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明清两代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明清两代官窑瓷器比民窑好原因之一官样的区别

明清两代官窑瓷器比民窑好原因之一官样的区别

明清两代瓷器的鉴别 古代民窑瓷器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2020-06-02

【www.taoci52.com - 明清两代瓷器的鉴别】

清代有烧造官窑瓷器的御窑厂,跟宋代官窑一样都是皇家专设的,所以烧造工艺技艺材质以及画师、手艺匠人的水平都比民窑瓷器好,其中瓷器的官样就是区别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好坏的标准之一。

官窑瓷器的官样就是烧造瓷器之前,要请画师把要烧造的瓷器纹饰和器形以及颜色一丝不苟的画出来,而且瓷器烧造工匠也要完全照着官样制作和烧造,不能有一丝差别。官样分为纸质官样、实物官样、木材质官样等。

官样与照样生产瓷器,才是官样瓷器精美异常的源头,也是鉴别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方法之一。官窑瓷器以造型优雅、纹样美观著称,和民窑瓷器之差不亚天上地下之大。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御器(窑)厂生产的官窑瓷器,与同时的民窑瓷器差异尤其显著。究其原因,根本上是皇家的需求所致;而其背后的直接影响因素,则是由官样、验收、文人参与瓷器生产等等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障的。TaoCi52.Com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生产由皇帝亲自派驻官员进行管理,同时对于烧造御窑瓷器的样式,有着明确的制度掌控,由内府制样后送至景德镇,御窑厂照样烧造。

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纸质官样。纸质官样通常画工十分精美,设计精细,从存世纸样来看,其水平并不亚于当代的底稿绘制水准。

可以看到,御窑厂在官窑瓷器烧造的过程中,几乎完全依照图样画面进行绘制,彩、釉颜色也力图与官样最为接近。这样精美的官样与瓷器的留存,无疑是对官样制度最好的诠释,更体现了官窑瓷器之所以如此精美、官样制度功不可没。

除纸质官样外,也有以实物为样者。

乾隆皇帝下令烧造的三清茶碗瓷器即属此例:御窑厂依照嘉靖青花人物图碗之形制,结合乾隆御制诗之装饰,烧制此器。

除纸质官样与实物官样外,据史料文献记载,还有大量的旋制木样,今皆不存。

可见,在由皇帝亲自着人控制的官窑瓷器生产过程中,从瓷器设计这第一步开始,就有如此严格与完善的官样制度作为保障;这在还未开始制作瓷器之前,就已经为官窑瓷器的精美与出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官窑与民窑的区别


官窑一般指官办的瓷窑,其产品被宫廷垄断。五代和北宋的越窑是中国最早的官窑,宋代官窑、元代枢府窑、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都是历史上着名的官窑。其产品称为“官窑器”,是相对民窑器而言的。官窑器多按颁发式样承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造型与纹饰,其底部多书写“大明某某年制”或“大清某某年制”六字款。官窑由于是由官府营建和朝廷官员主持窑务,所以能够强占优质瓷土和原料,拘获天下能工巧匠无偿使用,并控制釉料配方和制瓷工艺,因而制作技术熟练精湛,所烧瓷器质量精工、不计工本、动辄以万计,如明宣德、嘉靖年问所烧瓷器即达80万件。因此,其产品一般都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民窑是指民间经营的瓷窑,一般是相对宫廷专设的官窑而言的。在明代景德镇御厂设立以前,历代瓷窑除少数为官设外,大多为民营,如着名的唐代邢窑、长沙窑和宋代的磁州窑、哥窑、龙泉窑、耀州窑等。但其中多数都曾先后被指定烧造过进贡宫廷的供器。民窑在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方面不及官窑,但着名的民窑都有其朴实、健康、清闲的艺术风格,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明清民窑的精品与官窑器很难划分,如清康熙青花和五彩器以民窑品更为突出。

元明清瓷器鉴定要点之三: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乾隆年款识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并且各有其特征。只以明代款识而论,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研究各代款识,首先要注意其笔法,如竖、横、撇、捺、勾、挑、点、肩等八笔的特征,都须认真加以领会和对比,以有助于识别真伪。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写仿款的人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之处。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也不容易自然生动。这种破绽,只有多结合实物反复印证方能看出。

然而,只靠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嫌不足,尤其是元代以前瓷器并无正式官窑年款。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带“景德年制”四字的瓷器,但未见实物。只见过耀州窑有印着“大观”、“政和”字样的碎片,元代也只有带“枢府”、“太禧”以及干支的器皿,且为数甚少。明清两代纵有款识,而晚清及民国所仿字体十分逼真,极难识别,必须同时详较其字体及位置,方不致发生错误。例如永乐年款以现有实物来说,只见到圆器上有四字篆款写、刻或印在器里部的中心,而文献上还有六字款的记载,但无实物,并且在琢器上也未见过带年款的器皿,不过仿器却有四字或六字楷、篆字款写在器里或底足、口边的。又如宣德款所谓“宣德年款遍身”的说法。普通多在底足中心或圆器里心与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甚至个别还有双款(如合欢盖盒、文具盒等在盖里和底足均有年款)。这类款识有竖款也有横款,六字款多而四字款少。至于嘉靖年款的排列方式较前复杂,除单行横款、双行直款外,尚有环形款,十字款(即上下左右写)等。诸如此类,都需要进一步掌握其规律。

大致说来,在字体方面明代多用楷书款(只有永乐、宣德、弘治和其他等少数例外);清代顺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康熙篆书款尚不及百分之一),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由于乾隆开始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而明、清两朝的楷书款与篆书款书法上也各有其不同的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了。

其次还应仔细观察款色。例如明、清瓷器款识多以青花为主,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照视,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品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后的仿品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尤其是宣德款色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现黑、蓝、灰等几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但是后世绝难仿效的特征。自明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甚多,有红、绿、黑、蓝、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制品在款色与刻、雕、印、堆的方法上并未减少。只有认真加以区分,方可看出因用料和技术不同而各有其书法特点,同时由此也可大体判断其时代真伪和瓷质优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写成泰水。但是堆料款“康熙御制”的康字却受原料特性与边框的限制,不易舒展,又如乾隆时期以前多用青花款,其后多用抹红款,而且清代康、雍、乾堆料款的瓷器绝大部分是官窑中的精品。

在用字和写法乃至字数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窑有的题某某年制,有的题某某造,而清代官窑却一概都用“製”,还未发现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写一横,成化的“成”字有所谓“成字一点头肩腰”的特征,万历的“萬”字也有羊字头与艸字头的不同,以及写“康熙御制”四字款的瓷器90%以上为当时新制的精品等等,这些都是鉴定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明、清瓷器除一般的官窑款外,民窑瓷器中带年款的也不在少数。但大都是景德镇所制,其他地方窑写款的极为罕见。除上述记年款识外,还有所谓堂名款(慎德堂、中和堂)、斋名款(如拙存斋、乾惕斋)、殿名款(如体和殿、储秀宫)、轩名款(如宜古轩、尘定轩)、吉言款(如万福攸同、德化常春)、用字款(如上用、公用)、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辛丑年制)、赞颂款(如万寿无疆、洪福齐天)、陶工款(如吴为、崔国懋)、珍字款(如珍赏、珍玩、奇石宝鼎之珍)、供养款(如“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村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得一元帅打供。”“皇清康熙甲子岁仲秋日吉旦供奉普陀禅院圣佛前。”)等等。

总之,观察款识既要注意其字体、笔法、位置、款色和字数、结构等各方面,也应当知道同一时款识笔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风格及色调上不失其时代特征。因此务必互相印证,稍有可疑之点,便应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讨。何况仿品中尚有新物旧款与真坯假彩等手法,主要仍须根据造型,其次要参考纹饰、胎釉等各种特点,如此步步深入,才可能具有比较可靠的辨别能力。

北宋瓷器八大民窑之一耀州窑特点,如何鉴别


耀州窑是北宋瓷器八大民窑之一,也是宋代北方四大瓷窑窑口之一,在宋代民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说也做过贡瓷。北宋耀州窑始烧于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

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

北宋耀州窑瓷器特点

北宋耀州窑曾使用化妆土,这是宋代耀州窑瓷器一大突破,打破了传统北方瓷窑胎体发黑。

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

北宋早期产品。这时期耀州青瓷釉面皆玻璃质感强,施釉均匀,大多开有细碎片纹,胎釉结合紧密,没有剥釉现象。

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装饰以刻花为主。

北宋耀州窑瓷器如何鉴别

鉴别北宋耀州窑瓷器要了解那个时期瓷器烧造工艺、胎土以及釉色纹饰的演变过程,只有了解宋代耀州窑瓷器时代特征才能很好鉴别断代。

耀州窑瓷器多为灰白胎,但多数器物透过青翠的釉层,使人感到的却是洁白、细腻的胎体,仿佛上釉前曾施一层化妆土,这是由于胎土和釉料在烧成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密合层所致。

宋代耀州窑瓷器釉色多为青色中泛黄。

宋代耀州窑瓷器碗的器形居多,鉴定宋代耀州窑碗科看玉璧底。

北宋耀州窑瓷器刻花线条刚劲流畅、精细,画面生动活泼。纹饰以牡丹、菊花等花纹居多,到了北宋晚期,耀州窑装饰多取婴戏纹题材,此类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四婴戏把莲等。极少有动物题材。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宋,高19.5cm,口径9.5cm,足径8cm。瓶盘口,短颈,圆腹,圈足。胎体灰白。里外施青釉,釉色较浅,釉质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足边无釉。此瓶造型浑厚,略呈石榴形,俗称“石榴尊”。

耀州窑瓷器中瓶式很多,瓶体或修长秀丽,或丰满端庄,但像此件石榴式样的瓶却较少见,应为宋代日用瓷,造型方面与五代耀州窑瓷器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宋,高29cm。壶体造型为一男子,束冠,着长襟衣衫,双腿直立,微露双足。人躯体中空,头有孔为壶口,双手于胸前捧方口壶流,后背中央附曲柄。人物面部表情庄重肃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匀净滋润,因衣纹线条折角处釉薄呈现出胎色而具有立体效果。

耀州窑的瓷塑作品很少,此件人形执壶无论是造型构思还是工艺水平均可谓上乘佳作。

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明清民窑瓷器收藏价值持续上涨


近年,瓷器拍卖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亿元藏品诞生,其中的天价藏品大多都是明清官窑精品,不管是古玩拍卖会上还是古玩收藏市场上,或是相对的收藏数量以及市场价值,在古董交易上,明清时期的瓷器都是稳居中国陶瓷收藏市场的前列。为什么明清瓷器如何的受收藏家的青睐呢?

在明代,有几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是高峰。明早期的永乐以及宣德,这就是市场上常称为“永宣”,这两个时期的瓷器特别受市场的追捧,永宣的瓷器高档大气,胎和瓷都特别的漂亮。尤其是成化的瓷器,非常的细腻及精美,而且当时对胎土的要求也非常精细,胎薄,纹饰讲究,胎釉在灯光下看还会有点泛红的色彩。

明清时期瓷器除了官窑受欢迎外,民窑瓷器在当时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精湛的,所以市场的潜力也是非常值得期待。上海芸轩艺术品中心介绍了这次他们征集到的一件明青花花卉纹碗,这件青花花卉碗器物的碗心和外壁均绘有青花花卉纹的图案,而且瓷釉肥厚细腻,器物的器型古朴,典型明代的时代特点,为明代景德镇制品。

现在市场上的官窑瓷器越来越难得,也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对于瓷器收藏,建议藏家可以多关注民窑瓷器的收藏,民窑瓷器在未来的市场行情是看涨的,具有较大的收藏潜力。现在国外的客户也在关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国外高古瓷的收藏行情要被国内好。

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明清瓷还将是投资热点,而且还会有一段升值期,大众审美情趣也大都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在瓷器拍卖场上,明清瓷器,尤其以官窑精品瓷器为市场追捧的焦点,并不断刷新瓷器纪录。这主要因为此板块瓷器不仅存世量和流通量相对较多,而且在制造工艺上更为繁复考究,一直是此板块买家追捧的焦点。

明清的民窑瓷器,品种繁多,产量大,且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瓷器,一应俱全,表现手法潇洒奔放,不拘一格,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表现了浓郁的民间工艺特色,使作品充满了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明清瓷器中的精品,其工艺、质量毫不逊色于官窑产品。

收集什么样的藏品呢?有几点可作参考:一是存世量少的,一般来说物以稀为贵;二是年代早的,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就已很难得;三是画片好的,画工精细,画面具有特殊寓意的,尤以人物故事为佳;四是清末至民国的器物,一定要选择器型完整、画片优美的收藏。另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做某一项的系列收藏,如人物故事系列、三国故事系列、博古图系列、花鸟山水系列等。

元明清瓷器鉴定要点之一:器型


古陶瓷仿制,大多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用陶瓷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青花--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青花蓝地白花缠枝莲托寿盘(明嘉靖)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天球瓶、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插屏、笔架、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盒、笔架、笔洗、砚台、水丞、颜色碟、印盒、颜色仓(俗称温盂)等多种多样。更有大瓶、大罐、大鱼缸、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型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壶、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1/2-1/4。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鉴别民国瓷 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何为官窑与民窑?


官窑和民窑是古瓷的两个重要的身份类别,有必要特别一讲。

所谓官窑,是指古代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其产品专供宫廷使用。据考证,历史上正式的“官窑”名称始于北宋,久负盛名的宋代五大名窑就都是皇室的御用瓷窑。明代,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脚下设御器厂,并委派官吏管理,我国历史上从此开始有了专门的官窑生产机构。官窑因为是由官府营建的,拥有优质瓷土原料及天下能工巧匠,并控制着青料配方和工艺技术,因而其制作技术精湛,代表着各个时期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民窑是相对于官窑而言的。广义地讲,凡属非官府经营的,进行商品性生产的瓷器窑厂都是民窑。与官窑相反,民窑为了适应市场,不可能像官窑那样不惜工本,精描细画,而必须是惜料如金,因此,民窑生产数量虽大,但质量不精,风格亦不同于官窑。不过,较之官窑,在造型和纹饰上民窑更加自由、丰富。

不论官窑瓷器还是民窑瓷器,都是“古董”,都可收藏。但显然,官窑瓷器的收藏价值通常要远远高于民窑瓷器。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经理:159-6266-9577送拍邮箱:[email protected]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mjj199312名称:时间里有价值

如何鉴别民国瓷 收藏应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喜欢收藏民国瓷的藏家都知道,民国瓷器存在着不少赝品,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民国时期的老艺人仿造了不少民国瓷。由于民国瓷器不断升值,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障碍。

以前我在地摊花80元收藏了一只民国粉彩龙凤茶壶,这只茶壶民国特征明显。壶高16厘米,壶盖上及壶面分别有题句,文字均为繁体字。壶底上有“江西陶兴出品”抹红款识。茶壶釉面莹润,龙飞凤舞彩绘栩栩如生。

鉴别民国瓷需要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稍有不慎就会误断。

鉴别民国瓷我建议要从“六比两区别”入手。

一比器型。民国真品的器型传承有序,都是民国按各朝已有的器型仿制。而赝品器型有些非驴非马,常常是随心臆造。

二比胎质。民国真品胎质较粗松,因此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都较重。

三比釉质。1916年郭世五在景德镇督烧的民国御用瓷与珠山八友烧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质都精细,其他瓷器的釉质较粗,尤其是生活用瓷,釉面常有不同的棕眼与乔麦地。

四比纹饰。民国真品的纹饰都带有自然舒展的神韵,赝品纹饰生涩之中显出貌合神离。

五比描金工艺。描金工艺是民国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实施描金。民国真品描金的金色都纯正,赝品描金不纯正还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黄的败叶色,与真品描金相差甚远。

六比款识。民国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而清晰,款识是从右向左排起,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两区别。一是民国真品釉面莹润与赝品釉面贼光的区别。二是民国真品底足自然磨痕与赝品底足打磨作旧的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