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 导航 >

顶级元青花瓷藏品将在沪国家会展中心首次亮相

顶级元青花瓷藏品将在沪国家会展中心首次亮相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2021-04-04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11月12日至16日,上海时尚生活消费展将在新落成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齐辉堂藏馆将携带两件顶级元青花瓷在艺术博览厅亮相;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齐辉堂藏馆中青年著名画家沈向然先生,也将携带多幅新近创作的国画在艺术博览厅同时展出。业内人士坦言,这次参展的展品,将是本次展馆的一大亮点。

元青花瓷是中国传统名瓷之一。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是开展了青花瓷器时代的大发展,也使青花瓷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代有300多个窑口,但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绝伦而使用广泛,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融合了汉族及波斯、蒙古、东南亚、南亚、中亚各族之文化,并多以画人物故事、生产生活、缠枝、花卉、龙纹、动物等题材。

闻讯收藏家樵耕山人先生拿出珍宝元青花参展,诱引笔者日前前往齐辉堂藏馆,喜见典藏的几万余件唐、宋、元、明、清等珍稀精品和名家书画逸品。藏品主要包括翡翠雕件、玉器、高古陶器、官窑瓷器、古典家具类等,涵盖红山、良诸、马家窑、齐家等远古时期的神具祭器以致近代的红色收藏物品,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在此可见踪影。

据专家权威介绍,参展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瓷,高83厘米,宽48厘米;另一对《元青花云纹龙带盖梅瓶》,每件均高76厘米,宽43厘米,如此重量级珍宝,当今世上纯属罕见,可谓一绝,也是笔者有生以来首次有幸亲眼所见。这两件形体硕大参展珍宝,不仅价值连城,而且还传承了我国五千年文化底蕴。

笔者还获悉,樵耕山人先生的二指执笔书法,可谓现代诗人的特创书法。本次参展的二指执笔书法“龙”字,尾纹步步有序递进,挥笔自如的一气而成,可见刚劲有力,大气非凡。行家坦言,樵耕山人先生书法多写意,颇有抒情性。显然,中国书法的精要,不仅只是写字,更是融入了写字人的情感。樵耕山人先生就是一位很好的实践者。

画家沈向然先生本次参展的五幅《千年古镇—周庄系列》国画,反映中国乡村民居风貌,在其笔下都会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动感十足。幅幅作品,以“意”写“形”的写实性创作,是他悟意与达意完美结合,作品表现手法讲究远近、注重明暗,独树—帜的光照感强烈,极具功力,绘画作品能完美的将西洋画中的光影效果和中国画的水墨技法有机融合。可以说,沈向然作品线条有力,有真实、有深度,有大的场境,有博大之大魄,透露出当今国人少有的放达与潇洒,迸发出他胸中意气与情感,达到了日臻完美的效果。在展出中也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画家新秀上海奉贤区美术家协会会员、齐辉堂书画院副院长兼理事长陶迎新,自五岁起勤于砚田学画,后得到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徐放、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刘晓晴名师的亲临指教。多年来,她在王劼、杨正新、朱大醉、沈向然等社会名家的亲自传授下,创作水平发展很快。近几年来,她的作品应邀多次参加上海市、区画展,不少画家对其看好,收其之画,还赞誉:“齐辉堂飞出了金凤凰”。

在画界行里有望脱颖而出的陶迎新,本次参展的两幅“牡丹”与“梅花”作品,“写”出了当今中国新秀艺术创作交流自己的声音。作品有臻“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境界,体现她对虚实分寸的把握也乃渐入佳境,可谓前途无量。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钟志生赴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察看瓷博会参展工作


钟志生赴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察看瓷博会参展工作时强调

抓好服务抓好环境抓好展示抓好交流让瓷博会办得一届比一届更出彩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瓷博会如约而至。10月17日上午,市委书记钟志生来到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实地察看2018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参展情况。副市长刘朝阳、市委秘书长胡春平陪同。

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前各国国旗迎风飘扬,会展中心周围环境绿如景、美如画,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相比往年,今年会展中心主要场馆主通道上都铺设了陶瓷地毯,显得瓷韵十足。茶器、香器,以及创意类陶瓷进行了归类集中展示,不仅全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加强了互动,也更好地展现了陶瓷魅力。钟志生指出,要精心布展,在展品安排等方面,既要借鉴往年的成功经验,也要有新变化、新感觉、新气象,力争让瓷博会办得一届比一届更出彩。

在境外品牌展区,钟志生走进一个个展台与参展商亲切交谈,仔细询问有关问题,详细了解他们在瓷博会期间的参展情况,并对他们前来参展表示欢迎和感谢。“这是你第几次来景德镇?”“往年订单量怎么样?”“我们的服务工作都还满意吗?”……钟志生问得认真,参展商答得仔细。当了解到今年有不少“景漂”前来参展时,钟志生说,“景漂”是这个城市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我们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在景德镇实现创新、创造、创业梦想。在与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商、陶瓷艺术家亲切交流时,他认真了解各地陶瓷作品的特色与风格,问工艺、看纹理,并对他们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进一步扩大中外陶瓷文化交流,鼓励部分陶艺家来景投资创业。

调研中,钟志生要求,瓷博会是景德镇对外交流的窗口与媒介,要在认真吸纳往届瓷博会经验的基础上,抓好服务、抓好环境、抓好展示、抓好交流,不断提升瓷博会对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效益。他强调,要注重细节,重视场馆内外的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完善展会各项筹备工作;要认真抓好参观线路安排、嘉宾接待、活动安排等各个环节,统筹安排、科学调度,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展会各场馆安保工作,加强外围控制,科学调配力量,确保人员和展品安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扩大招商招展成果,认真做好对口接待,加强工作衔接协调,提升服务水平。

元青花瓷概说


(元末明初青花一束莲玉壶春瓶)

云南青花瓷的大量发现,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它以朴实无华的造型,粗犷的青花线条,繁简不一的纹饰布局,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跟踪收集,到20世纪末已达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仿品亦应运而生,使云南青花的研究和断代变得紧迫起来。

云南青花瓷为少数民族地区民窑烧造,无纪年标识,延续时间长,数量多,分布广。本文拟在收集云南窑址、墓葬出土青花实物的基础上,借助历史、考古、陶瓷资料,对云南元青花瓷的起源、分布、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云南元青花瓷产生的时代背景

云南元青花瓷的产生,是元王朝对云南实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

1253年忽必烈率军攻陷鹤庆、剑川直逼大理首府,大理王段兴智逃亡,结束云南最后一个地方政权的统治。1259年忽必烈选派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云南中书省事”,集军政大权,“下立州县”,鼓励发展经济、文化,手工业方面为加强管理在各路设立“人匠提库司”。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大理《忽必烈平云南碑》所载:“既有典章,被之服章。我吏我民,我工我商,万国一家,熟为要荒”,为云南元青花产生创造了良性历史环境。

二、元青花瓷起源的追溯

云南发现和发掘的窑址,有玉溪窑、建水窑、禄丰县罗川窑、白龙井窑、大理市敬天山窑、易门县上浦背窑等。除建水窑址群中的旧窑、土窑、古窑烧造元青釉为主,其他窑址都发现青釉和青花堆积成混合层,说明云南窑址烧造青花时代有先后,而且不同地区的青花都是经过青釉烧造过程而发展起来后,青釉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较为典型的是建水窑址群中的洪家窑堆积,经试掘下层为元青釉,中层为青釉印划花、印花青花、青花,上层以洪武青花为主。联系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窑为中心的附近苏家坡、坡头村、泸西县和尚塔、蒙自县瓦渣地火葬墓、红河县牛皮寨、个旧王林寨土坑墓、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黑井、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钟科山、大理市大丰乐火葬墓的清理发掘,以出土明青花居多,元青花少,由此推知元青花的烧造时间不会太早,相当元晚期。

但是从云南元代火葬墓大面积的发掘,出土器物又有不同,是以泥质灰陶、釉陶为主。滇中宜良县孙家山一期火葬墓群发掘,M18出土木牍楷书“岁次丁酉年十二月庚寅朔”,按干支推算为元成宗贞元三年(1277年),相当元初,鉴于一期墓多,延续时间长,出土泥质灰陶、绿釉葫芦塔形盖敛口鼓腹平底和带座罐,以刻划莲瓣纹、三角形实茎蕉叶纹、折枝花、十二生肖图像、附加带状荷叶边纹为代表。曲靖市八塔台二期元代火葬墓的发掘,出土泥质细灰陶、绿釉葫芦塔形盖、平顶珠形钮荷叶形盖、敛口或短颈溜肩鼓腹折胫莲瓣座或镂空座罐,以刻划和彩绘三角形实茎蕉叶纹、莲瓣纹、缠枝牡丹、缠枝覆莲、附加带状荷叶边纹为代表。大理市大丰乐三期元代火葬墓发掘,出土泥质红胎绿釉、黄褐釉高拱盖短颈椭圆腹平底罐,以刻划和彩绘三角形实茎蕉叶纹、印贴茎状宝杵或宝相花和莲瓣纹组成纹饰,十二生肖图像为代表。地理上宜良县和曲靖相邻近,罐的形制虽不相同,却都以葫芦塔形盖和莲瓣座为突出,泥质灰陶、绿釉陶也相似,大理市大丰乐元罐区别大,但它们都以泥质细陶、釉陶为主,以刻划、附加、贴印、彩绘技巧表示相似的题材。

三、元青花的分布和特征

目前发现元青花的地区有:以滇南建水窑为中心的附近地区,滇西以禄丰县黑井火葬墓为中心及周围地区,以大理市为中心的洱海周边地区。尽管滇西尚未发现元青花窑址,但墓葬已有青花出土,并具地区特点,而且烧造青花延续时间长,数量多,是构成云南青花多元体系的主要内容。附近地区火葬墓出土零星元青花,按元代行政区域划分,可归入这三个青花类型或传播地区。

云南元青花以青釉下钴料彩绘为主,但是在元青花器中出现了钴蓝地刻划白花,贴印花青花、印花青花、附加带状荷叶边纹青花,这些器物在造型、纹饰技法吸收同期泥质灰陶、釉陶、青瓷的许多特点,可分为5类:

Ⅰ类:钴蓝地刻划白花瓷器,出于禄丰县黑井。狮纽荷叶形盖短直颈溜肩鼓腹平底罐,或粘接在圆形镂空梯形座上(图1),造型硕大,通高58厘米,肩腹交接处突出,器身上下小,中间大,釉不及底边。盖、肩、腹刻划三层缠枝莲花,缠枝和莲花划纹,线条细劲流畅,叶纹肥大刻凹,腹下莲瓣纹,边纹弦纹或卷草纹相间,纹饰布满全身,气势宏大,蓝白色差衬托出很强的立体感。狮钮荷叶形盖、镂空座在云南元代火葬墓出土的陶、青瓷罐中并不泛见,划缠枝莲花、莲瓣纹,在建水窑元代青釉碗已广泛采用。

Ⅱ类:印贴花青花,出于江川(图2)。斗笠形盖敛口圆肩鼓腹平底罐,高25厘米,口、底径小,11.5~12厘米。烧造粗率,胎厚重。螺丝钮由泥条盘成,似简化的多檐形塔,盖上青釉,无饰,肩、胫无釉。印贴花在南诏兴起,大理国釉陶、青瓷延续并易为印贴人物。元代陶罐上流行朱书十二甲子刻划图像,十二生肖和图像象征佛教十二辰神,以证明死者为佛教使,灵魂能升入佛界。青釉罐上采用印纹、印贴、青花三种装饰技法组成纹饰于一件器物上,尚属罕见。

Ⅲ类:印花青花瓷器,出于建水窑址群中的洪家窑。在二层青釉印、划花、青花堆积中发现。形制、印花是延续下层青釉印莲花折沿盘,印莲留白,青花彩绘枝干叶纹,组成一束莲花纹,开启上层洪武菱口折沿钴蓝地白莲瓣内心绘青花一束莲盘的烧造。从地层上印花青花一束莲残盘(图10)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过渡期装饰特点。

Ⅳ类:附加带状荷叶边纹青花瓷器,出于禄丰县黑井。敛口或短颈溜肩鼓腹平底罐,(图3、4)高35~44厘米,口、底径小,10~12厘米,下层缠枝牡丹,单个花瓣只勾不填,枝短细,两侧开叉大叶、小叶、嫩芽作仰覆、转折、穿插变化。另一种为短颈留白,施满釉。肩上青花三角形实茎蕉叶纹,腹上勾填缠枝莲花,花心鸡心形,叶纹实色向两侧延伸,胫部旋纹变形莲瓣。这类罐的肩下附加带状荷叶边纹,是延袭大理国灰陶罐上的装饰纹样,到元代时,陶、青釉罐相对减少层次,不像前期从盖到身密布多道附加带状荷叶边纹,罐的形制保持元之风尚,以青釉饼足荷叶形盘、平底弧形碗为盖,内有子口。

Ⅴ类:青釉青花是元末以后的主流,延续时间长,数量增多,分布昆明、建水、禄丰、元江、大理等地。以罐为多,少数瓶、盘、高足杯。烧造工艺进入成熟期,造型规整,内外施釉,罐、瓶内壁釉不够平整,底无釉,釉有深浅,青花黑灰和黑蓝,用笔奔放流畅,层次清晰。

青花罐缺盖居多,个别为狮狃荷叶形盖,蕉叶纹或如意纹(图5、6、7),罐的口、底径增大,腹部突出,器身矮胖,也有腹部不突出,一般高在40厘米左右,短直颈或口唇微外卷,无纹饰。肩部题材多样,缠枝莲花、花心圆形和喇叭花状,实色彩绘或勾填花瓣微露白边,细枝上大葫芦形叶,或大云肩内画松、竹、梅,或双勾大小莲瓣相间,大莲瓣上细笔双勾如意纹,或双狮绣球等。腹部主绘缠枝牡丹和缠枝覆莲,花瓣写意,花瓣之间微露一线白地,淡色细枝流畅婉转,浓色大叶用笔奔放,叶尖伸入卷草纹之上。肩腹之间配上一周卷草纹。胫部靥形莲瓣,层次清晰。禄丰黑井双狮戏球罐与“大元宣光九年”圆形墓志同出。

梅瓶和玉壶春瓶出于大理和建水(图8)。景泰《云南通志》载:“人死后,以瓷瓶盛骨而葬”。“”与“白”相通,瓶也是葬具。梅瓶呈小口短颈,宽肩往下内收,小平底,身修长,青花简朴,肩上三角形实茎蕉叶纹。玉壶春瓶呈撇口细长颈,圆腹,小圈足,瓶身线条柔和匀称。内口沿青花如意纹,外壁由实茎蕉叶纹、莲瓣或开光折枝花、水纹或卷草纹、一束莲或折枝莲花、双勾覆朵莲,组成多层次纹样布满全器。

青花盘主要出于建水窑及其附近火葬墓(图9),为敞口或菱口、折沿、浅腹、折腰、圈足。绘画粗简,仅在折沿上涂染青花料,或在盘心绘一束莲。盘心青花楷书“元”字,外圈青料宽带。内壁绘梅花数朵,内心大朵梅花。禄丰县出竹节形高足小杯,外壁以梅花装点,高足上绘莲瓣纹,内口沿回纹,杯心水纹涟漪,侧立松后。这些青花瓶、盘、高足杯的时代与青花罐相当。

四、元青花的工艺价值

云南元青花尽管烧造的时间不长,毕竟它开创了云南青花延续烧制三百余年的历史,功不可没。它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从粗到细,由简而繁的艺术发展过程,为明青花的浮现奠定了基础。

云南元青花是实用和技艺的结合体,也是一种古老、传统、大众的艺术。在烧造工艺上虽显得土气、笨拙、简单,但它拥有少数民族的本色:纯真、自然、原始、深沉的品质。它记录着云南各民族历史,传播着民族文化,是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陶瓷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元青花瓷匚也


青花瓷,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下彩瓷,古人净手之器,一件出土文物,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完好无损,莹润光泽,不可多得。

青花瓷,仿古代青铜造型。《左传》中有“奉沃盥”的话,“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 是古代 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在西周中晚期出现,前有流,后有,底部还有四足。春秋时有三足或无足,无足的 很像瓢。这件元青花“瓢”高4.3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8厘米。平唇,口微敛,腹部稍鼓。外口沿边和内壁近底用青料各绘卷草纹一周,内底绘折枝花朵。纹饰简洁,线条流畅,颇具民间风味。釉色白而微青,晶莹透亮。青花呈色较为浓艳,并有深色斑点。胎质细腻坚实,在口沿和底部无釉处,均见有“窑红”。窑红又称“火石红”或“枇杷红”,是元代瓷器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它的特征。

元青花,时代特征很明确。当时使用的青料有两种,进口和国产的。进口的料绘画青花色泽浓艳,釉面有黑色斑点,多用于大件青花器。国产的青花色调与进口的显然不同,不浓艳,也没黑斑点,纹饰比较简单,多用于小件器物。青花瓷,元、明时期南北各地窑场都有烧制,传世的还有青白瓷、釉里红等品种,以景德镇烧造产品最佳。然而,元青花瓷器却发现很少。像这件造型规整、纹饰鲜明、釉色透亮、完好无损的元青花瓷,十分难得,是研究元青花作品的重要实物资料。

【陶瓷文化】高安博物馆藏元青花瓷与元青花瓷鉴定


图1至正型罐延型杯简笔型碗

图2九江延六年墓出土的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罐馆藏延型高足杯

元青花的造型、烧造工艺特点元代青花瓷器中以高足杯、盖罐、梅瓶、玉壶春瓶、大盘5种造型的器物为多,此外还有觚、葫芦瓶、执壶、扁瓶、水注、小罐、小碗等。其成型、烧造工艺有如下特点:1.器型多数不是非常对称,大器用手抚之表面凹凸不平,这是由当时生产水平和生产工艺决定的。2.大罐、琢器由两节或多节分段成型后粘接,底部另接,腹部和底的接胎痕明显。高安博物馆藏云龙纹荷叶盖罐上充分体现出这种成型工艺(图4)。“数”字款梅瓶出土时脱底,能见内壁,为直观地了解梅瓶成型工艺提供了条件,其在成型上采用五段四接成型工艺,梅瓶的颈、肩、腹、胫、底分段制作后,再用胎泥粘接成型(图5)。3.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图6),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兽耳盖罐、梅瓶、釉里红开光花鸟罐底部均有此特征。4.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齐,呈弯曲状。大罐、梅瓶突出,底部多有旋痕。5.大器底无釉,多数带有粘砂痕,底部常见大小不一的釉斑,釉厚处呈鸭蛋青色。6.大件器物内壁粘接处常不修胎,但也有修胎的(图7)。7.碗类底足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8.高足杯的杯身与杯把为泥接,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图8)。9.子扣套合结构的盖,采用子扣与器盖先成型后粘接工艺。“射”字款梅瓶的盖、云龙纹兽耳盖罐的盖上能清晰地看见接痕。10.器物的底部有带火石红的,也有不带火石红的。造型、工艺上的随意性体现在:1.高安博物馆藏6件梅瓶的盖,除“书”字款梅瓶的不带管柱形子扣,“数”字款梅瓶借展上海博物馆待考外,余者都为管柱形子扣套合结构(图9)。2.“礼”“乐”字款梅瓶的口沿转折处呈弧线弯曲,而典型元代梅瓶口沿转折处呈直角(图10)。3.9件高足杯的造型上或多或少都有变形,且高度不一(图11)。4.2件荷叶盖罐的高度、腹径和盖的大小、子扣的高度、盖钮的造型也不一致(图12)。仿品的特征:1.受蓝本的制约,仿品轮廓线显得生硬呆板,不及真品流畅。2.仿品的口沿和圈足过于规整生硬,如:高足杯仿品圈足足端厚薄一致,过于规整。3.仿品多数采用液化气窑烧造,有的为了在器底出现火石红的效果,在器底撒上一层谷壳灰烧制,但与真品上的火石红还是有差别的;而且仿品的粘砂集合板结,分布不自然。4.仿品有意突出某些特征,但是太强烈,看上去不自然。如有的大器为强调分段成型工艺,器物的接缝太突出,过于生硬;碗类底部的乳突过分强烈。

元青花“霍去病初征”亮相元瓷大会


今天,由社会科学报发起的元代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许多文博界权威人士与会并发言,蓬勃发展中的民间元青花收藏面临一次正名的机遇,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在民间藏瓷界享有声誉的藏家姚炜曾,此番将提供一只“霍去病初征”元青花大盘参展。

这只大盘直径为62厘米,世所罕见,底上有“博陵第”阴文款,该盘器形规整,釉面肥润起橘皮纹,青花翠艳浓重,有黑斑沉入胎骨,从发色来看,这个盘全部采用进口钴料绘制,在当时,青花钴料底价格倍于黄金,青花呈色也是历史上的最佳时期。画面上,有一位英武少年骑马奔坡骤止,随从手持一军旗,上书“霍”字,故事描绘了霍去病初征时的英姿飒爽,其母舅卫青挥手示意早日凯旋。

姚炜曾表示,元代鞍马人物故事图不乏笔墨精品,人物体格壮硕、多国字脸,越往后代,人物脸由圆而趋尖了。另外,元代画鞍马千姿百态、奔啸生风,迥然不同于日后受西洋美术影响的画风,这也是鉴赏的要诀。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将于6月28日在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8日举办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将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梅江会展中心举行。随着天津第十七届投资贸易洽谈会脚步的临近,借助津洽会这一大平台设立专馆的“国”字头会展也最终敲定方案。

据主办方介绍,2010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汇集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位共400个。珠宝玉器、奇石、当代名人字画、雕塑雕刻艺术品、编织刺绣工艺品、传统民间工艺品、古典工艺家具、木雕根雕等都将展出。展会期间将举行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销,传统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技艺展示,中国工艺品及优秀工艺品师评选和中国工艺美术品发展高峰论坛等四大活动。

福建德化县政府人员表示,借助参加津洽会的契机,他们将在津建立德化瓷文化博物馆和大型展销中心,选址已在进行中。正在世博会展出的工艺品“世博和鼎”的“出生地”——福建德化也将组团带当地盛产的“中国白”瓷器来津参展。据了解,德化是福建泉州西南部的一个小县城,烧窑制瓷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与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区、湖南醴陵陶瓷产区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阅读延伸: 德化“中国白”瓷器得到各国元首赞赏

中国白瓷雕作品《奥运和鼎》将亮相上海世博会

元青花瓷收藏进入误区


“识古不穷,贪古不富。”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南京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在正举行的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面对几百件“新近发现”的元青花“藏品”,告诫一些盲目投资甚至怀有投机心理的收藏者,现在陶瓷收藏市场秩序混乱,假货居多。因为,目前全国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还不到300件,不可能一次性新增如此多的真品。

作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顶级专家,张浦生介绍,目前全世界研究元青花的时间相对短暂,可借鉴的资料极为有限,这让大量民间收藏者根本无法系统地辨别元青花的真伪。从上世纪50年代,美、英的两位专家开始首次对元青花进行研究以来,元青花在中国先后掀起过四次研究高潮。尤其从去年7月12日起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以约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售出后,人们在惊呼中国瓷器魅力的同时掀起全世界投资收藏中国古瓷、尤其是元青花瓷的热潮。

“真正的元青花瓷少之又少,且有人物故事画的元青花瓷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张浦生介绍,在全球目前仅有的几百件元青花瓷完器中,只有不到30件绘有人物形象,中国仅保留有8件,分别藏于江苏、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和香港的专业收藏机构。“目前世面上所见到的元青花瓷,可能绝大多数均为历代甚至现代的仿制品。”

收藏陶瓷实际上收藏的是一种文化、历史、艺术和科技,其经济价值反而是次要的。针对目前社会上盲目的投资收藏风,张浦生极力反对,并对上门要求其鉴定陶瓷藏品真伪的要求一概拒绝。“说真话怕打击收藏者信心和积极性;不说实话又担心收藏者血本无归,终生遗憾。”张浦生告诉记者,鉴于元青花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的实际现状,自己干脆称眼睛不适无法辨别真伪。

张浦生希望人们对陶瓷收藏应该有正确的态度,绝不能持有一夜暴富的心态,也不能有“钱眼里面学文化”的态度。而应该以提升自我鉴赏水平,丰富业余生活和提升精神世界为收藏的前提和根本。

云南烧造元青花瓷概说


云南青花瓷的大量发现,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它以朴实无华的造型,粗犷的青花线条,繁简不一的纹饰布局,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跟踪收集,到20世纪末已达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仿品亦应运而生,使云南青花的研究和断代变得紧迫起来。9AX帝国开发

云南青花瓷为少数民族地区民窑烧造,无纪年标识,延续时间长,数量多,分布广。本文拟在收集云南窑址、墓葬出土青花实物的基础上,借助历史、考古、陶瓷资料,对云南元青花瓷的起源、分布、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云南元青花瓷产生的时代背景

云南元青花瓷的产生,是元王朝对云南实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

1253年忽必烈率军攻陷鹤庆、剑川直逼大理首府,大理王段兴智逃亡,结束云南最后一个地方政权的统治。1259年忽必烈选派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云南中书省事”,集军政大权,“下立州县”,鼓励发展经济、文化,手工业方面为加强管理在各路设立“人匠提库司”。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大理《忽必烈平云南碑》所载:“既有典章,被之服章。我吏我民,我工我商,万国一家,熟为要荒”,为云南元青花产生创造了良性历史环境。

二、元青花瓷起源的追溯

云南发现和发掘的窑址,有玉溪窑、建水窑、禄丰县罗川窑、白龙井窑、大理市敬天山窑、易门县上浦背窑等。除建水窑址群中的旧窑、土窑、古窑烧造元青釉为主,其他窑址都发现青釉和青花堆积成混合层,说明云南窑址烧造青花时代有先后,而且不同地区的青花都是经过青釉烧造过程而发展起来后,青釉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较为典型的是建水窑址群中的洪家窑堆积,经试掘下层为元青釉,中层为青釉印划花、印花青花、青花,上层以洪武青花为主。联系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窑为中心的附近苏家坡、坡头村、泸西县和尚塔、蒙自县瓦渣地火葬墓、红河县牛皮寨、个旧王林寨土坑墓、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黑井、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钟科山、大理市大丰乐火葬墓的清理发掘,以出土明青花居多,元青花少,由此推知元青花的烧造时间不会太早,相当元晚期。

但是从云南元代火葬墓大面积的发掘,出土器物又有不同,是以泥质灰陶、釉陶为主。滇中宜良县孙家山一期火葬墓群发掘,M18出土木牍楷书“岁次丁酉年十二月庚寅朔”,按干支推算为元成宗贞元三年(1277年),相当元初,鉴于一期墓多,延续时间长,出土泥质灰陶、绿釉葫芦塔形盖敛口鼓腹平底和带座罐,以刻划莲瓣纹、三角形实茎蕉叶纹、折枝花、十二生肖图像、附加带状荷叶边纹为代表。曲靖市八塔台二期元代火葬墓的发掘,出土泥质细灰陶、绿釉葫芦塔形盖、平顶珠形钮荷叶形盖、敛口或短颈溜肩鼓腹折胫莲瓣座或镂空座罐,以刻划和彩绘三角形实茎蕉叶纹、莲瓣纹、缠枝牡丹、缠枝覆莲、附加带状荷叶边纹为代表。大理市大丰乐三期元代火葬墓发掘,出土泥质红胎绿釉、黄褐釉高拱盖短颈椭圆腹平底罐,以刻划和彩绘三角形实茎蕉叶纹、印贴茎状宝杵或宝相花和莲瓣纹组成纹饰,十二生肖图像为代表。地理上宜良县和曲靖相邻近,罐的形制虽不相同,却都以葫芦塔形盖和莲瓣座为突出,泥质灰陶、绿釉陶也相似,大理市大丰乐元罐区别大,但它们都以泥质细陶、釉陶为主,以刻划、附加、贴印、彩绘技巧表示相似的题材。综合云南元代窑址和墓葬出土器物分析:由于云南不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够平衡,分别以泥质陶和釉陶及青瓷、青花出现,于是形成云南元代陶瓷并存局面,它们虽质地、烧温、装饰技巧不同,但处在同一时代,在形制或纹样上出现相似的风貌。

三、元青花的分布和特征

目前发现元青花的地区有:以滇南建水窑为中心的附近地区,滇西以禄丰县黑井火葬墓为中心及周围地区,以大理市为中心的洱海周边地区。尽管滇西尚未发现元青花窑址,但墓葬已有青花出土,并具地区特点,而且烧造青花延续时间长,数量多,是构成云南青花多元体系的主要内容。附近地区火葬墓出土零星元青花,按元代行政区域划分,可归入这三个青花类型或传播地区。

建水、禄丰、大理为云南腹地,是彝族、白族聚居地,也是当地最古老的民族。唐代樊绰《蛮书》载:“蒙舍及诸鸟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其土壤。”“蒙舍及诸鸟蛮”是白族和彝族先民,其住地发现和发掘的火葬墓,主要以陶、釉陶、青瓷、青花罐为葬具。火葬墓不盛行陪葬制度,即使个别墓葬有小件器物或铜钱、铜镜出土,几乎不具断代意义,如铜钱和铜镜铸造时代明确,但一般有较长的流通时间;建水窑虽有元明青花堆积层,但元青花少且为圆器残件。火葬墓出土的青花罐成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实物资料之一。

云南民窑青花瓷是就地取材和传统工艺生产方式。不同地区窑址都存在不同时期的青花标本,说明烧造时间长,工艺良莠不一,要从胎、釉、青花粗细、色泽来区别时代,颇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困难。而造型和纹饰随时代的变更而富于变化,赋予不同时代的审美时尚及相应的艺术手法、韵味、情趣。若将云南不同地区窑址、墓葬出土的陶瓷器,结合有地层、墓志、买地券共出的器物,按形制、纹饰题材归类排比分析,对元青花瓷的断代及特征辨识会取得帮助作用。

元晚期是云南青花的创烧阶段,在短短10多年里,其产量有限。瓷胎沿袭青釉瓷原生瓷土“一元配方”,烧成温度1250℃,由于瓷土含铁量高、铝低,呈色灰青,胎厚重粗糙。罐、瓶由不同部位拼接而成,口、底径小,腹径大。因器足小,足墙直,挖底不平,盘多菱口折沿、折腰。采用石炭釉,色青或内黄,裂纹,外壁施釉不及胫或底,罐肩部和内壁有的不施釉。圆器内心外周有支钉凹痕无釉。青花为原生钴土矿,色黑或黑灰为主,黑蓝少,用笔粗放、拙朴、简单。题材以绘缠枝牡丹、缠枝莲花、一束莲、折枝莲花为主,兼有松、竹、梅、鱼藻、双狮戏球等。辅纹为弦纹、卷草纹、蕉叶纹、如意纹、莲瓣纹等。布局繁简不一,地区性比较突出。元末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吸收内地青花形制纹样,使烧造工艺技巧有所提高,无论造型、纹饰布局都趋于成熟。

云南元青花以青釉下钴料彩绘为主,但是在元青花器中出现了钴蓝地刻划白花,贴印花青花、印花青花、附加带状荷叶边纹青花,这些器物在造型、纹饰技法吸收同期泥质灰陶、釉陶、青瓷的许多特点,可分为5类:

Ⅰ类:钴蓝地刻划白花瓷器,出于禄丰县黑井。狮纽荷叶形盖短直颈溜肩鼓腹平底罐,或粘接在圆形镂空梯形座上(图1),造型硕大,通高58厘米,肩腹交接处突出,器身上下小,中间大,釉不及底边。盖、肩、腹刻划三层缠枝莲花,缠枝和莲花划纹,线条细劲流畅,叶纹肥大刻凹,腹下莲瓣纹,边纹弦纹或卷草纹相间,纹饰布满全身,气势宏大,蓝白色差衬托出很强的立体感。狮钮荷叶形盖、镂空座在云南元代火葬墓出土的陶、青瓷罐中并不泛见,划缠枝莲花、莲瓣纹,在建水窑元代青釉碗已广泛采用。

Ⅱ类:印贴花青花,出于江川(图2)。斗笠形盖敛口圆肩鼓腹平底罐,高25厘米,口、底径小,11.5~12厘米。烧造粗率,胎厚重。螺丝钮由泥条盘成,似简化的多檐形塔,盖上青釉,无饰,肩、胫无釉。肩上朱书十二甲子,下对应印贴十二生肖图像,腹部先印牡丹花纹,后又印贴4个圆形花朵,分成4组,以钴蓝料满涂十二生肖图像、花朵,枝干叶纹钴料粗画,形成折枝花,钴料凝聚呈铁褐色。印贴花在南诏兴起,大理国釉陶、青瓷延续并易为印贴人物。元代陶罐上流行朱书十二甲子刻划图像,十二生肖和图像象征佛教十二辰神,以证明死者为佛教使,灵魂能升入佛界。青釉罐上采用印纹、印贴、青花三种装饰技法组成纹饰于一件器物上,尚属罕见。

Ⅲ类:印花青花瓷器,出于建水窑址群中的洪家窑。在二层青釉印、划花、青花堆积中发现。形制、印花是延续下层青釉印莲花折沿盘,印莲留白,青花彩绘枝干叶纹,组成一束莲花纹,开启上层洪武菱口折沿钴蓝地白莲瓣内心绘青花一束莲盘的烧造。从地层上印花青花一束莲残盘(图10)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过渡期装饰特点。

Ⅳ类:附加带状荷叶边纹青花瓷器,出于禄丰县黑井。敛口或短颈溜肩鼓腹平底罐,(图3、4)高35~44厘米,口、底径小,10~12厘米,肩下部都有一周附加带状荷叶边纹。敛口罐肩上无釉,腹部分上下两层彩绘:上层缠枝花卉,用笔用色不均;下层缠枝牡丹,单个花瓣只勾不填,枝短细,两侧开叉大叶、小叶、嫩芽作仰覆、转折、穿插变化。肩无釉,腹部草绘缠枝牡丹、花心旋纹、花瓣点纹,淡色细枝上以浓色绘葫芦形叶和花叶,胫部作独立形莲瓣。另一种为短颈留白,施满釉。肩上青花三角形实茎蕉叶纹,腹上勾填缠枝莲花,花心鸡心形,叶纹实色向两侧延伸,胫部旋纹变形莲瓣。这类罐的肩下附加带状荷叶边纹,是延袭大理国灰陶罐上的装饰纹样,到元代时,陶、青釉罐相对减少层次,不像前期从盖到身密布多道附加带状荷叶边纹,罐的形制保持元之风尚,以青釉饼足荷叶形盘、平底弧形碗为盖,内有子口。

Ⅴ类:青釉青花是元末以后的主流,延续时间长,数量增多,分布昆明、建水、禄丰、元江、大理等地。以罐为多,少数瓶、盘、高足杯。烧造工艺进入成熟期,造型规整,内外施釉,罐、瓶内壁釉不够平整,底无釉,釉有深浅,青花黑灰和黑蓝,用笔奔放流畅,层次清晰。

青花罐缺盖居多,个别为狮狃荷叶形盖,绘缠枝莲花或菊花、蕉叶纹或如意纹(图5、6、7),罐的口、底径增大,腹部突出,器身矮胖,也有腹部不突出,一般高在40厘米左右,短直颈或口唇微外卷,无纹饰。肩部题材多样,缠枝莲花、缠枝蕃莲,花心圆形和喇叭花状,实色彩绘或勾填花瓣微露白边,细枝上大葫芦形叶,或大云肩内画松、竹、梅,或双勾大小莲瓣相间,大莲瓣上细笔双勾如意纹,或鱼藻纹,或双狮绣球等。腹部主绘缠枝牡丹和缠枝覆莲,花心石榴花蕊状或勾填鸡心形,花瓣写意,花瓣之间微露一线白地,淡色细枝流畅婉转,浓色大叶用笔奔放,丰满开叉略显白茎,叶尖伸入卷草纹之上。肩腹之间配上一周卷草纹。胫部靥形莲瓣,层次清晰。禄丰黑井双狮戏球罐与“大元宣光九年”圆形墓志同出。

历史纪年宣光年号只有8年,由于战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多用了一年。另还收集“至正二十六年”、“大元宣光七年”圆形墓志,但葬具已散失。宣光后改元天元(1378-1388年),为云南元果王统治。天元三年正值洪武十四年(1382年),朱元璋派傅友德统军三十万讨平北元果王。可以说云南在天元年间处于元明交错期,青花已受到明初影响,时代相当元末明初。

梅瓶和玉壶春瓶出于大理和建水(图8)。景泰《云南通志》载:“人死后,以瓷瓶盛骨而葬”。“”与“白”相通,瓶也是葬具。梅瓶呈小口短颈,宽肩往下内收,小平底,身修长,青花简朴,肩上三角形实茎蕉叶纹。玉壶春瓶呈撇口细长颈,圆腹,小圈足,瓶身线条柔和匀称。内口沿青花如意纹,外壁由实茎蕉叶纹、莲瓣或开光折枝花、水纹或卷草纹、一束莲或折枝莲花、双勾覆朵莲,组成多层次纹样布满全器。

青花盘主要出于建水窑及其附近火葬墓(图9),为敞口或菱口、折沿、浅腹、折腰、圈足。绘画粗简,仅在折沿上涂染青花料,或在盘心绘一束莲。盘心青花楷书“元”字,外圈青料宽带。内壁绘梅花数朵,内心大朵梅花。禄丰县出竹节形高足小杯,外壁以梅花装点,高足上绘莲瓣纹,内口沿回纹,杯心水纹涟漪,侧立松后。这些青花瓶、盘、高足杯的时代与青花罐相当。

云南元青花是在元代陶、青瓷的造型、纹饰的基础上,以钴蓝为地或略加涂染、彩绘为特征。印花和青花两种装饰技法组成一束莲,印贴花和青花组成折枝花到明初已不复见。而印花和青花到明代已发生了变化,即印花和青花分别表现在一件器物的不同部位,或者在印花上彩绘。钴蓝地刻划白花,附加带状荷叶边纹和青花,则延续到明早期,但随时代的变更,形制和纹样也不相同,如罐上荷叶形盖和腹径缩小,盖边起伏度小,有的呈圆口盖,颈增高卷唇划回纹,缠枝莲花简率,镂空座演变成圆形阶梯座。附加带状荷叶边纹锐化为齿纹,青花布局不一。青釉青花到元末已居主导地位,景德镇青花造型、纹样融入其中,显现时代共性,但原料、加工程序、烧造工艺、绘画技巧有别于景德镇民窑青花,具有地方特征。云南元青花产生于不同地区,烧造时间有早晚,早的可到至正晚期,晚到元末明初。

四、元青花的工艺价值

云南元青花尽管烧造的时间不长,毕竟它开创了云南青花延续烧制三百余年的历史,功不可没。它在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从粗到细,由简而繁的艺术发展过程,为明青花的浮现奠定了基础。

云南元青花是实用和技艺的结合体,也是一种古老、传统、大众的艺术。在烧造工艺上虽显得土气、笨拙、简单,但它拥有少数民族的本色:纯真、自然、原始、深沉的品质。它记录着云南各民族历史,传播着民族文化,是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陶瓷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顶级元青花瓷藏品将在沪国家会展中心首次亮相》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顶级元青花瓷藏品将在沪国家会展中心首次亮相》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