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 导航 >

可爱的娃娃鱼

可爱的娃娃鱼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古代瓷器娃娃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纹

2020-08-11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原始崇拜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都有与众不同的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

西北大鲵

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生长在山溪之中,四肢短小,尾大而扁,身上有斑纹,因为"声如小儿啼",所以又称为“娃娃鱼”。鲵鱼在现今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两个地区,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龙的祖先”

鲵鱼绘于瓶上,是这个不知名的氏族的图腾纹样,可能是他们信奉的祖先形象,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卷曲似在游动,两只前肢彷佛在支撑着身体,使头昂起,像是在呼喊着生命,又像是跃动着自由。有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视之为龙的“史前祖先”,也不无道理。

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日本陶瓷艺术家 做了古怪而又可爱的瓷器


“给传统瓷器以现代面貌”,这个特征已经在不少瓷器品牌或艺术家的身上看到。京都瓷器Sfera结合竹编元素来做瓷器,今年新成立的日本陶瓷品牌2016/就联合了世界上非陶瓷专业领域的设计师,用创意来改变瓷器面貌,而在上海,以日用瓷为出发点的spin利用仿生手法来挑战传统形态。

日本艺术家ShioKusaka出生于1972年,在华盛顿大学完成学业,她的瓷器设计中也有点异想天开。大型的花瓶保留古典的形状,却添加了具有手绘感的花纹,比如横竖交叉的格子,有点像哥窑瓷器开裂后的纹路,却又更加规则。小型器皿从形态上就是不对称的,更具手绘感,它的花纹可以是方格线条、几何图案,或者一些有情景感的场景,模仿了版画的图案。

“当轮子发明之后,所有人都想要做一个完美的圆,这是他们的目标。”ShioKusaka解释称,“但有些人就是因为技术不能拉出完美的圆,我喜欢那种不完美(off)的感觉,它非常特别,它是一种表达。”

“我想象一个希腊壶是一颗草莓,这的确启发了我。”古典的花瓶、陶罐在这样的想象里变得活泼,上面的网格或圆点就像是草莓本身的圆点。

在这次洛杉矶Blum&Poe画廊的展览中,ShioKusaka展出了她的夏季系列“summersection”,有像草莓一样的西瓜,彩色的沙滩排球,那些鲜红色的罐子源于1980年代画报上的比基尼女郎。

她还有一组可爱的动物俑,形态极小而憨态可掬。这些动物的形象源于女儿的童话书,有猎豹、老虎、恐龙、企鹅、独角兽、狒狒等,它们与人类的生活距离遥远,也很少看到用瓷器来制作的案例,“我女儿喜欢把它们排成一条线。”ShioKusaka说道,这让她在布展时排成一条直线而非场景,她觉得这就像一场表演。

大埔--一个可爱而鲜为人知的陶瓷产区


大埔陶瓷产区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作为当今陶瓷行业近迹恐龙的龙窑,却还有几十条在正常生产,其原始的工艺、原始的作坊是大埔陶瓷的主要特点,颇有点历史文物的味道,大埔的青花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水平不亚于景德镇,甚至还能生产陶瓷桌椅,但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却不大,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陶瓷生产大国,一个成年的中国人很容易说出5-6个,甚至十个八个陶瓷产区来,比如景德镇、佛山、唐山、潮州、淄博等等,简直是家喻户晓!你甚至搞个知识竞赛,要人家讲出几个瓷都名称来也难不倒谁。

然而,还有一个陶瓷产区至今却还鲜为人知,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在陶瓷行业搞个知识竞赛问一问:大埔在哪里?大埔产什么?可能要难倒不少人。

是不是这里生产陶瓷历史太短?产品档次低?产品品种不特别?没有陶瓷文化?

这里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这里的陶瓷产品质量上乘,这里的陶瓷品种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不可或缺,这里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

世外桃源,人杰地灵

大埔属广东梅州市管辖,佛山市大象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伟昌就是大埔人,我是经过他的介绍才下决心,不辞劳苦,深入山城采访的。

梅州市天高云淡,自然生态环境相当不错,我早于1998年就已经称羡不已的威玛抛光砖就在梅州生产,现在又改做仿古砖了。大埔离梅州市还有90公里,汽车离大埔越近,风景就越优美,青山绿水,树木葱葱,空气清新,只要你在大埔,就会下意识地想深呼吸,快到大埔的时候,有个大型户外广告牌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其广告词是:“大埔———客家人的香格里拉”。梅州是客都,大埔也是以客家人为主,我到过的地方也不算少,到了大埔才知道,就是说它是中国人的香格里拉(世外桃源)也不过份。这里山环水绕,远离都市的喧嚣,风景异常优美城区布局合理,环境卫生非常不错民风淳朴,游客颇有安全感,而且感到这里的居民非常休闲,节奏不快。大埔还有众多的旅游景点,不仅有客家人居奇观泰安楼,还有明代古城楼、古城墙不仅有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还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大埔还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是著名的将军县,这里出过国共两党共100多名将军,主要是国民党少将以上的将军,其中罗卓英、范汉杰、吴奇伟都是高级将领,共产党三十年代著名的“罗明路线”(即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的领路人罗明也是大埔人,这里还出过明代兵部尚书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名人,是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的宝地和世外桃源。

千条龙窑,撼人心魄

龙窑在中国陶瓷生产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它傍山建筑,形似长龙,以柴为燃料龙窑曾经长期是我国陶瓷烧成的主要设备,但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燃料的变迁,几十年前龙窑就逐渐消失了。目前石湾仅有3条龙窑,主要价值恐怕还是保留性项目,供人们参观纪念。江西景德镇近几年专门在古窑博物馆建了一座小型龙窑,以供参观,其他地方的龙窑难觅踪影。石湾著名龙窑南风古灶成了石湾人的骄傲,石湾陶瓷的象征,在陶瓷行业也有一定的名气和影响。有人说龙窑是陶瓷行业的活化石和大熊猫,而记者在大埔县惊讶地发现:这里还有不少龙窑仍在生产陶瓷。据了解,大埔县至今还有几十条龙窑在生产陶瓷,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大埔县居然有1000多条龙窑在生产陶瓷,这个数字是当时大埔县政府负责工业的同志告诉我的,应当是准确可靠的。当时主要分布在大埔的高陂镇、桃源镇、光德镇及洲瑞镇。记者还在大埔发现了比较完整的清代龙窑,窑炉附近有成型作坊、成坯,当地的同志告诉我,这条龙窑2006年还在生产,那年夏季一场台风损坏了龙窑和作坊,窑主拆了这些东西也没用处,所以至今保留比较完好。大埔县至今残缺不全的龙窑还比较多,记者亲眼看到的也有不少,这些窑炉就建在高岭土矿旁边,附近又有不少茅柴,真正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记者还看到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的多是生产粗瓷,但大埔现在也在以梭式窑为主,生产各种精美的细瓷。

我国古代乃至近代都用水夯作为陶瓷原料加工设备,即利用水流的自然力量,用木头制成锤耙,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将矿石打碎乃至成瓷泥,这种生产方式和景象至今还有,但一般比较分散零星,而大埔陶瓷工业园的一家原料加工厂至少还集中了几十个“水夯”在大规模生产,但他们现在用的是电力,而不是水力。

现在不仅中国的陶瓷产区很多,瓷都也不少,如果按工艺流程来评选瓷都的话,大埔应该可以评为龙窑瓷都。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大埔生产陶瓷自宋代开始,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生产陶瓷的重心原本在北方,自宋代开始北方战乱频繁,大量百姓为了逃避战乱举家南迁,客居他乡,是为客家人。大埔以客家人为主,制瓷技术当为客家人带来,这些人一经与当地的资源结合,大埔遂成陶瓷产地,素有“陶瓷之乡”甚至“南国瓷都”的美称。

大埔的陶瓷品种十分丰富,号称十大系列,三千个品种。不仅有各种器型,各种花色的日用陶瓷,还有薄胎瓷、仿古瓷、美术瓷,其青花瓷不逊于景德镇,粉彩瓷也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现在还有新兴的卫生陶瓷企业,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也有墙地砖企业,陶瓷和水电是大埔的支柱产业。2006年大埔的陶瓷销售收入达6亿多元人民币,税收4000多万元,其中90%以上为出口,2007年因出口不利因素增长,大埔的陶瓷产销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下滑局面。大埔目前有各种陶瓷企业198家,陶瓷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有32家,26家企业获得了输美陶瓷认证,11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

大埔不仅陶瓷惹人喜爱,还有比较深厚的陶瓷文化,大埔有些地名都是和陶瓷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碗窑(村)、青碗窑(村)、窑山(村)、陶溪等,陶溪的溪水似乎与众不同,似乎泛着高岭土的波浪和味道,但它又是清澈可爱的,一个有国学素养的人从这些地名就不难看到这里的陶瓷渊源并感受到这里的陶瓷文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广东省考古队对窑山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一座窑址为宋代窑址,大埔县政府的热心人士陪同我们参观了这座窑址,并告诉我们:大埔还有一处窑址为宋代官窑遗址,可惜我们来不及参观。

大埔还有流传已久的陶瓷歌窑,民国时还产生过民间陶瓷大师,这位陶瓷大师和景德镇的陶瓷大师一样擅长绘画,至今在大埔民间还有影响力,但作品却难觅踪影。

大埔的窑山等地有大量的古陶瓷碎片,有些还比较完整,只是有缺陷而已,笔者估计这些碎瓷片颇有价值,惊叹不已!捡了一些底款上印有“元”、“明”字样的瓷片带回家乡景德镇,请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研究员、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云鹏先生进行了鉴定,黄老师一眼就看出来这些瓷片不是一个层面上捡来的,他还告诉我,这些印有“元”代底款的瓷器其实是明代生产的,是明代的仿古瓷。

《中国陶瓷》杂志曾经用大量页码详细介绍四川邛崃曾经有大量的古彩陶碎片,民国初年被人发现其价值之后,不断被人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加以收购,用大量马车拉出去,辗转至国外,最后荡然无存,使我国文物事业受到了损失。

景德镇御窑厂原来也有大量明清官窑碎瓷片,九十年代被人发现其价值后,不断被人偷偷收购,以至用高价租住附近几百米远的民房,雇人日夜挖地道去偷取御窑遗址残存的明清时代官窑碎瓷片,据说由于地道空气稀薄还缺氧死了人,可见这些残瓷的价值之高,据说,也有人因此发了财。

景德镇有不少制作仿古瓷的高手,还有人竟然能把弄到的真正的古瓷片比如一个碗底用来加工,和现在的瓷泥结合在一起,居然可以复制出和当时一模一样的“古瓷碗”来,而当行家或买家来鉴定真伪的时候,为了不损坏古瓷,只是在碗底下钻个极细小的孔,取其粉末进行鉴定,而当鉴定到此类“古瓷”的时候,恰好碗底就是古品,于是高价收购这件“古瓷”。

大埔的龙窑及其大量遗址,大埔的大量古瓷片价值如何!?

资源丰富后劲足

大埔的水力资源、瓷土资源都异常丰富,水力资源居于广东山区县前列,水力发电颇有优势,全县已有220多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9万多千瓦,理论上可开发装机达70万千瓦。大埔的瓷土资源更加可观,矿类有高岭土、长石、石英、粘土等,瓷土中伴有稀土族元素,蕴藏量计有3.5亿万吨,紫砂陶土计有1亿多吨,大埔的高岭土含铝量高,是生产仿古砖的上等原料。

大埔的陶瓷工业管道燃气工程即将动工兴建。

我们在大埔看到了人工挖瓷土、挑瓷土、就地生产陶瓷的古老局面,也看到了现代挖掘车大规模采挖瓷土的景象,当地人告诉我们,潮州也长期在这里拉去大量瓷土。

按目前每年不到7000万吨瓷土的开采速度,1000年也挖不尽这里的瓷土。

大埔为什么知名度不高

大埔生产的陶瓷造型美观而丰富多样,釉彩绚丽而晶莹,质坚耐用,不逊于其它产区,甚至青花瓷还十分出众,又历史悠久而富有文化蕴味,却为什么在国内还鲜为人知呢?

这首先是大埔的陶瓷主要是走出口路线,大埔的华侨不少,又有广交会助力,大埔的陶瓷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了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第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做宣传很容易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第三是过去周边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够便利,来往人流量不大,如今交通状况大为改观,而且还在巨大变化之中。

大埔还亟需技术交流,需要大量的各层次的陶瓷技术人员为大埔陶瓷产业作各种服务。

白色系瓷砖虽然经典 彩色瓷砖更为可爱


曾经,我们的瓷砖墙面、地面,厨房的瓷砖、客厅的瓷砖,都是崇尚白色。然而在瓷砖装修中,并不是“一白遮白丑”,白色瓷砖不耐脏,同时,也缺乏装修该有的品味和个性。如今80、90当道,西方建筑设计潮流快速涌入中国市场,瓷砖,我们拒绝单一的白色,厨房,我们也要时尚感。

白色系瓷砖虽然经典 彩色瓷砖更为可爱

1.瓷砖之于厨房犹如外衣打扮女子一般。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小的厨房,可塑空间有限,所以5至13厘米的小规格瓷砖点缀其中就显得效果极佳了。通常,浅色瓷砖有利于扩大人们的视野空间,反光也可提高小面积空间的亮度。我们既可以选择永远流行的白色系,又可以青睐浅绿、天蓝、浅紫等冷色调的花饰瓷砖。其实,二者都在追求明快、简洁和时尚的感觉。

2.瓷砖不仅是装扮厨房的饰品,与生活空间的紧紧联系也是居住质量的一大体现,选择健康环保的瓷砖就是灭绝威胁生活的各种有毒材料和气体。

3.浅色瓷砖易脏,有碍美观也是很多家庭头疼的难题。其实,瓷砖的保养在于定期打腊和有针对的清洗。一般来说,2-3个月就应该对抛光砖定期打腊;日常清洁时可用家用普通的洗洁剂和肥皂水;但是遇到油脂和啤酒、葡萄酒需用碱性清洁剂;不慎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泼洒应该立即清洗;平时采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等量理亚麻子油和松子油混合物,可增加瓷砖的光泽;一旦出现划痕,就涂上牙膏后轻轻地擦拭。

可见,浅色瓷砖的清洗也并非难事,只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清洗剂就能保养好墙砖和地砖了。

古陶瓷纹饰年年有“鱼”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鱼纹比较常见,而且丰富多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瓷上,就有拙朴的鱼纹图案;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鱼纹更为普遍。这说明自古以来,人类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鱼纹出现在陶瓷上,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提炼,反映出人类的渔猎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需求的心境。

古陶瓷上的鱼纹装饰,全国窑场的产品中普遍存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就是制瓷业的重镇,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采用刻、划、贴、印和绘画等技法,鱼纹饰更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宋元时期影青瓷的碗、盘等器物,有许多在里心刻划鱼纹;元代的青花瓷多见鱼藻纹,鱼多为鳜鱼,其中也有在碗、盘里心贴塑鱼纹的,别具特色;明代之后则多为鲤鱼,表达的是人们企盼“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心理。

陶瓷纹饰,历来有许多利用谐音表达吉祥的用语,鱼纹饰便是其中较多者。鲤鱼,“鲤”与“利”谐音,“鱼”与“余”、“玉”谐音,把鲤鱼与其他各种纹饰相结合,便创造出许多寓意丰富、形式优美的词汇来。常见的瓷画有渔翁捕得大鲤鱼时表情欢快,即“渔翁得利”,金鱼在水中嬉戏追逐则为“金玉满堂”,鲇鱼游弋在水中是“年年有余”,牡丹花配以鲤鱼叫作“富贵有余”等等。

我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宋元时期景德镇影青瓷和浙江龙泉瓷上的鱼纹饰有单鱼和双鱼之别,既有双鱼成对互相并行,也有首尾相对嬉戏,既有阴刻,又有阳印,还有贴塑。曾有研究者的资料指出,单鱼的时代较早,双鱼中的两鱼同向一般又早于相向者。此论准确与否,笔者不敢妄断。还曾见有报刊文章称,瓷器上的双鱼纹饰寓意“相濡以沫”这一成语,说雌雄两条鱼在水中游弋,卿卿我我,互吐泡沫来滋润对方,表示关爱。此说虽然难以查考,但听起来很有意思。

值得关注的青花鱼藻纹洗


认真拜读了贵报《收藏鉴赏周刊》:《宋元陶瓷转折交替期的影青釉下彩》2006年6月28日一文,对范围先生呼吁陶瓷界重视宋元转折时期影青釉下彩瓷器的收藏和研究,希望不要为后来者留下遗憾——深为感动。因为这是一个很切实际的课题。

笔者收藏的一只青花红鱼藻纹洗经综合考量是宋元期影青釉下彩瓷器,早于今年元月下旬撰文投寄给北京的一家专业收藏杂志。笔者在文中提到:北宋以降,景德镇湖田窑的浅蓝影青釉至元早期影青釉下青花、釉下青花釉里红冲破“南青北白”,是别具一格的瓷器;凭其历史悠久、加之独特的陶瓷工艺,让藏者视为珍宝……只是编者对此未予关注。

青花鱼藻纹洗口径12.4厘米,底径4.45厘米,高2.72厘米图一。笔者判定青花鱼藻纹洗为宋晚期至元早期过渡期瓷器;系鉴于鱼藻纹洗之釉青中泛黄,积釉处呈青黄厚润,全然不见宋影青玻质通透纯净泛蓝之色、又和成熟的元枢府釉相去甚远,此其一;鱼藻纹洗釉下青花灰黑,此乃元早期之国产钴料为高锰低铁之发色;这和成熟期的进口钴料鲜丽发色不能同日而语,此其二;更令人关注的是,不在釉下的洗内底红鳜鱼和洗之卧足修足露胎之朱红色图二一致,皆应含2%以下铁质的紫金土露胎装饰;就此与成熟的元青花釉下铜红彩断然不同的陶瓷工艺,不能相提并论,此其三;洗内心贴雕浮雕红鳜鱼施艺手段,应是景德镇在元早期受毗邻地区龙泉窑沿袭南来中后期业已成熟的胎装饰陶瓷工艺而为之——如推断成立,我们就应该相信:在成熟的釉下元青花,青花釉里红之前的元早期,确实有宋元陶瓷转折交替期影青釉下彩瓷器

收藏的真正价值:是向奥秘挑战,诠释藏品带给我们的信息,以期返璞归真,让收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由于笔者对古陶瓷知识知之甚少,作为一家言,期望行家里手予以指正。

鱼藻纹瓷器欣赏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科悉精,青花最贵”。此斗笠碗口呈花瓣状,深腹,至底渐收,小圈足,外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胎质细密精致、雪白坚固,釉面肥厚润泽,光泽柔和不耀眼。碗外壁青花饰鱼藻纹,游鱼四尾,两两相对,嬉泳水藻池莲之间,寄明净耿介之德。碗心双圈内亦绘鱼藻纹,与之呼应。内壁近口沿处饰折枝花草纹,线条流通,勾勒天然。鱼藻纹使整个器物既生动又不失庄严典雅,而青花料的纯熟运用,亦使纹饰浓淡适宜,虚实恰当,极具艺术观赏性。

鱼藻纹是一种典范的瓷器纹饰。鱼纹多是顺向追逐游动。“鱼”与“余”同音,是“”的意思。鱼纹险些是每个朝代都利用的重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卉。

宣德朝代,只历近十年(1426——1435年),固然较短暂,其瓷器造型极为丰富。它的青花瓷在明代各朝代的青花器中,给鉴藏者的评价最高。宣德青花器上画人物、庭院,民窑多用国产青花钴料。人物、庭院线条清楚;官窑器画人物、庭院,多数用入口苏麻离青钴料,画面及人物面部眉、目、嘴、鼻线条较含糊不清楚,纹饰晕散。宣德中后期入口苏麻离青料与国产钴料共享,互为烘托,此时器物上的青斑纹饰图案线条清楚。

“鱼藻”一词劈头于《诗经》,但鱼纹与藻纹这种组合式图案作为陶瓷画片初次出现却是到了宋代才有的事。宋代磁州窑对鱼藻纹的解释极为精准,水藻飘动恰似水的活动,鱼儿浮游使人感到鱼逆流而上;再加上青花料添釉烧制后有浓淡烟散的结果,如水墨画一样平常,以是鱼藻纹在瓷器上宛在目前、惟妙惟肖。自此,鱼藻纹的创意便传播开来,直至本日。

鱼藻瓷画 诗书合一


几道斜阳映在江心,江面风平浪静,只微微泛起小小涟漪。水是蓝蓝的,波纹像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又像最明亮的玻璃镜。涟漪卷来,好像香槟酒的一层白乳,又好似闪烁的清流溢出了杯口。此为邓碧珊款鱼藻图瓷画画面描绘的情景。

画面的左上角有诗曰:“山外斜阳半未沉,清清荒草绿阴阴,此时我也知鱼乐,不觉雷同庄子心”。题款为真书糅行草,纯熟、流畅、挥洒自如,有书法大家之风度。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画是诗、书、画三绝的完美艺术珍品,是厅堂前的插屏瓷画。

民国时期,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较为暗淡的年代。然而,在以王琦为首的一批绘瓷名家的倡导下,涌现了“珠山八友”或称“珠山八大名家”。他们秉承浅绛彩画的传统,创造了新粉彩瓷画的艺术风格。在清末民初有相当影响。其中卓成大家的还是屈指可数。这些大家的作品,就其价值而言并不在清三代官窑之下,这是一个艺术宝库,有待进一步发掘。邓碧珊就是“珠山八友”之一。他生于1874年,卒于1930年,享年才46岁。字辟环,号铁肩子,前清秀才,以粉彩鱼藻纹著名,是珠山八友中品位最高的。他曾向王琦传授书法和肖像画,款字似隶非隶,似真非真。能向王琦传授书法,足见他的书法之高超。他善写隶书,偶尔写写行草,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的落款有:“铁肩子邓碧珊”、“邓碧珊”。印章有:“碧珊”、“邓氏”、“邓碧珊画”等。他在此画落款为“铁肩子邓碧珊”,用印为“碧珊”。

“土疙瘩”缘何引来“金娃娃” 千阳陶瓷发展探悉


“金娃娃”的启示

该市提出要把宝鸡建成西北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打造“西北瓷都”,全面推进宝鸡工业化城市建设进程,在风翔、金台和渭滨分别规划了长青建陶工业园、金河建陶工业园和姜谭建陶工业园,并以此为载体,全力推进建陶产业发展。

千阳县虽不在我市建陶产业发展的规划之列,但该县却自我加压,顽强拼搏,抢抓“东陶西进”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陶瓷产业。有几个陶瓷项目租赁了原县动力厂、纸厂和园艺厂的闲置国有土地,当时安置企业员工需要安置费750多万元,而企业清算变现收入不足100万元,县上自有财力又十分有限。就是在这样一种困境下,千阳县的建陶产业发展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直在全市“领跑”,令省、市领导及兄弟县区刮目相看。

千阳县苦心招商跑项目,精心引资育项目,使脚下黄土变成了淘金的“温床”,抱回了一个个“金娃娃”,为我们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办法。

其实,千阳县建陶产业的超长成功发展,除过丰富的矿产资源外,主要得益于千阳良好的投资环境,一种靠诚信塑造的令客商心动的投资环境。

千阳县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管理“远距离”,以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在引进陶瓷项目发展中,县上一路绿灯,实行全程挂牌保护。建设用地租赁费,执行周边地区最低的价格;在道路、电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厂区以外部分全部由县上投资建设,企业只负担厂区以内的建设;各种证照办理,由县招商局政务大厅负责代办,提供“一条龙”服务;在建设收费方面,属于县上的收费项目全部予以免收,县级以上收费项目按最低标准执行。同时,县上对涉及招商引资的有关文件、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先后合并精简行政审批项目52个,废除了不利于开放开发的地方性政策文件85份,重新修订完善了引资办法,制定了外商投资保护政策。总之,在政策管理方面,县上始终与客商保持“远距离”,努力做到不越位,确保“绿灯长明、黄灯不闪、红灯不亮”,在政策上给项目提供了绝对保障。

启示之二:服务“近距离”,以最优秀的服务留住客商。在对客商服务方面,县上始终与客商保持“近距离”,设身处地地为客商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让每一位客商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首先,在生产上关心客商。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召开建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在前期场地建设方面,县上按照“五通一平两化”(通水、通路、通电、通讯、通排水、场地平、绿化美化)的要求,组织有关职能部门配合客商建设,目前县上为客商投入“五通一平两化”的资金累计已达210多万元。在厂址选择、原料订购、燃料采购等方面,县上组织职能部门协助企业搞好市场调查,帮助算好成本帐,当好参谋助手。县政府还高薪聘请咸阳陶瓷研究院专家为顾问,协助客商解决原料配方和生产技术等问题。

其次,在生活上关爱客商。责成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客商及其家属子女在求学就医、生活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县上明确规定,外来投资者在迁移户口、购买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享有与本县居民同等的权利。同时,县工商、公安、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县境内的治安、交通和市场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了欺商、扰商、损商的不法行为和地方保护势力,确保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再次,在政治上关怀客商。今年县上“两会”召开之前,县政协通过调查走访,把到千阳投资兴办申博、玺宝陶瓷项目的温州客商池仁通、郑秀林增补为县政协委员,让他们在政治上成长,社会上有声望,从而坚定了客商的投资信心,激发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开展以商引商。今年以来,千阳县通过以商引商,引进的建陶相关项目就达5个。

启示之三:情感“零距离”,以最感人的精神打动客商。县委书记何存贵、县长李宏杰携带陶土样品,多次深入到陶瓷主产区上门招商,并坚持经常深入建陶工业园调研,主持召开各类专题会、协调会20多次,协调解决陶瓷项目在租地、用电、排水、道路拓宽改造等方面的具体问题3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招商项目落户和工程建设进度。春节期间,县委、县政府领导还带着奶粉、挂面等礼品,深入到建陶企业给外来投资的客商拜年。同时,县上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援建机构”的原则,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组建专门的援建班子,进驻项目建设工地,为客商协调解决租地、引水、修路、建房、架电等具体问题,优先为开发商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法律等服务。县上还在省道宝平路城区段,免费为陶瓷企业安装了灯箱广告32块,确保了每一个引进的项目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千阳人正是靠着这颗对项目真诚执著的“爱心”和诚信的招商理念,以情引商,以情留商,以情暖商,营造了尊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把一个个“金娃娃”抱进了自己的怀抱,为推进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为我市打造“西北瓷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可爱的娃娃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可爱的娃娃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