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瓷器如何精确的区分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瓷器如何精确的区分

青花瓷器的鉴别 怎么鉴别光绪青花瓷器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11-10

青花瓷器的鉴别。

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清光绪朝历时34年,期间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这个短暂的兴盛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同光中兴”。景德镇处于内陆山区,相对闭塞,便于控制。清政府为了满足醉生梦死的生活,曾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了管理,致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

陶瓷的鉴定不可以偏代全,仅就两件瓷器加以分析,验证以上的观点。

第一组图片:康熙的人物脸型比较丰满,造型准确,衣纹线条流畅。光绪人物的脸部线条纤软。

第二组图片:注意楼阁和树石的线条,康熙瓷刚劲有力,青花浓淡变化明显。光绪瓷线条软弱,青花层次不清晰。

第三组图片:胎质的不同,更要注意康熙瓷器器足处理规矩,清楚。光绪瓷器器足棱角不分明。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对于民间收藏者们来说,除了担心自己收藏的宝贝是赝品之外,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和艺术市场的封闭性,许多藏友也无法对自己藏品的市场价值能有正确的评估,从而难以得到圈内更多收藏人士的认可,民间藏品的流通也因此受到极大阻碍。

一线拍行知名专家走进民众面向社会人士征集拍品。征集藏品范围:书画、瓷器、翡翠玉器、杂项、文房四宝、紫砂、田黄、瓷板画、鸡血石、奇石等。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有什么区别?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有什么区别?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

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青花瓷,细分“光绪”仿“康熙”


清康熙青花鸾凤和鸣大盘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在胎质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的差别在哪里?


清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民窑制瓷业都得到蓬勃的发展,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清康熙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及绘画特征

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其瓷器的生产,无论是品种、数量、质量均比前几朝有所提高,近代古陶瓷研究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记载:“光绪近年仿康、乾诸制往往逼真,鱼目混珠,识者憎之,然不能不谓其美术之精进也。”光绪时期的仿古瓷力追康熙、乾隆两朝瓷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晚清时期日渐衰落的制瓷业算是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可谓是清朝制瓷业回光返照的表现。器型上,尤其是青花瓷在光绪朝得到再次复兴,大量烧制,且多仿前朝器型,尤以仿康熙青花瓷最多。

清康熙 青花龙纹瓶底足及底足特征

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及青花发色特征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青花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青花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在胎质方面。康熙青花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清康熙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及胎釉特征

光绪青花釉层稀薄,釉色为白中闪青的青白色或浆白色,胎釉结合不致密。而康熙朝青花釉质坚硬,胎釉结合紧密为一体,给人以剔透坚硬的玉质感,俗称“紧皮亮釉”。

清光绪 青花松鼠葡萄纹碗及青花发色特征

青花色料光绪青花呈色较多,主要有青蓝、黑褐等,有的闪紫,有的浅淡而灰暗,但都具有晚清青花色料特点。釉色漂浮不够沉稳,甚至于浮在釉面。康熙青花色料紧贴胎骨,发色清翠欲滴,色阶分明,甚至在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浓淡的笔韵,素有青花五彩之称。康熙民窑青花呈色,则是灰暗、明快兼而有之,但都较为沉稳。

清光绪 青花飞蝠纹笔筒及胎骨细节

画工方面,康熙青花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够,画面较为图案化,层次感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清光绪 青花婴戏图碗及绘画特征

器型光绪朝青花瓷的造型基本上以仿古瓷为主,尤其是以康熙、乾隆二朝青花瓷器为蓝本模仿的制品,由于刻意仿古,工艺考究,有意提高质量,所以造诣较高。但还是暴露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其器型线条缺乏灵秀,给人以柔弱之感。而康熙青花瓷造型的风格,则是挺拔硬朗和秀美精巧并存

清光绪 青花花卉纹花盆及底足特征

以上这些光绪朝所暴露出制瓷的痕迹和时代特征,是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时代的烙印,轻易克服不掉。

在鉴定实践中,第一要对被鉴别的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第二,把所掌握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加以灵活应用,对其作认真的排比;

第三,综合评定,还要反复思考其成因,找出科学的依据,最终达到心领神会,作出准确的判断。

康熙青花瓷器的创新与发展


元代以后青花瓷器一直是瓷器烧造的主流,清康熙朝在继承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瓷器的烧造以千变万化的造型与精湛的工艺水平开一代未有之奇。青花更是以不同的浓淡色调渲染出多种层次,赢得了中外学者的赞赏,在整个清代是最具代表性的。《陶雅》云:“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清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清初一切沿袭明朝旧制。景德镇御器厂因停烧已久,顺治时则采用“有命则工,无命则止”的进御形式。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景德镇设厂,奉命为宫廷烧造瓷器。康熙初年三藩之乱,御厂一度停烧,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御器厂的烧造。御厂对清代景德镇瓷业发展而言,在技术上一直是担任着领航者的角色。清代陶瓷生产首先废除了匠籍制,产品实行官搭民烧,并形成固定制

度。匠籍是封建国家转为手工业工人立的户籍,他们子孙世袭其业,在官吏的监督下从事生产,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清代以前官窑瓷器生产中多采用此种制度。以明代为例,“供役工匠,则有轮班、坐班之分,轮班者隶工部,住坐者隶内府内官监。”(见《明会典》卷188,3792页)清朝建立后,首先对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加以改革。顺治二年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价。”康熙三年,“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等等(见《清史论从》三辑,王钰欣文)。由于工匠制度的改革,使广大手工业匠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摆脱了匠籍的束缚及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陶瓷生产的发展。清代前期的景德镇御窑厂的机构设置较明代时有所缩小。这并非因为御器厂处于萎缩的状态,而是由于它吸收了明代的建厂经验,取消了一些多余的机构。如明代御器厂内设的狱房,到清代时便被废除。清代御器厂对工匠人身控制的放松,使工匠得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不仅御器厂本身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分工也更为细密,而且因在宫廷内设立造办处,使御用瓷器的运作渠道进一步通畅,更因高精细的瓷器在宫廷内有专门的制作程序,如画工、设小窑烧制等,使宫廷的瓷器消费进入史无前例的奢侈阶段。而中国古代瓷器就其工艺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应以清代前期为最高峰。此时期青花瓷器凭最高峰的盛势,在创新与繁荣上也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高峰。

康熙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造型硬挺、爽利、饱满有力,大件器皿更是气魄雄伟。造型多用单纯挺拔的弧线、圆线和有力的直线相结合,外轮廓线各部分的组合变化乃至形体的整个比例也很协调。因此,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能给人以深厚含蓄、耐人寻味的美感。康熙青花瓷器的釉色特点是色泽鲜明青翠,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景德镇制瓷工匠长期经验积累,熟练的运用多种浓淡不同的青料,分染出深浅有别的蓝色色阶变化,甚至在一笔之中也能分出不同浓淡的笔韵,使所描绘的物象具有丰富的色调。这种特点在康熙青花瓷中的山水、花鸟纹饰中表现尤为明显。

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1701-1722年)。其中,康熙中期的青花瓷器最具魅力。

康熙早期青花瓷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黑色小棕眼。器物口沿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的现象,足内露胎处常见放射状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这时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接近。

康熙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有“糯米胎”之称。胎体薄厚均匀,修胎仔细。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细小开片。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泥鳅背”状,少见火石红,瓷器的质量比早期制品有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淘洗精细的浆泥制成的“浆胎”,分量偏轻。使用云南出产的“珠明料”,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与明代嘉靖青花蓝中泛紫有很大区别。它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艳而无火气,直到现在它还是我国青花的标准色调。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康熙五彩”“墨分五彩”,这种色阶变化完全在于分色层次的熟练掌握,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不同层次的渲染是由于工匠们运用了“分水皴”的方法,其装饰效果上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青花更接近和达到国画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康熙晚期青花胎体薄厚兼有,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釉面多数是青花釉、亮青釉。这时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青花瓷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釉里红等派生品种,烧造量不是很多,但别有情趣。

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最大特点是制作极为精细。这时候的器物不仅坯釉选练加工精细,而且制作技巧也很细致。大至76厘米高的“青花万寿字瓶”,小到仅5厘米高的“玲珑透雕小杯”,制作都相当严格和规矩,很少出现夹扁和歪塌现象。“青花十二月花卉杯”之类的薄胎器物,更是几乎不见胎骨,其胎薄得能映见指纹,造型也相当严格,口底交代得清楚利落。明代的制品一般多留有削足的痕迹,到康熙时期,工艺处理上精细到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底足面带有一种柔软、润滑之感。不少器物往往由于考究的细部,体现出完整的造型设计意图。琢器类的瓶、罐、尊、壶,在明代即使是极小的制品也是由两三截结合而成。到康熙时期就是相当大的器物,由于用辘轳一气拉成,明代遗留下来影响器物美观的接口痕迹这时基本上已看不到了。属于圆器类的盘、碗、碟、盆等也烧得很规整,器底圈足的里外壁都很笔直。明代盘、碗底足出现的塌底现象,此时已很少出现。多数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外形也较美观。而瓶、罐、尊、壶之类器物的底足,最外围旋进了一圈,形成所谓的“台痕底”,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细部处理,是工艺制作精细的反映。

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较前代也有了显著的增加,达到了所谓“制作日巧、无物不备”的境地。这时候除了传统的盘、碗、瓶、罐等器物继续生产外,还出现了帽筒、帽架、灯罩、鼻烟壶、扇形盒、笔筒等各式各样的日常用品、文房用具、案头陈设物。而且同一品种在式样上也是丰富多样,不少是独树一帜的创新之作。盖碗的出现就是适应当时人们生活方式和习尚的改变,在茶盏的基础上创造的新样式。棒槌瓶是以形似棒槌而得名,有方、圆两种样式,线条处理的有楞有角,比较硬挺,极似洗涤衣服用的木透棒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凤尾尊是以腹比凤体、口似凤尾而得名,从整体看,它是从花觚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形式。油锤瓶与天球瓶近似,阔腹、小口、细长颈,肩部斜垂,弧度较小,腹下有足圈,极似过去榨油作坊的油锤。荸荠扁瓶以腹部较扁、形似荸荠而得名。贲把壶系仿藏传佛教器物造型,整器略似塔形,有大小两口,上均有盖,大口直径近颈腹,小口曲折连于腹部,腹圆略扁,腹下承托。将军罐通体为圆形,以其盖形似古代武将的军盔而得名。粥罐通体为矮圆形,腹部两侧各置有两系,可穿上铜环提取稀粥。此外还有以拟形化手法制作的茄式壶、佛手壶,福字壶、禄字壶、寿字壶等,壶体由窄扁方楞的福、禄、寿字形组成,字画之间雕镂透空,工艺精巧。

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在风格上也是完全谐调的。康熙青花瓷器的瓷绘豪迈、刚劲,这与硬挺、爽利的造型统一在一个基调中,这就使其既不同于明代各朝的器物,而又有别于其后雍正、乾隆时代的作品,从而形成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富有鲜明个性的时代特色。清代青花以康熙时为最好,而康熙青花又以中、晚期的最好。绝好的康熙青花呈纯蓝色,这时制瓷工艺由于釉子白度提高,因而更使这种明净艳丽的蓝色在洁白莹润的瓷釉衬托下,更有一种清新明快的色泽效果。康熙时由于“分水”技法的出现,使器物上描绘的物象不但具有丰富的色相,而且还有立体感,匠师在描绘物象时,运用蓝色的色阶变化,由深而浅逐层退弱下去,能分染出明暗、浓淡有别的色彩情调,富有层次的节奏美,甚至在一笔之中也能分出深浅浓淡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纹凤尾尊、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其画面墨色淋漓,很像一幅在纸上的水墨画。

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烧造开创了历代未有之奇,纹饰题材大为开阔,内容从人物、动物、植物、山川日月和宗教、神话故事等,可说包罗万象。瓷绘艺术表现上更多的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整个装饰配置也更接近绘画的章法构图,图案装饰少了。其所绘人物似陈老莲、萧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花鸟似华秋岳等。康熙青花瓷绘重于神情表现,而且吸收了当时版画和民间年画的艺术成就,故画面多以比较简练的线条来表现各种事物,所绘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最能代表康熙青花艺术风格的是以山水、人物为主题的瓷绘题材。康熙青花瓷绘中的山水画面表现了一种情景交融、澄怀观道的艺术理想境界,展示的是简淡、玄远的意味,以大自然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为创作源泉,赋予瓷器本身以灵感,山水成了创作者书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也包括陶瓷艺术,都爱以山水境界作表现和咏味的中心,意欲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融为一体,表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画所追求的思想情趣和审美趋向。如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直筒式为典型康熙风格,外壁青花彩绘山水送友图。在虚实空间结构上强化主观意识,熔铸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远处群山飞鸟,云气缥缈,近处山势平坦,近旁流水环绕,三人于路旁即将分手,人物刻画鲜明生动,表现出难舍难离的情景。整个画面虚实结合,远近对映,充分体现作者综观整体,运筹全局的能力,大大扩展了山水画面空间表现的意境深度和诗情意趣。

明朝的灭亡使得陶瓷艺术从官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明末清初特别是清康熙前期,最好的青花瓷器不是依官府的命令制造的,而是民窑为大众的需要生产的。民窑瓷器,特别是17世纪后半叶即康熙中晚期的民窑瓷器对中国乃至对欧洲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民窑青花瓷器所表现的特有的、具有纯中国意味的瓷绘艺术,充分吸收和汲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绘画艺术的精华,在瓷绘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美学讲究的含蓄、空灵、内在美,强化了自然美的规律,使画面获得鲜明、生动、深邃的艺术效果。

康熙青花山水瓷绘在体现自然、把握自然的同时,广泛汲取大自然带给人们内心深处的灵气,来表现人化的自然中无穷无尽的意味。这方面确有很多器物上的装饰题材与此相对应。如康熙青花山水纹印盒,扁圆形子母口,盒底及盖面均以青花瓷绘山水房屋图,并且在树间略点以釉里红。此印盒为当时文房用具,其装饰纹样却刻画得自然、生动、意境深远,画面中远山群峰虚幻轻灵,近景树石房屋也是虚轻的、表象的,透过画面,鸟瞰全景,使我们体味出一种超象虚灵诗情画境,仿佛作者正要告诉我们大自然所包容的人生真谛和处世哲学。

康熙青花瓷绘中的人物题材,与当时的政治风气、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这时出现的耕织图、刀马人、渔家乐、渔樵耕读等都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影像。清王朝初入中原,要想维持与巩固政权,首先就要致力于农业的发展。康熙年间曾颁布过许多奖励垦荒的政策,因此,瓷器上出现耕织图的纹饰不是偶然的。在这里匠师运用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再现了17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村全貌。全图分为“耕”与“织”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各23幅,分别描写从“浸种”到“祭神”;从“浴蚕”到“成衣”的全部生产过程。康熙青花耕织图纹饰不但画于盘碗之上,琢器上绘此图案的也很多。如康熙青花耕织图纹碗,高10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9.3厘米。碗口微撇,深弧壁,圈足;外壁通景青花绘《耙耨图》,碗心圆形开光内绘《牧童骑牛图》,里口沿饰锦纹;底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款。此器青花艳丽,纹饰描绘了初春时节农夫冒雨耙地的情景,生活气息浓厚。画面选择耕织活动中的一个生产环节,生动的加以描绘。并构成了康熙朝瓷器装饰艺术的时代特征。它虽然难免有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一面,然而也反映出朝廷对农业重视的一面。这一点是应该给与肯定的“渔家乐”的图案大量出现,画面描写渔夫们边捕鱼边交谈,到了晚间,渔翁们在船上举杯共庆一天的劳动成果,呈现出一派渔家乐的欢快场景。另外康熙青花中有些人物纹瓷绘开始以小说、戏剧故事的内容作主题。明代中期以来通俗小说、戏剧、版画相当盛行,民间广泛流传着《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这些文艺作品中的动人情节,时常被匠师们巧妙的移植到器物装饰上来。通常称“刀马人”瓷器绘画,就是吸收了我国传统木版画和民间年画的构图与用色特点,在画面上刻画出两军酣战紧张而热闹的战斗场面。如康熙青花空城计大盘,形象的描绘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司马懿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沉着机智的坐在城楼弹琴智退敌兵的惊险场面,充分体现了这位军事家的雄才与韬略,是人物题材的代表作品。此外,人物题材还有“饮中八仙”“八仙过海”“钟馗醉酒”“太白醉卧”“携琴访友”“竹林七贤”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这些图案大多出现于民窑青花器物上。另外在人物图案中,妇女占了很大比重,有各种不同形象的妇女,有游园的、执扇的、乘凉的、婴戏的等。有的器物突出画一妇女,黑衣、高髻,画笔传神。据记载,顺治时淡描美人飘飘然有凌云之气,康熙时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它充 分体现了绘瓷匠师的高超绘瓷技术。仕女图,明以前专攻者少,清代逐渐多了起来,成了绘画中独立的一科,有专以画美人著称的。在这种画风的影响下,瓷器上也大量的出现了画妇女的现象。

康熙时期,祝福、庆寿、富贵等吉祥图案最为常见,向“八仙庆寿”“福禄寿三星”“万寿无疆”“洪福齐天”“雉鸡牡丹”等在瓷绘中占了很大比重。早中晚期均有带寿字的器物,还有整个器物为一寿字得寿字壶。更有通体书写寿字的青花万寿字大瓶,瓶的通身用青花写各种形体的寿字,甚为罕见。这些东西的出现,与康熙晚年庆贺寿辰是有关系的。又如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是康熙朝典型制品,形体高大壮美,青花颜色娇翠欲滴。尊的上下两部均由雉鸡、牡丹、山石组成画面,其画意具有富贵、喜报春来、宜男等丰富的吉祥含义,是康“独步本朝”的作品。此外,还出现大篇文字作为装饰的瓷器,经常能看到的有《圣主得贤臣颂》《出师表》《兰亭序》《赤壁赋》《腾王阁序》《醉翁庭记》等等。总之,古代诗词歌赋往往通篇照录在器物之上,而且书法精工、显然出自有艺术造诣的匠师之手。

从画风来讲,康熙时期官窑与民窑(即所谓的客货)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民窑器物画法粗犷、潇洒、自然,生活气息浓厚。那些美丽的雉鸡牡丹,怪兽老树,欢快的捕鱼场面及优美动人的传奇故事,均绘到瓷面上。相比之下,官窑器物则显得太细腻、太死板,遵循“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无怪乎寂园叟说:“康窑彩画,往往官窑不如客货”,“官窑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其所长。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见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总之,康熙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能工巧匠辈出。反映在瓷器制作上也是精品迭出,瓷绘艺术日趋多样化,尤以青花瓷器彩绘更能体现康熙时期的风格特征。它所表现的瓷绘艺术中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是青代各朝无法比拟的,开创中国古代瓷绘美学一代风尚。康熙青花瓷绘里面,包含着瓷绘巧匠的匠心独运,深刻体会艺术境界所具有的心灵感受,把充满哲学意味和美学情趣的画面装饰于瓷器物之上,使之不仅仅是一件具有使用价值的工艺品,更是具备了艺术意境的创构,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从康熙青花瓷绘的创造来看,着眼点在于通过画面有限的形象去表现无限的意象,能将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这是瓷绘艺人和工匠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中的审美意识。

康熙青花瓷器


清代康熙朝(1662——1722),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器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康熙青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怎么分辨康熙青花和光绪青花?


怎么分辨康熙青花和光绪青花?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光绪仿康熙青花瓷有何特点


清代康熙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被人们誉为“千古一帝”。在康熙的统治之下,社会各个行业发展欣欣向荣。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康乾两朝,中国制瓷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瓷器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可是到了嘉庆时期,中国制瓷业就开始呈现颓势,但是到了光绪时期,清代制瓷业有了回光返照的迹象。虽然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光绪瓷器仍然都不如康乾瓷器,但是相对来说已经优于前几朝。仿古是光绪瓷器的一大特色,光绪时期的匠人仿古技艺水平很高,仿制了大量康熙青花瓷。现在的奸商鱼目混珠,市面上流通了不少光绪仿康熙青花瓷,人们一不小心就会把光绪仿康熙青花瓷错认为康熙青花瓷,造成金钱方面的损失。因此,各位藏友在购买清代瓷器的时候更应该注意仔细鉴别。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一说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特点,希望对各位藏友有所帮助。

一、呈色

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呈色丰富多彩,以青蓝色、黑褐色为主,要么闪紫、要么暗淡。总的来说,都具有清代晚期青花色料的明显特征,附着并不沉稳,甚至是浮于釉面。

二、纹饰

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纹饰兼具细致和粗放两种画风,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格的瓷器纹饰都比较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线条不够流畅,少了一丝灵韵。

三、款识

虽然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做得很像,但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书法十分草率,远不及康熙青花瓷器本尊上面的书房劲道。

四、胎釉

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胎质有粗有细,和近现代瓷器的胎质相近。大型器皿质量相对粗糙,小型器皿的质量相对精细。因为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不够坚硬以及胎质松散,故而重量比较轻。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的胎釉不够紧致,釉层细薄,并且釉色多是白中泛青。

五、造型

清代光绪青花瓷以仿古瓷为主,多仿康乾青花瓷的造型。因为这个时期的匠人专注仿古,故而制瓷工艺较为精细,直追康乾。虽然仿造技艺甚高,但是也难免体现出时代独有的特色。清代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器型线条呆板,缺失硬朗和灵巧之气。

康熙官窑青花瓷器


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2—1722),这时期经济、工商业兴盛,海外贸易繁荣。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抚监管窑务,有的驻镇,有的遥领,督造宫廷御用器物。官民窑并举,欣欣向荣,呈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朝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康熙青花瓷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甚至有人认为与永、宣青花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清《陶雅》谓:“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康熙青花来看,数量多,品种全,纹饰丰富,除官窑青花外,民窑青花占的比重很大,其中不乏大量精美之作。

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具魅力。

综合归纳,康熙青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火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康熙五彩”、“墨分五彩”。这种色彩变化主要在于分色的熟练掌握。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汇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其装饰效果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青花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不是很多,但别有情趣。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采取概括、夸张、抽象手法进行创作,千姿百态,仿古创新,式样繁多。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及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与成型工艺的高超水平。

主要品种有:盘(高足盘、花门盘、方盘、折沿盘),碗(高足碗、盖碗、合碗、花瓣口碗),碟,杯(套杯、铃铛杯、高足杯、撇口杯、十二月花卉杯),盒(盖盒、四节圆盒、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瓶(直颈瓶、观音瓶、棒槌瓶、玉壶春瓶、长颈瓶、葫芦瓶、雉把瓶、洗口瓶、梅瓶、胆瓶、天球瓶、直颈弦纹瓶、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尊(马蹄尊、观音尊、凤尾尊、撇口尊、双陆尊、双耳尊、兽面唧环尊、筒式尊),壶(鼻烟壶、各式茶壶、执壶、寿字壶、贲巴壶),罐(将军罐、瓜棱罐、鼓式盖罐、粥罐),三足炉,撇口炉,钵缸,渣斗,折沿盆,猫式香熏,笔筒,水丞,葵花式洗,砚,漏斗,挂钟等。虽然有些器物承袭明代式样,但已在原来造型基础卜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

四、纹饰。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自由地发挥民间大众化特点的艺术风格,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纯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一丝不苟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在瓷坏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陶雅》所云:“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植物纹中有:牡丹、菊花、莲花、桃花、梅花、石榴、玉兰花、松竹梅、秋叶纹、竹石蕉叶、折枝花果、洞石花卉、牵牛花、灵芝、缠枝莲、缠枝菊、缠枝宝相花、十二月花卉等。牡丹花花瓣肥厚,花朵饱满,叶片卷曲,花分往往分出两个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又有双犄牡丹之称。此种画法颇具时代特征。动物纹常见:龙、凤、异兽、团鹤、雉鸡、鸳鸯、松鼠纹等。多数是与花卉组合描绘在一起,单独画的不多。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鼠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狮子穿花、牡丹狮子、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鹤桃纹、龙穿花、鹭鸶莲花、麒麟蕉叶、松虎纹等。人物纹有:牧童骑牛、童户戏莲、仕女、八川卜西游记等。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纹饰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许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山水画仿王石谷,人物画仿陈老莲、萧尺木。山水画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对远山近岸,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画画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靓雅致之感。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能够巧妙地把当时人们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在一起,画画弥散着丰富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另外,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点。多是书写在笔筒上,有《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滕王阁序》、《四景读书乐》等。

五、款识。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在清代一朝是最为丰富多样的。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这其中最常见的是写成化款,既有四字,也有六字,多是楷书。

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如:碧云堂制、兴浴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得堂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占制、全庆堂仿古制、寿占斋得星堂造、德磬堂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琳五堂制、天琛堂、应德轩博古制、永和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崑连碧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益友鼎五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有美子斯、文章山斗、益友鼎玉雅制、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也有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荷花、如意、杂宝、银锭、方胜等。

总之,康熙青花在中国青花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书写了极为光辉的一页,使青花瓷器烧造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艺术成就,颇令后人叹为观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瓷器如何精确的区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瓷器如何精确的区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