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狙击古瓷仿品

【陶瓷文化】狙击古瓷仿品

陶瓷文化 仿品绞胎瓷器鉴别 陶瓷行业

2021-07-17

陶瓷文化。

近些年来,国内收藏爱好者大幅增加。琳琅满目的古瓷尤为藏家钟情。于是古瓷仿品也逐渐增加。故而收藏爱好者要擦亮“识珠”的慧眼,多多了解仿品的变化并掌握仿品的鉴别要点。

仿品的一般特征

一、仿品透明釉白地的浮光遮掩。仿品仿制中,造假者最头痛的是遮掩仿品透明釉白地上的浮光,民间称火光,特别是在大片无纹饰区域的白地。这是鉴别仿品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1.对瓶、罐、镡等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制成大量星星点点缺釉小凹圆坑,以遮掩浮光。他们往往在这些底面刷釉或浸釉之前点上星星点点的动植物油脂,再刷上极薄的透明釉,进窑烧成。在明初民窑日用器底部,刷的透明釉也和其他表面一样厚,即使有缺釉的地方,也是针尖一样的小眼而不会是小凹圆坑,针尖小眼也不会星星点点那么多。而且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这些只要加以注意就可以鉴别。

2.对上述瓷器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使人们注意不到浮光。如有一对仿民国帽筒瓷品,主纹饰开光外为淡橘红色釉。底面透明釉被故意沾上不少淡橘红色釉的污点。当然也有在有纹饰的地方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

3.造假者人为去掉仿品大面积透明釉白地区域。本人见到了个大油锤瓶,圆球部分直径20厘米左右,颈部却没有了。很明显,颈部本是大面积透明釉白地,易被人发现有浮光,所以造假者在制作时干脆将这一部分去掉。

4.对大口径香炉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考虑到人们观察方便,易发现浮光,便在内圆柱孔表面约1/3或1/2处向下改涂或浅或深的黑褐色釉。在真古瓷上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5.对大口径香炉、笔筒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把透明釉改换成混浊的半透明釉,甚至几乎接近不透明的混浊釉。这种方法也被造假者用于处理赝品瓷器的底面,但这种混浊釉本身也有很大浮光。

6.对小型器物,如小茶壶,造假者在壶柄、壶嘴等透明釉白地,干脆用砂纸打磨,有的几乎磨至胎面,造成久用陈旧的样子。但这些冒充使用茶壶磕碰磨损的地方,正是人们使用时不大可能磨损的壶柄和壶嘴。

7.造假者在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砂纸等稍加打磨,或对青花瓷器全部打磨的事也常有发生。鉴别时要注意用放大镜察看擦痕的平行线。

二、对仿品故意致残。造假者往往把目标盯在新入市的收藏爱好者身上,常在仿品口部制造小破损,稍加分析就可知是钢丝钳夹坏的。有的花瓶斜闭合裂纹是先用金刚石刀划开再敲击裂开的。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掌握古瓷仿品的鉴别要点


近些年来,国内收藏爱好者大幅增加。琳琅满目的古瓷尤为藏家钟情。于是古瓷仿品也逐渐增加。故而收藏爱好者要擦亮“识珠”的慧眼,多多了解仿品的变化并掌握仿品的鉴别要点。仿品的一般特征一、仿品透明釉白地的浮光遮掩。仿品仿制中,造假者最头痛的是遮掩仿品透明釉白地上的浮光,民间称火光,特别是在大片无纹饰区域的白地。这是鉴别仿品需要掌握的关键点。1.对瓶、罐、镡等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制成大量星星点点缺釉小凹圆坑,以遮掩浮光。他们往往在这些底面刷釉或浸釉之前点上星星点点的动植物油脂,再刷上极薄的透明釉,进窑烧成。在明初民窑日用器底部,刷的透明釉也和其他表面一样厚,即使有缺釉的地方,也是针尖一样的小眼而不会是小凹圆坑,针尖小眼也不会星星点点那么多。而且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这些只要加以注意就可以鉴别。2.对上述瓷器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使人们注意不到浮光。如有一对仿民国帽筒瓷品,主纹饰开光外为淡橘红色釉。底面透明釉被故意沾上不少淡橘红色釉的污点。当然也有在有纹饰的地方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3.造假者人为去掉仿品大面积透明釉白地区域。本人见到了个大油锤瓶,圆球部分直径20厘米左右,颈部却没有了。很明显,颈部本是大面积透明釉白地,易被人发现有浮光,所以造假者在制作时干脆将这一部分去掉。4.对大口径香炉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考虑到人们观察方便,易发现浮光,便在内圆柱孔表面约1/3或1/2处向下改涂或浅或深的黑褐色釉。在真古瓷上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5.对大口径香炉、笔筒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把透明釉改换成混浊的半透明釉,甚至几乎接近不透明的混浊釉。这种方法也被造假者用于处理赝品瓷器的底面,但这种混浊釉本身也有很大浮光。6.对小型器物,如小茶壶,造假者在壶柄、壶嘴等透明釉白地,干脆用砂纸打磨,有的几乎磨至胎面,造成久用陈旧的样子。但这些冒充使用茶壶磕碰磨损的地方,正是人们使用时不大可能磨损的壶柄和壶嘴。7.造假者在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砂纸等稍加打磨,或对青花瓷器全部打磨的事也常有发生。鉴别时要注意用放大镜察看擦痕的平行线。二、对仿品故意致残。造假者往往把目标盯在新入市的收藏爱好者身上,常在仿品口部制造小破损,稍加分析就可知是钢丝钳夹坏的。有的花瓶斜闭合裂纹是先用金刚石刀划开再敲击裂开的。三、仿品在工艺上不合常规。如明代和清初罈罐等小口深腹瓷器都用盘泥条法制作,内壁留有盘条压合的凸痕。但仿品有的无此凸痕,有的凸痕形式不对,欲购者应该留心。对大口花瓶等较大瓷器,颈下部内接中可用手触摸鉴别,真品较粗糙,仿品一般接口较好。四、不少新的粉彩仿品,由于造假者为降低成本,打底的玻璃白很薄,并且加上的彩色调和油也少,因此色彩从浓到淡到白的逐渐过渡区域很少,甚至没有,粉彩凸起的立体感也很小,与真品一比较即可鉴别。五、清初一些紫砂器外表加涂珐琅彩。一些仿者可能不知什么叫珐琅彩,仿的紫砂器外加的是颜色相似的五彩。只要加以区别,真赝自明。六、一些仿明代回青带铁锈斑的青花瓷器鉴别的办法是,真品的铁锈斑在青花料厚积的地方,而仿品铁锈斑出现不太规律,青花色淡的地方也出现铁锈斑,而浓的地方又不一定出现。这是因为仿品青花料中所加的含铁成分是人为的,难以准确控制比例。七、从一些仿品的器形、纹饰与款识标记等综合来鉴别,识出其器形、纹饰、胎釉、款识、标记的互相矛盾处。如有的仿品造型与纹饰皆是清初器,纹饰青花中却做上明代器上才有的铁锈斑:有的仿品仿的是清代的造型与纹饰,却在底款上用明代变体篆文印章款,或明代窗格式款,有的仿品仿的是清初器,底款印上嘉庆民窑印章款;也有的在仿明代瓷器底部用上嘉庆民窑印章款或双圈款;甚至有的在明代印章款或清嘉庆民窑印章款上同时再加上双圈。这些双圈款大多双圈之间靠得很紧,有相交的,有的双圈还带有铁锈,无奇不有。八、从刻字上鉴别。在过去,有几个儿子媳妇的大家庭多见,所以在各自使用的碗碟等器物上刻字以区别。聚餐后放乱的碗碟凭刻字加以区分。或者,一个村同姓的祠堂每年祭祀后聚餐,餐后碗碟等也以刻字分归各家,一般都不刻姓氏,只刻名字,或只刻名字中的一个字,以示区别。仿古瓷乱刻,如一只痰盂底下刻了姓名,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痰盂不会有共用搞错的时候。有的刻上“X”等符号,这在旧中国也是不可能的。有的仿清初瓷器,刻的字却是用民国时的细金刚钻加工的,刻的点很细。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九、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也常见,纹饰从花石到人物都有。仿品大多都有大的纹片,大概是未掌握豆青釉膨胀系数的关系。而且仿品的纹片是干净的,因为时间新,还未渗进灰尘、污水。十、有的称不上古瓷仿品,而是伪古瓷,生造纹饰和器形等。如魂瓶(皈依瓶),其上塑有清代造型的浮雕龙,并施以各种色彩交混的高温花釉,居然五彩缤纷。也有号称明代龙纹瓷盘,龙纹竟画的是类似马王堆出土蟠螭镜图纹。

古瓷仿品10鉴别要点


仿品的一般特征

一、仿品透明釉白地的浮光遮掩。仿品仿制中,造假者最头痛的是遮掩仿品透明釉白地上的浮光,民间称火光,特别是在大片无纹饰区域的白地。这是鉴别仿品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1、对罐、瓶、镡等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制成大量星星点点缺釉小凹圆坑,以遮掩浮光。他们往往在这些底面刷釉或浸釉之前点上星星点点的动植物油脂,再刷上极薄的透明釉,进窑烧成。在明初民窑日用器底部,刷的透明釉也和其他表面一样厚,即使有缺釉的地方,也是针尖一样的小眼而不会是小凹圆坑,针尖小眼也不会星星点点那么多。而且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这些只要加以注意就可以鉴别。

2、对上述瓷器底面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使人们注意不到浮光。如有一对仿民国帽筒瓷品,主纹饰开光外为淡橘红色釉。底面透明釉被故意沾上不少淡橘红色釉的污点。当然也有在有纹饰的地方用色釉或油污来污染。

3、造假者人为去掉仿品大面积透明釉白地区域。本人见到了个大油锤瓶,圆球部分直径20厘米左右,颈部却没有了。很明显,颈部本是大面积透明釉白地,易被人发现有浮光,所以造假者在制作时干脆将这一部分去掉。

4、对大口径香炉、笔筒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把透明釉改换成混浊的半透明釉,甚至几乎接近不透明的混浊釉。这种方法也被造假者用于处理赝品瓷器的底面,但这种混浊釉本身也有很大浮光。

5、对大口径香炉等容器内圆柱形孔表面的大面积透明釉白地,造假者考虑到人们观察方便,易发现浮光,便在内圆柱孔表面约1/3或1/2处向下改涂或浅或深的黑褐色釉。在真古瓷上是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6、对小型器物,如小茶壶,造假者在壶柄、壶嘴等透明釉白地,干脆用砂纸打磨,有的几乎磨至胎面,造成久用陈旧的样子。但这些冒充使用茶壶磕碰磨损的地方,正是人们使用时不大可能磨损的壶柄和壶嘴。

7、造假者在大面积透明釉白地用砂纸等稍加打磨,或对青花瓷器全部打磨的事也常有发生。鉴别时要注意用放大镜察看擦痕的平行线。

二、仿品在工艺上不合常规。如明代和清初罈罐等小口深腹瓷器都用盘泥条法制作,内壁留有盘条压合的凸痕。但仿品有的无此凸痕,有的凸痕形式不对,欲购者应该留心。对大口花瓶等较大瓷器,颈下部内接中可用手触摸鉴别,真品较粗糙,仿品一般接口较好。

三、对仿品故意致残。造假者往往把目标盯在新入市的收藏爱好者身上,常在仿品口部制造小破损,稍加分析就可知是钢丝钳夹坏的。有的花瓶斜闭合裂纹是先用金刚石刀划开再敲击裂开的。

四、不少新的粉彩仿品,由于造假者为降低成本,打底的玻璃白很薄,并且加上的彩色调和油也少,因此色彩从浓到淡到白的逐渐过渡区域很少,甚至没有,粉彩凸起的立体感也很小,与真品一比较即可鉴别。

五、一些仿明代回青带铁锈斑的青花瓷器鉴别的办法是,真品的铁锈斑在青花料厚积的地方,而仿品铁锈斑出现不太规律,青花色淡的地方也出现铁锈斑,而浓的地方又不一定出现。这是因为仿品青花料中所加的含铁成分是人为的,难以准确控制比例。

六、清初一些紫砂器外表加涂珐琅彩。一些仿者可能不知什么叫珐琅彩,仿的紫砂器外加的是颜色相似的五彩。只要加以区别,真赝自明。

七、从一些仿品的器形、纹饰与款识标记等综合来鉴别,识出其纹饰、款识、器型、胎釉、标记的互相矛盾处。如有的仿品造型与纹饰皆是清初器,纹饰青花中却做上明代器上才有的铁锈斑:有的仿品仿的是清代的造型与纹饰,却在底款上用明代变体篆文印章款,或明代窗格式款,有的仿品仿的是清初器,底款印上嘉庆民窑印章款;也有的在仿明代瓷器底部用上嘉庆民窑印章款或双圈款;甚至有的在明代印章款或清嘉庆民窑印章款上同时再加上双圈。这些双圈款大多双圈之间靠得很紧,有相交的,有的双圈还带有铁锈,无奇不有。

魂瓶,又称皈依瓶、冥器、谷仓罐

这一对皈依瓶瓶高约30厘米,无盖。瓶身上半部饰物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约6厘米,开口圆形,口径约7至8厘米;中层高约12厘米,浮雕龙、鱼、云彩和12尊直立陶佛像;下层隆突圆形,高约15厘米,加工时的胚痕依稀可辨。该瓶做工精巧,虽距今约几百年,但观整个瓶饰泥胚依然细腻,釉水光亮无比,浮雕栩栩如生。

八、有的称不上古瓷仿品,而是伪古瓷,生造纹饰和器形等。如魂瓶(皈依瓶),其上塑有清代造型的浮雕龙,并施以各种色彩交混的高温花釉,居然五彩缤纷。也有号称明代龙纹瓷盘,龙纹竟画的是类似马王堆出土蟠螭镜图纹。

九、从刻字上鉴别。在过去,有几个儿子媳妇的大家庭多见,所以在各自使用的碗碟等器物上刻字以区别。聚餐后放乱的碗碟凭刻字加以区分。或者,一个村同姓的祠堂每年祭祀后聚餐,餐后碗碟等也以刻字分归各家,一般都不刻姓氏,只刻名字,或只刻名字中的一个字,以示区别。仿古瓷乱刻,如一只痰盂底下刻了姓名,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痰盂不会有共用搞错的时候。有的刻上“X”等符号,这在旧中国也是不可能的。有的仿清初瓷器,刻的字却是用民国时的细金刚钻加工的,刻的点很细。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十、豆青地青花花瓶仿品也常见,纹饰从花石到人物都有。仿品大多都有大的纹片,大概是未掌握豆青釉膨胀系数的关系。而且仿品的纹片是干净的,因为时间新,还未渗进灰尘、污水。

古瓷多仿品收藏要谨慎


《來自星星的你》热度依旧在发酵,剧中的“都教授”家中古瓷众多,可谓古瓷收藏的行家,这部剧的火热,令沉寂了几年的古瓷收藏,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家鼎堂十一届晒宝沙龙上获悉,春节过后,深圳古瓷收藏趋热。专家建议,对于古瓷收藏,不可盲从,学习相关知识,方可在收藏中“求真”。

■深圳特区报记者杨婧如

多学点古瓷知识

在本次沙龙上,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叶佩兰,以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员、研究员赵青云亲临深圳,为鹏城藏友讲解古瓷鉴赏知识。

叶佩兰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40余年,并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叶佩兰对广大藏友说,现在不少人收藏,比较急功近利,“收藏的心态如果不对,就容易上当受骗,甚至倾家荡产”。

叶佩兰表示,以现代科技,让仿造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并不难。古瓷收藏,首先看“胎”。可以从断面观察胎质,“老瓷器的断面,是有孔隙的,如果断面上非常细腻,光滑,则十有八九是现代的瓷器。”

叶佩兰认为,瓷器的“手感”很重要。“各朝各代的瓷器,重量大多适中,太重或者太轻,都是不行的。”唐宋时期的“薄胎”是不多的,即使是胎体比较轻薄的青白瓷,也没有达到“薄如纸”的状态。现代的薄胎工艺,比古代的好,因此,在传世作品中,太薄的作品并不多见。同时,太重的东西也不行,现在有一些高仿品,用老底配上新瓶,胎体做的很厚,非常有欺骗性。

如何鉴定汝瓷器

在汝瓷鉴定上,赵青云是泰斗级人物。他不仅解决了宋代钧瓷与汝瓷两大名瓷窑口的历史悬案,而且亲自发掘出土了八件汝官窑烧制的完整器,确证了汝官窑的烧造时段仅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大约20年间。

赵青云说,官窑汝瓷和民窑汝瓷的最大区别在于釉色。“官窑汝瓷的釉料中掺入玛瑙,民窑汝瓷则无。加了玛瑙的汝瓷,在天青、天蓝、粉青等主色调外,表面都会出现隐隐约约的红晕,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些红晕,民窑烧得再好,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赵青云认为,虽然鉴定瓷器要从造型、花纹、胎釉配方、烧造方法、烧造温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是否掺玛瑙,是鉴别汝窑瓷器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赵青云认为,当代汝瓷和宋代汝官窑瓷器相比,差别也在此。在不少人看来,今天很多高仿品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是以专业的眼光看,还是有明显的差距。汝官窑瓷器高仿品,釉色都比较单调,目前,一些厂家开始在釉料中添加玛瑙,也仍然看不到宋代汝官窑瓷器的红晕效果。

家鼎堂董事长孙楠告诉记者,她个人比较青睐宋代的官窑瓷器,目前市场价位不算高。随着古瓷器收藏的热度加大,市场前景看好。

“目前,假的东西太多,严重制约了人们收藏的积极性,无论是明清瓷器收藏,还是古瓷器收藏,整体来说,都还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孙楠表示,收藏古瓷,首先需要学习古瓷的相关知识,鉴定技巧,因此,举办晒宝沙龙,并找名家为鹏城的藏友讲课,就是希望为民间收藏爱好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而培育深圳本土的高端艺术品藏友交流圈。

古瓷器如何鉴别仿品


古瓷器如何鉴别仿品。

1。胎釉:真品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用酸,碱浸等去新瓷光,回使瓷器釉色苍白,人为痕迹明显,与宋代瓷器釉色明显不同。

(2)用兽皮等物打磨,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或规则的细条纹。

(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或其它化学药品处理,釉色不正,同真品有很大的区别。

2器型:真品造型大器,自然,富有时代特色;仿品造型别扭,特意模仿痕迹明显,具有很多不是同时代特点。

3.纹饰:绘花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仿照的痕迹。

4.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可。

古瓷器收藏如何辨别仿品


古瓷器收藏如何辨别仿品。

随着瓷器价值不断攀升,市面上的仿品也越来越横行,往往让藏家打眼,那么在鉴别瓷器上面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

第一,灯照法。在隔绝其它光线后,用手电筒照射瓷器,若反射刺眼,则很有可能是仿品,而丝毫没有反射光显现的则很有可能是遭人添加化学物质故意做旧的制品;

第二,观察器型与细节。若制品做工完美无缺,违背了古代生产技术,则为赝品;

第三,款识。款识也叫年款,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真品的款识一般都是一气呵成,笔锋连贯;

第四,水洗法。除了陶器不能清洗外,瓷器是能以淡水加入维生素c浸泡的方式清洁的,浸泡半小时,能够祛除脏东西,且不会伤害瓷身。而故意做旧的瓷器的污垢是无法清除的。

现代高仿工艺大师 柴窑高仿品亦有古瓷韵味


本期讲者:广州市文物店沈咏梅老师

最近,广州市文物总店专业人员从景德镇的行家手中征集到为数不多的数件“柴窑”仿古陶瓷艺术精品。仿古瓷由来已久,如康熙仿成化、光绪仿康熙,现代亦有。但在制瓷艺术均采用“气窑”、“电窑”的今天,“柴窑”陶瓷艺术品已是难得一见。

松木燃料对陶瓷有滋润作用

“景德镇柴窑”是景德镇独有的一种窑炉。这种窑体烧炉过程中形成的窑内气体氛围非常适合景德镇当地的瓷胎原料,能烧制出白里微泛青的瓷胎效果,使具有白如玉的独特地方风格。

柴窑青化山水瓶

陶瓷是土与火的完美结合,用柴窑烧瓷与气窑、电窑造瓷,就像我们用水汽蒸馒头与用微波炉蒸馒头的区别一样,一个松软可口,一个则硬邦邦。柴窑烧瓷传统上一直采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其烧制原理是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慢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

柴窑烧制风险大成本高

窑炉内前端的温度偏高,后端偏低,中间温度最为适中,因此同一炉烧出来的瓷器质量有很大差异。柴窑的火候与温度依赖人工来控制,把桩师傅常常是吐一口口水到火眼里,通过口水的蒸发快慢来判断何时添柴、何时减火。

由于全凭经验,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塌窑”意外,经济损失动辄以数10万元计算。所以,使用柴窑是一种高成本、高风险的烧瓷方法,没有过人的工艺、雄厚的资金不敢轻易尝试。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景德镇的陶瓷烧造全部改用温度容易掌控、成本低的气窑、电窑,真正还开窑的柴窑已经非常罕见。

目前景德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掌握高仿工艺的瓷艺大师,他们在仿烧明清时期的精品古瓷时沿用了传统柴窑烧制,以此达到原汁原味还原老瓷胎面、釉面的韵味。这种“柴窑”古瓷高仿品无论从造型、瓷胎、釉料成分、画工到风格均价值和古瓷十分接近,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陶瓷文化】古瓷鉴定


古瓷鉴定的主要内容1、断代:即鉴别某件古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又叫"分期断代"、"器物排队",古瓷中,多数器物上没有落年款,有的器物上落有年款的。前者首先是解决断代问题,后者有辨别真伪的问题和伪品的仿造年代问题。对景德镇古瓷的断定,一般要求按如下时代来区分:五代,宋朝早期、中期、晚期,元朝前半期、后半期,明朝与清朝要求按照帝王年号来分期。但按照帝王年号分期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决不意味着产品所具的特征是随着帝王的更换而变化的,而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审美观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陶工的一代代地更新而渐渐变化着的,是沿着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艺术发展常规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断代时,掌握产品演变的总趋势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已使用了"烈释光(TL)法"测定古瓷的烧造年代,误差可达到10%以内,但这种方法往往要在器物上钻孔取出少量的标本,有损害器物。另外,对那些"后加彩"、"后烧款",或受到过暴晒、加热等干扰的器物,是不太适用的。在目前情况下采用目测仍是十分重要的,即是用科学仪器对古瓷断代推广了,也必须和人的实际鉴定经验相结合,正如医学上先进的诊断仪器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一样。2、断真伪:名窑产品影响其他窑口的生产,这是在商品生产中常见的事,如景德镇五代生产的"蟹壳"青釉瓷,在胎、釉、造型等方面都深受越窑青釉瓷的影响,但这并非仿古生产,从古瓷鉴定角度来说,是属于窑口的问题,不属断真伪的内容。断真伪是区分有意仿制前代产品的赝品。即把"仿古器"与"真器"识别出来。景德镇明朝成化御窑厂仿宋朝龙泉哥窑纹片瓷极似。正德时开始写"宣德年制"等寄托款,嘉靖、万历以来更盛。清朝雍正、乾隆仿古瓷的水平很高,唐英所督造的御窑厂,"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景德镇陶录》)。清末和民国,仿古生产有不少专门的小作坊,有的达到了乱真水平,此时的对外货易也几乎成了古董贸易了。解放以后,仿古瓷生产仍然是瓷业生产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致使传世的"古瓷"中赝品充斥,鱼目混珠。我们在古瓷鉴定时就要认真去做"去伪存真"的工作了。3、断优劣:即鉴别古瓷的质量和价值。质量一一是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烧制时所造成的或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毛病,如变形、裂痕、冲口、阴黄、粘釉、磨釉、缩釉、剥釉、剥彩、脱彩、漏彩、补彩等。价值--是指某件古瓷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价值。历史价值是说该产品带有绝对的烧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对的烧造年代,可作为断代的依据;能证明某一品种的创烧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证实中外技艺交流或反映某一历史事实等。科技价值是说该产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艺发展进程和瓷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反映瓷业的革新、创造和高超的技艺等。艺术价值是看构成产品美的三个基本要素:瓷质、器型、装饰的艺术处理是否高,三者之间是否和谐统一,能否代表某时期的陶瓷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此外,国内外稀少的产品也往往是珍贵品。4、断窑口:即鉴别产品的产地。唐代陆羽《茶经》,在品茶时同时评论了不同产瓷地区的茶碗,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在古文献中较早以瓷产地来称道产品的窑口的名称也相随而生,随着瓷业的发展,窑口的命名方法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1)以烧造地点来命名。如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等,这种命名方法较为普遍。(2)以某窑的主技者的姓氏来命名。如景德镇唐代的陶(玉)窑、霍(仲初)窑,明代的崔公窑、周(丹泉)窑,清代的郎(廷极)窑、年(希尧)窑、唐(英)窑等。

(3)按烧造年代来命名。如景德镇明代御窑通常分别叫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等。(4)按产品的攸用者的身份来命名,如官窑、民窑、枢府窑等。所谓官窑,是生产专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来赏赐入贡国及使臣,或赏赐群臣、亲贵)的各种瓷器的窑,也称御窑。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窑,景德镇元代的"御土窑"、"枢府窑",明、清的御窑(又叫官窑、厂官窑)。所谓民窑,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广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产民间用瓷的民营手工业作坊。据《陶雅》说:"民间所卖之瓷器厂人则谓之曰客货。凡所以别于官窑也。官窑之尤精者,命曰御窑。御窑也者,至尊之所御也,官窑也者,妃嫔以下之所得用者也。"同时期的不同窑口产品,有差别明显的,亦有相近的,这需要我们去加以区分。产品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因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断窑口主要是看产品的胎、釉特征,其次是看工艺、造型和装饰等诸因素。

磁州窑陶瓷仿品如何鉴定


磁州窑陶瓷仿品如何鉴定。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造型品种丰富,装饰风格多彩,体现出民间艺术自由奔放的活泼情趣。磁州窑明代曾烧贡瓷,主要为酒缸、酒坛。

它的真正艺术价值,直到本世纪初年才被人们发现,尤其是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磁州窑仿品自民国始有。50年代恢复传统工艺,生产了一批仿宋磁州窑产品。近年个体小窑也开始仿制。三个阶段的特点不同:

一、民国仿品

民国仿品保留了手工制作的传统方法,仿制目的是以假乱真,骗取高额利润,多数仿品流散国外。主要品种是白地黑花和绿釉黑彩及红绿彩,造型以瓶类居多。美国收藏一件刻有刘家造款的白地黑花龙纹花口瓶,冯先铭先生断其为民国仿品。如果这件器物是民国仿品,则日本收藏的那件白地黑花龙纹瓶,其时代也值得怀疑了。二者龙纹基本一样,似出自同一人之手。存疑的宋代磁州窑瓷器见到的仅有这两件绘龙纹。元代磁州窑有绘龙纹和龙凤纹的,画风粗犷,与上述两件龙纹风格有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绿釉黑彩梅瓶一件,曾在陶瓷馆展出,冯先铭先生在世时告知笔者,这件也是民国仿品。故宫另藏一件有元丰纪年的红绿彩罐,也是民国仿品。这两件仿品的共同特点是手工制作,但修胎过于精细。磁州窑是民窑,属大规模商品生产,底足修坯时多讲效率,只是略微修整刮削,故仔细观察,多有粗率之嫌。仿品则过于认真,反倒画蛇添足,露出马脚。

二、50年代仿品

50年代邯郸陶瓷研究所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的协助下,仿制成功白化妆土刻花、黑釉刻花、白化妆土画黑花、黑釉铁锈花等品种,到70年代形成批量生产,多数足现代工艺成型,少数有手工拉坯的。他们的本意仅是学习传统艺术,立足创新,满足市场需要,敝许多梅瓶、罐等甚至做成台灯。但其中少数手工拉坯的作品,最近几年发现有人作旧处理后,已出现在国外的文物市场中,有白地黑花作品,也有黑釉花口凸线纹瓶。后者仅是半手工制品,却使不少收藏家大上其当。其实懂点工艺常识,那上半截注浆成型的花口,看便叮明辨真伪了。

三、近年新仿

当代新仿情况较为复杂,鱼龙混杂,既有乡镇企业粗制滥造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也有个别高手个体小窑高仿的佳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均有此种情况。邯郸技术力量最雄厚,白地黑花作品较多,瓶、枕均有仿到九成的成功者。陕西、山西则有铁锈花作品,河南则有黑釉作品,但只仿到八成半。如果再经文物鉴定专家指导,有可能达到九成半以上。其中奥妙不便多说,以免更多收藏者上当。在此,我只能说鉴定这类高仿作品,一定要把握真品粗犷、草率和潇洒、活泼的固有风格,如同把握绘画书法的本来神韵。仿品底足及坯体的修饰风格,都是仅能仿到貌似,而不能仿出固有的韵味的。珍珠地至今未见一件像样的仿制品,因为其原有的工艺方法,至今不得其详。

鉴定磁州窑仿品的根本要领,是记住古代磁州窑瓷器是民用商品,一气呵成的画风,一挥而就的草率修坯,均与商品市场密切相关。了解这点之后,读者再去观察真物的造型和纹饰,自会融会贯通,学到鉴定磁州窑瓷器的方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狙击古瓷仿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狙击古瓷仿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