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收藏在台北故宫的明代龙泉青瓷

收藏在台北故宫的明代龙泉青瓷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收边瓷砖 古代瓷器收藏

2020-06-12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明龙泉窑雕划四季花卉直口碗 明初龙泉窑划花龙纹碗 明初龙泉窑龙纹匜 明龙泉窑划花牡丹玉壶春瓶 明龙泉窑划花带盖执壶龙泉窑,因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是浙江西南数百个窑场所生产青瓷的总称。宋代便已建立碧绿、莹润的龙泉釉色传统,元代、明代承续不辍,广受国内外各地喜爱;欧洲人甚至以戏剧中的美男子名“celadon”称之。

胎薄釉润、粉青无瑕的宋龙泉,厚重硕大的元龙泉,早为陶瓷赏鉴家所重视。明代龙泉窑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类具有微黄或乳灰的碧绿色、釉光滋润的作品,通常成形规整,满雕繁複图案,显然是特别讲究的精良产物;风格表现则和景德镇产品类似。它们的产地、年代、意义始终令人困惑。近年来考古学家在龙泉大窑区内发现了烧造这种类型青瓷的窑址与纪年遗物,才稍印证了文献所载明代初期龙泉窑曾经供应官方用器、受到朝廷监督的史实。虽然明中期以后,龙泉窑釉色转趋浅薄,雕工与品质也简拙,但龙泉窑仍是景德镇以外的重要窑场,供应一般日常陈设。

龙泉窑亦是明代朝廷掌控朝贡贸易、赏赐外国的重要产物。至今,亚洲、非洲,以及欧洲地区的考古遗址或宫廷收藏中,都经常发现明代龙泉瓷器的蹤跡,并成为各地仿製、进而创製瓷业的动力。

(据台北故宫官方网站)WwW.TaoCi52.Com

小编推荐

台北故宫赏雍正瓷器


日前,我在台北参观了由两岸故宫共同举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这是两岸故宫文物分别60年来的首次团圆,其内容丰富,学术性强,意在“告诉人们一个真雍正”。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内涵,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希望一睹雍正——清世宗文物的风采。

展览厅前,早早地就已排起了长队,246件文物包括档案、史籍、地图、肖像、绘画、书法、瓷器、琉璃、玛瑙等在这里展出,从中人们可以领略雍正这位颇具争议的皇帝的文治武功和艺术品位。对雍正时期的瓷器,我很感兴趣。虽然雍正在位才区区13年,但瓷器生产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和雍正对瓷器“文雅精细”的制作要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有关。

雍正对瓷器制作的细致认真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从大量保存下来的朱批档案里,我们看到了他对瓷器生产样式的要求以及呈核程序的规范。如雍正五年下旨曰:“朕从前著做过的活计等项,尔等都该存留式样,若不存留样式,恐其日后再做,便不得其原样。”他对于造办处送样的瓷器,除了“好”与“不好”的评语外,还有不少精彩点评:夸赞的如“细”、“素”、“薄”、“文雅”、“精细”、“秀气”等。批评的如“俗”、“厚”、“俗气”、“粗糙”等,一个堂堂皇上,却心系瓷器,并对之作出自己的独到评判,这对瓷器制作的精益求精无疑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读之让人感佩不已。可以说,没有雍正,就没有雍正瓷器的精妙绝伦;而精妙绝伦的雍正瓷器,也反映了雍正皇帝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

当然,雍正瓷器能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与雍正起用天才督造官唐英息息相关。在首都博物馆,我曾看到唐英留在笔筒上的墨迹,也读过他的著作《陶冶图观》,对这位陶艺大师的文化修养略知一二。唐英是中国陶瓷史上最具知名度的督陶官之一,经历雍正、乾隆两朝,前后在景德镇督陶27年。他主持御器厂期间,礼贤下士,虚心求学,刻苦钻研制瓷工艺,致力于制瓷工艺的总结和改革,长期和工匠在一起,亲自设计绘制各种新的图案样式,及时将其写入书里,绘制于画,传之久远。雍乾两朝制瓷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唐英功不可没,时人甚至称他为“唐窑”。

雍正瓷器的胎釉,选料极为精细,胎体坚韧,胎薄体轻,成型规整。仿宋代黑灰色胎瓷器的胎骨,称为“铁骨大观”;仿汝窑香灰色胎瓷器的胎骨,称为“铜骨之汝”。釉质晶莹、表面光洁,釉色多为纯白;仿宣德青花瓷釉面呈橘皮纹,有的积釉较厚,有的如云雾状;彩器和仿成化器釉为粉白色细釉;仿定窑白瓷的浆胎瓷器釉面也呈粉白色,但釉质较疏松;珐琅彩多绘于素白瓷地上,内容以花鸟为主,次为山水,少见人物,配以行书诗句。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展出的百余件雍正瓷器,主要有碗、盘、杯、瓶、壶、罐、炉、尊、洗、盆等。这些瓷器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其线条优美流畅,比例自然适度,俊美高雅、玲珑轻巧,文人气息相当浓厚。古人云“秀色可餐”,雍正瓷器就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巧夺天工的雍正瓷器,是清代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它完全可以冠绝于中国瓷器史。

台北故宫馆藏雍正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珐琅瓷不论胎体、造型、绘画、色彩、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雍正珐琅彩之所以呈现如此完美的形貌,与当时的帝王雍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和清代各帝一样,严肃苛刻雍正对瓷器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不但时常把玩欣赏,还直接参与到瓷器的制作中去,于是在一道道旨意的督导下,宫廷造办处的工匠们,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珐琅彩瓷新的探索。

雍正是一位审美情趣偏重清新雅致的帝王,他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对常用的宫廷器皿在装饰纹样上倡导“内廷恭造式样”,要求宫廷文物必须与宫外生产的“外造之气”有所区别,亲自下达“秀雅”、“细致”的御旨。特别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宫廷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而前朝所制的珐琅彩瓷主要采用的是色彩单一,品种不多的进口珐琅料,无法满足皇帝要求。为此造办处的工匠们不得不开始了国产原料的试制。在雍正六年,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多种淡雅的色彩,为雍正珐琅彩多姿的纹饰提供了丰富的色彩。

雍正帝喜欢水墨画及设色山水,要求把“院画”复制到珐琅瓷器上,有如国画,“勾、画、皴、染”各种作画技法都要运用,使得纹案活泼,主体感强。且在画面上增加了诗文、书法和印章,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形式。 雍正珐琅彩瓷器,无论是满饰纹样还是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美轮美奂,展现出独特的帝王品味。

明清瓷器:台北故宫赏雍正瓷器


日前,我在台北参观了由两岸故宫共同举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这是两岸故宫文物分别60年来的首次团圆,其内容丰富,学术性强,意在“告诉人们一个真雍正”。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内涵,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希望一睹雍正——清世宗文物的风采。

展览厅前,早早地就已排起了长队,246件文物包括档案、史籍、地“朕从前著做过的活计等项,尔等都该存留式样,若不存留样式,恐其日后再做,便不得其原样。”他对于造办处送样的瓷器,除了“好”与“不好”的评语外,还有不少精彩点评:夸赞的如“细”、“素”、“薄”、“文雅”、“精细”、“秀气”等。批评的如“俗”、“厚”、“俗气”、“粗糙”等,一个堂堂皇上,却心系瓷器,并对之作出自己的独到评判,这对瓷器制作的精益求精无疑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读之让人感佩不已。可以说,没有雍正,就没有雍正瓷器的精妙绝伦;而精妙绝伦的雍正瓷器,也反映了雍正皇帝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

当然,雍正瓷器能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与雍正起用天才督造官唐英息息相关。在首都博物馆,我曾看到唐英留在笔筒上的墨迹,也读过他的著作《陶冶乾隆两朝,前后在景德镇督陶27年。他主持御器厂期间,礼贤下士,虚心求学,刻苦钻研制瓷工艺,致力于制瓷工艺的总结和改革,长期和工匠在一起,亲自设计绘制各种新的表面光洁,釉色多为纯白;仿宣德青花瓷釉面呈橘皮纹,有的积釉较厚,有的如云雾状;彩器和仿成化器釉为粉白色细釉;仿定窑白瓷的浆胎瓷器釉面也呈粉白色,但釉质较疏松;珐琅彩多绘于素白瓷地上,内容以花鸟为主,次为山水,少见人物,配以行书诗句。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展出的百余件雍正瓷器,主要有碗、盘、杯、瓶、壶、罐、炉、尊、洗、盆等。这些瓷器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其线条优美流畅,比例自然适度,俊美高雅、玲珑轻巧,文人气息相当浓厚。古人云“秀色可餐”,雍正瓷器就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巧夺天工的雍正瓷器,是清代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它完全可以冠绝于中国瓷器史。

龙泉青瓷的历史


青瓷以龙泉所产尤为著名。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产于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庆元、逐昌、云和县等地,其碧玉般的釉色,优美的线条,博得人们的喜爱。早在数百年前它就已远销海外,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它是宋元时期销量最大的外销瓷。从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发现数以万计元瓷中,龙泉青瓷占大部份就足以论证。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后来这种青瓷传入朝鲜,影响到高丽青瓷。日本人称之为砧青瓷,并大量仿造成。在欧注入龙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富浪漫色彩的传说。十七世纪初,法国作家雨费写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当时法国最爱欢迎的读物之一。后来这个小说被改为戏剧,搬上舞台,上演后轰动一时。演出时,剧中的牧童雪拉同穿着一件像海水样碧绿,像青天一样美丽的青色外衣,逗人喜爱。而来自遥远东方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龙泉青瓷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艺术品,许多贵族对它的喜爱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人们很想给它起个最能表达那种狂热感情的名称。恰好龙泉青瓷的色调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们就把“雪拉同”赠给龙泉青瓷,直到现在,欧洲人还是把龙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龙泉青瓷创烧于五代—北宋,停烧历史长达七、八年。釉色主要有成为青瓷釉色美之顶峰的粉青、梅子青等釉色。釉层大都很匀净,富有玉质感,色调柔和。八五年,笔者在杨州“全国古陶瓷鉴定班”学习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还拿来一种龙泉大窑仿官窑品瓷片标本给大家鉴赏,断面上可清晰地看到胎中紫金土,釉层比胎骨厚,形成有趣的“夹心饼干”现象。这也是龙泉青瓷中一种珍稀品种。

由于时代 的变迁,烧造工艺的变化,龙泉青瓷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时代风格。

五代、北宋时期的产品在数量上和制瓷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不过从整个发展进程来看,五代和北宋早期龙泉青瓷属于初创阶段。烧制工艺未成熟,胎厚粗,釉层较薄,釉色不纯,青绿中泛黄色,釉面透明,器物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璃点或璃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鹦鹉纹饰,跟越窑、温州窑、婺窑类似。

南宋中期是龙泉青瓷形成自己典型时代风格的时期,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达到顶峰,胎薄釉层厚,釉色青翠温润,柔和似美玉。圈足小且薄,器底施满釉,它好似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产品以炉、瓶、碗、碟等为主。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片粹片,都令人为它的美感所倾倒。

元代龙泉青瓷产量多,早期有南宋遗风,中后期器形增大,胎骨较厚重,釉色多青灰、泛黄、俗称黄龙泉,圈足厚,足底内多不施釉,有的带鸡心点。装饰艺术多样化,露胎二次氧化花纹装饰,阴文刻印、花果、双鱼等都是元代龙泉的特色。

南宋至元、龙泉青瓷中,较有突破性的作品,就是“飞青瓷”,它与鲜朝时代越窑制造的青瓷斑有些相似,越窑时代的青瓷釉下铁斑釉色不鲜明,效果不佳。但到龙泉窑已变幻出浮现美丽青瓷铁斑釉。

明代龙泉青瓷胎色较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较强,无沉着的色调,釉色多见青绿或灰黄色,俗称菜玉色,釉色肥厚已无玉质感,色泽很不悦明,明中期后逐渐走向衰落,至清初便销声匿迹了。

龙泉青瓷鼎盛于南宋、元、明开始衰落,这与明代景德镇彩瓷的兴盛有关。这些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彩瓷出现,使单一色调的龙泉相形见拙。此外,龙泉青瓷生产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也是它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泉青瓷虽然停产了二百多年,但它的声望却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文物市场对东方古代艺术珍品渴求甚殷,宋代青瓷更是国外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物以稀为贵,宋官窑青瓷洗更创拍卖二千一百万港元纪录。

龙泉窑自五十年代恢复生产,同时也开始传统造型釉色配方研究。到了八十年代,仿古产品日趋精美,造型釉色惟妙惟肖,足可乱真。东南亚印尼、泰国、越南亦有仿制,尤其是印尼仿制也很成功。另一种将旧胎残釉去掉,再施釉重烧,收藏家见此类器物要多与真品对照,以免吃亏后悔莫及。

古代瓷器:台北故宫馆藏雍正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珐琅瓷不论胎体、造型、绘画、色彩、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雍正珐琅彩之所以呈现如此完美的形貌,与当时的帝王雍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和清代各帝一样,严肃苛刻雍正对瓷器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不但时常把玩欣赏,还直接参与到瓷器的制作中去,于是在一道道旨意的督导下,宫廷造办处的工匠们,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珐琅彩瓷新的探索。

雍正是一位审美情趣偏重清新雅致的帝王,他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对常用的宫廷器皿在装饰纹样上倡导内廷恭造式样,要求宫廷文物必须与宫外生产的外造之气有所区别,亲自下达秀雅、细致的御旨。特别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宫廷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而前朝所制的珐琅彩瓷主要采用的是色彩单一,品种不多的进口珐琅料,无法满足皇帝要求。为此造办处的工匠们不得不开始了国产原料的试制。在雍正六年,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多种淡雅的色彩,为雍正珐琅彩多姿的纹饰提供了丰富的色彩。

雍正帝喜欢水墨画及设色山水,要求把院画复制到珐琅瓷器上,有如国画,勾、画、皴、染各种作画技法都要运用,使得纹案活泼,主体感强。且在画面上增加了诗文、书法和印章,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形式。雍正珐琅彩瓷器,无论是满饰纹样还是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美轮美奂,展现出独特的帝王品味。

古代瓷器:台北故宫珍藏定窑“孩儿枕”细节图


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定窑孩儿枕。

此枕做孩童伏卧于榻上之状,以孩儿背做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衣坎肩,印团花纹。榻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枕身釉做牙黄色,底素胎,有两孔,刻有乾隆癸已三十八年春之御题诗款。

这件艺术珍品人物塑造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富有情趣,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滋润,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这件定窑孩儿枕制作精美,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龙泉青瓷上的鱼纹饰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中晚期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单色釉瓷器品种。双鱼洗,鱼耳瓶均是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中的经典之作。

大英博物馆藏双鱼洗

大英博物馆藏四鱼洗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四鱼洗

成长于深山绿水之间的龙泉窑工匠,他们所见到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皆可创作入瓷。据说当年陈万里先生在看到宋元龙泉窑双鱼洗上有很多鱼的形象好像从未见过,后来在龙泉老百姓家中吃饭,无意中看到餐盘里盛放的鱼与瓷器上的鱼极其相像,遂意识到龙泉瓷器上的鱼纹很可能就模仿自龙泉本地土生土长的品种。

元龙泉窑贴花双鱼纹折沿洗

瑞士玫茵堂藏青瓷双鱼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鱼耳纸槌瓶

历代古陶瓷的纹饰,不论官、民窑,都有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如游鱼——富足有余、年年有余等。龙泉窑游鱼有单鱼和双鱼,单鱼的时代较早,双鱼中,两鱼同向一般早于相向者。有双鱼成对同向并行,有首尾相对戏嬉,有阴刻纹装饰,有阳印纹装饰,还有堆塑纹装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双鱼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元代鱼耳纸槌瓶

台北故宫藏元代双鱼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