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吉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陶瓷文化鉴赏-吉 州 窑

陶瓷文化鉴赏-吉 州 窑

吉州窑瓷器鉴别 陶瓷文化 宋耀州窑瓷器鉴别

2021-07-20

吉州窑瓷器鉴别。

吉州窑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吉州窑的位置与分布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公里。在永和镇西侧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范围内,废窑累累,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现今永和镇仍残存着一条条匣钵和窑砖铺砌的长街古道,这一带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吉州窑地处吉安县东南隅,滨临赣江,上溯赣州,下达南昌,浅山丛林绵亘数十里,面对瓷土基地青原"鸡冈岭",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吉州窑在当时"海宇清宁"的环境下.又在邻近的丰城洪州窑、新干塔下窑、临川白浒窑、永丰山口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等的相互促进下得到飞速发展。宋代元丰年间,已是"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天下三镇"之一的瓷城了。吉州窑遗址现有废窑24处,即窑岭、茅庵岭、牛牯岭、后背岭、窑门岭、官家塘岭、屋后岭、猪婆石岭、蒋家岭、七眼塘岭、松树岭、曹门岭、乱葬戈岭、尹家山岭、本觉寺岭、上蒋岭、讲经台岭、曾家岭、斜家岭、枫树岭、拓树岭、自家岭、天足岭、下瓦窑岭等。

吉窑的创烧与断代

过去陶瓷界前辈对吉州窑的烧造历史曾有过不少研究。有的认为吉州窑创烧于唐,至宋末或元两度衰退。另一种意见认为吉州窑创烧于北宋,至南宋末年停烧。笔者从考古发掘资料分析,认为吉古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l200多年的烧造历史。

晚唐时期以烧造酱褐、乳白釉瓷器为主。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但形制已发生变化,同时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这一时期的乳白釉瓷有涩圈、高圈足、瓜棱腹碗、饰褐色点彩钵、器盖、菱口碟、唇口和莲瓣纹高足杯等。莲瓣纹高足杯为北宋常见物。碗、钵、碟等施釉不及底,底式切削粗涩。乳白釉钵厚唇或卷唇,釉不及底,支钉烧,有褐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似五代至北宋时烧造。南宋时期的乳白瓷有各类碗、盏、粉盒等。这些器物多满釉,碗釉色晶莹润泽,开冰裂细纹。元代乳白瓷没有各式碗、碟、高足杯和玉壶春瓶等。高足杯、芒口太平底印花碗、玉壶春瓶和芒口双鱼纹印花碟等,都是元代典型断代器。吉州窑黑釉瓷似在北宋时期才开始烧造。南宋时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敛口、卷唇、深腹、外黑内白釉碗、盘、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壶、鼎、杯和器盖等。芒口、底足矮内凹.为吉州窑黑釉碗、盏最常见的特点,且多施满釉。

元代时期的黑釉瓷有碗、碟、杯、高足杯、罐、黑釉彩绘折唇盆、扁腹壶、鼎、器盖、镂空炉和褐釉柳斗纹罐等。碗盏、杯多芒口,腹斜削,较粗糙。折唇盆这种胎型装饰为宋代所不见,与元代仿银器作风近似。长颈瓶元墓常有出土。黑釉瓶与元代梅瓶风格接近。各式器盖和白色乳钉纹作风以及镂空和半环形小钮装饰在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的大批元瓷中已有发现。荷叶形器盖也是元代瓷器盛行的一种。总之吉州窑黑釉瓷器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3个不同时期,延续时间较长,形制也略有变化。从南宋开始,吉州窑出现了一种新的彩绘瓷,至元代彩绘瓷生产盛极一时。主要器型有粉盒和方唇盆。粉盒盖面有的彩"尹家个"、"粉合十分"。这"尹家"似与"舒家"(舒翁窑)同时。方唇彩盒的形制近似宋代磁州窑器作风。元代时期,彩绘瓷有很大发展。主要器型有耀、海涛鸳鸯戏水纹瓶、杯、器盖和折唇盆等。海涛梅竹纹罐与南宋时期跃鹿纹罐纹饰风格不同,海涛纹瓷在中国元代沉船内已有发现。其他如连续几何纹地、锦地开光图案和乳钉纹以及半环形小钮均系元代瓷器中典型的装饰风格。镂空乳钉纹杯荷叶形盖和半环形、三角形小钮器盖均与元代瓷器造型相似折唇盆的彩绘纹样在宋代吉州窑少见,与磁州窑纹样近似但其折唇的造型装饰则为元代瓷器仿银器的一种作风。吉州窑在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绿釉瓷其中以枕为多。新出土的那种腰圆形蕉叶纹绿釉枕在修水清江和吉水等地均有发现。有的枕底印有"舒家记"款,似为宋代"舒翁窑"产品。

吉州窑瓷器的类别与纹样装饰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变幻无穷,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上得到统一。青瓷类有青绿、米黄、酱褐等釉色。在酱褐釉瓷方面本觉寺窑床底下层和同层位的天足岭堆积层中发现有酱褐釉豌、罐和短流注壶等一类器物。这两处都是未经扰乱的堆积层。它的烧造方法和浙江绍兴出土的三国青瓷及唐越窑烧造技法相同,使用的是高岭土衬块烧。此类器与丰城洪州窑晚唐间烧造的短流注壶、双系罐,河南鹤壁集窑瓷壶、注子和双系罐等相近似。青瓷器质粗夹细砂,胎釉间先施一"化妆土",再烧一层酱褐釉。釉不及底,碗内衬贴五六块高岭土,以免叠烧时搭釉。这些产品的烧造年代可提早到唐代晚期。青灰、米黄釉瓷器在尹家山岭、上蒋岭、茅庵岭等均有出土,胎质灰白,较坚,数量很少,与吉州窑的胎质相同。主要器物有莲瓣纹高足杯、刻画缠枝暗花碗、浅腹盘、鼎炉、圈足盘、素面高足杯和碟等,有的施釉不及底,开冰裂细片。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红色不施釉"血底足",其中莲瓣纹高足杯似五代期间烧造,其他器物均见于江西省南昌、清江、东乡和新干等地宋元墓。从胎釉分析,应是吉州窑烧造。有的如仿龙泉釉高足杯,因火候、胎土和烧造技术上的差异,釉色青中泛黄。

乳白釉瓷类胎质灰白较细。以碗、盏、碟、钵为多。釉色白中泛青黄,釉薄不及底,近似早期影青瓷。底足切削较粗糙.底式有平底、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7厘米。乳白釉瓷以碗为多,窑床底下堆积层所出厚唇和折唇碗始烧于晚唐五代,至元代末期。碗内底一般多印有"吉"、"记"、"太"或酱釉书以"吉"、"记"、"福",少数器书"慧"、"太平"和"本觉"等款识。常见器型还有玉壶春瓶、器盖、粉盒、小罐和玩具等。乳白釉瓷以印花装饰为主,多见于碗、瓶和碟一类器。印花碗内底多饰梅花、缠枝花卉、双鱼戏水或凤采牡丹图案,口沿空间以回纹填补。玉壶春瓶器腹两侧压印一组鸾凤主题图案,图案以外的空间部位饰以缠枝牡丹,近底部环以凸如意首纹一周。主题突出,纹样严谨精致,布局匀称明丽,达到了装饰与造型的统一,具有定窑型印花瓷的典型风格。这说明吉州窑不仅富于创新,还善于博采众长。

白釉彩绘瓷类彩绘瓷属釉下彩,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绘,然后施加薄釉。它与磁州窑彩绘瓷先在胎壁上涂以白粉,然后施釉再着色彩不同,两者似有承前启后的密切关系。此类彩绘瓷的胎釉与乳白釉瓷相同。主要器物有罐、瓶、盆、炉、壶、枕、粉盒、器盖和玩具等。纹样装饰多为吉祥如意等与民间习俗相关联的写意画。如蛱蝶、双鱼、双鸭戏水(成双)、跃鹿(禄)、鹊(喜)、回纹(连续不断)等,以及与绘画相联的折枝梅、芦草、梅竹,和图案有关的海涛、八封、六边形和连弧纹等。画面的各种构思都是根据不同的造型需要而设计的,远看主题突出,近观纹样精细。一般来说,瓶类颈部饰弦纹、回纹,腹部饰海涛或六、四连弧开窗,内多绘跃鹿、双鸭戏水图案,有的则绘芍药、飞蝶、梅花,点缀以竹叶或缠枝花草,构图静中有动,具有安定、和谐、新颖的美感。罐类器亦多饰连弧开光、跃鹿、海涛、花蝶、芦草和莲瓣纹;盘多绘双鱼戏水,与器物的形制配合得十分协调。壶类器多饰花蝶、缠枝蔓草、梅花、芦草纹样。杯形器多饰弦纹、梅蝶纹。粉盒盖面多为弦纹、葵花、梅花、芦草、芦雁、莲瓣和乳钉纹样。瓷枕边沿多为宽带弦纹,内为三弧、八弧开窗,窗内绘以梅竹、松枝、海涛纹,有的为四边或六边连续"山"字形构图。鼎炉颈部多饰回纹,腹为连弧开窗,内绘梅竹、莲花、跃鹿、八卦、鸳鸯戏水、窗外衬托以莲瓣、四边或六边几何纹样,装饰和造型十分统一。

黑釉瓷类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常见器物有碗、盘、碟、钵、瓶、壶、杯、高足杯、鼎炉、罐、器盖和玩具等。胎质夹细砂。黑釉瓷纹样装饰大体有剪纸贴花、彩绘、洒釉、剔花、刻花.划花、木叶贴花和素天目等。其中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仅见于吉州窑,是风格独具的装饰。而"油滴"、"兔毫"、"洒釉"等窑变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据史书记载,宋人斗茶品茶专尚兔毫盏。宋徽宗说过:"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新近出土的黑釉瓷纹饰有木叶纹、鸾凤纹、鹿树兔毫纹、月梅纹、月竹纹、洒釉芦荻纹、散缀梅花、虎皮斑、剔花填釉折枝梅等。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芦花、玳瑁的甲壳、虎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这些异彩缤纷的釉面装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剪纸贴花多运用在碗盏内壁,采用同一样式的剪纸,三点或四点均齐排列,口沿衬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边,使画面整体与盏碗轮廓匀称协调。木叶纹装饰和剪纸贴花一样是吉州窑装饰艺术中的两朵奇范。这种木叶纹多装饰在黑釉碗(盏)内,有单片的木叶,有半叶挂于盏边的,也有双叶萱落或三叶散点的。吉州窑黑釉彩绘瓷多为月光底下的梅树、竹枝、飞蝶或风雪中的芦花,有含蓄的风味和浓厚的国画意境,开创了釉上彩绘的先河。在文字装饰上,有压印、彩书"吉""记"、"福"、"慧"、"太平"、"粉合十分"、"尹家个"、"本觉"、"舒家记"或剪纸"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和"福寿康宁"等,表达了民间习俗和向往美好康乐的愿望。黑釉剔花填釉折枝梅装饰,迎雪盛开,别具雅趣。简练的刀法,剔画得形神兼备。瓷塑技艺也颇具盛名。各种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骑牛、鸡鸭、牛、虎、象棋、瓷珠等。其个牧童骑牛与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镇窑牧童骑牛瓷塑极相近似。其中有一彩绘瓷片,上绘人像,侧置一酒坛,极似宋画。这些优秀的装饰艺术对研究宋代窑业、地方历史和服饰是重要借鉴,至今仍是我们陶瓷工艺上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珍贵遗产。绿釉瓷类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壶、三足炉、器盖和建筑饰物等,以枕为多。胎质粗松。主要纹样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均系釉下刻画或压印。瓷枕以北部各窑堆积发现最多,这类瓷枕在江西修水、临川和丰城等地均有发现。吉州窑还烧造黄釉瓷。主要器型是三乳足鼎炉、炉壁压印有凸瓣牡丹或水波纹样。

延伸阅读

陶瓷文化鉴赏-回望吉州窑


黑釉剔花梅纹三足炉(南宋)

黑釉剔花梅纹瓶(南宋)

黑釉木叶天目盏局部

黑釉木叶天目盏

上世纪80年代初,吉州窑刚刚有了重大考古发掘,便让很多专业或非专业人士眼睛一亮,尤其是吉州窑出土的黑釉木叶天目盏,让人久久舍不得离去。

那是多么神奇的构思啊!田野里的桑叶,柚叶,或乌桕子树叶,被工匠们随手采来一片两片,有时甚至是半片带卷的叶子,还有虫眼呢,都被随意地放在已施黑釉的斗笠碗坯中。高温烧制后,金黄或紫褐的树叶,恰似被一阵轻风吹过,飘落盏中,浑然天成,看上去与离开枝头时一样新鲜。漆黑的斗笠碗如扇面形深邃的夜空,金黄色的树叶宛如明月,宁静、素雅,简单平常却又明亮华贵,勾起人无限遐思。

吉州窑的工匠们用木叶装饰碗盏时,所用树叶都是当地常见的树种,如桑、樟等。工匠们需要时便信手取来,毫无刻意选择之意。图案设计,也没有固定样式,有一叶或二三叶相叠成图案的,也有半叶的,多随工匠的意图设计安排,或一叶展开于盏内壁,占器壁的二分之一,如大树耸于苍穹之中,或一小片树叶挂在盏内壁,茎脉清晰,或双叶叠落,或三叶散点,构思奇巧,木叶纹与瓷器地色黑黄釉相衬,显得格外清晰明朗。木叶纹是吉州窑的一大绝技,是吉州窑工匠别出心裁独创的装饰工艺,标志着我国陶瓷釉面装饰工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吉州窑木叶纹标本,是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赵氏墓出土的木叶纹盏,表明在南宋中期,这一装饰工艺已很成熟。

这一来自民间的工艺最早是如何产生的,史无记载。或许是因为叶片无意落在坯胎上启迪了窑匠,或许是制作中有工匠随意将水中的落叶拣起贴于器面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是出自匠心,出自窑工们对生活之美的无比热爱。有许多民间美丽的发明并不一定会被史籍记载。文人们只注意那些经天纬地的大事,商贩们只注意货物出手量的多少,官吏大多也只能将精力放在仕途上。工匠们的发明,他们不会太在意,顶多在拿起时多看一眼,欣赏一番,然后就把注意力转到别处。

不过,只要百姓们喜爱它们,它们就会在吉州窑里被热烈地烧制。黑釉只是一种很便宜的黑色涂料,不像乳白釉那般名贵,树叶就更不值钱,满山遍野都是,木叶盏就如民谣一样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它是窑工审美与创造的结晶。后来人们为这种木叶盏取了个十分名贵的名称:木叶天目盏。

在窑匠们的眼里,金黄色的树叶就像是明月,那是窑神在夜空中的眼,那是天目啊!开了天目的吉州窑,启迪了人们的智慧,是上天赐给平民百姓的福泽。

由于吉州窑工匠们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装饰风格。在使人眼花缭乱的吉州窑产品中,还有一种让人叹服的工艺,那便是来自民间的剪纸艺术,被成功地运用到瓷器装饰中来,这也是吉州永和窑的独创。

和江西许多地方一样,永和镇的剪纸艺术承载着百姓和工匠的感情及审美情趣。在永和镇,擅长剪纸工艺的妇女不乏其人。由于吉州窑是民间窑场,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这才为充满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永和的窑场往往以户为单位,男人们拉坯或烧窑,妇女们则大多从事彩绘、施釉等轻活。早期的剪纸贴花多为当地的鞋花、帽花纹样,所以可以肯定,正是兰心慧质的劳动妇女们,将剪纸从日常生活中移植到陶瓷装饰上,从而创造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独特的剪纸贴花工艺。

吉州窑剪纸贴花工艺创烧于南宋,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单色剪纸,直接把剪纸纹样贴于器物坯胎上,再施上一层釉,待釉干后剔掉剪纸纹样,就得到釉色与胎色相对的图案。另一种是双色剪纸,是将剪纸纹样直接贴在已上过含铁量高的底釉器上,再薄施一层含铁量低的石灰钙型竹灰釉,然后剔掉剪纸纹样,就显出底色纹样来,入窑高温烧制,两层釉变化出各种窑变色釉,底釉与面釉色彩既有细微的区别又和谐统一,釉色和胎色对比深浅相映、动静相辅,在浅淡的底釉上呈现出深色的剪纸纹样。

在“地”釉上,由于窑变的效果,往往闪烁着形如云霞、细雨、火焰、青蓝紫绿交织的缤纷色相,其中浮现出鹿、凤和梅等各种不同花卉珍禽的剪影,含蓄朦胧的美,仿佛自然天成,有的还书有“金玉满堂”、“龟鹤齐寿”一类四字吉语,流露出浓郁的民俗气息。

吉州窑是民间窑场,平民百姓是产品的最大消费者,所以生活日用品居多,工匠们在没有固定样式限制和思想束缚的状态下进行创作,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无拘无束的发挥。这正是木叶天目瓷和剪纸贴花工艺瓷在这里出现的原因。窑工们以自己的生活积累,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裁剪生活素材,满怀激情地进行创作,使本来平淡无奇的生活衍化出妙趣横生的作品,这是一切民间工艺共同的特征。那些剪纸纹样多取材于自然界中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并充满喜庆吉祥的色彩,构筑出劳动者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如双鱼、双鸭、双凤、双蝶、跃鹿、喜鹊、并蒂莲等,或与绘画相关的牡丹、折枝梅、芦草、卷草、梅竹、月梅以及水波、锦地纹、海涛纹等抽象纹样,题材广泛,丰富多彩,充满了生命力。

陶瓷文化鉴赏-吉州窑始烧何年代?


吉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口之一,产品以黑釉为主。它烧制了光彩夺目的窑变天目瓷,创造了具有浑厚地方特色的剪纸贴花瓷,以丰富多彩的民间装饰运用在陶瓷器上而著称,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占有灿烂的篇章。

吉州窑窑址在吉安县永和镇,自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旧传言吉州窑为“宋时开窑”。说:“宋时江西窑器,出卢陵之永和市”。都以为吉州窑是宋代始烧,据记述,五代时永和已有墟市,瓷窑也有专门机构管理,应该说当时吉州窑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根据永和镇在唐末已有寺庙建筑多座,及瓷业经济发展情况,不少考古工作者推论吉州窑在五代前应已有较长的烧造历史了。

从吉州窑下窑村的肖家岭堆积基部的出土实物考察,其器物酷似江西地区唐代流行之物,据蒋玄佁先生在曰:“这咱蜡泪状的青瓷,一般是当作隋瓷来看待的。”所以绝大多数人认为吉州窑的始烧年代定为晚唐是比较妥当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