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法蓝瓷”开创景德镇“新瓷器时代”

“法蓝瓷”开创景德镇“新瓷器时代”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05

景德镇古代瓷器。

法蓝瓷以华丽、浪漫、优雅和精致的表现力著称于世。

“真是太漂亮了!”19日,记者在景德镇法蓝瓷园区产品精品展区看到,来自省内外的记者对法蓝瓷赞不绝口。

据介绍,法兰瓷是21世纪初世界顶级陶瓷礼品业中一个崭新的品牌,在2002年纽约礼品展中以“蝶舞”系列获得了该展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改变了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

法兰瓷为高温釉下彩的瓷器,结合了欧洲艺术与东方气息,瓷器以华丽、浪漫、优雅和精致的表现力著称于世。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法兰瓷在全世界拥有了5000多个营销点。创始人陈立恒在台湾被誉为“陶瓷大王”。

在景德镇法蓝瓷园区产品精品展区看到,法蓝瓷以西方“新艺术”的流线线条,完美融入东方典雅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瓷器不再是呆板单调的瓶瓶罐罐,也不再是博物馆里阳春白雪的古玩,一个个精致的摆件、一套套华丽的餐具或一盏优雅的茶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的时尚艺术品。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走进法蓝瓷 名画新瓷展


取材自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桃花图”画作的桃花双燕作品,由法蓝瓷精巧的手工,采用高科技的倒角脱模专利技术与专利配方釉料,配件繁复,生动刻画出许多细节。并采用釉下彩方式,使得型态与色彩皆栩栩如生。灼灼桃花,呢喃双燕仿佛瞬间活了,可伸手抚摩。

躍馬中原 兼善天下

龍騰九霄 雨沐八方

法蓝瓷特别取得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独家品牌授权与全球销售代理权。在完整继承古人创意的基础上,加诸时代艺术美感对故宫典藏珍品进行重新诠释。绝非仅为一般仿造原样的简单复制。而是将图样由2D变3D,打破平面局限,着意刻画繁复细节,使得桃花双燕如实景般立体呈现,成为有史以来台北故宫最具创意的衍生性商品,亦是可晋级为收藏等级的艺术精品,真正为故宫的老文物创造出全新价值。

蝴蝶蘭

自然饗宴-平安吉祥

转过身去,二百年前,那个深受清代雍正和乾隆皇帝恩宠的宫廷画家随即跳脱眼前。郎世宁,意大利籍天才画家,他将断层、阴影、深浅、透视等西方写实技巧融入创作之中,显得格调清雅,笔触细腻、颜色艳丽,惟妙惟肖,开创中西合璧画风。他的画作大多收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在市场上极为罕有,是买家竟相收藏的对象。

紅蝦花

自然饗宴-希望

其实,首部作品取材郎氏画作,亦有深意。郎氏画作具高度立体感,有别于一般古典山水画。而法蓝瓷也同样勇于创新,作品融合东方敦煌飞天线条与西方新艺术风格,有别于市面上的瓷器,开创中西合璧具立体雕塑的新味道。因此,法蓝瓷特别挑选郎世宁的作品作为“法蓝瓷故宫”系列作品的开端。

郎世宁以西方人的艺术深获中国皇帝的欣赏。时至今日,法蓝瓷以中国人的眼光,将艺术巧思从东方传递回西方。更一跃而成为华人瓷艺品牌的骄傲。

帘外桃花春意暖,双燕回来,应正是时候。我们期待,借由法蓝瓷一系列融古贯今,中西合壁的作品,进一步奏响“From China back to China”的序曲,将中华曾号“瓷之都”的光芒重新点亮。

水鄉貴客

由法蓝瓷设计,台北故宫监制,限量保值之皇家品味瓷器精品“桃花双燕”极具艺术典藏价值,更是祝贺升官,发财,寿诞,结婚等礼庆的最佳赠礼。

全球限量88套。典藏礼盒装包含;瓷壶、四套杯盘、四只汤匙、奶罐、糖罐、花瓶、大盘、限量证明书、郎世宁画作一幅以及88张画作卡片。

水鄉舞者

一路上有你

三色菫大花瓶

自然饗宴-繽紛

礼中至尊-----法兰瓷

《礼记》记曰: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意思是说送礼要送得恰到好处,能够符合双方面的地位身份。这句话为礼要如何送,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脚。至于礼要送什么,观乎此前新党大陆访问团馈赠给大陆领导人胡锦涛、陈云林等的尊贵等身的礼物-----法蓝瓷晶雕及新古典瓷系列。

法蓝晶雕(Lucite) 除了全透明的艺术雕塑表现外,内中完全植入不同的材质,成为表里呼应的多媒材艺术雕塑。 仔细观察更可发现,植入物是半悬漂浮在外部类水晶材质中,凸现神奇的视觉效果,据说这是法兰晶雕的不传之秘。

自然饗宴-鳶尾風情

法兰瓷专业人士介绍,法蓝晶雕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和讲究,任何含有瑕疵或气泡的都会被视为不良品,而予以摧毁;是没有办法再去抢救、修补、回收这些东西。晶雕在工作人员全部在强光照射下,进行严格的品管工作。

愛戀鳶尾

蝶舞-霓裳羽衣

蝶舞-杯盤

植入的雕塑,为先以蜡雕或黏土制作出原型后,再翻制而成。 材质多样化,成型之后经过化学上色彩绘处理,最后完成植入制程。

再然后是晶雕的备制,首先是塑形的外壳,(因为这也是整体造型设计的一部份),晶雕具有优异的透光性与折射率等光学特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晶雕材料的性质。所用的晶雕材料并非一般坊间所见,而是一种特殊而且昂贵的材料。晶雕通常是用在军事及工业用途,例如:光学镜片,防弹玻璃。 耐候性高,不会如一般塑料容易产生黄变或雾化的现象,如果表面受到刮伤,还可以重新抛光。

蝶舞-糖罐

塑形的外壳是以一特殊开发的程序来制作,类似于用于青铜雕塑的脱腊铸造法。注型后,将整体(模具)放入特制的设备中,使其在精密控制下长时间反应。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粗磨、抛光、喷砂等步骤,将晶雕如玻璃般的晶莹剔透的质感呈现出来。

蝶舞-茶壺

蝶舞-奶精罐

意氣風發 - 杯盤至于为什么不用玻璃(水晶)来制作?第一, 玻璃成形不佳,无法呈现复杂的雕塑。第二,玻璃在高温熔点冷却过程中,会因重力产生变形。第三,. 玻璃无法植入异质材料。第四,. Lucite 能呈现最佳的透明感。而因为此材料澄清的光学特性,在制作注型时,也带来许多挑战。例如:空气中些微的灰尘、毛发、纤维或微粒,都有可能会被包覆在成品中,形成瑕疵。因此,晶雕注型需要穿戴隔离衣在正压隔离的无尘室中进行,如同在半导体及航天科技产业所用的设备需求。另外,如何将植入物放入清澈透明的晶雕中,却不见任何痕迹或瑕疵,正是法蓝晶雕技术上的独到之处。这样每制作一件,制程平均需要一至二周的工作天。法蓝晶雕特殊之处还在于,因为是类似浇注的方式来成型,因此整件作品的造型可以非常丰富,与玻璃、琉璃产品相较,设计师在创作上可以更无拘束地发挥与表现。 同时,Lucite的晶莹剔透,且经久不变色,与坊间琉璃产品常有许多气泡的情形相较,无论在技术上及艺术表现上,都更胜一筹。另外,整件产品包含不同的材质(金属内植物与压克力),要作到完美无暇,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景德镇青花瓷 焦墨法成新技巧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青花即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所成效果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

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现代的青花瓷既传承了古代的精巧工艺,又有创新。从功能上分,现代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日用瓷、仿古瓷、艺术瓷。在装饰形式上,青花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瓷器上的蓝色部分先直接在胎上施青花釉并留白,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留白部分,最后再次入炉烘烧)、青花釉里红(以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图纹后施以透明釉,并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等种类。

现代青花技法逐渐升华

当代的景德镇青花艺术继承了各代青花的优点,在现代陶瓷艺术的领军人物带领下,同样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青花装饰手法是用毛笔蘸深色青花料勾绘出纹样线条,再用较大的能含水的鸡头形羊毫笔在上稀释浓度不同的青花颜料,染在线条构成的轮廓里,又称“分水”,而当代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他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以大写意法开创“分水写意法”,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被誉为“青花分水画之明星”,他采用先“分水”、后勾线的技艺,在坯胎还湿漉漉的铺着一层薄水时运笔,通过两只手的协调控制瓶体上油彩在水流上的走向,将“分水青花”技法升华到另外一个层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擅长国画青花,他把中国画的“墨分五色”化成青花画的“料分五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王锡良、秦锡麟等也在青花艺术上有相当的建树。

焦墨法成最新表现技巧

1983年景德镇创出“青花影青瓷”,以花草虫鸟、瓜果蔬菜、鱼藻暇蟹、飞禽走兽、山林水色、刀马婴戏、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自然景物、风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题材为主,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

现代青花艺术与传统青花瓷画相比,创作形式、表现手法、材质利用,都有了不少变化。当代陶瓷艺术家在继承优良的传统青花绘制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青花的勾线、分水技法,而且吸收了国画勾、皴、点、擦技法,用枯涩的“焦墨法”(即在画面完成后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表现瘦骨劲石,遒枝老干,荷塘秋叶。

此外,还有在大面积的坯胎上用“泼料法”作画,会产生酣畅淋漓的效果。青花大师王步就采用过这种技法。在泼料前,先用毛笔搅动料盘中的料色,浓料在料水中渗化时,立即提起料盘在坯上泼倒。一气呵成的“泼料”,在坯上出现奇妙的云霞蒸腾的肌理。

时代标杆:“皇家景德镇瓷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世界刮起了一股“中国热”狂飙。狂飙的中心是一系列艺术彩盘,由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与美国布莱福特彩盘交换中心联合推出,惊艳了当时的西方世界,成为争相抢购的艺术品。至今在国内外收藏界仍然被津津乐道,众多藏家以拥有此藏品而引以为豪。

据《当代官窑》载,首套彩盘由赵惠民先生设计绘制,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广为人知,耳熟能详,宝钗、黛玉是中国文学长廊中的经典艺术形象,“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感动和迷倒了无数国人。彩盘一套12集(块),1985年10月投入生产,首集《宝钗扑蝶》于1986年3月运抵美国芝加哥发行,正式进军美国彩盘中心。

2017年宇宙瓷厂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时,我第一次接触金陵十二钗彩盘,也了解到赵惠民先生的生平。美轮美奂的彩盘和十二大美人,观之不舍移目,心动神摇。国营宇宙瓷厂正是此套彩盘的生产厂家。彩盘发行后广受赞誉,畅销不衰,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据载,《宝钗扑蝶》交货量达35万件。宇宙瓷厂由此被外商赞誉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赵惠民先生也获得布莱福德彩盘中心颁发的最高荣誉“水晶”奖。

此套艺术彩盘当年创下多个第一:

一是中国首次进入美国彩盘中心的瓷器,也是中国陶瓷产品在美国《彩盘世界》首次获奖。

二是1986年至1989年,成为对美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其单件换汇率创全国陶瓷行业日用瓷之最,1987年创汇高达473万美元。

三是制作不惜工本,花纸为日本伊藤公司制作,采用德国丝网印刷机,属丝网膜花纸新工艺,烤花为微机自动控制等。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均超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

四是统一编号,限量生产和供应。每一块瓷盘背后都标有生产时间和产品编号,以及双龙盘绕中的“皇家景德镇磁器”字样;每套都包含收藏证书、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负责人亲笔签名的“鉴定证书及出口苛准”,包装盒左侧竖排“皇家景德镇瓷器”七字。生产数量“以烧窑一百一十五日为限”。

五是第一集《宝钗扑蝶》登上1988年出版的《世界著名彩盘著录》封面,并被该书评选为世界彩盘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赵惠民先生擅粉彩人物,尤精于彩绘仕女,1959年被授予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据说设计十二钗首集彩盘时,赵先生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数易其稿,要入外商的法眼,何其难也。“有心人天不负”,最终从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致认可,从而一气呵成设计完成其他彩盘样版,并限量生产出口,由布莱福特彩盘中心包销。

可以说,这套彩盘凝聚了作者几十年的精力和创作经验,独运匠心,特意而为,蓄情而发。每集都吻合主人公的身份和特征,撷取一个个经典片段,“黛玉葬花”“湘云醉眠”“妙玉奉茶”……将她们置于不同环境中,或闺房,或书斋,或庭院,或台阁,配以山石、栏杆、花草、绮窗、帷帐、案几、花瓶,工笔细描,枝叶关情,顿收赏心悦目、养眼怡神之功效。

十二金钗,均具东方佳人之神韵,“秋水为神玉为骨”,花容月貌,冰魂玉魄,灵秀如江南一泓水,晶莹似天山一掬雪,皎洁若云间一弯月。裙裾飘飘,衣带轻飏,似不食人间烟火,飘然出尘,可谓世外仙姝、翩若天仙也。而眉目清朗,顾盼含情,一颦一笑,一侧身,一回眸,楚腰纤细,款款而行,皆极富动态美、韵律美,非传统呆滞仕女之可比。不必倾城倾国,依然活色生香,娇柔妩媚,清秀可人。对之,未免思接云外,神游八极,一见而喜,再见生爱,三见“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当年的抢购热潮自有其缘由!

《金陵十二钗》彩盘题款,除巧姐的为甲子年赵惠民作外,其他十一块均为甲子/年春月/古越惠民/作,四行,后钤红印章。盘中随意点缀十二金钗名,无姓,嫣红篆体,或圆或方,或长条形或葫芦状,显得蕴藉典雅。查甲子为1984年。赵先生为浙江绍兴人,绍兴属古越国之地,用以自题。

此套彩盘出口后取得巨大成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布莱福特再度合作,又相继推出了张松茂大师的《颐和园》8集、《中国庭院花卉之赞颂》6集;沈浮大师的《紫禁城》8集;姜学炳大师的《西湖民间故事》12集、《阳伞倩女集》4集;赵惠民先生的《中国百花仙女》6集等系列彩盘,共7套56集,成为收藏家争相竞购的藏品,风靡全球。

《中国百花仙女》系列选用莲、菊、梅、牡丹、水仙、木芙蓉六花神为艺术形象,延续了赵惠民先生的一贯风格,画面精工细琢,线条流畅飘逸,背景精心构筑,人物醉美养眼,“人面鲜花相映美”。但题款千姿百态、各不相类,以上六花神分别为已巳年赵惠民写、古越赵惠民写、庚午古越惠民写、庚午年古越惠民赵壁写、古越赵惠民作、赵惠民作。与《金陵十二钗》彩盘的题款一板一眼、整齐划一迥异,可以想见赵先生设计创作时的不拘一格、随意率真。查已巳年、庚午年分别为1989年、1990年。

2012年景德镇紫晶宾馆举行的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百花仙女》《阳伞倩女集》上榜。《中国百花仙女》一套6集(块)标价4至5万元人民币,《阳伞倩女集》一套4集(块)标价3至4万元人民币,一块彩盘价格一万元左右。想想网上卖家一套标价一万元不到,其真伪可想而知。

直径22cm的小小彩盘,藏有中华智慧,蕴含大师风骨,划开欧美的破冰之旅,传达东方神韵和艺术审美,创下一个传唱不衰的经典。新时代景德镇对话世界,建设国家试验区,打造国际瓷都,需要艺术家们更多的创造创新精神,继续去攀登,去超越!

编后话

以“十大瓷厂”为代表的新中国陶瓷产业所创造的辉煌,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在“工匠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精益求精的陶瓷艺术家不断涌现,书写着瓷都的新传奇。

“皇家景德镇瓷器”,传达的是东方神韵和艺术审美,创下的是一个传唱不衰的经典,这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建设国家试验区,与世界对话,打造国际瓷都,我们仍然需要艺术家们更多的创造与创新,在艺术道路上接续奋斗,追求卓越,继续攀登。

当代艺术陶瓷迎来景德镇新黄金时代


陶瓷曾经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征服了世界,怎样理解当代中国艺术陶瓷的收藏价值?中国陶瓷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延续?如何繁荣、规范当代艺术陶瓷市场?这些始终是海内外收藏界关注、探讨的问题。

近日,由《中国收藏》杂志社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研讨会在景德镇珠山画院举行。景德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中国收藏》杂志社负责人、来自北京的工艺美术界权威人士、市场人士与20多位艺术大师共聚一堂,就如何推动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收藏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研讨分析,与会人员认为,经过改制与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多年实践,景德镇新的时代特征正在形成,景德镇在不为人知中悄然完成着凤凰涅,一个景德镇艺术陶瓷收藏的全新时代正在来临。

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

在备受瞩目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景德镇11人当选,这一评选结果令很多人都大吃了一惊。不少人对评选结果流露出怀疑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景德镇只不过是在吃着祖先留在这里的名声。甚至这个名声还差一点被别人吃走——“瓷都”的荣誉光环一度被戴到另外城市的头上去。

如今的景德镇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人感觉一片茫然。各城市中到处打着“景德镇名人名瓷”横幅摆地摊巡展似乎就代表了景德镇的现状。在“一片衰落景象”之中,这些“吃名声”的景德镇人凭什么一下子捧走11个“国家大师”?

景德镇当地人对这样的质疑自有看法。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郜景苏在研讨会期间介绍说:“很多人把目光放在大师身上,喜欢谈论大师如何如何,实际上,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人才有着基础性的构成,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以历史传承来看,从元代建立基础,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清代达到一个历史高峰,景德镇历代窑火不断,400多个御窑厂流传下来,文化传承深厚。在景德镇不到50万的人口中,有10万人在从事陶瓷行业。景德镇如今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的艺术大师有980多人,其中包括2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9位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此外有1000多位市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还有一些未评过大师但艺术水准很高的艺术家,大量正在成长的年轻技术人才与普通工艺美术技术人员……这是中国艺术陶瓷一块最大的风水宝地。有这样的人才基础,社会经济又在高速发展,景德镇艺术陶瓷怎么可能不爆发?”

在景德镇这块风水宝地上,从来不缺少陶艺人才,不过随着国企改制,十大国营瓷厂化整为零,景德镇的发展也出现了阶段性调整。陶瓷艺术大师面对新的市场经济需要新的适应过程,这个调整过程发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景德镇正是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调整过程。现在,一个新的格局已经开始形成。

缺少品牌的力量

很多痴迷古瓷的人会将景德镇与青花、官窑等概念联系起来,认为历史上的景德镇风格是清晰的,与这种清晰相比,当代的景德镇形象过于模糊,甚至有人用景德镇的历史形象贬低现代形象。对此,熟悉景德镇现状的专家指出,对于当今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发展,社会了解得太少,所以不可避免地停留在陈旧的认识水平上。景德镇需要新的认知,也要为自己新的品牌形象树立而努力。

本次研讨会的承办方景德镇艺术陶瓷商会会长范敏祺说:“以前提到景德镇,大家会想到日用瓷,会想到景德镇的品牌就是碗、盘质量很好。还有人认为景德镇就应该继承古瓷传统,做仿古瓷。还有人说,如今景德镇就是没有特点。实际上,如今的景德镇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完全超越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各种现代陶艺、综合装饰、颜色釉等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得到了张扬。这种个性与多元的状态正是现代社会的艺术特征。可是,社会对此知之甚少。”

学院周国桢教授说:“随着社会转型,景德镇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有人曾描绘景德镇调整中的状况是‘日用瓷五马分尸,艺术瓷杂草丛生’。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认识上,甚至认为当代陶瓷艺术家还不如几百年前就大错特错了。”

从体制转型中走出的艺术工作者通过不断实践换来了今天以大师为核心的多艺术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的一些艺术家已经摆脱了最初的市场生存状态,向更高形式跨越。

范敏祺直言:“如果说艺术家的最初阶段还是个人奋斗,经济活动也由自己完成,那现在有的景德镇艺术家已经跨越了这个阶段,他们在寻找经纪人、代理公司,以便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并且开始呼唤文化品牌。”

从生存要求到地位要求,从经济要求到文化要求,景德镇艺术陶瓷主流的声音渴望向社会传达。正如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李菊生分析认为,景德镇目前的艺术陶瓷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艺术高度与社会认知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差,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所缺的是重新树立自己的品牌。

收藏高潮不可阻挡

据介绍,一个投资约1.5亿元的中国陶瓷博物馆正在景德镇建设当中。台湾商人要在这里斥巨资以品牌化运作艺术陶瓷。公司化的运作将为当代艺术陶瓷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与新的渠道模式。随着最近3到5年的加速发展,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已经到了突破的重要时刻。

有业内人士指出,曾有一种“1度理论”说,把水烧到99度时,虽然只差1度,仍然不能使水进入沸腾状态。如今的景德镇艺术陶瓷经过了不断添柴正在接近沸腾的边缘,这个边缘也许只是1度的距离。

范敏祺说:“2001年,我们一些朋友尝试着在景德镇筹办了‘陶瓷文化第一街’,把工作室从家里面开到了市场里,同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艺术家工作室集中地。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大家走进去的时候还觉得不伦不类。”

6年过去之后,当初入驻的24家工作室已经发展到了80多家,声誉日隆,来到景德镇寻找高档艺术陶瓷的买家一定会进入“第一街”。据艺术家介绍,一些高质量的艺术品在“第一街”根本摆不住——刚刚展示出来就会立即被人买走。除了“第一街”,你在景德镇可以看到正在兴建的一个个市场以及一个个新的艺术家工作室集中地。很多陶瓷艺术家早已摆脱了转型初期的尴尬,创作水平越来越高,市场价格扶摇直上。与此同时,当代陶瓷艺术价值也被收藏界逐步认可,一些大师的作品更是被藏家重金收购。

范敏祺分析说:“放在10年、20年以前,没有人会认为国内还会有人收藏中国当代陶瓷。但是,如今社会已经从最初的生活日用需求、过渡期的装饰需求进入到收藏需求时代。”

然而,对于当代艺术陶瓷来说,收藏仅仅是刚刚拉开序幕而已,这个市场的潜力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刘远长是景德镇艺术陶瓷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哈哈罗汉》已经创作很多年了,我自己都以为这个品种没什么市场了。但是,我在北京了解情况时却发现,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我的作品真品甚至都没有扩散到这里。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潜力远没有表现出来。”

对于收藏来说,当代艺术陶瓷的关注度何时会集中引发强烈的市场连锁反应很难预测,但是按照艺术市场的扩展方式与资金流向特点分析,许多专家相信,现代艺术陶瓷的市场准备已经越来越充足,这一市场的腾飞不会太远。

交行景德镇分行打造“瓷金融”蓝海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进入新世纪,景德镇艺术陶瓷迎来了盛世年华,市场价格指数呈直线上升态势。陶瓷大师的作品随着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价格走高,陶瓷收藏、投资群体的规模也愈加扩大。围绕着陶瓷艺术,还有许多卫星产业亟待开发,但景德镇缺少有实力的经纪人,缺乏对市场的开拓和对陶瓷艺术品渠道的整理。

交通银行江西省景德镇分行正是在这个节点介入艺术市场,作为最早进入陶瓷艺术品市场的金融机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是一个全方位的“瓷金融”平台。

搭建瓷金融服务平台

走进交通银行景德镇分行二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陈列有序的精美陶瓷,交通银行的贵宾们可以在这里一边品尝香茗,一边欣赏着大师的作品。

在景德镇,市级以上的陶瓷大师有千余人,他们的储蓄存款总额占景德镇市储蓄总量的近40%,而他们作为陶瓷文化的领军人物,对产业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2011年,景德镇分行把做好陶瓷大师金融服务作为“瓷金融”品牌的切入点,开创了以“一个交行、一批大师、一批瓷商、一批瓷企”为主线的“瓷金融”品牌,为陶瓷大师提供理财服务。在理财服务之余,交行景德镇分行还启动宣传、销售、鉴赏、收藏一条龙渠道建设,通过联谊会、访谈等形式,把全国的交行高端客户“请进来”,邀请陶瓷大师“走出去”,把景德镇打造成高端客户购买陶瓷艺术品的大本营。

万鹏程是最早进驻“瓷金融”平台的景德镇艺术家之一,而在此之前,他和许多陶艺家一样,有着许多的烦恼。这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尤其是在名家汇聚的景德镇,万鹏程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联络客户,甚至是去寻找市场。

这样的工作对于陶艺家来说繁冗而无趣,不过,现在这些工作都交给了“瓷金融”这个平台,而且依托瓷金融优质的客户群和良好的服务,让更多人了解了一批像万鹏程这样的陶艺家的陶瓷艺术。

玉柏陶瓷总经理李辉丰告诉记者,2013年,自己第一次与交通银行合作举办陶瓷鉴赏会,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天的销售收入竟达到100多万元。也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自己的陶瓷产品知名度大大提高。对于交通银行,李辉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过‘瓷金融’平台,交行帮我解决了市场开拓、渠道建设、客户资源、产品销售的所有问题。这样一位好‘经纪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尝到“瓷金融”平台甜头的李辉丰将这位“经纪人”引荐到艺术节联合会,那里云集了一批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迫切需要包装、宣传和开拓市场。这些工作,“瓷金融”显然更为擅长。

开辟艺术品交易新模式

陶瓷艺术品交易有三大难题:鉴定难、物品估价难、仓储物流难,当陶瓷遇上金融,就有了陶瓷艺术品回购这项业务,三大难题便迎刃而解。

在景德镇,艺术陶瓷目前仍处于价值“洼地”,当下可以说是投资者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但是,这个火热的市场中却有一种现象始终让买家感到担心,那就是许多滥竽充数的劣质陶瓷作品充斥市场,谎称名家的赝品也并不鲜见,极大地影响了买家的投资信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交行景德镇分行在国内率先推出陶瓷艺术品回购业务。

供货商在交行开设保证金账户,与买家签订陶瓷作品回购协议书,买家从供货商处购买的陶瓷艺术品,如在约定期限内想撤销交易行为,可以由交易价格与保值收益组成的约定价格,由供货商对此陶瓷艺术品进行回购。

整个过程因银行的介入,供货商的回购资金及买家的利益均得到保障。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将开辟陶瓷艺术品交易的新模式。

经过三年的发展,“瓷金融”逐渐产生了强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目前,已有近500位市级以上陶瓷大师成为交行的优质客户,其中国家级大师47人,省级大师93人,累计购买交行金融产品超过15亿元。交行景德镇分行通过联动多家瓷商瓷企,以小企业信贷和个人经营贷为纽带,实现陶瓷行业贷款余额近亿元,支持瓷商瓷企23户,发放陶瓷大师信用贷款也取得了新突破。三年来,交行景德镇分行存贷款总数增长超过50%,存贷款总量突破80亿元。同时,通过与证券公司合作,成功推荐玉柏陶瓷和宝瓷林等著名瓷企在新三板上市。

打造陶瓷金融百货超市

随着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交行景德镇分行与陶瓷行业的合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合作形式越来越广泛。交行把“一个交行、一个客户”和“一批大师支撑特色发展”作为营销陶瓷大师的发展策略,并作为依托“瓷都”创新“瓷”交行特色业务的突破口,不断跟进,逐步建立陶瓷大师档案。

该行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继续开辟涉及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的陶瓷特色创新业务,全力打造陶瓷大师的财富管理银行、陶瓷企业的财务规划银行、陶瓷文化交流的金融品牌银行,整合创业贷款、陶瓷回购、陶瓷基金、投资理财、信托产品等陶瓷金融衍生工具,设立陶瓷艺术交流中心,使陶瓷特色业务不断做特、做大、做强。另外,该行还开办了陶瓷回购、陶瓷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分别给予国家、省级陶瓷大师100万元和50万元的信用授信额度,帮助部分中青年陶瓷大师解决临时资金困难。至今年3月末,该行共累计发放陶瓷行业贷款200多亿元,其中,向500余家小微陶瓷企业发放30亿余元、向2000余陶瓷作坊业主发放近10亿元,50%的国家级大师、80%的省级大师、60%的市级大师成为该行高端客户,并直接带来存贷款快速增长和保险、基金、贵金属等销售大幅提升,扶持了一批陶瓷企业快速发展,提升了大师品牌,产生了“强强合作”的品牌效应,有效构筑起多赢平台。

目前,该行正在采取分步走措施,针对陶瓷大师和陶瓷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不断完善陶瓷金融服务方案,探讨合作新模式,设立专营机构,把陶瓷特色业务做成“陶瓷金融百货超市”,进一步打造陶瓷金融旗舰品牌。

“瓷金融”不等于瓷信贷

冷秋一石激起千层浪。“瓷金融”模式在交通银行内部引起广泛关注,这种突出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结合金融服务的平台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如相继推出的扬州“玉金融”、苏州“刺绣金融”等,不仅获得当地艺术家、企业、政府的认可与好评,而且引发人们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思考。

强烈的意愿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发展“瓷金融”的道路上,交行景德镇分行始终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式。在陶瓷文化主题卡发卡仪式上,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杨宁谈到:“对银行而言,完善服务是拓展市场的前提,我们身处景德镇,就有义务把陶瓷文化发扬光大。”正是这种使命感让交行人在推动陶瓷与金融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分外主动。

找准切入点并以持之以恒的服务心态和方式跟进,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交行景德镇分行找准陶瓷大师这个切入点,及时掌握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为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便利,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该行党委书记毛彬告诉记者,自己做“瓷金融”最大的感触是“瓷金融”不等于“瓷信贷”。他说:“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必须改变传统信贷思维,文化是多种形式,金融也不应该只是信贷。银行一味追求信贷获取利润,而不从服务上做根本的改变,将错过很多机会,这应该是‘瓷金融’创新实践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台湾品牌“法蓝瓷”将进驻景德镇办陶瓷工业园区


台湾品牌法蓝瓷成首个进驻江西景德镇的台资公司。法蓝瓷规划在景德鎭设立30余公顷的陶瓷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将在10月中旬启用,作为法蓝瓷高价陶瓷的制造中心。

据中通社报道,目前有不少国际陶瓷大厂在大陆沿海设厂,台湾法蓝瓷也在东莞、深圳、厦门设厂。景德镇虽是著名瓷都,但位居内陆,地理位置远不及东南沿海,国际陶瓷大厂较少考虑深入内地,不过法蓝瓷此次则大胆西进。

法蓝瓷总裁陈立恒表示,法蓝瓷景德镇工业园区将定位为生产内销、手工复杂、高价位的陶瓷产品。虽然景德镇的运输成本会较高,但是劳工成本却远比沿海便宜,而景德镇提供条件也远较其它地方优越。

陈立恒表示,景德镇在古董瓷器的地位仍居世界翘楚,但在拍卖市场上却价位高。在景德镇设厂,法蓝瓷的品牌还可以挂上“景德镇制”,将有双品牌作用,无形中也提高了价値。且景德镇在长久历史渊源下,培养了大量的画工,这是其它地方无法所及的优点。

追寻元代景德镇窑“釉上蓝彩”瓷


在我收藏的数万块瓷片里,有两块瓷片十分罕见而令人惊喜,它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窑,在元代烧造的“釉上蓝彩”瓷的残片。为此,笔者查阅了国内不少的有关考古资料,均未见有江西景德镇窑在元代烧造过“釉上蓝彩”瓷的有关记载与报道。显然,这是自元代以后一个不为人知、早已消失的工艺,是继“唐青花”、“宋青花”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发现,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这两块瓷片从外观上看,和普通的青花瓷并无两样,若不借助放大镜作仔细地观察,谁也不会相信,如此色彩艳丽,婉如青花一样的瓷片,浑身却闪烁着盛唐“青花”的遗彩——“釉上蓝彩”工艺,同时又焕发出元青花更具魅力的风采。

笔者通过对这两块瓷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研究,结合当年两次采集的其它瓷片进行甄别、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信息:两块瓷片同出于江西景德镇窑,而且是元代中期前后的产品。因此,笔者作出了这样的一个推理:元代初期,我国的制瓷中心开始南移,江西景德镇因此而闻名于世成为全国的瓷都,这里汇聚着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不乏有来自河南巩县窑的匠师,他们把青花烧制技术传到这里,利用景德镇独有的自然矿产资源,烧造出一种胎质洁白坚致,色彩浓艳青翠的高温“釉上蓝彩”瓷,从而使这一停滞不前的古老工艺,在景德镇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景德镇窑“釉上蓝彩”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唐、宋以后,我国青花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新的水平。这个令今天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当时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它毕竟为元代中期以后“釉下青花”的产生铺就了平坦的道路。如果这个推理能够成立,它将为研究我国的青花起源、发展脉络及其复杂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殊为重要的实物依据。

第一次偶然的发现

1990年9月,一块只有方寸大小的“青花”瓷片与数块元代中期以前的卵白釉大碗的残片,在我县原县政府大院的东北角一处的建筑施工挖掘现场同时被发现,这一偶然的发现,可能补写了我国文物考古部门目前尚无元代“釉上蓝彩”瓷的专题报导,继而与“唐青花”、“宋青花”一对姐妹,结成了一条青花演变、发展、清晰可见的纽带。

这次出土的“青花”瓷片很小,长不过4.8厘米,宽仅3厘米,最厚约0.42厘米,从瓷片的形状看,这是一件碗的口沿残片,其弧身、口沿外撇;胎体洁白坚致,断面细腻光润;瓷胎的表面施青白釉,由于年代久远,釉层遭受水土侵蚀已经发生了质变,但胎釉之间仍结合牢固,没有剥釉现象;碗的内壁还残留一处青花梅枝纹图案,青花是用深兰色的钴料在釉的表面绘画上去的,纹饰纤细娟秀,青花浓重处有青褐色的铁锈斑点;借助放大镜观察瓷片的断截面,青花自釉面沉入釉下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之间的釉层,清晰可见,这种工艺同“唐青花”、“宋青花”一样,属于典型的“釉上蓝彩”工艺,所不同的是,后者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唐、宋时所使用化妆土的工艺痕迹,这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从瓷片的做工来看,规整精细,工艺很高,如果完整器物,精品当之无愧。

第二次更重要的发现

无独有偶,事隔14年后的2004年7月16日,笔者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冒着夏日炽热的高温,在我县城西的古城河道南岸“吊桥”(古时西城门遗址)一处的建筑施工现场,在地下约二米深的挖掘坑里,采集到一块元青花大罐的底部残片,清洗后,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原来又是一块元代“釉上蓝彩”瓷,这又一重要的发现,无疑为研究、探讨我国的青花起源,又增添了一件更加重要的实物依据。

这次采集的“青花”瓷片较上次相比,尺寸较大些,长14厘米,宽8.5厘米,胎体同样洁白细腻坚致,玻化程度很高,击之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外腹壁施青白釉,釉内小气泡云集成雾状,釉面平滑光亮略有稀疏的棕眼;里壁无釉露出修胎时的竹丝刷痕;外壁的近底处,用钴料在釉面上绘画出两道疏朗的弦纹。弦纹靠上方的一角,还残留一点类似龙纹的一个爪纹,青花娇艳青翠带有晕散,其蓝色的钴料自釉面沉入釉下约五分之四甚至胎体的表面,若不借助放大镜对其釉层、釉面、胎釉之间进行仔细地观察,很难确定它是“釉上蓝彩”还是“釉下青花”。足为饼形足,足底露胎微凹,露胎的砂底呈火石红状,并留下清晰的刮刀旋纹,最为突出的是,足墙的外角被整齐地旋削一刀,这是江西景德镇窑在元代最典型的修足特征。经过鉴别,这是元代中期的青花大罐的残片。

通过对两块“釉上蓝彩”瓷片的观察、分析,我们看到两块瓷片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1、采用“二元配方”做胎,然后在瓷胎的表面罩以一种透明釉;2、以氧化钴为绘画的蓝色彩料,直接绘于透明釉之上,即釉上绘彩;3、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这种元代的“釉上蓝彩”工艺,同“唐青花”、“宋青花”烧造工艺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跨越,但仍能看到清晰的延续和继承关系;而同元青花烧造工艺相比,胎、料表现出一种师承关系更为贴近。

今天,这两块罕见的元代“釉上蓝彩”瓷片,已很好地珍藏在笔者的瓷片收藏馆里,或许有一天,它会告诉人们这件消失工艺的最后秘密。但今天对我来说,还是产生了许多的遐想,那就是:元代中期以前,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釉上蓝彩”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它完全具备有未来时期“釉下青花”创烧的技术条件,那么,在这一时期是什么原因致使“釉上蓝彩”工艺停滞不前,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1、青花原料严重匮乏,生产制作成本过高,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生产的需求;2、元代上层主流社会长期以来一直以“青瓷为美,彩瓷为谷”的世俗观念,致使市场销路停顿,深深制约着“釉上蓝彩”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中叶,我国打通了通往欧西亚的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成了蒙古贵族经济来源的重要支柱。这时,在中东一些盛产青花钴料产地的波斯贵族和商人们,十分看好中国景德镇精美的白瓷,他们纷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来充足的青花钴料,按照他们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喜好,订烧一种与“釉上蓝彩”风格完全相同的“釉下青花”瓷。这种十分熟旧的工艺只需稍加技术上的改造,就能带来商业贸易的巨额利润,极大地刺激着景德镇制瓷产业的迅猛发展,最终打破了长期以来一直以青瓷、青白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始普遍生产以“釉下青花”为主的新的大发展时期。这种由海外贸易繁荣促成钴料资源的突然充裕,加速了青花发展的步伐,使唐、宋以来一直停滞不前的“釉上蓝彩”工艺忽然间演变成“釉下青花”新工艺的产生。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地在元代晚期迅速成熟,导致“釉上蓝彩”工艺,最终退出青花发展的历史舞台,而湮灭在茫茫的世界里长达六百多年之久不为人知。

景德镇的“抗战瓷” 全民抗战的时代记忆


瓷器本是生活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又紧紧贴近时代,表达制作者的情趣和志向。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故事题材都是如此,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表达,尤其在近现代瓷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像“洪宪瓷”、“文革瓷”都是如此。另外,还有民国时期的“抗战瓷”。

抗战瓷,是抗战期间的瓷呢,还是以抗战为题材的瓷呢?广义的抗战瓷应该两者都涵盖,而狭义的抗战瓷,则是指民国期间出产的以抗战为题材的瓷器。抗战瓷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抗战口号,比如“抗战到底”、“抗战必胜”、“誓雪国耻”、“国家至上”和“民族至上”等,至今读来,仍旧让人热血沸腾。

抗战瓷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独特标志之一,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抗战热情,也反映了全民皆兵、保家卫国的战斗情怀。抗战瓷是制瓷界对抗日的“振臂一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进行抗战。所以,抗战瓷是时代的记忆,是全民抗战的有力见证。

笔者曾收藏有一套抗战瓷,茶壶四只,香炉一只,碗一只,虽然没有抗战口号,但图案为当时的常见题材“打飞机”。当时,我国的空军力量十分薄弱,经常眼睁睁看着日本的飞机在头顶肆虐,忍受着他们的空中袭击。后来,偶然出现了用步枪把低空飞行的日本军机打落的案例,各种“打飞机”的故事便层出不穷,而针对“步枪打飞机”的研究也接连出现。所以,“打飞机”的故事在当时是比较常见的,而在瓷上做以描绘刻画,也顺理成章,它反映了时人的美好愿望,看着一架架日本军机从茶杯上跌落,老百姓打心眼里痛快,也算是出了口恶气。

时至今日,抗战瓷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见证着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顽强斗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抗战瓷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重要的,是爱国教育意义,它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时刻不忘保家卫国的情怀以及与侵略作斗争的精神。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法蓝瓷”开创景德镇“新瓷器时代”》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法蓝瓷”开创景德镇“新瓷器时代”》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