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乾隆青花瓷器

乾隆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青花瓷器鉴别

2020-08-19

青花瓷器的鉴别。

乾隆时期,国泰民安经济发展。皇帝酷爱瓷器,景德镇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历史高峰。

乾隆青花依然是瓷器中的主角,继承有雍正的仿古之风气,又有本朝特点的工细新作。雍正仿永宣青花,乾隆年也效法,其作品有时不看款识很难分辨是乾隆还是雍正。乾隆早期青花浓烈晕散,纹饰中点染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有乾隆五六年景德镇督窑官唐英监制的一部分青花贡器。中期以后,青花的发色清丽,很少再有晕散,作品也就不再模仿永宣,而把乾隆一朝的工整、秀丽、强调形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乾隆晚期,青花作品中部分出现了略带紫色的现象,胎体也变得干白,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嘉庆。

乾隆青花比起康熙少了随意,比起雍正少了古雅。乾隆青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青花瓷器生产逐渐程式化,让作品变得美丽得不能再美丽,尽可能地表现制瓷技巧。

乾隆青花存世量大,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造型丰富,题材广泛,许多作品仅为摆设,不为实用。

乾隆官窑青花价格比较高,一件可以赏析的精品100万元左右。民窑瓷器价格在千元,乾隆以后的民窑清花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乾隆青花瓷器值钱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有了更多的闲钱可以用来做额外的投资。古董收藏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一项投资方式,不同朝代、不同品种类型的物品会有不同的价值。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来说,这些投资会更加安全与保值一些。乾隆青花瓷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它值钱吗?

1、制作工艺水平高超

毫无疑问,乾隆年间的青花瓷是非常值钱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论述,它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青花瓷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瓷器制作,它的工艺要求会更高一些。古时候我们所有的颜料是来自于自然界,而粉色是非常少见的。制作这类瓷器需要严格控制颜料剂量的使用,以及对于烤制窑内温度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乾隆年间的青花瓷无论是制作工艺方面,还是审美价值,都是非常高超的。因为这样的制作水平,它的价值自然是不会低的。

2、数量稀少、罕见

在收藏界,我们一直奉行着这样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物以稀为贵”。数量越少的物品,它的价值也就越高。青花瓷本身就不是当时的一种主流瓷器,没有大批量的被制作出来。据了解,在清代,青花瓷只是在官窑中制作,专供皇室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朝代的更迭,能够保存完整的瓷器数量是非常稀少的。因为数量少,收到了大众的追捧,它的价值只会升不会跌。

3、历史的意义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当时的一个流行,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最好的研究历史的一个证件。青花瓷无疑是研究乾隆年间最好的一个物件,通过对瓷器的研究,能够非常清楚的知晓当时的历史。青花瓷的造型优美,可以研究当时社会的一个审美趋势。制作水平高,可以了解当时制作工艺状况。同样,通过瓷器我们还能够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等,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乾隆青花瓷值钱吗?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青花瓷无疑是值钱的,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古董,它的价值都不会少的。制作工艺水平高超,具有观赏的价值。数量稀少,具有收藏的价值。同时,悠久的历史,让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未来的市场一定是不可估量的。

乾隆青花瓷器图片及价格:

1:清乾隆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尺寸:高48.9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123,860,000 ,成交时间: 2010-12-0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壶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夔龙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青花绘牡丹、莲花和芙蓉,再缀以胭脂红料花朵;口沿下绘如意云头纹一周;腹两侧胭脂红料绘双凤戏珠纹;足墙饰缠枝莲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2: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尺寸:高59厘米,估价:HKD 60,000,000 ~ 80,000,000,成交价: HKD 69,850,000 ,成交时间: 2018-05-30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这件珍罕之作器身敦硕,釉下钴蓝画工娴熟,前后腹各饰一面大型圆形开光,内绘耕耘图,边框环饰规整的缠枝牡丹纹。颈侧对称置蝙蝠耳,衔一枝喻长生不老的灵芝,瓶颈前后亦各绘一只蝙蝠。这些蝠纹与蝠耳俱上下倒垂,皆因「蝠」象征「福」,而「倒」谐「到」,故「蝠倒」喻指「福到」。瓶耳下方各绘莲花一朵,花下所悬饰物样式繁复,似结合了「卍」(音同「万」)及「寿」字,合指万寿无疆。其下悬磬音同「庆」,暗指「吉庆」。瓶腹前后的两面大型开光,描绘的是一派闲适自在的田园耕耘景致,对于渴望返璞归真、远离案牍之苦的中国文人来说,观之定然心驰神往。实则,其寓意之深远,远不仅止于此。

3:清乾隆青花龙凤云蝠纹鸠耳方壶,尺寸:37.3厘米,估价:HKD 30,000,000 ~ 40,000,000,成交价: HKD 44,537,500 ,成交时间: 2017-04-05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4:清乾隆青花八仙贺寿螭耳尊,尺寸:35厘米,估价:HKD 28,000,000 ~ 35,000,000,成交价: HKD 44,440,000 ,成交时间: 2016-10-05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5: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尺寸:高65厘米,估价:RMB 30,000,000 ~ 32,000,000,成交价: RMB 43,700,000 ,成交时间: 2016-12-06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此件作品是少数存世唐英烧制的“佛前五供”之一,原有花觚一对、烛台一对、香炉一只,存世者无成套,散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本品腹部开光内有唐英的署款,并有确切的用途、供奉的佛、烧制时间等信息,是研究唐英的重要实物,腹部开光处,书“养心殿总监造 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 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 沈阳唐英敬制 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 乾隆六年春月谷旦”,此件花觚的署款与中国博物馆藏的花觚、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所藏的烛台上的铭文一致,且署写的时间都是“沈阳唐英敬制 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 乾隆六年春月谷旦”。因此此件花觚原来应跟中国博物馆藏的花觚、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的那只烛台同为一套,后因各种原因被拆开各自为地。另外所知的唐英的此类风格的“五供”还可见上海博物馆的、1986年香港苏富比所拍卖的,其铭文显示制作于乾隆五年,而从中可知,其创烧时间在乾隆五年、六年。

此器,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略闪青白,光泽莹润。 青花发色 “稳定、浑厚、沉着”,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舆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达到了很好的发色效果。造型方面,在继承前朝花觚基本形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乾隆花觚的新式样。通体纹饰以缠枝莲纹为主,上下多达十四层,口足呼应的连续回纹,规整的仰莲纹、饱满的如意云头纹、疏朗的缠枝莲纹等都成为后来乾隆青花瓷器装饰的典范。不仅确切的年款成为研究乾隆瓷器发展的重要线索,其属具的官职也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这一珍贵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精到的工艺和及其难得的史料,足以堪称中国瓷器制造史上不朽的里程碑。花觚本是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后多为瓷器所仿,唐英制花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分两段烧制,然后上下相对由卡口相连,可谓创造了瓷器花觚的崭新样式。根据相关的资料可知,乾隆五年至乾隆八年,是唐英事业的波折期,期间为取悦乾隆,他努力创造、试验各种“新式玲珑巧工之器”,此款花觚正是这一时期的名作。后被冠以“唐英花觚”的名称,亦是唯一以人名命名的瓷器品种,可见其价值之高。

6:清乾隆青花花卉纹双龙尊,尺寸:高32.4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29,780,000 ,成交时间: 2009-05-2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7:清乾隆青花苍龙教子双螭耳扁壶,尺寸:高29.8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28,000,000 ,成交时间: 2010-11-2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俊秀别致,颈之两侧贴塑青花夔龙纹为耳,可爱生动,与圆润扁平的瓶体上下相衬,更见灵空精巧。口沿外唇下画如意头纹一周,瓶身前后绘饰“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洪蝠迭现,灵瑞咸集,但见苍龙腾空而起,叱咤风云,虬躯矫健凶猛,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其画笔生动精美,所见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深得迤逦之姿,福海之中波涛汹涌之象,是以线描之功不厌其烦地绘就,细腻而娴熟,展示御窑画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妍丽清雅的青花,莹润皙白的胎釉,相益彰显,闪现出乾隆上品御瓷的非凡丽质。圈足内书青花六字篆款,端庄规整,笔道遒劲有神。

本品正是乾隆皇帝此番“教子”苦心的见证,寄寓乾隆皇帝教导大清新一代君主的款款真情,所绘苍龙教子图之中幼龙则是皇十五子永琰的化身,其右爪紧握宝珠,昭示其将来嗣承大统之位,与乾隆三十八年之后的永琰身份相符。苍龙殷切的眼神也折射出乾隆皇帝对永琰的关切和大清江山的思虑。

8:清乾隆青花缠枝莲双龙耳扁壶,尺寸:44.5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4,100,000 ,成交时间: 2017-10-03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乾隆皇帝精鉴善藏,遍集珍品无数,凡皆集录成书,尤其瓷器,不乏稀世佳品。本品花纹秾艳秀雅,或曾深得乾隆惜赏。 此类器形制作极难,工艺之复杂,即便在乾隆一朝亦为甚。 如此器般硕大端秀,非能工熟匠不可得;本瓶巧借古物器形及饰纹,但不失清朝典韵风尚。论工艺,乾隆崇古而求新,既羡当中意蕴,亦欲藉尊古,宣当朝盛世之正统。乾隆博古好雅,大兴文事工艺,尤好悦目华器,故多精饰巧制,以至当朝所造新器,所用工艺繁复奇巧。大器沉稳厚重,制作尤难,非江西景德镇御窑巧匠不能为,御窑由督陶官唐英指导,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常令唐英特制新品供御,使瓷匠得以发挥技艺,佳器屡出。此扁壶用上等钴蓝,妙绘莲花及缠枝卷草,布局均匀,花枝婉约华贵,又不失清雅 。缠枝纹卷曲连绵,巧对呈几何状的莲瓣及芭蕉 ,圈足及口沿加饰一圈波浪,衬托壶身椭圆线条及几何对称构图。

9:清乾隆青花云龙戏珠纹螭龙耳扁壶,尺寸:30.2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22,320,000 ,成交时间: 2018-04-03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乾隆窑青花扁壶,绘翔龙矫猛、腾云驭浪,显彰帝王天威。满清帝王为扭转其异族形象,证其政权正统性,勤于深耕中原文化,运用各类工艺品强调皇权天授、顺应天命。景德镇御窑厂瓷匠受命依前朝名瓷为本,承旧创新,精益求精,官窑御瓷更得至美臻善。

螭龙耳扁壶器形源自明瓷。十五世纪早期扁壶身腹椭圆,肩作双耳,或借镜粟特传入中国之陶制扁壶。瓷人取其形制变化翻新,壶腹圆饱,纤颈细直,双耳造形更为繁丽。十五世纪后,御窑停造扁壶,直至清代复烧,或因其形相类高古青铜扁壶,应和帝王慕古之情。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的特征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青花瓷器整理和研究,综合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加重点染纹饰,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同样浓重艳丽,但晕散现象逐渐减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 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9件)、暖盘、盖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

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敞口两种,尺寸上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形体要小。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墨床有书卷式、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此外,还有笔架、笔舔、水盛。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

瓶类: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带盖有不带盖两种),直颈部、长颈撇口瓶、棒槌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式瓶、马蹄瓶、琮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创新式样)、六连瓶、七孔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创新式样,既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可左右移动)、壁瓶、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壁瓶又叫挂瓶、轿瓶,造型多呈扁平状,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它使器形更中匀称完美。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应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

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人: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看,乾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在数量上和水平上明显不如雍正时期的仿品。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爵杯、盉壶、炉、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较康熙时期的矮。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蛊、高足蛊、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

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四、纹饰 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装饰风格以细致、繁缛、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从生活内容的已少见。

乾青花最引人注目的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五、款识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在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製”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属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为了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乾隆青花瓷器,现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挑选出12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和赏析。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收藏与鉴定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清康熙山水青花瓷大盘

青花瓷的制作历史悠久,传世作品数量较多,尤以景德镇青花瓷传世作品为多,康乾三代的的青花瓷收藏价值不同,要看该瓷器的钴料、发色和艺术水平等方面。世博会礼品中,世博青花瓷作品也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历代收藏家所青睐。在每次拍卖会上,青花瓷器都可以见到,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有高价位和热销的市场表现。

近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受到市场热捧。这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所以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具备很高的升值潜力,市场价格十分惊人。2007年初,广州艺拍迎春拍卖会上,一只康熙朝的青花八美图瓶以121万元的价格成交。

此外,对于初涉收藏的投资者来说,“清三代”较其他藏品易于识别。简单鉴别的重点如下:

第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故宫藏清康熙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高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4、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而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更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本届世博会的世博会纪念品展出中,少不了当代大师的青花瓷作品,其收藏价值也很高,升值潜力很大。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第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第三,艺术水平。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乾隆青花瓷碗特点分析


清朝的瓷器生产在原有种类的基础上开创了很多新品种,瓷器制造业空前繁荣,尤其是康熙至乾隆时期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乾隆时期的瓷器。乾隆时期的青花瓷是极为出色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乾隆时期的青花瓷碗。

乾隆时期的青花碗比较规范,制作精细,线条古拙。大件器物厚薄均匀,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底较大,器形以敞口深腹碗最多。青花碗也多有仿宣德器,但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碗,那就很有可能是乾隆时期仿制的。另外,从青花碗的大小上看,乾隆青花碗的大小有一个大致的规范,如《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所述“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等”。而这一规定从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看来在清代御窑烧制的青花碗的确在大小上有相应的规定。不过,民间青花碗的造型较为多样化,完全符合这个规定的碗不多,而且碗的大小也不一,商业用的青花碗,其腹部较浅,目的是为了少盛一些饭食,这样利润会大一些。

 图:景德镇骨瓷青花釉中彩缠枝莲纹56头高档餐具

乾隆青花碗多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艳丽,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地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均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的碗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其中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乾隆青花碗在纹饰绘画上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流畅,画笔工整,纹样守旧,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得很满,部分仿成化则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是乾隆青花碗在纹饰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乾隆青花碗上还很喜欢用梵文作纹饰,一般都装饰在青花碗的外壁上。

乾隆青花碗的官窑款为“大清乾隆年制”,分篆书和楷书两种写法,书写规范,很少草率,线条相当的流畅,应为书法功底深厚之人所书。民间也多有仿制,但从字迹模糊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另外,乾隆青花碗的款识还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款,所仿明代款识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代款识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代款识豪放,多用铁线篆写而成,写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多为馆阁体。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收藏乾隆青花瓷器?


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优质瓷运往欧洲和美洲。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销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的32年间销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较多。

此件青花折枝瑞果纹八方瓶,青花装饰典雅、富贵,中西合璧。边饰以西蕃莲为锦,开光中间绘折枝瑞果,用上等珠明料绘画,发色淡雅,呈现蓝宝石光泽,外施硬亮青釉,莹润如玉,底款六字篆书体,笔道清晰,料色沉骨,具有十分典型清代特征,弥足珍贵。

瓶为八方,取象於八卦。即乾隆所谓古圣观象,意在笔前,卦虽画八,理具先天。这一寓方圆於一体的八方造型为乾隆所喜爱,体现了小中现大的宇宙观。

目前艺术品市场上各个朝代的瓷器,成交量最高的是清代瓷器,而且还屡创高价。清代艺术品,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瓷器无论在造型、色彩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也极容易被陶瓷收藏爱好者所接受。近些年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据了解,清三代瓷器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艺术品拍卖的宠儿,成交价屡创新高。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达上亿元的天价。

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曾拍出2.07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一件清乾隆葫芦扁瓶也拍出1.0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615万元)的高价。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现在拍卖商场受经济等许多要素影响而有所调整,但品相无缺且珍稀的拍品,仍会遭到商场追捧,拍出破纪录高价并不意外。

在二十年以前,2005年以前收藏市场看重的是清三代瓷器,2005年之后到现在,从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图录中可以看到,晚清时期的瓷器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大概比重达到30%。

整个清官窑市场一直在缓速上升,但是非常稳定,过去二十年的记录,价格也就是翻了一番,除了极个别特别名贵品种,十年里涨了十倍。

康熙青花瓷器


清代康熙朝(1662——1722),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器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康熙青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青花瓷器由来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 明初洪武的青花瓷,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元青花的粗犷风格。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多为碗类,还有少量大盘、菱口盏托、梅瓶、执壶、大罐等。但传世较少。传世品中,还有一种梅瓶,外绘云龙纹,肩部有“春寿”两字,这种梅瓶,传世仅见三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一件藏于私人手中,另一件藏于日本在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制作十分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黄金时代(明永乐、宣德年间) 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这一时代被誉为中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尤其是鉴赏领域,人们最重视、最受欢迎的作品就是明早期永乐、宣德的景德镇官窑作品,有人甚至把永乐、 宣德的青花名品同西方一些杰出的古典美术作品相提并论。有的作品一度创造过中国古美术品售价的最高纪录。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卓著名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其胎质、釉层的精细肥厚、青花色泽的浓艳、纹饰多样、线条优美和造型丰富等多方面特征构成的。因而被世人誉为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永乐初年,刚刚上台不久的新皇帝就派遣以太监为首的叔陶官,前往景德镇御器厂监督烧造陶瓷,以补充朝廷需要因而永乐年间的官瓷烧造更是精益求精,从青花瓷器看,永乐青花与洪武青花相比,更趋成熟,作品从洪武朝的素朴雄浑不断地朝精美典雅风格演变。 从外观上看,元代和洪武似乎用的是两种青料。再看永乐青花,它的青花色调、绘画风格,与元青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究其原因:元青花与永乐青花都是采用同样的进口的“苏麻离青”绘制而成的。永乐、宣德青花之亮丽,早地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倾倒,如明人王世祯《觚不觚录》中记载:“画当重宋而三十年忽重元人……,价骤增十倍;官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永乐青花之精美由此可见一斑。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由于大多数书有四字或六字朝代官印,因而面貌比永乐朝作品更为清晰,历代文人对之述之尤详,凡提到明代青花瓷器,世人多推宣德为第一,但由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因而这两朝的作品地历史上曾有一段相当长时期难以区分,旧时国内古玩行业有“永宣不分家”之说。在当今世界各地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藏有大批宣德青花瓷器,其数量远远超过永乐青花瓷,其中收藏量最丰富的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两千多件作品。此外如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也十分丰富。另外,除国内一些大小博物馆有收藏外,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公私博物馆、美术馆、私人藏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藏。私人收藏中可能就以香港葛氏天民楼的收藏最为丰富。 黑暗时期(正统、景泰、天顺) 宣德之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被后人称之为景德镇官窑制瓷的“黑暗时代”。由于这三朝官窑均不见书款者,因而后人对三朝制瓷面貌认识模糊,时至今日,人们仍难以区分这三朝的作品,一般只能根据各时代的产品特征,从中寻找属于三朝烧造的作品。在传世及大量出土物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民窑青花瓷有着较鲜明的时代特征。从青料方面看。这三朝民窑青花主要采用国产青料,它们应当就是江西地区的“土青”。前期产品,青花色泽青蓝中带黑者较多,后期产品有恬淡雅致的倾向。这三朝青花的纹饰,前期常见图案满密的缠枝花卉纹,但后期出现了许多布满疏简潦草的产品。从图案上看,以缠枝莲纹为多,有折枝牡丹、折枝花草、云气纹,还有犀牛、麒麟、双狮戏球、花蝶、莲池鸳鸯、鱼藻、松竹梅、婴戏图等此外,书梵文或福寿字的产品也有较多制作。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 对于成化朝的官窑青花瓷器,后人评价极高。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对明瓷的综合评价是宣德为上,成化次之,永乐再次,但有人的看法不同,把成化瓷看成第一。

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成化青花与永乐青花、宣德青花相比也自有特点。永、宣青花浓艳,带黑色斑点,古雅幽菁。成化青花色泽淡雅,有水黑画风格。永宣青花中有部份作品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画彩(那种浓艳而呈黑斑的宝石蓝色青花都用这种青料绘画),而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尚有部份产品可能仍用进口青料绘彩外,后期的制品绘彩主要用江西乐平地区开采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且所绘风格与记、宣青花明显不同。永、宣青花着色都用小笔触,因而烧成后有浓淡的层次。成化青花主要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数浅淡雅致。开创了青花瓷画龙点睛的新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弘治时期,新上台的皇帝比较崇尚节俭,上台伊始即下令停止不少官文制造。所以弘治朝景德镇官瓷的烧造没有成化朝辉煌。尽管如此,这一朝有不少好的作品,但基本保持着成化时期的烧造风格,无多大创意。 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的烧造规模较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并一改前朝精美的风格而向质朴厚重的风格转变,造型也较为丰富,往往一器多式。采用的原料也多种多样,如:弘治时期限采用的“平等青”,瑞州地区的“石子青”等。纹饰也比前朝丰富。如:云龙、双龙、莲龙、云凤、双凤、花鸟、海兽、八仙人物、寿星、亭榭人物以及波斯文、八思巴文等。 明代后期 (嘉靖、隆庆、万历) 明代后期,景德镇的青花瓷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其数量远远超过明初洪武至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烧造总数。所以,这一时期,是明青花瓷器烧造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这三朝的景德镇青花官瓷虽没有明代早期和中期官瓷产品那样吸引人,但今人对这三朝的瓷器产品还是十分喜爱,许多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嘉靖时期青花瓷器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青花呈色带有浓艳红紫的色调,这种青花器中所用的青料是产于新疆一带的“回青”。 这是嘉靖朝最好的青料,其发色浓艳、鲜艳葱翠。到了嘉靖中期,由于嘉靖帝崇尚道教,因而此时期作品多与宗教有关隆庆一朝仅六年,因而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瓷器不多。万历一朝长达四十八年,是明代皇帝在位最长的一个,烧造的品种多样化,一应俱全其烧造量之大,可从大量的传世品中得到验证明。 明代的最后三个朝代是泰昌、天启、崇祯。这三朝政局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此时的官窑少见存于世。

清 代 经历了元明数百年烧造历史后,青花瓷的烧造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明代青花瓷在当时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的话,那么,到了清代,青花瓷的生产流程民达到了飞跃的程度。从今人对中国瓷器的收藏、流通的情况看,几乎没有一个朝代的传世瓷器吕种在数量上可与清青花瓷器相比,无论在国内外藏有中国瓷器的博物馆、美术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无论是国内外文物拍卖市场和古玩铺,都可以找到清代青花瓷的踪迹,清代青花瓷的影响所及,可遍及全世界。清代青花瓷器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各地烧造产品质量较次。唯有景德镇青花瓷,时代特征、精粗文野较明显,因而,它是清一代青花瓷的代表。

宣德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中国影响世界的标志性元素之一,也是科技考古介入较多且卓有成就的领域之一,而宣德青花瓷器更是文博界里讨论最多和争议频发的重要课题。实际上,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在认识自然科学的能力上,都存在着相对客观的局限性,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和持续提升,我们一定能找到进入自由世界的那扇大门。

一、解析著录里的宣德青花

明王士性在其所著的《广志绎》中论述宣成二窑时提到: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浡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成不及宣。 还有《南窑笔记》里宣窑一节中记录: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上述古籍里关于宣德青花的评论由古至今影响深远,乃至当下个别专家在鉴定宣德青花瓷器工作中仍坚持锡斑、渗青、晕散这些特点作为肯定与否的首要依据。但老一辈文物专家、学者根据考古实践发现:古人结论有悖于明代史实!早有相关著作多次进行揭示。摘录如下:

1.《中国陶瓷史》在介绍明代青花时提到:在传世的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带铁锈瘢黑斑,而青花色泽又极为优雅美丽的制品。有人物画面的青花器,往往属于这一类,其所用的青料究竟是国产钴土矿,还是进口料加以精制的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冯先铭先生所著的《中国陶瓷》修订版中论述宣德青花时说:宣德官窑器中有一类青花色泽偏淡,但并不带灰暗色,且无铁锈斑,极为幽雅,应是采用精炼的国产料绘画烧制而成,或用两种料配伍使用的结果。

3.耿宝昌先生在《国粹青花瓷辨伪》中依据1983年景德镇珠山宣德官窑旧址中出土的一件青花试料盘的考证中也证明:宣德时期已开始使用国产青料了。 4.近期北大学者胡东波先生在其所著的《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一书中,根据对几组宣德青花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后给出结论:他所检测的几个样品均属于高锰低铁青花料。与此同时胡东波先生还引用李家治先生的观点:宣德青花色料有两种,一种为高铁低锰,一种为高锰低铁,且高锰低铁型青花是大量的。同时胡东波又以此对比吴隽先生的研究成果也与之相同。

上述众多专家、学者的权威性科研成果证明:高铁低锰青花料和高锰低铁青花料,还有两种青料配伍的多元化青料都是宣德时期的主流品种。

二、从考古出土和传世的宣德青花瓷器的发色中看到的客观性 氧化钴是在高温气氛中呈现出蓝色的矿物原料,因其具有着色力强和性能稳定的综合特点,所以氧化钴是烧制青花瓷器时采用的主要原料,简称青料。青料又依据产地不同进而分离出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国产青料又分为平等青、回青、珠明青和现代极为纯净的氧化钴青料等。 进口青料译音苏渤尼青或苏麻离青,简称苏料。因其钴土矿物之中所含铁的比例较高、含锰的比例较低,所以又称之为高铁低锰料。宣德时期烧制青花瓷器时不仅使用进口青料,同时也使用国产青料,因国产青料中所含铁和锰的比例与进口青料的比值正好相反,故将国产青料称之为低铁高锰料。各种青料因其所含矿物成分的不同,所以不同的青料在相同的高温气氛中所呈现出的色泽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种青料也会因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多种的发色变化,例如:

1.同一种青料会因提炼的纯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蓝色变化,如元青花、洪武青花、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采用的都是进口苏料,然而它们的发色变化却各不相同。

2.同一批次的青料会因烧制温度的不同,或因器物的釉料及胎土质量的不同和器物在窑炉里摆放的位置不同等因素而出现色泽的差异变化。

3.同一批次的青料在不同的火焰氛围里会发生色泽的变化,而装载器物匣钵的质量首先决定了匣钵中的还原焰是否纯正,尤其是国产青料在还原焰和氧化焰的不同气氛中会使青料中氧化锰的发色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4.著名学者张浦生在研究青花微量元素时,详细地分析了其中几种主要元素在各种条件下发生不同变化的规律:钴元素氧化气氛下呈蓝色、紫色,还原气氛下呈蓝色、暗红色。

虽然说各种原料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可循,然而各种矿物成分匹配比例的交织变化和物质依存条件相互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鉴赏宣德青花瓷器的过程中应充分地尊重客观历史,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谨慎实践,尤其是在没有科学仪器配合的传统鉴定时,一味地追求苏料特征,难免会造成认证时的误判,从而产生有损于文物保护事业的负面影响。

三、关于宣德青花艺术的历史评价 明代学者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中记录:“宣窑”,大明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皆纯白,或回青、石青画之,或加彩色。宣德之贵,今与汝敌,而永乐、成化亦以次重矣。明代万历学者袁宏道在《瓶史》里记载:但得宣、成等窑磁瓶一二枚,亦可谓乞儿暴富也。 “青花宣德最贵”已成古今学界共识。不过问及:青花工艺自唐而始,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为何“独誉宣窑”,再问因何而贵之时,却众说纷纭且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带着这些问题研究考证后发现:宣窑之青确有独耀其身的客观因素,成就了“青花宣德最贵”的旷世美誉。

1.独侍朝廷的御用属性决定了“宣窑之青”的至尊地位

王光尧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御器厂的建立时间是在宣德元年前后。 同时耿宝昌先生在其《国粹青花瓷辨伪》一书中也曾提到:是否可以说青花瓷真正成为皇宫之需,设置官窑而大量生产就应当始于宣德朝。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耿宝昌先生对御窑厂是在宣德元年建立的观点是有支持倾向的。因此我们说:宣宗皇帝登基之时不仅结束了过去御用瓷器由地方官窑烧造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御器厂专烧御用瓷器的全新时代。

然而我们在赏析历代官窑青花瓷器时却发现:虽说至正、洪武、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在烧造技术、工艺和绘画风格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但究其生产材料和烧色原理一致性的平台上看并无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器形的大点小点、粗点细点的变化,图案装饰大都为龙凤纹、云鹤纹、鱼藻纹、八宝纹、瓜瓞纹、人物纹、麒麟瑞兽纹、缠枝花卉纹等,尤其是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比较更为明显,若不采用非常专业的技术手段去刻意分析,仅凭正常的视觉观察是很难区别的。既然这样,宣德青花瓷器除了御用属性的特殊身价之外,还有哪些是提升“宣窑青花”市场价值因素的呢?

2.丹青画师决定了宣德官样瓷器装饰艺术的时代特色

众所周知:历代宫廷画师的艺术作品,都会在其所属的社会艺术品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尤其是明代早期的宫廷画师,他们不仅开创了写意花鸟的艺术先河,而且引领了绘画艺术从工细传统向写意风格转变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画师们遇上了一位才华横溢且在瓷画艺术上喜于创新的开明皇帝,从而使画师们有机会将自己的艺术作品烧造在宫廷使用的陶瓷器皿之上,进而使原本就盖世一筹的宫廷瓷器成就了一代空前绝后的稀世珍品。有史为证: 明代学者谢肇淛在《五杂俎?景德镇瓷器遍天下》文中这样描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余见御用一茶盏,乃画“轻罗小扇扑流莹”者,其人物毫发具备,俨然一幅李思训画也。

乾隆举人梁同书在《明窑合评》中说:宣窑选料制样、绘画、题款无一不精。青花用苏泥勃青,至成化其色已尽,只用平等青料,故论青花,宣德为最。 从古人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出:记录描述的瓷器绝非是画、染分制的流水线上生产的工艺品,而是出于当代丹青之手的艺术品,诸位先师都是从品鉴书画艺术的角度上来品鉴官窑瓷画,并用瓷画水平的高低来确定宣德青花的价值与否。那么,宣窑瓷器上到底是怎样的绘画艺术赢得了历代名家的一致赞许呢?

3.苏青的晕散特性助写意小品在宣德名器上得以升华 本人曾有幸去过景德镇官窑博物馆,感悟颇深,宣德时期的宫廷画师名家众多,是哪位大家创造了哪些作品已无从考证,蟋蟀罐上诸多的花鸟纹饰给后人留下了随意联想的无限空间。虽说是花鸟题材的绘画艺术盛于唐宋,然写意之风却云起于明。将书画艺术烧造于瓷器之上更是让当时的宫廷器皿面貌一新。我们从蟋蟀罐中看到了诸多以苏料绘画的写意小品之后,不得不拍手叫绝。 飞鹰逐雁图、洲渚水禽图、鸳鸯嬉戏图等等,好像我们看见的就是一幅幅水墨丹青,仿佛置身于现实的自然场景之中。荷塘月色、清野飘香、芦苇摇曳、静谧恬美,苍鹰芦雁、鹭雀水禽、飞翔栖息、追逐嬉戏。尤其是青花苏料的洇晕特性,更加提升了瓷画近似纸绢水墨效果的艺术特征。烘染设色、浓淡干湿、皴擦点画、黑中留白,种种传统笔墨技法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再加小品题材活泼、意趣横生。仕女图不仅描画出上流社会贵族妇女的婀娜矜持,同时又看到了淑女们在亭台楼榭中的生活场景,婴戏图展现出的孩子们天真、活泼、可爱的玩耍画面,充分地显示了太平盛世中百姓生活的天伦之乐,安静祥和。我们在品鉴陶瓷艺术品的同时又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明代绘画艺术,也正是这些殿中画院人的作品 ,使原本民间常见的日用俗器,一蹴而就地生成了璀璨盈庭、光耀后世的艺术珍宝。我们说不清是苏青成就了小品,还是小品成就了苏青,但可以肯定地说:是宣德皇帝成就了一代空前绝后的官窑名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青花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青花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