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清三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三代青花瓷器的真赝对比鉴定

清三代青花瓷器的真赝对比鉴定

清三代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清三代官窑瓷器 清三代海捞瓷器怎么鉴别

2020-08-03

清三代瓷器鉴别。

清朝的青花瓷当推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最为杰出,而清三代中,又以康熙青花瓷最为著名。《陶雅》里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

康熙青花瓷胎质洁白,质地细腻,所罩之釉的色调呈浅蓝色或淡青色。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层薄,一些盘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干枯状态,或有缩釉点,这是鉴定的一个特征。由于这种类似玻璃釉的釉层较薄,形成明亮的白色背景,青花容易被衬托的色真鲜美。康熙中期,青花发色掌握得很准,往往呈现出纯蓝色,明亮爽目,鲜艳浓翠,成为康熙最为出名的青花色。

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之后又一个青花瓷的辉煌时期。康熙青花青分五色,画山水都可以显出层次,这自然是受到国画的影响。国画历来有墨分五色之说,仅仅以含水多少,就可描绘出层次丰富、具有立体感的山水人物。将国画这种技法运用到瓷器上来,康熙朝功不可没。正因为有如此特点,康熙青花才得以“独步本朝”。

康熙青花瓷制作时常留有手指印的纹样,这是康熙青花鉴定的又一个特征。在纹饰上,盛行冰梅纹,山水画习惯用“斧批皴”技法。

这时期出现了一些用象征手法和纹章图案来代替书写的款式,成了一个时代标志,常见的有玉兔子、半月形、灵芝、乔叶、梅花,虽然大部分出自民窑,但相当部分质量甚高。

虽说康熙青花成就高于雍正、乾隆时期,但雍正、乾隆青花同样名贵,只是与康青比较,没有康青那么容易辨识罢了。

雍正青花瓷青花发色比康青更纯正一些,画意也更精细,常常不像手工描绘,而像印刷所致;但细看,却能见手工这种描绘的笔触,这种似是而非的效果,极具欣赏价值。清三代官窑特别是雍正、乾隆两朝,画意通常在细节上做文章。比如一片叶子,有深浅变化,层次感强,阴阳不同,显出动感,而仿品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有时只要对比细节,就能立判真赝。放大镜下气泡有大小,但泽躁刺眼。

再看清乾隆青花瓷器,造型十分工整,花纹精细极致,对称极致,技法老练,一看便知是宫廷大手笔所为。白釉底色略含青,为乾隆的典型色,纯正厚实,沉郁幽靓。放大镜下见气泡疏朗,大小不一,釉面玉质感强。可见一件艺术品的形成,光有金钱的投入、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是不行的,更需要艺术家的修养以及责任心。

雍正、乾隆青花瓷较难区别。雍正青花采用的浙江上等青料,加工精细,因而呈色纯真幽静,淡雅匀称,有晕散现象。纹饰上已少见康熙时的人物故事,而多见传统纹饰,如花卉、花鸟、龙凤。乾隆初期的青花瓷与雍正没有多少区别,之后乾隆青花晕散现象渐渐不见了,青花发色也显得更为亮丽一些。从器形上说,前者可能略显轻盈,后者在装饰上更为繁复一些。雍正、乾隆瓷器的表面大都有橘皮纹,底部圈足皆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

目前清三代高仿品不少,鉴定时一定要多种要素齐上,如有一个要素不对就要小心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元青花高足杯真赝对比


真品名称: 元青花高足杯

真品年代: 元代

真品尺寸: 高12厘米

真品类型: 瓷器

真品介绍此杯器型规整,为典型的元青花高足杯。白釉底色含青,玉质感强。青花发色淡雅,是元朝青花发色典型的一种。绘饰线条流畅,特别是起笔、收笔、翻转皆用笔自如,中锋、偏锋运笔交代清晰,这在元青花中并不多见。元青花的绘饰多数粗放有余,精细不足,这可能是青花瓷生产尚处于发端时期的缘故。但近来有学者去了中亚,发现元青花的出口瓷画工十分精细,这对全面认识元青花提供了新的视角。无论粗放与精细,线条中间透露出来的行云流水的气息,是现代仿手所无法企及的。高足处旋纹不规矩,但绝无做作的痕迹。足墙内侧火石红明显、鲜亮,放大镜下呈现细小的点状,这是胎中含铁质较多的缘故。

仿品名称: 现仿元青花高足杯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高12厘米

仿品类型: 瓷器

仿品介绍仿品器型完全仿真品。但腹下部太肥,高足上端部分太粗,下端外撇不够,当然这种缺陷只是相对的,因为真品也会有这种缺陷。此杯主要问题在于青花发色不统一,龙的头部发色偏灰,身体发色却偏蓝,表明了作伪者在调配颜色时犹豫不决。尽管元青花中也有呈色不一的现象,但只是一种色彩中的色差,绝无两种色彩。绘饰粗看尚可,线条还算流畅,特别是龙首神态较生动,但仔细察看,口沿部分线条十分生硬,用笔滞涩,深处太深,淡处太淡。高足、下腹部分疙瘩釉明显,元青花偶尔也有这种现象,但没有如此严重。足内墙火石红太淡、偏黄,胎体不见糯米状。

清三代青花瓷的鉴别与收藏


清乾隆青花苍龙教子双螭耳扁壶

青花瓷器的历史悠久,传世品数量众多。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历代收藏家所青睐。在每次拍卖会上,各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都可以见到,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有高价位和热销的市场表现。

近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受到市场热捧。这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所以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具备很高的升值潜力,市场价格十分惊人。

此外,对于初涉收藏的投资者来说,“清三代”较其他藏品易于鉴别。

不过,不同的“清三代”的青花瓷收藏价值不同,具体到每件瓷器的价值还要看该瓷器的钴料、发色和艺术水平等方面。

第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4、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 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

第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艺术水平。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收藏青花瓷,最好能收集到器型完整、造形独特、画工精细者,这类青花瓷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专家提醒市民,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各个时期的新仿品和老胎新作瓷画的青花瓷器,选购时应细心鉴别。

清三代精品瓷器欣赏


清三代瓷器系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是我国古瓷烧造之翘楚。

清康熙 斗彩十二月花神诗文套杯

1.清 康熙斗彩十二月花神诗文套杯

此套杯为斗彩,高4.9、口径6.5、足径2.6厘米。上绘十二月所应时节之花卉,题诗一首,并在诗文下方有一个“赏”字。

正月迎春花题诗选自白居易的《玩迎春花赠杨郎中》。二月杏花题诗选自钱起的《酬长孙绎蓝溪寄杏》。三月桃花题诗选自薛能的《桃花》诗。四月牡丹题诗选自韩琮的《牡丹》。五月石榴题诗选自孙逖的《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之一。六月莲花题诗选自李群玉的《莲叶》。七月兰花题诗选自李峤的《兰》。八月桂花题诗选自李峤的《桂》。九月菊花题诗选自罗隐的《菊》。十月月季花题诗选自何人诗待考。十一月梅花题诗选自许浑的《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十二月水仙花题诗,诗出何人,待考。

此套斗彩杯制作精美,斗彩使用已与明代全部青花勾边,所用青花料浅淡而略有晕散,符合康熙晚期至雍正的青花发色特点。圈足内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目前所见带康熙年号瓷器多为康熙中后期瓷器,故此套杯应为康熙晚期官窑烧制之精品。

清雍正 粉彩“二年试乙号样”款荷莲纹盘

2.清 雍正粉彩“二年试乙号样”款荷莲纹盘

此盘高6.1、口径33.8、圈足直径25厘米。内绘荷莲纹饰,花叶面积较大,几乎满布于盘心,这与雍正时期典型的优雅俊秀风格不相类似,而与康熙时期相近,盘口周圈施有明显与盘心不同的含粉白釉,此种做法也为康熙时期的普遍现象。

雍正一朝因皇帝本人偏好淡雅,故彩瓷多用素白地儿。纹饰以花卉内容最为丰富,盘底楷书“二年试乙号样”,说明此盘为当时呈于皇帝御览之样品。试样御览制度始于康熙,雍正至清晚一直沿用。

清乾隆 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

3.清 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

高25、口径6.7、底径6.5厘米。乾隆一朝珐琅彩器除了继承雍正时期素地珐琅彩外,更多采用这种色地珐琅彩,该瓶颈部锦地纹饰和宝相花明显为欧式风格,究其原因是受乾隆朝西洋宫廷画师绘画的影响。最有特色的是该瓶采用了轧道工艺。此种工艺出现于雍正时期,乾隆朝大规模使用于粉彩及珐琅彩器上。

纵观此器做工规整,纹饰繁复,堪称巧夺天工。非乾隆一朝不能做如此精美绝伦之物。

珐琅彩瓷器为清一代专供皇帝内廷使用的御用之器,通常由督陶官安排景德镇当地御窑厂烧制素坯,也称“反瓷”。清代珐琅彩瓷器每一件都是绝世精品。

清乾隆 斗彩农耕图双耳扁壶

4.清 乾隆款斗彩农耕图双耳扁壶

高57.1、口径10.6、底径21.5厘米。扁壶造型的瓷器早在明初时期就有烧制,系仿中亚游牧民日常所用盛水器皿。在清代又称为“马挂瓶”。

此件斗彩器绘画精美,加双螭龙耳也是乾隆一朝特色。主题纹饰“织耕图”,这类“织耕图”题材大约出现在康熙中晚期,并且一直沿用至清末。此扁壶釉上五彩艳丽,绘画规整,体现了乾隆朝制瓷的严谨,但有类似清代后期瓷器上的波浪不平的釉面,俗称“浪荡釉”。此外,釉面上亦有因烧制时气泡破裂后形成的“棕眼”。这些“弊病”说明此器的烧制略低于乾隆中期鼎盛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而有向嘉道时期瓷器靠近的倾向,故推测其应为乾隆晚期的官窑作品之一。

清三代康雍乾青花瓷器发色特点


我国青花瓷始于唐,兴于元,盛于明清。之前介绍过清三代青花瓷器特点,今天通过康雍乾青花瓷器实物介绍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青花发色,了解清代瓷器烧造工艺巅峰时期的艺术品。

清康熙青花发色鲜翠,画风借助国画的皴法,层次分明.

清康熙青花龙凤纹碗

青花龙凤纹碗高6.9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7.4厘米瓷碗所绘龙纹身体较粗壮,神态较威严,为康熙朝龙纹典型特征。

清康熙青花龙凤纹碗敞口、弧腹、圈足;内心和外腹分别绘云龙纹和双凤纹;碗底双圈内“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为清康熙官窑瓷器。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陶瓷器上了,是判断时代的重要依据。六朝的龙成鳄鱼形状,神态凶猛;唐代的龙为一般动物样,没有神圣、威严意味;龙到了宋代开始成为帝王象征,为皇帝所专用,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元代的龙头小、身细长,矫健灵活,充满生机;明清的龙开始变粗壮,各朝各代都有着各自的特征。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碗

雍正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兼有晚明、康熙风格。在雍正朝众多的瓷器品种中,以青花、粉彩为两大烧造主流,珐琅彩最为名贵。粉彩以白地为主,也有少量色地粉彩。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碗高5.9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9厘米。青花碗敞口,弧腹,圈足,隽秀尔雅,小巧玲珑,胎质洁白,釉质莹润。碗通体白地青花装饰,碗心饰一朵折枝莲纹,外壁饰青花缠枝莲纹,外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款识工整。该碗青料发色淡雅,工艺精湛,绘画细腻,是清代雍正官窑的典型瓷器。

雍正朝时间虽短,但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品种却十分丰富,瓷器质量名列清瓷之冠,雍正朝瓷器体积比前朝略小,瓷器造型一改康熙古拙浑厚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之貌,在清瓷中最为细洁精致、赏心悦目。

清乾隆青花八仙人物盘

清乾隆青花发色稳定,青花瓷器呈色纯蓝。

清乾隆青花八仙人物盘高4.1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12.3厘米。敞口、弧腹、圈足;盘内口沿饰莲瓣纹一周,内心绘五蝠捧寿,盘外腹画八仙驾云献寿,寓意福寿双全;底心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为清乾隆晚期官窑器。

清三代官窑瓷器鉴赏方法


清三代瓷器指的是康乾盛世的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官窑瓷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官窑瓷器代表着我国瓷器发展的最高水平。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在清三代时达到了最后一个顶峰。康雍乾三代的能工巧匠在继承和发扬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技法的基础上,创新了绚丽多彩的粉彩、珐琅彩、古铜彩技法,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色釉;而镂雕、转心的工艺技法,以及仿古、仿前代名窑技术堪称一绝,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如果说清三代瓷器艺术代表着中国瓷器制造历史上的高峰,那么在这三代中,从瓷器的艺术成就来说,雍正一代的瓷器则代表着高峰中的高峰,尤其是珐琅彩瓷器,瓷器收藏家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件清三代珐琅彩真品。因为瓷器珍贵,所以清三代瓷器鉴赏功底一定要扎实,了解清三代瓷器特点,然后才能知道清三代瓷器的鉴别方法。

请三代官窑瓷器时代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这三代皇帝都非常喜欢艺术,特别是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艺术品领域投入了很多精力。单单乾隆留下的有关艺术品的御题诗就有三四万首。种种因素共同促使中国瓷器在此时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一.康熙朝官窑瓷器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康熙朝的官窑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二.雍正一朝制瓷的能力在清朝是第一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仿制。雍正时期的官窑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于世。此时的瓷器胎体洁白、精致,且胎薄,没康熙时厚重;施釉厚薄适中,釉面更加柔和、润泽,犹如玉的感觉;而彩绘也更加精致,构图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致。清三代瓷器艺术代表着中国瓷器制造历史上的高峰,那么在这三代中,从瓷器的艺术成就来说,雍正一代的瓷器则代表着高峰中的高峰,所以雍正朝瓷器价格拍卖最贵。尤其是雍正的珐琅彩瓷器更是不可多得,在拍卖场偶尔现身,瓷器价格拍卖价格以千万、亿计。

3.到了乾隆年间,瓷器胎体相对变粗;釉面因与胎结合得不够紧密,有波浪釉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瓷器表面不够光滑,釉面细看呈波浪状;同时乾隆追求满工,瓷器的图案多繁缛、艳丽,有的用金较多,感觉金碧辉煌。描绘的图案西洋风景、西洋人物等亦较多出现;乾隆朝的器形比前两代明显增多,开发了转心瓶等很多新式器形。总的说来,乾隆一代的瓷器,从造型、色彩、图案都更加丰富,这和当时自康熙22年开海禁,乾隆时“一口通商”,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盛有关。打开了中国瓷器和外界交流的新时代。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官窑瓷器鉴别方法

一.康熙时期的浓墨重彩,“墨分五色”,而是讲究疏淡的,以少胜多。康熙时期的很多官窑瓷器,画面是正的,翻过来的时候有可能款写得不正,这是由于当时官窑瓷器底款不注重这一点。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1、康熙官窑瓷器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二.雍正时期作为明清两代官窑中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它不仅增加了很多品种,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个朝代的文化精神。雍正官窑瓷器做得很规矩 讲究瓷器写款方向

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雍正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官窑年款较多见的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的,款外有双圈或方框,业内将雍正官款分为无圈、有圈和方圈等,用以区别。珐琅彩器款识有“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写并围有方框的楷书款。在茶叶末、炉均及仿钧器上,则见“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雍正年制”四字古钱形款,则主要见于花盆一类器物底足。

雍正官窑款,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一致。青花楷书款与篆书款同时并用。 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官窑款“大清雍正年制”,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 雍正晚期官窑款,多为宋椠体的正宗小楷,工整秀丽。青花色调大多纯正。也有少数深浅不一的。篆书款书体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圆圈官窑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正”字的第一、四和五笔书写平正,这是雍正楷书官窑款的一个特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官窑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官窑款,多用于仿钧釉、炉均釉, 或茶叶末釉瓷器上。“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官窑款与“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堆料,只用于珐琅彩瓷。雍正堆料款的蓝料色彩较康熙时为淡,字体也小。

三.乾隆瓷器官窑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鉴赏乾隆前期官窑瓷器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瓷器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清朝乾隆官窑器大部分有款,总的看来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用得最多,三行六字楷书款在祭红等器物上较为常见,两行六字楷书款在白地红彩等品种上虽有,但很少能见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也用得极少。款字一般以青花写款为主,但有些抹红器、珐琅彩器或少数粉彩器上用蓝料写款。在白瓷、茶叶末、仿竹器、珊瑚红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清三代”有望突破平台


近日,纽约苏富比、佳士得分别公布了刚刚结束的秋季拍卖会结果,两家拍卖行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分别成交 6328.565万元和11007.98万元。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表示,这两场拍卖会对中国内地下半年瓷杂拍卖市场有指标性作用,从结果进行分析可推测,清三代瓷器价格将有所突破,特别是康熙五彩将获得空前的关注。

精品增幅巨大内地买家难得手

据悉,两场拍卖会一结束,内地市场已闻风而动,很多精明的商家上调了瓷器的价位,这表明他们对下半年的内地瓷器市场有更高的预期。

在这两场拍卖中,成交的瓷器主要还是清三代瓷器,价格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其中康熙五彩成交较为突出,普通的器物价位也有所上升。如一件康熙五彩狮子绣球瓶(见图1)以16.54万元成交,而在此之前广州艺拍曾以12万元成交过一件同类型的瓷器;另一件康熙五彩山水人物棒槌瓶估价为2万~3万美元,最后以人民币1893.830万元成交。部分北京、上海收藏家参加了这2次拍卖会,表示精品在估价基础上增幅巨大,令他们难以竞夺成功。

杂项市场有可能受推动

曾波强认为,近20年来艺术品市场呈阶梯式上升,以“清三代”为例,虽然近几年来其整体价位达到高位,但成交量超低,处于平台期,主要是市场价格上升到一定高度需要一个消化过程。而下半年内地拍卖市场的“清三代”价格将有可能突破这个平台期继续拉高,康熙五彩是其中的典型。

另外,景泰蓝等杂项也颇受关注。如在苏富比的拍卖会中,一对婴童像(见图2)以932.3598万元成交,而一位参加拍卖会的中国买家表示,七八年前这一对景泰蓝在内地市场上的价格仅为20万元左右。市场人士表示,广州地区杂项市场略为滞后,这2场拍卖的结果对广州杂项市场也可能有所推动。

视点

放宽眼界方能推动广州市场发展

艺术品市场中越高档的藏品走势越高,从这2场拍卖会可再次得出这个结论。高档的艺术品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一般收藏高档艺术品的多为真正懂行的玩家,卖家一般不愿意将高档艺术品卖给不懂行的买家。

而广州市场历来有“好东西绕道走”的说法,高档藏品较少出现在广州市场上,除了市场氛围不够外,还因为广州收藏市场上的专业鉴定队伍仅仅局限于广州市场上,没有国际化的眼界。眼界跟不上,价位也就跟不上,好东西自然就不可能流入广州,藏家档次也就无法提高了。

因此,广州市场需要国际化,专家们不但要懂看真假、懂审美,还要懂得整个市场,包括外面的世界。只有掌握了整个市场的动态,才能推动广州市场往高端发展。

瓷器要玩就玩清三代


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到清代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清代陶瓷之所以能使人为之倾心和陶醉,一是体现了制作工艺的精致细腻,不少作品有一种高雅的格调和雍容华贵的风姿;二是有一种一般民窑无法比拟的优越感,带有强烈的贵族化意味。就五彩瓷来说,华贵深凝是它的总体面貌。

此乾隆款五彩描金五牛图盘口瓶,口径:17cm,高:53.5cm;盘口器型,颈部束腰,肩面弧面流畅短劲。整体修制腻润大方端正,腹部描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圈足略高外撇,斜削干净利落,胎体厚实端正,釉色肥润光洁。颈部圈足满绘缠枝花卉图案,如意云头、缠枝莲为中国瓷器传统纹样,为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五彩瓷器的特征、工艺

它的最大特征是: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五彩瓷器的精美依赖于整个制瓷过程。从制坯、烧成、彩绘、二次烧成,环环相连,一丝不苟。明清时景德镇制瓷分工很细,仅彩绘一项,《景德镇陶录》记载,就有“乳颜料工、画样工、绘事工、配色工、填色工、烧炉工”。每工各司其职,以致达到纯熟致精的境界。这种分工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彩瓷的工艺质量。五彩在画彩时有严格的工艺规定。“至画瓷所需之料,经月之后始堪应用。”画彩时“须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合,必熟谙颜色火候之性,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其用颜料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便于渲染,胶便于榻抹,而清水调色则便于堆填”。详细叙述了彩绘的用料和方法。这些方法是景德镇陶工、画师集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来的有效工艺成果。五彩绚丽丰富的色彩特征,也是这些绘制工艺创造的结晶。

五彩瓷器装饰所使用的釉上颜料十分丰富,因此表现技法也多样化。五彩绘制有其严密的工艺过程。当图案设计好以后,仔细将图稿转印到瓷器上,然后用料笔勾线。勾线所用的料笔,必须具备“尖、圆、齐、健”四大特点。“尖”是指笔头要尖细,便于画点;“圆”是指笔肚挺而圆,便于储料;“齐”是指笔尖蘸油后压扁,顶端的笔毛整齐,勾勒粗、细线时均可运用;“健”是指蘸料后笔毛富有弹性,描绘时便于操作。五彩装饰所表现的题材是广泛的,勾勒的线条也各具特色,借鉴中国画的笔意,但不是模仿中国画的线条,因为它所用油性材料有其鲜明的特征。

市场分析

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拍场看,近十年来创高价成交的官窑瓷器,绝大部分都出自清代官窑。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清三代瓷的走好。

清三代瓷器中的“君子” 雍正青花的特征以及鉴别


清雍正黄地青花花卉纹双耳杯

清雍正青花缠枝西番莲灵芝竹纹盘

清雍正官窑黄地青花折枝花卉纹高足碗

清雍正青花缠枝西番莲纹盘

清雍正青花矾红彩云龙纹杯

清雍正青花花鸟纹盘直径

清雍正青花莲托八宝洗

雍正时期(1723-1735年)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从景德镇青花瓷器看,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口双耳瓶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雍正青花缠枝纹葫芦瓶

雍正青花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胎体精细,洁白坚致,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看不见旋削痕,薄厚均匀。釉面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瑕,白中微闪青花,带有明代风格。

二、青料。采用我国浙江产的上等青料,加以精炼。从颜色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色泽幽静匀润,发色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没有太多的深浅浓淡的色阶,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靖青花的蓝中泛紫,淡描青花经常出现在一些小件器皿上,用笔纤细,淡雅宜人。另一种是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中有小气泡,釉面有橘皮纹,系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风格,由于是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加以描绘,只能采取人工浓色堆点的方法,来体现黑色斑点及晕散,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死板一些,缺少永、宣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骨的效果。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如故宫博物馆藏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盖罐、青花釉里红三果纹双耳扁瓶等,即为此类器的代表性作品。

三、造型。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清秀的表现力。康熙青花中广为流行的棒槌瓶、凤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现,瓷器足部处理也没有前期常见的台阶痕、双圈足,均为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十分润滑,俗称“灯草根”。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盅及各种小件文房用具外,还有许多大件琢器及创新式样。

碗类:有撇口、敛口、花口、有马蹄式、墩式、折腰式等,以折腰式最为流行。碗壁普遍较薄,口、足处理很精细,有圈足和卧足两种,圈足切削整齐,比较大。民窑青花足内有砂底,带旋坯痕。

茶壶类:壶形俊秀,既实用又美观,有菊瓣式、桃式、瓜棱式、端把式、提梁式等,以提梁壶最多且最具代表性。

瓶类:有玉壶春瓶、象耳折角方瓶、桶式瓶、蒜头瓶、葫芦瓶、双耳六方瓶、直口瓶、赏瓶(赏赐之用)、灯笼瓶(形似灯笼)、四连瓶、六连瓶、撇口瓶、橄榄瓶、梅瓶等。梅瓶口沿比前期要薄,既有清代的丰肩式和撇口大梅瓶,也有仿明永乐、宣德的溜肩式样。天球瓶有细砂底和釉底两种。

尊类:造型古朴,多是皇室的大型陈设器。一般高度在50-70厘米。有如意耳尊、双螭耳尊、灯笼尊、蒜头大尊、撇口圆腹大尊、侈口尊、象耳尊等。

雍正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这是因为以宫中真品为摹本去仿烧,所以有时是真假难辨,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总体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每尖器皿都有多种式样。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大件琢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

四、纹饰。雍正青花非常注重纹饰布局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能够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适当的构图。用笔精细纤柔,构图疏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强调主题突出。官窑青花以绘龙凤及缠枝莲花为代表,画风工丽,花式一致。民窑青花不拘一格,运笔熟练,追求自然随意的画风,具有很强的民间风格。

雍正青花的装饰题材十分丰富,有植物花纹、动物纹、人物纹、吉祥图案等,总体上看,雍正青花绘画技术法多样化,纹饰中大量使用团花、皮球花、过枝花,非常新颖独特。图案整体感强,规矩中富于变化,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五、款识。雍正青花的款识主要是在器物底足内写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其次是六字篆书款和四字篆书款。四字楷书款少。从故宫博物院藏品看,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书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写楷书款,个别也写篆书款。仿明代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仿明代器物写本朝官款,有的写仿款,有的不写款,对于这种不写年款的仿品要仔细研究分析,如仿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就有这三种情况。另外比较特殊的是青花四连瓶,在每一个瓶底分写一字,加在一起正好是“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连瓶是在中间小瓶的足内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雍正本朝官款一般字体清晰、秀丽、工整,是典型的宋体小楷,字与字之间排列要比康熙官款紧密得多。

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