乐时期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平净为主要特征,绝无后来宣德时普遍存在的那种桔皮纹。而就青花瓷的釉面而论,永乐瓷器釉面的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同时,不可忽略永乐瓷器中也偶有不泛青而显洁白的釉面。

永乐红釉盘

鉴定要点

1、 永乐瓷的器型清秀、圆润、灵巧,含外来色彩,如天球瓶、抱月瓶、鸡心碗等等。

明永乐青花龙纹扁壶

2、 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以白砂底之温润细腻而著称。

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扁壶底

3、 永乐器的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

明永乐青花花鸟玉壶春瓶局部

4、此时的官窑与民窑常用的装饰,有海水、卷草、缠枝莲等,青花纹饰线条细致清晰,风格潇洒,所用金彩呈色足赤,红彩色鲜。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小碗

5、青花器的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有自然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凹凸不平状。

6、常见器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内墙外撇式浅圈足、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等,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

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底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罐底局部

7、于官窑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识,始于明代永乐,多为四字篆书,笔法折角处浑圆,起落笔处尖细,字体结构紧凑。

明永乐青花缠枝纹压手杯内年款

永乐甜白釉瓷器的特点


在我国的古代,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各个领域的文化都在发展演变,它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管是我国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的诗词歌赋还是绘画陶瓷书法艺术在我国的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是我国的文化底蕴更是我国历史的见证人,而今天我要给大家来讲讲在我国及海外都享有盛誉的永乐甜白釉瓷器。

永乐甜白釉瓷器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最为特别的一种瓷器,它没有青花瓷器中蓝白相映的青花,也没有彩瓷器瓶身上的繁复绚丽的花纹,更加没有唐山彩中奇特的造型,它有的是孑然一身的纯净之色,但它既是只有一身的纯净色彩,却也同样不输于“浓妆艳抹”的彩陶,“淡雅舒适”的青花瓷,这就是在我国明清时期的永乐甜白釉瓷器,也是我们平时所俗称的单色釉。

简单的来说永乐甜白釉瓷器就是单色釉,也被人们称之为“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等。它是在我国古代的宋元时期开始烧制,在我国古代的明清期间由官窑所出品的单色釉瓷更是到达单色釉的高峰,甚至已经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明清单色釉瓷的精湛技艺,制作工艺成熟。也正是因为它有着如此之高的境界使它在现如今的拍场上屡创新高。而单色釉中有一个种类,一直以来被大家津津乐道,它就是甜白瓷。

永乐甜白釉是我国古代明朝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那么它为什么这么受人们的喜爱,它有着怎样的特点呢?首先因为永乐白瓷成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可以光照见影,这是它的特点之一。其次瓷器上黄釉始于明永乐朝,就是以铁元素为主的着色剂,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浅淡,釉面薄。第三在明永乐甜白釉瓷中,僧帽壶是别具时代特色的一种器形。僧帽壶的外型,源自藏式释教法会所用款式。在2012年的香港拍卖会上就曾经拍卖出过一件“永安全颂”僧帽壶。

其实永乐甜白釉还有着两个最为特别的特点,一是它瓷器的胎体是仰光透视,这样就可以为我们呈现出及其浅淡的粉红色,十分的好看这也是收藏家们喜爱它的原因之一,但是它的只有淡粉色又与龙泉窑中粉青有巨大的差别。二是在釉近底和底部一般会呈现出虾青色,十分的好看,这是人们喜欢收藏永乐甜白釉的第二个原因。

明代永乐青花鉴赏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则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从永乐朝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浇、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启瓶等。

永乐青花(包括其他品种)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巳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

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永乐青花瓷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永乐器多以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亦有少数花鸟及人物图案。此外,也有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永乐瓷中,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宇,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

陶瓷文化:明代各时期瓷器文化特点及鉴定小常识之永乐时期


1、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2、永乐瓷器的造型清芳、圆润、灵巧。

3、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4、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臼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归白色或黄色,和l汁!手聚处闪浅谈和虾青色。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6、圆器中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初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7、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8、常见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

9、永乐时,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四字篆书。

明代瓷器品种及其工艺特点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发展进入一个巅峰。作为我国瓷器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产瓷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今天本文将重点给大家介绍明代时期瓷器品种及其工艺特点。

1、洪武瓷工艺特点

洪武的高温红釉、蓝釉等成就很高,釉里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釉里红色泽较淡,偏灰,有时出现飞红现象,有的呈暗黑色,但也有相当部分的釉里红器能控制红料,使发色稳定。青花瓷发色大多偏淡偏灰,不如元青花那样浓翠,这是采用国产料的缘故,国产料含铁量较低,含锰量较高。洪武瓷多见砂底,也有釉底。足壁厚重,足底平切,底部也有乳钉状特征。

造型与纹饰:造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盘、碗、三足炉、高足杯。纹饰多见花卉纹、缠枝菊、五爪龙纹、松竹梅、飞凤图、庭院图等。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2、永乐宣德青花工艺特点

永乐宣德的瓷器风格基本相同,史家常并称"永宣",为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产品。永乐和宣德朝青花为进口料苏勃尼青。品种有精细一路,也有墩实厚重的一路。永乐青花釉面光洁细润,宣德青花釉面多闪青,多呈现桔皮纹。青花发色含有铁锈斑,还有晕散现象。画法为双勾线、小笔触填色。精细一路的青花瓷底路为细砂底,白色,呈糯米粉状。多数器物的底足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宣德瓷釉面多见桔皮纹。瓶、壶等器物均为分段拼接。釉下气泡一般为大中小。两朝器物的不同点为:永乐较薄,轻,而宣德则相反。宣德多款,落款位置多变。

造型与纹饰:造型为盆、碗、壶、执壶、罐、缸等。还有扁壶、抱月瓶、花浇、莲子碗、双系盖罐、压手杯等。纹饰有龙纹、凤纹、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鸟,以缠枝莲、龙纹为多见。宣德龙纹特别凶猛。

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3、永乐宣德红釉工艺特点

永宣红釉是明清最重要的红釉产品。 一般里外均施红釉或仅仅外壁施红釉,有的还有刻花,宣德瓷多见桔皮纹。多数精细器物的口部和近底足处凝釉截齐。

造型与纹饰:盘、碗、高足杯、梨壶、僧帽壶等。

宣德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

4、 永乐宣德青釉工艺特点

永乐为翠青釉,极淡,玉质感甚强,翠青釉为永乐时期的新创品种。宣德为冬青釉,器物一般里外及底足均施釉。

造型与纹饰:高足杯、盖罐花式碗、花式盘等。

永乐翠青釉罐

5、永乐甜白釉工艺特点

永乐甜白釉为明清最重要的白釉产品。因高岭土用量增大,淘炼十分精细,铁含量降低,增加了白度、透光度,使釉面洁白细腻、滑润似玉。有暗花装饰。釉面多数含青,有桔皮纹,底部稍厚。在转折等聚釉处多呈水绿色。

造型与纹饰:划花与印花装饰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瓜果等。

永乐甜白釉僧帽壶

6、成化斗彩工艺特点

成化斗彩是成化朝为丰富彩瓷品种而作出的一大贡献。这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成化前朝宣德时期曾烧出青花釉上红彩,但这只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一种色彩的结合,而成化斗彩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色彩的结合,釉上色彩达6种以上,而且色彩纯正。如红色色艳如血。鹅黄娇嫩轻盈,孔雀绿浅翠清透,紫色如熟葡萄色正透明等。官窑器底部釉水和器身釉水色泽一致。

造型与纹饰:造型为盖罐、碗、杯、洗、碟、高足杯等。纹饰主要有花鸟、龙纹、海兽等。

成化斗彩鸡缸杯

7、成化青花工艺特点

成化青花基本不用进口的苏勃尼青,改用江西平等青料,发色淡、无铁锈斑,这是和永宣青料的最大区别。画法上采用双勾线条,一笔涂抹的上色法。胎体细腻纯净,多见轻薄胎体,胎体逆光透视,呈牙白色、肉红色,为其他朝代所不见。也有厚胎者,玉质感强。釉面肥厚滋润,光洁雅致,多数含青。有一种洁白釉,釉水十分匀净,器物口沿下常见积釉现象。器身内外与底足釉色一致。

造型与纹饰造型多为碗、高足杯、盖罐、洗、碟等。纹饰为花纹、云龙、飞凤、衔花夔龙、波涛海兽、松竹梅三友、花鸟等。

成化青花九龙闹海纹碗

8、弘治黄釉工艺特点

弘治黄釉为明清黄釉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在低温下烧造而成,因用浇釉工艺烧成,故称"浇黄"。釉面滋润肥腴。圈足足墙比成化时略矮,盘类有塌底现象。

造型与纹饰:以盘、碗多见,另有不少供器,如香炉、净水碗等。

弘治黄釉描金双耳罐

9、正德素三彩工艺特点

正德官窑器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转变了前朝纤细、精致的风格。 除了不用红色,其他黄、绿、蓝、紫等色皆可使用。制作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瓷坯上刻划出图案,高温素烧后,施釉色,然后剔出图案部分,再填所需色彩,低温第二次烧成。另一种是在高温素烧后的素瓷坯上,直接用色彩涂描,然后低温烧成。

造型与纹饰:海水蟾纹。洗为典型器。

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10、嘉靖青花工艺特点

嘉靖青花瓷因采用西域的回青料,使得呈色浓艳。罐、瓶之类的大件接痕处明显。胎釉为明代瓷釉中最厚,称为"亮青釉"。器物口部多涂酱黄釉。不少器物底部处理粗糙,有跳刀痕及粘砂现象。

造型与纹饰:造型多见葫芦瓶、盖盒、高足碗、三足炉。纹饰多见鱼藻图、婴戏图,以及八仙、云鹤等,道教色彩的图案较流行。

嘉靖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

11、嘉靖、万历五彩工艺特点

嘉靖、万历五彩为明清五彩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色彩俗艳,突出红彩,华丽而大气,装饰手法丰富,有的集彩绘、浮雕、镂雕于一体。

造型与纹饰:盘、碗、罐、瓶、壶、文房用具。

万历五彩鸳莲纹提梁壶

12、石湾窑工艺特点

石湾窑瓷体质厚重,胎骨暗灰,釉厚,光泽好。善于仿钧,因地处广东,故称"广钧",又因胎土为陶,又称"泥钧"。石湾仿钧,仿中有创,窑变釉一般有两层,即底釉和面釉,多见玫瑰紫,蓝釉、墨彩,以一种俗称"雨淋墙"的最具特色。落款较多。

造型与纹饰:盘、碟、瓶、罐、笔洗,以及仿古文具等。

明石湾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13、德化窑工艺特点

这种白瓷釉色特别,因含铁量低,含钾量高,色泽似乳白,又有"猪油白"、"象牙白"等称呼,有的色泽微含肉红色。制瓷名家有何朝宗、张素山、林朝景等。

造型与纹饰:香炉、杯、尊、鼎、以及仿玉、仿青铜礼器等造型,还有瓷雕佛像。

明德化窑双耳三足炉

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


明代瓷器款识有什么特点?明代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介绍一些明代瓷器的款识特点。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等。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现在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的装饰特点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的装饰特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

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

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兄弟联芳、仕女伎乐、庭院仕女婴戏、梦境图、加冠进爵图、进戟图、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等。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也有的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生三级。还有的绘浴象图,绘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献给骑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其次,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此外,扬州文物商店藏青花人物故事莲子罐则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

2、简单旋纹状的暗刻花纹

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

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这种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顺治、康熙,我们在康熙十年辛亥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盆中仍能看到这种画法。

4、装饰倒垂的蕉叶纹

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筒觚等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5、萱草和合欢树

此类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为什么此时人们喜用萱草和合欢树作为装饰呢?我们从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找到缘由。康书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

6、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

在笔筒、筒瓶、莲子罐、净水碗、香炉等琢器的器身所绘画面中,往往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在器身一周留出一段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极富时代特征,这种括号状云一直延续至顺治,从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净水碗中仍能看到这一特点。

7、画面中常以洞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

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如《金明集瓷选录》中的青花麒麟芭蕉笔筒和《翰海95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中的青花大象麒麟缸。

8、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等

受绘画的影响,此类青瓷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字图章各一方。

9、人物衣饰上的特殊花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广泛见于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永乐瓷器的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永乐瓷器的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