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清代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怎样鉴别清代粉彩瓷器

2020-05-19

【www.taoci52.com -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美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陶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期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雍正粉彩瓷器


雍正粉彩瓷器在中国制瓷历史上有着光辉的闪耀,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雍正粉彩瓷器的艺术特征鲜明:笔意俊秀、胎细釉润、格调清雅、色彩明艳。雍正粉彩瓷器的这些艺术特征深深的迷着古玩收藏爱好者,不惜重金收罗精品雍正粉彩瓷器。

由于色料和彩绘工艺的变化,雍正粉彩瓷器不同于现代粉彩。但是,现代研究古陶瓷的部分重要著作对雍正粉彩瓷器的工艺特征记述颇值得商榷。另外雍正粉彩瓷器花卉的形态相似中国画的“没骨花”,近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当代论瓷者大多引以为据,著述传播,影响深远

一、雍正粉彩瓷器的彩绘工艺与艺术风格

1、现代几部重要著作记述的雍正粉彩瓷器工艺。《中国陶瓷史》“清代的陶瓷”章云:“雍正粉彩瓷器的特点是由于在彩绘画面的某些部分采用了以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粉彩的彩绘步骤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出图案的轮廓,然后在其内填上一层玻璃白,彩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编撰者专论《景德镇彩绘瓷器》云:“粉彩的特点是,在彩绘画面中的人物衣服或花朵等某些部位时,运用一种含有‘砷’元素的‘玻璃白’,以求达到有不透明的感觉。其彩绘的步骤是,在图案画面的某些特定部位上,先以玻璃白打底,由于它不透明,因此要空出所画的笔痕,等干以后再将所需的色料用乳香油或清水调匀,在画上渲染”(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以上两书论述的关键词:雍正粉彩瓷器、画面某些部位、“玻璃白”打底、用色料在画上洗染、突出阴阳、浓淡的立体感。我们现根据史料记载和现代粉彩的彩绘工艺,对照雍正粉彩瓷器的直观特征,讨论这些相关的问题。

2、雍正粉彩瓷器的色料和彩绘工艺。关于“名称”。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陶冶图说》和雍正、乾隆年间佚名《南窑笔记》都无粉彩而有洋彩之名。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朝有关瓷器的档案中有“洋彩百鹿双耳尊”,它足传世粉彩名瓷。因此,雍正粉彩瓷器就是以上史料中的洋彩。

雍正粉彩瓷器的色料。《南窑笔记》“彩色”条:“今之洋色则有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价甚贵。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俱人言硝粉(应是俱‘信石、硝粉’)、石末、硼砂各项炼就,其鲜明娇艳迥异常色。使名手仿绘古人,可供洗染、点缀之妙。”信石即砒霜,因产地信州(今江西上饶县一带)得名。含有非金属元素砷。用含有砷元素的信石、硝粉等物质配方掺拌炼制而成的洋绿、洋黄、洋白等色,可供洋彩彩绘时洗染点缀之用,达到色彩鲜艳的艺术效果。

“玻璃白”是现代粉彩中的一种白色粉料。清代陶瓷史料有“洋白”,没有“玻璃白”的名称。目前发现最早记录“玻璃白”的是1936年刊行的吴人敬《绘瓷学》。“玻白(即玻璃白),以青铅、牙硝、信石、石英等加玻璃少许制成。”当代的配方是:铅丹、石英、硝酸钾、氧化砷、玻璃粉、铅粉等。可见“玻璃白”中含有铅,洋白不含铅而含硼。“玻璃白”与“洋白”的成分有所不同,并不是更名后的“洋白”。现代科研成果表明,雍正粉彩瓷器与康熙珐琅彩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含砷,胭脂红都用金红,黄色着色剂都是氧化锑,珐琅彩含有硼(张福康、张志刚《我国古代釉上彩的研究》)。也印证了《南窑笔记》、《陶冶图说》的“俱信石、硝粉”、“颜料与珐琅色同”云云。

现代粉彩的色料分画料和填料两大类:画料主要是珠明料,如同中国画中的墨。用于勾勒景物轮廓,表现明暗、层次,如皴染山石的阴阳、凹凸。矾红,用来描绘人物脸部、手脚,勾勒红花瓣、红蝙蝠、灵芝,也用于直接洗染红花朵。填色分为洗染和平填两种。纯净色纯而不透明,用于洗染,如胭脂红。透明色用于平填,如粉大绿、赭石等。

《陶成纪事碑记》中列举仿古创新产品57种,其中有“一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西洋珐琅画法”是指有别于传统金属胎画珐琅的瓷胎画珐琅的彩绘技法。“无不精细入神”是瓷胎画珐琅的艺术风格。《陶冶图说•圆琢洋彩》云:“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粉彩的彩绘工艺分为描绘(画)和填色(填)两步骤。描绘是根据装饰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粉本,画工笔画(现代有写意)或图案。画完后填色。《陶冶图说•圆琢洋彩》又云:“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榻抹,而清水之色便于堆填也。”粉彩的各种色料性质不同,彩绘的景物不同,艺术要求不同,而用不同的液体调色。

一用芸香油调色便于渲染。主要用于胶体状的胭脂红彩绘。在画面的轮廓线内,平而匀地填一层洋白色。再将胭脂红填在画面的深色部位,用洗染笔蘸油将色料洗染开来,末端红料渐淡直至消失,露出白底色,达到由深到浅、过渡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雍正粉彩瓷器牡丹蜜蜂图碗。也有在洋白色料上用洋黄色洗染或纯用洋白色的,如雍正粉彩瓷器牡丹图瓶。还有用胭脂红与洋绿在同一景物的两处分别洗染,中间有洋白底色过渡。洋白色料中所含的砷有乳浊作用,经750℃烤烧后产生粉润感,烘托胭脂红更为凝厚而柔和。

一用胶水调色便于搨抹。主要用于矾红彩绘。用笔将桃胶调成的矾红料直接在瓷胎上洗染彩绘。所谓“榻抹”,是指把彩笔笔锋压扁,将矾红料由浓至淡逐渐抹开来。此法操作较为简便,易表现光洁但难于晶亮。康熙五彩中常用于画花,在雍正粉彩瓷器中配合胭脂红画花有争妍斗艳的美感一用清水调色便于堆填。用于平填叶片、山石等较大块面的景物。“堆”字形象地描述出粉彩的填色工艺。

第一种借鉴了珐琅彩彩绘工艺。它是在画面需要选用胭脂红、黄色等色料在白色上进行洗染,以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时而采用的。后来,发展到用“玻璃白”填底色,粉彩“净色”(包括胭脂红、黄色)洗染的工艺。但也有很多山水画以及花鸟、人物画不选用“净色”着色,也就不要“玻璃白”填底色。笔者认为,运用粉彩色料和工艺表现中国画艺术特色和装饰性图案的彩绘都属粉彩。如著名的乾隆粉彩百鹿尊。

雍正粉彩瓷器还有一种彩绘工艺独特的所谓“没骨”花卉,旧时俗称“雍正彩”。如粉彩折枝花卉图碗,底款为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书写工谨,为典型官窑款。画面上的花瓣与叶片都无轮廓线,每瓣花瓣之间留有极细的空隙,胭脂红色彩颇凝厚,叶片平填大绿或水绿色,花瓣、叶片明暗变化不大。相同工艺和风格的还有粉彩牡丹海棠图碗。

这类作品是在器物上定好图稿后,用植物性颜色代替珠明料勾勒花叶轮廓,在轮廓线内填绘彩料(一般都选用胭脂红稍掺洋白,不覆盖轮廓线),烤烧后,色料凝固在瓷胎上,而轮廓线挥发不见痕迹。画面好像是不用勾勒,全用色料绘成的“没骨花”。

3、雍正粉彩瓷器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第一,用笔俊秀多变,仿雍正珐琅彩的艺术特色。雍正粉彩瓷器改变了景德镇瓷器传统五彩用笔古拙、画笔料色浓重、平填色块的画风。用笔有轻重徐疾之别,线条或流畅飘逸,或顿挫起伏,表现出各种景物的不同特征。画牡丹,用刚劲的笔法画木本枝干,粗糙皱皮质感。用流利柔和的线条勾勒花瓣,表现花朵舒展、翻转、顾盼的姿态。第二,笔法精妙入微。如粉彩团花蝶图碗,高7厘米,口径14.6厘米,碗外壁绘五组团花蝶图。每组图绘在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中,彩蝶双翅的花纹、触须,精细逼真,填色也细腻、匀净,达到柔和婉丽的效果。第三,设色明艳丰富。画牡丹花选用胭脂红、矾红、洋黄、洋白、洋绿等色,经洗染产生各种色相、色调,描绘了魏紫、姚黄、崑山夜光等名贵品种,或富丽、或清雅,极尽牡丹之色、光、态、韵。严谨的彩绘工艺程序、娴熟的彩绘技巧,配合生动的绘画笔意和丰富的色料,将装饰性(景德镇俗称“采”或“做工”)与绘画性融汇在一起,形成雍正粉彩瓷器秀雅柔丽的彩绘风格。

综上所述,雍正粉彩瓷器的特征是:多种色料含砷(乳浊剂),经烤烧产生粉润柔和感,借鉴了珐琅彩瓷彩绘技法并摹拟其艺术风格,是格调高雅的瓷画工艺品。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雍正粉彩瓷器的陶瓷装饰性和工艺特征,彰显其绘画性的艺术效果,把雍正粉彩瓷器花卉与“没骨花”绘画等同视之。

二、恽寿平的“没骨花”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五代、宋时已十分繁荣。有西蜀黄筌的工笔重彩,南唐徐熙的“落墨花”,形成“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独特风格。后来徐崇嗣改良“落墨花”画法而有“没骨花”法。清初画家恽寿平承古法创新“没骨花”法,在当时艺坛绽放奇葩。

三、雍正粉彩瓷器与恽寿平“没骨花”的本质区别

1、艺术意匠的区别。雍正粉彩瓷器花卉仿同时代珐琅彩瓷的艺术风格,后者出于造办处如意馆供奉画师之手,与院体绘画画风一致。院体画且以精于“刻画”为能事,瓷画亦步其后尘。据雍正时期清官造办处史料,官窑烧制的品种器形、画样、色彩等皇帝都细致地过问,经制样呈览而制作。甚至有传旨:“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里改画”(朱家沼选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紫禁城出版社)。在皇帝威严下,官窑工谨、细腻的艺术氛围中,画师只是谨小慎微地依样制作。恽寿平胸次坦荡清朗,综合文艺修养如汨汩清泉从心灵涌出,流注毫端,气韵天成,风标绝尘。

2、彩绘工艺性与绘画写意性的区别。粉彩彩绘工艺性强,必须依附于材质的性质和特点。瓷胎釉面光洁润滑,不吸油不吸水。油调色料粘性大,含油少滞笔,难以彩画,含油多色料又随油份在瓷胎上化开。只有适量含油料色才能进行彩画,前文所述粉彩用笔多变、生动,其实都是经验丰富的匠师细心“做”将出来。胶水调色动辄留下笔触所带色料痕迹,有零碎、邋遢的缺陷,每用笔用料都要细心关注。清水调色之料呈泥浆状,所谓平涂、填匀块面,无绘画写生之情趣。以上三种调色填绘都是以工艺制作的方法,力图达到中国画工笔画精致细腻的艺术效果,难以抒发性灵。“南田氏得徐家心印(即徐崇嗣没骨法精神),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其渲染点缀,有蓄笔,有逸笔,故工细亦饶机趣,点簇妙入精微矣”(《山静居画论》)。恽派没骨花有高逸士气。

综上所述,雍正粉彩瓷器上花卉所表达的艺术特征与雍正时期的珐琅彩非常近似。中国瓷器是世界文化中的灿烂明珠,雍正粉彩瓷器又是这些灿烂明珠中耀眼的一个,我们先人留给我们太多美好的物品。

清代雍正官窑粉彩有哪些特点


清代雍正粉彩瓷器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据有重要位置,向来以精美细致闻名于世,它的颜色典雅而明媚,大气而活泼。粉彩是唯一一个可以与青花瓷相提并论的釉色。工匠在色料中放入一些铅粉,然后再加入玻璃白,以减轻色彩的浓郁程度,运用分水淡洗法来改变五彩原本生硬的色调,吸取中国绘画的精粹,使用丰富多样的彩料,让瓷器上的绘画风格趋于写实,这是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方法。清代雍正粉彩瓷器称得上是一众清代粉彩瓷器品种中的佼佼者,相对来说这个时期的粉彩瓷器在烧制、釉色、绘画这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并且清代雍正粉彩瓷器渐渐成为了釉上彩的代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件清代雍正粉彩瓷器,下面请各位藏友一起来细细品赏吧!

p1清雍正 粉彩花鸟盘

以上器物名为:清雍正粉彩花鸟盘。瓷器的尺寸大小为:口径为十四点八厘米,高为二点八厘米,底径为九点五厘米。清雍正粉彩花鸟盘的主要特征有:敞口,浅腹,圈足。瓷器的胎质细腻光洁,造型比较规整,以白釉为底色,釉色白中泛青。瓷器的外壁施以黄釉,釉质纯粹干净,盘内使用粉彩描绘了石头、花鸟、昆虫等图饰,画工精湛细腻,色彩端庄华美。盘底为楷书落款:大清雍正年制。

p2清雍正 粉彩花卉大碗

以上器物名为:清雍正粉彩花卉大碗。瓷器的尺寸大小为:口径为十八点七厘米,高为七点九厘米,足径为八点七厘米。清雍正粉彩花卉大碗的主要特征有:敞口,深腹,圈足。瓷胎薄而硬朗,胎质细腻光洁。通体施以白釉,釉质晶莹纯粹。使用粉彩在碗腹处描绘了牡丹花、腊梅花、菊花的图饰,在碗底处描绘了一朵牡丹花。盘底双圈青花楷书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

p3粉彩团蝶纹碗

以上器物名为:粉彩团蝶纹碗。瓷器的尺寸大小:口径为十三点五厘米,高为六点八厘米,足径为四点七厘米。清雍正粉彩团蝶纹碗的主要特征有:敞口,深腹,圈足。这件瓷器造型轻盈别致,通体施以白釉,碗内并无纹饰,碗的外壁上用粉彩描绘了五组团蝶纹。盘底双圈青花楷书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

清代粉彩瓷器鉴赏


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早期的瓶类主要用作饮用器,后来多为陈设观赏器,其中观赏类的花瓶,就有葫芦瓶、玉壶春瓶、梅瓶、棒槌瓶、天球瓶、盘口瓶等,形状各异,品种众多。昨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梁为波来电说,他藏有一个清乾隆时罕见的多口花瓶。

昨日,笔者在梁为波的藏室观赏了这个奇特的花瓶。花瓶高14.5厘米,面径17厘米,底径13厘米,圈足,通体施绿粉彩釉;造型简约明快、古朴典雅,生动有趣,花瓶周围如梅花形般围着八个略为矮小一些的花瓶,瓶身分别各绘有一个古代美女,绘工精美,形态各异,色彩亮丽,胎体轻薄,釉面细腻;中间的大花瓶底部印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方形蓝色印章,表明了它的制作年代。

梁为波告诉笔者,这个多口瓶是一位收藏家转让的。去年底,梁为波去顺德拜访一位藏家,两人谈得兴起时,藏家拿出这个多口瓶给梁为波欣赏。梁为波一见,就被这个瓷质细腻、釉色亮丽,造型奇特的多口瓶吸引住了,拿起来欣赏久久不愿放下。藏家看到他的样子,对他说,这个花瓶叫多口瓶,是他多年前参加广州的一个拍卖会时见到的,当时只觉得它造型十分奇特,便拍了回来,也不知道瓶子作什么用途,你喜欢就让给你吧。于是,这个多口瓶便成了梁为波的珍藏。“我得到这个多口瓶后,曾请教过一些藏家,他们认为多口瓶古代多作为家庭观赏瓶摆设,寓意多子多福。”梁为波说。

昨天,笔者就这个多口瓶请教了鉴藏家黄浩。黄浩说,多口瓶又称多管瓶,宋代就已出现,有四管、五管、六管、八管甚至多至十五管,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件北宋时期制作的十五管瓶;此种多口瓶有人认为是烛台,也有人认为是花插,其用途尚难断定,明清时期制作的则多作为观赏瓶。黄浩表示,根据造型和釉色,梁为波的这个多口瓶应是清乾隆时的物件,虽为民窑所产,但釉色和制作都很精美,多口瓶目前传世不多,因此这个多口瓶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清代粉彩瓷器欣赏


清道光.粉彩花果纹碗

清道光.荷花纹碗

清道光.墨地粉彩百花盘

清光绪.粉彩花卉纹盘

清光绪.粉彩双凤纹盘

清.粉彩无双谱茶壶

清.黄地开光粉彩山水方形提梁壶

清咸丰.粉彩荷塘鸳鸯纹马蹄碗

清光绪.松石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

清宣统.粉彩鱼云龙纹捧盒

清宣统.粉彩百碟纹赏瓶

清光绪.兰科地云龙纹梅瓶

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玉壶春

清乾隆瓷器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乾隆年间,雍正时期创烧的广彩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瓷器生产的一个时兴品种,并且取代了青花瓷,成为外销瓷的主导品种。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清乾隆 青花蝠果纹葫芦瓶

清乾隆 珐琅彩缠枝蝴蝶纹平底葫芦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觚

清乾隆 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清乾隆 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双耳瓶

清乾隆 斗彩焦石鸡纹笔筒

清乾隆 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 粉彩缠枝花鸟纹凤耳瓶

清乾隆 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百子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众仙捧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 粉彩蕃莲纹花觚

清乾隆 珐琅彩百花纹花觚

清乾隆 高士笔筒

清乾隆 三秋笔筒

清乾隆 三果大盘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盖碗

清乾隆 粉彩竹石花鸟灯笼瓶

清乾隆 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瓶

清宫雍正粉彩瓷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引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最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和进步,并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朝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页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通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谷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清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方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蝙蝠、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

目前,传世的清代雍正粉彩瓷器,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很多,为了便于人们更系统地了解雍正粉彩瓷物时代特征,现从中挑选出八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和赏析。

1、雍正粉彩仕女盘 高2.6,口径17.1,足径13.4厘米。盘口微直,斜壁,折底,圈足。盘内以粉彩为饰。绘有一秀丽的女子和一童子围缸身观鱼,后长案上摆有盆景,花觚。周围还绘有罐、洞石等物。所绘女子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实技法,身材修长,眉目清秀,神态生动,体现了当时崇高纤弱女子的风气。

2、雍正粉彩西厢人物大盘 高6,口径37,足径22厘米。盘制作规整,胎体较轻,胎质细腻,胎壁薄厚均匀。以粉彩为饰。口沿锦地六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盘心主题图案绘一男女似在话别,身后有一侍女双手端一酒壶,身前有一童子执鞭牵马,一老者扶车等候。空间衬以山石,花卉,树木,画面明朗大方,人物构图巧妙,服装绮丽,神态逼真。通体以绿色为主,红、黄、蓝、紫、黑、金色点缀,色调鲜艳,是雍正粉彩的早期佳作。

3、雍正粉彩花蝶纹碗 高6.8,口径13.5,足径4.7厘米。造型圆润,古朴。足内青花楷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腹部绘有五组圆形团蝶在花中翩翩起舞。每一组蝴蝶上所施的色彩都不相同,彩绘鲜艳。此碗画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绘画变板滞为生动,且趋于写实,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此碗在民国时有仿造,造型相同,但在色彩上远不如雍正的作品柔和自然。

4、雍正粉彩皮球花碗 高5.8,口径15.3,足径5.8厘米。造型轻盈秀丽,制瓷工艺讲究,釉面洁白润泽,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皮球花27朵,花上施红、黄、绿、蓝、紫、黑等色,采用工笔画的技法,绘画细腻,色彩搭配和谐,画意清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皮球花又称团花,雍正粉彩瓷器中大量使用,组合形式多样,也有团龙,团凤,团蝶,团菊等不同题材的团花图案。

5、雍正粉彩福寿人物茶壶 高14.2,口径7.1,足径8.1厘米。提梁形柄,弯流,盖无钮内凹。此壶做工精致,形体饱满。通体以粉彩为饰。盖面绘有三寿桃,桃施黄彩,桃尖点以粉红彩,叶施绿彩。壶腹两面纹饰,一面绘一男子手持一寿桃;另一面绘一老者伫立,老者左手持灵芝,右手持杖,空间绘洞石花卉和红蝠纹。颜色浓淡清晰,人物神态自若,色彩丰富,画意吉祥,雅俗共赏。

雍正茶壶善于随形变换,装饰上除了粉彩外,还有五彩,斗彩,珐琅彩和颜色釉等品种。

6、雍正粉彩花蝶瓶 高37.6,口径4.1,足径11.6厘米。造型高大优美,线条流畅自然,工艺水平高。通体以粉彩为饰。绘有折枝桃花一株,桃花栩栩如生,画面采用写实手法,吸引了工笔花卉的技艺,绘工精致,纹饰纤细,布局协调清晰。彩色富丽,突出了粉彩特征,桃花用粉白色渲染,绿色为叶,黑色为茎,赭黄色为杆,蝴蝶点红、黑彩。整体突出粉红色。此瓶纹饰与器型结合的非常完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7、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高27.5,口径6.3,足径8.6厘米。造型既舒展,又秀美典雅,形体比例适度,线条柔和,曲直有致。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通体以粉彩为饰。满绘折枝牡丹花,牡丹花上施多种色料,花色真实逼真,光泽柔和,花瓣层次分明,牡丹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描画得精工细腻。整体纹饰具有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是雍正粉彩的代表作品。

8、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 高50.6,口径11.9,足径17.7厘米。直口,圆腹,圈足。足内青花篆书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欲称“天球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有桃树一株,枝上结有硕大的蟠桃八个,桃树旁绘一株月季花陪衬。蟠桃用红彩渲染,树叶上施绿彩。此瓶构图新颖别致,如同一幅没骨花卉画,画境吉祥优美,是一件典型的宫廷陈设瓷。

雍正朝桃纹一般常见绘八枚蟠桃,乾隆朝绘九枚,故有“雍八,乾九”之说。

上述几件藏品反映出雍正粉彩从康熙粉彩朴实自然特色发展成追求宫廷艺术装饰感的特色。其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清代绿地粉彩瓷器赏析


粉彩是清朝时期独创的一种瓷器,这种瓷器因为是釉上彩的一种,且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为现代收藏者十分追捧的一种瓷器。

在康熙朝时期,粉彩处于创烧时期,这个阶段的粉彩还不成熟,很多技能都没有掌握完全,因此真正留下来的粉彩瓷器精品很少,而到了雍正年间,粉彩得到空前的发展,绘画也更加精湛,尤其是官窑粉彩,更是惟妙惟肖,让人看了喜爱不已。传说,在雍正时期有一件珊瑚红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瓶,为当时的代表作品。

到了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除了继承传统的粉彩工艺之外,还延伸出很多其他品种的瓷器,比如蓝地描金开光粉彩,各种锦地开光粉彩,各种色地粉彩花卉开光,绿地粉彩瓷器就是其中之一。与雍正时期的浅绿地粉彩瓷器相比,乾隆时期的绿地粉彩瓷器种类更多一些。

1、清朝乾隆时期的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为景德镇烧制,风格福利浓艳,纹饰繁琐,尽显御用瓷器之奢靡。这件瓷器通体为松石绿釉,不仅娇妍,而且柔美,做工非常华丽。

2、清乾隆时期的松石绿地粉彩折枝花卉福寿延绵双龙耳瓶,为乾隆钟爱的瓷器之一。据悉,在雍正年间,景泰蓝并不受欢迎,而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的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乾隆皇帝十分喜欢铜胎掐丝珐琅器,除了扩大制作规模之外,还下令让匠人们仿制,这件瓷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工艺精湛,而且画师在这件瓷器上勾勒图案,其线条流利,雅致大方,非常漂亮。

3、清朝道光年间的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耳瓶,其样式端庄典雅,颜色艳丽,华彩照人。这件瓷器通体为黄绿彩釉,质感淡雅,口沿彩绘为如意云头,与颈部变形的莲瓣纹形成对应。这件瓷器上有蟠桃和红蝠,寓意福寿双全,是寓意非常好的一件瓷器。

4、清道光年间的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莲福寿纹折沿盘,这件瓷器是仿照铜胎掐丝珐琅器制作而成的,是道光年间官窑制品中尺幅最大的,也是装饰最华丽的。

那么,清代绿地粉彩瓷器值多少钱呢?据专业藏家介绍,清代粉彩瓷器在拍卖会上一直有不错的表现,它的追捧人数多,收藏人数也非常多,因此市场价格非常高。比如在2010年11月的时候,伦敦拍卖会上曾出现过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最终以516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是5.5亿元,成为当时最贵的艺术品。绿地粉彩瓷器与之同源,可想而知,市场价格该有多高。

清代绿地粉彩瓷器精品成交价格:

1:清乾隆松绿地粉彩缠枝莲纹浮雕五子登科包袱瓶,尺寸:高42厘米,估价:RMB 22,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RMB 20,700,000 ,成交时间:2011.12.16,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敞口、细颈、美人肩,圆腹、圈足,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瓶类造型。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款识。通体施松石绿釉,器身束一条红色锦地丝带,将瓶身分为上下两层。缠枝莲纹作平面主题纹饰,蝙蝠纹点缀其间。缠枝莲枝蔓绵绵中祥蝠飞舞,寓意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与吉祥。所有的纹饰都以金彩沟边,工艺之精,让人叹为观止。更令人称奇的是五个动作各异的瓷塑童子,装饰在瓶的肩部、腹部和足部。或手捧如意,或手持寿桃,或手拿竹笙,或攀爬嬉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五子登科图。人物表现细腻生动,布局合理,完美地展示出乾隆朝制瓷的最高水平。五子登科是最传统的吉祥纹样题材。据记载,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他的五个儿子(长子名仪,任礼部尚书;次子名俨,任礼部侍郎,两个人均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三子名侃,任补阕;四子名称,任谏议大夫;五子名僖,任起居郎。)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后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据《清实录》、《造办处活计档》、《穿戴文件》的记载,乾隆中晚期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宫廷的重大活动整理如下: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四日,奉三无私宗亲宴,皇子、皇孙、曾皇孙、皇玄孙及诸王入宴。实现五代同堂之庆。因此,“五子登科、其乐融融”,这一平常老人的暮年心愿造就了此时期官窑婴戏题材的繁荣和精彩。此器当属其中的精品。

2:清乾隆松绿地粉彩赶珠云龙纹长颈瓶,尺寸:45.7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19,160,000 ,成交时间:2005.05.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3:清嘉庆孔雀绿地粉彩缠枝花卉“吉岁年年”图象耳琮式瓶(一对),尺寸:16.6厘米;16.8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14,100,000 ,成交时间:2011.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对瓶的器形或纹饰,虽常见于十八世纪晚期瓷器,却未见有于本品设计搭配相同之器著录于册,足见其珍其罕。

4:清嘉庆绿地粉彩花卉瓶(一对),尺寸:高26厘米,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成交价: RMB 7,935,000 ,成交时间:2011.05.2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创新式样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但也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仍为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干、嘉窑”之说。此件作品即为充分延续乾隆时期瓷器高超技艺水平的精品作品。瓶撇口,细长颈,溜肩,鼓腹,腹下收,圈足,底心红彩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细致,严谨有度。内外均以松石绿为地,淡雅柔美,娇嫩怡人。口沿描金,足墙饰红地描金折枝花卉,金彩灿烂,富丽堂皇。口沿下及肩部环饰如意云头一周,颈部绘缠枝莲团寿纹,吉磬坠桃,间以金彩“吉”字缠绕其间。腹部满绘四组缠枝莲花,五色莲花居中,莲蓬长出一支灵芝,周围环饰缠枝花卉绶带如意磬,下坠寿桃。设色妍丽夺目,缤纷多彩,尽现尊贵雍容。近足处绘变体莲花瓣纹。构图圆硕,主题鲜明,寄寓吉庆连连,福寿双全,圆满幸福之意。勾画细腻,缠枝婉转舒展,着色深浅有致,颇见柔美之姿。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松石绿釉匀净厚润,至为可爱,金彩璀璨辉煌,诸彩绚丽浓妍。釉彩、造型、纹饰均为继承自乾隆时期风格,色彩华丽,造型优美,毫不逊于乾隆时期官窑的上乘作品,其制作之精良细腻,在嘉庆时期颇为难得,实为嘉庆粉彩瓷之精品。福寿吉庆纹饰流行于清乾隆时期,以各种色釉为地,多粉彩描绘。纵观中国装饰的发展,不同的审美要求,使工艺美术装饰精细,形式丰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是祥瑞神仙的思想演变为吉祥如意的愿望。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装饰中,追求吉祥美满寓意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大重要主题。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特别在清朝时期,这种装饰现象十分流行,以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这种观念恰好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求全美满”的美学意识。此瓶即是一例,蝠谐音“福”,桃喻示寿,罄谐音“庆”,又以金彩书“吉”字,故图案寓有福寿吉庆之意,体现出清代瓷器装饰的时代特征。此器尊贵秀挺,装饰雍容华丽,纹饰布局繁密,图案化的装饰,尽展乾隆时期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为嘉庆粉彩器难得的上乘之作。

5:清乾隆绿地粉彩折枝花蝶葫芦瓶,尺寸:高38.7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175,000 ,成交时间:2011.05.2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春季拍卖会。

6:清嘉庆胭脂红淡绿地粉彩折枝花卉“福寿”图双联瓶,尺寸:26.7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4,919,500 ,成交时间:2007.10.09,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7:清乾隆绿地粉彩描金暗八仙纹象耳尊,尺寸:高22.8厘米,估价:HKD 3,8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4,580,000 ,成交时间:2008.12.03,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拍卖会。

8:清嘉庆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如意耳瓶,尺寸:高28.5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4,140,000 ,成交时间:2013.04.05,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3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创新式样较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但也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尤其嘉庆初年,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此时御窑厂的烧制仍为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有“乾嘉窑”之说。此件作品即为充分延续乾隆时期瓷器高超技艺水平的精品之作。瓶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细致,严谨有度。撇口,细长颈,颈部两侧饰二如意形耳,溜肩,鼓腹,腹下收,圈足,底心红彩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内外均以绿彩为地,淡雅柔美,娇嫩怡人。口沿内及足底施以松石绿釉,口沿、双耳及足跟均描金。口沿下及肩部环饰如意云头一周,颈部绘缠枝番莲纹,五色莲花居中,中部托一金彩长戟,寓“吉”之意。腹部满绘四组缠枝番莲纹,五色大莲花居中,枝叶缠绕,密不透风。设色妍丽夺目,缤纷多彩,尽现尊贵雍容。双耳以珊瑚红彩为地,上饰五彩小花纹,与淡雅的青绿地形成强烈反差。近足处绘变体莲花瓣纹,足墙外绘一周蓝枝红花纹。构图圆硕,主题鲜明,寄寓吉祥如意之美意。勾画细腻,缠枝婉转舒展,着色深浅有致,颇见柔美之姿。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绿釉匀净厚润,金彩璀璨辉煌,诸彩绚丽浓妍。其釉彩、造型、纹饰均继承乾隆时期风格,与之相似的乾隆朝作品,可参见南京博物院藏品。且色彩华丽,造型优美,毫不逊于乾隆时期官窑的上乘作品,其制作之精良细腻,此器尊贵秀挺,装饰雍容华丽,纹饰布局繁密,图案化的装饰,尽展乾隆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在嘉庆时期十分难得,为嘉庆粉彩器难得的上乘之作。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装饰中,追求吉祥美满寓意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大重要主题。特别在清朝,图案装饰现象十分流行,以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这种观念恰好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求全美满”的美学意识。此瓶即是一例,是清代瓷器装饰特征的最佳体现。

清代粉彩瓷略说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它是采用一种叫“白信石”或“亚砒霜”的天然矿物,配入铅熔块、硝钾等熔剂中制成的,景德镇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民窑。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盛世。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同治、光绪两朝,由于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除少量官窑粉彩器外,景德镇制瓷业已无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如何鉴定清代雍正珐琅彩瓷器真伪


说起这瓷器,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清代的珐琅彩,珐琅彩瓷器是清朝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的,珐琅彩绘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50年代欧洲佛朗德斯地区。在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大量涌入中国,西洋珐琅彩从此进入中国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珐琅彩在工艺和色彩的选择上也上融合了中国元素,从清初色彩上的素净淡雅到清中期的雍容华贵,庄重威严,这都于当时的执政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珐琅彩的收藏价值极高,也正是因为它的收藏价值使得世上有许多以假乱真仿品在市场上浑水摸鱼。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辨别雍正珐琅彩的真伪。

一、首先看瓶子的形状

我们在看一个瓶子的形状时,首先要了解瓶子出现的历史阶段,对瓶子当时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型的流行趋势及烧瓷的工艺都要有所了解,因为这些是可以鲜明的了解当时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随着时代的进步烧瓷工艺及形态也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素雅到华丽的阶段。我们不说唐宋就以元、明、清这三个时期为代表、元代瓷器大多高大笨重,早期以古朴浑厚后期以秀美飘逸为造型特点,清代瓶子造型多种多样。

二、其次看纹路和色彩

从绘画的纹路和色彩方面来看,陶瓷器上绘画的纹路及对色彩的搭配同瓷器的形状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会随着绘画原料的变化,烧瓷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地变化。不论是在其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题材内容的选择上都有着鲜明的时代代表性。所有的绘画技术也都是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单纯绘画到增加雕刻技术、由清静素雅到雍容华贵的色彩搭配,就以雍正年间的珐琅彩为例,这个时期的珐琅彩用色鲜艳温柔,极少用纯色,大都以七八种颜色搭配,有时候多达十多种颜色。所以看绘画纹路及色彩的搭配也就成了辨别真伪的有力证据。

三、最后看落款

时至今日,由于珐琅彩的收藏价值极高,市面上也流窜着不少的仿品来以假乱真。我们在辨别珐琅彩的时候,首先应注意落款,由于每一个人的书法不同,写作方式不同,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是不同的。珐琅彩大多都是官窑,写官窑落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严格选择上要选择有一定书法水平的人来写,就是为了防止做赝品的人仿照着临摹。但是由于书写人过于小心谨慎,就难免会有因为紧张而造成的细小失误,使得字迹僵硬不自然。然而就是这细小的美中不足之处,为鉴定珐琅彩提供了有效线索。

以上三种方法就是初步辨别珐琅彩的简单方法,必要时还必须结合其他方法来辨别真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雍正官窑粉彩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