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首饰[图]

陶瓷首饰[图]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09-18

陶瓷艺术。

瓷,从商代原始青瓷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瓷器是中华民族凝结的一种特有的东方审美意识,几千年来,从粗陶瓦罐到精陶细瓷,陶瓷总是给人们惊喜。

瓷,曾经穿过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千里迢迢,被骆驼商队带往世界各地,成为风靡西方的奢侈品,贵族们将此作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早在16世纪的欧洲,一股“东方热”就在贵族之间盛行,来自东方的瓷器和丝绸深得“太阳王”路易十四及其大臣们的喜爱。

首饰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由珍珠、钻石、玉、珊瑚、琥珀、玛瑙、水晶、金属来制造,尤其是金、银首饰最多。然而,陶瓷首饰在首饰藏品中也以其迷人的姿态独树一帜。

刺绣、丝绸、开襟、水袖、唐装,青花瓷色,都是时尚界常常用来代表东方风格的一种文化符号。我们的古典,都正在成为流行。

瓷,“CHINA”这个最具东方韵味的尤物,将古老的魅力重新舒展开来,在我们艺术家的手上,散发出最新鲜的光芒。

陶瓷首饰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它或凭造型出奇,或借釉色取胜,或在装饰上展现新姿,创造了一种意蕴隽秀的艺术形象。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陶瓷材料的成形、装饰方法多样,通过设计者的双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陶瓷首饰似宝石,似美玉,胜玛瑙,开拓了首饰设计的审美视野,满足了不同个性的人们对现代首饰的多种审美需求。

女人对饰品的天然喜爱亘古至今,随着返璞归真的归属心理,饰品的材质也正在回归,尤其随着现代女性的知性和对品味的追求,关注饰品的外在形式的同时,也同样需要饰品具备“饰如其人”的内在呼应。和金银珠宝的脂粉气相比,瓷饰的高贵,精致,雍容华贵却超凡脱俗之美,正是现代女性的新宠。

瓷饰是一个极大的空白市场,全国各大城市都没有专门的瓷饰专卖店。不同于金银等贵金属或宝石,瓷饰本相对低廉,使其身价倍增的是其造型,彩绘带来的艺术价值,这便决定了其巨大的利润空间。

瓷饰的这种高质低价的特性,使她更加平易近人——每个女人,都可以轻松地拥有好几样自己喜欢的瓷饰。

由于陶瓷首饰的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能真正做到价廉物美,益于首饰的大众化,也益于收藏。世界上首位陶瓷首饰的设计者——德国的克劳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自1972年起便在高等院校从事陶瓷首饰设计的研究工作,他设计的作品获得国家和国际大奖。他的设计风格,造型以半圆、椭圆、方形见多,以渐变重叠形式构成,装饰用金黄色、黑色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鲜艳感。有的造型还全部不装饰,充分显示材质美。

陶瓷首饰装饰有行云流水、斑斓夺目、五彩缤纷的颜色釉,有青翠欲滴、温润如玉的冰纹釉,有晶莹剔透、光泽闪烁的结晶釉。我国的陶瓷首饰品种繁多,色彩瑰丽、造型奇特且意境美妙,充分展示了火的魅力。这是其他首饰所不能替代的。

一种产品要想获得长久而宽广的市场,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柱,而不是一时的流行或者冲动。瓷饰不仅是一个财富项目,更是一种民族工艺,在其巨大的商业利润背后,有着坚实深厚的民族文化之魂。

小编推荐

独特风格的饰物——陶瓷首饰


瓷,从商代原始青瓷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瓷器是中华民族凝结的一种特有的东方审美意识,几千年来,从粗陶瓦罐到精陶细瓷,陶瓷总是给人们惊喜。

瓷,曾经穿过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千里迢迢,被骆驼商队带往世界各地,成为风靡西方的奢侈品,贵族们将此作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早在16世纪的欧洲,一股“东方热”就在贵族之间盛行,来自东方的瓷器和丝绸深得“太阳王”路易十四及其大臣们的喜爱。

首饰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由珍珠、钻石、玉、珊瑚、琥珀、玛瑙、水晶、金属来制造,尤其是金、银首饰最多。然而,陶瓷首饰在首饰藏品中也以其迷人的姿态独树一帜。

刺绣、丝绸、开襟、水袖、唐装,青花瓷色,都是时尚界常常用来代表东方风格的一种文化符号。我们的古典,都正在成为流行。

瓷,“CHINA”这个最具东方韵味的尤物,将古老的魅力重新舒展开来,在我们艺术家的手上,散发出最新鲜的光芒。

陶瓷首饰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它或凭造型出奇,或借釉色取胜,或在装饰上展现新姿,创造了一种意蕴隽秀的艺术形象。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陶瓷材料的成形、装饰方法多样,通过设计者的双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陶瓷首饰似宝石,似美玉,胜玛瑙,开拓了首饰设计的审美视野,满足了不同个性的人们对现代首饰的多种审美需求。

女人对饰品的天然喜爱亘古至今,随着返璞归真的归属心理,饰品的材质也正在回归,尤其随着现代女性的知性和对品味的追求,关注饰品的外在形式的同时,也同样需要饰品具备“饰如其人”的内在呼应。和金银珠宝的脂粉气相比,瓷饰的高贵,精致,雍容华贵却超凡脱俗之美,正是现代女性的新宠。

瓷饰是一个极大的空白市场,全国各大城市都没有专门的瓷饰专卖店。不同于金银等贵金属或宝石,瓷饰本相对低廉,使其身价倍增的是其造型,彩绘带来的艺术价值,这便决定了其巨大的利润空间。

瓷饰的这种高质低价的特性,使她更加平易近人——每个女人,都可以轻松地拥有好几样自己喜欢的瓷饰。

由于陶瓷首饰的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能真正做到价廉物美,益于首饰的大众化,也益于收藏。世界上首位陶瓷首饰的设计者——德国的克劳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自1972年起便在高等院校从事陶瓷首饰设计的研究工作,他设计的作品获得国家和国际大奖。他的设计风格,造型以半圆、椭圆、方形见多,以渐变重叠形式构成,装饰用金黄色、黑色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鲜艳感。有的造型还全部不装饰,充分显示材质美。

陶瓷首饰装饰有行云流水、斑斓夺目、五彩缤纷的颜色釉,有青翠欲滴、温润如玉的冰纹釉,有晶莹剔透、光泽闪烁的结晶釉。我国的陶瓷首饰品种繁多,色彩瑰丽、造型奇特且意境美妙,充分展示了火的魅力。这是其他首饰所不能替代的。

一种产品要想获得长久而宽广的市场,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柱,而不是一时的流行或者冲动。瓷饰不仅是一个财富项目,更是一种民族工艺,在其巨大的商业利润背后,有着坚实深厚的民族文化之魂。字串6

景德镇陶瓷首饰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思想的解放,生活品味与质量的提高,陶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具,而更趋向于以装饰为主的陶瓷艺术品,从以往的只是追求价格到如今崇尚陶瓷文化和民族风情,陶瓷首饰逐渐替代金银首饰,风靡世界。与金银珠宝首饰相比,陶瓷首饰的材质不仅独特,釉色丰富,造型千变万化,在造价方面,陶瓷首饰也适合众多阶层的消费者。取材方便,节能环保,并富有装饰效果的陶瓷首饰已经成为大众追求时尚的一部分。

陶瓷是我国的重要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陶瓷的发展对中国及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代”,早在汉代,劳动人们就靠山筑窑,伐木为薪,开始了陶器的烧造。到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之后的发展中,历朝历代相继出现具有代表性特征的陶瓷,人们在质量、工艺、图案造型上精益求精,发展至今,陶瓷的品种已达三千多,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等。随着陶瓷种类的逐渐增多,设计工作者们把追求独特的陶瓷装饰效果的注意力转到陶瓷首饰上,陶瓷首饰是一种新材质的首饰,逐渐替代金银首饰,风靡世界。与金银珠宝首饰相比,陶瓷首饰的材质不仅独特,釉色丰富,造型千变万化,在造价方面,陶瓷首饰也适合每个阶层的消费者。取材方便,节能环保,并富有装饰效果的陶瓷首饰已经成为大众追求时尚的一部分。

从08年开始,陶瓷首饰的设计作为一股新的力量在设计工作者们手中发展并壮大,如今,陶瓷首饰不仅成为那些追求时尚个性化的80、90后搭配服饰的主力军,包括那些追求古朴,喜欢陶瓷传统文化的人,只要对陶瓷饰品做进一步的加工,比如将淡雅的青花瓷片进行包银、镶钻处理,将使饰品在陶瓷特有的个性、古朴的风格上,更增添一份白领所钟情的高贵与知性。下面笔者将对上述三点做逐一的论述。陶瓷首饰独特的彩瓷质地;陶瓷首饰的优越性;陶瓷首饰的发展现状。

一、陶瓷首饰独特的彩瓷质地

陶瓷首饰发源于法国中南部城市利摩日,设计简单优雅的陶瓷首饰在法国一经面世就引起极大的轰动,受到顾客青睐。最初的陶瓷首饰是陶瓷戒指,时至今日,陶瓷吊坠、手镯和耳环等饰品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商品。在我国,首饰产品一直停留在原有的珍珠、钻石、玉、珊瑚、琥珀、玛瑙、水晶、金属、木头等主原材料上,近几年来,作为陶瓷的颠峰之地和中国瓷都景德镇,让陶瓷与饰品的创意融合,迅速地打破了行业"壁"式阻隔,在陶瓷上加以装饰,时尚的精彩得到破壁而出,陶瓷混搭着饰品,泥与火的结合体,成为绿色饰界的代表,陶瓷饰品的流行态势一发不可收拾。

陶瓷首饰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陶瓷是用瓷泥烧制而成,取材方便,成本低,节能环保,可塑性强,设计空间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首饰”。有研究证实,陶瓷原料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有益于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上陶瓷成型经高温烧制,无毒无害。现如今制作陶瓷所用的釉料有上百种,将釉喷涂在坯体表面烧制出来的陶瓷,玻璃质感强烈,如单色釉中的结晶釉,烧制后会自然形成类似玻璃破碎状的现象,新颖独特,而花釉则需要喷涂两层釉,分别为底釉与面釉,两层釉料经过高温烧制,不仅富有玻璃质感,颜色上相对单色釉会显得更加丰富。因此,色彩丰富的釉料使得陶瓷首饰与其他金银、木头、钻石首饰相比,色彩选择性更加突出,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不同颜色种类风格的陶瓷饰品。

二、陶瓷首饰的优越性

陶瓷首饰起源于法国,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各个国家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陶瓷首饰设计者,陶瓷首饰的造型设计也日新月异。在我国,各式各样、造型独特的陶瓷首饰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作为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青年陶瓷首饰设计工作者,既受传统文化影响,又受到当代文化的冲击,很多陶瓷首饰设计人员将陶瓷首饰的设计也转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以往,只是单纯的运用传统的手绘青花,在泥胎上绘画,制作出来的首饰花样既显得单调又不够新颖,如今,很多设计工作者将绘画颜料与釉料及泥料相结合,互相弥补不足,制作出越来越多五彩斑斓的陶瓷首饰。

三、陶瓷首饰的发展现状

陶瓷首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造型、色彩、材料与配套材料等因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也可以说,陶瓷首饰的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在景德镇,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从事陶瓷首饰的设计,他们将传统民俗文化,现代时尚个性都融入到陶瓷首饰的设计当中,无论是自然古朴还是个性时尚,对于陶瓷首饰的设计来说都是可以达到的。制作陶瓷所用的泥土本是属于大自然,设计家们只是将大自然的东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景德镇创意集市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在校和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的良好机会,也是这样一个创意集市,让更多的人展示风格各异的陶瓷饰品,吸引众多外来客源,带动景德镇创意陶瓷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知道景德镇,了解景德镇。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财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也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对陶瓷首饰的热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时尚的追求和自然的向往是人们内心的渴望,陶瓷首饰将这两种融合满足人们的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陶瓷首饰会成为时尚的主流,蓬勃发展。

中国陶瓷馆(图)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了陶瓷生产。西周初,齐国始专设“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并在齐都城内设立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生产。魏晋南北朝前后,淄博地区的陶瓷生产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唐宋时期,陶瓷生产技艺日趋精进,规模不断扩大,窑址星罗棋布,逐步形成了淄博特色,出产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陶瓷名品,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瓷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时。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产品器型厚重,装饰独特,产销两旺,形成了以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博陶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立足当地资源,开拓创新,开发研制出滑石质瓷、高长石质瓷、炻器和合成骨质瓷等新瓷种。刻瓷艺术在国内外独树一帜。以中华龙国宴瓷为代表的日用陶瓷,已达到中国陶瓷的最高水平。淄博作为中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将与全国陶瓷同仁携手合作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淄博陶瓷博物馆设在淄博市展览馆三楼,展示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陶瓷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和广告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展示了淄博陶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和发展成就。在陶艺创作区--"陶苑",观众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参观淄博陶瓷博物馆您将会深入了解淄博陶瓷8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和淄博陶瓷的最新发展成就。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明的认识也将得到一次质的升华。

淄博中国陶瓷馆,坐落于淄博市中心文化广场(淄博市张店区西四路中段),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的专业陶瓷馆。

淄博中国陶瓷馆总展销面积10000多平方米,分陈列展示和经营销售两大部分。其中陈列部分包括序厅、综合厅、古代厅、现代厅、高技术厅、国际厅,陈列展品3000余件(套),全面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年来的中国陶瓷文化,反映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工业的最高艺术水平和最新发展成就,以陶瓷展品为载体,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综合展厅的陶瓷主题半景画,高4米,长30米,游客置身其间,仿佛乘坐时空列车尽情穿梭于陶瓷艺术从过去、现代走向未来的辉煌历程。

古代展厅古朴典雅,收藏了众多国家宝贵文物、历代珍品计450多件。

现代厅、国际厅简洁明快,荟萃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和美、英、德、法、日、韩、台、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陶艺家的艺术精品计2600余件。

高技术陶瓷厅集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采用声、光、电、像和虚实、模拟相结合的现代化展示技术,全面展示了陶瓷新材料在空间、军事、环境、生命科学、电力能源等六大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经营部分主要由陶瓷经营部、陶瓷书画拍卖厅、休闲陶吧组成。

陶瓷文化鉴赏-临汝窑址(图)


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窑址。位于河南省临汝县。始烧于北宋时期,历经金、元两代。1950~1964年,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等单位作过4次调查,共发现严和店、轧花沟、东沟、陈家庄等14处窑址。

[临汝窑窑炉平面、剖面示意图]

在严和店发掘窑炉1座,略近圆形,窑长3.95米,宽3.65米,分窑门、火膛、窑床、窑墙、后腔5部分;窑门残长0.8米,火膛呈半圆形,窑床以砖叠砌,厚1.05米,砖上铺残匣钵,上面再铺0.3米厚的碎瓷碴,起稳固匣钵作用。窑具有筒式、漏斗式两种匣钵,有大小垫环、垫饼及工字形支具。

临汝窑以烧青瓷为主,遗物以各式碗、盘最多,印花青瓷占有一定数量。印花绝大多数为阳纹,题材以缠枝、折枝花卉为主,此外有菊瓣、水波游鱼与莲池鸳鸯等,碗心有印“童”和“吴”字者。阴纹印花及刻花装饰只有少量发现,制作技巧与纹饰布局均不及阳文印花装饰娴熟。临汝窑印花青瓷的造型与纹饰与陕西耀州窑非常相似(见耀州窑址)。印花青瓷盘碗中有6等分布局法,这类装饰具有明显的金代特征。东沟、陈家庄两处窑址均烧一种青绿釉盘碗,釉色介于钧、汝两窑之间,过去称之为邓窑,两处窑址发现后,解决了这类瓷器的产地问题。

[刻花青瓷残片(宋代)]

陶瓷文化鉴赏-霍州窑址(图)


元代烧造白瓷的窑址。位于山西霍县西南的陈村。197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证明了明代曹昭撰的《格古要论》中有关“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的记载。霍州窑烧制的白瓷,以造型小巧、胎薄体轻、制作精工、纹饰精细为主要特色。

[白瓷高足杯(元代)]

调查中未发现霍州窑的窑炉,窑具只发现有一种圆饼形带数个小支钉的支托。烧制方法有叠烧与支烧两种,叠烧者器里一圈无釉(涩圈),支烧者器里有细小支钉痕,有时在器物的圈足上还粘有5至6个细小的支钉,这是霍州窑瓷器的一个特征。烧制的器物有碗、折腰盘、碟、高足杯等。器物胎釉洁白,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胎体一般在口沿处较薄,底部较厚。有的器物光素无纹,有的装饰以印花。纹饰题材以花草居多,线条精细流利,纹饰清晰。元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高足杯,在霍州窑有大量的发现。叠烧与器外施釉不到底的作法,在元代也较为流行。在元大都遗址中也曾出土有霍州窑瓷器。

陶瓷文化鉴赏-鹤壁集窑址(图)


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址。位于今河南省鹤壁集市的汤、淇两河沿岸,共发现窑址10余处,其中以鹤山区鹤壁集西边瓷窑的规模为最大。窑址总面积约84万平方米。创烧于唐而终于元。烧制的品种繁多,白地黑花瓷器与磁州窑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属磁州窑系。195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1963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

唐五代时期,鹤壁集窑窑具都用耐火土制成。匣钵敞口,直壁。窑柱成管状。支具分圆形垫饼和上下用圆形垫饼中间以柱相连的两种。烧制器物以白釉瓷器为主,黄釉占一定比例,黑釉次之。器物有壶、瓶、罐、碗等。北宋时期,匣钵有直壁深腹与直壁方唇下部作锅底形漏斗状两种。烧制瓷器仍以白釉为主,豆青色釉与黑釉器为数不少。器形有碗、盘、罐、钵等。瓷器制作技术较以前有所提高,烧制品种增多,装饰花纹也渐趋复杂,有刻划花和白地绘黑花等。

(见彩图[瓷器残片(宋)])

[鹤壁集窑白釉黑花瓷残片(宋代)]

金代继承北宋技术,窑具较前复杂多样,除多种式样的匣钵外,还有各种支垫与器托等。在装饰技法上更为丰富多采,有刻花、划花、印花、白地绘黑花,还生产釉上加红绿彩器物。器形有各式瓶、壶、盂、钵、碗、盘等。褐黄釉折沿大盆最具特色,盆内施黄釉,外施黑釉,器内多刻划各种纹饰,有的划一昂首的鹅游于水上,有的划莲花、荷叶。兔纹也比较常见,其作法是先划兔吃草的主题纹饰,在纹饰内敷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然后施釉,在褐色地上衬托出褐黄色纹饰,这是鹤壁集窑的特有之作。

[瓷器残片(金代)]

元代除烧制黑釉、酱釉瓷器外,还继续烧造白地绘黑花器物,但瓷质和施釉均较粗糙,仿钧窑的天蓝釉和带有紫红色斑的瓷器却大为增加。

鹤壁集窑的产生与发展,是直接与民间用瓷的需要相联系的,纹饰题材多来源于民间,表现了民间艺人熟练的技艺。

景德镇陶瓷文化盛装迎客(图)


11月18日下午,景德镇市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参加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的有关情况。据悉,千年陶瓷文化将是景德镇在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上的最大看点,无论是景德镇展馆还是陶瓷文化展区,均嵌入了浓浓的陶瓷元素。当天,还举行了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签约仪式,共有20多个签约项目,签约资金为75.68亿元。

市民可在景德镇馆品味陶瓷文化神韵

文化产业项目引资75.68亿元

景德镇市紧紧抓住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这一重要平台,积极招商引资,经过洽谈,已经有一大批项目落实了投资者。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景德镇市与有关商家就这些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据介绍,景德镇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在全市范围征集了一大批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已经谈妥进入签约程序的有20多个,签约资金为75.68亿元。签约项目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设施、文化娱乐等。

据悉,在签约金额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一个,5亿元的有5个,其中,“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改制企业艺术创意基地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1.8亿元。

看瓷模瓷乐表演

安排数名青花少女现场演奏瓷乐,每天5场:上午2场,下午3场。展馆中区更有4位模特,身着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服装表演秀。

1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景德镇馆已经布展完成,展厅上方“世界瓷都,千年瓷韵”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据悉,位于主馆的景德镇馆设计主题为“一城诗画山水,千年魅力瓷都”,以展示“山水、生态、文化”为切入点,设计色彩元素为青花,总面积为213平方米。展厅外立面为5组15片几何块面发光灯箱,灯箱造型仿景德镇出窑瓷片形状,高6米,绘有青花牡丹图案。造型用高5米的仿真窑砖文化墙连接,文化墙上镶嵌大小不一的青花瓷盘模型。3个立面采用局部通透的方式,让参观者通畅便捷地进入展区。

展厅中央布置了一个长10米、宽6米的椭圆形地台,绘有景德镇御窑厂图,让观众切身感受景德镇皇家御器厂昔日的盛景。地台后方设置碰触式电子互动影像系统,便于观众互动触碰景德镇丰富的旅游景点,欣赏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等一批4A级人文景观和山水风光图片。地台中央可谓一大亮点,设有一台360度全息幻影成像仪,展示景德镇在世界拍卖价排名最靠前的几件艺术名瓷,配以拍卖价、收场地等文字信息,展现辉煌的景德镇制瓷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右侧墙面设有古瓷出土展示,反映景德镇近年来考古发现所取得的成果,中间一组造型画面展示景德镇陶冶图工艺。后方设有非物质文化展示区,安排陶瓷技艺传承人表演传统陶瓷制作工艺:拉坯、利坯、画坯等表演。

品陶瓷文化神韵

陶瓷礼品区准备了3000余个由国家级大师设计制作的精美陶瓷小礼品,在展会期间向参观本展区的观众免费发放,每天上午送500个,下午送300个。

景德镇陶瓷艺术展区是集陶瓷文化艺术互动、陶瓷文化交流、陶瓷艺术精品展示以及陶瓷艺术精品的产品市场、推广平台,也是一个集综合性和特色性为一体的区域。

该区域精心布置了“一廊九区”的结构分布:“一廊”以文化墙的形式,集中展示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神韵。九区主要展示300件陶瓷艺术精品,观众在这里可欣赏到直径达2米宽的瓷盘或瓷碗。主要有展示艺术水准顶尖水平的陶瓷艺术作品馆藏精品区,还有闻名于世的珠山八友精品陶瓷展区。同时,设有国家级大师精品区,主要是来自景德镇的国家级大师作品。

此外,还专门设立了大师表演区,在展会的3天里,不间断地有陶瓷艺术大师进行现场绘瓷表演。通过艺术家的现场表演创作作品的过程,让更多人了解陶瓷艺术,展现中国瓷都的千年瓷韵。

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还专门设立观众互动区,通过现场表演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更好地诠释陶瓷艺术的魅力。(记者 全来龙 韩长明)

陶瓷文化鉴赏-安阳隋代窑址(图)


隋代北方重要青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郊洹河南岸。1974年发现,由河南省博物馆等单位调查与试掘。窑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60米,面积达9万平方米。

发现的窑体略呈圆形,内径约1米左右,窑壁厚0.15米,系用耐火土建造,残迹高1.1米。窑具有支烧具、支棒、器托、垫饼及范模等,其中支烧具数量最多,形制复杂,说明这里的烧瓷技术较为先进。瓷器主要有碗、高足盘、四系罐、钵、杯、瓶等,还有俑和骆驼等瓷塑以及各种明器装饰品。一般胎壁较厚,胎质较为细腻,胎色灰白。器物表里施釉,器表施釉不到底。釉为青色透明玻璃质,光泽较强,常见的有青中带绿,青中带黄以及青灰、青褐等色。施釉一般薄而均匀,流釉现象不甚显著。因系叠烧,内底都留有支烧痕迹。有些瓷器上还有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装饰,纹饰题材以莲花瓣纹居多,也有忍冬纹、草叶纹、水波纹等。

多年来在河南安阳地区,曾因出土过不少青瓷器而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李云墓、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隋开皇十五年(595)张盛墓和小屯村隋仁寿三年(603)墓出土的青瓷器,在造型、胎质、釉色以及装饰风格上与南方青瓷有较大的区别,因而被称为“北方青瓷”。安阳隋代青瓷窑址的发现,证明了所谓北方青瓷,至少其中一部分应当是安阳窑的产品。因此安阳窑的发现,为研究北方青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见彩图[黄釉瓷扁壶(北齐)])

汝陶(图)


汝陶,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一种陶艺制品,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其代表作是闻名于世的鹳鱼石斧图陶缸,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这件汝陶珍品,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汝州市纸坊乡阎村,2003年被国务院定为67件不可移动文物之第一,遂成旷世奇宝。

从鹳鱼石斧图陶缸看汝州的制陶史,足见汝陶历史之久远、文化底蕴之深厚、汝州文明之源远流长。由于汝州境内制陶业的兴旺发达,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历春秋战国,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过隋唐至北宋,汝陶融汇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以自身的独特魅力,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和文明。汝陶艺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终于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汝瓷出现,盛极一时。陶为瓷之母,陶为瓷之根。汝瓷是汝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汝陶以更为光彩夺目的表现形式——汝瓷、特别是天青釉汝官瓷的出现,使汝州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汝官瓷因战乱而断代至20世纪七十年代,汝官瓷销声匿迹了八百多年,但汝陶与汝民瓷(豆绿釉)却因其使用价值和行于民间而不断得到延续和发展。市汝瓷一厂的繁荣、市汝瓷二厂的辉煌,都是汝陶和汝民瓷发展到一定成度的标志。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先是汝官瓷的飞速发展,从汝州飞向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接着是汝陶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出现了喷绘、手绘、雕刻等现代汝陶系列产品,热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和世界各地,以至唐山、潮州、景德镇等全国各大窑口争相仿制汝陶。但有着六千年制陶史的汝州陶瓷艺人不断原创新品,并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使仿制者在工艺和品种上总是落后一步,难怪一位著名陶艺书画家盛赞:“汝陶出汝州,距今六千年,鹳鱼石斧图,美韵传人间”。

紫砂陶(图)


何谓紫砂陶

紫砂是中国宜兴特产的陶土。全世界皆有产陶土的地方,但是没有紫砂,因为此陶非彼陶。可以说紫砂是陶土的一个种类,只有在宜兴才有的。为什么称这里的陶土为「紫砂」呢?那是因为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器,无论是黄、红、棕、黑、绿的本色,在其表面皆隐含着若有似无的紫光,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之所以称为「砂」,是因为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即使土质练得很细,在细腻的外表下,仍然看得见漂亮立体的粒子感。

紫砂的特色清明古雅,不上釉的表皮,在一千度到一千两百五十度之间的窑火里,烧炼出自然平和的质感。缤纷的色彩可变化出几十种的颜色,大致可分成紫、褐、红、黑、黄、绿的基本色系。它的颜色烧成之后,不会褪色。经过泡茶滋养后可呈现温润光和不炫的质感,与其它陶土混浊不清的色泽有很大的分野。

紫砂的原料经过科学的分析,其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铅、氧化锰等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胎土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适当的矿物、化学组合、颗粒配合,使得紫砂的成品吸水率小于百分之二,气孔率介于一般的陶器瓷器之间。紫砂的气孔分成闭口气孔和开口气孔两种,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它有良好的透气性,茶水放在紫砂壶内,可几日而不馊。紫砂成品还有吐纳的特性,置久不用也会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若拿来装油,则油味便积贮在胎土内,很难清除;泡茶则将茶味贮留下来。

紫砂壶的胎土遇热时(如用沸水里外淋过,胎土升温时),则气孔张开,将胎土内贮藏之物吐出来。贮存是茶,就会吐茶香;贮存是油,就会吐油;贮存的是尘垢,就会吐尘垢。通常这种替换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紫砂壶用来泡茶,泡茶的效果最好,也因为它的贮换功能,可使泡茶效果越来越好。

历代文献记载

紫砂见重于明清两代,可供参考的书目有︰

1.《阳羡茗壶系》 明 周伯高著。

2.《阳羡茗壶图谱》 明 周嘉胄著。

3.《阳羡名陶说》 清 张●堂著。

4.《阳羡名陶录》 清 吴槎客著。

5.《壶史》 清嘉庆年间 朱石梅著。

6.《阳羡砂壶考》 民国二十三年,张虹等人合编。

紫砂的记载自明代以来,多半未深入探讨,只以记录为主,对紫砂之特性,很少有详细的解说,对于紫砂艺术的著述,更是乏善可陈。基于保护国粹的愚心,只求中国之一宝,能在中国人手里发扬光大,而不是等外国人,善知中国之宝,趁我们自己无知未醒之际搜括空了,再回头向我们炫耀。所以将从古至今紫砂器,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书,以供大家参考。中国人的珍宝,必须要中国人自己懂得爱惜才行。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之依据

紫砂年代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以宜兴紫砂业的兴衰而定的。宜兴是紫砂的产地,紫砂业的兴衰当然是受时代兴衰的影响,而跟着上下起伏。大致可分为──

1.创始期

紫砂壶创始于明正德年间,相传在江苏宜兴东南四十里处,唐相陆希声山房故址有一金沙寺,金沙寺里某一僧人,闲时常与制陶缸者相处,取其陶土,加以抟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剖刮胎内使其中空,另外捏制壶嘴、壶钮、壶盖与壶体相接,跟随一般陶制品的窑烧成,人称金沙寺僧,他做壶喜欢用紫砂泥,常以指螺纹为标识。若金沙寺僧壶,只以指螺纹为标识,无款识印章,那么后世的人即使遇到他的传器,也无法辨认,所以金沙寺僧只能算是传说了。

开始在所制紫砂壶上署名号者据说是供春,所以又有人认为紫砂创制者是供春。供春是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常在金沙寺读书,供春在空暇时,偷学金沙寺僧取细土抟坯手捏,故壶身内外指螺纹隐现。这些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因为现在所谓是供春制的供春壶,都存有疑点待清。

董翰是明万历时人,开始制造葵花式样。

赵梁万历时人,多作提梁式壶,可以说是提梁式壶的鼻祖。

元畅万历时人。

时鹏是时大彬之父,万历时人,与董翰、赵梁、元畅为当时四大名家,除了董翰重精巧外,其余三家多古拙。

李茂林,万历时人是紫砂小壶的鼻祖,虽说是小壶,明朝时的小壶其大小在现代来说应算是中型的壶。

从金沙寺僧开始到李茂林的这段时间,可称为是壶艺创始期,在这段时间因为烧制时,未装入匣钵内烧,而是与瓷器,而是与瓷器同窑,故难免会微沾釉泪。所以时大彬之前的这段时间,可称为壶艺创始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