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中国首次展出景德镇官窑主动发掘出土的文物

中国首次展出景德镇官窑主动发掘出土的文物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20

景德镇古代瓷器。

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朱明遗宝”——珠山御窑考古成果展首次与观众见面。这批中国首次对景德镇官窑主动发掘过程中新出土、以前未见传世的珍稀古瓷,由此开始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一平介绍,这次展览内容颇丰,在考古学家以往复原的上千件古瓷珍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发掘出土的70件文物修复件和标本件。其中永乐花釉里红龙纹梅瓶、黑釉刻花三足香炉、白釉印花盘口弧壁碗、红釉印花盖盒、宣德白釉卧足碗和各种仿青釉的小罐等,均为海内外孤品。

特别是一件高10厘米、口径16厘米的红釉靶盏,盏心“永乐年制”篆文印款是迄今为止全世界靶盏中纪年铭文最清晰的一件。即使高度发达的现代工艺都未能掌握这种红釉上色原理。这次展览还展出了许多重要标本,如洪武红绿彩花卉纹盘、宣德青花调色碟、正德方盘和阿拉伯文栏板等,都是以往所不见或罕见的官窑遗物。wwW.taOCI52.COm

官窑也称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海南一古窑址考古发掘出土千件清代陶瓷


新华社海口5月24日电(夏萍)为期两个月的海南省澄迈县福安窑址考古发掘日前结束,共发掘出土1000多件清代陶瓷文物。经专家鉴定,初步推断福安窑址的时代为清代中期,距今200多年。

主持发掘工作的海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郝思德介绍说:这是海南第一次对古窑址发掘,共发现4座窑炉,其中2座保存较为完整,其形制结构基本上可以看得清楚。福安窑址的发掘填补了海南古窑址发掘的空白,为研究海南古代陶瓷技术和工艺传统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探索明清时期海南手工业的生产状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

本次考古发现的瓷器釉色分为青秞、青花、酱秞3种,器形主要有碗、壶、罐、杯、盅、盘、蹀、盆、缸、瓮、盏、香炉、砚台、烟斗、器盖、瓷权(秤砣)等。其中青花器形带字款、花卉图案,有的瓷罐带有海南地方特色的青蛙纹样,同时还发现大量窑具,主要有垫饼、垫圈、垫钵等。

福安窑址是1964年广东省文物工作者在考古调查期间发现的。2002年,海南省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福安窑址进行了第一次清理发掘,从2002年5月至7月,主要发掘的是窑址废品堆积,共出土文物2300多件。

景德镇首次出土一批明代官窑孤品


随着景德镇官窑主动发掘的进行,一批珍稀的明代成化年间瓷器被清理出土。考古专家从数百块碎瓷片中,出人意料地发现了目前世界上仅见的明皇室专用花卉罐、白釉小杯和绘画专用调色盒。这些新出土的文物被发现于珠山北麓发掘工地中的成化官窑遗存,这些明代成化年间的碎瓷主要分为三类:青釉盖罐、天球瓶、铺首天球瓶、贯耳瓶、渣斗式花盆、海棠形花盆与盆托;青花花卉纹碗盘、人物纹盘、双狮纹靶盏及各种花草纹盖罐;白釉制的精巧卧足小杯、菊瓣小杯与带子口的调色盒,器型多样,花色繁多,充分展示了当时官窑瓷器的优良品质,大大丰富了成化官窑的品类,为研究成化官窑提供了更多极为珍贵的实物史料。考古研究所所长李一平介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四只不同花色的青花花卉罐,除一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见收藏外,其余的款式花色均为目前世界所仅见,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同时,专家首次发现了白釉菊瓣小杯和白釉调色盒,其做工和器型也是世界上所仅见。由于这些均为残器,具体图案、器型以及相关数据仍有待精确复原后再另行公布。下一步考古人员将把这些瓷器碎片分类整理修复。官窑也称御窑,是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景德镇官窑集中了从元代至清朝历代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为确保瓷器的绝对品质,当时官窑必须超额烧造,据文献记载,每100件成瓷仅有4件能入宫使用,而绝大多数瓷器次品、试制品和贡余品都必须被集中砸碎后埋藏入官窑范围之内,以禁绝流入民间。这些碎片随着朝代的更替形成层次清晰的堆积,成为中国唯一能全面延续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景德镇明、清的官窑在以珠山为中心、“周长五华里”约5万平方米的区域之内。从2002年10月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联合组成的景德镇官窑遗址考古队,在景德镇先后两次主动发掘,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发现了大批明代官窑窑炉遗迹、以及晚清江西瓷业发行所遗址,有一批被誉为“绝世孤品”的瓷器和文物遗存面世。

中国陶瓷作品首次在卢浮宫展出


应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邀请,中国六大非遗窑口21位当代顶级陶瓷大师与教授的50件作品,3日至6日在法国卢浮宫参加了第17届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并受到热烈追捧。来自加拿大,中国,西班牙和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及作品参加了这次展览。

据上海精涛文化会展有限公司腰女士介绍,在世界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及保护的今天,这个展览广受关注.这个展览是中国陶瓷传承艺术代表团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杰出作品首次亮相法国卢浮宫,代表了中华当代陶瓷文化艺术的缩影。

这批顶级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有周国桢,秦锡麟,冯林华,何炳钦,李文跃,蔡玲玲,蒋立平,彭树平,宁钢,孟树锋,郭爱和,张金伟,夏侯文,刘立忠,梅国建,杨志,孙建兴,蒋国兴,葛军,吕金泉,何立农等大师。

这批大师精湛的技艺,崇高的艺德和连续不断刷新的拍卖纪录,成为国际当代富人阶层热捧的作者。其中周国桢大师的作品2009年在嘉德拍卖行就达200多万元。很多大师的作品都被作为国礼,或被很多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批送卢浮宫参展的作品,都是大师亲自手工打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收藏价值。

展会的主办方是成立于1968年的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这是以法国为首的工艺组织,联合了2800名手工艺者,艺术家以及工艺作坊,领导支持并帮助他们成长发展.这个展会得到了法国萨科齐总统的荣誉支持。

这次展览是在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带的支持与指导下,由上海精涛文化会展有限公司策划组织上海龙凤旗袍和国家级非遗大师组成的中国非遗展区,期间得到国欣上海文化艺术发展公司和法国公司的大力协助.这次展示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走出去,同时推动并提升中国文化艺术出口贸易的规模和影响力。

首次参加中国·景德镇瓷博会的朝鲜陶艺家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商业会议所万寿台海外发展会社集团组织的朝鲜陶艺家和参展作品,首次参加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本届瓷博会上备受关注。

在1号展馆二楼该集团的展台前,观赏、咨询者络绎不绝。陌生的朝鲜陶瓷连同她那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深深吸引着瓷都本地和海内外的参观者。10月20日中午,怀着对朝鲜人民的美好情谊,记者采访了该集团全体成员。

团长韩京首是朝鲜最高荣誉“人民艺术家”称号获得者,集团其他成员都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大师。他们统一的着装、谦逊的姿态,让人不由得感叹礼仪文化在朝鲜人民中的根深蒂固。

韩团长首先向景德镇瓷博会组委会对他们的邀请表示了感谢。由于种种原因,朝鲜陶瓷在推广方面一直受到一些制约。而事实上,朝鲜的艺术大师们已经具备相当高水准的创作才华。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的艺术家们带着他们的作品开始跨出国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来自五湖四海人们的审视。

来到景德镇后,这个之前只存在于他们脑海中的瓷都,令朝鲜代表团成员连声叫好,高水准的瓷博会以及景德镇整座城市体现出的浓厚的瓷文化氛围,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时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朝鲜陶艺家向记者介绍了此次他们带来展示的镶嵌青瓷。高丽镶嵌青瓷是朝鲜瓷器的一大特色,在成型的坯胎上用刻有纹饰的模具捺于胎上,或用木、竹、铁等工具刻画的凹槽,根据图案需要填涂白色或黑色化妆土,再经修胎后施以青釉,入窑在高温下烧制,便形成了这个极具特色的陶瓷品种。

朝鲜陶艺家表示,此次参加瓷博会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广镶嵌青瓷文化,同时通过博览会上的交流吸取百家所长,以便今后更加从容地将朝鲜陶瓷推向全世界。有过多次参展经验的韩团长告诉记者,瓷博会的志愿者、接待人员的敬业精神让人非常感动,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让初次抵景的朝鲜客人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和细致犹如春风般和煦与温暖。

几天来的展览,让代表团成员信心大增,他们无时无刻不为自己国家的艺术品受到好评而感到自豪,他们圆满地实现了前来参展的目标。

在采访结束前,他们欣慰地对记者表示:“假如明年能接到邀请,我们还会再来景德镇!”同时,他们也真诚地希望中国各地尤其是景德镇的陶瓷工作者能够去朝鲜进行文化交流,让两国陶瓷界人士的创作技艺得到共同提高。

景德镇出土晚明“陶瓷宝贝”


为深入考察景德镇晚明时期制瓷业的经济形态和外贸瓷的生产情况,填补明清外贸瓷研究的空白,近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古陶瓷研究所联合对位于景德镇市观音阁一带的古窑址进行发掘。大批晚明时期的陶瓷宝贝和陶瓷遗迹“破土而出”。8日,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土的一批有纪年且有地层关系的瓷器标本,为研究景德镇明代晚期瓷器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断代标尺。

现场:明代晚期陶车坑现身

记者8日在景德镇市观音阁看到,在挖掘现场的南部正中有一辘轳车坑,坑为圆形,直径有100多厘米,四周以青砖、石块砌成,坑中心有一圆形小洞,据考古人员介绍,此为安置辘轳车足之用。坑內出土有瓷质荡箍,根据地层关系及包含物分析,该坑为晚明时期制瓷作坊遗迹,是目前景德镇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且有年代可考的明代晚期陶车坑。此外现场还有陶缸、砖铺地面、挡土墙等遗迹。考古人员表示,很显然,此处是一生产工序完整的明代晚期古窑址。

成果:有科学断代标尺意义

此次出土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碗心有“大明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据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介绍,从出土瓷器标本胎釉、纹饰来看,有适应内销的日用瓷,系制作较为精细的“转变期”瓷器,还有少量的外销瓷。

北大权奎山教授等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发掘对研究十七世纪景德镇转变期瓷器及外销瓷的烧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而出土的一批有纪年且有地层关系的瓷器标本,还为研究景德镇明代晚期瓷器的烧造年代提供了科学断代标尺。

为编写新的陶瓷史提供学术支撑

据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介绍,目前,在欧洲各地,散落着大量的产自景德镇的晚明时期的外销瓷。不少国外的学者编写了一些关于景德镇晚明时期外销瓷的专著,而景德镇对此却少有研究。此次考古发掘,正好可以将埋藏在地下的考古资料与现在留存的传世品结合起来研究,填补研究的空白。江建新透露,此次考古研究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准备编写新的陶瓷史,而此次考古发掘成果将为编写新的陶瓷史提供全面的学术支撑。

景德镇将组织118件明代永乐官窑瓷赴京展出


4月26日至6月15日,景德镇市将组织118件明代永乐瓷赴北京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是首次永乐官窑大型专题展,展品堪称“一代绝品”。

据了解,参展的瓷器是自1982年以来,景德镇市考古研究所在御厂故址的明朝初期地层中先后发现的“永乐年制”、“永乐元年”、“永乐二十一年”等残器,其中包括甜白瓷、釉上彩瓷和各种充满异国情趣的瓷器。

该所副所长李一平介绍说,甜白瓷多为永乐帝的日用之物,红如宝石的碗盘为日坛祭器,器型硕大充满伊斯兰风情的青花瓷则为郑和七下西洋而烧造。其釉色柔和温润,造型隽永;新颖的釉上彩瓷,除绿彩、矾红、褐彩等单色彩外,还有黄地绿彩、红地绿彩、绿地酱彩和罕见的金彩。

永乐青花构图疏朗,运笔潇洒,不同于繁缛密实的元青花。白釉与釉里红瓷细薄刚劲,与质朴浑厚的洪武官窑形成鲜明对比。观众通过这些展品可以感受到永乐朝宫中的优雅生活、发达的海外贸易以及永乐大帝特有的审美情趣。

景德镇首次尝试用纸窑烧制陶瓷


在人们的常识里,纸是包不住火的。然而,在英国教授布来基的帮助下,景德镇的陶艺爱好者们却成功地用废弃报纸搭建的纸窑来烧制瓷器,并经受住了1000多摄氏度高温的考验。这是记者在当地“乐天陶社”看到的一幕。

英国德比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布来基教授在

江西景德镇用废弃的报纸搭建起三个纸窑,烧制瓷器。

助手们在用报纸编制纸窑

纸窑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把废弃的报纸搓条,像扎花篮一样将它们紧紧盘扎起就成了纸窑的雏形,人们再用大纸箱子糊好套在编好的纸窑雏形上,并用沾满泥浆的报纸将盒子贴满,同时还要在纸箱的上端留一个小小的出火口。此次共制成了3个纸窑,每个高约1至1.5米,直径0.5米,每窑能放入10至25件小的手工瓷胚。英国德比大学(UniversityofDerby)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布来基(Blackie)是这次纸窑烧瓷的创意者。他现场演示了纸窑的点火仪式,在做好的纸窑下面放入适量的柴火或废旧报纸并将其点燃,纸窑就像柴窑一样开始经历烈火的考验。

据了解,用纸窑烧制瓷器在英国已经有一段历史,布来基教授也曾经多次在英国用纸窑烧制瓷器,但中国的陶艺家们还是头一次看到这种独特的烧制方式,很多人都担心这种纸制的窑不能承受高温考验。布来基教授解释说:“由于最外层纸盒上贴满了全是泥浆的报纸,这些报纸一方面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泥浆遇高温就会硬化,也能起到高温绝缘的作用。在这样的纸窑中,温度最高能达到1300摄氏度,基本上与景德镇古时用的柴窑温度相当。”

记者看到布来基教授亲手制作的示范纸窑占地约2平方米,高1.3米,内置25件瓷胚。布来基教授介绍,搭建这个纸窑共用了约800张报纸,1立方米的柴火,能够燃烧至少10小时。

布来基教授介绍,用纸窑烧瓷器最初是为了教学需要。由于英国的窑炉稀少,很多陶艺爱好者难以烧制自己的艺术作品,所以他就想到用普通材料来制造窑炉,并最终选定纸窑。这样不仅可以进行废物利用保护环境,还能激发更多人对陶瓷的学习兴趣。学院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陶艺爱好者观看了纸窑烧制陶瓷的全过程。

日本艺术大师安田孟也是第一次看到纸窑烧瓷,他说:“用身边最常用的纸来烧制瓷器,说明艺术不是超凡脱俗的,艺术其实离每个人的生活很近。”

故宫与景德镇出土的成化瓷对比图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和“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同时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及斋宫开展。

成化皇帝与御窑瓷器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御窑瓷器素以胎质洁白细腻、釉质平整油光、装饰题材丰富、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绘画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此时的瓷器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早在明代晚期,一些文人笔记,如王士性撰《广志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等,即对成化御窑瓷器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明代御窑瓷器以宣(德)、成(化)两朝取得的成就最大,青花瓷器以宣德御窑产品最好,斗彩瓷器则首推成化御窑产品。明代万历前期,精于鉴赏瓷器的文人认为“宣(德)窑”为明代御窑之冠;而万历后期以后,则认为“成(化)窑”在“宣(德)窑”之上。

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从传世的成化瓷器中可想见当朝的景象,这个时期的瓷器除了日用品之外,多是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上达到了历代高峰。

以下是本次故宫展览的对比图集(更多高清大图请点击阅读原文)

▲缠枝莲托八吉祥纹三足鼓形熏炉(故宫)

▲缠枝莲托八吉祥纹三足鼓形熏炉(景德镇)

▲青花缠枝莲纹盘(故宫)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盘(景德镇)

▲青花松竹梅图盘(故宫)

▲青花松竹梅图盘(景德镇)

▲青花怪石茶花图碗(故宫)

▲青花怪石茶花图碗(景德镇)

▲青花莲池图杯(故宫)

▲青花莲池图杯(景德镇)

▲青花折枝花果纹杯(故宫)

▲青花折枝花果纹杯(景德镇)

▲青花高士图杯(斗彩半成品)(故宫)

▲淡描青花鸡缸杯(斗彩半成品)(景德镇)

▲青花梵文杯(故宫)

▲青花梵文杯(景德镇)

▲青花花鸟图卧足杯(故宫)

▲青花折枝花纹卧足杯(景德镇)

▲青花祥云朵托杂宝纹高足杯(故宫)

▲青花祥云朵托杂宝纹高足杯(景德镇)

▲斗彩天马图天字罐(故宫)

▲斗彩天马图天字盖罐(景德镇)

▲斗彩花蝶图盒(故宫)

▲淡描青花折纸花果花蝶图盖盒(景德镇)

▲里白釉外鲜红釉盘(故宫)

▲里白釉外鲜红釉盘(景德镇)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故宫)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景德镇)

▲斗彩折枝菊纹杯(故宫)

▲斗彩折枝菊纹杯(景德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首次展出景德镇官窑主动发掘出土的文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首次展出景德镇官窑主动发掘出土的文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