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上的凤纹 > 导航 >

山东银凤:建百年银凤,创国际品牌!

山东银凤:建百年银凤,创国际品牌!

古代瓷器上的凤纹 瓷砖百特 建窑瓷器鉴别

2021-05-05

古代瓷器上的凤纹。

——专访山东银凤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长隋宝恩

“建百年银凤,创国际品牌是我们的宏伟目标!”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长隋宝恩这样说到。山东银凤是国内大型陶瓷生产企业,集国际进出口业务、金融投资、陶瓷、煤气、科研开发、磁性材料、人才培训等跨行业、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始建于1957年11月5日的山东临沂陶瓷厂,是山东银凤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经过50年的艰苦创业,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的认证。其主要产品“银凤”牌系列陶瓷,已经占领国内市场,并远销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东欧的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到2000多万美元。

以高质量的产品接轨国际市场

据悉,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年产“银凤”牌日用陶瓷8000余万件,产品主要有白瓷、炻瓷、高档骨质瓷、强化瓷、艺术瓷五大系列等共计1000多个花色品种,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其主推产品是高档骨质瓷,白胎宾馆瓷,他们都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属于顶级一流产品。在国外,银凤立足于国际顶级的品牌市场,在国内,则优先开发省会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目前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重点城市设立销售公司。通过不断推出与国际品牌接轨的优质产品,定位世界顶级品牌,向最高档市场,最前沿品牌进军。并得到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认可。

经过银凤人的多年来的努力,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业绩和荣誉。山东银凤曾被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省政府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日用陶瓷十大名牌”,“山东省产品质量奖”,“山东名牌”,“山东省出口产品质量免检企业”,“中国出口商品免检企业”等荣誉称号。银凤公司坚持“把握市场趋势,满足顾客要求,立足技术创新,争创领先水平”的质量方针,率先采用ISO9000国际标准模式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于2000年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银凤”牌高档抗菌陶瓷被2001上海APEC会议指定为宴会用瓷,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银凤”牌系列产品,其质量、配套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成为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佼佼者。

银凤飞亚洲,声誉扬四海

山东银凤十分注重实施名牌战略,坚持走品牌营销的路子,并在美国、墨西哥等国家注册了“银凤”商标。“银凤”牌产品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2000年6月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目前正积极争取国家驰名商标。2002年9月12日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山东评审中心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成为全国日用陶瓷行业率先获得“双认证”的企业之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山东银凤公司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突显。主要概况为三点:一是品牌优势即质量优势,银凤陶瓷荣获“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商品免检”的最高质量荣誉称号就是最好证明。二是技术优势,企业拥有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现在正努力争取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该中心将严格按照国内外产品的开发研制和配套生产。三是规模优势,企业制订了“建百年银凤,创国际品牌的宏伟目标!”。银凤人要在3-5年的时间内基本实现机械化,成为全国同行业龙头企业。“银凤飞亚洲,声誉扬四海”,银凤通过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在万众瞩目中银凤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向全世界!

以奥运文化为理念研发陶瓷产品

目前山东银凤陶瓷的主推产品是宾馆瓷,而且主要面对的就是五星级以上的高档宾馆酒店。酒店市场的兴隆与否,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公司要想立足于市场,就要认清形式,适应其多元化的需求,积极挖掘市场增长点,并最终占领市场。山东银凤已经稳固占领北京和上海的宾馆酒店,现正向全国大中城市开拓发展。据了解,它在国外也拥有很好的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

谈到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隋部长感慨良多。奥运会无疑将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企业应该努力抓住难得的机遇,迎接更大的挑战。据悉,山东银凤陶瓷公司所在的山东临沂将继续打造文化历史名城,曾开发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并以此奠定了文化艺术的陶瓷品牌。该产品成为人们认可的艺术佳品。山东银凤陶瓷将时刻关注奥运盛世,并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献上一份厚礼,将以奥运文化为开发理念,大力研发北京奥运会的礼品陶瓷。勤劳智慧的银凤人将继续秉承先进的理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百年银凤,创国际品牌!”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陶瓷创意精品展山东获六金十银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精品展览会”上,山东陶瓷工业协会组织8家企业3家个人参加展会。共荣获六个金奖,十个银奖和八个铜奖。

“第二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精品展览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北京举办,并举行了“大地奖”评奖活动。山东陶瓷工业协会组织华光陶瓷、国华瓷器、金马陶瓷、华洋陶瓷、泰山瓷业、昆仑瓷器、中意陶瓷、无棣珍贝瓷业等8家企业和3家个人参加展评。经过专家的认真评选,金马陶瓷周成双的彩绘陶板《陶韵》、马志河的高温窑变28吋刻瓷装饰盘《春江水暖》,华光陶瓷的魏美丽、李旭的华青瓷系列艺术花瓶,高太鲁、孙庆萍的《花香怡人》餐茶,及周祖毅、周冠丞的28吋雨点釉圆盘和信德盛的双耳马头罗纹瓶《大自然传奇》具荣获金奖。华光陶瓷徐芹玲的《草虫图》彩绘绢筒,孙庆萍、高太鲁、孙瑞波《普罗蒂亚》餐茶具,曲恒香、李刚的华青瓷系列小茶具,金马瓷器周尔成的瓷塑《藏姑》,及房宏的腰鼓文具《夏日》,王峰的12"扁花瓶《天生丽质》,李戈程的鹿头樽《贵妃醉酒》,胡建昌的双耳马头罗纹瓶《闲来惹秋思》,周祖国的彩绘《随意绕天涯、远瞻》,王卫红的刻瓷茶具《风从自然吹过来》获得银奖。另有八件作品获得铜奖。

“佛山陶瓷”冲刺国际品牌 全国征集集体商标


“佛山陶瓷”的集体商标将从这8件入围作品中选出。

昨日(4日),引人关注的“佛山陶瓷区域品牌集体商标标志设计大赛”举办了“入围作品公示新闻发布会”。

经评选入围的8件作品进行公示,由此决定“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并欲借此途径集体冲刺国际品牌。

集体商标选8件入围作品

该大赛由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陶城报社承办,日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标志征集和入围作品的评选工作。截至发稿时组委会共收到全国各地380多件作品,其中8件作品被专家评委团评选为入围作品,并进行公示。公众进行投票将决定作品一、二、三等奖的排名,也将确定2万元的设计大奖花落谁家。

本次商标设计大赛自6月份启动作品征集以来,由于“佛山陶瓷”的影响力及2万元的高额奖金等因素而备受关注。收到的380多件作品来自全国各省区,大多出自专业设计人员之手,参赛作品水平较高。

大赛组委会聘请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梅文鼎等9人担任大赛专家评委。

近日评委团经过严谨的程序,评出8件入围作品,这些作品较好地体现了“佛山陶瓷”的内涵,并且美观简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借区域品牌打造国际品牌

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认为,区域品牌是打造国际品牌的捷径。打造国际品牌面临的第一道门槛就是经济规模。一般而言国际品牌的销量约在800亿元人民币,若依靠单个企业来实现国际品牌并不现实,而若将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统一成一个“品牌”,在知名度方面就会大大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目前,佛山地区具有环市童装、乐从家具、澜石不锈钢等响当当的区域专业镇,可考虑参照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发展模式。

据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介绍,标志评选注册结果出来后,将进行商标的注册工作,然后将成立品牌管理机构并开始运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佛山陶瓷”区域品牌的知名度。

什么是凤纹?


凤凰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题材之一,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作为一种现实与理想结合的飞禽形象,凤凰成为驱邪禳灾、纳福迎祥的祥瑞之鸟。以凤凰的形象为模本的装饰图案——凤纹,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纹样。原始社会已出现鸟纹,但尚无凤纹的名称。凤纹是在商代后期出土的,比鸟纹更加华美,头上有长冠,垂于颈后甚至背部;有的是花冠,呈花朵状;有的是多齿冠,呈羽毛状。卷曲的羽冠有的显出孔雀翎眼,有的已和体干分开,形态十分优美。

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凤,这种美丽而又神奇的巨鸟,尽管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虚拟的生物,却一直是中国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人们认为她能带来光明,让祥瑞降临于世;她又是「百鸟之王」,美丽动人。她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能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故而,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凤看作是美丽和幸福的化身。

凤鸟既然是美丽神灵的物类,人们在衣、食、住、行的多个方面,便都喜爱用凤鸟作装饰纹样。凤鸟题材常常应用于宫廷、民间的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上;历代工匠画师、民间艺人以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刻画力,创造性地描绘出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凤鸟纹样。艺术家集天下鸟类之美丽于凤鸟一身,遂使她的形象更加完美无瑕。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凤纹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魅力,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当之无愧。

类银似雪的邢窑白瓷


中国唐代出现了瓷业"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向青瓷的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而这个时期的白瓷代表,就是著名的邢窑。历史上对邢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新唐书》,提到了"邢州贡瓷",说明初唐邢州已生产出质量秀高的白瓷,邢窑因而得名。后来《国史补》又具体提到产地内丘(在历史上,丘同邱)

从出土文物看来,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迄今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白瓷。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出土了一批白瓷器,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其中的龙柄双边瓶和白瓷龙柄鸡头壶为最精。西安郭家滩隋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 的白瓷盖罐,都是隋白瓷的代表作。隋代白瓷在河南、陕西、河北内丘、安徽毫县都有出土。

邢窑到唐代已十分成熟,并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目前已发现的河北内丘与临城的邢窑、曲阳窑、河南的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省境内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省耀州窑、安徽省的萧窑等都烧白瓷。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近几十年内都有白瓷相继出土。

据文献记载,广州、四川大邑都曾制作白瓷。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生活在成都,他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quot;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芭斋也可怜。"短短四句诗,对距成都不远的大邑白瓷概括得十分细致确切。对烧制地点,胎持轻薄坚致,烧结瓷化音质好,釉质细腻洁白,蜀中家喻户晓的社会声誉高,天下无贵贱通用等都描述明白了。唐新修《本草》有"白瓷屑广州良"的记载。只可惜,广州和大邑至今沿未找到唐代白瓷窑址。

1 千古之谜被揭开

历史典籍对邢窑的记载是比较多的,邢窑瓷器传世与出土物也都比较丰富,邢窑在历史上的存在当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从一定意义上讲,邢窑还是一个千古之谜,这个谜就在它的确切窑址的问题上。

史籍称,邢窑在今河北省的内丘,而长期以来,却无人能在内丘发现这个名窑的窑址。这件事牵动了一位在邢台地区工作的历史教师的心。他从50年代起,就从自己活动所能达到的找古窑址。日积月累,在靠近内丘的临城县境内捡拾了不少古陶瓷残器,做过许多研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成立了地方的邢窑研究组,终于在他们长年累月的劳动下,首先在临城初步找到属于邢窑性质的古窑址,发现的遗存极为丰富。器形都 是碗、盘、壶、盆之类的日用器皿。其中碗类的圈足多作玉璧形底,精工制作,有润滑如玉的角感,有些瓷胎致密,瓷釉光润,胎釉洁白如雪,它不仅在器物造型、生产规模和内在质量方面都和史书相符。而且与同时期其它窑址器形和工艺特点的时代性上也是一致的,这使古陶瓷学术界大为振奋。1980年,专家们地其考察出土实物与这个研究组的仿制品进行了评价与鉴赏,在临城召开了学术讨论会。

之后,河北省又成立了邢窑研究组,经过他们数年努力,特别是有些质专家介入研究工作,以古陶瓷地质学的观点在内丘考察,终于在1984年~1986年于内丘有了重大发现,在120平方公里的内找到了更多的实物和28处古窑址。特别是在内丘县周围发现了密集的窑群,证实了唐代邢窑制瓷中心就在内丘,而且细白瓷生产所占比例比临城任何一个窑址的都大,内丘和临城窑址连成一片,是个巨大的瓷窑区。除了细白瓷,还生产粗白瓷、三彩釉陶、表瓷、黑瓷、黄釉瓷和芝麻酱釉瓷。至此,为隋唐传世白瓷找到了确切烧造地点的归宿,这个邢窑窑址在何处的"千古之谜"终被解开。

2 邢窑的沉浮

邢窑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2.1  北齐至隋是白瓷发展的前期

公元575年北齐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胎质白色,釉色乳浊淡青,釉薄处呈乳白色,是较早的尚不成熟的白瓷。

隋开始用化妆土装饰青灰色的胎体,烧造青白色瓷器。尔后进一步用白色粘土制胎,烧制粗白瓷。隋胎陶瓷的重大变化是发展了白瓷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比北齐显著提高,胎料制备精细,轮制成形旋削工整,装烧讲究。器物品类显著增加,立式器皿显著增多,造型挺拔豪放。大业四年(608年)李训墓、大业六年(610年)姬威墓和安阳开皇十四年(594年)张威墓等,先后出土了许多白瓷,质量较好,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基本上看不到北朝白瓷泛青或闪黄的痕迹。内丘邢窑隋代窑址出土的白瓷精品,胎质洁白,胎薄,半透明,釉色纯正莹润。

2.2  唐代邢窑处于成熟时期

唐代内丘邢窑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很大的产地,南北约30公里,成为一代名窑。内丘邢窑"盈"字款白瓷,胎薄质坚,洁白细腻,釉质莹白滋润,临城亦有发现。以邢窑的精细产品用现代标准衡量,亦不失为优质白瓷,这时期内丘白瓷窑址出土的白瓷品种很丰富,有小唇沿撇口浅腹玉璧形底碗,圆沿弧腹玉环形底碗,瓣口深腹玉环形底杯,瓣口盘状玉环形底托,圆沿短颈鼓腹罐,短戏耍短流鼓腹双泥条系执壶,矮圆形子母口粉盒等。这里制瓷工艺精益求精,旋坯技法规范,装烧更趋科学,采用装匣正烧,消除了器内支痕,火候适度,产品瓷化而不过烧,保证了造型应有的神韵,强调了产品实用功能,注意了审美作用,体态丰盈,庄重大方,具盛唐之风。这些质地细腻的白瓷,同陆羽《荼经》描写的"如银似雪"的细白瓷完全相符。邢窑产品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大也与《国史补》所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相符。

2.3 五代之后邢窑走向衰落

邢窑因受战乱和优质原料枯竭的影响而趋向衰落。

唐末至五代前期,由于藩镇割据,政局混乱,争战频繁,仅邢州一带60多年之中就发生战祸28起。《资治通鉴》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战祸使得这个地区野无稼穑,生灵涂炭,大批劳力被迫服役,或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细白瓷已不生产,粗白瓷质量明显下降。这是社会原因。

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层严重断裂分割,瓷土层位不定,产状凌乱,数量有限,有的呈鸡窝状,好的瓷土找不到,采不出,只好使用次料。于是又使用起化妆土来。自然条件的劣化,不可人力逆转。

再次是技术渐趋保守落后。到宋时,邢窑北邻的定窑和南邻的磁州窑皆凭借当地资源条件的优势而崛起。尔后,金元时期恢复生产的邢窑原址的少数窑场,已不可当日而语,仅模仿定窑、磁州窑生产,工艺落后,只能南北二邻的后尘而兴叹了。邢窑的衰落自然还有其它原因:朝廷的苛政,官府的敲诈,洪水冲击等等,终于将邢窑淹没于漫漫的历史之中。

3 邢窑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代邢窑的生产规模和应用及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唐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说明,它既是给朝迁的贡品,也满足广大民需。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唐大中初时的乐师郭道源"用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盘击之,其音妙于方响。"筋即箸,是筷子。这段文字说明邢窑白瓷质量之好,胎骨坚实致密,叩击时有金石之声,所以能与越窑瓷器一直用作乐器,(邢瓷极有可能是作为高音部)合奏出的音乐,而陶器是绝对没有那好听。大家知道战国有个《蔺相如宛璧归赵》的故事,赵国上大夫蔺相如迫使秦五一击缶,缶是陶罐,使秦王难堪,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为了说明邢窑的地位,现在把唐代僧人陆羽《茶经》中的观点再引述一下吧!

陆羽说"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从这话不难看出,当时社会上确实有"邢胜越"的观点无疑。陆羽是南方人,好饮青茶!扬越抑邢是他个人的偏好 ,因此这话只代表他自己的观点而以。再看陆羽排列的诸窑名次。邢窑也是与越窑并列抗衡的地位。再看陆羽说的三个不如越:其一,邢类银不如越类玉;二,邢类雪不如越类冰;其三茶色丹不如茶色绿。"这完全可以说是其个人好恶。客观上看,很难说"玉胜银,冰胜雪,绿胜丹"就是唯一的标准。许多人认为各有所长,每人可以各有所好。陆羽单单拿邢窑比越窑,可见邢窑确已动摇了越窑的统一地位。

另一时尚是追崇白瓷。《阳羡敬壶录》称:"品茶用瓯,白瓷为良,所谓`素瓷传静夜,气满闲轩`也"阳羡是宜兴的别称,茗壶就是茶壶。

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有一部分人品茶也喜爱用白瓷茶具,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饶州当官中,与朋友多人,其中也有一位僧人,一道品茶作诗,他们就不用青瓷茶具,而选用白瓷茶具,体现了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化价值的选择。还有诗人白居易也喜欢使用白瓷茶具,还在他写的诗中倍加赞誉。前面提到的杜甫的诗中,也表达了他得到大邑白瓷如匹敌至宝的心情。他们的名气绝不在陆羽之下。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约834~883年)《茶瓯》诗:"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这诗不但说清楚了两窑的制品造型规整、明洁、胎薄、质坚,而且两者并提不分伯仲。上面提到过的郭道源击瓯,邢越相提并论,一道使用,具有相同互补的功能。因此可以说,从古人的评价来看,多数人是将两窑作最优秀代表来评价的。

还有人对陆羽的作品进行了考证与质疑。从陆羽写 的《陆文学自传》可知《茶经》成书时越窑瓷器生产规模还很小,质量也差,根本谈不上"类玉","类?quot;。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越窑瓷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瓷器质量逐渐提高。到了晚唐,越窑才真正达到"类玉"、"类冰",的程度,并开始用于土贡。土贡就是以土产为贡品。唐人对越瓷的赞美之词,也是在晚唐大量出现的。《陆文学自传》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即撰书8种61卷,而当时陆羽年仅28岁,无论从时间还是从阅历来说,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的自传很可能为后人增补修改。此外,《茶经》中提到的"鼎州",仅在690~701年和906年以后建置过,在陆羽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鼎州"。同时,越窑瓷器以上林湖为最好,而上林湖在唐人属明州,五代以后才划归越州。因此,《茶经》中所说?quot;越州上,鼎州次"一段文学是否陆羽所写,就值得研究了。有人认为《茶经》的最后完成是在北宋。由于晚唐五代越窑的昭灼地位,文人墨客倍加褒誉,于是就是《茶经》中补入了许多内容。,但越窑与邢窑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无疑都已同时载入史册了。

邢窑作为白瓷代表,它是陶瓷生产技艺有了突破性的科学进步的一个标志,它为开辟白瓷时代作出历史贡献,当时的邢瓷精品几与今日的高档细瓷无异。尽管五代后衰落了,但河北、河南、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兴起,发展势不可当,山东淄博的磁村窑也于五代有了白瓷生产。白瓷给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还来划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开辟了美化瓷器进行各种彩绘装饰的良好条件,把瓷器工艺成就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乾隆粉彩百鸟朝凤诗文天球瓶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稽古右文”的统治者,他对各类艺术品、如青铜器、古砚、瓷器、珐琅、漆器、玉器等,其喜爱程度近似于狂热,凡是他喜欢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收入宫中。

不仅如此,对于历代相传的珍品,他还要御赐诗句,命工匠题刻其上以示占有。这其中以对宫中所藏的瓷器最为欣赏,在他的御制诗中,咏瓷之篇约199篇之多。

还有许多诗直接刻在器物上、而未收入诗集,若加起来总数应超过200首。乾隆咏瓷诗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陶瓷史上著名的瓷种,历代名窑都涉及到了。

此瓶如果称之为乾隆朝国之重器,想必也不为过!其硕大的体型以及精妙绝伦的绘画,已经冠绝群雄,使人为之而震撼;而稳重端庄,仪态万千的造型无形中平添了几分大度与浑厚。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造型,创烧于明永乐、宣德年间。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而故名。此瓶釉色肥厚,通体呈玉石莹润之感,洁白而细腻。通体绘百鸟朝凤图,颜色鲜艳亮丽,层次感极强,与之洁白无瑕的釉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心旷神怡。

此瓶的意境及画工可谓旷古绝今,美轮美奂的花鸟竹石,仙禽瑞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般的境界,使人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也不难理解乾隆为此爱不释手。

整体的绘画风格极为写实,细节描绘丝丝入扣,色调的运用竟达到炉火纯青之地步。画面中磷立的奇石形象逼真,错落有致;牡丹雍容而富贵;翠竹挺拔而高洁;梅花绚烂且孤傲;梧桐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之景色。

园林里,机敏的仙鹤身姿矫健,昂首回望,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气势,仙鹤有称为高雅、长寿之象征。而两只雌凰五彩斑斓,英姿飒爽地倚梧桐而立,引无数禽鸟前来聚集朝凤。常言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此情此景很好的贴合了主题。

瓶腹留白处书明代诗人冯琢庵所写《牡丹》诗句,“几枝红云可不飞,含香含态醉春晖。东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风前已赐徘”。真可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其轻松闲散的含义,使此瓶作为乾隆御用赏玩瓷的作用更加凸显。

乾隆 粉彩百鸟朝凤纹天球瓶


百鸟朝凤纹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是一种象征或喻示吉祥内容的寓意风俗图案。画面通常在显要位置画凤凰梧桐、四周配画百鸟,若在向凤凰朝觐,故称百鸟朝凤纹,也称仪凤纹。凤凰为百鸟之长,百鸟朝凤纹即寓示明君威德,人心向归。

“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长“鸟王”,古谓凤凰见则天下安宁。“百鸟朝凤”是以凤凰比喻天子,百鸟象征群臣辅弼,更有君臣有序,江山社稷太平祥瑞之意。

传说很久以前,凤凰是只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并没有那般光彩夺目。但是它很勤劳,早晚忙个不停,将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饿得头昏眼花。

这时,凤凰把自己积存下来的干果拿出来与大家共渡难关。旱灾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恩情,鸟儿们把自己身上最漂亮的羽毛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此瓶形制硕大,造型规整,气势恢宏。口沿回纹,下配如意云纹,瓶脚绘仰莲纹,瓶身通体施粉彩,釉色明快,满绘百鸟朝凤纹饰。图中凤凰昂首立于山石上,托庇于高大的梧桐树下,根深叶茂,千年不朽;周围有孔雀、鸳鸯、仙鹤、绶带、鹭鸶、鹊、雉鸡、燕和黄鹂等飞禽,千翔云集,万羽生辉。这里以凤凰比喻天子,百鸟象征群臣辅弼,更有君臣有序,江山社稷太平祥瑞之意。

石边数丛牡丹、菊花色彩斑斓,竞相斗艳;绚丽华美的花鸟构图表现出欢快、吉祥的意趣,充分体现了本品热烈、活泼的艺术特点。凤为百鸟之王,梧桐为千树之王,牡丹乃万花之王,三者结合,无限尊荣。

拼起千年古文物“凤首瓶”


拼起千年古文物“凤首瓶”

40多块看起来残损不堪的破瓦片,经过文物人员巧手“缝补”,居然“堆”起来个距今千余年的辽代文物,记者有幸见到“复原”基本成型的千年文物“凤首瓶”。

这个基本“复原”的古文物是辽代“凤首瓶”,别看它现在已经基本完好如初,可是前不久出土时竟然是一些零散的残损片。根据这些出土残损碎片的底足、口沿形状以及造型,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辽代器物。

与此同时,通过辨别和查询资料,根据这些残损碎片介于陶片和瓷片之间、陶胎瓷釉的特质,考古人员断定这是辽代“凤首瓶”的残片。

葫芦岛考古人员赵普光说,“凤首瓶”是辽代典型的瓷器瓶式之一,造型如一只伸颈直立的凤首而得名,也是受金银器物形状影响而独创的一种器形。瓷器呈杯式口,细长颈,器身光素、刻花或堆塑图案。“凤首瓶”是在辽代时期一般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达官显贵和皇亲国戚等皇族家才能够拥有的,它是一种用来盛装酒和一些其它东西的器皿,也可以作为装饰物。

由于辽代器物不仅在辽西地区,即使在全省出土都非常少,因此考古人员决定要让这些出土的残损陶瓷片发挥作用,重新复原回原型。复原工作比较繁琐,考古人员首先将这些残碎片清洗干净,处理好这些断裂面,然后找来相关辽代“凤首瓶”的实物资料,按照“凤首瓶”的本身原貌,在不破坏器物本来面目的情况下进行细致粘连和修补,残损的部分用石膏进行填补。

由于辽瓷器物大部分都是部分施釉,部分露胎,所以考古人员对修补“凤首瓶”的部位要保持原样,不进行染色。经过一个多月类似于“绣花”式的努力,终于使这个零散不堪的残损陶瓷片“各就各位”。

目前这个辽代“宝贝”已经作为珍贵文物被妥善保管起来。

凤首壶显气派


北宋出品定窑瓷器,俗称粉定、白定,专供宫廷御用定窑瓷大都镶金嵌银,豪华气派,民间使用的一般日用器皿称之为土定。定窑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窑址唐宋时在定州境内,即现今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燕山村等地,定窑以白瓷为主,也产少量紫定、黑定等。定窑白瓷取代于唐邢窑白瓷而显赫于天下,其色为暖白色,白中闪黄,恰似略施脂粉的少女肌肤,惹人喜爱。白定瓷胎体薄而轻,釉层玻璃质感强,光亮有流淌现象,俗称泪痕,釉色有莹白、甜白、牙白,纹样有划花、刻花、印花等。元代人刘祁在《归潜志》中赞誉白定瓷: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在宋元时期白定为上,黑定、紫定等不及白定受推崇。

笔者藏有一件定窑凤首瓜棱执壶,高23.6厘米,底径6.9厘米,通体施甜白釉,凤首生动、可爱。凤首上承荷叶花口,凤颈下接八筋瓜棱壶体,短壶嘴从壶体中突起,曲手柄将凤颈与瓜壶连为一体,底部满釉。此件凤首瓜棱执壶造型优美,设计比例恰到好处,壶体除八条瓜棱外,中间略现一条接缝痕,体现了工匠手工拉坯工艺水准。

据考证,宋代定窑器底部一般都刻写“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等铭款,这阴刻款识是在制作时即由工匠手工刻写后上釉,圈足糙底垫烧而成。在定瓷烧制时就留下铭款的做法,系五大名窑中首屈一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山东银凤:建百年银凤,创国际品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山东银凤:建百年银凤,创国际品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上的凤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