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折腰碗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折腰碗

景德镇古代瓷器 古代卵白釉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2020-09-19

景德镇古代瓷器。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色品种,因为一些卵白釉瓷器上印有“枢府”二字,所以又被称作“枢府釉”或“枢府瓷”。本文介绍的这件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折腰碗(图1),是1978年从安徽省太平县仙源镇旧货商店征集,同时征集的另两件卵白釉折腰碗造型、尺寸皆相同,现均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此碗高4.5、口径11.7、足径4厘米,敞口,斜壁,下腹部硬折腰,内底平,圈足较小,稍外撇。碗外壁刻划弦纹,内底模印缠枝莲纹(图2)。碗身内外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状,底足(图3)不施釉,足底中心微有乳钉状凸起,这也是元代瓷器典型的细节特征之一。

卵白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新的一个新品种,它是在宋代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釉中呈色剂铁元素的含量,而使釉色增白,是景德镇窑从青白瓷向白瓷过渡的重要阶段。卵白釉瓷器一般施釉较厚,而呈失透感的鹅卵白色。元代卵白釉瓷器中有部分印“枢府”字样的产品,质量很高,所谓“枢府”即“枢密院”之简称,元朝重视军事,“枢密院”地位很重要,印有“枢府”字样的卵白釉瓷器应当属于元代枢密院定烧的瓷器,所以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品质极高。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常见器型主要有:盘、碗、高足杯等,极少见有大件器物。而碗、盘类器物常作小底足,足径一般仅为口径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本文介绍的这件卵白釉折腰碗,口径近12厘米,足径却只有4厘米。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中记载:“古饶器……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色白且润,尤佳……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景德镇窑古属饶州,古饶器即指景德镇窑瓷器,这里的“元朝烧小足印花者”正是指元代景德镇窑所烧造成的这类卵白釉印花折腰小足碗、盘,只可惜这件卵白釉折腰碗未有“枢府”款,算不上元代卵白釉瓷中的精品。

“折腰”造型是元代景德镇窑瓷器一个突出的造型特征,因为折腰幅度极为明显,所以俗称“硬折腰”,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青花瓷等其他品种中也常见折腰造型器物。若往上追溯,折腰造型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样式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的。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还记载有:“霍器,出霍州,元朝戗金匠彭君宝效古定制折腰样者,甚整齐。”这说明元代除景德镇窑烧造折腰造型器物外,山西霍窑也生产这类折腰形器。

太平县即今天的黄山市黄山区,在距离太平县不远的歙县曾先后两次(1982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元代卵白釉瓷器,共计一百余件,现收藏于歙县博物馆,其中就有多件这类折腰碗,且印有“枢府”字样。皖南地区与景德镇毗邻,经济较为发达,这或许是这一地区常出土元代卵白釉瓷器的原因之一。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元代 景德镇窑釉下彩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高2.3cm,口径17.8cm,足径11.4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骨坚细洁白,内外施釉,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足内露胎无釉。

盘外壁刻划变形莲瓣纹一周,共16瓣,莲瓣纹尖部划一道弦纹。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盘心是一龙戏珠,龙,张口露齿五爪,身体舞动,异常骄猛,衬以朵云和火珠。盘内壁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间对称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顺序,从“太”字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肠、螺、轮、盖、花、珠、鱼、伞”。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在生产青白釉瓷基础上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经科学测试,卵白釉中氧化钙的含量较青白釉低,约为5%,而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烧成温度范围变宽。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铁是导致釉色白中闪青颇似鹅蛋色泽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除了“枢府”、“太禧”之外,还有“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枢府”、“太禧”分别代表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和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铭卵白釉瓷的烧造年代应在太禧宗禋院的设立之年天历元年(1328年)以后,其下限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占领浮梁地区的1352年。

“太禧”铭卵白釉瓷器甚为罕见,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传世的仅有三件,此为其中之一,弥足珍贵。

白中泛黄的老物件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葵瓣碗


景德镇窑青白釉葵瓣碗是北宋时期烧造的,由于历史悠久所以胎体较重,釉色也已经白中泛黄了。景德镇窑青白釉葵瓣碗,高7.9、口径16、底径6.4厘米,口沿呈五瓣花状外撇,碗内壁顺花口沿有五道凸筋至底,内底与碗壁分界呈折腰状,圈足壁外高内浅。圈足内有旋胎纹一圈,内有墨书。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葵瓣碗

景德镇窑青白釉葵瓣碗造型规整,敦厚结实,釉质晶莹丰腴,光洁平净,色泽淡雅,布局繁密、堆贴纹饰凸起,富有立体感,尤如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之间。此种纹样在乾隆朝的瓷器上较为多见,此期的纹饰内容较为复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福、百寿、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通俗,迷信色彩浓郁。

真正元代枢府釉瓷器,印花折腰碗


折腰碗,是元代—个常见的品种,以“枢府”瓷折腰碗制作最为精美.圈足内无釉,因修足而留下鸡心点,这也是元代枢府釉瓷鉴别的特征之一。

元代枢府釉印花折腰碗高5.0厘米 口径12.0厘米 底径4.3厘米侈口,斜腹,折腰,小圈足。白胎细腻,碗内外施卵白釉,釉层较厚,有乳浊感。内有印花装饰,并印有“枢府”两字。

此碗高4.5、口径11.7、足径4厘米,敞口,斜壁,下腹部硬折腰,内底平,圈足较小,稍外撇。碗外壁刻划弦纹,内底模印缠枝莲纹(图2)。碗身内外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状,底足(图3)不施釉。

卵白釉是元代瓷的创新品种,在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比青白釉的釉层更厚,呈失透状,又叫鹅蛋青。这种瓷器是在宋代青白釉瓷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釉中呈色剂铁元素的含量,而使釉色增白,是景德镇窑从青白瓷向白瓷过渡的重要阶段。卵白釉瓷器一般施釉较厚,而呈失透感的鹅卵白色。元代卵白釉瓷器中有部分印“枢府”字样的产品,质量很高,所谓“枢府”即“枢密院”之简称,元朝重视军事,“枢密院”地位很重要,印有“枢府”字样的卵白釉瓷器应当属于元代枢密院定烧的瓷器,所以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品质极高。

元代器形优美的卵白釉暗花梅瓶


梅瓶虽然不是起源于元代,但是元代梅瓶器形最为规整优美,这件卵白釉暗花梅瓶高25、口径3.5、底径8.2厘米小口微侈,细颈,丰肩,腹上鼓下敛,底略外撇,假圈足。通体施乳浊卵白釉,白中闪青灰。瓶身有暗花纹饰,分三层:肩部饰内刻花朵纹的如意云头;腹部饰菊花纹,底部花卉纹。腹部接胎明显,造型匀称。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1984年安徽歙县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109件卵白釉瓷器,而且均带有“枢府”铭文,是一次性出土“枢府”铭卵白釉瓷器最多的一次。经综合排比研究后得知,卵白釉瓷约在元代大德年间(14世纪初)就已经烧造,并且终元一代盛烧不衰,一直到明代早期还在烧造,时间长达一个世纪左右。

元代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


卵白釉是元代特有的颜色釉瓷器之一,跟元青花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瓷器,元代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口径13.5 cm,高4.2 cm,元代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印坯成型,敞口,弧腹,平底,涩胎,小圈足,足墙较厚,足端平切。碟内壁印菊瓣纹一周,内底印团菊纹,其中一菊瓣内印有“福”字,器外壁光素。

元代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元代卵白釉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均比当时的其他产品略胜一筹,是景德镇受命专门为其定烧的官府用瓷,但传世卵白釉器中除印“枢府”铭外,还见模印有“太禧”即元代朝廷掌管祭祀机构“太禧宗烟院”的简称,以及“福禄”、“东卫”、“昌江”、“天顺年造”等铭文的器物过去由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釉器物上常见在模印纹饰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铭文,故又有枢府釉的别称。

元代瓷器卵白釉瓷市场拍卖成交记录


元代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封建政权,和其他时代汉人政权一样,整个社会有层层阶梯,枢府釉也分为不同的等级:

1等级最高、质量最精美的枢府釉瓷器,以皇帝为首的宫廷御用器,表现宫廷艺术的气质。如装饰有龙凤纹样,尤其五爪龙纹、戗金龙纹、有福寿、万寿、福禄、太禧等铭款的作品。从工艺特点来看端庄敦厚,典雅大方,胎体洁白致密,釉层较厚,温润如玉,作工精巧,一丝不苟。

2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器,生产得最多的是枢府釉瓷器,在器物内里趁坯体湿润时,用印模压印出缠枝花卉,在花卉中出现“枢府”二字,花纹主要是植物类缠枝花卉。

3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瓷。那些饰三爪、四爪龙纹的器物应该是宫廷、亲王、贵族类显赫类人物使用的。

4普遍商品用瓷。枢府釉瓷既然是生活用具,是手工业产品,作坊一建立就要不间断地生产。普遍商品用瓷。枢府釉瓷既然是生活用具,是手工业产品,作坊一建立就要不间断地生产。

元代卵白釉的出现,为青花、釉里红奠定了基础,虽然它让位给了青花瓷,但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依然为人们所赞美。元代“枢府”瓷器因传世品极少,故在国内外艺术拍卖会上极少露脸,它的市场价位仅能以宋元青白瓷和明甜白釉瓷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参考。制作精美的元代“枢府”瓷器其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物以稀为贵,作为元代“官”瓷,“枢府”瓷将会进一步得到收藏界的认同。

景德镇青白釉暗花渣斗


收藏机构: 常州博物馆

大小尺寸: 此器高10.8,口径15.6,底径12.4厘米。

生产时代: 宋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白瓷

陶瓷造型: 渣斗

说 明: 宋代

器型为外翻敝口,束短颈,扁圆鼓腹,喇叭状圈足。通体施釉,釉色白中闪青。在尊的鼓腹部,饰以暗花缠枝牡丹刻化纹。从它的胎骨较厚重、胎质坚致、釉面有细碎开片纹、圈足底有垫饼装匣仰烧的痕迹及粘砂等特点来看,当属北宋景德镇窑之器。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瓷匠在烧窑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强还原焰,使这件瓷尊的色泽达到了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的效果,形制上,则是明显的模仿青铜尊的款式,其口沿外敝,颈部束收,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古朴柔韧的造型,厚薄相济的胎骨,赋予尊体的端庄,浑厚的气度,腹部饰以暗花缠枝牡丹纹,构图简炼,纤细的纹线流畅飘逸,又赋予器物以秀美、恬静的意境,整体古朴中见典雅,端庄中溢魅力,显示了非凡的制瓷技艺。

元代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


元代瓷器知名的就是元青花瓷器,但是元代官窑瓷器除了枢府釉以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官窑瓷器就是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浮梁瓷局”在元代朝廷的关注下,景德镇的陶瓷大师们开始将釉上彩绘运用到高岭土制成的瓷胎高温釉器上,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品种,可以说元代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元代特有的瓷器。

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一种五彩瓷,但它不是平面的,而是具有“堆垛”效果,立粉堆彩瓷是在元青花、元代釉下彩、釉上彩技法基础上的工艺新突破,用堆花立粉法制作五彩加金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的一个重大工艺创新。聪慧的元代工匠借鉴古波斯掐丝珐琅的工艺用于陶瓷工艺的大胆尝试,其意义不亚于元青花,只不过因这种稀罕的器物工艺复杂,多为宫廷所用,实物留存凤毛麟角。

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有五个特点:

一、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是以卵白釉为胎体;

二、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具有元代器物典型特征;

三、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绘制方法是立粉戗金五彩,胎体基本同于枢府之青白釉瓷,在乳浊的青白釉地上以堆花立粉的特殊工艺堆出纹饰轮廓,再于轮廓内分别填彩并嵌金片。其红、紫、赭、黄、蓝、白、绿、孔雀绿料彩,高高凸起于釉表,彩质如玻璃料般透明,色泽既浓艳、鲜亮,又沉着、古雅,各种色彩与嵌金浑然一体;

四、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采用“堆垛”工艺;

五、卵白釉立粉堆彩戗金瓷器是元代官窑瓷器,它应是元代景德镇供皇家之用的御窑珍品,它的被发现,将景德镇烧成五彩瓷的历史提前了约半个世纪之多,并首开珐琅彩之先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