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建材瓷砖 > 导航 >

建陶卫浴成为广东建材业发展重点

建陶卫浴成为广东建材业发展重点

建材瓷砖 瓷砖建材 古代瓷器发展

2021-05-20

建材瓷砖。

要把广东建设成世界陶瓷的研发与制造中心。进一步提高佛山、潮州等两大基地的陶瓷产业聚集水平,促进开平水口水暖卫浴聚集地的产品与之同步创新配套,形成以佛山、潮州等地为核心,聚集若干大集团、大公司的研发与制造中心。并且要面向国内、国外两大市场,把广东陶瓷产业的品牌、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优势,向其它要求成本较低、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扩散、辐射和跨国经营,努力创造国际品牌,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有品牌、有信誉的世界陶瓷研发与制造中心。

在布局上,将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基地以及强大的商贸、物流和信息等配套和服务业基地放在佛山,使佛山成为国际上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主要发源地和产品与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潮州则建设成为以卫生陶瓷为主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通过佛山和潮州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有计划地推进建陶工业生产基地由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粤北(清远)粤西(肇庆)、粤东(潮州、河源)转移的战略目标。在潮州、河源、清远、肇庆等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建立产业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并通过市场导向将部分制造厂设在四川、山东、山西等外省和中东、东欧等国外条件优越的地方。

水泥工业

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根据广东省各地市场的需求、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未来的广东省水泥工业应以粤北(清远、韶关)、粤西(云浮、肇庆的山区)、粤东(梅州、惠州的山区)“三大水泥熟料基地”为发展重点,建设总规模目标为8500万吨。其中:粤西3000万吨(云浮2000万吨);粤北3000万吨(英德2000万吨);粤东2500万吨(龙门1000万吨),到2010年把该三大区域建设成水泥生产集中度达60%以上的广东省水泥生产基地。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利用本省“三大水泥熟料基地”,为珠江三角洲提供熟料和水泥产品;同时,配合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水泥工业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粤北、粤西、粤东山区转移的步伐。

而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或边缘有资源的地方,适当建设以工业废弃物做原燃材料或以消纳城市垃圾为目的的日产4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同时在珠三角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布局大集团附属或控股、参股的大型水泥粉磨站、水泥配制站、水泥制品厂及其它生产下游产品的企业。

玻璃行业

计划重点发展超薄、超厚、超白等优质浮法玻璃、智能玻璃、信息工业玻璃、汽车玻璃等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产品,以及超薄技术、在线镀膜技术、一窑多线等先进技术。鼓励并扶植大型玻璃集团向后续产品延伸,提高深加工玻璃的聚集水平,扶持珠江三角洲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集群的形成。玻璃的生产和深加工企业重点建在珠三角沿江和沿高速公路处,如广州、东莞、深圳一线以及江门、中山、顺德等地。要扶持以沿海为主要基地的硅质原料基地的开发和建设,确保硅质原料的稳定和供给。

新型建材

新型建材是要大力发展的方向。以节能、节土、利废、环保、改善建筑装饰功能为中心,以墙体材料革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地带大力发展多功能、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高档产品。促进集约生产,培育扶持云浮、东莞石材深加工、顺德(建筑)涂料等集群和大型装饰装修材料综合市场的形成和提高。鼓励各传统建材向下游产品延伸和发展,延长和完善产业链,从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进一步发展广东省新型建筑材料。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建陶业“冬天”提前抵达


一个不容置疑的残酷事实已经清晰地摆在所有陶业人士的面前,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大的市场压力,先是一条两条生产线停了下来,紧接着,就不时有陶企生产线停产的消息从私底下传来。山东、四川、佛山等建陶产区,一一概莫能外。在这个秋阳依旧酷热的季节,建陶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冬天”。市场开始缩水

就在今年5、6月份,建陶市场还是一片旺销态势,各大建陶产区几乎所有的建陶厂都窑红火旺,车水马龙,呈现出一片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佛山一家知名仿古砖生产企业,就想找一条停产线承包而最终难觅这样的企业。然而,伴随着7月夏季的到来,一些先知先觉的经销商,已明显感受到了市场的冷清,继而波及建陶企业。加上新道路法的出台,“限超”整治一时间成了企业爆仓的“替罪羊”。一些顶不住市场压力的企业开始处于半遮半掩的半停产状态,先是山东淄博产区生产水晶砖的企业,有业内人士说该地区近一半的生产线已停了下来,记者打电话询问几家企业的生产情况,有人说生产正常,也有人闪烁其辞。8月底记者对该产区进行了采访,停产企业明显增多,100多家建陶企业,具体停了多少条,却没有人能讲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停下来的生产线不在少数。

按照惯例,从农忙结束开始,每年下半年,应是建陶产品最旺销的黄金季节,市场由冷变暖,被称为“转角市”。然而,今年从7月份开始,建陶市场却逆势趋冷,市场需求大幅缩水。佛山南庄一家建陶企业的老板对记者说,自进入7月份以来,周边不少企业已出现了停产的迹象,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每天的产销量,一旦出现积压,除降价促销外,将对外进行贴牌生产,以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

无论是山东、四川、广东还是内地的一些建陶企业,在7、8月份停窑,已不鲜见。

正如四川威远朝阳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琪对记者所言,陶企停产,与原材料涨价、电力紧张和公路治超没有关系,真正的原因是终端出了问题,即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市场需求正出现大面积的缩水。陶企应及早面对

建筑卫生建陶行业是一个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产业,上游一有风吹草动,下游就会受到较大的波动。而此次宏观调控,影响面最大的依旧是房地产业,从而导致了建陶市场的大面积缩水。

这一次经济运行是在中央财政投入力度逐渐减弱的情况下愈演愈烈的。从投资主体看,支持经济的主体是民营经济,这在建陶行业尤为明显。现代经济学认为,民营资本成为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通常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以自己的钱进行投资,风险自负,政府不应该强行进行干预,正所谓“市场行为,自生自灭”。另据媒体所道,由银监会、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等四部委在联合彻查“大型购物中心”投资热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100亿左右的民营自由资金,套住了近20倍的银行资金。

面对经济过热的态势,中央采取一系列强硬的行政手段,再一次对宏观经济实施“软着陆”。首当其冲的依旧是房地产的降温,土地批不到了,贷款拿不到了。由于建陶行业一般要比房地产业滞后半年左右,因此,在今年5、6月份,建陶市场依然呈现出旺销的势头。而进入7月份,这根由政府部门点燃的宏观调控的“导火索”,终于殃及到了建陶行业,建陶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严冬”考验。抛却盲目的发展,回归科学与冷静,是当前建陶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冬天”已经来临,惟一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御寒”的准备。停窑的煎熬已经令不少企业感到生存的压力,而“活下来”应是陶企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陶企应认清形势,及早面对,无论是产品结构、市场价格、营销策略还是投资计划的调整,都应服从于长远的发展规划。“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懂得在市场严酷的环境下如何适应市场,做好休整与养息,就会等来建陶市场复苏的“春天”。

江西省成为中国建陶业巨头战略转移投资热土


中国建陶业风起云涌,新一轮战略性迁移和扩张紧锣密鼓,方兴未艾,一场影响中国建陶业发展方向的大变局正在演绎之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经济现象是,江西省在承接中国建陶业的战略转移中,成为众望所归的投资热土。今年以来,佛山建陶业巨头纷纷抢滩江西:“新中源”斥资8亿元投向高安,“东鹏”14亿元投资丰城。在这场变局中,瓷都景德镇更是收获良多,相继有“乐华”、“金意陶”、“欧瑞特”等知名建陶企业前来建厂,签约开工的4个项目总投资高达32亿元。

江西后发优势起了关键作用

如何看待佛山建陶巨头在战略转移中的行走路线直指江西?业内人士指出,江西作为发展中省份,这些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交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承接东部、辐射中部的区位优势;更兼有观念上的更新,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因此,佛山建陶巨头在考量各种硬性成本的同时,更为围绕销售、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衍生的软性优势所动心,他们从企业自身发展扩张的需求出发,看好江西继而投资江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佛山是我国建陶的代表性产区,企业密集,在激烈的竞争当中,面临进一步做大规模的需求。但他们的总部设在佛山,一时难以改变。一些建陶巨头之所以选择江西,正是看中了江西在他们进军市场方面的有利区位。因江西距离华东、华南均在“3小时之内”,有利于他们的产品辐射中部地区,衔接东部地区。与此同时,也便于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直接操控,带来管理上的便利。

情感归宿和文化认同景德镇成为首选之地

在这场大招商拼搏中,景德镇成了最大的赢家。今年春节过后,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和学院的负责人一起,三下佛山,两赴上海,大打“亲情牌”。6月15日,金意陶董事长何乾在项目落户景德镇的奠基仪式上动情地说:“在中国陶业大版图中,景德镇和佛山两大产区的分量不言而喻。作为学院的毕业生,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本人陶瓷职业生涯的起点。今天,我们将在这个已辉煌千年并将继续辉煌的大地上开始新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

无独有偶,佛山乐华“箭牌”和欧瑞特集团的“掌门人”谢岳荣、鲍杰军也出自陶院门下,虽在佛山创业,但一直与陶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联袂进军景德镇,衬托出萦萦于怀的陶院情结,是一种情感的归宿使然。

当然,景德镇的吸引力远不止这些。景德镇是世界陶瓷文化和艺术的源点,这里有全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培养了无数包括建筑陶瓷在内的行业巨子;这里有独特的、适应陶瓷生产的肥沃土壤,技术资源丰富,熟练工人及具有相关知识的工人较多,培养成本较低;再加上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研究中心就设在景德镇,这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见,佛山对文化的认同,从根本上决定了把景德镇作为扩张和二次创业的首选之地。

佛山+景德镇,双赢的选择

相继落户景德镇的佛山建陶企业,皆非等闲之辈,堪称国内强势力量,工业陶瓷巨头。“金意陶”的仿古瓷砖,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二;乐华则是专业生产“箭牌”高品质卫浴及配套产品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欧瑞特集团在佛山、学院设有两个代表业界顶尖水平的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其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他们的加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现代+传承、工艺+艺术”,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将为中国陶瓷产业的融合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对景德镇而言,佛山建陶巨头的加盟,将对陶瓷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景德镇市瓷局领导用了“五个有利于”来概括:有利于陶瓷大格局的构筑,有利于建陶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有利于陶瓷产业做大总量,有利于陶瓷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陶瓷人才培养和陶瓷技术进步。目前,产业总量偏小,建筑卫生陶瓷更是“短腿”,“乐华”等四个建陶项目的落地,正好策应了当前发展引优引强、推进优强企业集聚的发展目标。这些项目建成投产、达产达标后,将新增陶瓷销售产值48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必将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总量。

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佛山建陶巨头纷纷进举景德镇,也有人持不同看法,主要担心这些大企业的集聚,会不会带来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给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隐患。

针对人们的忧患,景德镇市政府领导表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决不会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会更加注重门槛准入,注重竞争力与持久发展,注重项目的环境评估。因此,在引进企业时,环境因素是预先必须考虑和选择的,不会重蹈污染环境的老路。

金意陶董事长何乾公开作出承诺:落户景德镇的项目,将遵循“先进性、旅游性、环保性”的建设理念,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和ISO14001环保标准体系,采用低污染燃料,吸取国际最新的技术和工艺,不仅保证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绿色环保建设方面,也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保证品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相信,在环境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只要政府和企业家双方共同努力,江西建陶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全产业链格局:陶瓷卫浴业的发展趋向


目前,陶瓷卫浴行业市场惨淡,产能过剩,行业饱和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游供应企业的发展与陶瓷卫浴行业息息相关,它不仅反映了陶瓷卫浴行业的兴衰,同时也助推陶瓷卫浴行业的发展。如何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并建立可信模式,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助推行业的发展?第三届广东省陶瓷上游企业研讨会将邀请众多行业精英,在求新求变的大背景下,共同就行业节能减排、各种技术创新等大方向、大趋势问题进行实质性的交流互动,共同寻找破冰之举,共同谋划破局之策。

由于国内国际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陶瓷卫浴市场及上游企业呈现令人心焦的境况。现在,几乎找不到可以独善其身的产业,也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能够避免市场的暴风骤雨,往往是一个产业遭难,上下游产业都会受到影响和诛连。这也在证明着:产业间的关联度在日益密切,链条关系在日趋紧扣。如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使下游产业之一的陶瓷卫浴业深受影响,市场需求减弱,库存增加,利润下滑。再如陶瓷卫浴业,由于市场不畅导致需求减少,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利润降低,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对陶瓷机械及配件、化工色釉料、原燃材料、耐火保温材料、窑炉公司等上游企业的不利和被动影响。此前不止一次的新闻报道,某陶瓷卫浴企业关门倒闭,或是老板“跑路”,集在门前讨债的必有不同的上游供应商企业。

其实,上游企业与陶瓷卫浴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且重要。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游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特别是原材料、化工料等),直接影响到下游陶瓷卫浴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而上游陶瓷机械装备等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反过来又会更大程度地助推陶瓷卫浴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上游各产业的产品供应的稳定、及时,产品质量的稳定,合作关系的稳定及产品创新速度、生产成本高低等,都会对陶瓷卫浴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既然是上下游的产业,势必会有唇齿相依的关联,就应该有一个密切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各自的共同发展。

眼下,陶瓷卫浴业纷纷延伸企业内部的产品链条,将产品链一再拉长、延伸,甚至是跨界经营、混搭设计,对泛家居行业的所有产品都有涉足,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陶瓷卫浴企业在延伸产品链条时,还应关注企业外部的产业链条。据悉,中国建筑卫生瓷行业历史上第一部产业政策的制定工作已经启动。政策范围包括建筑卫生陶瓷、机械化工等全产业链,将对政策目标、行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准入门槛、出口贸易等与整个行业相关的方面做出阐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对陶瓷卫浴业及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要求。可见,今后的发展,以陶瓷卫浴业为核心的涉及多个相关产业的全产业链格局已经浮出水平。优势骨干企业可以技术、管理、资金、资本、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联合重组、兼并重组或是发展共同体、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在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增值服务基础上,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强化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陶瓷卫浴业要站在整个产业链条的高度看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全产业链理念的认识,有的放矢的加强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兼并、重组、联姻。一是增强上下游企业的诚信经营,增进彼此互信,诚信经营不仅是对下游环节(经销商、客户等),也包括对上游产业(供应商等),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陶瓷卫浴企业对上游企业付出诚信的努力,相信定能结出双赢的善果。二是共同构建以陶瓷卫浴业为主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汇集各方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创新,迎接创新的市场挑战,也会取得双赢的结局。三是结成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御市场风险。现在的市场风险不是独立的,其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强、涉及产业之多都在增大着企业的经营风险,考验着各企业的经营智慧,蝴蝶效应的影响力被无限放大。上下游企业要以一种共进退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惊涛骇浪。四是本着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选对企业跟对人。陶机、化工色釉料等上游供应企业选好下游的陶瓷卫浴企业,哪些企业值得长期合作,跟对下游的潜力股陶瓷卫浴企业,无形中会提速供应企业的成长。

实施上下游企业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格局,也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更是推进陶瓷卫浴企业“武装到牙齿”以提升抵御市场风险与风浪之能力的一种考验。覆巢之下无完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古代先贤们的忠告,在当今市场中也在警示陶瓷卫浴企业,全方位、立体化的防御体系,从头至尾的全产业链战略,或将引领陶瓷卫浴业发展的新阶段。

评论:建陶业营销渠道创新势在必行


陶瓷企业的展厅真的太浪费资源了,在一次会议上,陈帆教授突然问道:为什么陶瓷企业一定要做大展厅?其中缘由,各位老总心里都明白。

而大家只要看看那些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的大展厅,其规模也真得让人瞠目结舌,目前国内企业展厅面积多在5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万平方米,装饰也都达星级标准。如果你再仔细看看产品,抗静电、抗污杀菌、防辐射等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可以看出其营销方式基本还都处在“卖产品”的初级阶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展厅呢?刘小明社长分析有两个原因:其一,陶瓷产品的特性决定其对情景销售的依赖性很大,必须通过空间卖产品,且其为主因。其二,陶瓷产品终端渠道太单一,尤其是超市渠道发育不好。而我认为导致“大展厅”现象主因是陶瓷产品的营销渠道过于单一,也就是说,目前为止,陶企没有找到比“大展厅”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只能采取这种情景销售方式,做大展厅也是无奈之举。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大展厅也不一开始就有的。

在国外,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意大利、日本等陶瓷比我们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展厅也并没有国内的大,说来大家也明白,好品质绝对不是建立在豪华展厅基础上的。“大展厅”恰恰反映国内企业家浮躁的心态,其中不乏攀比、跟风等因素。

再看看国内,建材产品中也只有瓷砖的销售有“大展厅”,我从来没有发现钢材、砖瓦、水泥、玻璃、地板或涂料行业有什么“大展厅”之说,也许你会辩解,这是因为瓷砖产品特性与之不同,不能相提并论。那么与之类似的家电、地板“耐用消费品”,你见过海尔、圣象有这么大的展厅么?

很多业内人士都对“大展厅”的做法产生置疑,那么对营销渠道创新也就势在必行,怎样开拓出新营销渠道呢?笔者总结学习其他行业经验,提出几点想法:

第一、提高创新力,打造核心技术,考虑企业的纵向发展,通过提供产品研发、设计、销售、安装、咨询服务、保养一体化服务,甚至可以成立物流公司,提高配货效率,增强终端控制能力。

第二、树立“消费者第一、经销商第二、厂家第三”的经营理念,将经销商放在消费者之后的重要位置,积极做好厂商一体化,组建完整、稳固的销售网络,合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与房地产企业,争取成为他们的指定供应商。如今指定用车,指定用水比比皆是,以此整合资源,品牌推广,包括资金、技术、业务方面的重组与优化。试想一下,如果某瓷砖成为万科房地产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推荐制定品牌的话,其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加强与装修市场、家装公司以及房产交易公司(针对二次装修)的合作,甚至投资入股,都有可能开辟一条新的营销通路和传播途径。如此一来,不会受制于设计师,也不用为回扣发愁,自己既当配角,也要做主角,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操作性。

第五、了解销售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俗,做好本土化营销、借助当地本土单位开展人情化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实施“错位销售”战略,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提高品牌公信力。

建陶业“李鬼”频现 企业政府联合打假


讯:在产品和品牌被“山寨”的行业里,陶瓷界可谓“重灾区”。记者昨日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版权局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营造促进陶瓷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表示,该《意见》的出台,将有利经历“阵痛”的佛山陶瓷业加速转型升级。而不少佛山知名陶企业表示,陶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希望今后对《意见》的执行能坚决到位,并在佛山为全国陶瓷行业树立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典范。

行业现状 陶瓷业“李鬼”出没

据初步估算,中国的陶瓷产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而其中近70%的产量出自佛山的陶瓷企业。在高度集群、快速发展的同时,佛山陶瓷业不仅赢得了“陶都”之称,也引来了不少假冒“李鬼”,使得近年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发,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一”节前,佛山市公安局和肇庆市公安局联合出击,查封了位于肇庆市鼎湖区贝水工业区内一家“山寨”新中源集团产品的大型微晶石生产厂、仓库及其在佛山南庄镇的销售窝点,查扣了假冒伪劣微晶石产品2万余箱,案值高达数百万元,该公司主要生产、销售负责人已被警方抓获。

“企业创立品牌不容易,我们公司努力了20多年建立起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口碑不容侵犯,否则不仅会让企业发展受到影响,而且也会阻碍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新中源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发展,公司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雷霆”打假行动。而在今年年初,佛山的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就根据举报,在石湾沙岗某“微晶石营销中心”以及位于南庄镇贝岗工业区的4个仓库内,查获了假冒“新中源”、“圣德堡”等中国驰名商标的微晶石产品1万余箱,拘捕了数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李鬼”出没,品牌企业为此疲惫不堪,在不久前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的一个知识产权维权法律援助座谈会,乐华洁具、蒙娜丽莎等知名陶瓷企业代表大吐苦水。

企业期盼 执法坚决到位树立典范

在此次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维护陶瓷行业知识产权:在加大陶瓷领域行政执法力度方面,各主要陶瓷产销区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积极开展信息共享、案件会商、执法联动等工作,各地专利、商标、版权等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针对陶瓷领域侵权假冒行为的联合执法磋商机制,强化日常执法巡查和专项整治,加大对跨地区侵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及重案要案的打击力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媒体曝光等。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中源集团的这次雷霆打假行动,已得到了各地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意味着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迈出新的步伐,让企业在维权路上不再‘孤独’。而且新发布的《意见》也让大家在维权路上更有底气,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执法是否够坚决、到位的问题,否则再多再严再规范的法律法规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位陶瓷企业的公关部负责人表示,“雷霆”打假行动将如何发展、刑事执法如何落实到位,已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认为,《意见》正式下发之前也曾向广东陶协征求意见,这表明国家相关部委对陶瓷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并提上了新的议事日程,且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陶瓷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业界希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也希望‘雷霆’打假行动能为全国陶瓷行业树立一个落实《意见》、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典范。”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于枫表示,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保护佛山陶瓷的品牌形象,切实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商标的使用等,将是佛山陶协的重点工作之一。

评论:警惕卫浴出口成为瓷砖第二


与瓷砖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或被课以重关税相比,国内卫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目前看来是高歌猛进、风光无限,尚未有遭遇贸易壁垒的迹象。但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瓷砖所遭遇的国际化门槛之鉴,预示着卫浴企业的未来出口之路也不会一路平坦。

国内卫浴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卫浴在国际市场上尚为“人微言轻”,其分量不足以撼动当地生产企业,不会象陶瓷如雪片般飞去后即“秋风扫落叶”般“打击一大片”,让当地企业“动容”。一方面得益于国际市场上卫浴的贸易氛围似乎更为开放。如目前一些国际卫浴品牌,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专卖店数量之多,可以与肯德基等媲美。再放眼国内市场,TOTO、科勒等国际大品牌多年前已风行“长城内外”,并将“雪球”越滚越大。其实这些大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行销无阻的客观事实,也无形中为国内卫浴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筑起了一道保护墙。

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国内卫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以高枕无忧,不会遭遇各种贸易保护壁垒的打击。有资料显示,由于中国卫浴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优势,目前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欢迎,销量呈直线上升之势。同时由于受市场热销的吸引,目前国内市场上卫浴生产企业总量也正急速增长,而大多也纷纷将眼光瞄准国际市场。作为国内陶瓷出口窗口的中国陶瓷城内卫浴品牌越来越多就是最好的例证。但危险的是,部分卫浴产品开始以价格战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工具,甚至以牺牲产品本身的技术安全质量为代价,以获得低价行销的本钱。这些行为都让“中国卫浴”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与声誉开始受损。

今年6月,各个媒体纷纷以《中国陶瓷在印度市场“翻身无望》为题报道了“印度当地陶瓷企业掀起反倾销‘日落复审’,企图再度将中国陶瓷挡在门外”的消息。众所周知,由于印度对中国陶瓷征收高达300%以上的反倾销税,结果导致了目前中国陶瓷在印度市场上几乎全军覆没。而其中的始作佣者,自然是中国陶瓷的无序竞争与低价格行销。其中更重要的是,面对对方的反倾销动作,不少陶瓷企业竟然未有任何反应,让“团体”的力量陷入一片苍白。

面对卫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崛起的事实,为避免重走瓷砖的国际化老路,显然需要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与准入门槛,从技术等多个方面对国内卫浴企业加强“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团体的力量,一起化解国际市场上的各种风险。近日佛山卫浴专业委员会声言将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自身“区域品牌”形象的做法确实值得称道。尤其是该协会未雨绸缪,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行业凝聚力来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规划,对目前蓬勃发展的“佛山卫浴”来说,自然不啻是一种福音。

夹江建陶业集群呈现五大格局


夹江,作为陶瓷产业后起之秀,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培育壮大了陶瓷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新路。

夹江建陶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基本呈现五大格局:

一、形成了一批重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了以东陶西移战略骨干新中源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以建辉、新万兴、米兰诺、威尼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竞争力强的重点陶瓷企业。目前,全县建陶业拥有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6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有3家建陶企业通过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42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3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证。拥有不同规格、花色,高中低档并有的近千种建陶产品。高、中、低档产品的比例为3:4:3。

二、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县拥有全自动压砖机200余台,部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去年投产的新万兴、米兰诺公司长200米、宽3.2米的天然气抛光砖生产线,能实现日产8000mmX8000mm以上规格抛光砖1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之最。为提高全县建陶产品品质,推行清洁生产,全县企业陶瓷生产新工艺不断涌现。全县已有近50家企业改变了传统的干法生产方式,逐步实现湿法生产。新北斗陶瓷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获国家科技部扶持项目,“川煤气化技术”和“水煤浆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今年,国家开发银行已批准了向夹江县提供总额1.5亿元的基础设施扶持项目,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产品档次。今年底前,全县将淘汰所有的燃煤陶瓷生产线,全部改用天然气、水煤浆、水煤气等清洁能源。

三、产业配套能力明显提高。建陶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电力、天然气、机械配件、色釉料、包装、运输、页岩开采相关配套企业5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8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6家。吸引山东、广东、福建、山西、河南、贵州等省及川内成都、攀枝花等地外来相关企业驻夹的经营、服务、办事机构160多个。带动发展包括个体运输户、陶瓷产品经营户、页岩开采户、货运信息部及零配件加工户1600余家。陶瓷产业已由过去单一生产型向陶瓷科研、生产、商贸、配套“四位一体”的格局发展。目前,在夹江足不出户,就可备齐一个建陶厂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

四、国际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随着建陶产业的健康发展,全县与国际经贸合作也与日俱增。先后与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陶瓷强国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企业间和政府间的联系与合作。2003年,意大利政府向夹江县政府提供270万欧元的无偿援助和贷款,用于建立陶瓷生产培训基地。去年,全县境内新建的乐山铁路二类口岸已投入使用,陶瓷产品已顺利进入中亚、东亚、东南亚、南非国际市场,全年建陶产品出口将近800万美元。

五、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明显。夹江陶瓷产业对乐山市周边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县私营业主在省内区市县兴办陶瓷企业40余家,直接带动了当地陶瓷业和经济发展。仅夹江县内陶瓷及其配套产业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待业人员6万余人,不仅就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人员就业,而且还吸纳了周边区县的1万多剩余劳动力来夹江务工,夹江成为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劳务输入县之—。

评论:佛山建陶业总部经济该如何定位?


是什么因素促进了佛山陶瓷外迁?又是谁“逼”走了佛山陶瓷?

当一个成熟的产业群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转移就成为必然。众所周知,佛山陶瓷经过2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成为中国产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区域性品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过于密集的产业群,集中消耗了大量的矿物资源和能源,给佛山的交通、城市规划、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稀释产业密度,生产中心的外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也符合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规律。

从当前佛山陶瓷企业外迁的态势看,只能是生产中心的外移,而非品牌的转移。因为所有外迁的企业,只是生产环节的异地扩张与转移,企业总部依然保留在佛山,其实质是生产力从高梯度发达地区向低梯度落后地区转移。随着生产中心的转移,构建佛山陶瓷总部经济又该如何定位?

发展佛山陶瓷的总部经济,要充分利用佛山陶瓷20多年来所积累所特有的技术、人才和产业配套、产业集群等资源优势,保持陶瓷企业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较有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毫无疑问,发展佛山陶瓷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大批国内外陶瓷卫浴企业总部形成的产业集群,极大提高了佛山陶瓷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充分发挥了建材行业的“扎堆效应”,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佛山陶瓷品牌国际化发展。把佛山建设成为中国建陶的技术、工艺的研发、营销、信息服务和会展业的中心,打造真正的“总部”,而非定位于低层次的生产基地。因此,生产中心的外移是对佛山陶瓷中心位置的整体提升。

现代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分离创造了条件。佛山陶瓷总部经济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陶瓷生产中心的外移,而是整体战略思维的缺失。因为在制造业领域,由于生产中心的转移导致产业链条的断裂,引起行业中心地位的丧失的案例,是佛山陶瓷行业的前车之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建陶卫浴成为广东建材业发展重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建陶卫浴成为广东建材业发展重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建材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