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追寻元代景德镇窑“釉上蓝彩”瓷

追寻元代景德镇窑“釉上蓝彩”瓷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7-14

景德镇古代瓷器。

在我收藏的数万块瓷片里,有两块瓷片十分罕见而令人惊喜,它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窑,在元代烧造的“釉上蓝彩”瓷的残片。为此,笔者查阅了国内不少的有关考古资料,均未见有江西景德镇窑在元代烧造过“釉上蓝彩”瓷的有关记载与报道。显然,这是自元代以后一个不为人知、早已消失的工艺,是继“唐青花”、“宋青花”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发现,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这两块瓷片从外观上看,和普通的青花瓷并无两样,若不借助放大镜作仔细地观察,谁也不会相信,如此色彩艳丽,婉如青花一样的瓷片,浑身却闪烁着盛唐“青花”的遗彩——“釉上蓝彩”工艺,同时又焕发出元青花更具魅力的风采。

笔者通过对这两块瓷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研究,结合当年两次采集的其它瓷片进行甄别、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信息:两块瓷片同出于江西景德镇窑,而且是元代中期前后的产品。因此,笔者作出了这样的一个推理:元代初期,我国的制瓷中心开始南移,江西景德镇因此而闻名于世成为全国的瓷都,这里汇聚着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不乏有来自河南巩县窑的匠师,他们把青花烧制技术传到这里,利用景德镇独有的自然矿产资源,烧造出一种胎质洁白坚致,色彩浓艳青翠的高温“釉上蓝彩”瓷,从而使这一停滞不前的古老工艺,在景德镇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景德镇窑“釉上蓝彩”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唐、宋以后,我国青花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新的水平。这个令今天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当时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它毕竟为元代中期以后“釉下青花”的产生铺就了平坦的道路。如果这个推理能够成立,它将为研究我国的青花起源、发展脉络及其复杂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殊为重要的实物依据。

第一次偶然的发现

1990年9月,一块只有方寸大小的“青花”瓷片与数块元代中期以前的卵白釉大碗的残片,在我县原县政府大院的东北角一处的建筑施工挖掘现场同时被发现,这一偶然的发现,可能补写了我国文物考古部门目前尚无元代“釉上蓝彩”瓷的专题报导,继而与“唐青花”、“宋青花”一对姐妹,结成了一条青花演变、发展、清晰可见的纽带。

这次出土的“青花”瓷片很小,长不过4.8厘米,宽仅3厘米,最厚约0.42厘米,从瓷片的形状看,这是一件碗的口沿残片,其弧身、口沿外撇;胎体洁白坚致,断面细腻光润;瓷胎的表面施青白釉,由于年代久远,釉层遭受水土侵蚀已经发生了质变,但胎釉之间仍结合牢固,没有剥釉现象;碗的内壁还残留一处青花梅枝纹图案,青花是用深兰色的钴料在釉的表面绘画上去的,纹饰纤细娟秀,青花浓重处有青褐色的铁锈斑点;借助放大镜观察瓷片的断截面,青花自釉面沉入釉下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之间的釉层,清晰可见,这种工艺同“唐青花”、“宋青花”一样,属于典型的“釉上蓝彩”工艺,所不同的是,后者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唐、宋时所使用化妆土的工艺痕迹,这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从瓷片的做工来看,规整精细,工艺很高,如果完整器物,精品当之无愧。

第二次更重要的发现

无独有偶,事隔14年后的2004年7月16日,笔者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冒着夏日炽热的高温,在我县城西的古城河道南岸“吊桥”(古时西城门遗址)一处的建筑施工现场,在地下约二米深的挖掘坑里,采集到一块元青花大罐的底部残片,清洗后,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原来又是一块元代“釉上蓝彩”瓷,这又一重要的发现,无疑为研究、探讨我国的青花起源,又增添了一件更加重要的实物依据。

这次采集的“青花”瓷片较上次相比,尺寸较大些,长14厘米,宽8.5厘米,胎体同样洁白细腻坚致,玻化程度很高,击之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外腹壁施青白釉,釉内小气泡云集成雾状,釉面平滑光亮略有稀疏的棕眼;里壁无釉露出修胎时的竹丝刷痕;外壁的近底处,用钴料在釉面上绘画出两道疏朗的弦纹。弦纹靠上方的一角,还残留一点类似龙纹的一个爪纹,青花娇艳青翠带有晕散,其蓝色的钴料自釉面沉入釉下约五分之四甚至胎体的表面,若不借助放大镜对其釉层、釉面、胎釉之间进行仔细地观察,很难确定它是“釉上蓝彩”还是“釉下青花”。足为饼形足,足底露胎微凹,露胎的砂底呈火石红状,并留下清晰的刮刀旋纹,最为突出的是,足墙的外角被整齐地旋削一刀,这是江西景德镇窑在元代最典型的修足特征。经过鉴别,这是元代中期的青花大罐的残片。

通过对两块“釉上蓝彩”瓷片的观察、分析,我们看到两块瓷片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1、采用“二元配方”做胎,然后在瓷胎的表面罩以一种透明釉;2、以氧化钴为绘画的蓝色彩料,直接绘于透明釉之上,即釉上绘彩;3、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这种元代的“釉上蓝彩”工艺,同“唐青花”、“宋青花”烧造工艺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跨越,但仍能看到清晰的延续和继承关系;而同元青花烧造工艺相比,胎、料表现出一种师承关系更为贴近。

今天,这两块罕见的元代“釉上蓝彩”瓷片,已很好地珍藏在笔者的瓷片收藏馆里,或许有一天,它会告诉人们这件消失工艺的最后秘密。但今天对我来说,还是产生了许多的遐想,那就是:元代中期以前,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釉上蓝彩”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它完全具备有未来时期“釉下青花”创烧的技术条件,那么,在这一时期是什么原因致使“釉上蓝彩”工艺停滞不前,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1、青花原料严重匮乏,生产制作成本过高,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生产的需求;2、元代上层主流社会长期以来一直以“青瓷为美,彩瓷为谷”的世俗观念,致使市场销路停顿,深深制约着“釉上蓝彩”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中叶,我国打通了通往欧西亚的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成了蒙古贵族经济来源的重要支柱。这时,在中东一些盛产青花钴料产地的波斯贵族和商人们,十分看好中国景德镇精美的白瓷,他们纷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来充足的青花钴料,按照他们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喜好,订烧一种与“釉上蓝彩”风格完全相同的“釉下青花”瓷。这种十分熟旧的工艺只需稍加技术上的改造,就能带来商业贸易的巨额利润,极大地刺激着景德镇制瓷产业的迅猛发展,最终打破了长期以来一直以青瓷、青白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始普遍生产以“釉下青花”为主的新的大发展时期。这种由海外贸易繁荣促成钴料资源的突然充裕,加速了青花发展的步伐,使唐、宋以来一直停滞不前的“釉上蓝彩”工艺忽然间演变成“釉下青花”新工艺的产生。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地在元代晚期迅速成熟,导致“釉上蓝彩”工艺,最终退出青花发展的历史舞台,而湮灭在茫茫的世界里长达六百多年之久不为人知。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蓝彩是什么?釉上蓝彩创烧产于何时?


蓝彩是什么?釉上蓝彩创烧产于何时?

瓷器上的蓝彩可分为釉下蓝彩和釉上蓝彩两种,不少着作和文章都认定釉上蓝彩是康熙时期创造发明的,这个论点一直沿袭至今,可以说无人置疑。那么这个论点是否就是正确的呢?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么康熙以前凡是带有蓝彩的瓷器都不是康熙以前的,都应当是康熙或康熙以后的?有的还可以列入仿品、伪品之列。因此,弄清釉上蓝彩创烧于何时,是正确鉴别瓷器、正确断定瓷器年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成化斗彩器重于世,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举世闻名,凡玩瓷者不知其者则寥寥无几。我们很少有人亲眼目睹过成化斗彩鸡缸杯,因为他存世量非常少,据说不超过18件,都在玩瓷大家和着名文博机构中深藏。不过,还是可以从对成化斗彩鸡缸杯的解说中得知,其釉下彩是“用釉下钴画蓝线”,其山石均用釉上蓝彩平涂。

除了斗彩鸡缸杯之外,成化斗彩高士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罐、成化斗彩海水瑞兽天字罐等瓷器上都有明显的蓝彩在釉上出现,难道它们都不是蓝彩吗?那些作出“釉上蓝彩是康熙时期创造发明论”的人,不知道他们的这个“高论”是在什么时候、在怎么背景条件下、凭什么依据作出来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瓷器上的釉上蓝彩不是创造发明于康熙时期,至少在明代成化时期就产生了。综上所述,我们不但知道了釉上蓝彩在成化时期就有了,而且还知道釉下蓝彩同样在成化时期也有了。总之,不论是釉上蓝彩还是釉下蓝彩,都不是康熙时期的创造发明,都早见于明代成化时期。

我们发现“陶瓷海”中还有不少类似现象,造成认识上的不统一、是非上的混淆不清、理念上的没定准、时空上的模糊性,仿佛进入了无法认定的“永宣”、“乾嘉”及“清末民初”的迷魂阵。例如斗彩到底创于成化还是宣德、素三彩到底创于正德还是成化、帽筒到底创于嘉庆还是乾隆、黑彩到底最先产生于康熙还是康熙以前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弄明白、说清楚,做出正确结论的。

但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有充分正确的论证,论据方能实现。这就要依赖于陶瓷界研究者的重视和不懈努力,请把注意力也倾向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落吧!

填补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空白 “釉上珍珠彩”


景德镇近年的重要陶瓷技术创新,莫过于是“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方法填补了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的一项空白。珍珠彩既有西方水彩画的视觉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意蕴。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两者有根本的不同。珍珠釉于1986年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色釉研制人员首创,是高温颜色釉中的新品种,主要原料是高白釉和高白泥的混合物,采用色基元素硒、铅等和金属化合物钙、铁等进行变色和着色,有红、绿、蓝、黄、灰等多种颜色。

制作过程中,先在陶坯面上涂一层厚度为1~3mm的高温釉,然后将其他彩色高温釉用喷、掸或涂的方法散到其表面,在1300~1350℃下烧制而成。吹上去的釉料浮于表面,降低光因直接反射而产生的刺眼光点,在瓷器表面产生亚光效果。珍珠釉色彩优雅,不同于传统的平面颜色釉,具有素静、颗粒凸起的效果。

“釉上珍珠彩”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首创。早期的“珍珠彩”,呈亚光效果与“珍珠釉”相似,后来经过3年的技术改进,到1997年才研发成功,“釉上珍珠彩”才表现出目前看到的晶泽高亮的特色。

其特点是彩料直接渗透于陶瓷里,结晶效果非常明显,结晶体密布于整个作品。与普通的釉上彩陶瓷相比,由于釉上珍珠彩的晶体已完全密布于整个作品,因此其色泽、图案保存的时间要长很多。

釉上珍珠彩产生的色泽美和肌理美,非常适合用于江南烟雨迷离的自然风光。由于兼具东、西方艺术的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气息,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赖德全大师曾携带50多件珍珠彩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引起轰动,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自2000年以来,在连续举行的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他的珍珠彩陶瓷艺术作品《乡村叠翠》、《乡情》、《乡村金秋》均获金奖。

瓷上蓝彩产于何时


瓷器上的蓝彩可分为釉下蓝彩和釉上蓝彩两种,不少著作和文章都认定釉上蓝彩是康熙时期创造发明的,这个论点一直沿袭至今,可以说无人置疑。那么这个论点是否就是正确的呢?如果这个论点成立的话,那么康熙以前凡是带有蓝彩的瓷器都不是康熙以前的,都应当是康熙或康熙以后的?有的还可以列入仿品、伪品之列。因此,弄清釉上蓝彩创烧于何时,是正确鉴别瓷器、正确断定瓷器年代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成化斗彩器重于世,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举世闻名,凡玩瓷者不知其者则寥寥无几。我们很少有人亲眼目睹过成化斗彩鸡缸杯,因为他存世量非常少,据说不超过18件,都在玩瓷大家和著名文博机构中深藏。不过,还是可以从对成化斗彩鸡缸杯的解说中得知,其釉下彩是“用釉下钴画蓝线”(见孙瀛洲著《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其山石均用釉上蓝彩平涂。

除了斗彩鸡缸杯之外,成化斗彩高士杯、成化斗彩缠枝莲纹罐、成化斗彩海水瑞兽天字罐等瓷器上都有明显的蓝彩在釉上出现,难道它们都不是蓝彩吗?那些作出“釉上蓝彩是康熙时期创造发明论”的人,不知道他们的这个“高论”是在什么时候、在怎么背景条件下、凭什么依据作出来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瓷器上的釉上蓝彩不是创造发明于康熙时期,至少在明代成化时期就产生了。综上所述,我们不但知道了釉上蓝彩在成化时期就有了,而且还知道釉下蓝彩同样在成化时期也有了。总之,不论是釉上蓝彩还是釉下蓝彩,都不是康熙时期的创造发明,都早见于明代成化时期。

我们发现“陶瓷海”中还有不少类似现象,造成认识上的不统一、是非上的混淆不清、理念上的没定准、时空上的模糊性,仿佛进入了无法认定的“永宣”、“乾嘉”及“清末民初”的迷魂阵。例如斗彩到底创于成化还是宣德、素三彩到底创于正德还是成化、帽筒到底创于嘉庆还是乾隆、黑彩到底最先产生于康熙还是康熙以前等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弄明白、说清楚,做出正确结论的。

但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有充分正确的论证,论据方能实现。这就要依赖于陶瓷界研究者的重视和不懈努力,请把注意力也倾向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角落吧!

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釉上珍珠彩”的装饰方法


景德镇近年的重要陶瓷技术创新,莫过于是“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方法填补了景德镇陶瓷釉上装饰的一项空白。珍珠彩既有西方水彩画的视觉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意蕴。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

珍珠彩不是珍珠釉,两者有根本的不同。珍珠釉于1986年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的色釉研制人员首创,是高温颜色釉中的新品种,主要原料是高白釉和高白泥的混合物,采用色基元素硒、铅等和金属化合物钙、铁等进行变色和着色,有红、绿、蓝、黄、灰等多种颜色。

制作过程中,先在陶坯面上涂一层厚度为1~3mm的高温釉,然后将其他彩色高温釉用喷、掸或涂的方法散到其表面,在1300~1350℃下烧制而成。吹上去的釉料浮于表面,降低光因直接反射而产生的刺眼光点,在瓷器表面产生亚光效果。珍珠釉色彩优雅,不同于传统的平面颜色釉,具有素静、颗粒凸起的效果。

“釉上珍珠彩”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首创。早期的“珍珠彩”,呈亚光效果与“珍珠釉”相似,后来经过3年的技术改进,到1997年才研发成功,“釉上珍珠彩”才表现出目前看到的晶泽高亮的特色。

其特点是彩料直接渗透于陶瓷里,结晶效果非常明显,结晶体密布于整个作品。与普通的釉上彩陶瓷相比,由于釉上珍珠彩的晶体已完全密布于整个作品,因此其色泽、图案保存的时间要长很多。

釉上珍珠彩产生的色泽美和肌理美,非常适合用于江南烟雨迷离的自然风光。由于兼具东、西方艺术的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气息,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赖德全大师曾携带50多件珍珠彩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引起轰动,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自2000年以来,在连续举行的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他的珍珠彩陶瓷艺术作品《乡村叠翠》、《乡情》、《乡村金秋》均获金奖。

交行景德镇分行打造“瓷金融”蓝海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进入新世纪,景德镇艺术陶瓷迎来了盛世年华,市场价格指数呈直线上升态势。陶瓷大师的作品随着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价格走高,陶瓷收藏、投资群体的规模也愈加扩大。围绕着陶瓷艺术,还有许多卫星产业亟待开发,但景德镇缺少有实力的经纪人,缺乏对市场的开拓和对陶瓷艺术品渠道的整理。

交通银行江西省景德镇分行正是在这个节点介入艺术市场,作为最早进入陶瓷艺术品市场的金融机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是一个全方位的“瓷金融”平台。

搭建瓷金融服务平台

走进交通银行景德镇分行二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陈列有序的精美陶瓷,交通银行的贵宾们可以在这里一边品尝香茗,一边欣赏着大师的作品。

在景德镇,市级以上的陶瓷大师有千余人,他们的储蓄存款总额占景德镇市储蓄总量的近40%,而他们作为陶瓷文化的领军人物,对产业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2011年,景德镇分行把做好陶瓷大师金融服务作为“瓷金融”品牌的切入点,开创了以“一个交行、一批大师、一批瓷商、一批瓷企”为主线的“瓷金融”品牌,为陶瓷大师提供理财服务。在理财服务之余,交行景德镇分行还启动宣传、销售、鉴赏、收藏一条龙渠道建设,通过联谊会、访谈等形式,把全国的交行高端客户“请进来”,邀请陶瓷大师“走出去”,把景德镇打造成高端客户购买陶瓷艺术品的大本营。

万鹏程是最早进驻“瓷金融”平台的景德镇艺术家之一,而在此之前,他和许多陶艺家一样,有着许多的烦恼。这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尤其是在名家汇聚的景德镇,万鹏程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联络客户,甚至是去寻找市场。

这样的工作对于陶艺家来说繁冗而无趣,不过,现在这些工作都交给了“瓷金融”这个平台,而且依托瓷金融优质的客户群和良好的服务,让更多人了解了一批像万鹏程这样的陶艺家的陶瓷艺术。

玉柏陶瓷总经理李辉丰告诉记者,2013年,自己第一次与交通银行合作举办陶瓷鉴赏会,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天的销售收入竟达到100多万元。也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自己的陶瓷产品知名度大大提高。对于交通银行,李辉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过‘瓷金融’平台,交行帮我解决了市场开拓、渠道建设、客户资源、产品销售的所有问题。这样一位好‘经纪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尝到“瓷金融”平台甜头的李辉丰将这位“经纪人”引荐到艺术节联合会,那里云集了一批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迫切需要包装、宣传和开拓市场。这些工作,“瓷金融”显然更为擅长。

开辟艺术品交易新模式

陶瓷艺术品交易有三大难题:鉴定难、物品估价难、仓储物流难,当陶瓷遇上金融,就有了陶瓷艺术品回购这项业务,三大难题便迎刃而解。

在景德镇,艺术陶瓷目前仍处于价值“洼地”,当下可以说是投资者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但是,这个火热的市场中却有一种现象始终让买家感到担心,那就是许多滥竽充数的劣质陶瓷作品充斥市场,谎称名家的赝品也并不鲜见,极大地影响了买家的投资信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交行景德镇分行在国内率先推出陶瓷艺术品回购业务。

供货商在交行开设保证金账户,与买家签订陶瓷作品回购协议书,买家从供货商处购买的陶瓷艺术品,如在约定期限内想撤销交易行为,可以由交易价格与保值收益组成的约定价格,由供货商对此陶瓷艺术品进行回购。

整个过程因银行的介入,供货商的回购资金及买家的利益均得到保障。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将开辟陶瓷艺术品交易的新模式。

经过三年的发展,“瓷金融”逐渐产生了强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目前,已有近500位市级以上陶瓷大师成为交行的优质客户,其中国家级大师47人,省级大师93人,累计购买交行金融产品超过15亿元。交行景德镇分行通过联动多家瓷商瓷企,以小企业信贷和个人经营贷为纽带,实现陶瓷行业贷款余额近亿元,支持瓷商瓷企23户,发放陶瓷大师信用贷款也取得了新突破。三年来,交行景德镇分行存贷款总数增长超过50%,存贷款总量突破80亿元。同时,通过与证券公司合作,成功推荐玉柏陶瓷和宝瓷林等著名瓷企在新三板上市。

打造陶瓷金融百货超市

随着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交行景德镇分行与陶瓷行业的合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合作形式越来越广泛。交行把“一个交行、一个客户”和“一批大师支撑特色发展”作为营销陶瓷大师的发展策略,并作为依托“瓷都”创新“瓷”交行特色业务的突破口,不断跟进,逐步建立陶瓷大师档案。

该行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继续开辟涉及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的陶瓷特色创新业务,全力打造陶瓷大师的财富管理银行、陶瓷企业的财务规划银行、陶瓷文化交流的金融品牌银行,整合创业贷款、陶瓷回购、陶瓷基金、投资理财、信托产品等陶瓷金融衍生工具,设立陶瓷艺术交流中心,使陶瓷特色业务不断做特、做大、做强。另外,该行还开办了陶瓷回购、陶瓷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分别给予国家、省级陶瓷大师100万元和50万元的信用授信额度,帮助部分中青年陶瓷大师解决临时资金困难。至今年3月末,该行共累计发放陶瓷行业贷款200多亿元,其中,向500余家小微陶瓷企业发放30亿余元、向2000余陶瓷作坊业主发放近10亿元,50%的国家级大师、80%的省级大师、60%的市级大师成为该行高端客户,并直接带来存贷款快速增长和保险、基金、贵金属等销售大幅提升,扶持了一批陶瓷企业快速发展,提升了大师品牌,产生了“强强合作”的品牌效应,有效构筑起多赢平台。

目前,该行正在采取分步走措施,针对陶瓷大师和陶瓷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不断完善陶瓷金融服务方案,探讨合作新模式,设立专营机构,把陶瓷特色业务做成“陶瓷金融百货超市”,进一步打造陶瓷金融旗舰品牌。

“瓷金融”不等于瓷信贷

冷秋一石激起千层浪。“瓷金融”模式在交通银行内部引起广泛关注,这种突出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结合金融服务的平台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如相继推出的扬州“玉金融”、苏州“刺绣金融”等,不仅获得当地艺术家、企业、政府的认可与好评,而且引发人们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思考。

强烈的意愿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发展“瓷金融”的道路上,交行景德镇分行始终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式。在陶瓷文化主题卡发卡仪式上,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杨宁谈到:“对银行而言,完善服务是拓展市场的前提,我们身处景德镇,就有义务把陶瓷文化发扬光大。”正是这种使命感让交行人在推动陶瓷与金融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分外主动。

找准切入点并以持之以恒的服务心态和方式跟进,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交行景德镇分行找准陶瓷大师这个切入点,及时掌握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为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便利,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该行党委书记毛彬告诉记者,自己做“瓷金融”最大的感触是“瓷金融”不等于“瓷信贷”。他说:“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必须改变传统信贷思维,文化是多种形式,金融也不应该只是信贷。银行一味追求信贷获取利润,而不从服务上做根本的改变,将错过很多机会,这应该是‘瓷金融’创新实践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是自宋室南迁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瓷区,而且产品质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制作之精,品种之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制作工艺过程中,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是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

景德镇窑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先形成元末明初时期的葫芦形窑[44],然后逐渐形成小型蛋形窑[45],清末至今,随着瓷器产量的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小型的蛋形窑改为至今仍继续采用的大型蛋形窑。柴窑的主要部位尺寸如图1所示。

表1 窑砖和泥浆的化学成分(m%)

名称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Na2O

窑砖

66.28

17.83

6.85

0.76

0.44

1.88

2.96

泥浆

68.33

22.03

3.87

0.97

0.78

1.40

2.64

蛋形窑的结构是窑前部高而宽,后部低而窄,全窑长18~20m,窑前高度约5.4m窑尾约2.3m,窑底倾斜度为3°,全窑容积约150~200m3。紧接窑尾末端设有一与窑长相等的烟囱,高约16~18m,窑墙和窑顶厚度约02.0~0.25m,窑身两侧用窑砖围砌成一护窑墙,与窑身之间留有0.2~0.3m空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以减少窑内热的损失。窑的前部有一个窑门,高约3m,宽约0.6m,进门处有一火坑,在火坑上部与窑底水平高度处,全部用烧过的旧匣体和窑砖砌成火床(或炉栅),长约1.2m,宽约0.7~0.8m,炉条之空间设有用窑砖砌的骑子(即斜放窑砖)。高温烧成时,烧窑工常常将斜放的骑子用铁钩钩下,以增加窑内的空气量,提高烧成温度。装窑完毕后,即将窑门用窑砖封闭,上部留一0.3×0.4m的投柴孔,投柴孔上部用两只匣钵砌的窑眼,以作为观察前部火色、估计窑温之用。投柴孔下部留一发火孔(除渣孔),另在窑顶靠近烟囱前设有看火孔,以配合观察窑内的瓷器成熟程度。烟囱的断面似半截蛋形,全部由窑砖砌成,壁厚约0.10~0.12m,上口断面约2m2,烟囱断面高尖处一般都朝向窑身的方向,现就其热工技术特点简述如下:

(1)从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而论,景德镇的蛋形窑采用一般耐火度极低的粘土砖(耐火度1300℃)和砌窑灰缝泥浆作为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所使用的窑砖的化学成分和泥浆的化学成分列于表4-2。惊人的是未使用耐火度高的耐火砖和耐火材料。窑砖的物理性能如表2所列。

表2 窑砖的物理性能

耐压强度

105Pa

抗弯强度

105Pa

体积密度

(g/cm3)

空隙率

(%)

真密度

(g/cm3)

透气率

(kg·/cm2/mm)

111.5

23.3

1.95

27.09

2.65

0.021

(2)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烧成。根据实际记载,窑室面积约200m3,可装瓷器20t,匣体柱约40余柱,随着窑内前后温度的不同,约5排一种配方,全窑共装约24个坯釉配方产品。窑室前部装高温坯釉产品,即精细白瓷(1300℃);中间部位烧中温坯釉瓷器,那普通白瓷,温度为1250℃上下;窑的后部装低温坯釉粗瓷(或称灰可器),温度为1200℃上下。此外,在窑内还装有高、中、低温颜色釉,在烟囱底部装匣钵处温度为950~1000℃,常装低温釉瓷,如法华釉产品。窑内各部位装窑产品的利用率很高,如无高超和熟练的烧成技术是难以办到的。

(3)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烧成周期快,产品质量高,是蛋形窑最大的特点。全窑烧成时间共20~24h,最高温度1300℃,窑前部的CO含量为5~8%,窑中部为4~6%,窑的后部为2~4%,最后部(在烟囱底部)为1~2%,说明在烧成过程中全窑处于弱还原焰与重还原焰变化之中。窑内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窑前部自窑成5m处至发(清)火孔的动压维持在1.33×102Pa左右,窑中部自窑底0.1m高至发(清)火孔3.95m处的动压维持在零压左右,窑的底部(约0.1m高)为0~(―4-6)× 133.2Pa。说明窑内大部分处在零压阶段,过量空气极少,这是景德镇陶工们为了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制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泛青白瓷,经历了多少代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筑窑和烧成技术水平。

景德镇蛋形窑的炉栅强度与倒焰窑、阶级窑相比[26]如表3所列。由表中数据表明,景德镇窑的炉栅强度最小,热效率最高,燃料消耗量也最低。景德镇窑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加上在一窑内装入多种瓷器品种同时烧成,确实是代表我国古代瓷器烧成水平的一项伟大创举。

表3 炉栅强度表

窑 别

项 目

炉栅面积(m2)

窑室几何容积(m2)

倒焰窑

4~6

100~120

20~30

阶级窑

4~5.0

160~200

36~40

景德镇窑

0.90~0.95

180~200

190~200

我国陶瓷烧成技术和窑炉发展的过程相当长,随着地区和时代的变化,其改进也是多种多样的,简要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纳成下述图表作为总结。

“法蓝瓷”开创景德镇“新瓷器时代”


法蓝瓷以华丽、浪漫、优雅和精致的表现力著称于世。

“真是太漂亮了!”19日,记者在景德镇法蓝瓷园区产品精品展区看到,来自省内外的记者对法蓝瓷赞不绝口。

据介绍,法兰瓷是21世纪初世界顶级陶瓷礼品业中一个崭新的品牌,在2002年纽约礼品展中以“蝶舞”系列获得了该展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改变了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

法兰瓷为高温釉下彩的瓷器,结合了欧洲艺术与东方气息,瓷器以华丽、浪漫、优雅和精致的表现力著称于世。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法兰瓷在全世界拥有了5000多个营销点。创始人陈立恒在台湾被誉为“陶瓷大王”。

在景德镇法蓝瓷园区产品精品展区看到,法蓝瓷以西方“新艺术”的流线线条,完美融入东方典雅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瓷器不再是呆板单调的瓶瓶罐罐,也不再是博物馆里阳春白雪的古玩,一个个精致的摆件、一套套华丽的餐具或一盏优雅的茶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的时尚艺术品。

台资企业景德镇法蓝瓷新品上市


景德镇法蓝瓷

以清悠闲雅的翠竹为主题,搭配鸟雀、蝴蝶、蜻蜓、昆虫等制成各种陶瓷饰品,其精致华贵令观者赞叹不已。

景德镇台资企业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日前向记者展示了近百件法蓝瓷2010年最新“逍遥游”瓷品。据该公司营销经理刘崇礼介绍,此次推出的瓷品取材于中国思想家庄子的“逍遥游”,作品主打清新自然风,用春天的柔美色彩提升居室气质,以清悠闲雅的碧绿竹林为主题,搭配白耳画眉、栗背林鸠、蝴蝶、蜻蜓、瓢虫穿梭竹林间,全方位演绎对春天的逍遥想象。

刘崇礼称,以立体创意造型和丰富色彩著称的景德镇法蓝瓷,每年每季度都会推出优雅时尚系列作品,来满足顾客赠礼和收藏的需求。此次推出“逍遥游” 饰品,4月初已全面上市。饰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西方新艺术的自然线条来表现,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美好温馨的祝福。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其品牌“法蓝瓷”多次荣获国际大奖与“景德镇陶瓷博览会金奖”。该公司曾凭借“蝶舞”系列在“纽约国际礼品展”上获得“年度最佳收藏品奖”,而享誉国际。

据介绍,法蓝瓷结合东方美学思考和西方新艺术(Art Nouveau)装饰风格,采用独家专利“倒角脱模工法”和特制的釉下彩技术,每件作品以手工绘制,历经上百道工序才得以完成,堪称独一无二。

法蓝瓷的独特魅力也深受两岸领导人的青睐,屡屡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国际贵宾,去年12月第四次陈江会上,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致赠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一件法蓝瓷特别定制“安和升祥”花瓶,以寄托对两岸安定、和平的期盼,也寓意两岸携手合作,共创太平盛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追寻元代景德镇窑“釉上蓝彩”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追寻元代景德镇窑“釉上蓝彩”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