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江西芦溪非法瓷矿已全部关停

江西芦溪非法瓷矿已全部关停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1-04-17

瓷砖墙面。

5月7日,本报报道了江西芦溪县境内的上埠、南坑和长丰三乡镇数十家非法开采点日夜抢挖,导致上千亩山林遭到毁灭性破坏、瓷土资源大量流失的现象。报道刊出后,引起广大读者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日前记者获悉,芦溪县委、县政府已决定对境内的所有非法瓷矿全部停产整顿。

在为期两个月的停产整顿期间,由相关部门对所有非法瓷矿实施24小时监管,规定所有已挖出的瓷土都不能外运,境内瓷厂所需瓷土,也应向县陶瓷工业局申请,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申报计划,并获得批准。

另据了解,萍乡市林业局已向芦溪县政府发出有关整顿非法矿点的函。该市和芦溪县林业局林政、森林公安已派出专门人员对境内非法矿点进行毁林情况清查。同时,县国土部门也着手制订今后的科学采矿方案,并由上埠、南坑和长丰三乡镇各自确定采矿点,按规定程序申报采矿许可证。

芦溪县境内的瓷土乱开采现象,也引起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热议。提到瓷土资源的保护利用问题,有读者认为,对于如此效益极低的开采,瓷土根本卖不出好价钱,因为没有洗选,这种原始瓷土还不能被瓷厂所采用做原料,只能做低档的电瓷和陶瓷。这种开采的后果非常严重,对于萍乡芦溪电瓷和陶瓷工业有相当的危害。一名从事多年瓷业的业内人士建议说,芦溪有着瓷土资源丰富的优势,但缺少精深加工的企业,所以要在保护好芦溪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瓷土资源合理利用,这对萍乡芦溪电瓷和陶瓷工业的发展,也可提供有力保证。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萍乡芦溪南坑高岭土的开采利用


高岭土是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陶瓷产品的优劣。随着陶瓷产品的不断增长对高岭土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因此,寻找合适生产陶瓷的高岭土显得很重要,寻找高岭土和鉴定高岭土是陶瓷生产原料供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我们在江西萍乡市芦溪县高坑到长丰一带寻找高岭土,根据地质年代,在侏罗系容易找到高岭土。在南坑到长丰一带的山谷及沟渠中,顺着倾斜的坡面我们极容易发现粘土的露头,在经常积水或潮湿的地方找到了这种粘土。这种粘土颜色是淡黄色,与周围岩层不同,这些粘土矿物中除高岭土外,还含有不定量的非粘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这些粘土是由极细的矿物颗粒组成的,其颗粒的大小大多数小于2微米,它在水中具有分散性、带电性、离子交换性以及水化性。所有这些性能对于制造陶瓷料浆是很重要的。

从粘土层的堆积看是岩石在地质变化过程中,由于不断发生造山运动的结果,粘土层经受着各种机械力的作用,剥开表土就可以揭开呈现曲折状的岩层高岭土,从南坑到长丰呈向斜和背斜,中间部分较深。据勘察有100多米深。深部高岭土呈白色,地表浅部呈淡黄色,主要是由于露出在地表面上的粘土常曝晒于大气中,故逐渐变成淡黄色。根据粘土层中颜色的转变界限,可以推知风化作用所及的范围大约有30平方公里,估算储量在10亿吨左右。这种制瓷用的高级粘土就是高岭土。

高岭土的主要矿物为六角片状结晶的高岭石,其理论组成为al2o3·2sio22h2o。萍乡芦溪南坑高岭土的化学组成(重量计%)为:sio249.95、al2o333.75、fe2o30.80、cao0.15、mgo0.20、k2o和na2o0.28、tio20.14、h2o14.95,容重为1.97克/厘米3。从化学组成来看,sio2和al2o3含量高,fe2o3含量低,可以制造白色的陶瓷产品,颗粒较细,呈胶体状态、粘土物质混入适当数量的水以后便具有可塑性。当混入水分较多时,它们便分散于水中,并保持悬浮状态,当粘土泥胚干燥时,则具有一定的干燥收缩与干燥强度。

我们在野外进行了鉴定,首先将粘土块用水浸泡、搅拌后,蒙脱石往往成为浑浊的悬浮体,而高岭土往往分散为碎块,上部的水仍为清液。好的粘土用水润湿,可搓成直径为0.5毫米的长条而不折断,用手捻搓,有细腻的感觉,而无沙粒存在。再用5%的盐酸检验粘土是否含有碳酸钙,将盐酸洒在粘土块上,若冒着泡则表示粘土中含有碳酸钙。在野外鉴定结果是高岭石的优质粘土,不含碳酸钙。在室内研究用淘汰法把大于0.001毫米的粒级排除分离矿物可得纯的粘土。用化学方法测定粘土矿物各种组成元素的含量,并求出sio2/al2o3的分子比率以此来鉴定粘土矿物。芦溪南坑的高岭土sio2/al2o3比率为1:0.82,证明是高岭土而不是蒙脱土。再从粘土差热曲线为600℃到1800℃非常吻合。我们又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相来鉴定晶体结晶形状和染色法。土样经过盐酸酸化后,再用结晶紫溶液(0.1克的结晶紫溶液溶于25c.c的硝基苯中配成)染色,结果呈现紫色,证明仍然是高岭土类。

芦溪南坑到长丰一带的粘土,可进行露天开采,浅部剥开上部覆土直接开挖,若开采深部,因上部覆土较厚和有坚硬岩石,可随矿脉开掘,一般沿矿脉走向开挖坑道50米左右即可见高龄土层,用坑道式开采。为了提纯,可以采用矿物粘土原矿—粉碎—洗选—烘干—产品,在陶瓷生产集中的地区建设新的原料加工厂,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做到资源分级处理不浪费,要做到既要开采又要加工,在陶瓷原料生产基地就做到原料分级供应不同的生产工厂。不仅如此,加工后的废料(如淘洗粘土时的石英砂、长石等)可部分加入配合料中去,或再加工供给其他工业部门使用。同时要做好长远规划合理开采,因萍乡是陶瓷生产地区,就地取材是合理而又经济的,但我认为陶瓷原料还是存在着一个合理开采使用的问题。

华安东溪窑和漳瓷


宋元时期的福建、由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南移、社会的相对稳定、海上交通贸易的兴起等有利因素、沿海地区的陶瓷业迅速的发展、这种繁荣局面支了元末因乱受到沉重的打击、但福建沿海地区特定的有利条件、注定陶瓷业还有很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明中叶以后、民间的窑场又迅速崛起、遍布沿海各地。在德化瓷饮誉海内外的同时、地方窑场 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在陶瓷史上写下自己的一笔。漳窑就是其中的一例。

在闽南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种风格独特的瓷器:釉色米黄或白中泛黄、开细小冰裂纹、胎白、厚、质轻、多素而和印有淡淡的几何纹、旋纹,器形多为摆设品, 以炉、罐、盒、瓶、盆为主,也见少量的盘、杯、碗。这种器物一般被认为是漳窑的产品,某些地区的文物商店则称为“土定窑”。这种器物也有少量的精品出现在北京的故宫,历博等地,但较常见于闽南地区,这是被认定为漳窑的主要依据。而《福建通志》也有“漳窑出漳洲”、“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旧漳琢器者不及德化,然犹可玩、惟退火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又复洁净”。等记载,所以这种器物一开始就被研究者们认为漳窑,并根据《闽书》记载的漳窑在“龙溪东溪”,限定在一称为东溪的地点。但这个“东溪”又在何方?长期以来一直引起文物界的高度重视,故宫博物院为此专和到漳州郭坑等地寻找过个窑址,省考古队也曾为此走遍闽南的各个窑场,但均无结果。

1986年底文物普查,省考古队栗建安同志在华安高安乡与南靖交界处的东溪头找到了一烧造青花瓷的大窑场,虽没有找到漳瓷的标本,但提出了漳窑在东溪头的猜测。89年10月,省文管会黄汉杰等人在华安文化馆发现了一件高安乡文化站送上来的瓶底,认为有可能就是漳窑的东西。根据以上线索,89年11月底,我们在华安县文化馆、高安文化站邹才金的帮助下,又进行了一次调查。

东溪头位于华安县高安乡西南端,与南靖县交界,从高安乡出发,上二十五公里的盘山小公路,公路的一边是陡峭的山,一边是深河谷。东溪头分为上东溪与下古溪头,所谓的上东溪头南有一间守林人用木桩搭起的窝棚与一间牛棚的附近就开始有窑场的堆积了。从上东溪头到下东溪头,沿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归德溪河道,约有5公里的距离,河道的一侧是混生的树林,窑场则都被淹没在这些树林中, 其中比较密集约有四处。而最主要的是下东溪头。下东溪头窑场分布在归德溪西侧和北侧的山脚下。山的坡度约在30度以上,坡上一层层的断墙从溪边开始直至密林之中,当年应是一座繁荣的村落,一条条的石阶路还保存得一如当初,在山脚下有一座小庙,庙上的砖木结构已荡然无存,但神台上还摆满了各种当地出产的小佛像、烛台、祭器等物,极可能就是当被的窑神庙,交通不便,人踪罕到,茂密的树林保藏了这座村落和窑场,也保藏了这窑场的秘密。这是东溪窑何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主要原因。

整座窑场估计分布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以上,因没有破坏,找不到断面,故堆积厚度不详。共采集标本二百多多以青花瓷为主,少量米黄色瓷、仿哥瓷、白瓷,现分述如下:

米黄色釉器十件,主要采集于东溪头,依器形可分为二期,一期 约当嘉靖到明末,二期约当清初至嘉庆。

一期三件:1、米黄色釉斗炉,一件,口沿直平、直腹璧、腹中四道旋纹, 形成二道凹面,腹中印回纹莲续图案一周,印纹细浅,不易辨认,平底、三足、足呈梯形。足外印云纹二,外满釉、露底、口径15.5,高10厘米。

2、米黄色釉青花旋纹,一件,口敞,腹壁斜直,内底平、圈足,足内斜、平底、满釉露底,内画二道青花旋纹,外壁临底和临沿处各画二道旋纹,壁中画青花缠枝花,口径17、高7厘米。

3、米黄色釉青花旋纹碗,口残,釉色米黄略褐,胎骨厚重,上,下底平, 内外各画有青花旋纹,口径7厘米。

4、米黄色釉笔架,三峰,峰下椭园形,中上部呈四方形,平底、空心,残高6、残长6、5厘米。

二期六件:1、米黄釉盘、一件、平口折唇,腹下急收,内底平、圈足、平底、,内底心与下底心均有凸点,外满釉、内涩圈、口径14、高3厘米。

1、米黄色釉盖罐,一件、直口、丰户、弧腹、下腹急收,直圈足、有盖、 盖顶弧,扁平贺钮、口径15、底径10、高11 、通高15厘米。

3、米黄釉瓶,仅见瓶底,斜直壁、无圈、卧足、满釉底径7,残高4厘米。

4、米黄色釉瓶,仅存上部、大敞口、细颈、弧肩,口径7,残高7厘米。

5、米黄色釉瓶,仅存瓶底、斜直壁,内底深,底径4,残高6厘米18

6、米黄色釉盘、釉色米黄略黝,圆唇,斜直壁,宽平底、圈足、平底,盘体厚重,口径15、底径5,高3厘米。

青花器,仿哥,白瓷亦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嘉靖至明末,第二期 为清初至乾隆,第三期为嘉庆至晚清。其中仿哥器划入第二期中分述,白瓷划入第三期中分述。

第一期

碗,可分为四式

Ⅰ式,敞口,腹壁斜直,下急收,内底宽平,圈足直且高,平底,满釉,内划旋纹三道,外画团菊。口径14,底径6,高8厘米。

Ⅱ式,口沿,微撇,腹壁斜直,高、直圈足,内底心、下底心均有凸点,满白釉,外或画四组卷叶小花、或作八卦、太极图,口径11,底径5,高6厘米(19)

Ⅲ式,厚胎、斜直壁、圈足,上下底平,外青花,内底青花圈,圈中或作白鹭、荷花、天马行云图,底径6。残高4厘米。

Ⅳ式,大敞口,下壁斜直,圈足,足内壁斜,底心凸出。内外壁青花旋纹,底心画一简单的花形或灵芝形,品径12、底径4、高5厘米。

盘,可分为三式:

Ⅰ式,高足,盘底宽平,满白釉,内外画青花莲辨边饰,花辨中各作一灵芝花,底径7,底高2、5,盘残高7厘米。

Ⅱ式,平口,弧腹,宽平底,圈足,上下底心凸,内外各三道青花旋纹,底心画仕女,或作一戴直相头的文官立像,盘口径10,底径4,高3厘米。青白釉印花小笔架,一件,三峰,峰呈圆锥体,双足,平底,空心,中印旋纹二,双面各印梅花纹,如意纹,高4,长4厘米。

青花小罐,直口,圆腹,圈足,底平,外写青花诗句,内容不识,口、底径4,高4、5厘米。

青花小瓶,口残体扁,呈长橄榄形,实底足,一面画山水图,一面写诗一句,内容不详,残高4,腹宽2,底宽1、2厘米。

第二期以青花碗、盘为主、少数瓶。

碗,可分为七式:

Ⅰ式,圆唇,腹弧,圈足,内外壁临沿处及临底处各有二道青花旋纹,内底作花形款,外壁画写意缠枝花,口径15、5,底径3、5,高4、5厘米。

Ⅱ式,圆唇,略外撇,弧腹,无圈,卧足厚釉,开大片,口径12、5,底径5,高3、5厘米。

Ⅲ式,大敞口,斜直壁,高圈足,上下底平,满白釉,大开片,外壁画竹叶边饰四组,口径11,底径5.5,高6厘米。

Ⅳ式,小茶碗,弧壁,内底深圆,圈足,足外壁弧,外画狭莲辨边饰、菊花三组,口径9,底径3、5,高5厘米。

Ⅴ式,残,弧壁,内底平,圈足,足壁直,内壁斜削,圈外壁为青花旋纹二道,内底画牡丹花,底径7、5,残高6厘米。

Ⅵ式,圆唇外撇,圆腹壁,圈足,底凸出,满釉内留涩圈,内沿上和外壁上下、均有青花旋纹,口径12,底径4、5,高5厘米。

Ⅶ式,圆唇,上腹壁直,下弧收、圈足,内底中高,底心凸,厚釉、大开片,内留涩圈二道旋纹,中作花款,外旋纹二道,临沿外作团菊边饰二组,口径13、5,底径4、5,高5厘米。

,可分为七式

Ⅰ式,折唇,腹中急收,圈足,上下底平,圈外有青花旋纹一道,内底心作菊竹石和“莫嫌老圃秋色淡”竺,品径10、5,底径5,高2、2厘米。

Ⅱ式,圆唇,厚胎,内底平,圈足,底心凸出,厚釉开片,内外青花旋纹,内底心作“玉”字款,或见“福”、“寿”款,外临敞处作团菊边饰二组。口径10、底径3,高3厘米。

Ⅲ式,撇口、弧壁、下急收,内底宽圈足,上下底心凸出,内画青花一道,中画朵宝,品径10、5,底径5,高3厘米。

Ⅳ式,器壁斜直,宽平底,直圈足,下底平,内底画青花大牡丹花,口径32,底14,高7厘米。

Ⅴ式,口沿残,弧腹、平底、圈足、足内壁斜,内底画五幅、寿字图,外画红色釉上彩兰草纹、底径5、5、残高2厘米。

Ⅵ式,胎体厚重,道底平,无圈足,内底画大牡丹花,底径5,残高4厘米。

Ⅶ式,斜直壁,宽平底,圈足、下底平、满青釉,开大片。口径32、底径24、高6厘米。

杯,一式,口撇、壁弧、不急收、小圈足、足壁厚,白釉小开片,画墨彩菊花、诗句、并彩印款,口径5、5、底径1、5、高4、3厘米。

瓶,见二式

式,喇叭口、细颈、丰肩、;圆腹、足略外撇、无圈、卧足、外满青绿色釉、开片,口径10,底径10,腹径1、高30厘米。

Ⅱ式,口残、弧腹、足外撇、无圈、深底,外施青绿色釉、开片,底径6, 残高22厘米。

烛台,残、仅存底座,作双层,下作盘式,高圈足,满白釉,腰径7,底径5,残高4、5厘米。

第三期

盘,可分为五式

式,撇口,宽平底、矮圈足,足下斜削,内底中上凸、白釉、开片、仿哥,口径14,底径6,高3厘米。

Ⅱ式,折唇,腹下折收、圈足、圈内壁斜,大宽平底,内画山水,外素面,口径13-16,底径5-7,高3厘米。

式,折唇,弧腹,圈足、内底下塌,外素面,内画鱼纹。口径11,底径6,高3厘米。

式,上壁直,下急收,宽平底,圈足,足外撇,上下底心均凸出,内底画青花旋纹,外壁素面。口径11,底径5,高3、5厘米。

罐,直壁,下弧收,平底,圈足,满白釉,口径20,底径10,高12厘米。

青釉刻剔花炉,口沿残、直壁、下急收、三足,或长形、或圆柱形,外刻剔郑卷叶花,满青灰色釉,口径10-14,残高7-12厘米。

器托,作盂形,中有盘、四周有沿,器底平,深卧足,外满白釉露底,口径 8-15,底高4-7厘米。

鸭形水注,头残,体呈鸭形,印羽毛形、中空、施白釉、长6、5、残高3、5厘米

杯,分二式

Ⅰ式,口唇略敞,斜直壁,圈足,施白釉,外画青花蕉叶图,口径5,底径2,高4厘米。

Ⅱ式,撇口、弧腹、高圈足、满白釉、外画青花山水,口径7、底径3,高4厘米。

小粉盒,缺盖、直壁、下斜折、圈足、底心凸出,外施淡褐色釉、画青花竹叶,口径6,高3、5厘米。

饭勺,把作凤鸟形,嘴尖成钩状,满褐釉,长21厘米。

汤匙,匙尖上翘,底上凹,内底画青兰草、点,其中一件下底阴刻“上兴”二字,长13厘米。

瓶座,作圆盘形,分四级,下底平,上中凹,满施墨彩,直径19厘米,高2、8厘米。

此外,还在下东溪头采集到三件盘子印模,其中二件为花口、盘面为凹凸几何花纹。一件素面,另有汤匙印模一件。

以上调查尚属初步阶段,但就现有资料似可有以下几点认识:一、东溪头窑当为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已知的最大窑场,其复盖面积之广,其烧造年代之长,其产品种类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均列漳州地区窑场之首,也是福建仅次于水吉窑、德化窑的大窑场。从所获标本看,有十件属所谓的漳瓷标本,其中尤以斗炉最为典型,这件斗炉采集于下东溪头地面下十厘米处,而米黄色盖罐、小瓶等,亦是民间常见的漳瓷器,故所谓的漳窑即东溪头窑当可成立。二、关于漳窑的概念应是指漳州窑口的瓷产品,而米黄色釉器是其中的一种典型产品,而不是全部,也似可认为是其中一个时期的主要产品,根据已知材料,笔者认为:该窑始烧于明中叶,青花瓷和米黄瓷并重,月港的兴盛,剌激了该窑的生产和产品的选择,东溪头窑开始以烧米色摆高瓷和较高档的生活瓷,通过水路从归德溪到永丰溪、经芗江、九龙江、达月港出海,行销海外。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上 就曾出土了一件葫芦形的漳瓷小罐,足以证明漳瓷的销售足迹。这一时期可能也是东溪头窑的鼎盛时期,到清顺治以后,清庭的海禁政策,阴断了通往海外这一最大销售市场的去路,而清初的社会动乱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民间的瓷品需求量,致使东溪窑一度走入低谷。此后,便转为主烧生活瓷。青花瓷和仿哥瓷代替了米黄色釉漳瓷成为该窑的重要产品。同治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能有部分窑工参加了太平军或太平军曾在这一地区活动,窑场被清军围剿,东溪头窑受到沉重打击,进入第二次低谷期,也是衰败期,一说窑场从此倒闭,窑工全部外逃;一说还有少量存在。从下东溪头我们发现的一宣统二年的苏氏墓碑看,说明清末明初尚有窑工在此生活,但该地山高水深,几乎找不到一块可供开垦种植的平地,人的存在便可能是窑的存在。此外,高安乡有一老人,若尚存世当八十岁左右,此人在六十年前曾从下东溪头挑瓷器回来当地销售,此说当有竺于进一步证实,但东溪头窑到民初尚有少量烟火当属可信。

三,我们还注意到,促使其第二次衰败和完全停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河道的堵塞,船只行驶困难,陆上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使原来有利的水上运输相形之下成为不利的条件,而特定的地理位置又注定东溪点除了水上交通或人工肩挑运输外别无选择。运费提高,而闭塞的地区又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外来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审美风尚。据此说,我们还可以解释以下的问题,东溪头窑既然规模如此之大,内涵如此丰富,烧造期达四百多年之久,产品运销海内外并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珍藏,以其独特风格受到古玩界喜爱,乃至半个世纪来文物考古界关注,何以在文献上也仅留下片鳞只爪的几句记载,且没有记载其具体地点方位,现代的多次普查、调查,也一再从考察者跟前漏网,也还是归咎于交通条件,同时代的人可能仅能知道东溪这一地名,但不知具体地点,且东溪这一地名何其之多,明末以来几次修志,执笔者必然也仅知有这一窑场,而不知其详,从漳州沿九龙江,芗江,归德溪上溯东溪,有一百多公里的水路,上游水流遄急,非拉纤难以逆流而上,故必无人能到达这一代名瓷的出产地。

四、根据这次调查的成果,我们认为所谓的漳窑应有几层含义、广 的漳窑。指漳州地区的各名窑产品,其次,漳瓷指华安高安乡东溪头窑产的米黄色釉瓷器,那么,这狭义的漳瓷应有几个特点呢?我们根据所采集的十件米黄色釉瓷器和所见传世的、出土的同类产品进行考察,初步认为:1、釉色米黄,或偏白, 或带, 淡褐色,或施钴兰色、草绿色釉;2、开小冰裂纹,其细微可如芝麻大小;3、胎体较厚,胎质较松,断面可见瓷土颗粒;4、器物以摆设吕居多;5、造形线条较为简练,常常一条直线、一条弧线到底,曲线较少,或弧度不大;6、器体口沿常常宽平, 或基本呈直角,圈足多矮、宽、满釉只露砂足;7、纹饰很少, 所见仅模印几何纹,拍印回纹、云纹,拍印者纹较小、浅、淡,常被釉填平,也见少量青花,但以青花装饰的常为生活瓷,器形较小。

五、由于东溪头窑长期被埋没在深山密林中,其内涵一直不为人知,该窑的不少产品常常被误认为是德化窑,或者景德镇窑的产品,东溪头窑的鼎盛期实际上也与德化窑的鼎盛 期并存于世,不少产品也几乎同釉、同式、同纹,如所见漳瓷半斗炉,也见于德窑猪油白瓷,不少文物商店和博物馆橱架上的漳窑产品,也多被误定为德化瓷。可见这二窑之间应有密切的联系和师承。现在仅仅是问题,提出还有对东溪头窑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和将来的研究。

东溪头位于华安县高安乡西南端,与南靖县交界,从高安乡出发,上二十五公里的盘山小公路,公路的一边是陡峭的山,一边是深河谷。东溪头分为上东溪与下古溪头,所谓的上东溪头南有一间守林人用木桩搭起的窝棚与一间牛棚的附近就开始有窑场的堆积了。从上东溪头到下东溪头,沿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归德溪河道,约有5公里的距离,河道的一侧是混生的树林,窑场则都被淹没在这些树林中, 其中比较密集约有四处。而最主要的是下东溪头。下东溪头窑场分布在归德溪西侧和北侧的山脚下。山的坡度约在30度以上,坡上一层层的断墙从溪边开始直至密林之中,当年应是一座繁荣的村落,一条条的石阶路还保存得一如当初,在山脚下有一座小庙,庙上的砖木结构已荡然无存,但神台上还摆满了各种当地出产的小佛像、烛台、祭器等物,极可能就是当被的窑神庙,交通不便,人踪罕到,茂密的树林保藏了这座村落和窑场,也保藏了这窑场的秘密。这是东溪窑何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主要原因。

整座窑场估计分布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以上,因没有破坏,找不到断面,故堆积厚度不详。共采集标本二百多多以青花瓷为主,少量米黄色瓷、仿哥瓷、白瓷,现分述如下:

此外,还在下东溪头采集到三件盘子印模,其中二件为花口、盘面为凹凸几何花纹。一件素面,另有汤匙印模一件。

以上调查尚属初步阶段,但就现有资料似可有以下几点认识:一、东溪头窑当为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已知的最大窑场,其复盖面积之广,其烧造年代之长,其产品种类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均列漳州地区窑场之首,也是福建仅次于水吉窑、德化窑的大窑场。从所获标本看,有十件属所谓的漳瓷标本,其中尤以斗炉最为典型,这件斗炉采集于下东溪头地面下十厘米处,而米黄色盖罐、小瓶等,亦是民间常见的漳瓷器,故所谓的漳窑即东溪头窑当可成立。二、关于漳窑的概念应是指漳州窑口的瓷产品,而米黄色釉器是其中的一种典型产品,而不是全部,也似可认为是其中一个时期的主要产品,根据已知材料,笔者认为:该窑始烧于明中叶,青花瓷和米黄瓷并重,月港的兴盛,剌激了该窑的生产和产品的选择,东溪头窑开始以烧米色摆高瓷和较高档的生活瓷,通过水路从归德溪到永丰溪、经芗江、九龙江、达月港出海,行销海外。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上 就曾出土了一件葫芦形的漳瓷小罐,足以证明漳瓷的销售足迹。这一时期可能也是东溪头窑的鼎盛时期,到清顺治以后,清庭的海禁政策,阴断了通往海外这一最大销售市场的去路,而清初的社会动乱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民间的瓷品需求量,致使东溪窑一度走入低谷。此后,便转为主烧生活瓷。青花瓷和仿哥瓷代替了米黄色釉漳瓷成为该窑的重要产品。同治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能有部分窑工参加了太平军或太平军曾在这一地区活动,窑场被清军围剿,东溪头窑受到沉重打击,进入第二次低谷期,也是衰败期,一说窑场从此倒闭,窑工全部外逃;一说还有少量存在。从下东溪头我们发现的一宣统二年的苏氏墓碑看,说明清末明初尚有窑工在此生活,但该地山高水深,几乎找不到一块可供开垦种植的平地,人的存在便可能是窑的存在。此外,高安乡有一老人,若尚存世当八十岁左右,此人在六十年前曾从下东溪头挑瓷器回来当地销售,此说当有竺于进一步证实,但东溪头窑到民初尚有少量烟火当属可信。

三,我们还注意到,促使其第二次衰败和完全停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河道的堵塞,船只行驶困难,陆上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使原来有利的水上运输相形之下成为不利的条件,而特定的地理位置又注定东溪点除了水上交通或人工肩挑运输外别无选择。运费提高,而闭塞的地区又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外来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审美风尚。据此说,我们还可以解释以下的问题,东溪头窑既然规模如此之大,内涵如此丰富,烧造期达四百多年之久,产品运销海内外并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珍藏,以其独特风格受到古玩界喜爱,乃至半个世纪来文物考古界关注,何以在文献上也仅留下片鳞只爪的几句记载,且没有记载其具体地点方位,现代的多次普查、调查,也一再从考察者跟前漏网,也还是归咎于交通条件,同时代的人可能仅能知道东溪这一地名,但不知具体地点,且东溪这一地名何其之多,明末以来几次修志,执笔者必然也仅知有这一窑场,而不知其详,从漳州沿九龙江,芗江,归德溪上溯东溪,有一百多公里的水路,上游水流遄急,非拉纤难以逆流而上,故必无人能到达这一代名瓷的出产地。

四、根据这次调查的成果,我们认为所谓的漳窑应有几层含义、广义的漳窑。指漳州地区的各名窑产品,其次,漳瓷指华安高安乡东溪头窑产的米黄色釉瓷器,那么,这狭义的漳瓷应有几个特点呢?我们根据所采集的十件米黄色釉瓷器和所见传世的、出土的同类产品进行考察,初步认为:1、釉色米黄,或偏白, 或带淡褐色,或施钴兰色、草绿色釉;2、开小冰裂纹,其细微可如芝麻大小;3、胎体较厚,胎质较松,断面可见瓷土颗粒;4、器物以摆设吕居多;5、造形线条较为简练,常常一条直线、一条弧线到底,曲线较少,或弧度不大;6、器体口沿常常宽平, 或基本呈直角,圈足多矮、宽、满釉只露砂足;7、纹饰很少, 所见仅模印几何纹,拍印回纹、云纹,拍印者纹较小、浅、淡,常被釉填平,也见少量青花,但以青花装饰的常为生活瓷,器形较小。

五、由于东溪头窑长期被埋没在深山密林中,其内涵一直不为人知,该窑的不少产品常常被误认为是德化窑,或者景德镇窑的产品,东溪头窑的鼎盛期实际上也与德化窑的鼎盛 期并存于世,不少产品也几乎同釉、同式、同纹,如所见漳瓷半斗炉,也见于德窑猪油白瓷,不少文物商店和博物馆橱架上的漳窑产品,也多被误定为德化瓷。可见这二窑之间应有密切的联系和师承。现在仅仅是问题,提出还有对东溪头窑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和将来的研究

, 淡褐色,或施钴兰色、草绿色釉;2、开小冰裂纹,其细微可如芝麻大小;3、胎体较厚,胎质较松,断面可见瓷土颗粒;4、器物以摆设吕居多;5、造形线条较为简练,常常一条直线、一条弧线到底,曲线较少,或弧度不大;6、器体口沿常常宽平, 或基本呈直角,圈足多矮、宽、满釉只露砂足;7、纹饰很少, 所见仅模印几何纹,拍印回纹、云纹,拍印者纹较小、浅、淡,常被釉填平,也见少量青花,但以青花装饰的常为生活瓷,器形较小。

五、由于东溪头窑长期被埋没在深山密林中,其内涵一直不为人知,该窑的不少产品常常被误认为是德化窑,或者景德镇窑的产品,东溪头窑的鼎盛期实际上也与德化窑的鼎盛 期并存于世,不少产品也几乎同釉、同式、同纹,如所见漳瓷半斗炉,也见于德窑猪油白瓷,不少文物商店和博物馆橱架上的漳窑产品,也多被误定为德化瓷。可见这二窑之间应有密切的联系和师承。现在仅仅是问题,提出还有对东溪头窑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和将来的研究。

东溪头位于华安县高安乡西南端,与南靖县交界,从高安乡出发,上二十五公里的盘山小公路,公路的一边是陡峭的山,一边是深河谷。东溪头分为上东溪与下古溪头,所谓的上东溪头南有一间守林人用木桩搭起的窝棚与一间牛棚的附近就开始有窑场的堆积了。从上东溪头到下东溪头,沿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归德溪河道,约有5公里的距离,河道的一侧是混生的树林,窑场则都被淹没在这些树林中, 其中比较密集约有四处。而最主要的是下东溪头。下东溪头窑场分布在归德溪西侧和北侧的山脚下。山的坡度约在30度以上,坡上一层层的断墙从溪边开始直至密林之中,当年应是一座繁荣的村落,一条条的石阶路还保存得一如当初,在山脚下有一座小庙,庙上的砖木结构已荡然无存,但神台上还摆满了各种当地出产的小佛像、烛台、祭器等物,极可能就是当被的窑神庙,交通不便,人踪罕到,茂密的树林保藏了这座村落和窑场,也保藏了这窑场的秘密。这是东溪窑何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主要原因。

整座窑场估计分布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以上,因没有破坏,找不到断面,故堆积厚度不详。共采集标本二百多多以青花瓷为主,少量米黄色瓷、仿哥瓷、白瓷,现分述如下:

此外,还在下东溪头采集到三件盘子印模,其中二件为花口、盘面为凹凸几何花纹。一件素面,另有汤匙印模一件。

以上调查尚属初步阶段,但就现有资料似可有以下几点认识:一、东溪头窑当为明清时期闽南地区已知的最大窑场,其复盖面积之广,其烧造年代之长,其产品种类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均列漳州地区窑场之首,也是福建仅次于水吉窑、德化窑的大窑场。从所获标本看,有十件属所谓的漳瓷标本,其中尤以斗炉最为典型,这件斗炉采集于下东溪头地面下十厘米处,而米黄色盖罐、小瓶等,亦是民间常见的漳瓷器,故所谓的漳窑即东溪头窑当可成立。二、关于漳窑的概念应是指漳州窑口的瓷产品,而米黄色釉器是其中的一种典型产品,而不是全部,也似可认为是其中一个时期的主要产品,根据已知材料,笔者认为:该窑始烧于明中叶,青花瓷和米黄瓷并重,月港的兴盛,剌激了该窑的生产和产品的选择,东溪头窑开始以烧米色摆高瓷和较高档的生活瓷,通过水路从归德溪到永丰溪、经芗江、九龙江、达月港出海,行销海外。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上 就曾出土了一件葫芦形的漳瓷小罐,足以证明漳瓷的销售足迹。这一时期可能也是东溪头窑的鼎盛时期,到清顺治以后,清庭的海禁政策,阴断了通往海外这一最大销售市场的去路,而清初的社会动乱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民间的瓷品需求量,致使东溪窑一度走入低谷。此后,便转为主烧生活瓷。青花瓷和仿哥瓷代替了米黄色釉漳瓷成为该窑的重要产品。同治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能有部分窑工参加了太平军或太平军曾在这一地区活动,窑场被清军围剿,东溪头窑受到沉重打击,进入第二次低谷期,也是衰败期,一说窑场从此倒闭,窑工全部外逃;一说还有少量存在。从下东溪头我们发现的一宣统二年的苏氏墓碑看,说明清末明初尚有窑工在此生活,但该地山高水深,几乎找不到一块可供开垦种植的平地,人的存在便可能是窑的存在。此外,高安乡有一老人,若尚存世当八十岁左右,此人在六十年前曾从下东溪头挑瓷器回来当地销售,此说当有竺于进一步证实,但东溪头窑到民初尚有少量烟火当属可信。

三,我们还注意到,促使其第二次衰败和完全停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河道的堵塞,船只行驶困难,陆上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使原来有利的水上运输相形之下成为不利的条件,而特定的地理位置又注定东溪点除了水上交通或人工肩挑运输外别无选择。运费提高,而闭塞的地区又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外来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审美风尚。据此说,我们还可以解释以下的问题,东溪头窑既然规模如此之大,内涵如此丰富,烧造期达四百多年之久,产品运销海内外并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珍藏,以其独特风格受到古玩界喜爱,乃至半个世纪来文物考古界关注,何以在文献上也仅留下片鳞只爪的几句记载,且没有记载其具体地点方位,现代的多次普查、调查,也一再从考察者跟前漏网,也还是归咎于交通条件,同时代的人可能仅能知道东溪这一地名,但不知具体地点,且东溪这一地名何其之多,明末以来几次修志,执笔者必然也仅知有这一窑场,而不知其详,从漳州沿九龙江,芗江,归德溪上溯东溪,有一百多公里的水路,上游水流遄急,非拉纤难以逆流而上,故必无人能到达这一代名瓷的出产地。

四、根据这次调查的成果,我们认为所谓的漳窑应有几层含义、广义的漳窑。指漳州地区的各名窑产品,其次,漳瓷指华安高安乡东溪头窑产的米黄色釉瓷器,那么,这狭义的漳瓷应有几个特点呢?我们根据所采集的十件米黄色釉瓷器和所见传世的、出土的同类产品进行考察,初步认为:1、釉色米黄,或偏白, 或带淡褐色,或施钴兰色、草绿色釉;2、开小冰裂纹,其细微可如芝麻大小;3、胎体较厚,胎质较松,断面可见瓷土颗粒;4、器物以摆设吕居多;5、造形线条较为简练,常常一条直线、一条弧线到底,曲线较少,或弧度不大;6、器体口沿常常宽平, 或基本呈直角,圈足多矮、宽、满釉只露砂足;7、纹饰很少, 所见仅模印几何纹,拍印回纹、云纹,拍印者纹较小、浅、淡,常被釉填平,也见少量青花,但以青花装饰的常为生活瓷,器形较小。

五、由于东溪头窑长期被埋没在深山密林中,其内涵一直不为人知,该窑的不少产品常常被误认为是德化窑,或者景德镇窑的产品,东溪头窑的鼎盛期实际上也与德化窑的鼎盛 期并存于世,不少产品也几乎同釉、同式、同纹,如所见漳瓷半斗炉,也见于德窑猪油白瓷,不少文物商店和博物馆橱架上的漳窑产品,也多被误定为德化瓷。可见这二窑之间应有密切的联系和师承。现在仅仅是问题,提出还有对东溪头窑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和将来的研究。

瓷枕似已“过时” 收藏还有必要吗


瓷枕,顾名思义就是瓷质的枕头。一般认为在古代,瓷枕最早是用于墓葬,后期才逐渐大面积发展为寝具及诊脉工具。瓷枕始烧于隋代,唐代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转变过程并且大量烧造,到两宋及金元时期尤其流行,此后各朝亦均有制作。瓷枕属于日用瓷器,因此瓷枕的制作遵循着各朝代瓷窑的发展状况,具有鲜明的瓷器工艺时代特色。而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瓷枕的造型或者烧造工艺上,最主要的表现点就是瓷枕的装饰技法。

瓷枕的造型非常多样,常见的有长方、六角、八方、腰圆、椭圆、云头、花瓣等形状,也有塑成婴孩或者龙虎形状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定窑孩儿枕,如卧女瓷枕、童子荷叶枕等。在不同的朝代,瓷枕上的装饰技法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唐代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以后则以釉下彩绘为主,并且随着各朝代制瓷业新装饰技法的出现而运用了更多的复杂技法。就纹饰内容而言,除了常用的山水纹、花卉纹、人物纹、兽纹等外,文字纹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唐代时,瓷枕上的文字纹多见唐诗,宋代则多见宋词曲,也有的瓷枕写上一些诸如“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等通俗的格言文字,元以后这种文字纹瓷枕相对就不多见了。在尺寸上,隋唐时期的瓷枕都特别小,一般只有一个普通成年人拳头大。宋代以后造型丰富,尺寸也发展到了最适宜的状况。元代尺寸更加变大,还出现了双人枕规格的瓷枕。而元代以后瓷枕的制作整体开始走下坡路,在尺寸上也就逐步恢复到早期的形制大小,大部分已经不真正用于睡眠,多作诊脉或者垫手搁臂之用。

虽然说是枕头,可是瓷枕的质地始终是硬邦邦的,那么古人用瓷枕就寝不会嫌硌吗?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是另一种需要多方面阐述的情况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对于现代人来说,频繁用瓷枕作寝具肯定是已经“过时”的行为。这不仅不能改善现代人的睡眠质量,而且有的瓷枕价值颇高,万一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损坏,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2018年5月的亚洲巡回香港春季拍卖会上,劳伦斯国际接连拍出两只宋代定窑的瓷枕,一只是高21.4cm、口径3.1cm、底径6.6cm的定窑腰圆瓷枕,另一只是高12.2cm的定窑孩儿枕,两件藏品分别以770万及495万元的价格成交,是近几年以来定窑白瓷瓷枕中拍卖价格最高的两件。2018年10月,香港观复国际又拍出一件长24.5cm、高16cm的明宣德-青花海兽鸟草纹瓷枕,属于非常不多见的明代青花瓷枕杰作,因此也是拍出了224.2万元的喜人成绩。所以,综合各拍卖纪录来看,瓷枕的“过时”仅限于现代使用,但它作为古玩藏品,因为形制特殊、造型多样、纹饰独而精美而受到藏家的广泛喜爱。因此,瓷枕的收藏不仅是有必要的,而且还是很有市场行情以及升值潜力的。

不可忘却的江西瓷业公司


清朝末年,江西瓷业公司在瓷都景德镇建立,它是景德镇第一家官商合办的新型企业,标志着中国陶瓷业开始进入企业化时代,陶瓷界称之为“中国瓷业史中仅有的一朵复兴之花。”。作为取代原御窑厂的新式窑业,江西瓷业公司在清末是陶瓷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古老的陶瓷界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

体制创新

江西瓷业公司在体制上率先实行股份制,采取官商合办的模式。据《景德镇市志略》和《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开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建议“官方筹银10万两,余由该道自行集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改商办:“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原拟官商合办,至今未有切实办法,该公司不如改归商办较有把握。”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经核准立案。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正式成立,性质依然定为官商合办。除张季直、袁秋航、瑞华君等社会名流私人集资认股外,官方由河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协筹,总投资20余万元,并把清御窑厂划归瓷业公司,聘请祁门贡生康特璋主持公司业务。

2002年由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进入景德镇珠山北麓官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晚清“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建筑遗址一处。该发行所是用小窑砖砌建,面阔5间,进深3间。此次考古发掘证实了江西瓷业公司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已成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投入生产。

江西瓷业公司在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上设本厂和分厂。本厂沿用传统方式生产,设在鄱阳的分厂实验机械制瓷、煤炭烧窑,并附设中国陶业学堂,以培养新式陶业人才。除本厂、分厂外,于景德镇、九江、汉口、上海等处分设发行所,开拓市场。所有这些在当时都属开瓷业风气之先。江西瓷业公司成立初期,业务蒸蒸日上,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技术不断提高,这段时期所生产的瓷器质量精良,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后因战乱,各发行所亏损,加上五省协款中断,鄱阳分厂逐步倒闭。残余资本,集中于本厂经营。

题材创新

最为可喜的是,江西瓷业公司聘请雇用了一大批原御窑厂功力不凡的名匠高手和社会上的绘瓷名家参与了瓷器绘制,他们直接以画入瓷,不同于历朝历代画工师徒相袭、以图案画瓷的传统。由于没有了封建王朝时等级森严等对描绘题材的限制,画师们可以随心所欲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而江西瓷业公司的瓷器比起传统瓷的绘画更为生动自然,大大地提高了瓷器装饰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含量,创作了不少富有新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对瓷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据考证,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浅绛大师和“珠山八友”等绘瓷名家均有落款“江西瓷业公司”的作品。

民国以前的瓷上画面,多绘山水、花鸟和吉祥图案,人物画大都是文人雅士、道释和戏曲故事,很少表现现实庭院市里、山村小景和民间生活。江西瓷业公司增添了一些颇具时代特色的新题材,描绘了当时五光十色的时尚风俗和沸沸扬扬的现实生活场景,展现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如时装人物,多描绘妇女着民国服装,或携伴闲游,或相聚嬉戏,或居家教子,或琴棋书画,活泼灵动,生机盎然,另外还有口号、旗帜和洋房、火轮等新兴器物题材,均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时政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反映。特别是在瓷器上描绘身着时装的女性的家庭生活,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展示出女性从封建社会解放出来的仪态风貌,体现了中国女性服饰由清末古典服装向民国早期现代时装的转变,这也为研究民国时期的风俗演变和妇女时装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另外,江西瓷业公司还制作了一些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纪念瓷。

技术创新

江西瓷业公司在沿用传统工艺的同时,着手进行实验改良,在技术上中西结合,如聘请从日本窑业学校毕业归国的张浩采用机械制瓷、试验用煤烧造等。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出现了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施釉等,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

窑炉通常采用各种类型的遂道窑,燃料多用煤,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温度、时间及火候都能较好地控制。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釉料也用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气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致。

彩料多采用艳丽而丰富的新粉彩技艺,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使瓷器绘画展现了新的面貌。

江西瓷业公司出产的瓷器以制作精良被誉为“民国官窑”,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赛会获奖。

品种创新

与历代瓷器特别是清代瓷器相比,江西瓷业公司瓷器在胎釉、器型、装饰、彩绘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一些市场冷淡的传统品种不再生产了,而一些适应当时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品种又被创造出来,如烟灰缸、肥皂盒、粉盒等。总体来看,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改进,绘瓷名家艺术个性的发挥,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现代绘画形式的渗透,社会风气民主化、人本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江西瓷业公司瓷器在品种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充分体现出古今相交、中西相融、天人合一、雅俗共赏的时代特征。用“造型多样釉彩美,题材丰富工艺新”来形容江西瓷业公司瓷器的种类,是毫不夸张的。

尤其是日用瓷的工艺性和艺术性得到更多的重视,瓷艺家们有意识地在日用瓷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点石成金,将普通的日用品变为艺术品。烧制的器物,大多胎骨轻薄,釉色洁白,彩质纯净鲜明,绘画精美。还生产了贴花、印花彩瓷和浅绛彩瓷等新品种。

款式创新

江西瓷业公司打破了瓷器只有帝王纪年款和私家堂名款的限制,出现了当时瓷业界的新事物——公司款。江西瓷业公司的款识具有多样化特征,文字主要有“江西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制”、“江西瓷业公司造”、“江西瓷业公司出品”等;排列形式有六字直向一行,六字直向两行,六字横向三行,八字横向四行等;字体大多为楷书,有手书体,也有图章款;有的采用双圈框、单圈框边饰;颜色主要有釉上蓝款、釉上红款、釉下青花款,其中釉下青花款的瓷器品质和价格最好。款识书写前期十分讲究,从字体结构上分析,瓷业公司有专门人员书写。后期款识字体书写就相形见绌。同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大概是因为手书速度太慢,因而就采用红彩图章款顶替。

另外,还有的瓷器落有江西瓷业公司底款,但在其器壁上署有其他商铺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江西瓷业公司生产规模之大,不少商铺加工彩绘的白釉素瓷由其供应。

长期以来,收藏界对带有江西瓷业公司款的瓷器,认为年代近或其他原因,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民间收藏的蓬勃兴起,大众的收藏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江西瓷业公司瓷器传统的深厚功底和现代的审美意识兼而有之,既有古意又不乏亲近感,因而越来越受到藏家的喜爱,一些有识之士已在不动声色地把平常人视为“大路货”的江西瓷业公司瓷器悄悄地纳入怀中收藏了起来。

近些年来江西瓷业公司生产的瓷器已经在不断地升温了。这是因为它本身就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毫不逊色,唯一欠缺的只是时间和藏家对它的认识罢了。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上,江西瓷业公司瓷器价格也明显上涨,一些精品在拍卖会上,经过买家的竞争,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出数倍的情况屡见不鲜。著名的中国嘉德拍卖公司,还举办了江西瓷业公司瓷器专场拍卖。

江西瓷业公司在中国悠久的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应该写上光辉的一页。

淄博关停37家陶瓷企业获“重生”


日前,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淄博中心城区大外环以内被强制关停的37家陶瓷企业在历经二十余天的痛楚后,已于2月20日接到当地政府准予开工的通知。目前,大部分建陶企业已经开始招工,计划于近期内点火开工。据了解,在张店这场“治污风暴”中,淄博产区此次共关停建陶企业37家,计56条生产线。

2月22日,张店区沣水镇一陶瓷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开工通知下达后,政府相关部门重新对关停企业进行了验收,验收合格企业准予开工生产,但此时电力部门还未给企业通电。估计在22日后电力部门才会给企业开通生产用电。目前,为解决企业正常生产所需员工问题,各企业的招聘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众企业表示只要人员到位,将于近期点火生产。

对于此次强制关停,该人士表示企业非常理解政府的行为,也会更加重视环保问题。复制于陶瓷商务信息网。同时,该人士也无奈地表示,政府对陶瓷企业进行规范治理是非常必要,也符合国家注重环保大局,但在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应该从企业的角度去考虑,而不要简单的搞“一刀切”。从长远发展来说,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规划,提前下达给企业一个明确的执行日期,让企业充分准备。政府治理环境污染,是国家发展中的大事情,关停那些高耗能、低产出的落后企业,治理是完全必要的。

“在关停的这些日子里,企业想过租借他厂生产线,也想到过今后外迁。近几年来,企业接待了不少地方政府的招商邀请,尤其是淄博市政府在宁夏石嘴山建设的‘淄博工业园’,包括当地政府的招商条件非常优厚,企业会慎重考虑自身条件与实际问题,不排除下一步外迁的意向。”上述人士表示。

许多企业在对未来市场分析后认为,今年建陶市场形势可能会继续延伸上年的行情,从目前国家对房产行业的调控力度来看,未来2~3年内陶瓷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使行政手段不加干预的话,市场的力量也会让一些企业慢慢关掉。通过此次关停,多家企业表示今后不再满负荷去生产,不再一味去追求产量。

江西景德镇名瓷西宁展销遭遇“滑铁卢”


近日,在西宁体育馆东侧展销的来自“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的各种陶瓷工艺品,吸引了省城不少陶瓷制品爱好者。但由于受陶瓷文化认知程度的限制,使得陶瓷工艺品展销会上买家不如看家多,展销商达到70余家的大型陶瓷展销会,近20天时间的销售业绩让展销商们寒心不已。

展销情况不如往年

来自景德镇的一名姓吴的参展者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前往全国各地展销家乡景德镇的瓷器,这次来西宁是第二次了。与去年相比,今年展销会的瓷器销售数量和收入还达不到去年的40%。据这名姓吴的参展者介绍,虽然去年的展销会只有46家展销商,规模也没有今年的大,但销售情况却比今年好,大部分展销商在28天的展销时间里卖完了全部的展销瓷器。可是今年展销时间已过去大半,多数展销商所带来的瓷器连一半都没有卖出去。

今年首次参加瓷器展的李老板告诉记者,听老乡说去年在青海瓷器比较好卖,所以就参加了今年的展销会,但遗憾的是行情一天一变,他已经3天没有开张了。记者在李老板展销会期间的账本上看到,即使卖出去的瓷器也都是价位在200元以内的,而一些高达上千元的陶瓷精品,基本无人问津。

高昂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展销会现场购买花瓶的西宁市某酒店经理告诉记者,他是来购买酒店大厅内摆放的装饰花瓶的,但转了许久也没有买到合适的,原因就是价格太高。他认为,展销者开出上千乃至上万的价格,实在有些离谱。况且,这些瓷器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不是内行人根本无从得知。

此次瓷器展销会上,记者发现价格高达上千元的瓷器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有些甚至高达10万元。对于这些价格昂贵的贵重物品,西宁市民只会望而退之。据一名姓刘的参展者介绍,由于今年青海的瓷器展销会规模大,而且鉴于以往展销会的丰厚收入,展销商们今年都带来了不少价格不菲的瓷器,使得今年瓷器展销会上瓷器的价格普遍高于往年。但谁料不少消费者由于对陶瓷文化了解不够,很难接收价位较高的陶瓷珍品。目前,不少参展商已经决定在展销会闭幕前几天,实行降价销售,销售不完的瓷器就运回去。

鉴赏能力有限不敢贸然购买

在此次陶瓷工艺品展销会上,多数消费者只是来逛逛看看,而对陶瓷工艺品略懂一二的消费者只是少数。由于不了解瓷器行情,也很难鉴别陶瓷制品的好坏和收藏价值,使得不少消费者不敢轻易出高价购买。家住西宁市城西区黄河路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对于瓷器他了解较少,只知道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品是最好的,但是对这种展销的销售方式,他还是比较警惕,害怕买的瓷器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找到卖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许多经营者在展销过程中尽可能耐心地给消费者讲解各种瓷器的历史、生产工序等相关知识,希望更多地消费者对于展销的瓷器给予认可。但有句古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瓷器的价值,许多消费者还是很难通过表面给予定价,害怕购买的瓷器价格与价值不符,并且认为展销会上就是一锤子买卖,展会结束后无法找到参展方,这就使得此次展销会买卖双方在价格定位上很难达成一致,导致瓷器的成交率偏低。

对此,不少想要购买瓷器却有不具备鉴别知识的消费者希望,有关部门在举办类似的展销会时,能够在现场专门设置一个鉴定处,使消费者真正了解瓷器的价值,方便消费者购买。

佛山96家陶企已被自行转移或关停


为调整提升佛山陶瓷产业,从去年4月至今,佛山已有96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自行转产、结业或被依法关闭。这是记者前日在佛山市政协视察该市陶瓷产业升级和污染整治情况时获悉的。

前日下午,佛山市政协副主席杨军辉、袁毅桦带领20多名市政协委员,先后参观禅城区南风古灶陶艺创意产业园和强辉陶瓷有限公司,并听取了佛山市经贸局的情况汇报。

陶瓷产业是佛山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却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为实现合理利用资源、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去年7月,佛山市政府明确提出调整提升佛山陶瓷产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推动现有陶瓷生产企业加快改造提升。据悉,截至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该市299家建筑陶瓷企业,各区规划转移关停235家。自去年4月以来,该市已经有96家建筑陶瓷企业自行转产、结业或被依法关停,占拟关停企业的4成多,其中多数是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大、生产管理差、规模小的企业。

同时,瓷海国际、中国陶瓷城总部基地正在建设中,佛山(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即将奠基,多个国家级陶瓷研发、检测中心正式落户禅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向打造世界陶瓷文化圣地方向努力。

杨军辉表示,陶瓷产业要调整升级,企业家要树立两大环保观念:一是要有动态的环保观念,结合本地实际,用“活”指标来衡量企业是否污染;二是要有治理污染的自觉性,否则,治理污染只能是被赶着走。

佛山明年底前关停90家陶瓷企业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第三次加快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治理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2008年年底之前,佛山市将关闭、搬迁90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目前已经关闭了35家。

这次会议也是陶瓷产业整治提升第七次联席会议,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佛山市强势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以实现“拒绝污染,做强陶都”。佛山市是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和集散基地,陶瓷产业是禅城区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地人有难以割舍的“陶瓷情结”。但是陶瓷产业多年的粗放发展也给当地的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陶瓷产业调整势在必行。据调查统计,目前禅城区有陶瓷企业115家,去年陶瓷行业工业能耗占禅城区的43%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区的20.4%。记者从这次会议上了解到,2008年底以前,将对现有115家陶瓷生产企业进行分期、分批、分类整治,通过各种形式淘汰90家低端的陶瓷生产企业。目前,已有35家陶瓷企业被停产或关闭,25家企业被列入“扶持壮大”类陶瓷企业也确保完全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不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如果整治仍不达标,同样会被关停。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整治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认识,做好规划全面铺开工作,保证思想、组织、责任到位,不能为整治而整治,要把整治、调整、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还要加强法制研究,为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江西芦溪非法瓷矿已全部关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江西芦溪非法瓷矿已全部关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