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用瓷砖胶 > 导航 >

世人关注的“主席用瓷”

世人关注的“主席用瓷”

用瓷砖胶 用什么瓷砖 全瓷的瓷砖

2020-07-23

用瓷砖胶。

我在《世界第一瓷都秘而不宣的最大藏瓷家》一文中提到,年近“半百”的孔发龙先生,是精益斋主,他取得《美术报》的积极支持,定于12月18日,将在杭州浙江日报世纪艺术馆,举办景德镇精品瓷展,展示千年瓷都“泥与火”的辉煌艺术成就。其中包括“文革”时期的名瓷名作,尤其是毛泽东主席用瓷,简称为“主席用瓷”,又被称为“中南海用瓷”,还被称为“7501”瓷。这是“文革”快要结束时,为座落在景德镇的国家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特定的制瓷技艺人员,为特定的使用对象而完成的特点的“秘器”。当时是在严格的保密情况下研制生产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主席用瓷”称之为“中南海用瓷”和“7501”瓷呢?前者是因主席起居生活和办公,均在中南海;后者是因国家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把这项任务确定为1975年的第一项任务,而又考虑到所保密的因素,编号为“7501”瓷。

“7501”瓷,都是生活用瓷,有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之分,釉上的,以98件为一套,釉下的以47件为一套,品种包括碗、盘、茶杯、酒盅、饭锅、品锅、布碟、醋壶、酱油壶、大汤勺、菜叶罐、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等。而文具则是另外搭配的。因设计者考虑到主席很忙,饮无定时,所有食用容器,均配有保温保洁盖子。成型是先试制生产一些高白胎釉瓷,加工成釉上彩瓷,为釉下彩瓷打下研制生产基础,再生产釉下彩瓷。当然,它们所应用的化学试剂,在很大的范围内是相通的,但是,它们的调制、应用和锻烧是有显著差异的。釉上彩是烧成在釉面上,它的烧成温度比釉下彩低得多,它的性质几乎不受釉的影响,着色剂常常混合在易熔融的熔块上。相反,釉下彩的着色剂,就不必调制在熔块中,但需要足够的温度,一般都要在一千二百五十度以上的高温,才能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

有人问:釉上彩瓷不是含有铅吗?有毒的瓷器怎么能给主席用呢?据专家介绍,铅是很微量的,而且画面不接触食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釉上釉下都进行试制生产,主席喜欢哪一套,就用哪一套。

画面是“水点桃花”,这是一种小写意的画法,以清新淡雅的艺术效果为著称。亦水点梅花。因为主席特别喜欢梅花的性格,曾作《咏梅》词,其中写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不过,在这里的粉红色的折枝花旁,还点缀着几片青翠的竹叶,把花朵衬托得更鲜丽。至于芙蓉花画面,那是随制产品,也有其很高的艺术价值。

当时试制烧成的“7501”瓷有一万多件,其中釉上釉下各三套,是送交江西省公安厅警卫处,分藏在江西省莲塘八二八招待所,湖南省毛主席家乡滴水洞、北京中南海。其余除销毁了一部分外,均入库封存。后来,到了次年春节前夕,所领导觉得一年来全所职工为试制“7501”瓷花了许多心血,于是决定把“7501”瓷作为职工用瓷发给大家作纪念。从此,社会上开始有人收购。尤其是到了1996年,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韩志宏先生,在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假北京首都大酒店举办的拍卖会上,以870万元的巨额力挫群雄,竟得了几乎全套的“7501”瓷,而成为叱咤京城拍场的风云人物。

就瓷都景德镇而言,精益斋主孔发龙先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最早,也是收藏“7501”瓷的最多者。他曾几乎想把流散在社会上的“7501”瓷收绝,打下“冷宫”,然后加以整理,出一本书,弘扬新中国的名瓷文化;他还曾转让过一部分“7501”瓷给新加坡马晓峰先生。他提供给上海朱屺瞻艺术馆长期展出的“7501”瓷,曾得到当地太平洋保险公司,为其在沪长期展出免费保险一千万元,并曾得到有关部门与其联手开发一叠的《中南海用瓷·首展纪念》——世纪通功能磁卡一万套,以飨海内外收藏界人士和爱好者珍藏。最为可喜的,投放市场后,由每套定价两百元,炒到四百元,还供不应求。新加坡博物馆通过中介,则提出愿以精益斋主全家办理移民新加坡为条件,并外加人民币四百万元为代价,换取其两百件“主席用瓷”,却被他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他已把其珍藏的“主席用瓷”列入其正在筹建对外开放的精益斋藏瓷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而精益斋这次赴杭举办景德镇精品瓷展展出的“主席用瓷”,是一次很难得的观赏机会,劝君切勿错过此机。

他收藏的“主席用瓷”,先后被选入《紫玉金砂》、《精益斋珍藏陶瓷名作集》、《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收藏指南丛书——陶瓷卷》等书籍和画册,大大显示出当年创制者的智慧。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中国古瓷即将拍卖引起世人关注


一位美国商人雇人私自从南中国海海底打捞出价值连城的一万余件中国古陶瓷器,并准备在今年9月由美国纽约一家名叫根西斯(guernseys)的拍卖行举行拍卖。这一消息见诸报端后,马上在国际社会引起关注和争议。一则引人瞩目的新闻

美国纽约时报6月6日在头版位置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前来参观的美国海底探险家和摄影师艾莫里·克里斯托夫站在洛杉矶近郊一幢装满中国古代瓷器和陶器的房子里,望着面前密密麻麻排列着的1万余件中国古代陶瓷器,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从南中国海海底挖掘出来的宝物年代从距今500年至2000年不等,有的被多年生成的珊瑚包围着,昭示着他们在海底卧藏时间的久远。

克里斯托夫惊叹到,“真没想到,绝对是令人难以置信,这些古董称得上是珍宝之首”。

 图为打捞出的宋代青花瓷盘南中国海底的珍宝

考古专家们认为,南海即南中国海是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与东南亚各国通商和人员交流的必经之地。两千多年以来,历史沧桑,星转斗移,南海上曾经演绎着中外之间无数友好交往的动人轶事,展示过古代先民们你来我往的浩瀚历史画卷。但南中国海上也经历过数不清的天灾人祸,遭遇过史书上可能未曾记载过的风暴沉船、不测搁浅和海盗肆虐的悲剧。正是这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南中国海海底埋藏着属于不同历史时期而又数目众多的沉船以及载于其中的大量物品——今日的珍宝。于是,这一片苍茫的海域就成为许多冒险家和探索者们竞相青睐的宝地。 一位美国老兵萌发“生财之道”

发掘这些中国古代文物的组织者是一位美国商人,名为费尔·格雷克(PhilGreco),家住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郊区,早年从军,曾参加过越战。弃戎后经商,目前在香港的一家公司任职。正是在亚洲地区多年的生活履历使格雷尔增加了对东方文化的了解。

格雷尔自称他之所以能成功发掘沉睡海底数百年乃至两千年的文化宝藏是他本人辛勤努力的结果。格雷尔想发财,但生意做得并不十分红火。可能是在这时他想到了新的生财之道。他在亚洲地区走南闯北,不仅结识了商界同仁,而且还结交了远在边陲地区的菲律宾渔民,并与生活在棉瑙岛、班乃岛和布桑加岛附近的菲律宾渔民建立了亲密的朋友关系。为了让这些渔民同意从事海底文物打捞,格雷尔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最终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并在这些渔民的带领下确认了海底沉船所处的位置。

格雷尔称,这些沉船原本分布在南中国海靠近菲律宾岛屿的海底,由于天长日久和大自然的催化作用,它们实际上已被镶嵌在海底的礁石中。在过去的6至7年中,这些主要由渔民组成的发掘队伍选择了16个区域进行重点开发,其中有3处收获甚丰。目前他们的发掘打捞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格雷尔说,这些沉船距离水面大多在90米左右,一般的潜水运动员都难以降至如此深度,因此他的发掘班子在深水下作业时并不使用气囊等常规的呼吸设备,而是用铁制器械将打捞人员坠入水下,然后通过专用管道向在海底作业的人提供氧气,一些在海底作业的渔民主要是依靠穿在脚上的木制桨在水下游走。格雷尔认为,气囊主要是供游客在水下游玩时使用,但要发掘海底文物则派不上用场。

打捞引发争议

据报道,目前已打捞出的大约1万件中国古代瓷器分属于中国不同的历史朝代,历史跨度相当大,从汉唐到宋明,其中许多是宋朝的瓷器,明朝的青花瓷,还有唐朝以前的类似储存粮食用的大型瓮式陶器,看上去精美壮观,保存完好。

格雷尔最近已将大约7000件陶瓷器从其位于洛杉矶的老家运往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另外3000件正在运送途中,根据安排,这些文物今年9月份将在拍卖行与公众见面。

加利福尼亚州奥奥拉国际美术馆馆长维克多里亚·汉森-坎贝尔女士在参观完上述文物后对瓷器的精美感到震惊,她认为:“这些文物本身将增加人们对中国瓷器的进一步了解,其中有些精品实属罕见,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

得克萨斯州大学海洋考古研究所所长哈密尔顿博士是美国研究沉船文物的著名专家,他在网上观看了这些稀世之宝后对私自打捞这些古代文物的做法深感不安,“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他们打捞的一部分,但我们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文物在打捞过程中遭损坏。”他认为这种只顾自身经济利益的打捞影响了人们对沉船上其它有价值文物的了解和研究,“你仅仅知道了瓷器和陶器,但却无法了解沉船上的人吃什么,穿什么,他们当时在玩什么游戏,他们的所用物品也都是极其珍贵的。”

上文提到的那位摄影师克里斯托夫先生已在全美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30多年,他认为像国家地理杂志这样的专业刊物是不会报道格雷尔们的打捞行为的,否则将给人支持这种做法的错误印象。

自我辩护

格雷尔对来自多方面的批评置之不理。他辩称,考古学家和考古工作者们即使有从深海底打捞这些文物的意愿,但他们却没有相应的财力和技术手段,无法打捞出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

格雷尔称,如果按照常规的考古方法去做,这些文物将永无复出之日。因为打捞工作太繁琐艰难,更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格雷尔说,他对打捞中国文物一事一直保持低调,他从未向外界透露过自己的计划。

格雷尔也禁不住惊叹打捞成果的丰盛。他说,文物太丰富了,它们代表了中国2000年的文化。格雷尔始终没有提到中国有关部门对此的反应,反而多次声称,拍卖一旦成功,他将使那些菲律宾打捞渔民成为菲律宾比索的“百万富翁”。

“毛主席用瓷”再次面世


5月29日,“毛主席用瓷”专家鉴定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韶山纪念馆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品评、鉴赏了“毛主席用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艺术魅力,缅怀、回顾了醴陵国光瓷业群力窑秘制“毛主席用瓷”的激情历史。

50多年前,毛主席在谈论新中国瓷业发展时,曾下过“湖南有个醴陵,盛产瓷器”的评语。这句话给醴陵陶瓷业带来空前的繁荣,1956年国家投资800万元,在醴陵建起一座专为国家机关和国家领导人烧造釉下五彩瓷的“官窑”——现国光瓷业群力瓷厂。该厂曾数次秘密为毛主席研制烧造出许多精美绝伦的生活用瓷;还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国家领导人烧造专用瓷器,为伊丽莎白女王、裕仁天皇和克林顿、希拉克等贵宾烧制礼品瓷。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国光瓷业集团特组织部分已经离退休的原设计、成型、烧坯人员,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研制,按照1974年最后一次烧制“毛主席用瓷”的原料配方,采用传统的釉下彩手绘工艺,成功烧造出“釉下双面彩四季花卉纹毛主席用瓷”,成为集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珍藏价值于一体的“红色官窑”珍品,在继承和发展我国釉下彩瓷工艺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红色官窑”的神秘历史和“毛主席用瓷”的再现辉煌,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羊城晚报、文汇报、文物报、湖南日报等30多家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竞相报道,成为文化界和艺术收藏界令人关注新的亮点。

毛主席的生活用瓷


今年“七一”前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在沪联合举办“毛泽东主席遗物展”。这次共展出毛主席生平遗物一百多件,其中一式四件釉下五彩“梅花翠竹”生活用瓷特别醒目。

这几件生活用碗和普通家庭用碗中的小碗一般大小。口径12厘米,高5厘米,底径4.5厘米,雪白的釉面、釉下五彩一枝盛开的红梅,廖廖几片绿叶组成一组“红梅翠竹”图案,碗内、外壁均由三组“红梅翠竹”连成一圈,组合成一套完整的纹饰,碗底书有青花篆书四字方款“中国醴陵”。此碗系湖南醴陵群力瓷厂六七十年代的产品。

醴陵是釉下五彩瓷的首创发源地,也是当初全国唯一能烧制釉下五彩的专业厂家,以制作技术精湛闻名于世。釉下五彩是指瓷器的五彩装饰颜料被覆盖在釉层的下面经1300℃以上的高温烧成。由于透明晶亮的釉层保护和隔离使五彩釉色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毛主席的生活用瓷俗称“7501”瓷。1975年春,江西景德镇轻工业部所属陶瓷研究所接到上级指示,要为中央领导同志设计一套生活用瓷。陶研所当即调集一批业务骨干参与设计、试制、生产。参加这项工作的有现今中国许多著名陶艺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共烧制碗、碟、茶杯、茶缸、烟灰缸、水盂、印盒、笔筒、餐具、文具釉上彩瓷釉下彩瓷各3套,每套140多件。据说釉下彩餐具是供毛泽东主席单独用餐时使用,釉上彩餐具用于毛主席与家人或宾客共餐。

“7501”瓷用料讲究,用临川高岭土制作瓷坯,半薄胎,高白釉瓷,通体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用手敲击声清脆悦耳,器壁成半透明状,由于临川高岭土资源濒临枯竭,产量低,因此产品十分昂贵。“7501”瓷图案均由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手工描绘,画工严谨、细腻,造型挺拔端庄,做工考究,由于数量极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目前收藏市场还可看到“7801”瓷,那是1978年产品,其画工造型、用料制作均比“7501”瓷粗糙。

毛主席专用瓷


1975年1月,江西省警卫处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派员前往景德镇监督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据了解,“7501”工程的胎土是动用多辆卡车从江西抚州运来的,数十吨的优质矿石堆放在制作场地上由几十名选料工按照严格的标准披星戴月一块块敲碎从中精心挑选出两吨,然后加工成高白泥;著名女陶瓷艺术家汪桂英等人据明武正德官窑的器型为蓝本设计造型;久负盛名的利坯能手洪国忠负责手工制作坯胎、上釉;著名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和戴荣华、刘平、徐亚风、汪桂英等手工在瓷胎上绘画。所有瓷器都是采用半薄高白釉新工艺烧制,每套工序精心制作,反复检测。

“7501”瓷均为生活用瓷,设计中有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之分。釉上的以98件为一套,釉下的以47件为一套,品种包括碗、盘、茶杯、酒盅、饭锅、品锅、布碟、醋壶、酱油壶、大汤勺、茶叶罐、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等。因设计者考虑到主席工作很忙,饮无定时,所有食用容器均配有保温盖子。釉上彩瓷的画面设计为水点梅花,是因为主席特别喜欢梅花,釉下彩瓷的画面设计为桃花,另有内外两面对画的釉中彩芙蓉花画面的随制产品。

当时“7501”的研制数量为一万件,由于石瑛子瓷泥强硬度极大,造成烧制中破损较多,出窑后基本完好的仅有六千余件。经过精心挑选,送发江西省警卫处六套(釉上彩、釉下彩各三套),共计五百余件。余下的按规定必须就地粉碎,可当时陶研所所长觉得很可惜,便销毁其中一部分后将剩余的全部封存入库。最后,所领导又决定以搞福利的办法分给每个职工,从此“7501”瓷开始流入社会,并为收藏界所青睐。据查,1996年,韩志宏先生以870万元的巨资力挫群雄,竞得了几乎全套的“7501”瓷,而成为风云人物。

就景德镇而言,“精益斋”主孔发龙先生成了最早,也是收藏“7501”瓷最多者。

“毛主席丰泽圆用瓷”今天亮相北京


11月30日电"毛主席丰泽圆用瓷"是按照闻名于世的"7501工程"即毛主席专用瓷而复制的,其中包括餐、茶、文具等共110件,限量发行500套。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在11月30日将001号"毛泽东丰泽圆用瓷"敬赠给毛主席纪念堂永久珍藏。

这套瓷具由景德镇艺术精品陶瓷有限公司艺术人员组织当年"7501工程"部分人员精心复制,首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型系列文艺活动组委会和江西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共同监制。当年曾参与毛泽东主席专用瓷制作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魏小阳介绍说,"7501工程"是在"文革"后期中央办公厅下达给江西景德镇市专为毛泽东主席研制生活用瓷的一项特殊任务。景德镇市瓷艺人员选用上乘的陶瓷原料精心制作,运用"水点桃花"装饰技法,达到了清新脱俗的艺术效果,它是新中国最高制瓷水平的反映。在1996年的当代瓷器拍卖会上,68件"毛主席用瓷"首次亮相,瞬间拍卖一空,其中一件"釉上水点桃花和合器"高达66万元。

毛主席专用瓷揭开面纱


当年毛主席吃饭用的是什么样的碗?举行国宴时,摆上餐桌的碗盘又是什么模样?这些以往看来“神秘”的物品,昨日在美食节国瓷国宴展示馆中一一呈现在市民的眼前。其中,一套代号“7501”的毛主席专用瓷,以其薄、白、色彩丰富而格外引人瞩目。

走进展示馆内,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套周恩来总理最爱的花梨瓷餐具,简洁大方,盘盘碗碗加起来有一二十件;随后,记者又看到了当场的第一、二、三代的国宴用瓷,不同时代的特色烙印跃然“盘”上。在整个展馆内,最吸引观众的还是那套代号“7501”的毛主席专用瓷,隔着玻璃框,记者看到,整套瓷器从吃饭的盘碗到酒具、饭煲等一应俱全,光是碗就有好多种,且瓷釉的色彩丰富、鲜艳,碗体看上去轻薄如纸,白色半透明,让人目不暇接。

碗体看上去轻薄如纸,白色半透明宁彪/摄

据了解,1975年1月,江西省警卫处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派员前往景德镇监督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当时,“7501”工程的胎土是动用多辆卡车从江西抚州运来的,数十吨的优质矿石由几十名选料工精心挑选出两吨,然后加工成高白泥。“7501”瓷均为生活用瓷,设计中有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之分,手绘图案分别是毛主席喜爱的红梅和冰点桃花,是典型的景德镇高白瓷,周身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釉上的以98件为一套,釉下的以47件为一套,另有内外两面对画的釉中彩芙蓉花画面的随制产品。这套中南海专用瓷代表着当时中国瓷艺的最高水平。

关注民窑瓷塑


瓷塑也称雕瓷。分立式、坐式,瓷塑种类很多,如佛像、人物故事、飞禽走兽、各种吉祥物等,有单色釉,有釉上彩、釉下彩,大多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富有情趣。这些瓷塑是当时人们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或观赏的工艺品,有较高的艺术性。

我国早在陶器时代就有了陶人、陶兽等,进入瓷器时代就有各种瓷塑。明、清两朝,民窑在烧制大量日用生活用瓷的同时,已烧制了很多艺术瓷,如花瓶、帽筒等。特别是民窑艺术瓷中的瓷塑,它具有极强的立体视觉效果及鲜活的生命感染力。如人物造型神态各异、眉目传神,有的抽象、有的写实,具有哲理,给人启迪,妙趣横生。这些瓷塑造型优美,釉色晶莹,色彩适中,雕工朴素流畅,有着浓郁的时代风格,有一定的品位和观赏价值。

瓷塑是立体造型艺术,要求制作者有极高的造型制作功底,因为它不是平面的画,与平面的瓷绘在技法上有本质的不同。瓷塑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瓷塑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多年来,民窑瓷塑还未能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收藏领域中,大多数收藏者把目光的重点放到了艺术瓷中的花瓶、尊等瓷器上,还没有注意到潜在的瓷塑。其实,瓷塑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未来的市场前景不容低估。时下,一些嗅觉灵敏的收藏者开始注重收藏民窑瓷塑。目前,古玩市场上的民窑瓷塑价位还不是很高,在市场上也不难见到。笔者认为,只要是具有民国以上年份、品相好、有品位的民窑瓷塑都值得收藏。

为毛主席定做瓷器


迄今为止,市场炒作过的毛泽东相关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神秘的莫过于“毛瓷”。

毛主席生前并不知道为他定制生活用瓷这件事,然而,为毛主席定制生活用瓷确有其事。近日,江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黄庆荣披露了定做“毛瓷”的真相。

景德镇7501水点桃花毛瓷器茶杯

1974年毛主席有较长一段时间住在湖南长沙。12月,汪东兴打电话要黄庆荣去湖南,布置毛主席到江西的行程及警卫接待工作。黄庆荣到了湖南省委警卫接待处,湖南省公安厅高文礼副厅长拿出一个瓷盘,说:“这是给毛主席用的。”黄庆荣一看觉得粗糙,便说:“这个瓷不行,我们江西造出来,肯定比这个好。”汪东兴说:“你能行吗?”黄庆荣说:“我可以试一试。”

1975年1月份的一个晚上,黄庆荣专程到景德镇,找市委书记李克时,与他商谈了为毛主席定做家庭餐具一事。两人反复商量,觉得此事绝不能公开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做,对外只能说是给上级领导做的,数量不多,要求很高。全部口头下达,不留任何文字材料。具体不知落实由李克时去办。

因为下达任务是做家庭餐具瓷器,所以每套并不是按通常那样以10个为单位,而是以3~5个为单位,供毛主席单独进餐或与家人共餐时使用,一套的总数大概有40~50件。

李克时找到国家轻工业部直属的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副所长罗慧蓉(女,共产党员),经两次政审没有问题,决定要罗来负责。此后,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黄庆荣当组长,李克时当副组长。此时,时间已经到了1975年的4、5月份。

在此后的2个多月内,试制组设计了很多种图案,后考虑到毛主席酷爱梅花,于是就选定了“翠竹红梅”。

开始试验烧制了好多次,花费十多万元,都没有成功,最后黄庆荣赶到到景德镇,把罗慧蓉拉到南昌郊外的“828”招待所,带她参观了1号院毛主席来江西住的地方,告诉她:“叫你们做的瓷器就是这套房子主人用的。到现在为止,你是知道这件事情真相的第3个人,回去以后谁也不准说。”这使罗慧蓉半天说不出话来,既害怕又高兴

此后,全所集中全力攻关,试了3次,终于达到设计要求,时间大约是1975年8、9月份。从最后一炉中挑出了最好的10套精品,分装了10箱。

这10箱瓷器是这样分配的:北京中南海4箱、湖南省警卫接待处2箱、江西“828”3箱、×××1箱。

试制过程中留下的残次品瓷器按要求全部打碎,但罗慧蓉认为全部打掉太可惜了,建议不要全部销毁,一部分留在陶研所作科研用,一部分发给为此奋战了几个月的工作人员作纪念,保证绝对不卖。黄庆荣同意了,但特别强调绝对不准流入到社会上。最后罗慧蓉他们究竟留了多少,黄庆荣表示并不知情,他自己则一件样品也没有拿。

1996年12月14日,毛主席用瓷在北京太平洋拍卖有限公司首次亮相,68件主席用瓷瞬间拍卖一空,总成交870万元人民币。

“毛瓷”是很难成套的。目前所说的“套”都是商家为了销售需要编造出的谎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世人关注的“主席用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世人关注的“主席用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用瓷砖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