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日本青花瓷器

日本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青花瓷器鉴别

2020-10-21

青花瓷器的鉴别。

关于日本青花的始烧时间,一般认为是1616年,那一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九州西北部的有田泉山发现瓷土,便在上白川天狗谷开窑,首次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这些青花瓷被称为“伊万里青花瓷”。初期伊万里青花(1646-1640年)仿制李朝青花风格,纹样多画简练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或山水等,笔调粗放,画法写意。釉色白中透青,青花呈色灰蓝。器型以碗、壶、瓶为主。日本MOA美术馆收藏的青花花卉纹小口瓶是一件仿李朝青花风格的成功作品,瓶小口、折肩,器身向下逐渐膨大,至底足部缩进,圈足,造型端庄大气,轮廓线婉转流畅。瓶的肩部画如意云肩纹,笔法简练;器身以凸起的双线筋纹分割为八个装饰区域,分绘青花梅、菊花、树木、蔓草等纹样,相邻两组以白地间隔,形成四幅独立的花卉小品。整器画面青白相间,互相映衬,蕴含着淡雅幽远的东方美学情怀。

1624年后,中国青花瓷输入日本,伊万里青花中出现了完全仿制明代青花瓷的作品,如户栗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双耳扁壶造型、装饰完全仿制永乐青花扁壶。同时,受明代天启青花和所谓“祥瑞”器的影响,伊万里青花瓷纹样出现了简洁、疏朗或通体装饰两种倾向。青花山水纹钵就具有明显的天启青花山水风格,体外壁以轻佻的笔触,写意的笔法,不事雕琢地描绘出远山、近水,还有那些影影绰绰的小桥、树木、花草、人物、飞鸟,画面空灵悠远,给人以无限遐想。而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凤凰纹八角盖罐可说是通体装饰的典范,上至盖钮,下至底足,花纹布满了整个罐体,腹部饰展翅的凤凰立在岩石上,四周花团锦簇,盖面也绘同样的图案,颈、肩及近底部都饰有连续花纹,画面繁缛华丽,布局密不透风。整器高大端庄,气势宏伟,做工精致,釉色白净,青花发色浓艳,是一件仿中国漳州、汕头等南方出口青花瓷(日本称作吴州染付)的佳作。京烧代表人物永乐保全创作的青花祥瑞手花瓶也明显受到景德镇民窑出口青花瓷“祥瑞瓷”的影响。

在模仿中国青花瓷的同时,伊万里青花瓷也融进了日本陶工的创意。如大和文华馆收藏的青花山水纹钵就是一件既受中国景德镇青花影响又有本民族风格的佳作,折沿上画景德镇青花常见的波涛纹和缠枝葡萄纹,但将这两种纹样画在同一件器物的口沿上却又是中国青花瓷不常见的。钵内的山水画法也有细微的不同,山峰都画成锥体状,且都独立存在,互不相连,好似大海中的岛礁,画法是不勾线条,直接用笔锋皴擦而成。这些差别可能与日本身为岛国的地理环境有关。

17世纪中期,正值中国朝代更替之际,天下大乱,景德镇瓷业也受到破坏,一向从中国进口青花瓷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因很难从中国买到瓷器而改收日本瓷器。而此时的日本由于吸收了中国的制瓷工艺,技术日益成熟,有田瓷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日本出口青花瓷造型优美,胎质细腻,釉色闪白或闪青,纹样按荷兰的要求多仿中国明代万历年间的外销瓷,即将器物装饰面分割成规则的几何空间,然后在其上画花卉、鸟兽、人物等重复或连续的图案,有的盘心还有英文字母V.O.C组成的图案,日本称之“芙蓉手”。如土耳其托普?卡普?萨莱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此类大盘,一件器壁分割成八个梯形开光,内绘不同的山水纹样,盘底中心绘盆花,两侧站立两只白兔,画面华丽繁缛。另一件的盘壁的几何空间内人物与植物间隔排列,盘心绘小桥流水,人物树木。

17世纪晚期的伊万里青花除大量出口外,还供国内的宫廷或王公贵胄所用,纹饰多以江户等地的版画为样本,但青花色调似受康熙青花的影响,色调自深到浅有丰富的渐变,与精心留出的空白成对比。如这件青花窑厂风物图大盘,借丰富的青花层次表现出画面景物的远近关系。

锅岛青花和蓝九谷是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日本青花瓷。蓝九谷与初期伊万里相比,瓷色更白,器形精巧,绘工精致。锅岛青花瓷作为佐贺藩主的御用器,选用有田泉山最优良的瓷土为原料,由手艺最高的技工精制而成。品种有白地青花、青瓷青花、青地白花等。

编辑推荐

元代青花瓷器


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中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代青花瓷有200多件。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体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

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10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芽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窖藏出土。估计是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突然变故,在不便随身携带的情况下,埋于地下保存的。

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


中国青花瓷器的彩料是以氧化钴作为色剂,在胎体上绘出花纹图案,然后在器物表面涂一层透明釉,入窑经过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其图案清晰艳丽,给人以明快素雅之感,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元代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已达相当成熟的水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景德镇便成为中国瓷都的称号。研究中国陶瓷史,不能不重视青花瓷,要研究青花瓷,就一定要弄清它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的基本原材料。

青花瓷的釉料,主要是氧化钴,但还含有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钙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青花瓷的色泽效果。元代中后期至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普遍使用的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釉料即“苏泥勃青”,这种釉料内含氧化铁成份比较大,所以在瓷器表面出现蓝中带有铁色斑痕,而国产料中多含有氧化锰成份,使蓝中泛出灰、黑斑点。

青花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已发现唐代中晚期的青花瓷是1975年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中出土的瓷枕残片,1985年11月河南省轻工业厅科研所在河南巩义市瓷窑址采集的唐代白釉釉下蓝彩瓷壶,研究结果证明,唐代青花瓷是在巩义市白瓷的基础上采用了釉下彩绘的方法生产出的新品种。

宋代统一后,社会稳定,各种生产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制瓷工艺水平超过以往任何时代。1957年浙江省博物馆在龙泉县金沙,发现了13块北宋时期青花瓷片,三件青花瓷碗残片,其中两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青灰和白中泛蓝。火候较高,无吸水性,与浙江省江山钴土矿原矿接近,经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北宋青花使用的钴料是浙江料。1970年在浙江绍兴的环翠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胎质细腻、色泽洁白,釉色白中泛青,无吸水性,青花色泽也较浅淡。重庆市博物馆在该市郊一座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墓中发掘出土一件青花瓷碗。从这些青花瓷实物来看,宋代青花器在制作、彩绘等方面都比唐代青花大有进步和提高。

明代空白时期青花瓷器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年)有减饶州岁造瓷器1/3的记载;天顺元年(1457年)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年)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学术界所称原指官窑,并非民窑。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注意到了明代纪年墓葬的瓷料,在三朝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的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正统、景泰、天顺朝青花瓷器就目前已发现的资料可以肯定,民窑生产和其他朝代一样,并未间断过,但就决定青花生产时代风貌特点的官窑来看,三朝则仍然是一个空白期。造成官窑青花瓷器生产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乱频繁、宫廷的争权和社会经济的衰败,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帝王兴趣爱好的转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景泰年间特别风行铜胎珐琅器,所谓“景泰蓝”即是这一时期产生的瓷器的专称。

青花瓷器永远的收藏


2007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发行,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王恩怀、熊刚如等共同创作的限量型“永久和平”青花陶瓷梅瓶,已经作为爱我中华——“母婴平安”公益拍卖活动的重要拍品在国内主要媒体与读者见面。此项拍卖所得将全部捐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母婴平安工程”计划。消息在收藏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具有爱心的人士和投资者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有关青花瓷器的收藏和投资的相关问题。

无论是公益拍卖会还是商业拍卖会,青花瓷最近几年总是频频亮相,得到了很多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青睐,古旧青花瓷和现代青花瓷的收藏氛围正在预热,它的市场价格也在一路飚升,真可称得与书画并驾齐驱的佼佼者。青花瓷的艺术魅力究竟在哪里,是很多刚刚起步的玩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历史的长河荡漾着诱人的芳香

青花瓷,又称“蓝花”,“白釉青花”或“釉下蓝”等,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再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兰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因此色彩永不褪脱。青花瓷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出现了青花瓷。1975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件瓷枕的残片,枕面釉下用蓝彩绘出菱形轮廓线。在浙江龙泉县金沙塔和绍兴环翠塔的塔基中,还发现了一批宋代的青花瓷片,其花纹较暗,蓝中带黑灰色,经分析测定,其所采用的钴料是国产钴矿土,烧成温度在1270摄氏度。

元代后期青花瓷的烧制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进入到成熟的阶段,尤其是景德镇所烧的青花瓷最佳。目前在江西景德镇和吉州、浙江江山、云南玉溪和北京元大都遗址都发现了元代青花瓷。在浙江湖田也发现了元代青花窑址。目前湖田青花瓷也是被收藏家所关注的。

明清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景德镇已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其产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湛是前朝难以相比的。曾经有人说:“天下窑器所聚至精至美的瓷莫过于景德镇”,并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当时皇帝不仅用它来赏赐大臣,体现皇恩浩荡,而且用来作为外交礼品,显示中国的科技生产力。因此,平民百姓是无法得到官窑瓷器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不少官窑瓷器,或被损坏或散失或流入海外。

稀世珍品的价格一路飚升大有“钱途”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两大著名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德开始拍卖中国瓷器,如今两大拍卖行已成为拍卖中国瓷器的龙头企业,并主导着中国瓷器的市场行情。

早在1989年,伦敦苏富比推出的一件“唐三彩”,出人意料地以4955万港元拍出,一时轰动全球。同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南宋官窑笔洗被拍至2200万港元,创当时宋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这两件拍品的天价纪录一直保持了十几年,直到近两年,这一纪录才陆续被青花瓷器所打破。

从目前的行情上看,青花瓷器一马当先,一直处在拍卖市场的领军地位。如2004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永乐青花绘龙戏珠纹十棱洗”受到市场追逐,以4330万元高价拍出。同年在美国朵儿拍卖会上,“元青花四方还水云龙纹扁壶”以583.15万美元成交。2005年,一只“元青花锦香亭图罐”被佳士得拍至4716万港元。时隔1年,另一只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268.4万元成交。而在2004年纽约朵尔拍卖会上,元清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壶被拍至583.15万美元。

最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瓶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开拍前,佳士得公司估价为1000万美元,但结果大出意外。看好此罐的一位台湾买主出价到1000万英镑,但终不敌西方藏家,最后被一位英国藏家以2.3亿元的价格收入囊中。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天价,同时为中国其他官窑瓷器价格上升打开了巨大的空间。景德镇官窑青花瓷于今是拍卖领域最为追棒的精品中的极品。

从投资角度看景德镇新青花瓷的收藏

青花瓷的收藏是永远的热门。古瓷收藏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已经早有定论,但是新瓷的收藏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所谓景德镇新瓷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生产的瓷器。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瓷器在“珠山八友”带动下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其中的田鹤仙、徐仲南、王大凡、毕伯涛、刘雨岑等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仍在不断出作品,他们对景德镇瓷艺绘画影响甚大,作品流传不少。“珠山八友”作品在1985年前未引起关注,二十年前几十元、几百元可以买到,现在已经价值数万元或数十万元以上。

目前景德镇青花瓷创作和发展已经超过历代。大师朱顺茂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雕塑工艺瓷生动逼真。陶瓷艺术家周国祯教授是当代雕塑瓷艺术旗手,他的“童子掏鸟巢”灯台是1959年周先生25岁时的作品。前几年谢世的哑巴雕塑瓷艺术家曾山中,能够用右手对人当面捏塑的人像,惟妙惟肖,堪称一绝。景德镇艺术瓷雕塑瓷厂代表了景德镇新中国艺术瓷水平。1985年未完全承包之前,不计较成本生产的雕瓷作品,底座大都有清晰的“△”或“◇”形印章,基本上为精品。

青花瓷是景德镇瓷业代表性的品种,被誉为“青花大王”的王步在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新,由他设计制作的青花瓷器已经被很多玩家和博物馆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王恩怀、熊刚如的作品也是不断吸引着收藏家们的眼球。他们为中国公益事业创作的作品“永久和平”青花陶瓷梅瓶,已经被收藏界称为“旷世精品”,花落谁家的谜底不久就会揭晓。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和中国的青花瓷一样正在被大家看好,一路飚升。

元代青花瓷器兴起缘由


“青花”是指钴料绘画在瓷胎上的应用,之后罩上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现白地蓝彩的釉下彩瓷器。江苏扬州唐城出土的瓷枕残片和香港冯平山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据考证出土于河南洛阳的白釉蓝花三足器,虽然不能完全证明青花起源于唐,但是至少告诉我们唐朝时我国已经具备烧制这种高温釉下蓝彩的技术。到了元代,青花瓷器以景德镇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景德镇产出瓷器的主力军,同时也因它独有的明净素雅的民族特色而享誉世界。

景德镇青花瓷花瓶仿古摆件

一、蒙古人“苍狼白鹿”的图腾崇拜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跟随政治统治而来还有他们的民族信仰。青花瓷中青与白的苍郁之感正是符合了元王朝“尚白、尚蓝”的审美特点,这与蒙古人的图腾崇拜有关。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惨白色的鹿),生有一个儿子叫巴塔赤罕。”[1]这当中关于苍狼和白鹿的的感人传说流传至今,从那时起苍狼成为蒙古族的图腾。

苍色即为蓝色,与白色一起成为蒙古人的永恒之色。这也许和他们世代生活在大草原,头顶蓝天白云的自然环境有关。而把蓝、白两色的祖先传说修入史籍,恰恰说明了这种审美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青花瓷便因蓝色纹饰在白色胎底上的徜徉而深受元统治者的宠爱。

二、时代氛围的渗透作用

元之前的中原之地从来都是在汉族皇朝帝王治理中。以皇权理想为向导,人们追求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之相应的绘画是“成教化、助人伦”等有教寓意义的。在它们占据着绘画艺术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陶瓷装饰艺术外化在我们眼中就是富丽堂皇的唐三彩、雍容华贵的秘色瓷、黑白分明的磁州窑,总之是渗透着儒家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

这种社会文化上的差异在唐诗、宋词、元曲中给人更显见的感受。读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深感诗人胸中顽强的意志和满溢的豪情。又读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廉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沙堤,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不禁感叹好一番繁华景象。唐诗豪情壮美,宋词婉约享受。青花夜月般的阴柔只有元曲有如此意蕴,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读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两首曲中的景致阴柔,给人空灵之感。青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正是在这种时代氛围中酝酿勃发。

三、苍翠之色合乎道、释

中国文化一直延续儒道释的文化,道释两家清静、无为的思想用青花的苍翠之色表达再合适不过。其实中国瓷器想要表现完美青色的脚步,上至商周有青釉瓷出现为始就没有停止过。梁同书《古窑瓷器》述:“陶瓷以青为贵,五彩次之。”瓷器当中,青花、霁青都是用青料。晋时称之“缥瓷”,唐时称之“千峰翠色”吴越称之“秘色”。之后的宋瓷虽然颜色丰富起来,然而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所产瓷器仍着淡青色,官窑中以粉青色瓷为佳品,此外,哥窑、龙泉窑所造瓷器亦为青色。纵观中国陶瓷历史,国人对青色瓷器的喜爱一代接续一代,青色瓷器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白瓷之上的苍色不仅为蒙古人所爱,也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和文人心境。

四、传统色彩观使然

所谓传统色彩观,就是以古代思想认识为基础的的五行五色观。色彩中的白、青、黑、赤、黄,对应着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同时也对应着方位中的西、东、北、南、中;及月季的孟秋、孟春、孟冬、孟夏、季夏;加上人体五脏的脾、肝、肾、肺、心。青,对应着五行中的木,一个万物诞生的标志,无限繁荣;对应着方位的东,被认为“青是东方正”。所谓“青是东方正,绿是东方间,东为木,木为青,水刻土,土黄,并以所刻为间,故绿色青黄也”[2]又青色和五脏中的肝相应,“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白虎通》)。为此,青就是生命之始,是儒家里“仁”的显现,象征着东方的正色。白色为西,青花瓷的白地青纹正犹如东西两方遥相呼应,相辅相成。这种宁静悠远的心境,扎根于厚重中国文化的最深处。

五、纸质绘画材料的应用

纸质绘画材料的应用对元青花的兴盛的影响是间接的。宋以前的绘画,尤其是院体画,大多都是在熟绢上展开的,因此也多精到细致的工笔画。北宋中期,纸质材料的利用让画家对笔墨的意蕴更为着迷。元代绘画进入了以纸质材料为主的水墨画时期。宋代磁州窑的黑彩白描就好比熟绢上的墨笔效果,单色青花可以做到的”墨分五彩”则能比作有了晕染的生宣纸效果。从宋代绢质绘画材料到元代纸质材料的变更,伴随的是元青花瓷的兴起和磁州窑烧造历史的结束。在青花瓷上我们可以看到好尚院体画之风到好尚文人画之风的转变。青花瓷器也正具有这种雅致的审美和谐性。

元代青花瓷器在以上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兴起,为明代青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诸如青花五彩、豆青釉青花等青花衍生品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陶瓷史中这朵清雅的奇葩在随后的年代里开遍了世界,芬芳了世界。

明代青花瓷器——老古董丛书


内容简介

青花瓷器为明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官窑青花瓷器以器型古朴、釉质肥润,纹饰严谨豪入为典型特征。民窑青花瓷器以器型丰富、构图疏简、画法随意,题材变化较多为主题特征。本书共收录明代青花瓷器五百九十八件,并附有历代青花瓷器青料色泽及特征、朝青花瓷器大致的市场价格时,对青花色泽及纹饰亦有一初步了解。

基本信息

主编:

出 版 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4-1

版次:1

页数:156

字数:

印刷时间:2005-4-1

开本:

纸张:铜版纸

印次:I S B N:9787800829444

包装:平装

目录

简述明代青花瓷器特征

明代洪武青花瓷器

明代永乐青花瓷器

明代宣德青花瓷器

明代正统青花瓷器

明代景泰青花瓷器

明代天顺青花瓷器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

明代弘治青花瓷器

明代正德青花瓷器

明代嘉靖青花瓷器

明代隆庆青花瓷器

明代万历青花瓷器

明代天启青花瓷器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

明代青花瓷器青料色泽及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常见纹饰及特征

青花瓷器留白工艺鉴赏


自从钴料在元代被用来创造出釉下青花瓷品种以后,明、清二朝青花器一直占据着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地位。随着工艺的进步和创新,青花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多,用青花表现纹饰的方法也不断变化,“青花留白”就是一种非常工致美丽的纹饰制作方法。

所谓“青花留白”是指用釉下青花表现蓝地白花纹饰或图案的一种方法,它同高温蓝釉地填白(或堆白)和低温蓝地白花在制作上有本质不同。高温蓝釉地填白(或堆白)器是在胎体表面施以高温蓝釉(如祭蓝釉)后,待釉干,剔去纹饰部分之蓝釉,填以乳浊质白釉,或直接在蓝釉上用乳浊质白釉绘画纹饰,然后高温烧成。而低温蓝地白花属于蓝地粉彩器,是用低温蓝彩做地色,在蓝色地上以白色粉彩料敷画纹饰,然后经低温烧成。“青花留白”则同青花器制作工艺完全相同,只不过纹饰的表现色彩正好相反:在青花器上白色为地,蓝色为花。而青花留白器上是蓝色为地,白色为花。“青花留白”工艺繁杂,青料消耗量大,在纹饰填绘上又颇费工时,因此这品种的青花器产量较少,一般皆为瓷器中的高档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