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资讯 > 珐琅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精品文章:珐琅彩瓷器的两大特点与鉴定要领

精品文章:珐琅彩瓷器的两大特点与鉴定要领

珐琅彩瓷器鉴别 瓷器鉴别的五大要领 古代瓷器的特点

2022-03-21

【www.taoci52.com - 珐琅彩瓷器鉴别】

珐琅彩瓷器的两大特点与鉴定要领

珐琅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他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最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由于康熙时期尚属瓷胎画珐琅研究制作时期,因此康熙瓷胎画珐琅造型相对较少。此外,因为康熙时期是清代珐琅彩瓷的初创时期,不论是在彩釉、造型,还是制作技术上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康熙珐琅彩瓷的种类与雍乾相比都显得略微单调。

两大特点

第一,它的数量不多,由于珐琅彩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往往制作一件珐琅小瓶要精描细绘三至四个月时间,所以传世的很少。据现存的资料统计,雍正七年八月十四日至十三年十月,呈进珐琅彩为“碗80对又17件,碟44对,酒圆36对,盘12对,茶圆26对又3件,瓶6对”。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收藏清宫珐琅彩瓷有400多件,近200个花色品种。

第二,没有相同的两件珐琅彩。素胎入宫时都由宫廷画师自行选择绘画图案,因此每件珐琅器都单独绘画,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传世珐琅彩中并无一件署此款,“古月轩”也成为了珐琅彩高贵身份的代名词。

鉴定要领

■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10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蓝、绿、紫、胭脂色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并且还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

■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种,乾隆有蓝料也有赫色料款。

tAoci52.com其他人还在看

经典文章_康熙素三彩瓷器的欣赏与鉴定


康熙素三彩瓷器的欣赏与鉴定

文 李知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康熙时期釉上彩瓷器中有一种生产数量不多,艺术上文静典雅的瓷器,叫素三彩。大家熟知康熙五彩绚丽多姿,驰名中外,而素三彩作为康熙的彩瓷之一,虽然用彩方面没有五彩那么丰富,但它在清朝宫廷用瓷中地位很高,非同凡响,这主要是由于素三彩精细的工艺和高雅的艺术品位。什么叫素三彩?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低温彩瓷器,绘瓷的彩料以黄、绿、紫彩为主,还有白彩和墨彩。底色釉有白釉,即“白地三彩”;黄釉,即“黄地三彩”,黑釉,即“黑地三彩”;紫色釉,即“紫地三彩”等等。素三彩瓷要二次烧成,第一次烧素瓷,已成型好的各类器形要用1250℃以上的高温烧成,画成彩画以后再以850℃~950℃的高温烧彩。素三彩以康熙御窑厂和景德镇民窑中部分高级作坊生产的作品最佳。在用彩上,素三彩不用红彩,故和五彩区别开来。

素三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一个“细”字。胎体细,制胎原料配制和锤炼的各道工序特别严格。器物做得比较薄,又精巧,但没有任何厚薄不匀或变形的现象,胎体各部分厚薄的处理很和谐完美。为了保证绘瓷艺术的效果,保证胎体表面的细润,坯体晾干以后要施釉,器物里外壁均施,而在要作画的部位(大多数在外壁),将釉层细细地刮掉,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坯体泥料细微颗粒之间多少都有些孔隙,釉的微粒更细,可以将这些孔隙填实,使坯体更加细润。素三彩的釉属于SiO2-PbO系为基础的釉,品质也很良好。白釉是和瓷器一道烧成的高温釉。黄地、紫地、墨地等釉色属于低温釉,是画彩画时在花纹周围铺上的。素三彩的精细还表现在绘画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素三彩山石花卉纹盘,洁白的盘体中央以遒劲的笔力、精细的线条画出苍古的山石,墨彩皴点石头层层披露的斑斑表层,清淡如水的浅绿和略深的翠绿渲染出石头饱经岁月沧桑而又坚韧的质感。山石背后的牡丹花、翠竹、小花、野草,画得很细。牡丹的主干和旁枝,双钩填绘,填以紫色,笔力如拗铁。牡丹花和叶画得都很细,有的线条细如发丝。有的素三彩瓷器为了绘画形象和用彩准确,保证花纹内容布局和设色的严谨,在釉下胎体上还用针一样的工具线刻花纹的轮廓。烧成后在釉上沿轮廓线用色料作画。彩料的配制上,原料研磨精细。素三彩釉上彩画的各种色彩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粉彩那样凸起凹下的层次之分,用手抚摩画面细滑。这就是胎细、釉细、绘画细、彩料细,工艺的精细提高了瓷器的品质。

康熙素三彩用彩的种类比同时期的五彩少一些,最突出的是不用红彩。如前面举的康熙素三彩山石牡丹纹盘,牡丹叶用的是深沉透明的老绿色,大小不同的朵朵牡丹有的繁盛开放,有的刚刚绽开,有的含苞欲放,用墨彩勾画、点蕊,淡黄、淡绿描绘花瓣,酱紫色描绘粗干细枝和硕大山石的背沿部分,全幅画没有红彩。在整体洁净的白盘上黄绿紫色画出的花纹豪纵爽朗,花蕊纷披,感官上清韵幽逸,苍凉多致。

精品文章:清代瓷器九大造型特征


清代瓷器九大造型特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精品文章:明清两代几种彩釉的发展和特点


明清两代几种彩釉的发展和特点

一、明清时期纯色釉中的粉青和豆青明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由于瓷业工人在劳动中集体创造,不仅继承了宋元时代制瓷的优良传统,而且有所提高,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获得了很大成就。因此,景德镇瓷业成为全国瓷业的中心,并且官窑也集中设置在此。这时,除彩绘的五彩、红彩和黄彩等纯色釉外,还生产较多的制品,是吸取其他地区各窑之长而加以模仿。其中“粉青”的纯色釉,即是模仿宋代龙泉器的釉色,并且由仿作而得到创造,出现了“豆青”釉色的器皿。“粉青”和“豆青”这二者釉色虽有不同,但均同属淡青釉,都是以高温烧成的色釉。因而豆青可谓是粉青基础上发展起来了。明代仿龙泉青釉的器皿,在永乐、宣德、嘉靖和万历等时期都烧造,但所仿大多仅以釉色为主。在器胎制作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永乐时期的“粉青”釉器施釉匀润,釉内密布较大气泡,釉色大多较浅,器壁较薄。装饰上大多是平刻暗花。图案有缠枝花和龙纹等。器型上有继承宋代的瓜楞形和菱花型制。碗的形成较多,圈足小、器口直、器身较深。宣德时期仿龙泉的器皿,大多采用“豆青”的釉色。这时豆青的色泽色深而微近黄色。在宣德器皿中常见的有一种豆青小碟,器口菱花形。器身上暗刻有缠枝莲。碟心中间有青花“宣德年制”四字款。这类仿龙泉的釉花,当时在较多的器皿上使用着。嘉靖、万历以至明末时期,仿龙泉的青釉器皿,以民窑的烧造较多,施釉不如早期莹润。这时的粉青釉,质稀因而大多不匀而且不施刻划花纹的素器较多。这时盘碗的造型大多口微撇。在明器中有虎爪瓶和直流炉,大多体积较小。施豆青釉的器皿仍有烧造,但在装饰上花纹显著减少,偶尔有刻花的则浅平,已较前粗。通常见到了器皿以洗形三足炉为普遍。清代顺治时期御用器皿,采取宋元时代的“有命则供,无命则上”的进御方式。因而景德镇窑厂一度停止。至康熙时期才恢复了明代旧制。因此在康、雍、乾各个时期,民窑、官窑都有着普遍的发展。特别是雍正年瓷器的装饰,种类之多,名目之繁,达到了丰富多彩的境地。其中仿龙泉青釉器的“粉青”釉器烧造的为最精。 康熙时期景德镇官窑仿古的青釉器,以冬青、天青较多。仿龙泉釉的青釉器大多是民窑所仿,而且大多以明龙泉为现范。制品大致可分二种:(1)釉色是深浓色的苍绿色,器底所施色釉大多不匀净。有暗刻花纹装饰。在器物中心或器身外围,图案大多是折枝或缠枝花卉等,中型以盘碗较多。(2)釉色绿而青,釉质不及苍绿色,釉面肥厚,都开有较细纹片,器口所施大多为白釉,无装饰花纹。制作上器底圈足较高,露胎处加糙黄色,也有加酱色的。雍正时期沿袭康熙时的青龙泉器皿。虽仍继续烧造,但施釉薄,釉色稍浅。这时官窑烧造的粉青釉器皿,釉色上有深浅各种不同颜色。极浅色的近白,是继承宋影青的传统。青而浅灰的大多是仿官窑制品。仿龙泉的粉青釉,釉色翠艳,含粉较重,使釉面匀润,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成就,超过了原来的龙泉。它的胎洁白细腻,制作规整。在装饰艺术上大致有下列三种:(1)釉内暗刻阴纹平花。(2)印纹鼓花。(3)有的在素器上加鼓起的弦纹。瓶的样式有如意尊、石榴尊、七弦尊和玉壶春瓶等。雍正时期的豆青器皿在釉色上已演变为浅青色近微绿。这类豆青器皿当时官民窑虽都有烧造。但以民窑烧造居多,装饰上大多是纹印鼓花。图案有缠枝花卉和八吉祥八宝等,并且开始流行团寿、团双龙凤等。器型上大多有耳饰,或瓜楞形,盘碗有花朵式的。制作上器底大多是不施釉的糙底或施加彩色釉的。 乾隆时期粉青釉器皿,仍以官窑烧造为主,但它施釉略薄,色浅而莹亮,不同雍正时滋润。在装饰上所施花纹较多,大多是印凸花或暗刻平花。花纹较多的是图案花形。而且这时又有加设金绘图案的另一装饰方式。器型上除继承雍正外也还有新的成就。在瓶的器型中,加转心瓶和合子瓶,尤为难能可贵。工精胜于康、雍。转心瓶底多加一托盘,合子瓶的形制甚多。有大吉瓶、撇口瓶和有耳或无耳等多种形制。这时粉青器的款式大多是青花篆书款或四字图书款,并且还有阴纹或阳纹暗刻款识。 乾隆时豆青釉的器皿,官民窑均有较多的烧造。官窑烧造的釉质细腻可与粉青相比美。装饰上除了有印纹鼓花外,有的器皿仅有以酱釉作为耳饰或纹饰的。如鼓式缸以铺首衔环为耳和三羊尊是以三个羊首分布在肩部的。在器型上造型优美而众多。瓶的式样有大吉祥、双连瓶等。双连瓶有各种形制,以二瓶拼接相连,二瓶有一般高的,也有高低不同的,有的还都带盖。此外通常见到的有月牙罐和继承雍正器型的带托盆等。至于所加款识大多仅有青花篆书款。这时民窑烧造的“豆青”器皿,装饰方式和图案仍大多沿袭雍正印纹鼓花的缠枝莲等。而在器型方面突破了固有格式,风行着竹、木、花、果类的形象作为器型。有竹节式、松根式、灵芝式、薄荷形、秋叶形、海棠形、菊花形等。这些器型颇有风趣的表现在文具用品中。有的豆青器皿在器足上施加铁褐色釉。而且也有在较小件品上满施釉的,用支钉烧的制作方式。当时民窑的制品也大多加有青花六字篆书年号款,但书写比较潦草。此外也偶有以墨彩书款的,大多是堂名或斋名之类款识。这时由于粉彩和墨彩已很盛行,因此,有在豆青器皿上施绘粉彩或墨彩的制品。 粉青和豆青近代所仿各时期的颇多,但在釉质上大致出现有两种情况:(1)釉质稀薄,因而施釉后不匀润,而且釉面布有稀疏的气孔。(2)釉质粗,烧成后釉面形成桔皮纹和粗粒的棕点。当然,还应参考胎质、制作、器形和款识等各方面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鉴定。|>>>>|

精品文章:瓷器的纹饰


瓷器的纹饰

人物纹饰
婴戏纹 所谓婴戏,即以婴儿为画面的主角,描写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放鹌鹑、抽陀螺、攀树折花等种种活动,着墨不多而情趣盎然。行乐图 即今日俗说的“生活照片”。在园林庭院场景中,有画一人独坐品茶或酌饮赏景,旁衬婢女童仆烹茶或侍立者;有画三五名流雅聚,或合家欢庆者。渔家乐图 “渔家乐”图案在康熙瓷器上大量出现。有渔夫们边捕鱼边交谈的画面,有渔舟唱晚、渔翁举杯共庆丰收的画面等等,均为表现渔家劳动欢快的场景。仕女图 仕女图在五彩瓷器上比较常见,有游园的,执扇的,乘凉的,戏婴的,也有在器物上突出画一个仕女。飘逸凌云,形象优美,画笔传神,栩栩如生。
动物纹饰
鹤纹 瓷器上的鹤纹初见于唐代,但为数甚少。宋耀州窑青釉碗有双鹤展翅、群鹤飞舞以及飞鹤与古图案相间的画面。明清瓷器上多画丹项鹤。因其体形优美,潇洒秀丽,常为文人墨客诗画题材。又因丹顶鹤的寿命可达50一60年,所以绘有鹤纹的瓷器,多用作祝寿的礼品。 鹿纹 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鹿与禄同音,所以也是官“禄”的象征。定瓷双鹿盘,盘面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极秀美生动。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花鸟纹 花鸟纹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 充满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机。其余,小鸟琢果、鹊噪枝头,以及双系瓶上的草花飞燕等等,都各具特色。面师们抓住了瞬间的动态,意到笔随,情景交融,颇为佳作。 鱼藻纹 “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植物纹饰
牡丹纹 牡丹,自唐以来,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并把它作为装饰题材广泛应用在各种工艺品上。 缠枝纹 明代或称为“转枝”,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它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或用以填充装饰面。有的还转变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形式。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技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所占比重最大、用途最广。它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既适合陶工们挥洒自如的用笔,又利于大量生产。宋瓷中的瓶、罐、盘、盆、缸、枕等器物上均有构图多样的牡丹纹。或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或花朵环抱,或一枝独放……。工匠们因器施画,千姿百态,极尽其华丽妖娆之美。明清两代的牡丹花纹更加丰富多彩。 岁寒三友图 松、竹、梅称“岁寒三友”,是国画中常见的题材,宋以后则常用作瓷器的装饰图。莲花纹 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莲花在佛教以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