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艺宝瓷砖 > 导航 >

孙长林的藏艺品格

孙长林的藏艺品格

艺宝瓷砖 如何鉴别瓷器工艺品 大理石瓷砖

2020-08-27

艺宝瓷砖。

我国著名艺术鉴藏家孙长林先生刚刚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让师生们学习和弘扬“孙长林精神”。

孙长林,1939年参加革命,1982年发起创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他先后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捐赠自己收藏的艺术品累计4625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估量。他说:“我认为,能够以个人的力量,将散落于民间的艺术品挖掘、收集、整理出来,返还于社会,以系统的艺术载体的形式返还于现代艺术教育,才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保护、抢救大量国宝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有收藏这个概念的时候,收藏就成了孙长林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60年,已经当了四年山东省外贸局副局长的孙长林,被任命为烟台地区副专员。目睹民间文物的破坏和流失,孙长林坐卧不安,他下决心要为烟台建一座博物馆。经历了几年周折,散存在胶东各县的文物珍品终于在“文革”前收归到了博物馆。如现在馆藏的明代唐寅的《灌木丛篁图》,是掖县赵家所藏,1963年征集时,画面破损严重,后经北京故宫专家揭裱修复,才将这件国宝精品抢救出来。再如现在馆藏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红衣佛像图》,是从黄县丁家收购的。当年发现丁家存有70多件旧字画,拟当作烧柴用,孙长林先生得知后,立即拨专款将这批字画全部收购,《红衣佛像图》便在其中。后来著名文物鉴定家张伯驹到烟台时,见到这幅画大为震惊,连呼“世界第一”,并说:“这幅画我寻找了四十多年,认为早已经流失海外,没想到竟然完好地收藏在烟台,真是万幸!”这些珍贵的藏品随后经历了“文革”的浩劫而得以保存,博物馆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1972年,孙长林调离烟台的时候,为了充实馆藏,他还把自己的多件珍藏捐赠给博物馆。这个时期,他的孩子们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如今的烟台,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一个叫孙长林的人和这座博物馆的故事了,但这座城市一定会因为拥有这样一座博物馆而生出一份长久的骄傲。

毕生藏品“返还于社会” 走进孙长林艺术收藏馆,深深吸引着观众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藏品,还有这些藏品所凝聚的孙长林老人几十年收藏寻觅的甘苦与付出,以及无私奉献的孙长林精神。

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展出了他半个多世纪收藏的部分中国书画、雕刻、民间玩具等艺术品,其中有从明代至现当代的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包括徐渭、朱耷、董其昌、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李苦禅等人的顶尖作品。除此之外,在拓片、年画、陶瓷等领域,孙长林也有系统和规模的收藏。这些藏品体现了孙长林独特的鉴赏力和文化品位,也体现了他在艺术界的朋友之广泛。

朋友馈赠毕竟只是孙长林藏品的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藏品是需要花钱的。早些年的东西比较便宜,别人当作“四旧”,他却如获至宝。尽管如此,日积月累,也常常使他入不敷出。然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却最让孙长林感到欣慰和踏实。

收藏毕竟是一件花钱的事,他也斤斤计较,他也肯花大价钱,他也曾被人欺骗。收藏对于孙长林来说,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愉悦,是情操的不断纯化和提升。

1994年,北京破获了一起盗窃杀人案。在案件审理中,两个盗贼供认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就在他们抢劫一个青年画家得手后,又假借孙老朋友的名义,到孙老家中请求帮助鉴定一件文物,打算伺机下手。但没想到善良的孙老不但对他们毫无戒备之心,还热情地拿出自己的藏品,苦口婆心地向他们传授鉴赏知识。面对这位慈祥的老人,两个盗贼居然良心发现,不忍心下手而悻悻离去。其实,盗贼永远无法理解孙长林更为博大的爱心和奉献的情怀。

2001年,孙长林先生将自己潜心收藏的160件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的陶瓷系列藏品,无偿地捐献给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2年孙长林先生八十寿辰之际,又将民间年画、汉画像石拓片、民间玩具等再次捐献,累计捐赠藏品4625件(套)。大义之举,体现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将孙长林捐赠的藏品实现“返还于社会”的归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建立了“孙长林艺术收藏馆”,分设陶瓷、民间玩具与年画、画像石拓片三个陈列室,供师生、学者和社会人士参观与研究。200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特别设立“孙长林奖学金”,作为学校的最高荣誉,奖励品格优秀、成绩突出的在校生。实践证明,捐献藏品的义举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孙长林艺术收藏馆不仅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全国首届孙瀛洲民间古陶瓷大奖启动


近日,由全国工商联文物艺术品商会主办的纪念孙瀛洲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全国首届孙瀛洲民间古陶瓷大奖在兰州启动。本次评奖严格控制获奖名额,只设10名大奖。荣获大奖的10件国宝将在今年11月7日在京举办的第16届全国古博会上亮相。

孙瀛洲是中国古陶瓷鉴定之父,又是文物捐献大家。他生前曾将3500余件珍贵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馆,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顾问。他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面对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竭尽全力施展自己的鉴定才能,带领工作人员对故宫所藏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并协助博物馆为国家抢救性收购了大批文物珍品。

孙瀛洲被誉为新中国古陶瓷鉴定领域的奠基人,当年得其真传的弟子大都成为古陶瓷鉴定领域的泰斗和领军人物,包括全国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耿宝昌、汪庆正、叶佩兰等。

本次活动由兰州印象文化传媒集团和吕氏春秋博物馆承办。全国工商联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建文表示,此次举办大奖活动,就是要在当前古玩收藏市场比较混乱、文物鉴定缺乏公信力的情况下,弘扬孙瀛洲的爱国奉献精神,为民间文物收藏注入正能量。

此次大奖活动是一次纯公益活动,不收参评者任何费用。

闲心、坚持、慧眼梁戊年的藏家心得


梁戊年的鉴宝功力已然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

瓷器向来是藏家的宠儿,尤其近一两年来青花等瓷器价值一路高升,古玩中的陶瓷收藏又涌上一轮热潮。但是,许多藏家对于陶瓷尤其是高古陶瓷本身并不了解。

广东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33年的收藏生涯里,一直专攻高古陶瓷及青花,有自己一番独到的见解。他打了一个比方说,收藏古董讲求功力,好比喝啤酒和白酒,入门者先喝点啤酒,慢慢地才学会并喜欢上喝白酒一样。高古陶瓷及明清青花便是他所指的“喝白酒”级别。

而今梁戊年的徒弟遍及珠三角地区,已经年近八旬的他,经常被邀请到外地鉴宝。据梁戊年一位徒弟介绍,师父的鉴宝功力已然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曾有藏家拿着藏品找他鉴宝,人才走到2米开外,梁即挥手直喊:“拿走拿走,是假的!”

知识+经验打造鉴赏“慧眼”

陶瓷是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的文化结晶和审美结晶,尤其是高古陶瓷及明清青花更是中国陶瓷烧制技术的代表———像元代青花瓷及釉里红都是成功烧制此类瓷器的鼻祖。正是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陶瓷的鉴赏和收藏功力成为每一位收藏爱好者“实力”比拼的最重要因素。

记者亲身随梁老鉴赏一件明青花凤纹梅瓶,梁老的点评即见鉴赏这门综合学科的高深。在为瓶身丈量高度和口径之后,梁老用手指抠抠瓶足的土质,

“嗯,是少有的江西麻仓土,烧制后和石头一样光滑坚硬!麻仓土的使用在明朝中期已经绝迹。往后用的一般是高岭土烧制。”

“圈足、拉胚及其包浆皮壳,都符合元代工艺流程及传世迹象。”

“瓶身图案构图分明,特别是瓶身双凤朝牡丹,纹色符合元代高级工艺师的手法。”

“樽眼多年的水迹依然明显,这也是判别真伪的因素。”

“九组图画意示九五之尊,器皿形象霸气,图案有双凤,且为青花钴料烧制,不是官窑也是达官贵人家的器物。”

“不错,是好宝贝!”

“玩收藏要有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一份闲心、一份坚持,加一双慧眼。”梁老说,年轻时自己在台山做助理工程师,给危房鉴定与维修时认识了许多收藏名人,见识了不少宝贝,后来师从文物鉴定专家邓涛深入系统学习,才算有了真正的收藏意识。得到了邓涛老专家的指点,此后梁老对陶瓷的造诣可谓是突飞猛进。

“单是花在那些收藏书籍和报纸杂志上的金钱投入,就不少于十几万!”在梁戊年看来,对于陶瓷文化的了解和深究,是成为收藏鉴赏专家的必修功课。系统地了解陶瓷的发展历史,各个年代出土陶瓷的特点、使用阶层、生产工艺等等,这些都为收藏爱好者在市场上淘宝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而把收藏书籍全部吃透还远远不够,常到一些古玩市场和拍卖现场进行实际“操练”,也是锻造“慧眼”必不可少的功课。“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古玩市场去看看!”他说,现在有些所谓的收藏家老是买到假货,原因就是只看书,接触真品实物太少。尤其是初学入门者,如果不能经常“泡”在藏馆或市场里,只是听听专家讲座来了解藏品的真假,都是纸上谈兵。

赝品泛滥考验“眼力”

“不行弯路成不了收藏家”,梁戊年直言,在收藏界,“真、假”两个字他学了几十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用电脑分析胎釉,扫描纹饰等工序,现在一些陶瓷“赝品”已经达到“真品”95%以上的仿真程度,有时就连国家级鉴定家也难辨真伪。

如今,私家作坊批量生产的“仿古瓷”,已经在市场上占据60%的占有率。可以说,只要哪里出现文物珍品,赝品也就随即于短期内现身古玩市场。2000年香港拍卖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大罐”,拍出价4400万港元,国内的古玩市场在两个月后便出现大批仿品。

梁戊年介绍说,目前市场上收藏陶瓷、字画等藏品的人很多,花费都不少,他曾经和一些业内专家义务帮助一些民间收藏者鉴别,结果发现近80%以上的藏品都是假的。很多人收藏古董却不懂古董,又没有经过任何的鉴定,这就给他们的收藏带来很大风险。

就连他自己也有疏忽的时候。他曾经在1981年花了4700元买了一件“元青花”,拿到师傅邓涛那边请师傅鉴赏,师傅一看直摇头———此后,梁老经过继续细心的学习和钻研,他的鉴赏功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算再逼真的赝品,造假者还是会有所疏忽。曾有一次,他看中一个元代青花梅瓶,无论从器型、图形上看都与故宫的资料相吻合,但他终于从胎骨、青花发色和包酱皮壳上发现年代的差距,挽回了一笔错误的投资。

现在对于在古玩市场上淘宝,梁老已颇为得心应手。梁老介绍说,以青花瓷为例一般先“观色”,早期青花采用一笔画法,釉水厚,而现代的却显得非常薄;每个时期所描绘的图案都有一定历史内容,需要藏家去学习和积累。

除了“观色”之外,看看元代青花是否为麻仓土烧制,而明代青花底部多为平底,手可抓起;清代青花底部则为泥鳅背,无法抓起,并有鸭蛋青。这些都是收藏爱好者都可以用来辨别的简单方法。

“先知先觉”能“趁低吸纳”

这种对陶瓷的了解程度,往往决定着收藏爱好者能否有“先知先觉”的收藏意识。

在古玩陶瓷收藏界,对于一个品种的权威鉴定往往会显得滞后。元青花已埋没了几百年,直到五十年前才被公认。20世纪20年代,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贲熙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来到北京琉璃厂出售。遗憾的是这对珍贵的元青花瓷器被当时所有的古玩高手判为赝品,“元代无青花”似是当时古玩界的共识。

直到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瓷器学者霍布森于1929年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以后,在国外陆续对照验证了200多件馆藏的元青花,国内也有少量出土进入馆藏。已经由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约有300件左右。然而,在实物发现上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人们都相信“元青花就那几百件”的观点。即使新发现了元青花,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有些珍品国内不承认,很便宜地流向国外,等到国外宣布是真品后,又被高价收回来。

而民间到底有没有元青花,似乎是一个禁区,改革开放以来出土的元青花颇有数量,但是拿给一些鉴定专家,往往不细看就推出门外,唯有少数藏家一直在默默地收藏研究着。随着业界对青花各品种的鉴别出来了,一些之前被误认为假的青花瓷器价值便往上蹿。“没有先知先觉(对陶瓷收藏知识的积累),这些宝贝就要花大价钱了。”梁老向记者展示一款元青花瓷器时说道,当时在古玩市场得到这件宝贝的价钱是很便宜的。

梁老荐宝

清三代,值!

多年收藏生涯里,梁戊年一直专攻高古陶瓷及明清青花。目前国内的瓷器市场相对稳定,私人玩家也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其中青花一直是藏家关注的焦点。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瓷器近来受到市场热捧。梁戊年介绍,“清三代”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烧制技术相当成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此外,对于初涉收藏的投资者来说,“清三代”较其他藏品易于识别,且存世数量并不多,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

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才几千、几万元,由于市场的追捧,现在的清三代官窑瓷器已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

但梁戊年同时强调,“清三代”当中,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而“清三代”当中,“青花见五色”的品种更尤为珍贵。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梁戊年举例说,“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然而,广东“清三代”较少,“大器就少之又少了!偶然出现,价钱也相对较高,不是一般玩家买得起的。”梁戊年说道。

淘宝攻略

慈善拍卖会有便宜货

除了传统拍卖会、古玩市场外,要想淘到货真价实甚至“抵买”的好宝贝,还有一个场合———慈善拍卖会。一些慈善拍卖会多是商业举办的小圈子行为,内行人并非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若有行家在场,便能悉数淘到物超所值的好宝贝。

在不久前佛山举办的一场收藏家艺术收藏慈善拍卖会上,近60件竞拍的陶瓷、书画以及红木家具作品,近一半流拍,而拍卖成功的“宝贝”当中,多数以低于市场参考价的价格成交。“很多拍品的成交价格比市场参考价都低!”梁老叹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清代的蓝釉开光五彩山水花口大碟市场价介乎35000—50000元之间,而起拍价也才22000元,清代黄花梨提盒市场底价20000元,起拍价只有8000元。

梁老介绍说,在慈善拍卖会前期,一般的情况下都会先有拍卖品的展览活动,这时候不妨先亲身前往了解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带上业内专家陪同前往,并请专家作出评价和估值,让自己心里有数。

“一些慈善拍卖会主要强调慈善的公益性,而使得一些拍品的价值上会产生一定的偏离,比方说可能某公益明星赞助的私人物件会受到在场竞拍者的追捧,这时候恰恰给了真正具备价值的藏品以空间。”另一位在场的收藏爱好者向记者津津乐道这种拍卖会淘宝的经验。

砍价宝典

别称行家,出价先砍60%

一谈到“淘宝经”,这位古玩市场的常客顿时来了精神———“就像渔民捉鱼一样,水域的深浅、哪个地方鱼最多我最清楚。”不过他还是坦言,现在古玩市场上能找到好东西的机会已经很渺小了,“可遇不可求。”

梁老在古玩市场淘宝的“侃价宝典”第一招是,“看古董别在卖家面前自称行家。”一旦卖家知道你是行家,凡是你看中的东西必开高价。

“砍价宝典”第二招:一刀先砍60%,即出价一般不超过市场价的40%,除非是稀世珍品。

此外,多与业内行家沟通和交流也是他获取经验和藏品的渠道。“收藏这种东西,讲求先有‘人缘’,再有‘物缘’,真正搞收藏的都想把好东西转给懂得欣赏的人。”

畅怀瓷说:王加林瓷画艺术赏析


王加林自述:畅怀瓷说

畅怀瓷,是欢畅地研习陶瓷绘画,以瓷画抒怀。近年来迷恋于陶瓷绘画,以瓷为媒,以画为艺,饱蘸色彩在瓷瓶瓷罐上行云流笔,书写着自然之美,呼唤着人生之美。抒发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畅怀瓷的自解。

问道陶瓷艺术,充满欢乐与挑战。源远流长的陶瓷艺术铸就了历史的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继承和创新正推动着陶瓷艺术的与时俱进,从原料、染料、釉彩,到工艺、技艺以及新的理念的融入,使艺术陶瓷焕发了新的光彩。千年窑火铸造出一批批精美的艺术品。正是陶瓷艺术的魅力所在,吸引我走上了在陶瓷上作画的道路。

不少人有一种错觉,认为在陶瓷上作画是艺人匠人的事,不是画家的天地,就是已成为文物的精美陶瓷,对其中画作的价值也认识不够。特别是陶瓷艺术品的器型与纸比起来就小得多,好象呎尺之间难以有大作为,其实非也。历代藏品或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会令人堂目。在一平尺左右的方寸间,或工笔或写意,一幅构图别致山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其韵味不亚于纸画。只有那些有极高陶瓷艺术修养与技艺的人才能创作出艺术佳品。无论历史还是当代,陶瓷艺术家与其精湛的艺术品一道铸造着陶瓷文化的辉煌,其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被社会所公认。

在陶瓷品上作画其难点是要掌握瓷介质的特性,掌握色彩烧制过程的变化,要适应立式作画的姿势,这些基础的知识枝艺把握之后,还要用心用脑去创作。这一过程既要加强陶瓷艺术的修养,又要加强陶瓷文化的修养。为了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技艺,去年在唐山陶瓷研究院学了大半年,又到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镇、磁州窑、定窑、钧窑去考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其特点,在绘画过程中体会艺术陶瓷的精髓。其实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痛苦在有些技艺难以把握,快乐在其妙趣横生。边悟边实践,边实践边悟,不断挑战自我。我始终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创作是从实践中来的,只要沿着前人铺开的路去探索,去创作,美好就在前面。

作为陶瓷艺术家则要在传统与现代,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认识上有新突破,不断拓宽文化思维,用新的视角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关心生命。把自己的作品注入时代的内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品,从而也使这一传统的陶瓷艺术走上从传统到现代之路。

当今,陶瓷艺术正以其独有的特性和魅力,吸引着人们去创作,去欣赏。这就是我对陶瓷艺术的思考。

冰裂纹小瓶是现代工艺品


李先生收藏的冰裂纹小瓶

□文/图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张秋焱

委托人:李先生

品鉴专家:张宝舰(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我几年前在团结巷附近买了这个小瓷瓶,价钱不贵,瓶子的釉是白色的,釉面上有好看的裂纹。我回去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瓷器上出现的这种釉面裂纹应该叫冰裂纹,是宋代哥窑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品种。我个人感觉这个瓷器还是有一定年代的,希望专家帮我看看这件东西是什么时期的,有没有收藏价值。

专家鉴评:这件瓷器就是一个现代仿制的工艺品,并没有什么年代,自然也谈不上收藏价值。“冰裂纹”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这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最开始这种裂纹是瓷器烧制中出现的缺陷,但在后来烧制瓷器的工匠们利用了这种瓷器釉面开裂的规律,专门制造这种瓷器,让这种裂纹成为瓷器上的特殊装饰。这类瓷器又以宋代哥窑瓷器最为著名。但是委托人带来的这个瓷器小瓶胎质比较粗糙,釉面的冰裂纹也很粗糙,瓷器本身没有鲜明的使用痕迹。一般来说存世时间较长的瓷器经过了长时间使用,底足磨损严重,十分光滑,但这个瓶子的底足是粗糙的。从这几方面来看,这是一个现代仿制工艺品,不是古董。

宜兴紫砂壶:具有投资价值的工艺品


博宝艺术网评论员婷婷撰文宜兴是著名的紫砂产地,当地制陶历史十分悠久。典雅端庄的紫砂,如冰似玉的青瓷,古朴凝重的均陶,坚致美观的精陶和姿色绚丽的美彩陶,被世人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其中尤以紫砂冠绝天下,是中国陶瓷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据博宝艺术网的相关专家介绍说,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据博宝艺术网相关资料显示,紫砂壶属于“中小板”藏品,长期以来拍卖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太高。五六年前,最昂贵的紫砂壶不过100多万元。近两年来,突如其来的“紫砂热”让紫砂壶的价格一路看涨,也将紫砂壶这个收藏类别成规模地推向高端市场。2008年11月,一把由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制的大石瓢壶在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318万元的业内天价;今年5月,同一把壶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成交,再次刷新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之最。

哈佛、耶鲁大学收藏现代汝瓷工艺品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分别收藏了中国现代汝瓷艺术大师孟玉松的汝瓷精品《国色天香》、《柳叶瓶》和《宝莲灯》。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著名图书馆专家郑炯文说,我们十分荣幸能够收到孟玉松大师的珍贵的艺术品,并表示要将孟大师的作品放在燕京图书馆的橱窗里向哈佛师生展示。

汝瓷工艺品

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著名图书馆专家韩爱伦在致孟玉松大师的信中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收藏您的极为精美的艺术品。这件‘柳叶瓶’造型典雅大方、釉色滋润细腻,是当代瓷器中少有的精品,令我们东亚图书馆蓬荜生辉。我衷心希望您能访问耶鲁大学,届时我将带您参观本馆收藏您的‘柳叶瓶’的地方。”

孟玉松大师现任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为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认定的“汝瓷杰出传承人”、“有突出贡献的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古陶瓷专家。

孟玉松大师从事汝瓷研究和恢复已有三十多年,解秘了失传八百余年的汝瓷技艺,使其得以全面恢复并重放异彩,完成了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愿望。她先后研制成功了汝瓷天蓝釉和豆绿釉,又相继研制成功了汝瓷天青釉和月白釉,为中国陶瓷事业乃至世界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数十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单独接见她说:“你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她制作的《国泰民安》大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在2001年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会上,她入展的十三件精品,受到与会专家一致高评。她先后荣获全国民间藏品展交会一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河南省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优秀作品奖、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品金鼎奖等大奖,“玉松汝瓷”已成为中国陶瓷的经典品牌而享誉海内外,为海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所收藏。

明代虎皮纹摆件就是现代工艺品


最近在熟知收藏的小圈子里谈论着一件现代工艺品——明代虎皮纹摆件,大家都觉得这件赝品很有学习价值,今天就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也让喜欢收藏的朋友们了解下!

个朋友说他有明代虎皮纹摆件,体型硕大,釉色古典,是明代采用特殊工艺制作的瓷器。当时就有人说,这个东西看上去就像西洋的座种,着种的有表盘吧,但是这件物件上没有指针,肯定不是明代的!虽然当时有新手觉得这个摆件有老气,是古代的此物,但他的说法基本上没有人支持。

个朋友说,这件明代虎皮纹摆件事在好多年钱在一次古玩交流会上购买的,这个东西是大明永乐年间制造的,底座上还有款呢。这件东西他家收藏了至少十多年了,当时买的时候都花了一万多元,现在他觉得合理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在二十万之上!

场有人看了这个摆件的底座,就半开玩笑的问此物件的持有者:“这东西不是你爸写上去的吧?”持有者立马说道:“肯定不是,买来的饿时候都有了!是原装的,我爸在购买的时候就觉得这件明代虎皮纹摆件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仿钟摆件!”

说完当时就有人反驳他:“像这个钟这样的整体外形,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欧洲风格的东西是在清朝才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的。再说这个钟摆件中间画的这些图案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图案。所以说,这两种风格相差太远,明显就是当代的臆造的,不可能是明代的!”

边一人继续补充道:“在明代永乐年间,瓷器很少在底部写款的,从宣德之后才有款,要说借寄款的话,在清三代倒是仿了很多明代的瓷器,瓷器地足上的款也是写明代的。像这种造型,在清代晚期倒是很常见!所以从这些来看,不是明代的!”

后给各位藏友总结:在我们坚定瓷器的时候,一般都先看造型,明代的时候没有这种钟的造型,明清御窑曾经生产仿钟瓷器,但其外形也是编钟的造型!这种钟的造型是随西方文化在清代流入中国之后才有的,所以这件东西肯定不是明代的!第二从这个钟底座上的款式的写法来看,这“大明永乐年制”六个字跟真的永乐年间的瓷器款式的笔体、字体差距太大了!这件所谓的明代虎皮纹摆件就是现代生产的臆造的仿古工艺瓷器!

宜兴紫砂壶:具有投资价值的独特工艺品


宜兴是著名的紫砂产地,当地制陶历史十分悠久。典雅端庄的紫砂,如冰似玉的青瓷,古朴凝重的均陶,坚致美观的精陶和姿色绚丽的美彩陶,被世人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其中尤以紫砂冠绝天下,是中国陶瓷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据相关专家介绍说,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据相关资料显示,紫砂壶属于“中小板”藏品,长期以来拍卖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太高。五六年前,最昂贵的紫砂壶不过100多万元。近两年来,突如其来的“紫砂热”让紫砂壶的价格一路看涨,也将紫砂壶这个收藏类别成规模地推向高端市场。2008年11月,一把由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制的大石瓢壶在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318万元的业内天价;今年5月,同一把壶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成交,再次刷新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之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