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龙泉仿官贡瓷误区商榷

龙泉仿官贡瓷误区商榷

瓷砖墙面 仿瓷砖 仿木纹瓷砖

2020-07-08

瓷砖墙面。

龙泉仿官贡瓷主要是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后宋高宗南逃、定都杭州(公元1138年)前这段时间,在龙泉大窑、溪口专贡南宋朝廷烧制的瓷器。笔者拜读了有关文章和专著后,感到受益匪浅,但也发现有关论述中还存在以下一些值得商榷的说法。

一、龙泉仿官贡瓷是黑胎青瓷的代表。有人一谈到黑胎青瓷就言必指龙泉仿官贡瓷,并断言龙泉仿官瓷“以黑胎为主”。笔者曾就此与经营、谙熟龙泉瓷的藏家交换过意见。他们认为,从已出土的龙泉仿官瓷实物看,它们多数是灰胎,黑胎仅占约五分之一。所以,龙泉仿官瓷还是以灰胎为主,黑胎是少数,这情况与南北宋官窑相仿。正因为黑胎器比重不大,龙泉仿官贡瓷的“紫口铁足”并非都是名副其实的“铁足”,其灰胎器底足脊呈现的往往是赭色(也有灰褐色的),黑色的黑胎底足只是少数。

二、龙泉官瓷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薄胎厚釉”。笔者根据所收集到的瓷片观察,龙泉官瓷的胎釉情况大多数还是胎厚于釉,包括黑胎瓷器,厚釉薄胎、胎“薄如丝绢”的所谓“夹心饼干”只是有限的少数。WwW.tAocI52.COM

三、龙泉仿官贡瓷是仿南宋官窑。前面已提及,龙泉仿官瓷主要是应宋高宗朝廷在定都杭州前,逃亡期间祭祀、日用之急需而烧造的,这时还不存在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所以不存在受南宋官窑影响问题。它的传承恐怕要到官汝窑和北宋官窑那里去追溯。当然,也不能排除南宋官窑建立后仍有朝廷大臣在龙泉窑场搭烧仿南宋官窑的可能。

四、龙泉仿官瓷即是传说中的“哥窑”。其实,“龙泉哥窑”只是考古文献的一种说法,并非是人们历来习惯称谓的“哥窑”。考古文献有两种关于“哥窑”的说法,一是元至正孔齐著《至正直记》提出的元仿南宋官窑的“哥窑”;二是明嘉靖《浙江通志》和明嘉靖郎瑛著《七修类稿续编》提出的龙泉“哥窑”。但传说中的人们约定俗成的所谓“哥窑”都有着色线网纹开片,或是双色的金丝铁线网纹,或是单色的铁线网纹,而所谓的“龙泉哥窑”的龙泉仿官瓷的开片均无着色线网纹。

五、龙泉仿官瓷是青瓷之魁。龙泉仿官瓷虽具有官窑的某些特点,但与南北宋官窑相比,在施釉工艺、烧造工艺、装饰工艺等方面尚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说它釉厚,只是相对于民窑而言,若与宋官窑的釉比较,龙泉仿官瓷的釉厚度就相形见绌了。它的不足和缺陷恐怕是它烧制的临时性的反映。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官仿官

所谓官仿官是后代官窑仿前朝的一个名称的总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历来就有后代仿前朝的记载,明清时期以本朝仿前朝官窑或御窑瓷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1、仿前朝官、御窑瓷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心情,以物寄思是它最主要的目的;2、尝试恢复古代制瓷工艺以满足帝王的情趣喜好。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官仿官现象始于宋代,明清时最为流行,如图二的成化仿宋官高足杯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高足杯在两宋官窑产品中从未有过,成化以高足杯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要仿学宋官的釉色及开片纹的原理,好在杯的底足边缘以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款作了注明,否则就有可能闹出鉴别上的笑话。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清三代陶瓷中以仿明代陶瓷的情况非常普遍,清三代仿的几乎都是明三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亦有少量是仿两宋瓷的,其中仿制最成功的非乾隆莫属。明清时的官仿官,为表示系仿前朝器物,大都使用寄托款(即标注前朝年号)和本朝款,清代官仿官现象一直延续至光绪。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官仿官既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后人为敬仰先民而采取的另类表达心情的一种寄思方式,这种形式上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事在情理中的具体表现.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

博古纹是中国瓷器装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宣和博古图》一书得名。此书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始编于北宋大观初年(1107年),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全书共30卷,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而得名“博古”。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博古,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古代瓷器上的博古图流行于明末至清代的景德镇窑瓷器上,特别是康熙朝瓷器上的博古图,有的用作主题纹饰,有的用作边饰,还有将博古图塑贴在器物上的也屡见不鲜。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龙泉瓷的仿烧与辨伪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根据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这种刻意的仿烧往往选择一种或者一类产品,有不同时代的,有不同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也有分属文化背景迥异的不同国家的。

国外仿烧龙泉窑产品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埃及的福斯他特是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制陶业十分发达。中国陶瓷源源不断地输入,对当地的制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而仿烧大量的中国瓷器。仿烧龙泉窑的产品有北宋的划花篦点纹碗、元代的双鱼小盘、菊纹贴花碗。高丽瓷与中国的瓷业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莲花碗,烧造的方法为3个支钉烧造法,支钉的断面为白色。但它莲叶舒展的纹样布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与龙泉窑的早期风格如出一辙,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交流源远流长。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生产的平口长颈瓶、莲瓣碗,高丽瓷也有仿制,特点是釉色稍深,平底,支钉支烧。元明时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大盘,仿造它的国家有泰国、越南等。伊朗所仿龙泉青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一般较厚重;2、胎、釉结合度较差,在口沿部分多有剥釉现象,3、釉色多为浅绿偏黄,4、釉中普遍呈现有淡红丝的现象,5、有部分出现干漆般的釉面,6、圈足上有乳丁状的突起物。

这些国外所仿的龙泉窑产品,因为采用的是当地的瓷土原料,使用的是当地传统的烧造技术,尽管模仿的器物很明确,但只能达到形似而质不同的效果。同时这些仿烧的产品,以间接的方式传达出这个地区和时代的特有的产品风貌。因此,国外烧造的仿品与龙泉窑的产品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南窑笔记》记载有仿龙泉窑:“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不)亚于古窑。”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张高乐、李君义以及龚庆芳、龚庆靖、龚庆平兄弟,八都吴兰亭、吴庆麟、蒋建寅、黄观光,木岱口徐子聪等亦仿制古青瓷。龙泉县长徐渊若著《哥窑与弟窑》所言:“……有时颇可混珠,若用药品去新光,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则好古者亦易上钩。盖二章之器,殆无完璧,仅损米许,已属可珍,若不故损一二,则购者必疑赝品,若毁过多,则价不能过索,故仅损米许,可使人惊喜欲狂也。”民国34年(1945年),陈佐汉曾将仿古弟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蒋介石题赠“艺精陶仿”匾。陈佐汉还遍访龙泉、浦城各地,将民间发掘收藏之古龙泉青瓷器绘图100余幅,集成《古龙泉窑宝物图录》。1950年陈又将“云鹤盘”等3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送往苏联,作为庆祝斯大林70寿诞献礼。民国时期烧制的仿古青瓷,工艺落后,成品率低,釉色优劣不稳,有的对仿古青瓷加以伪造,如南宋时期的蟠龙瓶,把龙纹堆塑成鹤纹,几可乱真的传世仿品这一时期也不多见。

耀州贡瓷小记


耀州窑创烧于唐而终于元,以青釉为主,兼烧黑釉、白釉瓷器。五代末迄宋初,受越窑及龙泉窑的影响,创烧刻花青瓷,故耀州窑青瓷有“越器”之称。其产品以民用为主,也作为当地的贡品,故《宋书、地理志》有“耀州贡瓷”的记载。耀州窑因烧造时间较长,釉色变化极大,青瓷呈色有粉青、豆青、黎青、虾青、蟹青和青中带黄近似草绿多种,釉质光亮而滋润,瓷釉颜色深浅不一,边沿部分发褐黄,人称姜黄色。装饰手法以印花、刻花、划花为主,其中印花和刻花形式最多,最精美。耀州窑器物以日用器碗、盘、杯、壶、盆最多,而瓶、罐、炉之类的陈设器和玩具等较少。

耀州窑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址。同时模仿耀州窑青瓷或稍晚仿的有河南的临汝窑、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西的永福窑和广州的西村窑等,形成一个颇大的耀州窑系。在市场上耀州窑的新仿品颇多,几可乱真。主要差别还在于划刻花显得呆板,圈足等细节处理不到位,釉面浮光扎眼不滋润。只要你集藏研究耀州窑古瓷片标本,便可悟出其中真假来。

元耀州窑青瓷菊瓣纹钵式洗(如图),高9.9厘米,深8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5.6厘米。斜腹饼底内微凹,口内敛。洗内无纹饰,洗外用浮雕手法刻菊瓣纹,辅以对称的蓖划纹。施釉青中偏绿,洗近足处积釉滋润如古玉,远观宛如一朵盛开的菊花。虽此洗有一处小残缺,但却为我们研究鉴赏耀州窑古青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陶瓷文化】龙泉瓷的仿烧与辨伪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根据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这种刻意的仿烧往往选择一种或者一类产品,有不同时代的,有不同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也有分属文化背景迥异的不同国家的。

国外仿烧龙泉窑产品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埃及的福斯他特是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制陶业十分发达。中国陶瓷源源不断地输入,对当地的制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而仿烧大量的中国瓷器。仿烧龙泉窑的产品有北宋的划花篦点纹碗、元代的双鱼小盘、菊纹贴花碗。高丽瓷与中国的瓷业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莲花碗,烧造的方法为3个支钉烧造法,支钉的断面为白色。但它莲叶舒展的纹样布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与龙泉窑的早期风格如出一辙,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交流源远流长。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生产的平口长颈瓶、莲瓣碗,高丽瓷也有仿制,特点是釉色稍深,平底,支钉支烧。元明时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大盘,仿造它的国家有泰国、越南等。伊朗所仿龙泉青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一般较厚重;2、胎、釉结合度较差,在口沿部分多有剥釉现象,3、釉色多为浅绿偏黄,4、釉中普遍呈现有淡红丝的现象,5、有部分出现干漆般的釉面,6、圈足上有乳丁状的突起物。

这些国外所仿的龙泉窑产品,因为采用的是当地的瓷土原料,使用的是当地传统的烧造技术,尽管模仿的器物很明确,但只能达到形似而质不同的效果。同时这些仿烧的产品,以间接的方式传达出这个地区和时代的特有的产品风貌。因此,国外烧造的仿品与龙泉窑的产品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南窑笔记》记载有仿龙泉窑:“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不)亚于古窑。”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张高乐、李君义以及龚庆芳、龚庆靖、龚庆平兄弟,八都吴兰亭、吴庆麟、蒋建寅、黄观光,木岱口徐子聪等亦仿制古青瓷。龙泉县长徐渊若著《哥窑与弟窑》所言:“……有时颇可混珠,若用药品去新光,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则好古者亦易上钩。盖二章之器,殆无完璧,仅损米许,已属可珍,若不故损一二,则购者必疑赝品,若毁过多,则价不能过索,故仅损米许,可使人惊喜欲狂也。”民国34年(1945年),陈佐汉曾将仿古弟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蒋介石题赠“艺精陶仿”匾。陈佐汉还遍访龙泉、浦城各地,将民间发掘收藏之古龙泉青瓷器绘图100余幅,集成《古龙泉窑宝物图录》。1950年陈又将“云鹤盘”等3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送往苏联,作为庆祝斯大林70寿诞献礼。民国时期烧制的仿古青瓷,工艺落后,成品率低,釉色优劣不稳,有的对仿古青瓷加以伪造,如南宋时期的蟠龙瓶,把龙纹堆塑成鹤纹,几可乱真的传世仿品这一时期也不多见。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1959元青釉印花龙纹盘直径41厘米估价40万一60元港元成交价98万港元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年,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由科研、生产、文物考古等部门组成,在对龙泉窑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同时,龙泉瓷厂的研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不仅使传统的龙泉青瓷获得了新生,还创烧了许多新的器物品种。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从民间简陋小窑的个体作坊到陶瓷专家精心的高仿,不仅从造型、釉色、纹饰上力求逼真,还用特殊的技术进行作旧处理,企图以假乱真。这就要求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具备一定的知识,以大量的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应用地层学和类型学排比,特别是以纪年墓出土的标准器为依据,结合科学的测试手段,了解掌握作伪的各种方法,增强鉴别真假的能力。根据经验,龙泉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伪:

镇江发现北宋“聚秀”贡瓷


图为碗内刻有的栩栩如生的三鱼游泳动态画。王致同摄

本报讯 “‘藏宝于民’是过程,最终归属应‘藏宝于国’,这是我的心愿。我决定将这件宋代五大官窑之一的定窑白釉花口印花纹碗无偿地献给国家……”昨天下午,镇江市民间收藏家向家林对记者如是说。

记者在向家目睹了这件“国宝”的秀丽造型,只见碗色为牙白色,碗口口径19.05厘米,高10厘米,碗内印有三条鱼在莲花中游动的动态画面,栩栩如生;碗背面有体现宋代官窑烧制特征的泪痕和竹纹刷纹,碗底刻有宫殿名称“聚秀”铭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近日通过DX—95荧光能谱仪,对该碗进行检测。根据氧化钠、氧化铝、氧化硅等10个化验指数的检测结果,专家确认:“该品成分与宋代定窑白釉表面成分符合。”

根据国内外目前公布的文献图录,仅有“聚秀”铭文的残片,未见完整器报条,而北京故宫博物院也仅收藏宋代定窑“易定”款碗一件。据此,这件完整无缺的北宋皇宫嫔妃所用贡瓷碗,实为罕见,很可能是孤品。

据了解,向家林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镇江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已从事古陶瓷收藏研究20年。他对记者说:“这件印花贡瓷,是我祖上传下来的,经过‘国博’测定后方知其珍贵稀有。”向家林就赠送事宜,目前已与镇江市文化部门及镇江市博物馆取得了联系。(致同)

图解龙泉高仿瓷器鉴定技巧


本帖举例所用方法,均是古瓷鉴定学院详细讲解,并反复练习的方法,凡是参加了古瓷学院教学群,学习了相关专题的学员都已熟练掌握,不会被类似的仿品所迷惑。

如果您看不懂本帖,建议如下:1、买瓷片、摸瓷片,仔细对比去;2、报名参加古瓷鉴定学院学习;3,买一本《中国古陶瓷鉴定学》(北京出版社,2011年)。

特别声明:本帖所列仿品图片,来源于藏友送鉴或学员提供的教学资料,仅作教学用,不是打假。本学院的宗旨是:让学员提高眼力,避免上当受骗;让假货贩子们发财,赚其它人的钱,祝他们发大财!

以下是仿品实例,鉴定要点,如图标注!对一般眼力者而言,算得上是高仿,有很多人都会上当。对古瓷学院的学员来说,这些仿品,毫无杀伤能力。

以上是第一件,新仿龙泉窑碗

以上是第2件,新仿龙泉窑洗

以上是第3件,新仿龙泉窑碗一对

以上是第4件,新仿龙泉窑盖缸

以上是第5件,新仿龙泉窑瓶一对

以上是第6件,新仿龙泉窑瓶

以上是第7件,新仿龙泉窑香炉。

以下附几件真品的标本,供大家参考。

“贡瓷2009”--《和谐盛世 富贵中华》


“贡瓷2009”--《和谐盛世 富贵中华》

“贡瓷2009”——《和谐盛世 富贵中华》对瓶,瓶体高39厘米,瓶口直径12.5厘米。瓷瓶丰肩窄口,吉祥祯瑞。瓶体洁白如玉,瓶壁轻薄通透(厚度只有0.28厘米),胎质细腻坚硬,釉面光滑莹亮,色彩清新雅丽,花卉构图栩栩如生。瓶身整体绘制图案宛如翩翩仙子,素含露玉,红若胭脂,争奇斗艳;展现出端庄大方,雍容华贵的韵味;瓶颈均烧有“60周年”标识、瓶底烙有“60大庆特贡国瓷”火漆印。不愧为当代釉下五彩瓷划时代的颠峰之作,万里挑一的极品贡瓷。

据获悉,该套贡瓷由中国文物学会监制;醴陵市政府督造;“釉下五彩”领军人物陈扬龙大师、王坚义大师联袂打造,国务院用瓷专家“当代督陶官”张守智大师以苛刻特贡瓷标准层层把关;目前中南海紫光阁、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知名专家等以永久收藏。

醴陵“釉下五彩”,素以“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著称,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915年,凭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一举夺下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最高金奖”,独步天下,称为“中华瓷王”。釉下五彩从此被誉为东方瓷艺最颠峰,尊为“国瓷”。新中国成立后,成功烧制少量特贡人民大会堂、国家领导人使用和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瓷器。这些稀有的国瓷在60年中充当了“国家的名片”。“贡瓷”是地方政府向最高机关特制的瓷器总称,历来是皇室专享瓷,在当代,也只有国宴、外事国礼才少量特制,民间看不到。一般由最高水平的官窑以最高技术烧制,它超高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的珍贵。我国历朝历代的“贡瓷”无一不是当今的国宝瓷,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各大知名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瓷器其大多原本就是贡瓷。

官窑特贡瓷,说白了就是“万里挑一”,据《醴陵县志》记载,古代皇家官办瓷器,出窑先有当地官员摧毁95%以上,再由京都外派专员经过多轮筛选,优品里选上品,上品里选极品。

2009年4月27日,60大庆特贡国瓷——“贡瓷2009”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正式接受各方检阅。来自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权威机构的100多位在世界陶瓷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对“60大庆特贡国宝瓷”的超高瓷艺、收藏价值给予极高评价。2009年12月在各方努力下,经特别批准,各大机构收藏后余下的900对“贡瓷”开始公开发行,使得昔日皇家独享的神秘贡瓷走出神坛,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官用瓷及图片


官用瓷,作为官方使用瓷器的描述,并不是第一次

但作为陶瓷的一个门类概念的提出,还是第一次。官用瓷是指宫廷或官府指定或定制的窑厂精工细作而成的瓷器,并由官方出资收购,多为宫廷及官僚使用的瓷器,残次品也可出售或供给官僚或贵族,如越窑、邢窑、耀州窑等。

​与官窑的区别是官窑由宫廷建设并派专人管理,生产瓷器多为宫廷所用,不作为商品出售,残次品通常销毁,生产可不计成本,如宋修内司官窑、明清景德镇官窑等。贡瓷是指地方或属国进贡给朝廷或上级官府的精品瓷器。与官用瓷不同的是贡瓷是地方为进贡而特地制作的精品瓷器不是官府指定或定制,贡瓷是作为礼品的形式送给上级不是上级出资定购,时间上也有不确定性。​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官窑是官方出资兴建与管理的官用瓷是官方定制购买的;贡瓷是进献送礼的。有时即使官窑时代的产生,也同时存在着官用瓷和贡瓷,如宋代越窑耀州窑等,明代龙泉窑与钧窑、磁州窑等。那么怎样确认官窑瓷、官用瓷和贡瓷这三个品种的质量呢?通常官窑瓷因为官方建设烧造,精益求精,又不惜工本,质量要求非常高,陶瓷能工巧匠云集,从整体上保障了官窑的质量。不仅材料优良,工艺也十分精湛,且很少流入民间,只有皇帝赏赐部下,偶尔才会流入民间及随葬。​官用瓷器通常都是出于宫廷或官员、官府的需要,选定在当时比较成熟或有名的窑口中烧制需要的品种。在质量上有较严格的要求,甚至原材料、工艺也有很高的要求如五代耀州窑的黑胎支烧器、柴窑的白胎器、龙泉粉青黑胎器等皆反映这一特点。但整体质量略逊同期官窑。 ​贡瓷通常是以优良窑口定烧或特制瓷器中选出精品作为进贡的礼品。一般情况要比普通品种质量好,不仅技术要求高,材质也要比普通品种质量好些,如唐五代越窑邢窑、磁州窑,甚至上世纪60-70年代的毛瓷也属这类。明代张应登的《游滏水鼓山记》碑曾记载:“岁输御用者若千器,不其甲天下哉?”而且《大明会典》中也有:“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瓷坛,堆积官坛厂,舟运入京,纳于光禄寺。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家之瓶、坛达万一千九百三十六筒。”由此可知:宫廷官府用瓷当时不仅限于官窑,其不是陈设器及直接使用的食器外,其他官用瓷如酒坛、酒缸,因其用量大,对其质量自然也不会概要求严格。比较有名的窑场,一样能承担烧制宫廷及官府需要的瓷器,钧窑的花盆、磁州窑的酒坛、龙泉的大盘,无疑会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且这类瓷器皆属官用器的范畴自然官用瓷也存在质量的优劣,但优劣体现在功能和品种上。如直接使用的碗盘、食具、供器等会很精致。其他大件产品如盛酒、酱油、醋等坛瓶类,质量自然难以与小件生活器皿相比。​官用瓷与贡瓷上的确认,在考古中多以款识与铭文题记为主要参考。如建阳的“进盏、供御”、邢窑、定窑的“盈”“官”字款,耀州窑的“官”字款等。其他如辽代上京窑、宋湖田窑、唐五代越窑等都出现官字款。还有直接写有官府或官用器器具之名,如元代“枢府”、辽金“上京”之类款识题记,特别是五代、宋、辽、金等官僚贵族蓦葬出土这类官用器,皆能说明这一问题。​官用瓷器从其属性而言及考古资料发现,最早应该在新石器时代即产生了。从大量的新石器考古陶器来看,质量有着明显的高低之分,像相当于夏文化的“夏家店文化”、“龙山文化”等,都发现质量非常精湛的彩陶、黑皮陶及磨光陶、白陶。甚至更为精湛的鑲嵌美石等的陶器。当进入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的时代后,陶瓷显然难与其比肩,但到了魏晋唐时,宫廷与官府渐渐重视起来。到了宋代中国陶瓷焕发了灿烂的艺术光彩,享誉世界。贡瓷官用瓷官窑瓷无疑引领着陶瓷发展的最高科技成就。​本文所列的官用瓷及窑口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历代的官用瓷及窑口。还有相当多的官用瓷等待我们研究和开发。像景德镇枢府瓷、辽上京林东窑、四川乐山西坝窑变釉瓷、青羊宫与彭县窑、山西法华瓷等都曾给官府烧造过瓷器。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广阔,也是我国陶瓷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龙泉仿官贡瓷误区商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龙泉仿官贡瓷误区商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