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汝窑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现存最珍贵的汝窑汝瓷

现存最珍贵的汝窑汝瓷

汝窑瓷器的鉴别 现代汝窑瓷器的鉴别 古代珍贵瓷器

2020-09-29

汝窑瓷器的鉴别。

汝瓷简洁雅致,制作工艺严苛,玛瑙入釉用料名贵。汝瓷一般为天青色,色略淡,部分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这种素雅、清逸的色感,使宋徽宗“弃定用汝”,最终使汝窑汝瓷一跃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也因为汝瓷存世量少,成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件件价值不菲。

北宋汝窑弦纹樽

北宋汝窑弦纹樽:身价数亿 堪称“汝瓷之王”弦纹三足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极为罕见的大件器,无价之宝。樽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7.8厘米。樽直口、圆筒腹、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樽外壁上中下凸起七道弦纹,中部三道,近口及底部各有两道。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上中下三层七道弦纹,更增加了三足樽庄重肃穆之感。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俗称冰裂片。色质柔和莹润,造型完美和谐,代表了千年国宝汝窑瓷的最高水平。

2010年11月7日,北京中嘉国际秋拍,一件相似的汝窑天蓝釉弦纹三足樽估价就高达数亿元,被全球收藏界尊为当之无愧的“汝窑瓷王”。

北宋汝窑碗

北宋汝窑碗:乾隆皇帝御笔题诗 国家一级文物 汝瓷碗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全球仅存两件,另一件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严禁拍卖的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香灰胎,质薄体轻,碗里外施满釉,釉色天青微泛蓝,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若用十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会发现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美轮美奂。

乾隆皇帝对其极为钟爱,于乾隆四十四年于器底御笔题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祗今陶穴杳无存。却思而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轨非土匦,足犹钉底异匏樽。盂圆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己亥御题。”因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北宋汝窑大盘

北宋汝窑大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为全球汝窑盘中最大的一件。釉色天青纯正,内外均开冰裂片,底足外撇,满釉,五支钉支烧,是标准的汝官窑器物。

汝窑无大器,极小的汝窑瓷都身价数亿,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朱仁明女士介绍,1992年,该公司纽约分公司曾于当年拍卖一个汝瓷小碟,拍出价是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数1.4亿元,专家分析,故宫汝窑盘器型硕大,堪称千古一绝。wWw.TAoCI52.Com

北宋汝窑莲花碗

北宋汝窑莲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国宝,号称十吨黄金不换。莲花碗高10.5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1厘米,俯看形如十曲花瓣,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全球罕见的传世珍宝。莲花碗呈十瓣莲花形,此莲花碗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凸凹与莲口相衔接,显得格外协调自然,美观大方。充分表现出莲花开放之势,青釉匀净之温润,颇具艺术风韵,造型奇特,精美绝伦,价值同样是冠绝全球,有传“十吨黄金不换”之说。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

2012年4月,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盘点存世名贵汝窑汝瓷 黄金也换不来


汝瓷简洁雅致,制作工艺严苛,玛瑙入釉用料名贵。汝瓷一般为天青色,色略淡,部分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这种素雅、清逸的色感,使宋徽宗“弃定用汝”,最终使汝窑瓷一跃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也因为汝瓷存世量少,成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件件价值不菲。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

2012年4月,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汝窑碗: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全球仅存两件,另一件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严禁拍卖的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香灰胎,质薄体轻,碗里外施满釉,釉色天青微泛蓝,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若用十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会发现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美轮美奂。 

乾隆皇帝对其极为钟爱,于乾隆四十四年于器底御笔题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祗今陶穴杳无存。却思而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轨非土匦,足犹钉底异匏樽。盂圆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己亥御题。”因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北宋汝窑弦纹樽:身价数亿堪称“汝瓷之王”弦纹三足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极为罕见的大件器,无价之宝。樽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7.8厘米。樽直口、圆筒腹、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樽外壁上中下凸起七道弦纹,中部三道,近口及底部各有两道。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上中下三层七道弦纹,更增加了三足樽庄重肃穆之感。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俗称冰裂片。色质柔和莹润,造型完美和谐,代表了千年国宝汝窑瓷的最高水平。

2010年11月7日,北京中嘉国际秋拍,一件相似的汝窑天蓝釉弦纹三足樽估价就高达数亿元,被全球收藏界尊为当之无愧的“汝窑瓷王”。

北宋汝窑大盘:全球最大千古一绝汝瓷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为全球汝窑盘中最大的一件。釉色天青纯正,内外均开冰裂片,底足外撇,满釉,五支钉支烧,是标准的汝官窑器物。 

汝窑无大器,极小的汝窑瓷都身价数亿,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朱仁明女士介绍,1992年,该公司纽约分公司曾于当年拍卖一个汝瓷小碟,拍出价是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数1.4亿元,专家分析,故宫汝窑盘器型硕大,堪称千古一绝。

北宋汝窑莲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国宝十吨黄金不换莲花碗高10.5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1厘米,俯看形如十曲花瓣,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全球罕见的传世珍宝。莲花碗呈十瓣莲花形,此莲花碗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凸凹与莲口相衔接,显得格外协调自然,美观大方。充分表现出莲花开放之势,青釉匀净之温润,颇具艺术风韵,造型奇特,精美绝伦,价值同样是冠绝全球,有传“十吨黄金不换”之说。

汝瓷的收藏价值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北宋时产于河南省西南部宝丰县(原汝州所辖)境内的御用汝瓷,工艺精细,色泽美丽,传世品稀少,数百年来,一直为收藏家们所青睐。

北宋是我国瓷器制造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窑遍布大江南北,“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的产品达到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顶峰,而在这五大名窑中,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的汝窑,被后人列为五窑之首,列于云蒸霞蔚、如冰类雪的钧瓷之前。汝瓷胎质细腻,造型工整,以名贵玛瑙入釉,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如雨过天晴;釉面平滑细腻,犹如美玉;器表有极小的开片,纹同蝉翼,细碎繁密;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光照之下忽隐忽现,似晨星闪烁;满釉裹足支烧,支钉痕细小似芝麻,整个器形呈“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征。

在汝瓷所有的特征中,最为独到的是其“雨过天晴”般纯正天青的釉色。相传,北宋时,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梦中见到的雨过天晴后天空呈现的颜色,令微宗甚是喜欢,于是给烧瓷工匠传下圣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的这道圣旨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最后是汝窑的工匠取得了成功。虽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汝窑在釉色方面的匠心独运。

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中原,窑工南迁。仅仅盛烧二十余年的汝瓷,不但工艺神秘失传,就连窑址也不见踪影。北宋之后,历朝历代都曾尝试恢复汝瓷工艺,明清皇帝在江西景德镇组织了御窑烧制御用景德镇瓷器,然后将全国的优秀工匠集中到景德镇,仿烧各大名窑产品,其他四大名窑均仿烧成功,唯独汝窑难以仿成。建国后,汝州市也有几家仿制汝瓷的工厂,但一直没有生产出真正的汝瓷。汝瓷难仿,主要在其釉色,这种纯正天青的釉色在史料中记载甚少,按照化验的成份,调配烧制后呈现出来的釉色却不是天青色。

由于汝窑是官窑,直接由皇宫控制和经营,其产品专门为皇宫服务,而非商品生产,所以传世汝瓷非常稀少。据统计,全世界现存汝瓷传世品仅70余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一直以来,一个汝窑瓷片,就比黄金还贵。

令人惊喜的是,经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汝窑窑址之谜已经得以破解。1950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工作的陈万里先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实地的考察,最早发现了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1987年——2000年,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数次的勘察与发掘,终于在宝丰清凉寺四户村民的房屋之下,找到了汝官窑中心烧造区,发现了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灰坑和水井等,出土了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火照及插饼等窑具,以及相当数量的汝官窑花瓶等器具。在这些瓷器中,有一些是传世品中不见的新器形,如薰炉、套盒、梅瓶、方壶、小碗、大盆、板沿盘、莲纹碗和莲纹盏托等。

汝窑遗址的发现为世人恢复汝窑工艺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朝一日,汝窑烧制之谜也会破解,重新恢复生产的汝窑制品,将会给更多的人“雨过天晴”般爽心悦目的美感。

怎样鉴别汝瓷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以下五点特征:

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汝瓷暗花双鱼纹盘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四、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瓷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五、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国瓷里的花魁——汝窑


始盛唐兴荣宋

唐朝皇族出自名门陇西李氏,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感其朝廷横征暴敛,百姓名不聊生,遂举尊隋为旗,进封唐王,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定都长安,由此展开盛唐璀璨的宏伟画幅。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开创“贞观之治”,盛世长安,华灯不灭。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盛唐时期,工艺技术飞跃发展,汝州地大物博,是商贾聚集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贞观之治”使得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而此时的汝州瓷器也逐渐的兴盛,造瓷工艺日益成熟,并始烧出惊艳瓷史的“釉如脂、声如馨”的国瓷花魁汝窑。

到了北宋王朝,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陶瓷业繁荣昌盛,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到宋徽宗大观年间,因汝窑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便命人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品,即把汝官窑称汝窑,把汝窑称临汝窑。自此划下了汝窑在万象瓷器中动人心魄的一笔浓彩。

汝窑三足洗

“雨过天晴无去处”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王朝的建立,拨乱反正,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真正的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所以汝官瓷有“近龙难得”的说法。

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汝窑三足洗

历史云烟荒茫缭绕,凝千思万绪笔锋平仄转折,寻深深浅浅痕迹。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宋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是其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工艺精湛,釉面温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此件汝窑三足洗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似玉非玉。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整器造型大方,制作讲究,品相完好,宛若一朵出水青莲,美不胜收。

现代追迹: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是汝瓷的典型特征。自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汝瓷在收藏界也再次引爆市场,盛开如媔,也成了一张沉淀文化的名片。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汝窑三足洗

据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王经理介绍,汝窑烧制时间只有20多年,传世真品不足百件,可确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有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十家。2014年3月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吸引了全世界藏家的目光。此藏品,直径13.5厘米,小巧朴雅,色质绝佳,较为罕见的六瓣葵花造型,最终以1.85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创出了汝窑拍卖的新纪录。

汝瓷的保养和收藏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据有关资料记载:汝官瓷烧造于宋哲宗元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086——1106年)的20年间,宋、金战乱时,皇帝不愿汝瓷落入金兵之手,将官窑全部填埋,并将会烧制汝瓷的能工巧将全部带到南方。这样一来,当时的汝瓷至今留在世上的可谓凤毛麟角,仅有65件,这65件文物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上海、英国、日本的博物馆,每一件都堪称稀世之宝。据说,上海博物馆现存有4片汝瓷片,每片10万元也不卖。国内着名陶瓷专家题词道:“汝瓷瑰宝,天下第一”,“雨过天晴云破处,汁莹音润汝州瓷”。可见汝瓷之珍贵。

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南宋以降,更因汝窑传世作品稀少,而釉色独特,后世对于汝窑瓷器又有“宋瓷之冠”美誉。汝瓷是唯一一个会“呼吸”的瓷器,在它的釉面上布满了像人皮肤的毛孔一样的气孔。也就是俗称的蟹爪纹,这也是鉴定是不是汝瓷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是任何其他窑口所不能企及的,后仿者更是望尘莫及。北京故宫原有汝窑瓷器21件,后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一件,现在数量为20件。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2件(包括故宫拨交)汝窑瓷器,天津博物馆2件汝窑碟,吉林省博物馆有一件有伤,边口镶铜的汝窑水仙盆。

青如天

汝官窑以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其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净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开片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称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8道工序

汝瓷的瓷胎是由10多种矿石粉碎,经过80目、120目罗三次过滤,并用磁石把其中的铁吸出后,和成泥浆,然后将泥浆灌入模子形成的。瓷胎晾干后,要打磨三次,使其光滑。接着进行素烧10个小时,素烧温度是800℃,出来后再打磨两次。将素烧出的瓷胎上釉、晾干,再烧13个小时便成。详细工序有18道。其烧制过程主要是先氧化后还原的过程,在将近1300℃的还原气氛下,将三氧化二铁的氧夺走一部分,生成一定量的二氧化铁。不过,每窑的成品率只有17%,上等品一窑难出几件。

保养:把玩时应将汝瓷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瓷表面,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逐渐形成和变化,长期使用后纹理更具古韵;使用后,应将茶渣清除干净,即用清水冲洗晾干;在未使用时,可静置于干燥、清洁的雅室之内。

收藏:选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雅室摆设;经过细心养护和把玩,汝瓷会渐显灵性,其蝉翼纹的变化更是独一无二;汝窑器不可长期闲置,须时常使用,方可观赏其纹理与茶合为一体的美学变化,赏心悦目;藏者可用心去感受汝窑的文化精髓,化泥土为永恒,品味极致美学典范带来的愉悦。

汝瓷开片


宋代温雅宁静的艺术风尚,

使得“瓷魁”——汝瓷,在千百年后得以继承和发扬。

经验丰富的仿古瓷陶艺师全程把关,

胎土釉水均用料精良,一窑下来成品不足百之二十,十分难得。

汝瓷被称为五大名窑之魁首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其杯子、壶,由于开片,

在使用过程中会沁入茶汁,在茶界堪称一绝,

因其会自然形成茶渍纹,故有“养杯”之说。

这种最初的釉表缺陷,

通过人为的“养成”,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

赋予它新的色彩和纹路,深浅相互交织叠错,

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

甚至给人一种好像杯子裂了一样的错觉,简直有种惊为天人之感。

那究竟怎么养成好看的而独特的开片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里面的学问。

如何养成好看的开片

用汝窑品杯最大乐趣,在养。

品杯在高温茶汤的烫热下,会开裂,形成不规则的纹路,

纹路上会有茶汤渗透,留下茶色,这就是金丝铁线形成的原因。

不同的开片怎么养出来呢?

1、若是不希望养出来的纹路都是黑的,

就尽量不要用开片的杯子喝熟普,

熟普的颜色颇深,沁出来的颜色会显得脏脏的,好像没洗干净似的。

2、一般来说,绿茶养出的线最漂亮,

深浅不一,但养成时间最长,

需要有较好的耐心,一分心血能换得一分收获。

3、台湾乌龙,铁观音养出来的线是金色的,

这种颜色就极为漂亮了,反正小编觉得挺好看哒。

4、红茶生普养出的线为褐色,褐色比较常见,也比较好养出来。

无论是开片或者不开片的杯子或者壶,

在使用完以后,要用干净的温水冲洗,防止形成茶渍。

好的汝瓷需要精心呵护,养成了开片也不能对茶器懈怠,要好好注意收藏方法。 

收藏时要注意的

1、汝瓷应选通风良好、干燥、清洁雅室之内摆置。

2、经过细心的养护及把玩之后,会出现独一无二的灵性,

其蝉翼纹的变化更是每件都不同,于是造成了世上独此一件。

3、藏汝窑器不可长时间闲置,须于使用中,

方可观赏其纹理与茶为一体的美学变化,有赏心悦目之功用;

4、藏者可用心去感受汝窑的文化精髓,

化泥土为永恒,口味极致美学典范。 

把玩时要注意的

1、把玩时应将汝瓷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

2、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瓷表面,

此后可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变化。

3、使用汝窑器后,可将茶渣清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晾干。

瓷器中的“贵族”--南宋汝瓷


瓷器中的“贵族”--南宋汝瓷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比工艺创新更震撼世界的是汝窑釉色,它比中国陶瓷史上曾有过的梦想在北宋晚期如愿如偿。关于天青釉,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当日清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景德镇陶录·卷七》引《唐氏肆考》),这便是迷人的柴窑。明宣宗酷爱其貌,于《宣德鼎彝记》将宫内“柴窑”列为名窑之首(柴、汝、官、哥、定)。清代重要专著《南窑笔记》还把柴窑特征归为四如:“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该“四如”屡屡见诸陶瓷专著。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因缺乏相应实物与理论支持,致陶瓷学界对明清的记载存疑,认为古人可能将五代秘色瓷或景德镇窑影青瓷,误当传说中的柴窑。近年,又有学者提出“柴窑就是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的精品。”之说,核心也是釉色。总之,釉色天青,非同小可,此乃商、周原始青瓷至宋代诸多青瓷系列长期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然而,汝窑大获成功,并以传世70件器物及新近面世的无数天青釉瓷片,证明了自己的业绩。

汝釉的创新,得益于“内有玛瑙为釉”,得益于清凉寺村附近2公里处有一座玛瑙矿。据现代化学“分析得知,玛瑙的主要成份与一般石英砂并无区别,为二氧化硅,但玛瑙往往含有铁等着色原素,对釉的颜色有一定的作用”。

汝窑的釉层大致在0.03-0.07厘米左右,虽较秘色瓷的釉层厚出将近一倍,却比宋官窑、龙泉窑的0.1-0.3厘米釉层要薄了许多。尽管釉层较薄,但釉面质感致密、平静,有深不可测之貌,以至千年以来让人一直欲看不透。

汝窑青瓷的釉层极为均匀,规整得几乎一丝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这一现象,除秘色瓷因追求釉薄可与胎体交融产生类冰类玉效果而不可同日而语外,与其它青釉系列比照,汝釉可谓达到尽善尽美境地。例如,官、哥的紫口,系口端釉层历高温,釉汁下行减薄,导致露出胎色;官、哥、龙泉器体下部或圈足墙面,常有下行渐囤厚釉一环;器身拐弯折角处或凸出部位,时有囤釉或积釉挂淌。这些现象,传世汝窑器物上几乎全无。

汝窑是宋代五大官窑之首,每年都是在以几倍的价值在暴涨,随着宋代五大官窑的回暖,瓷器的行情是越来越火热。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方法一:请点击右上角或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方法二: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古董文物鉴定、拍卖、交易、征集(香港、大陆欧美等全球拍卖)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马女士:158-0057-6484送拍邮箱:[email protected]本站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传承中华文化,开发历史价值微信订阅号:wxgzh0501名称:马春燕 

汝瓷鉴赏重釉色


对汝瓷的鉴赏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了解汝窑的发展史。汝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历经萌芽、发展阶段到鼎盛阶段,直到宋、金战乱而失传。在唐代,当时的汝州境内有著名的鲁山花瓷和黄道窑花瓷。到宋代,汝州境内有供民间生活用的众多临汝窑,产品多为盘、碗之类。

釉色大致分四种:一是豆绿,多印花,少刻花;二是天蓝,色素无花;三是月白,色素无花;四是葱绿,色素无花。豆绿釉是一种半透明釉,适应于胎上刻花和印花装饰,而天蓝、月白、葱绿是乳浊釉,不适应胎上刻印花。临汝窑的配釉技术和当时其它宋窑配釉技术一样,属高硅低铝配法。而汝窑配釉技术在宋代独树一帜,属高铝低硅配制。汝窑之所以能称魁于世,这与其高超的配釉技术不无关系。所以要鉴赏好汝瓷,不但要了解汝瓷发展的各阶段,要了解汝瓷独特的配釉技术,更要了解汝窑的釉色。清凉寺汝窑窑址发掘后,有一种“盖棺定论,千年谜案已解决了”的模糊倾向,认为汝窑正色仅是天青(含淡天青)一色。其实宋人徐兢(jing1)在《奉使高丽图经》中已告诉了我们汝窑还有其它色泽:“汝州新窑器,越州古秘色,大抵相类”。这从现在汝州文庙、张公巷汝窑遗址出土情况可以充分得到证实。笔者经过多年对汝窑釉色的研究,认为汝窑的正色有三种:

1、天青(含淡天青);

2、豌豆青(宋代汝州新窑器);

3、重豆青偏天青。至于其它色泽应具体对待,一种可能是汝窑釉料,烧成不当,一种则根本不是汝窑釉料。

鉴赏汝瓷,首推釉色。宋庭为什么垄断汝窑,就在于汝窑釉色的自然美。当时没有纯净的化学原料,完全是自然矿物调配而成。细品汝窑的三种釉色,其共同特点是含蓄美,就像隔着轻纱看内含,隐情百态,回味无穷。

在唐、宋时期,段店窑鲁山花瓷生产规模宏大。段店窑不但生产花瓷,而且早期汝瓷也渊源于此,规模很小,属汝州的萌芽阶段。直到现在,花瓷瓷片俯首可得,而汝瓷片难得一见。早期汝瓷制作非常精细,瓷胎较薄,呈香灰色,瓷化程度好,敲击声清脆,烧成温度约在12700C——13000C,施釉薄而均匀,釉面开片纹呈柳絮纹,底部支钉痕如芝麻粒大小。观其釉色,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重豆青稍现天青色,釉面油质感非常强,用30倍带光显微镜观其釉层内涵,呈现密密麻麻如针头大的泡粒叠摞悬浮其中,偶尔混有小米粒大的泡粒。目前传世品非常少见,能看到的只有汝州市汝瓷博物馆现存的两件洗。代表产品有洗、深腹凹足支烧盘等。

宝丰清凉寺遗址发现后,经历十余年六次发掘和1998年秋大规模盗掘,遗址面貌基本上大白于世。出土实物比较丰富。从出土实物看,清凉寺汝窑应处于汝瓷的发展阶段。产品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足部外卷,瓷胎呈现香灰色。观其釉面,基本上是天青色和淡天青色,此两种色泽实是一种釉料,只是在烧成过程中因气氛的不同而形成色泽深浅的不同。天青是青中带蓝,蓝中有青,好像雨过天青所出现的蔚蓝色,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这种釉色是复色釉,它随不同光线折射出不同色泽,从早到晚观察,色泽都不相同可以说它的色泽随天色变化而变化。其釉面开片如蝉翼,但也有蟹爪纹和柳絮纹开片。这些片纹刚出窑时开得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继续进行,只是较慢而已。即使宋代汝瓷片方在现在,还会偶尔听到开片声响。由于汝瓷釉料配方不同于其它瓷釉料配方,属高铝低硅配法,并且有玛瑙入釉,所以汝瓷的釉面呈现玉石感,似玉非玉。用放大镜观察其釉面,有的部位偶然能看到釉中的气泡,寥如晨星。汝瓷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既有支钉支烧,也有垫烧,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胎和釉结合部位,迎光观察,微现红色。

1989年3月,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农民挖土时,发现一批窖藏汝瓷,约二十余件,现大部分存于宝丰县文化馆内。这批窖藏汝瓷和清凉寺出土的汝瓷相类似,如色泽、质感、釉层厚薄、开片纹、制作工艺及支钉痕几乎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这类产品烧成温度很低,约在11000C——11700C之间。大部分器物瓷釉已部分腐蚀脱落,胎体稍微用力,就可掰碎。而清凉寺出土器物烧成温度在12500C左右,胎和釉结合得非常牢固,虽经近千年岁月,仍坚实如初。若说蛮子营这批瓷器是生烧,却釉面玻化很好,所以这批窖藏汝瓷是否出自清凉寺,还有待考证。清凉寺汝窑代表作有各种笔洗、盘、荷花熏炉、水仙盆、刻花鹅颈瓶、盘口瓶、细颈瓶、瓷盒等。

在汝州文庙汝窑遗址还出现另一种釉色的汝瓷,其色泽既不同于越窑,也不同于临汝窑和耀州窑,传世品几乎见不到,其色泽如刚成熟的豌豆那样,笔者暂称它为豌豆青色。这种青釉产品色素无花,除釉色不同于清凉寺汝瓷外,胎质、制作工艺、支钉痕大小都和清凉寺汝窑一样,器物有笔洗、弦纹尊等。在汝州城内张公巷汝窑遗址已经一次试掘出土一批汝瓷片,这类瓷片制作非常精细规整,有的釉和胎厚度仅2毫米,胎色白,足矮而小,并且修得很窄,垫饼烧成。有的足窄高反而支烧,支钉痕非常小,釉色呈现豌豆青色,用30倍带光显微镜观其内涵,就像棉絮中布满小珍珠。这类汝瓷传世品极少见,除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荷花碗有可能似这类汝瓷外,上海博物馆的4件青釉标本与此类汝瓷相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