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的瓷器价值 > 导航 >

当代陶瓷的人文价值

当代陶瓷的人文价值

古代的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价值多少

2020-04-15

古代的瓷器价值。

中国当代陶瓷的发展路径,和西方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当代陶艺的全面发展受到传统陶艺和西方当代陶艺的双重影响,这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限制与束缚。因此,我们绝不应当断然否定优秀的传统,以及在这个传统基础上的延续和创新;我们也应当以宽阔的胸怀,迎接对西方当代陶瓷观念的对接。二者的一个共同的价值,都是在创新,无论是基于传统还是基于当代。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便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当代陶瓷的人文价值。

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对中国陶瓷的影响巨大。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重大区别,在于中国画对于线条的强调以及二维空间的应用。这在对具象的表现力上似乎受到一些约束,反而使得中国绘画更加专注于画面的形式感和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世界上独一无二。从象形文字绵绵数千年发展至今,仍然有巨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但是,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以及诗歌和印学完整地表现在陶瓷上,是从中国当代陶瓷开始的。在陶瓷创作上,真正做到诗,书,画,印俱佳者,即使是在当代,也不常见。这里,我们要特别将陶瓷上的绘画创作和所谓的将中国画“移植”到陶瓷区分开来。区分的唯一标准,就是创新。

编辑推荐

紫砂的人文特征和人文传统


公元十二世纪初,正值我国宋代的北宋(960-1279)时期,陶瓷生产十分发达,五大名窑已趋成型。地处吴地文化中心的宜兴,以产高温釉陶驰名南北。在太湖西岸伴随着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使陶瓷生产产生了独特的人文特征,丰富的陶土矿源和优越的地域环境是产生这种特征的基础。从陶土矿源中发现的紫砂陶土并由紫砂陶土制作的紫砂陶器引领了这种特征的文化传统的形成。至公元十六世纪的初叶(明代正德年),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和对舶来文化的吸收,由紫砂陶土手工制成的紫砂壶更推动了宜兴紫砂陶器产品的生产,对宜兴陶瓷文化传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宝库,地域陶瓷文化传统是我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素来重现人的精神成长,在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和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过程中,社会以其鲜明的道德环境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孕育了极大的精神价值,也丰富了地域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我国历史悠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历代灿烂的文明。中国的人文概念来自《易经》,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们在从事生产以求生存的同时,产生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这就是“人文”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一种温情,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大自然没有什么想法,所有的造化,包括人和鸟类和花木都是一样的,而人是有感情的,所有的造化都是值得和需要关爱的。人的温情是可以很深厚和很宽广的。以古代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理念强调人们的身心相与,注重精神的成长;注重身心的和谐推展到人际、社会和世界;注重物我相与、人与自己的和谐;即以人为本的观念。

陶瓷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重要载体之一,文明历史的早期特征往往以农耕作业的进步与制陶产业的兴盛为主轴,宜兴紫砂陶器的产生和进步演绎了这种文明的鲜活内容。宜兴有从新石器时期中期以来的达7000年陶器生产史,从陶土甲泥矿源中发现紫砂陶土的特殊的性能和特征,是陶器文明的新的进步,紫砂陶土可塑性强,制成器皿后有极好的透气性,高温烧成后无异味,工艺上不需要着釉,坯体又可用其他工艺手段装饰,给人们在生活中实用和寄托人文遐想创造了条件。在不同的历史的时期,人们逐渐把它作为一种休闲和寄托感思的载体。成熟的文明特征促使了人文现象的产生。人们在制作中首次用竹刻和印章的手工技法注明作者的姓名和制作年代,同时有大批的文人参与,在紫砂壶坯体上镌刻寄托思想的诗文和绘画,再通过造型的变化和泥色的选用迎合了不同人群的欣赏口味,对社会的期盼和精神世界的直观追求,使紫砂产生了浓烈的人文特征。紫砂壶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使这种强烈的人文特征延续至今。

紫砂陶器尤其是紫砂壶发展到今天,特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现代的价值取向给予紫砂陶艺的人文关怀并推进了当代人文特征的构筑。在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中拓殖新的人文视野成为现代紫砂陶艺发展的主流。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关怀,可用为我们发展当代紫砂艺术的资源。很多的陶艺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浓烈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味”,并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努力反映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的特征。这样做的本意既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这种文化本有的人文性的确认。大量的眼花缭乱的造型和装饰手法是衍展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当代的发展态势表明,一切文化都相互影响,更何况我们现在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要更好的发展,仅和自己的历史、文化对话,显然是不够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对紫砂陶艺重视和发展现代的人文特征。

现代的紫砂陶艺,除了保持特有的手工成型工艺外,其造型的设计、整体的装饰均有了质的变化和飞跃,大量的姐妹工艺美术手段被大量的借鉴和使用,传统的玉器、青铜器、竹器、漆器、木雕、瓷器、珐瑯器、石器等众多的造型和纹饰被紫砂壶尽情地为自己的生命之树增绿添叶,这也是民族文化之精华的相互吸取。

同时舶来文化的健康有益的养份亦被吸收和利用,当代具有超现实主义抽象之变化的造型也不断涌现,与传统文化相映成趣,均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之审美情趣。著名紫砂艺人吴鸣的诸多作品是这方探索的可喜收获。还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作了大量的选择和利用,使它的身影和当代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制作理念,丰富了人们的想象,然不变的是对文化的追求、对具有人文特征的崇拜。如上所述,你会在脑海中浮现的顾景舟的《提璧壶》,高海庚的《集玉壶》、施小马的《红与黑》、吕尧臣的《玉玺壶》、李昌鸣的《竹简壶》、葛军的《将军壶》等相当数量的富有在传统、借鉴、古今之间刻意创新的佳作。这是紫砂工艺在和历史和文化对话的结晶。在装饰工艺上你还会发现除了陶刻绘画、书法外,各种特色的浮雕、泥绘、釉彩工艺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器的外观装饰工艺手段。装饰的内容均具文化特征,古代的诗文、民族的格言、浪漫的休闲语都在反映作者所表达的自然风光、江河湖海、品行修养、豪情壮志、托物抒情、事业去向,以及喜庆、生活、处世、哲理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历代文人的著名诗言志的作品都能从紫砂器的装饰上寻觅到。这种典型的人文特征都在励志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都在激励人们奋发努力或修身养性;都在爱国、爱家、爱人的情怀里培育自己生存的价值观。

具有强烈当代人文特征的紫砂工艺品,给人们带来的是美的感受、是理性的接纳、是畅愉的享受,自然地接受健康的人文关怀,而同时又向一切文明体的人文传统敞开。人的内心与生俱来的温情需要寄托,人需要在天地间顽强的显示温情而无所不在。这种让人们能接受的人文关怀,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

当代紫砂工艺的发展,在祖国的陶瓷艺术的大家庭里,独树一帜地为我们新的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创造作出了努力,溶入现代化的特性,吸取传统经典的人文智慧,继承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可以让紫砂的生命之树长绿,这既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这种文化本有的人文性的确认。只有将具人文特征事物充实到社会中,我们所为之奋斗的现代化才是由现代人实现出来的。输出真诚与关怀,造成社会的祥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紫砂工艺在当今时代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紫砂文化:当代紫砂文化价值回归


新世纪十年,当代紫砂陶瓷艺术在各种危机的冲击、考验下,实现了跨越性的、堪可告慰的转型,更加以文化内涵作为艺术定位,逐渐在当代中国各门类艺术发展中,巩固进而凸现出自己的存在地位和存在价值,乃至成为艺术收藏和艺术市场新的追踪热点。此次展览展出的紫砂作品,就是地处宜兴的无锡工艺学院的教师和陶艺大师们上讲台、进陶坊,勤奋实践,勇于创新,既尊重传统,又蕴涵现代意识所创作的紫砂陶精品力作,其原创性强,风格各异,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学院派陶艺家的创作实力和宜兴当代陶艺风貌。

对于真正的陶艺家来说,艺术是灵魂最好的载体,陶艺家将对生活的体验转化为一个个崭新而独特的艺术生命,陶艺家的思想与情感便得到了很好的寄托。对于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教授沈奇先生提出了三个观点,正契合此次展出作品的整体风貌与艺术追求。

简约化:东方美学的基质在于简约、自由、合心性。具体而言,就是虚静为本,澄怀观照,空纳万境,静了群动;就是以少胜多,不以多为多;就是天人合一,法自然、师造化,自然为大美。但长期以来,受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宣传、代言、主旋律等影响,以及西方文化潮流的影响,当代中国艺术界一直是在做加法,无边界也无中心地探索求变,唯新是问,唯视觉冲击力和展览机制是问,失去了素宁内敛的文化根性。现在不少紫砂陶艺家纷纷回过头来做减法,守住化繁为简的底线,重新在简约的本质特性上下工夫。

精致化:比之古典陶瓷艺术来说,当代陶瓷艺术从创作理念到制作工艺、技术手段,都要丰富精良得多,但为什么所成就的作品却没有古陶古瓷耐看?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静气。今天的艺术家们大都过于急功近利,很少能像古人那样静下心来,别无挂碍地把一件事情尽善尽美地做到极致,习为广大而难成精微。越是粗制滥造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成风的时代,真正的陶艺家越需要沉得住气,抱元守雌,精益求精,品质为上,苛求完美,才能脱平庸、超时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认证,免蹈昙花一现或各领风骚三两年的覆辙,这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逐步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文化化:观赏宜兴紫砂壶,外行看器形、看纹饰;内行品气息、品内涵。紫砂泥的资源固然有限,也有优劣之分,但却不是作品价值评判的关键因素。判断紫砂壶的价值,贵的不是原料,而是其文化含量。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精神的器物化,紫砂壶若没有深厚隽永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灌注其中,那就只是一件好看而不耐品味的形而下之物件而已,比之古董低价,比之工艺掉价。经由泥与火的熔融,赋予紫砂壶以诗的灵魂,方是紫砂壶艺术存在的真谛。一方面,今人不能做古人,陶艺家必须进入现代语境,表现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思考;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强势话语影响的焦虑,如何表达我们自己的现代感,以及再造我们本源性的艺术精神与审美感受,已成为现代陶瓷艺术深入发展的关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思考和探求,仅仅依赖一点点观念的更新和技艺的琢磨,显然是不够的。说到底,生逢其时的当代陶瓷艺术家们,面对机遇与挑战,最终的命题还是那个绕不开的老话题:回到修养更为全面和更为超迈的文化修养,进而以文养心,以心养陶,道和器并重而抟土为玉!

明人文房玉蝴蝶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的书房都极其讲究,所陈设的文房用品无不精巧别致,天趣如如,充满了一番别有会心的诗意与灵性,主人居之,可以读书,可以写字,可以作画,可以焚焚香,可以品茗,可以鉴古,可以理琴,可以静坐,可以会客,“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

那么,如此这般的书房,可令主人清心乐至、怡养性灵、培养智慧的书房,到底是何许模样呢?

高濂,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于其所著的《遵生八笺.高子书斋说》中,为今人作了十分详尽的描述。

“书斋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宏敞则伤目力。……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着篆清香。冬置暖炉一。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一。如吴中云林几式佳。壁间悬画一。……几外炉一,花瓶一,匙箸一,香盒一,四者等差远甚,惟博雅者择之。……坐列吴兴凳六,禅椅一,佛尘、掻背、棕帚各一,竹铁如意一,右书架一”。

如何?诸君读后是否大呼过瘾?

高濂文中所言“旧窑”,是指属于古代陶瓷,比较名贵珍稀,却又没有标明朝代、窑场、作坊名号,如此这一类都可归入“旧窑”的称谓之中。而本文所要介绍的,即是一只充满了文人雅致的白玉蝶形笔掭,同高濂文中所提到的笔洗、笔格、笔筒一样,功能相近,都是伺候笔的文玩。笔觇,又称笔掭(舔),是文人书写绘画时用来掭拭毛笔的用具,有瓷制、玉制、琉璃制、水晶制之别,由于今人早已弃置毛笔不用,因此许多人就对这种文房雅玩十分陌生了。据考证,这种掭笔工具,最早出现在宋代,国内博物馆现存最早的有南宋哥窑荷叶形笔掭一只。“笔觇”之名,应发端于明晚期,出自苏州书香门第文氏一脉、明亡之际以绝食呕血殉国而卒的文震亨。文震亨博学风雅,名士风流,著有艺术博物志一类的《长物志》一书,“笔觇”一名即见于此书。屠隆是与文氏同时的又一位风流才子,著有《考盘余事》,于书中名列了四十五种文房器具,其中“笔格、砚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等等,“笔觇”名列第八位,由此可见笔觇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了。明代瓷业高度发达,再加上文震亨个人的偏爱,所以他的《长物志》就很武断的说:“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

到了清代,笔觇这种文房器具从材质和造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所选的材质多为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砚石,文人名士尤其追求石中名品。二是其造型已演变成砚式,或为长方形居多的几何形状,故有“砚砖”之称;或为天然籽料磨平而为之,又称“籽砚”。

友人这只白玉蝶形笔掭,严格来讲,根据其断代,应称之为笔觇。“觇”,窥看也。笔觇,就是毛笔在悄悄地一点一点地,试探着、观察着一个精致的美好的东西譬如,这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白玉蝴蝶”。

白玉蝶形笔掭,长68毫米,宽35毫米,最厚处8毫米,玉质为和田白玉,籽料,极其细腻莹润,正面和背面均有淡黄色的沁色,包浆自然,氤氲着一种宝光老气。雕工精细沉着,秀丽逼真,巧夺天工:蝴蝶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十分饱满,张开的双翅,形态优美,线条流畅,尤其是翅膀中间所蜿蜒的十几道如琴弦一般的圆弧纹,跳动着灵动与欢快,恰似夏天荷花那妩媚绽放的花瓣。而蝶身之上线条繁复,表现细致:颈部的两道人字纹,稍下的网状背纹,两旁两条长长的半圆纹,尾部数道横纹和小立纹,构成了极强的立体感。妙哉!如此这般的小巧尤物,称之为“笔觇”,该是多么的恰当与形象啊。

明代玉器,尤其是晚明玉器,由于时代追求享乐奢靡的风气所致,已经逐渐脱离了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讲究装饰美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地处繁华江南的苏州,其玉雕尤以精工巧致首冠全国,“玉工辩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天工开物》)。这只小小的白玉蝶形笔掭,就浓缩了晚明玉器所具备的时代气息与艺术特征,正可谓小中见大、管中窥豹也。

“人道庄周梦蝴蝶,我言蝴蝶梦庄周。庄周解飞蝶解语,说向蝴蝶应点头”(杨万里《题巩仲至修辞斋》),蝴蝶,人称“大自然的舞姬”,多情之物也,当它从玉工之手悄然破茧成蝶,翩然降临书案之上,该为文人墨客书写作画之时平添了多少的情致雅趣啊!而若是换作了没出息的我,掭笔事小,把玩事大,早就集我万千宠爱于“玉蝴蝶”一身,成为我的文房专宠了理由堂而皇之,“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啊!

收藏里的人生


豫君

好友甚爱瓷器收藏,每次去外地,总不忘逛逛当地的收藏市场,日久天长,家里的瓷器藏品多得可以办一个小型瓷器博物馆。

我与好友交往甚密,一来二去,在他的熏陶下,对瓷器的发展也有所了解,每次与好友探讨瓷器话题,我朗朗而言,朋友笑而不语,末了一句话定论:“你不当瓷器鉴赏专家,实在屈才。”然后他背手而立,对着面前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瓷器或凝神或眯眼、或皱眉或大声叫好。我想,那刻他一定沉浸在某种无与伦比的幸福之中。

上周,老家一位远房亲戚揣着一个老式旧皮包按响门铃。亲戚进屋后,简单客套几句,打开皮包,从中拿出一样用布裹了又裹的东西。纳闷之际,裹在外面的布一一展开,一件瓷器出现眼前。亲戚说是上辈子老人留下的,想托我找专家鉴定一下,看能值多少钱。我的第一感觉,亲戚的这件古董是青花瓷。若是真的,价值不菲,遂带亲戚携青花瓷直奔好友家。

好友捧起瓷器里里外外观察一遍,思考片刻后又从橱柜里取出放大镜,在青花瓷上搜寻。好友判断是件仿元青花瓷,不过这件仿品仿制得实在美轮美奂,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好友说得兴致勃勃,我的亲戚却非常失望。好友说,虽是仿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好友感叹道:“收藏一件真品固然重要,但在我的所有藏品中,真品也就那么可怜的几件,十有八九均为仿品或赝品。而我明明知道它们是仿品或赝品,但我收藏的目的不是它们的价值,而是藏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好友的话让我既惊讶又释然。

收藏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对待生活,我们也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名、利、贪、欲不过是烟花一场,在平凡的日子里能享受到自己心中追求的快乐,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