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粉彩瓷器 > 导航 >

粉彩瓷器特征及精品欣赏

粉彩瓷器特征及精品欣赏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鉴别 粉彩瓷器颜料鉴别

2020-11-09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粉彩瓷一直被视为拥有最动人颜色的瓷器,颜色粉润如玉,色泽粉化,逸丽清秀。粉彩瓷始于康熙,雍正年间发展到高峰。粉彩瓷的制作流程复杂细致,大致为先在素胎上罩透明釉再入窑烧制,烧成后再在瓷胎上进行绘画,二次入窑烧制而成。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粉彩婴戏双凤耳大瓶

粉彩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得皇宫贵族的喜爱,它的颜色柔和淡雅,做工精细工整,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风貌特色。它的装饰方法以画花为主,还会有少量的划花和画花、堆花和画花、镂花和画花相结合的装饰方式。

一、粉彩瓷纹饰

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器一般是有自己窑口的名字或者独特的图案标记。乾隆时期粉彩在雍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制瓷领域比重很大。

蓝地描金开光粉彩山水兽耳瓶

二、粉彩瓷工艺

粉彩瓷工艺轧道开光的出现,使得清朝的富丽繁缛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后世的粉彩瓷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轧道开光是指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到了嘉靖时期,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和法器等轧道开光工艺都十分常见,装饰技法方面也是沿袭了前朝的风格,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可以说是精细至极了。

三、粉彩瓷装饰题材

粉彩瓷装饰题材绘画方面中人物、山水、花鸟都是比较常见的,纹饰方面中一般是以龙、凤、花卉、松、竹、梅等为主,还有沿袭前朝的纹饰纹样的比如宝相纹、缠枝莲等,也有人物、民间故事和文字诗词等题材。今天我们主要讲述粉彩瓷的人物题材方面。

黄地开光粉彩山水人物纹四方茶壶

首先,人物方面是以绘画装饰为主的,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情景或者故事,都是从中国画方面照搬下来的。人物画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人物画画派被分成两组风格,一个是写实派,一个是写意派。写实派的画从表面看,是一个古典和传统的样式,从艺术形态上来看属于具象艺术,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写意人物画中写意人物一般使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着重作者的情感表达。如果说写实人物画的艺术形态是具象的表达,那么写意画就是抽象的表达。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粉彩瓷人物瓷既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丰富靓丽的颜色使得整个人物画的画面变得更加具有故事性,并且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在古代人们对于写意画派非常喜爱。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大写意三类。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也是可独立运用的表现形式。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但重点应放在用色课题上。写意着色可从着色兼工带写入手,并逐渐放开用笔而进入一般着色意笔。大写意,是最大限度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法特性、相对难度较大的一种形式,一些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写意的大笔挥洒之中得到充分运用。在写意画中,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乾隆粉彩瓷器特征及图片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較大的品種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豔麗紋飾的特點,如常見的折枝花卉盤、碗、小瓶、麵盆、人物筆筒和大件器物鹿頭尊等。

鹿頭尊是乾隆時常見品種。其口直,口以下漸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飾兩個摟雕的夔鳳耳、蟠螭耳或鹿頭耳,因器型像倒過來的牛頭或鹿頭而得名。鹿頭尊多在白地上繪青山綠水、樹木,山水間及叢林裏有很多頭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頭,顏色鮮亮,層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這類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這一品種流傳下來的巳經很少了,大多是光緒朝仿的,層次不清,顏色暗談。

乾隆朝除了白地繪份彩外,還有色地粉彩或色地開光中繪粉彩等品種。乾隆朝粉彩的創新品種是在黃、綠、紅、粉、藍等色地上用極細的工具軋出纏枝忍冬或纏枝蔓草等延綿不斷的紋飾,且多和開光一起使用,人稱軋道開光。這一工藝的出現,將粉彩推上了更加富麗繁縟的頂峰,一直延續到民國。

另外,乾隆朝還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內壁及底足內施綠彩,俗稱"綠裏綠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國。乾隆朝的"綠裏綠底"極淺淡,迎光側看釉麵有極細小的皺紋,像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麵而形成的細波。綠彩附著在白釉上非常緊密,幾乎沒有爆釉現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見紋飾有山水、嬰戲、九桃、瓜蝶、百鹿、花鳥、仕女、百花 (亦稱 "百花不露地")、八仙、雲蝠、福壽、纏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見的器型以外,新穎造型還有賁巴壺、交泰瓶、轉頸瓶。款識有青花、紅彩、金彩等種類。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不是很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有一定的数量。

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瓷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嘉庆粉彩瓷器特征


(一)延续生产乾隆粉彩的各类产品,以色地勾莲器皿为主。 如各种色地勾莲夔凤纹的各式瓶、罐、壶、盘,以及黄地勾莲白里飞蝠纹碗等。这些器物几乎与乾隆粉彩一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中,有嘉庆款粉彩瓶,其腹部有乾隆御题诗,应是乾隆为太上皇时的作品。另外乾隆时常见的小件文玩用品,如笔掭、墨床、鼻烟壶、香插、扳指、翎管、壁瓶等,仍然大量制作。在装饰上,继续延用乾隆时的一些工艺方法。轧道工艺就常见于嘉庆的粉彩圆器上,如各种色地轧道勾莲开光碗,有开光山水碗,开光花卉碗,开光博古碗等,底均写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款。

在琢器中也喜用缠枝“洋花”做色地装饰,器物口沿和足边用料彩、金彩作边饰,腹部开光诗句也有在腹部作凸雕装饰如凸雕龙纹瓶、凸雕人物大瓶等,这些都表现出景德镇御窑厂在嘉庆初期延用乾隆旧制为嘉庆皇帝制作御用瓷的情况。这些与乾隆粉彩风格相同的嘉庆官窑粉彩,仔细观察与乾隆粉彩瓷器有一定区别,胎体稍厚重,有的釉面不够平整,色彩较凝厚,纹饰线条也比乾隆时粗,器口及底部所施松石绿釉的颜色比乾隆时稍深。

(二)嘉庆粉彩中不可埋没的新作,主要表现在器形上。 新创器形有帽筒、折沿洗、格碟、茶船、渣斗等。帽筒呈圆筒状,筒身挖几个不同形状的孔作装饰。余处绘粉彩纹饰。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黄地粉彩云龙纹帽筒高达 29.7厘米。筒身有六个海棠式孔,通体黄地粉彩绘六条行龙穿于朵云之中,绘画也很精细,但没有乾隆粉彩球状镂雕冠架精美。此种挖孔帽筒一直延用到晚清至民国,官、民窑都有生产。

另外,折沿洗较为新颖,其特点是洗沿较宽,沿上有20余个透空圆孔,沿下带金彩环饰,洗壁比康熙时深,洗心绘粉彩花蝶或婴戏纹饰。也有的折沿洗不带圆孔。此物乾隆时少见。

(三)嘉庆粉彩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重要区别在纹饰上。 官窑主要以各种色地花卉、花蝶、花鸟、八吉祥、云龙、云凤、夔龙、夔凤等多种吉祥纹饰。而民窑则以白地粉彩瓷器为主,出现一些新颖的画面以风景人物为主,如“庐山十景”、“萧山八景”、“西湖十景”、“百子图”、“烧窑图”、“无双谱”等,一些风景画面常常附墨书诗句。“无双谱”画面较为有趣,即“举世无双的物谱”。

《无双谱》原是清代金古良撰绘的一本历代名人图册,书中收录40位历代名人,康熙时将此画册中的人物作为瓷器装饰,多画在碗或杯的外壁。器底红彩篆书“嘉庆年制”四字款。故宫收藏嘉庆无双谱人物杯所绘人物有“华山陈图南先生”、“江东孙郎”、“李青莲”、“文丞相”、“龙门司马迁”以及陶渊明、花木兰、武则天等。每个历史人物旁有墨书题记介绍人物的姓名及小传。这种题材在嘉庆、道光的民窑粉彩瓷画中十分流行。

(四)嘉庆粉彩瓷器的款识。 官窑款识多数在器底,为红彩或金彩或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值得提出的是嘉庆民窑款识,常见一种青花篆书的“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笔划不齐,均用六字的半边字组成,草率松散,有的还不易识别。

清代粉彩瓷器欣赏


清道光.粉彩花果纹碗

清道光.荷花纹碗

清道光.墨地粉彩百花盘

清光绪.粉彩花卉纹盘

清光绪.粉彩双凤纹盘

清.粉彩无双谱茶壶

清.黄地开光粉彩山水方形提梁壶

清咸丰.粉彩荷塘鸳鸯纹马蹄碗

清光绪.松石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

清宣统.粉彩鱼云龙纹捧盒

清宣统.粉彩百碟纹赏瓶

清光绪.兰科地云龙纹梅瓶

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玉壶春

清乾隆瓷器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乾隆年间,雍正时期创烧的广彩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瓷器生产的一个时兴品种,并且取代了青花瓷,成为外销瓷的主导品种。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清乾隆 青花蝠果纹葫芦瓶

清乾隆 珐琅彩缠枝蝴蝶纹平底葫芦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觚

清乾隆 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清乾隆 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双耳瓶

清乾隆 斗彩焦石鸡纹笔筒

清乾隆 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 粉彩缠枝花鸟纹凤耳瓶

清乾隆 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百子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众仙捧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 粉彩蕃莲纹花觚

清乾隆 珐琅彩百花纹花觚

清乾隆 高士笔筒

清乾隆 三秋笔筒

清乾隆 三果大盘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盖碗

清乾隆 粉彩竹石花鸟灯笼瓶

清乾隆 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瓶

民国瓷器精品及图片欣赏


在中国陶瓷历史长河中,民国制瓷艺术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有其相当独特的成就,较之前代毫不逊色。而此时创造的别具一格的瓷上文人画风, 首次把文人画的意境和追求带入其中,给晚清僵化没落的粉彩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创造出多元化、多格局的新意境,对后世瓷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期为您呈现的即为民国瓷器精品系列,敬请预览。

民国 王步绘青花花鸟笔筒

款识:“家藏”、“王步”款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善画青花,笔意精妙,生动传神,有“青花大王”之美誉。他技艺斐然,精于青花、粉彩、矾红瓷艺创作,作品风格迥异,无论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步天下,成为中国瓷绘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在瓷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开启了一代新风。

民国 粉彩花神图橄榄瓶

款识:“静远堂製”款

瓶身绘花神出行图。众仙面目清秀,质感逼真,衣饰之华丽与百花相辉映。其设计独具匠心,颇见柔美之姿。此瓶造型秀美,色彩艳丽,纹饰精细。花品即人品,使文化内涵直观具象。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44,图3

民国 粉彩携琴访友图橄榄瓶一对

款识:“慎德堂製”款

此对瓶纹饰为携琴访友图,高士漫步山林,童子抱琴跟随,两瓶纹饰一致,唯画面相对。人物神态生动飘逸,层次感极为丰富,画工流畅,意趣高古,尽显民国文人情怀。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178,图41

民国 粉彩人物故事撇口瓶

款识:“洪宪年製”款

拍品描绘人物故事图,人物神态淡定沉着,衣饰设色柔和,画工精细,线条流畅自然,从人物的神情到衣冠发髻描绘的都惟妙惟肖,是难得一见的民国粉彩瓷器精品。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126,图26

民国 粉彩人物长颈瓶

款识:“大德堂製”、“张玉藩写”款

张玉藩,民国时期製瓷画名家,所绘图案莫不令人感同身受。拍品画面精细,仕女姿态优雅,服饰华丽,表情惹人怜爱。大德堂款识最早见于清康熙时期,其意取《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日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意指品德高尚。民国时期署此款的器物多为高档的陈设用瓷。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162,图37

民国 墨彩春农灯笼瓶

款识:“居仁堂製”款

“居仁堂製”款瓷器是郭葆昌邀集了清朝御窑厂的各路高手,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製作的一批高质瓷器。同时郭葆昌在景德镇利用职权也为自己烧製了一些同类器,这些瓷器和“居仁堂製”款作品统称为“洪宪瓷”。其胎质白润,绘画细腻,玲珑轻巧。此瓶作灯笼形,瓶腹绘春农图,构图饱满,画艺娴熟。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222,图53

民国 珐琅彩事事如意观音尊

款识:“洪宪年製”款

此瓶为民国珐琅彩器,瓶身绘珐琅彩柿树,硕果累累,其上有喜鹊停驻,寓意“事事如意”。绘画栩栩如生,色彩华丽。雍乾之后,彩瓷发展当以民国初年为新典范,彼时佳料为之成胎,良匠为之彩画,所出之作水平甚高,故本品实属一件民国珐琅精品。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174,图40

民国 黄地轧道粉彩开光花鸟梅瓶

款识:“静远堂製”款

此对瓶形製端庄秀美,器身作黄地轧道绘皮球花,瓶腹开光绘花鸟纹,生动自然。民国粉彩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画的技法,实现了“瓷”与“画”的完美结合。瓶底施松石绿釉,以红彩书“静远堂製”四行二字篆书款,此款为民国总统徐世昌专用。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66,图9

民国 墨彩秋山行旅图观音瓶

款识:“洪宪年製”款

民国时期瓷器烧造品种丰富,种类多样,装饰华丽。拍品为这一时期文人雅製彩绘山水佳器,瓶作观音式,线条优美,通景描绘溪山行旅图,远景为巍峨的群山,中景为苍松翠柏掩映下的亭台,近景为行旅士子。绘画题材与技法使用皆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意蕴,描绘技法细腻自然,施彩妍美,设色淡雅隽永,有超然尘外之趣。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206,图49

民国 粉彩山水景致棒槌瓶

款识:“洪宪年製”款

棒槌瓶以其瓶腹平缓甚为适合展示瓷画之美,故广为流行。拍品挺拔俊秀,器身绘空山幽居图,画中山石层层皴染,庐舍数间隐于其中。又见江岸蜿蜒,天际流云迤逦,意境深远。画面极富立体感,不失为文人雅士案几上之文房清玩。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58,图7

民国 粉彩东坡观砚棒槌瓶

款识:“怀仁堂”款

拍品绘东坡观砚图,描绘细腻生动,神态惟妙惟肖,深得乾隆粉彩之遗韵,体现了民国文人典雅的审美品位。民国时期堂名款一般分为三种:达官贵人专用瓷、彩瓷名家製品与瓷器商号。民国署“怀仁堂製”者均为高档陈设瓷及少量生活用瓷,釉质细腻,釉色莹润,底款书写工整,堪称民国瓷之珍品。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96,图18

民国 粉彩婴戏耄耋图撇口观音尊

款识:“洪宪”、“作”款

题识:子多瓜前猫舞蝶 乐集徜徉结胜游

拍品以粉彩绘累累硕果,孩童嬉戏,蔓叶不绝,绵延滋长,有子孙昌盛、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猫扑蝶舞寓意“耄耋”,意指长寿。拍品以传统吉祥纹饰组合入画,纹饰与寓意完美结合。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192,图45

民国 粉彩花鸟小天球瓶

款识:“敬畏堂製”款

瓶身外壁绘花鸟纹饰,花朵绽放,枝叶延展,三鸟嬉戏期间,图案分布疏密有致,画意生动鲜活,整器清新淡雅,画艺非凡。

出版:《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的瓷器》,文物出版社,2014年,页106,图21

民国 粉彩青白鲤鳜棒槌瓶

款识:“慎德堂製”款

瓶外壁绘青白鲤鳜,众鱼逍遥,浮萍点缀,享受在水之乐。其画笔精美,于细腻之中见豪迈之气,设色淡雅而质感逼真,游鱼之乐,随笔而至,此绝非庸手可为。其构建之意境为人所喜,传达出寄情自然之文人性情,体现了民国瓷器在瓷艺审美当中所追求淡雅清新之风格。

清珐琅彩瓷器及特征


珐琅彩是彩瓷品种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少有制作。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珐琅彩工艺极其讲究,选胎要求胎壁极薄,画工要求均匀规整,图案色彩搭配要求结合紧密,胎质施釉要求极细,釉色极白,而且釉表面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因此要使珐琅彩“白璧无瑕”其工艺可见复杂。珐琅彩瓷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致使珐琅彩瓷器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底款

清朝珐琅彩的特征

一、康熙时期的珐琅彩

康熙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构图上是对称而规矩的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康熙珐琅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如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是当时的宫廷御用瓷器,碗口敞开,深弧壁,底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也是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此碗在宝石蓝底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二、雍正时期的珐琅彩

雍正初期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画工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以“院画”为底稿,以“勾、画、皴、染”为绘制工艺,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画面再配与景相融合的诗句,致使画面文笔生辉。尤其是雍正水墨珐琅彩和蓝彩山水珐琅相当精美。

三、乾隆时期的珐琅彩

乾隆珐琅彩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画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珐琅彩绘上有用矾红勾画面部的,用不同浓淡、深浅、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它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它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如非技高艺精者是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乾隆时期人物、花卉合璧的开光珐琅彩瓷艺术珍品。

珐琅彩是与瓷共舞的陶瓷文化、绘画艺术,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是匠师和艺术工作者们长期在陶瓷绘画发展中不断的创作和积累,带有继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欣赏江南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少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到了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技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姐妹艺术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对比、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粉彩瓷器工艺是中国瓷器工艺史上的一大创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陶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期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无尽地回味。

广彩瓷器的特征及收藏价值


清康熙23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清政府正式解除海禁,海外贸易得以恢复并进入海关管理时期。随着海内外贸易交流的加强,各类商品往来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具备典型国民特色的器物。中国的瓷器,成为销往海外的商品中的翘楚。外国商人不仅购进大量中国瓷窑生产的成品瓷,有的还来样定制,瓷器外销一时繁盛不已。而在所有外销瓷中,广彩瓷器占有很大的比例。

广彩瓷,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是一种广州地区烧造的低温釉上彩瓷器。广彩瓷的前身是明代三彩瓷器,在发展过程中它又糅合了五彩、粉彩等多个瓷器品种的技艺和特色,同时借助广州本土的“铜胎烧珐琅”技法,先是烧造出珐琅彩瓷器,后又吸收西洋画法、岭南画派特色,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瓷器品类。

广彩瓷器的创烧约在康熙末期至雍正初期阶段,最早与江西景德镇彩绘瓷比较接近,因为这一阶段广彩瓷所需的素瓷、颜料等均来自景德镇。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广彩瓷大量吸纳广州地区各式民间艺术特色,兼借西方绘画技法,形成一种脱离传统景德镇彩绘瓷的单独品种。

广彩瓷最大的3个特点,一是构图丰满、繁而不乱,二是色彩缤纷、浓重艳丽,三是风格清新热烈、华丽辉煌。

①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广彩瓷彩绘构图密难行针,紧而不乱,因此纹饰加彩布满器身,不见白胎。广彩的这种纹饰构图,借鉴的是我国传统的织锦图案,在纹样空白处以金银水织地,后来干脆直接以乳金釉作色地,有“堆金积玉”的艺术效果。

②色彩缤纷、浓重艳丽:广彩最初所用的颜料来自景德镇,因此色彩效果偏单纯清雅,后来引进了不少西洋和本土颜料并进行混合调制。广彩瓷彩绘的色料多达十几种,色彩搭配精致、艳丽。色料填涂得较厚,并平涂晕染,又以金色和黑色压住原色,各种色彩对比鲜明,视觉冲击效果深受海外市场青睐。

③风格清新热烈、华丽辉煌:基于以上两点,再加上广彩瓷在彩绘内容上大胆进行中西风格的结合,这就导致了广彩瓷在整体艺术风格上,既有中式装饰的清新,有独具西方艺术的热烈。

对于清代瓷器收藏来说,广彩瓷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虽然广彩瓷曾经也有做宫廷贡瓷的历史,但是又明显区别于官窑瓷器,然而将其简单归为民窑似乎也不妥当,尤其是部分进入欧美上层社会的广彩瓷,其品质较之民窑甚高。因此在收藏时,最好分清广彩瓷的流传来源,如果是曾经宫廷所用,或者外销瓷中供欧洲上层社会使用、陈设的瓷器,其价值相对会很高。

康熙青花瓷器特征及图片欣赏


风格独树一帜的康熙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曆史地位。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纹饰优美、纯朴、大方而负盛名,使它蜚声中外,是清代曆朝所无法比拟的。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也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甚至有人认为与永、宣青花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据成书于清代的《陶雅》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清《在园杂志》中也说:“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文献与传世品均表明,清代的青花瓷以康熙朝的产品最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

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跨度大,按照学术界传统的划分方法并结合参考干支纪年器,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1701-1722年)。早期青花还带有清初顺治青花的风格,略显粗糙,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晚期青花瓷器最具魅力。以康熙十九年为界线,御窑厂烧造数量加大,工艺质量上明显提高。

综合归纳,康熙青花的主要特点:

一、青花瓷的胎、釉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麵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坯痕迹。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牆两麵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釉,圈足宽厚。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断麵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麵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麵硬度高,浆白釉麵略显疏鬆,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製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麵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二、青花的呈色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淨豔丽,清朗不浑,豔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鲜明。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麵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这种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麵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迭章,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有如一幅水墨画,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淡描青花多绘在杯、碟等小件器皿上。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花,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浓重鲜豔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沽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虽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麵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麵,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麵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製水平还是很高的。

三、青花瓷器的造型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采取概括、夸张、抽象手法进行创作,千姿百态,仿古创新,式样繁多,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更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很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但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製作很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充分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

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麵有开片,体小的胎重。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厘米左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77.6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康熙青花鱼家乐图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注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

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73.5厘米,及青花稚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麵环尊、观音尊,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双耳尊等。

罐类:将军罐,始见于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有本朝六字款。莲子罐,瓜形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花觚类: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45厘米左右,份量适中,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微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六字款,其双圈画的很大,有的花觚隻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

笔筒类:文房用具之一,数量很多,器壁多比较厚。常见有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最常见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官窑笔筒多书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熙朝传古”方章。民窑釉麵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个别带有纪年如康熙十二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

壶类:执壶、贲把壶;又称“藏草壶”,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製贲把壶形製烧造而成。茶壶,饮茶器具,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形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壶体饱满不是很大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端庄大方。茶壶常见画鬆竹梅和博古图。即是各种工艺品组合成的图案。康熙青花鬆竹梅纹茶壶,构思巧妙,盖钮、流柄塑成,梅枝、竹节及鬆杆,在用青花绘鬆、竹、梅纹,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十分精美雅致。鼻烟壶,做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开始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製四字仿款。

花盆类:养花器具。形体庞大,胎体坚硬,沉稳敦厚。常见有圆形、圆筒形、椭圆形、海棠形、四方形、长方形、六方形等。造型端庄、古朴,製做考究,多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康熙皇帝祝寿而烧製的。做为御用养花器具,因而出现许多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如“鬆鹤延年”、“寿山福海”、“鹤鹿同春”云龙、云凤、云蝠灵芝、八仙图等,也有绘山水人物图、百子图,口部多折沿,底心有圆孔,沿下青花写有“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横款。

盒类:上下结合紧密,盖麵扁平,圈足低矮、平切。盒底常见有“清玩”二字,有圆盒、四节圆盒、小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等。

盘类: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烧造,有些差别不是很大,有高足盘,花口盘,方盘,折沿盘、撇口盘、菊瓣盘等,圈足略高,比较而言,民窑釉麵泛青,胎要重于官窑青花,足宽厚。盘底一般平整满釉,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外销瓷有别于国内用瓷,多为折沿,浅壁。胎极轻,很精致,质量高,青花豔丽,纹饰既有传统的花鸟纹,也有西方国家的花卉和楼阁等,带有异国情调。而从文献上来看,销往欧洲的居多,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大量康熙青花外销瓷的收藏。器底往往写“玉”字款。

碗类:有高足碗,盖碗,合碗、卧足碗、敞口碗、折沿碗、折腰碗、撇口深腹墩式碗、小斗笠碗为康熙朝创新式样,除青花外还有斗彩,里外常画凤竹纹,采用的是过枝手法,足内写“御赐纯一堂”双方框款。康熙青花碗画麵都不是很繁密,装饰得体、官窑以龙、凤为主,常见云蝠、朵云、鬆鼠葡萄、八宝、八卦纹等。

杯类: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铃铛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观极似铃铛而得名,又称仰锺杯,是康熙朝富有时代风格的器物。有薄胎、深胎两种,官窑胎薄多敞口,民窑胎厚多撇口;套杯,多为三个一套大中小合成一体,外壁常绘诗句人物,后期雍、乾二朝数量明显增多有八个、十个。乾隆以后套杯多是粉彩。十二月花卉诗句杯,为康熙官窑青花的名品之一,景德镇曾成批地烧造,除青花外还有五彩,宫中有大量传世品,这种花卉杯胎薄如纸,轻巧莹透,青花淡雅,晶莹光润,已经达到了隻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古人用“隻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它可谓恰如其分。杯身分别于一麵绘代表十二月份的花卉,另一麵书五言或七言咏花诗句,诗句后麵均有一方青花篆书“赏”字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粉彩瓷器特征及精品欣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粉彩瓷器特征及精品欣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粉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