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仿瓷砖 > 导航 >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仿瓷砖 仿木纹瓷砖 仿地板瓷砖

2020-11-23

仿瓷砖。

官仿官

所谓官仿官是后代官窑仿前朝的一个名称的总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历来就有后代仿前朝的记载,明清时期以本朝仿前朝官窑或御窑瓷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1、仿前朝官、御窑瓷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心情,以物寄思是它最主要的目的;2、尝试恢复古代制瓷工艺以满足帝王的情趣喜好。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官仿官现象始于宋代,明清时最为流行,如图二的成化仿宋官高足杯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高足杯在两宋官窑产品中从未有过,成化以高足杯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要仿学宋官的釉色及开片纹的原理,好在杯的底足边缘以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款作了注明,否则就有可能闹出鉴别上的笑话。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清三代陶瓷中以仿明代陶瓷的情况非常普遍,清三代仿的几乎都是明三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亦有少量是仿两宋瓷的,其中仿制最成功的非乾隆莫属。明清时的官仿官,为表示系仿前朝器物,大都使用寄托款(即标注前朝年号)和本朝款,清代官仿官现象一直延续至光绪。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官仿官既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后人为敬仰先民而采取的另类表达心情的一种寄思方式,这种形式上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事在情理中的具体表现.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

博古纹是中国瓷器装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宣和博古图》一书得名。此书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始编于北宋大观初年(1107年),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全书共30卷,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而得名“博古”。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博古,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古代瓷器上的博古图流行于明末至清代的景德镇窑瓷器上,特别是康熙朝瓷器上的博古图,有的用作主题纹饰,有的用作边饰,还有将博古图塑贴在器物上的也屡见不鲜。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光绪仿乾隆瓷器特征及成交价格


清光绪时期流传至今的瓷器中,仿乾隆制品占了较大一部分。从当时的社会情况角度出发,一是由于太平天国和捻军已被清政府镇压清剿,统治政权处于暂时巩固的阶段,所谓“同光中兴”,有社会局面相对稳定的生产基础;二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慈禧为首的宫廷权贵,枉顾国库步步空虚的事实,一味追求生活的奢靡和典礼仪仗的华贵,大肆延用各种精美器物彰显所谓“贵胄天命之姿”。

1.清光绪 仿乾隆粉青釉花铂,成交价估计25,000元,尺寸:高14.5cm;直径17.5cm。

因此御窑厂不断为宫廷及权贵之府烧制了数量可观的各式瓷器,如此大力的带动下,失意已久的瓷器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迹象。

2.清光绪 仿乾隆百鹿尊,成交价估计35,000元,尺寸:高33.3cm。此尊圆口,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鹿头耳,通体施白釉,器身绘粉彩山水百鹿图,百鹿尊是清乾隆早期为宫廷制作的最为华美的装饰瓷器之一,目前留存於世的百鹿尊,不仅国内的博物馆,如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和景德镇博物馆中有馆藏,部分西方和日本的藏家手中,亦可觅得其踪影。

光绪时,由于制瓷业的复苏、对旧器形制的某种钟爱,加之情感上对康乾盛世的某种神往,和对其间瓷器工艺的赞叹,瓷窑大量生产仿乾隆瓷器。其中尤其有名的,当属光绪仿乾隆粉彩百鹿尊。此尊真品,瓷画如一幅清代山水卷,远山高耸雄伟,近林丛密茂盛,灵鹿千姿百态、另有嶙峋山石、秀美灵芝和花草相衬。整个画面色彩艳丽晶莹,立体感十足。

3.清光绪仿乾隆粉彩九桃瓶,成交价估价17,500元。尺寸:52×30cm。

仿品的形体外观、色彩及纹饰都与真品非常接近,但是器型线条较为笨拙,口薄壁厚导致器体更为沉重,青绿色釉面的平润度欠佳,底釉泛黄而修胎粗糙,群鹿的画面神态呆滞。款识上多仿“乾隆年制”的四字篆书样式,但是字体粗大,书写也不规整。最后,仿品双耳多以粉红彩牛头或胭脂彩螭耳代替。

4.清光绪仿清乾隆黄地粉彩描金六龙纹带盖赏罐 ,成交价估计RMB 400,000港元。尺寸:高47cm;口径23cm;足径21.5cm。

至于其他款类仿品,在仿制过程中,由于材料、技法或者艺术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较大的几处变化。

5.清光绪仿清乾隆蓝地珐琅彩六开光洋人物双螭龙耳赏瓶,成交价估计160,000元。尺寸:高37.5cm;口径10.7cm;足径12.2cm。

首先是瓷器胎体虽仍然厚重,但是硬度不如乾隆时期。其次是用釉方面,主要是青白釉和白釉两种,不过白釉的色度已经接近近现代瓷釉。所以用釉的整体釉质较为稀薄,釉面莹润感欠缺,质地也偏向松软,甚而常出现“波浪釉”等釉面不平润的现象。

6. 清光绪 乾隆款青花粉彩蝠寿纹双如意抱月瓶,成交价估计50,000元。尺寸:高24.5cm。

第三点变化在于其工笔虽然依旧较为细腻,但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受到过动荡打击,其色彩已经有了简化的征兆;并且区别于乾隆年间完全的浓调艳彩,发色较为明丽,洋蓝就是典型代表。此外,光绪很多仿品出现底釉泛黄,足部修胎粗糙的问题。

7.光绪仿乾隆粉彩婴戏纹杯,成交价10,000港元。尺寸:高8cm。

最后是瓷器纹饰,光绪仿品上的纹饰主要是歌颂太平、祈求吉祥如意这类,图案绘制风格上多带有光绪特点,点染更加程式化,有的层次感较差。

8.清光绪仿乾隆款矾红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形鼻烟壶,成交价格2,500元。尺寸:高7.5cm.

除仿制乾隆瓷器外,光绪瓷器在创新上也有所进步,例如出现了大量独特多变的造型,创新作品的笔法更加细腻而风格偏向朴实,纹饰变得明洁清新,整体绘制具有绢画效果。民窑款识极为丰富,其中又以“大雅斋”款识的产品最为精良。

9.清光绪 仿乾隆青花莲纹海棠形笔筒,成交价格估计3,000元。尺寸:高8.3cm;长6.3cm。

10.清光绪仿乾隆雕刻描金开光花鸟纹富贵尊, 成交价估计300,000元。尺寸:高51.5cm;口径18.5cm;足径17cm。

11.清光绪 仿清乾隆 蓝地雕刻鱼龙戏珠描金梅瓶,成交价格估计HKD  250,000元。尺寸:高55.5cm;口径11cm;足径21cm。

清光绪仿明五彩炉


我家祖传一尊五彩鼎式香炉,高17厘米,直径22厘米,造型优雅,胎质洁白,炉里外均施满釉,炉颈的两侧,各配置一翘式长耳,正中款为“大明万历年制”楷书,笔迹规整,不知是否真品?

上海张海文

这尊造型典雅的香炉,根据釉色器型判断,应为清光绪早期的仿品,但仍然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大清晚期朝廷风雨飘摇,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清末朝野文人雅士特别推崇前朝的瓷器,经过列强侵略者的大肆掠劫,前期瓷器大量散失,数量稀少,古玩商为谋取暴利,竞相仿造,以赝品冒充真品,这也大大刺激了景德镇的仿古造假之风。

这尊光绪仿明万历五彩鼎式双耳炉,正中为寄托款“大明万历年制”楷书,笔迹遒劲有力,不是普通的工匠能够书写的。炉面为三幅开光的双龙戏珠图案,六条五爪金龙,红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腾云驾雾,每幅双龙图案,龙的色彩有所不同,交叉配色,富有变化。画面宝珠呈红色和黄色,神龙上下,祥云缭绕,如意宝器相伴,看上去十分丰满大气。三足鼎立,云海翻滚,色彩艳丽,细腻生动。炉身有接口,也是仿明代瓷器工艺特点。

这尊仿明万历五彩鼎式香炉,瓷器釉面似乎还不够平光,呈现桔皮的凹凸感,俗称“桔皮纹”,这是刻意为之。清乾隆时期仿明的“桔皮纹”还细精一点,清末时期就是这种形态,龙爪画得显软。桔皮釉的产生,据科学分析由于釉浆的高温粘度不大,流动性差,或釉层太薄,或釉层不均匀,或烧成温度过低,使得釉面熔化不良,或烧成时冷却过慢,造成釉面析晶,或坯体表面修整不善,施釉不足,无法弥补坯体表面的不平等,故出现鬃眼和“桔皮纹”。

五彩现称古彩,对比强烈而鲜明的平涂色彩。五彩瓷一般可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青花五彩瓷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然后罩釉烧成,再在其余部分各按所需绘彩,复入彩炉二次烧成。

五彩瓷,清嘉庆至民国均有仿制,其特点为:胎体坚硬,大都显得过轻或过重,釉表有新品的浮光,铀面混浊不清,釉胎结合比较疏松,仿品纹饰绘画不清,运笔板滞泛力,线条生硬,笔意时断时续,缺乏神韵,仿品施彩没有真品因岁月的流逝而泛出的“蛤蜊光”,往往是火光气十足,收藏者须留心甄别。

古陶瓷收藏鉴赏家钱汉东

清代光绪仿乾隆官窑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

所谓官仿官是后代官窑仿前朝的一个名称的总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历来就有后代仿前朝的记载,明清时期以本朝仿前朝官窑或御窑瓷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1、仿前朝官、御窑瓷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心情,以物寄思是它最主要的目的;2、尝试恢复古代制瓷工艺以满足帝王的情趣喜好。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现象始于宋代,明清时最为流行,如图二的成化仿宋官高足杯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高足杯在两宋官窑产品中从未有过,成化以高足杯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要仿学宋官的釉色及开片纹的原理,好在杯的底足边缘以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款作了注明,否则就有可能闹出鉴别上的笑话。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清三代陶瓷中以仿明代陶瓷的情况非常普遍,清三代仿的几乎都是明三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亦有少量是仿两宋瓷的,其中仿制最成功的非乾隆莫属。明清时的官仿官,为表示系仿前朝器物,大都使用寄托款(即标注前朝年号)和本朝款,清代官仿官现象一直延续至光绪。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官仿官既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后人为敬仰先民而采取的另类表达心情的一种寄思方式,这种形式上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事在情理中的具体表现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八仙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另一含义指传统中式窗格,比如我们常见的方形桌面或者墙面,在四个角做图案,中间也有图案,我们通常叫这种图案分布形式为八仙,俗称四菜一汤。还有中式窗棂的最小构件或称衔接件,也叫八仙,并且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暗八仙

一种由八仙纹派生而来的宗教纹样,此种纹样中并不出现人物,而是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暗八仙以扇子代表汉钟离,以宝剑代表吕洞宾,以葫芦和拐仗代表李铁拐,以阴阳板代表曹国舅,以花篮代表蓝采和,以渔鼓(或道情筒和拂尘)代表张果老,以笛子代表韩湘子,以荷花或笊篱代表何仙姑。暗八仙纹始盛于清康熙朝,流行于整个清代

光绪仿乾隆 官窑 青花八仙人物纹碗

清光绪官窑青花龙纹盘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青釉方花盆,宋,高9.2cm,口边长15.3cm,足边长13.0cm。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官窑青釉蒜头瓶】

官窑青釉蒜头瓶,宋,高13.2cm,口径3.2cm,足径5.7cm。

瓶直口,颈部细长,腹部由凹凸的棱线形成似蒜头状的形体,圈足。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且遍布器身。此瓶釉面肥厚润泽,闪现一种酥油般光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造型上也颇具特色,器身于稳重端庄中以凹凸变化的棱线突出其精巧。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宋,高5.1cm,口径13.2cm,足径4.1cm。

碗敞口,圈足。里外均刻菊瓣纹,碗心印一团花。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足边无釉。此碗为宋代耀州窑青瓷的代表作品。在装饰方面,以碗心的一朵团花为中心,放射状地向外刻出一片片菊瓣纹,布局舒朗匀称,线条活泼流畅又不失规整,反映出当时艺师们的审美观念,代表了耀州窑瓷器刻花工艺的突出成就。耀州窑瓷器上的刻花装饰于北宋中期发展成熟,到北宋末期工艺更为精湛。本品口微侈,腹斜收,下承圈足,胎质紧密,制作规整,通体施白釉,釉面白润,外壁青花绘双龙戏珠纹,内壁青花双圈内绘云龙纹,呈升腾之势,龙纹为典型清晚期龙纹特征,龙头张牙舞爪,须发飘动,肘毛细节弱化,身上鳞纹为斜方格内点染青花点块,秃尾。周身云纹与龙身飘带几近一致,趋于火焰纹形象。外底心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字体较大,书写工整。 此类青花云龙纹盘,有清一代时有烧造,成为官窑定制,历代器物粗观均较为类似,布局完全一致,唯龙纹有历代不同的时代特征。本品为清代官窑典型器物,加之其制作规整,纹饰描画细腻,值得收藏。官窑器中,青花缠枝莲的盘子较为多见,龙纹的较为少见,故价值更高更好一些,此件全品的市场参考价为3万元。

清光绪瓷器有哪些特点


在清朝末期,政府腐败没落,百姓苦不堪言,中国内忧外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政府一边出卖国家利益,接连赔款赔地,一边收刮百姓钱财,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因而被后人唾骂不止。在这个背景下,长时间处于低迷的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一丝复苏的迹象。自光绪元年起,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银两用来烧制瓷器。比如说,为了给慈禧太后过六十岁大寿而烧制的首批瓷器就花费了八万九千九百两银子......于是在清代光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又为清政府烧制不少了精美的瓷器。那么,清代光绪时期的瓷器都有哪些特点呢?

1.清代光绪时期的瓷器和清代初期的瓷器相比,质量要差一些,看上去比较粗糙。因为烧制时间处于近代,距今年份比较近,因此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都有不少光绪瓷器流传下来,并且像瓶、缸、墩、花盆、樽等器型的瓷器的存世量相当大。

2.清朝雍正以来,制瓷业的仿古之风盛行,比如说仿官窑瓷器、仿哥窑瓷器......到了清代光绪时期时期瓷器的造型和前朝的同类型器物相比,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同时这个时期也创制出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瓷器品种,比如说:水墨五彩瓷、软彩瓷......

3.清代光绪瓷器的胎体和清代统治时期瓷器相比,要显得更坚硬细腻一些,但是仍然远远比不上清代前期的瓷器,并且清代光绪民窑瓷器比较粗拙。

4.清代光绪瓷器的釉面光洁而细薄,虽然釉色的主调依然是青白色,但是已经可以看出更加偏于现代瓷器的那种纯白色调。

5.清代光绪粉彩瓷器的颜色鲜艳,因为含粉质比较多,彩料并不细腻,附着得比较稀疏。精美细致的大雅斋款粉彩瓷器在这个时期里显得鹤立鸡群,到了民国出现仿制的大雅斋粉彩瓷器,烧制工艺虽然精湛纯熟,但是上釉不均匀,材料质地厚,纹饰不清晰,与真品相比显得东施效颦。

6.青花瓷的烧制历史源远流长,从明代算起已经走过五百余年。到了清代光绪时期,青花瓷的烧制工艺已经大不如前,大部分青花瓷色泽灰暗,色泽鲜亮的寥寥无几。这个时期所仿制的清代前期青花瓷,大多数质量都不行,只有较少一部分勉强能称作精品。

龙泉仿官贡瓷误区商榷


龙泉仿官贡瓷主要是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后宋高宗南逃、定都杭州(公元1138年)前这段时间,在龙泉大窑、溪口专贡南宋朝廷烧制的瓷器。笔者拜读了有关文章和专著后,感到受益匪浅,但也发现有关论述中还存在以下一些值得商榷的说法。

一、龙泉仿官贡瓷是黑胎青瓷的代表。有人一谈到黑胎青瓷就言必指龙泉仿官贡瓷,并断言龙泉仿官瓷“以黑胎为主”。笔者曾就此与经营、谙熟龙泉瓷的藏家交换过意见。他们认为,从已出土的龙泉仿官瓷实物看,它们多数是灰胎,黑胎仅占约五分之一。所以,龙泉仿官瓷还是以灰胎为主,黑胎是少数,这情况与南北宋官窑相仿。正因为黑胎器比重不大,龙泉仿官贡瓷的“紫口铁足”并非都是名副其实的“铁足”,其灰胎器底足脊呈现的往往是赭色(也有灰褐色的),黑色的黑胎底足只是少数。

二、龙泉官瓷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薄胎厚釉”。笔者根据所收集到的瓷片观察,龙泉官瓷的胎釉情况大多数还是胎厚于釉,包括黑胎瓷器,厚釉薄胎、胎“薄如丝绢”的所谓“夹心饼干”只是有限的少数。

三、龙泉仿官贡瓷是仿南宋官窑。前面已提及,龙泉仿官瓷主要是应宋高宗朝廷在定都杭州前,逃亡期间祭祀、日用之急需而烧造的,这时还不存在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所以不存在受南宋官窑影响问题。它的传承恐怕要到官汝窑和北宋官窑那里去追溯。当然,也不能排除南宋官窑建立后仍有朝廷大臣在龙泉窑场搭烧仿南宋官窑的可能。

四、龙泉仿官瓷即是传说中的“哥窑”。其实,“龙泉哥窑”只是考古文献的一种说法,并非是人们历来习惯称谓的“哥窑”。考古文献有两种关于“哥窑”的说法,一是元至正孔齐著《至正直记》提出的元仿南宋官窑的“哥窑”;二是明嘉靖《浙江通志》和明嘉靖郎瑛著《七修类稿续编》提出的龙泉“哥窑”。但传说中的人们约定俗成的所谓“哥窑”都有着色线网纹开片,或是双色的金丝铁线网纹,或是单色的铁线网纹,而所谓的“龙泉哥窑”的龙泉仿官瓷的开片均无着色线网纹。

五、龙泉仿官瓷是青瓷之魁。龙泉仿官瓷虽具有官窑的某些特点,但与南北宋官窑相比,在施釉工艺、烧造工艺、装饰工艺等方面尚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说它釉厚,只是相对于民窑而言,若与宋官窑的釉比较,龙泉仿官瓷的釉厚度就相形见绌了。它的不足和缺陷恐怕是它烧制的临时性的反映。

清光绪官窑矾红洪福齐天纹盘


矾红

陶瓷低温釉上颜料。以三氧化二铁悬浊体着色的低温红釉和红彩。亦称“铁红”、“红彩”、“虹彩”。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

清光绪 官窑 矾红洪福齐天纹盘

产生于宋代,为釉上多种彩的前驱,后沿用于明代万历红彩、铅粉86%配制而成。着色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制法将硫酸亚铁(青矾)煅烧、漂洗,加入铅粉作熔剂,磨细备用。如作颜色釉色料,则调成釉浆,施于陶瓷器釉面上,氧化焰以900℃左右低温烤烧之。明代嘉靖时,御器厂以矾红釉取代铜红釉。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

清光绪 官窑 矾红洪福齐天纹盘

洪福齐天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中的吉祥纹样。指在器身上画许多满天飞舞的红色蝙蝠,取红蝠之谐音“洪福”,红蝠多画于器口沿边,寓意洪福之高与天齐,是一种吉祥图案。

清光绪 官窑 矾红洪福齐天纹盘

蝙蝠纹始见于明代,有在瓷器上绘百只蝙蝠,谐意“百福”。典型作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粉彩洪福齐天纹葫芦瓶,瓶体用绿色绘天地,无数红蝠翻飞其间,一派洪福祥瑞的气象。清乾隆以后各朝,皆喜用红蝠纹寓示洪福齐天。

清光绪 官窑 矾红洪福齐天纹盘

其内外均以红彩装饰,内壁绘蝙蝠十二只,盘心饰五蝠相对,不同层次间以青花双线相隔,外壁绘八蝠,飞翔形态各异,装饰意味十足,灵动飘逸,且图案寓意吉祥,“百蝠”象征“百福”,又可谓洪福齐天。外底圈足内以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清光绪 官窑 矾红洪福齐天纹盘

说明:矾红彩洪福齐天纹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在《光绪廿六年庚子大运传办瓷器清单》中第六十六项记载为“白地红五蝠五寸碟”。拍品内外壁均以矾红彩绘蝙蝠为饰,寓意“洪福齐天”,盘心五蝠紧凑,内壁、外壁分绘蝙蝠十二只、八只,形态各异,矾红彩在白釉的衬托之下,鲜艳爽目。

清光绪 官窑 矾红洪福齐天纹盘

青花瓷,细分“光绪”仿“康熙”


清康熙青花鸾凤和鸣大盘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在胎质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仿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