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元代白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元代白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瓷砖有哪些 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唐朝形窑白釉瓷器鉴别

2020-11-16

瓷砖有哪些。

作为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烧制的高温白釉瓷器,元代白釉瓷器的意义要比同一时代其他品种的瓷器地位高很多。那么,相比较起元青花以及其他品种的瓷器,为什么说元代白釉瓷器目前更被人们所关注呢?这就要从它的使用级别以及特征来分析了。

元代白釉瓷器的应用范围

1、元代皇帝御用的白釉瓷器

它们的制作工艺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瓷器的釉色,造型,胎质都可谓是最为精致和精美的,例如被大家称赞的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以及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2、上层官僚使用

他们可以说是“枢府釉”的主要使用者,这类瓷器的制作工艺以及造型,釉色虽然不能够和皇帝所用的瓷器相媲美,但同样也是属于精致品的行列。这部分瓷器的制作和使用在当时是“统购统销”范畴,国家掏钱定制,其品质肯定相当不错。

3、当做一般商品在民间所流传使用

这些瓷器多为市场需求所定制,而且多为实用性瓷器,也不乏一些琢器用于陈列,此类瓷器因为定制需求的差异,它们在胎质,釉色,造型上的差异还是相当大的。

元代白釉瓷器的特征

1、胎体

元代白釉瓷器的胎体多为厚重型的,每一件瓷器在施釉时比较均匀,但由于白釉当中所含的钙质较少,而钾,钠成分较高,这导致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黏度变大,整个釉层较厚,釉面呈现失透状,光泽内敛。

2、造型

在目前众多的元代白釉瓷器的造型中,大多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盘,碗,杯等比较小巧的圆形瓷器,大器造型并不多见,例如折腰碗,斗笠碗,撇口腕等,其中最多的当属撇口斜壁,直角内折的下腹,小圈足的折腰碗。同时,白釉瓷器碗的足底无釉,外心凸起,并伴有褐色斑点的现象也是元代景德镇的一个特色。

3、装饰

元代白釉瓷器的装饰不复杂,多以花卉纹为主,其中精品也有龙凤,云鹤以及八吉祥纹,只是在目前的传世器当中,由于施釉较厚且失透状,纹饰显示往往并不清晰。

元代白釉瓷器是收藏界里广泛受人们所喜欢的,对于喜欢它的朋友,业内人士建议将目光放在商品类瓷器的搜集上,毕竟元代皇帝御用,以及上层官僚所用的白瓷瓷器数量极少,真假难辨。

元代白釉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元钧窑月白釉公道杯,尺寸:10.3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4,900,000 ,成交时间:2017.04.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此类公道杯, 杯内见拱形结构, 并有孔隙供水流入, 杯中注水,孔内小人便随之浮现, 精巧奇趣。

2:元白釉模印螭龙牡丹葵口盘,尺寸:直径19.7厘米,估价:RMB 1,6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本品盘呈六瓣葵口,侈口敛足,器呈斗笠状,葵瓣口形为宋时典型风格。碗内自碗心至碗口以三层纹饰,分别为螭龙、牡丹、回纹,碗心上印腾跃于云中的神龙,龙头上扬,形象生动传神,周围饰以折枝牡丹,盛开的牡丹画相向开放,枝干矫健,花朵丰满,配在温润晶莹的白色釉面上典雅优美。碗身满挂白釉,微微泛浅淡的牙黄色,釉层较薄,釉面光洁莹润。底部留胎,胎质细腻,胎体轻薄。口沿一周无釉,即为 「芒口」。

3:元白釉刻莲塘双凫大钵式碗,尺寸:直径27.8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4,370,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此件大碗通体满施白釉,色如象牙,质若羊脂,温润匀净。碗心先以双刀斜入,勾出茨菇叶之一面,此一面并出一宽一细的凹陷;茨菇叶之另一面以单刀斜挑,由是可见叶卷叶舒之态。方寸之间,单刀双刀并用,得见成竹在胸的灵运匠心。两从茨菇叶间以同样刀法各划一对野凫,并以竹篦信手而划水波涟漪,灵动荡漾。野凫双莲纹在北宋定窑器中颇为常见,梅尧臣有《东溪》诗曾赞:「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将老树换成新荷,正是盘中意趣。刀锋所到处,釉水沈积,令之线条层次鲜明,画面更加饱满。

此碗并集茨菇叶、双凫、在同类纹样中可谓至臻。碗外壁垂泪连连,盖因素胎罩釉之后,需阴干入窑,彼时泪痕已凝,所以不论仰烧、覆烧,泪痕皆自盘口下流。乾隆帝曾咏定窑「巧输今冶矣,朴副古名夫。」闭目把玩,此盘质若膏腴,表面起伏如触肌肤,个中趣味岂是今冶所及。

4:元青白釉龙纹梅瓶,尺寸:高27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RMB 3,910,000 ,成交时间:2015.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本品造型修长挺拔,胎骨厚重坚致,所敷施青白釉莹润泛青,通体剔刻装饰为主,肩部饰以缠枝莲纹,胫部则为变体莲纹边饰,腹部主题纹饰为苍龙海水纹,白釉之下苍龙姿态威猛,凌空飞腾,鳞片刻画清晰,海水翻卷,波浪滔滔,以刀刻出波浪之轮廓,再以篦形工具划出的重重水波,简练而富具动感,与苍龙遒健之姿上下呼应。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自见一份蒙元的粗犷豪放之美。 纵观中国古陶瓷当中龙纹之演变,元以前失之简略,往往灵动有余,却缺乏威仪,元以后则是灵气不足,拘于程序,刻板生硬。唯见元代龙纹威猛精神而不拘一格,灵气与威仪兼备。

5:元白釉印花双鱼图包铜口大盘,尺寸:直径30厘米,估价:RMB 2,5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2,99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本品谓宋代定窑之佳作,造型简约,形制优雅。胎质细密轻薄,呈现象牙一般的质感,隽永而淡恬。此件敞口,平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无釉处镶铜口。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外壁明显见到拉坯留下的旋痕以及蘸釉时留下的「泪痕」状垂釉。器里内壁口沿处模印弦纹三道,下饰缠枝卷草牡丹纹,盘心正中处模印开光回纹一周,内饰双鱼海浪纹饰,双鱼似惊跃于海天之间,游刃舒展。其内壁模印之折枝牡丹花卉纹饰,线条婉转舒畅,有如春风拂柳,诗意盎然,所印回纹轮廓线于中,大大增强纹饰之立体感。本品胎、釉、形、纹饰无一不佳,北宋定窑之佳作也。

6:元定窑白釉印花缠枝牡丹纹盘,尺寸:直径29.8厘米,估价:RMB 2,3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2,645,000 ,成交时间:2018.12.05,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拍卖会。

7:元白釉鹅颈瓶连盖,尺寸:高33厘米,估价:RMB 1,1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1,26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瓶通体施白釉,釉色牙白,釉质润泽平净。细长颈,口部略外撇,溜肩,腹部浑圆,腹下渐收,圈足内满釉。瓶上有宝塔式瓶盖,系原配,十分难得。渐渐玉壶春就由酒名变为装酒的器物名,它造型通常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玉壶春瓶在隋代已经出现,外观样式经过长期发展,定型于宋代。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钧釉瓷等都有烧制。后明、清时渐变为陈设瓷。北宋词作家曹元宠的《临江仙》中有词句「青琐窗深红兽暖,灯前共倒金尊,数枝梅浸玉壶春,雪明浑似晓,香重欲成云」,可见在宋时虽然玉壶春作为酒器,也有将其作花器使用的。

8:元定窑白釉花口刻牡丹纹碗,尺寸:直径19厘米,估价:RMB 1,1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1,26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六花口大碗,斜壁微弧,圈足,足端满釉,口缘镶嵌铜棱扣。碗口瓣曲浅而外壁于呼应花口地陷处划向内阴线,使如花瓣似的花式碗。通体施白釉,外壁光素,釉流形成泪痕。碗内篦划牡丹纹,单朵大花盛开于枝端,伏跨半个碗面;叶片于左右平衡伸展。大碗通体施白釉,外壁光素,釉流形成泪痕。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卵白釉——元代白釉瓷器精品


一般来说,白釉瓷器就是白釉瓷器,很少有其他别类,但在元代,白釉瓷器发展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种类,即卵白釉瓷器,这种瓷器对很多新手藏家来说都比较陌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卵白釉的釉质透明,釉色发白,微带青色,看起来像是鹅卵似的,因而被称为是卵白釉。在元代时期,这种瓷器才开始烧制,并一直延续到明初。卵白釉瓷器发展并不如元青花好,因此大部分说到元瓷器的时候,都会想到元青花。实际上,卵白釉瓷器也是元代非常有名且极为高档的一种瓷器,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

卵白釉瓷器是在宋代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经常下令让景德镇烧制这种瓷器供官府使用,甚至对于这种瓷器的烧制都是有限制的,有命令烧制的时候才能烧,其他时候是禁止烧制的,这也是卵白釉瓷器少的原因之一。那么,元代白釉瓷器中的卵白釉有什么价值呢?

一、等级高、质量精美,属于枢府釉瓷器

这种瓷器一般都是供给宫廷使用的御用瓷器,表现除了宫廷气质,因此装饰方面也更加豪华。比如卵白釉瓷器的纹饰多以龙凤纹、福寿纹、万寿、太禧等为主,这种只有官用或者是宫廷御用才能烧制。从工艺上来看,卵白釉的造型端庄敦厚,胎体洁白,釉层深厚,做工精巧,非常漂亮。再加上元代统治者以白为喜好,所以在元代白釉瓷器中,这种卵白釉瓷器的受欢迎度非常高,超过其他品种。

二、特定专用瓷器

其他的瓷器虽然也有皇家贡品,但也能为民间所得,只有卵白釉,仅为皇室贡品,民间是看不到,也用不到的。

三、等级森严,分类明确

虽然皇亲贵族才能使用卵白釉,但大家所用的卵白釉瓷器纹饰也是不同的,比如三爪、四爪的龙纹为宫廷、亲王、贵族所用,带有王、玉、德、国用等特殊铭款的也是特殊人群才能使用。而普通有身份的人家定制基本也会用这些字,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每一铭款为主。

在元代白釉瓷器中,卵白釉是精品存在。釉色明净,通体一直,不开片且不同命,这种瓷器的烧制受到限制,所以没有大面积的推广,这也是后期它的名气不如元青花的原因之一。不过,虽然不如元青花名气大,但这种白釉瓷器的市场价格也不算低,基本都在千万以上,再加上数量少,收藏价值极高。

元代卵白釉瓷器精品赏析:

1:元卵白釉飞雁衔穗玉壶春,尺寸:高29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2014.05.31,拍卖公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玉壶春瓶撇口束颈,溜肩圆腹。胎骨坚细洁白,通体施枢府釉,颈部刻两道弦纹,腹部凸塑飞雁衔穗纹,飞雁姿态柔美,线条流畅飘逸。枢府釉创烧于元代,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亦称“卵白釉”。元代 “国俗尚白,以白为吉”,人所熟知的元青花,其实是专为中东伊斯兰文化所生产的,纯粹的出口瓷器,蒙古贵族其实很少使用青花瓷,中东地区发现的元青花比其产地中国还多就是很好的证明。元尚白故并不沿袭宋制采用青瓷供宫庭使用,而是由官衙枢密院去景德镇定制白瓷。“有命则供,否则止”,因此元代有“枢府”瓷之称,其器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2:元卵白釉印云龙纹高足盌,尺寸:高9.4厘米,估价:HKD 120,000 ~ 180,000,成交价: HKD 50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3:元枢府卵白釉莲纹盘,尺寸:直径13.3厘米,估价:HKD 10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475,000 ,成交时间:2015.06.03,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拍卖会。

4:宋青白釉开光凤纹小罐青白釉刻花纹碗卵白釉花鸟纹碗(一组三件),尺寸:9.1;20厘米;12.4厘米,估价:HKD 20,000 ~ 30,000,成交价: HKD 475,000 ,成交时间:2016.12.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12月拍卖会。

5:元卵白釉印莲纹「枢府」款折腰洗,尺寸:直径11.5厘米,估价:HKD 80,000 ~ 120,000,成交价: HKD 375,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10月拍卖会。

6:元卵白釉龙纹碗,尺寸:17.9厘米,估价:HKD 50,000 ~ 70,000,成交价: HKD 212,500 ,成交时间:2016.12.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12月拍卖会。

7:元枢府卵白釉模印缠枝莲盘,尺寸:直径16厘米,估价:RMB 18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207,000 ,成交时间:2014.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此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除底足无釉外,通体施以卵白釉,胎体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盘内壁印缠枝莲纹,构图整齐有序,笔法精致。外壁素无纹饰。盘足径小而厚实,使盘显得墩实、稳重。底足修胎略简单、粗糙,这正是元代工艺之表现。总体来说,此盘造型规整,且釉润而厚,印花图纹清晰,是元代枢府白釉的优质作品。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元代枢府瓷器的造形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这种卵白釉瓷器又被人们称作“枢府瓷”。备注:伦敦拍卖,1997.03.13,Lot278

8:元卵白釉印龙纹折腰洗,尺寸:直径12.5厘米,估价:HKD 60,000 ~ 100,000,成交价: HKD 1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10月拍卖会。

9:元卵白釉“枢府”印花盘,尺寸:直径15.7厘米,估价:RMB 30,000 ~ 40,000,成交价: RMB 95,200 ,成交时间:2009.05.31,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年春季拍卖会。

元代沿袭宋代旧制,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它和管理文官的中书省并称“二府”。枢府瓷是元代景德镇的著名产品,因盘壁印有“枢府”二字而得名,为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官窑用品,其品质皆为卵白釉瓷之上选。如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记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盘心和盘壁印缠枝莲纹,“枢”、“府”二字对称置于内壁莲纹之间,釉汁均匀浓厚。

元代卵白釉瓷器价格


元代所产出的卵白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为其釉色大多为白色又夹带着青色,形状像鸭卵,故称为卵白釉。元代卵白釉瓷器的胎体一般比较厚重,瓷器的施釉比较均匀、干净,因为该釉中含钙的成分较少,含钾、钠的成分较高,经过高温的烧制其瓷器的原料粘度较大,所以造成了其釉面呈失透状、釉层较厚、光泽感强、器物外表润度高的特点,而且在其瓷器上均无开片。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一般大件的瓷器较少,大多都为盘、碗等小件的器件,其中在碗类的瓷器中,有着腰碗、斗笠碗、撇口碗等,以折腰碗最为典型,撇口、斜壁,下腹呈直角形内折,小圈足是碗类瓷器的特点,“枢府”的字样被标注表示着是由元代掌握军事的最高机关认证的,印有“枢府”字样的瓷器无论是在胎质还是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比当时其他的产品略高一筹,是质量、价值的象征。

元代的卵白釉一般分为三个段位:

一是元代皇帝御用的瓷器,这样的御用瓷不论是在工艺上还是美观上都是上等的;

二是元代的上层人士所使用的瓷器,这也是为什么被称之为“枢府釉”的原因,主要说明了卵白釉的主要使用群体,这类型的卵白釉瓷器也是精品,是由朝廷花钱统一进行烧制、定制而成的;

三是一般的卵白釉,这类的卵白釉瓷器主要是根据百姓需要什么来进行专门的烧制,一般都是实用的家用瓷器,大多为圆器,也有少量的琢器供来陈列,这类瓷器的价格也分三六九等,根据其瓷器的胎质、釉色、造型、类别其价格也是不用的,这就是元代卵白釉瓷器的三种大致分类,尽管卵白釉在当时已经被人熟知,但是一些高端的白瓷仍然是用来装饰摆件的器物。

现在市场上元代卵白釉瓷器一般都是平民所使用的卵白釉瓷器,皇帝御用的以及上层官僚使用的一是因为它的存世量太少,经过长期的战乱以及社会的动荡,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的瓷器少之又少,二是因为它现在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其价格也不是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可以承受的,所以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流通的是平常的卵白釉瓷器,因为其一般都是碗、碟之类的实用瓷器,所以收藏价值不会上升。

反而是在其瓷器上标有“枢府”的字样,其内壁往往还有“东卫、福寿”等标识,而这类瓷器的价格往往很高昂,其存世量也是稀少,因为卵白釉瓷器的烧制原料是用江西特有的麻仓土,经过二元配方烧制而成,烧制而成的瓷器胎质地非常的洁净、细腻,瓷胎也是非常的厚实。元代的工艺特征是其他朝代所模仿不来的,修胎工艺特征较明显,正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造就了今天。

元代卵白釉瓷器知识


元代卵白釉瓷器起源:

元代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过去由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釉器物上常见在模印纹饰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铭文,故又有枢府釉的别称。“枢府”即“枢密院”的简称,是元代掌管军事的最高机关,这些印“枢府”铭的器物无论在胎质、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均比当时的其他产品略胜一筹,是景德镇受命专门为其定烧的官府用瓷,但传世卵白釉器中除印“枢府”铭外,还见模印有“太禧”即元代朝廷掌管祭祀机构“太禧宗煙院”的简称,以及“福禄”、“东卫”、“昌江”、“天顺年造”等铭文的器物,因此现在研究者均认为应以符合学术规范的卵白釉来命名这一品种。

元 卵白釉“太禧”铭印花云龙纹盘

元代卵白釉瓷器特征: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器物施釉比较匀净,由于釉中含钙量较低,而含钾、钠成分较高,高温下黏度大,所以釉层较厚,釉面呈失透状,釉质温润,光泽内敛,色调均匀无开片,有的制品釉面有小棕眼。

元代卵白釉瓷造型不见大器,多为盘、碗和高足杯等器型小巧的圆器,其中碗式见有折腰碗、斗笠碗、撇口碗等,以折腰碗最为典型,它的器型特点是撇口、斜壁,下腹呈直角形内折,小圈足,也有的为平实的小底足。而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所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样者高”,指的就是这种碗式。此外,传世卵白釉碗的器足也有元代景德镇产品的普遍特点,底足多无釉,外底心常有脐状凸起,削足规整,一些采用垫饼支烧的器物,底部常现火石红色砂底,并有褐色斑点,足墙边还常粘有砂粒。

元 卵白釉折腰碗

元代卵白釉瓷的装饰方法相对简单,主要为本色印花装饰,纹样题材以各种花卉纹为主,亦有龙凤、云鹤及八吉祥纹等。由于器物施釉普遍较厚且呈失透状,所以传世器中一些制品内壁釉下模印纹饰往往显得不甚清晰。

元代钧窑瓷器有哪些特征?


元代钧窑瓷器有哪些特征?钧窑肇始于北宋,在河南省禹县八卦洞烧制成功贡御瓷,制作精工,以铜红釉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诸色为代表作。

而元代钧瓷的兴起与道教敬封为国教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当时元太祖为了稳固其统治,麻痹汉民族,尊全真道为国教,奉丘处机为国师。钧瓷是祥瑞吉兆,是“开元盛世”的象征,作为当时天下第一大教全真道领袖的丘处机,为了答谢朝廷的厚赐,便效仿全真道始祖吕洞宾等西天献钧的故事,在钧瓷的故乡神垕镇恢复了钧瓷生产。传说他烧制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钧瓷,九套祭天,六套祭帝,三套祭祖。但此批器物已鲜有所见,只有诗人马祖藉有传“官窑瓷器玉为泥”之诗盛赞作参考。

元朝统治者对中原的统治的奴役,极大地摧残了中原的文化,反映在审美上,原有的对称、平衡、规整、秀巧、方圆、柔润、朴实、典雅、蕴秀、含蓄的陶瓷文化风尚都被排斥,追求实用、坚实、直观、华丽、明快的视觉效果和日用效果,影响到钧瓷业,也就产生了这一时期特定的艺术风格。

元钧的发展:

元代钧瓷处于一个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无所顾忌的时代,打破了“九五之尊、钧不过尺”的皇家御规;装饰技法以贴花、刻花、透雕、浮雕等方式进行,改新了“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思维方式,创造了“泼斑施釉”,形成了“聚色成形”“形随意见”的窑变手法,在审美上以粗犷豪放的风格见长,极具有马背上民族的鲜明个性。

元钧的主要特征:

制作手法

采用了贴花、刻花、雕浮、堆雕、透雕、镂孔等工艺,与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宋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装饰上更多地附会着其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整体造型寓意纷繁,颇显游牧农族之哗宠、天真和肤浅。

造型

在种类方面,依碗盘碟盆缸瓶为多,但也更多出现了炉、鼎、尊等,标志着向纯粹审美功能作品的过渡,如堆花三足炉,双耳连座瓶等。

工艺

在工艺上,明显承接了金代钧瓷的“不拘小节”的粗放性特征。其手的迹拍打明显,施釉厚薄不匀,并且多半釉不到足,有的作品甚至于为了数量原因,将内心剥釉或作无釉处理。

在釉的质感方面表现为,其釉质肥厚不一,垂釉、薄釉、棕眼随处可见。部分釉质有时显得精美含蓄流光溢彩,大部分则显得质感生涩,缺少必要光泽玉润等。

从釉色上看,元钧多天蓝、天青、月白,也有紫斑、红斑,但呈彩暗淡闷哑,装饰性较差,与宋钧的自然天成,美妙幻化,已不能同日而语。

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很可能改素烧固胎,釉烧呈色的流程为一次烧成,因其胎质较宋钧松散、泛黄,敲击声音缺少瓷质钵音,其烧成温度较宋钧明显低,约在1180℃-1240℃之间。

审美

从审美角度上看,元钧继续着金钧的蒙昧,处于一种质朴、童真的审美层次,与唐宋的雅士、文人的欣赏有着明显差距,但其釉色的成功把握,仍具有着永恒的魅力,鼓舞着钧瓷业的发展,当然这些评论仅现于当今出土的文物,也许还没有涉及元钧官窑的产品。

元代钧瓷的成就和意义:

元钧作品当以普遍广泛日用的民间瓷器为主流,故元钧是钧瓷审美让位于实用的回归。

总之,元代钧瓷的发生发展是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倾向相关联的,以一种粗犷、奔放、大气的风格称著于世,打破了唐宋的清规戒律,突破了宋钧造型的限制,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进入到千家万户。但其粗犷过分变得粗糙和滥制,也制约着钧瓷的品位和重返宫庭的可能,这也是元钧的可悲之处。

宋代酱釉瓷器有哪些特征


在瓷器中,有一种瓷器叫做酱釉瓷器,这种瓷器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所烧制,曾为宫廷贡品。因为宋代酱釉瓷器的制作非常精美,而且艺术魅力很大,深受世人的喜爱,让后世人仰慕,因而到了明朝时,还出现过仿制宋代酱釉瓷器的现象。1964年,南京博物馆在明故宫玉带河遗址中发现大量明朝的瓷片,其中就有酱釉瓷碗、外酱釉里蓝釉碗等,由此可见,在明朝,酱釉瓷器也是很受欢迎的。那么,宋代酱釉瓷器有哪些特征呢?据专业人士极少,宋代酱釉瓷器有三大特点:

一、器型不大

受当时烧制工艺的影响,宋代酱釉瓷器的器型都不算大,像碗、盘、瓶、碟等,都是一些比较小巧的瓷器,数量和品种都很少。此时烧制的酱釉瓷器古朴混浊,充满典雅之美,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二、颜色特别

一般情况下,各朝各代烧制的瓷器都是以白釉为主,而到了宋代,出现了非常特别的颜色,也就是酱色。这种颜色的瓷器是在青瓷基础上烧制而成的,其颜色因为釉料中含有比较多的氧化亚铁而变成了看起来像酱油一样的颜色。

在烧制过程中,当氧化亚铁的含量达到百分之五左右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米黄色的变化,当氧化亚铁含量达到百分之八左右的时候,就会变成暗褐色或者是赤褐色,如果烧制的温度比黑瓷高三十到五十度,最终烧制出来的瓷器就是酱褐色或者是芝麻酱色。

三、制作精美

虽然颜色方面,宋代酱釉瓷器要比白釉颜色深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它不精美。事实上,宋代酱釉瓷器的精美度非常高,而且造型优美,艺术精湛,深受世人的喜爱。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烧制的酱釉瓷器都非常漂亮,比如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酱釉梨形执壶,高12.5厘米,口径是4厘米,呈梨子形状,壶颈比较短,弯曲不够自然,但是腹部饱满,平底,足内较深,而且胎质细腻,釉色较薄。

此壶设计非常独特,烧制工艺不低,而且看起来十分稳重电压,虽然比不上官窑,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目前市场价值很高。

宋代酱釉瓷器在瓷器史上的知名度非常高,到了后世,依然有不少朝代在仿制,比如明初之时,就有不少仿制,而到了明末崇祯继位时,仿宋代酱釉瓷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且产量增大,这也导致目前市场中看到的酱釉瓷器大多以明朝为主,宋代酱釉瓷器很少,所以,宋代酱釉瓷器的价格非常高。

烧制青白釉瓷器的窑口有哪些?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这个庞大的窑系究竟有多大,包含哪些窑口呢?为方便喜爱青白瓷的藏友收藏研究,现将各地烧造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于下:

一、江西

景德镇窑:在青白瓷窑系中产品质量最好的窑口。目前发现烧造青白瓷的窑场有宋代的湖田、湘湖、南市街与柳家湾等处,五代时曾烧造青瓷与白瓷的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等处窑场宋代时也改烧青白瓷。器型有盘、碗、瓶、壶、罐、盒、枕等;装饰有刻、划、篦划、篦点、印花等技法;纹饰题材有花卉、飞凤、水波纹等。北宋后期吸取北方定窑的芒口覆烧法,碗、盘等圆器大都口沿无釉,形成粗糙的芒口。

南丰白舍窑:目前查明的窑场烧造年间为宋代,烧瓷品种为青白瓷,器型以盘、碗为主,此外还有注壶、盏托、盒子、缸、钵、罐、瓶、枕等。装饰方法有刻、划、篦划、贴花,以刻花纹居多。刻剔月梅纹为一枝梅花与一弯新月遥遥相对,与吉州窑画、刻的月梅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妙。窑址中还出现有一种青白釉酱口碗,其他窑口甚为少见。南丰窑青白瓷的色调与景德镇制品有所区别,景德镇的釉色偏青,而南丰窑的偏白。

吉州窑:宋代著名民间瓷窑,窑址在永和镇。烧瓷品种繁多,以黑釉瓷最著名,其青白釉瓷的器型主要有碗、高足碗、罐、洗、盒、枕、灯、壶、三联盒、点褐彩骑狗俑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图案有凤纹、花卉纹、柳斗纹、菊瓣纹等;装烧也借鉴北方定窑的覆烧法。

赣州窑:窑址在七里镇,宋代时烧刻划花青白瓷,元时烧青白釉。发现较多的器型是高足杯,而最具特色的是柳斗杯,杯里施青白釉,外部素胎刻柳斗纹,颈部饰有一周凸起的乳钉纹。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水瓷器中有与此相同的柳斗纹罐,属赣州窑产品。

二、安徽

繁昌窑:窑址位于柯家冲,烧制的青白瓷器型有执壶、盒、碗、盘、枕、瓶、罐等,瓷胎较薄,釉面光润,有开片。器物以光素无纹者居多,也有少量刻花、印花装饰。另繁昌骆冲窑以及泾县窑头岭、窑峰等窑场也烧造有青白瓷。

三、福建

福州窑:烧造青白瓷的窑址位于距福州15公里的北峰宦溪乡窑,是一处宋元时期窑址,以烧造青白瓷数量较多。器型有注子、注碗、罐、瓶、钵、器盖、缸。有光素与划花间篦划纹两种装饰。

同安窑:同安窑是唐至元代闽南地区外销瓷产地。汀溪水库附近的三处宋元窑址以烧造珠光青瓷为主,也烧造有部分青白瓷,器型有瓶、壶、碗、杯、缸、盘等,纹饰与青瓷基本相同,盘、碗里心有划花间篦划或篦点纹,碗心修坯时多有一小圆窝。瓶、罐、缸外部多刻划一组细线条交叉组成的斜十字纹,印花有朵花、鱼纹,多见于盘内。

南安窑:唐至清代晋江地区外销瓷产地。烧制青白釉器的东田窑距南安县城18公里,器型以各式盘、碗居多,如里饰卷叶、莲瓣、草花、水仙、折枝花纹,外划莲瓣纹的青白釉碗、划草花纹洗。盒子的造型有瓜式、菊瓣式等,胎较厚,盒身较高。此外还有瓶、罐、高足杯等器型。

浦城窑:唐至元代民间瓷窑。其中的大口村窑场以烧青白瓷为主,器型有碗、盘、盒、罐、钵及各式壶,釉色有湖蓝与灰青色,器身多印有阳纹装饰。堆塑瓶数量较多,有的瓶身饰以褐色彩绘。

厦门窑:宋代闽南外销瓷产地,窑址在厦门东瑶一带,遗物有青釉、青白釉、黑釉等器物。青白釉器有划花碗、起线纹瓶等。

德化窑:宋至清代沿海地区外销瓷的主要产地之一,目前已发现180余处古窑址,其中的碗坪仑窑和屈斗宫窑都是宋代烧造青白瓷的主要窑场。碗坪仑窑宋代烧制青釉、青白釉及近似白釉的器物。其中青白釉器有瓶、壶、罐、缸、盘、碗、军持、盒子等器型。有专门制作盒子的作坊,盒盖上阳纹印花,题材丰富,各种动植物题材达一百多种。碗、盘、瓶等器物上划花间篦划纹技法的应用也较多。屈斗宫窑宋元时期则以烧造青白瓷为主,器物有碗、高足碗、盘、折腰盘、瓶、罐、壶、盒、军持等。装饰有印花与划花,印花在盘、盒、军持上比较多见,划花常应用在瓶、碗等器物上。

仙游窑:境内发现的宋代窑址同时烧造青釉、青白釉、黑釉瓷器。

永春窑:宋元时期以烧青白瓷为主。宋代时以蓬莱窑器质量最好,其中以碗为大宗产品,其中以内饰划花间篦划纹、外饰蝴蝶纹的最具地域特色。青白釉盒子的数量仅次于碗,造型多样,盖面印有牡丹、莲花及折枝花纹,一些盒上还饰有酱红色彩绘。

莆田窑:宋元时期外销瓷产地之一。其中灵川窑是专烧青白瓷的窑场,遗物有盘、碗、洗,碗盘内有阳纹印花装饰,洗外印细线条莲瓣纹,其装饰、器底都与德化窑较为接近。距县东12公里的西天尾窑生产的青白釉器有划花篦划纹盘、碗。

安溪窑:宋至清代晋江地区外销瓷产地。宋元时期以烧青白瓷为主,亦有少量青瓷。青白瓷器型有各式盘、碗、瓶、壶、军持、盒子等。碗有六瓣花口的造型,有的里饰6条凸线,有的饰划花间篦划纹,有的外刻复线、内饰篦划纹,中心刻团菊纹,还有光素的、饰大小菊瓣纹的或唇口较宽的,形式多样。军持腹部比较丰满,胎较厚,器身饰酱彩。盒子有大小多种形式。多饰阳纹卷枝纹,印纹线条比德化窑的纹饰粗。

泉州窑:宋元时期晋江地区外销瓷重要产地。其东门外碗窑乡窑址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出土物有碗、盘、印花盒、菊瓣盒、蔗段盒、洗、盘托以及印花盒的素坯。

漳浦窑:宋元时期闽南沿海地区古瓷窑。其境内的竹树山窑、南山窑、罗宛井窑、南门坑窑、仙洞窑等宋元时期烧造青釉与青白釉瓷器。青白瓷有碗、盘、碟、壶等,装饰以划花间篦点纹为主,有的碗外饰莲瓣纹。

闽清窑:宋元时期闽东地区民间瓷窑。烧瓷品种有青釉、青白釉及黑釉。其青白釉器的造型、纹饰与青釉相似,胎体较厚,有刻划花装饰,纹饰以荷花居多,亦有菊瓣纹。出土的唇口大碗、中碗标本较多。

连江窑:宋元时期闽东沿海地区外销瓷产地。其浦口镇所属井头里、锦上窑及西山顶几处窑址以烧青白瓷为主,有精粗两种产品,精品数量少,白胎;粗者胎釉偏灰。器物有唇口、直口、敞口各式碗以及盘、碟等,多光素无纹,胎较厚重,制作较粗糙,碗、盘里心多无釉,有少量饰划花间篦划纹,质量较好。

建阳窑:宋代黑釉瓷器的著名产地,但宋元时期也烧造少量的青釉和青白釉瓷器。

南平窑:宋元时期瓷窑,窑址位于闽江上游南平境内的茶洋。烧瓷品种有青釉、青白釉、白釉、黑釉、绿釉等。青白釉器物有壶、盘、碗、钵、多嘴壶、蟠龙盖瓶、执壶、小罐、高足杯、盏托等;装饰多为印花,花纹有阳纹与阴纹之分,印花盘、碗的折枝花纹还间有“蔡”“玉”“寿”“福”等字样。

光泽窑:宋代闽北民间瓷窑。其茅店、寨里等窑址烧造青白釉及黑釉瓷,其中青白瓷的数量较多,胎体洁白,造型多样,装饰有印花双凤、飞鹤、蝠鹿、蝴蝶、双鱼、水藻及花卉纹。釉色有的纯正,有的偏灰、偏黄。烧法有正烧与覆烧两种。

邵武窑:宋至清代闽北地区民间瓷窑,窑址在邵武四都青云山,是一处以烧制青白瓷和白瓷为主的瓷窑,同时兼烧黑釉瓷器。其窑上村后门山窑与巴掌山窑烧青白釉小杯、高足杯、碗、碟、盘、罐等器。杯、高足杯有八方形,小盘有折腰形,造型精美。

泰宁窑:宋元时期闽西北民间瓷窑,主要生产青瓷、青白瓷及黑瓷。青白瓷器物有高足杯、菊瓣盘、灯、香炉等,炉中有的饰刻花,有的盘、碗里印“寿”“用”等字样。

建宁窑:宋元时期瓷窑,窑址位于县城西南的兰溪。经实地调查,发现宋元时期烧制青白釉划花碗、杯、盘、壶、器盖、瓶、谷仓罐等器,有些质量很好,颜色类似景德镇湖田窑器。

崇安窑:宋至明代闽北民间瓷窑,在崇安(今武夷山市)境内已发现多处宋代窑址,其中烧制青白瓷的有两处,出土有盘、碗、杯、碟、洗、盒,其中苑埂窑产品质量最精。因崇安北部与江西交界,青白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景德镇和南丰窑的影响。

建瓯窑:宋代闽北瓷窑,烧瓷品种有青白釉、黑釉。青白釉器型有盘、碗、高足杯、壶、盏托、罐、花口碟等;装饰技法有印花与划花,印花纹饰有莲花纹、鱼纹、婴戏纹等,划花纹饰有花卉纹及划花间篦划纹。青白瓷釉色有两种,一种为湖蓝色釉,与景德镇青白瓷造型、花纹、烧法都相似;另一种为灰白釉,质量较粗糙。

罗源窑:宋至清代瓷窑,窑址位于福建罗源八井村碗窑里。宋代时烧造青瓷、青白瓷、黑瓷。其中青白瓷有碗、盘、碟、钵及执壶等,装饰有篦划牡丹等花卉纹。

宁德窑:宋元时期闽东北民间瓷窑,窑址位于宁德飞莺镇及扶摇乡,烧瓷品种有黑釉和青白釉两大类。青白釉器质量较粗糙,釉色偏灰,胎体厚重,部分碗足较高,有的碗外划有细线纹或花瓣纹,少量碗心有细线划花装饰。器型除各式碗外,还有小杯,造型特征为足高且外撇。

宁化窑:闽西地区宋元瓷窑。已发现的泉上窑出土标本有青白釉及黑釉器物。青白釉器物有印花绣球菊瓣纹盘、印花莲池游鸭纹碗、刻花篦划纹碗、印花洗等。

四、广东

潮州窑:宋代生产外销瓷的重点瓷窑之一,窑址在潮安。潮安宋时属潮州,故名。其中以笔架山窑址规模最大,堆积最为丰富,产品有青白釉、青釉、黑釉和褐黄釉瓷器。青白釉为其主要产品,器物种类齐全,有碗、盘、碟、杯、执壶、瓶、炉、罐、盂等,其中喇叭口细长流壶与浮雕莲瓣纹炉最为典型,凤头壶与鱼形壶也是该窑的特色产品。装饰方法主要有刻花、划花、篦划和褐色点彩四种,划花间篦划纹经常用于壶、瓶、罐、碗等器物,划花线条纤细流利,篦划纹短而直的多,弯曲的少,褐彩装饰见于造像上。

西村窑:广东宋代瓷窑,窑址位于广州西北,主要烧瓷品种有青白釉、青釉、黑釉、褐釉及低温绿釉,其中青白釉比例最大。其青白釉产品釉的基调为白色,有的呈淡青色,也有的略带灰或淡黄色。器型有凤头壶、折沿盆、碗、杯、炉、瓶、罐、拍鼓、盘、盒、枕等。装饰有刻花、划花、刻划花、印花、彩绘、点彩、浮雕、捏塑,其中以褐色点彩及彩绘最具特色,方法是首先在坯体上刻、划花,再进行彩绘或点彩。彩绘盘、碗口径一般在25~35厘米之间,纹饰有折枝花,笔法简练;点彩也常见于大件碗、盘里部,刻划纹饰后再点几个或几组彩点。

惠州窑:北宋时期瓷窑,窑址位于惠州郊区东平窑头山,出土瓷器标本有青釉、青白釉、白釉、酱色釉等。青白釉瓷器胎色多为灰白色,其碗、杯、壶是该窑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兴宁窑:宋代瓷窑。窑址主要分布在永和镇崇新、廉丰、竹居庐等处,宋代烧制青白釉盘、碗、壶、杯等器物,胎白而薄。

封开窑:宋代瓷窑,窑址位于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的都苗村。烧制品种有青釉、青白釉,器物风格与西村窑及潮州笔架山窑相似,唯工艺较为粗造。

惠阳窑:宋至明代广东沿海地区瓷窑。位于窑头山的宋代瓷窑以烧青白瓷为主,釉色不稳定,有标准的青白色,也有浅青、淡黄或浅灰等色。装饰有刻花、印花,纹饰内容丰富,造型多样。

五、广西

藤县窑:晚唐至宋代瓷窑。宋代专烧青白瓷的窑场位于中和圩,器物有碗、盘、碟、盏、盒、壶、钵、灯、炉、枕等,胎体薄,质细腻,釉质莹润,釉色偏白。装饰采用划花、印花,多饰于碗内。

容县窑:宋代瓷窑。烧青白瓷的窑址位于县城以西,器型中以碗最多,此外还有杯、盏、盘、壶、钵等。装饰方法采用刻、划,刻花纹样有菊瓣纹、莲瓣纹,常见于碗、杯、炉等器物;划花多饰于碗、盘内。

北流窑:宋代瓷窑,以烧青白瓷为主。此处青白瓷釉色偏白,外施釉至足底,圈足矮浅。素面器物有碗、盘、碟、杯、瓶、壶、罐,印花装饰多饰于碗内。纹饰有缠枝花、折枝花、凤纹、海水鱼纹、鱼穿莲花和婴戏纹。此外还有少量青白釉施褐彩小碗。

六、湖北

武昌窑:宋代瓷窑。目前发现的烧制青白瓷的窑场有位于梁子湖西岸的土地堂乡青山窑,这里烧造有青釉、青白釉、白釉瓷。青白釉器物以碗、盘为主,装饰有划花间篦划纹、莲瓣纹,花口碗及起线纹器物也有一定数量,质量好的与景德镇青白瓷相似。

鄂城窑:唐至宋时期瓷窑,窑址位于鄂城梁子湖一带,烧瓷品种有青釉、青白釉。青白瓷多为碗类,胎质细密洁白,釉色泛灰,有划花装饰。

七、湖南

衡东窑:宋至清代瓷窑,宋元时期制品有彩瓷与青白瓷两大类。青白瓷窑场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小初乡、油麻乡、大桥乡一带,产品有碗、杯、盘、瓶、罐、壶、高足杯、坛、盏等。胎较白,釉色白中泛青或泛黄。碗、盘、杯等多采用覆烧或砂粒垫烧,覆烧者口部无釉。装饰有印花花卉纹,也有在碗外壁印一周回纹,下印莲瓣纹,时代为宋代。

耒阳窑:宋元时期瓷窑。其青白瓷受江西瓷窑影响,器型有碗、盘、杯、灯、高足杯、执壶瓶、炉等。碗、盘采用覆烧法,口部无釉。装饰采用印花、刻花工艺,纹饰题材有缠枝或折枝莲花、菊花,还有的在器外壁饰莲瓣、菊瓣纹,并常采用联珠纹、勾连云雷文作边饰。

八、江苏

境内金坛发现有元代青白瓷窑址,烧制刻粗莲瓣纹的青白釉平底碗;无锡发现宋代青白瓷窑址,质量较为粗糙。

九、浙江

境内目前只发现有江山窑宋元时期烧制青白瓷。因江山毗邻江西,受景德镇、南丰窑影响,青白瓷产品的造型、纹饰都与江西产品近似,器物以划花碗较多,胎较厚重,釉色偏灰,其次还有印折枝花菊瓣盒、三兽足八卦炉、花口瓶、盘、壶等器型。

(文中资料来源: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出版;冯先明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

元代卵白釉瓷探讨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时间短暂,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却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当时有许多优秀陶瓷品种,元卵白釉瓷、青花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元青花瓷在上世纪前期还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中后期已逐渐被世人重视,成为古陶瓷学术界议论的热点。目前已陆续有不少研究成果和介绍材料问世。但是,卵白釉瓷(枢府瓷)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马未都先生说:“近些年来似乎有些失宠”,确是如此。笔者有缘,多次采集到卵白釉瓷标本,并收藏了少量卵白釉器物,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经长期欣赏、揣摸并学习了一些文献、资料,深感对元卵白釉瓷有进一探讨的必要,也盼望我国古陶瓷学术界像对待元青花瓷一样对它更多的关心,使这一国之瑰宝得到世人应有的认识和评价。不久前李知宴先生在《中国陶瓷研究》上发表了《论枢府釉瓷器》一文,对元卵白釉瓷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拜读后获益匪浅。受李先生的启发,笔者将前几年所写有关粗陋文字,进一步整理,在学刊发表,以求教于李先生和有关方家。

一、卵白釉瓷的正名

元代文献中尚未见到有关卵白釉瓷的称谓,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成书于明嘉靖年,吕震等编撰的《宣得鼎彝谱》卷八赐内府道扬及天下名山宫观法盏炉条有:“仿元朝枢府窑款式。”其后一条又称“仿枢府瓷款式。”可见明代已有枢府窑、枢府瓷的说法。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明确指出:“长期以来把元代的卵白釉瓷统称为枢府器是不恰当的。但为了照顾历史上的习惯称呼,仍认为以称这类卵白釉瓷为枢府瓷比较妥当。”我们认为在当时出土及传世卵白釉瓷器、标本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实事求是地暂时定名是无可非议的。但时至今日,景德镇已正式进行了窑址发掘,许多元卵白釉器物及标本问世,特别是某些新发现的署款卵白釉瓷标本的发现,似乎已绝对难以维系那种历史上以偏概全的称呼了。笔者赞同上博陆明华先生的意见:“对这样的称谓,……值得予以纠正。”这里就本人所接触到的一些新标本及有关瓷器就枢府瓷正名为元卵白釉瓷作如下论正、补充:

1.元代景德镇所出名瓷除枢府瓷外尚有青花、釉里红、红釉、兰釉、孔雀兰釉、彩釉等,它们均以装饰、釉色的特征而定名,正名为卵白釉瓷与它们可以谐调统一。

2.枢府瓷带有一定的官窑瓷或官办瓷意味,实际上大部分卵白釉瓷都是民用瓷。卵白釉瓷能涵盖枢府款瓷,而枢府款瓷决难涵盖全部卵白釉瓷。估计将来还会有卵白釉官窑瓷及卵白釉民用瓷之分。“枢府官窑瓷”已不恰当(它仅是一部分官府用瓷);“枢府民用瓷”更是自相矛盾的笑话。

3.从新出土和已知的传世卵白釉器物来看已远远超出“枢府”款,除已问世的“太禧”、“昌江”、“东府”等外,江西省文物考古所1999年在景德镇湖田发掘卵白釉瓷窑址时,出土了带“玉”字署款的卵白釉高足杯残器。在扬州发现了“宪台公用”青花款卵白釉碗底。笔者1989年出差安徽宣城时也曾采集到“玉”字款双龙卵白釉高足杯,残留碗的大部及柄的全部。不久后(1990年)张浦生、李广宁两位先生来寒舍时曾亲自目睹过此标本,当时他们对其造型及釉质颇为赞赏,但因过目瓷片较多,笔者未及详加介绍署款,故那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次年又在宣城采集到署有“宪台公×”久完整的字款碗底,后来见王晓莲女士文章,才知另一字为“用”字,则款意自明。元宪台即御史台,为元中央政权三大机构之一。问题是其他用器物何以会在扬州、宣城出现。元代除中央机构设御史台外,在江南、陕西诸道还设有行御史台。京都御史台称内台,行御史台称外台,其官品秩与内台相同。扬州曾为江南行御史台驻地;宣城为江南道宁国路驻地,设有行御史台隶属的肃政廉访司,宣城之器当为廉访司公用器物。该标本采自宣城梅文鼎纪念馆工地,该处恰为历代官衙所在。除上述标本外笔者还采集到署釉里红“李”卵白釉碗底瓷片一枚,其书法为“松雪体”,工艺为元无疑。

4.从新的发掘报导看,卵白釉器并非一处窑址专烧,据景德镇镇古陶瓷研究部门提供的资料:刘家坞、南河北岸、市区落马桥、珠山附近均有卵白釉瓷发现。

有的地方器物有枢府款,而大部分没有枢府款,有枢府款的窑址也未必可以称为枢府窑。刘家坞烧枢府款瓷,但它大量的还是烧影青瓷及青花瓷,甚至黑釉粗瓷,如果把刘家坞窑址称为枢府窑也是不恰当的。既然尚没有一处专烧枢府瓷的窑口,因此也就不存在枢府窑,刘家坞有枢府款的卵白釉瓷只是湖田窑在元代兼烧的器物,按道理仍属湖田窑。所以我们不必专称枢府窑或枢府釉而应并入卵白釉瓷一类,称它为“卵白釉瓷”。如果将来能够确认卵白釉瓷中有地道的供宫廷使用的官窑瓷,可以称那一部分为卵白釉官窑烧,但枢府尚不能称官窑瓷。

5.历史上的命名,今人未必要与之强行一致。如宣德红釉器,明清时曾称宝石红、祭红、积红等多种名称现在已统称之为宣德红釉。随着时间的推进,面世文物的增多和人们视野的扩大,以新的认识为依据,实事求是地予以适当命名,才是比较科学的。

二、元卵白釉瓷的胎、釉特征

人们常说:“元卵白釉瓷(枢府瓷)胎体厚重,釉呈失透”,事实不尽然。笔者观察了大量元卵白釉瓷器及其标本,恰恰认为这样地卵白釉瓷胎釉的评价是不公正、不准确的。

(一)元卵白釉瓷的胎质

元卵白釉瓷的胎体较宋影青瓷确普遍厚一些,但与元影青瓷则较接近,与其它一些窑口的瓷器,如与唐、五代越窑、宋五大名窑的哥窑、钧窑以及宋元龙泉窑瓷等相比其胎并不算厚重。不少的卵白釉瓷器,如高足杯,其杯壁都比较细薄,笔者采集的高足杯壁上部薄得透亮。即使是凤纹、芦雁纹一类大碗和一部分折腰碗的上部也较精细,薄厚适当。只是有些民用粗瓷胎较厚,但它不是存世卵白釉器的主流。1980年江西高安出土的窖藏元瓷中的九件卵白釉印花五爪龙高足杯也是“胎骨极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常见的枢府款或无款的类似盘盏可能多为军事部门人员使用,较其他铭文及类型的器物略厚实,过去见到的此种器物较多,曾将其视为整个卵白釉瓷器的代表胎质,实际上也有一部份较精细的。不论那种都较越器、龙泉、哥窑器、钧窑器薄得多。所以笔者意见,评价卵白釉瓷胎质对不宜用厚重的字眼,可否用“胎质坚白,较为致密,”最多指出其胎一般较宋影青瓷厚,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望是卵白釉瓷胎质较一般元代瓷器的胎质细纯,几乎没有多少杂质,故鉴定元瓷常依据的胎中有类似“芝麻点”的杂质和裂隙,对卵白釉瓷基本上不适用。这可能是卵白釉瓷特别讲究追求“白”的效果而注意胎质的缘故。

(二)卵白釉瓷的釉质。

元卵白釉瓷的釉质并不尽是失透状的,据笔者观察,除一部分印花小盘盏(含有枢府款者)及某些大碗呈半失透状外,大量的印花大盘、折腰碗、高足杯等都比较莹润,有的甚至接近汝瓷、宋官窑瓷的莹润度,估计都是为了追求“玉”的效果,失透者(木光)达不到此效果。傅振伦先生对故宫所藏太禧盘的赞誉是:“胎质细腻,洁白坚实,釉色莹润,如羊胎美玉。”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它代表了所有精细的,甚至存世大部分元卵白釉瓷的客观情况。但是人们长期以来却总是把“失透”概括为卵白釉质的描述,这是非常片面的。有时还把卵白釉瓷所固有的莹润特征说成是过度性的,特殊性的,或介于卵白与影青瓷间模棱两可的。似乎只有失透状者才是标准器,这不成了“取粗弃精”,把事物的主要本质颠倒了么。1999年江西考古所在湖田窑址发掘出的一批“玉”字款卵白釉高足杯介绍说:“无论在装饰题材与制作工艺上都比内有枢府款字者要讲究、精致。”上述在宣城所采集的元卵白釉印花双龙纹“玉”款式高足杯也是釉质莹润、制作精良。笔者采集的云凤纹卵白釉无款碗残片;在湖田窑区公路边沟拾到的枢府款类中号盘底;在合肥三考口工地采集的高足杯残柄釉质均细致莹亮。在《中国陶瓷全集》元中所介绍的38例卵白釉器物,其中对28件作了釉质评价。莹润、柔润、亮润者达17件之多。实际上有的评为失透者可能受习惯影响,从图像看仍较莹润。笔者采集了数十片卵白釉瓷片,失透者尚不足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上博所藏任氏墓出土的元卵白釉龙纹高足杯则釉失透较重,已无莹润可言。那是一个特例,可能是长期处于潮湿的墓内,光泽已退,但其造型、纹饰仍保持了精品的原貌。

三、官窑卵白釉瓷问题

官窑概念看去似较清楚,如明清官窑(实指宫廷用瓷),但又不甚明了。人们常把明以前器物上有“官”字或有官府款者都视之为官窑,这样容易造成标准的混乱。笔者意见,官窑瓷应该有一个统一概念,官窑的范畴定得不宜太宽,笔者曾收集到景德镇产“官用供器”款元釉里红瓷片一枚,但瓷质粗糙,据说可能是最低级的烧陶“官”,供窑神所用之器,难道这种器物也能称“官窑器”吗?所以还是像明清瓷的标准那样,朝廷专用窑场生产的御用瓷才能称为“官窑瓷”。

如按上述标准,目前在元卵白釉瓷中尚难确定那里是卵白釉瓷官窑窑场,那些是卵白釉官窑瓷器。元卵白釉“太禧”款盘为元内廷太禧宗禋院祭器,应是官窑器,但尚不知景德镇何处窑口所烧。其他署款均为元政府机构或个人定烧之物,尚难称为真正意义的官窑器(包括枢府款器),“五爪龙”纹饰者有可能是宫廷用具,但从高安窖藏、青浦任氏墓、杭州储运公司窖藏来看,不排除消退时有时尚未有“臣民不得用双角五爪龙”纹饰的规定,或对皇帝的禁令贯彻不力,因而有可能仍属民用瓷。据观察“五爪龙”器较同类大小的器物未必精细,说明使用者身份无多大区别。就笔者所见器物,如任氏墓高足杯,笔者收藏之高足杯残器,前者五爪龙,后者四爪龙,从釉色、胎体厚薄看,似乎后者还优于前者。但是上述“太禧”款盘和《元史》祭器篇有“中统以来,杂金宋祭器而用之,至始初,始造新器于浙江行省,其旧器悉置几阁”的记载(浮梁州隶属江浙行省),可知元廷在景德镇设官窑烧祭器是可能的。笔者曾采集到卵白釉瓷大碗残底一枚,其工艺之规整在同类瓷中历来罕见。外壁下为划花仰莲纹,内壁为印花龙纹(龙爪不全,但能看出为五爪型),令人惊奇的是其内底有流畅的划花大风带如意纹。此纹饰在教材中列为洪武瓷特征,该器的整体纹饰与上博展示的永乐甜白釉大碗纹饰如出一辙。笔者尚收藏有相同的永乐碗底残片标本,相同纹饰的永乐釉里红碗底残片标本,只是元器另有自己的特征,如碗底厚实,外底面有旋纹,底足外端整齐地斜削一周,足根有火石红斑及少量砂粒。其底足厚达1厘米之多,底径达9厘米,恰为笔者所藏元卵白釉飞凤纹大碗底的两倍。其碗壁与凤纹碗相似,估计口径达35厘米以上。且釉色润亮匀净,胎白坚密。如此之大的碗具(像飞碗一样呈浅平斜坡状)及其造型特点当为祭器无疑。因永乐官窑甜白,釉里红器在纹饰上、风格上都与其一脉相承,该大碗应与明早期官窑同一窑场或同类窑场,为官窑卵白釉瓷的可能性很大。上述飞凤纹大碗制作亦十分精良,当为同一窑场之产品。笔者由此揣测景德镇一定有元官窑窑场,而且与明官窑窑址相近或一处,明官窑就是在元官窑窑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景德镇的古窑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元官窑窑址的面纱终将被揭开。

四、元卵白釉瓷与元青花瓷、红釉瓷、彩瓷

元卵白釉瓷由于色白而匀,器外多无纹饰,犹如白纸一张,故适宜“作画”,为青花、色釉、五彩提供了“用武”之地,促进了我国青花瓷、色釉瓷的发展和五彩瓷的出现。

内蒙窖藏出土的“青花龙纹高足杯”,鲜艳的青花色调和勇猛的行龙,令人惊叹,而更令笔者注意的是内壁的卵白釉印花龙纹。笔者见到的是橱内的展品,无法仔细观察。恰巧不久收集到了完全相同质量和造型的瓷片标本,经不断观察,把玩,确为高质量的卵白釉无疑。前述“宪台台×”青花瓷片,其内底亦为卵白釉印花纹饰。英·哈里加纳所著《东方青花瓷器》(叶文程等译)一书在第一章《青花瓷的起源》中认为:“高足杯也是属于最早的一类青花瓷器”。并列举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所收藏的模印纹中刻有“玉”字的青花高足杯,那恰是笔者所收藏的前述“玉”款卵白釉高足杯之发展物。笔者尚收集到元红釉高足杯瓷片标本,其外壁通体红釉(色调已较成熟),内壁为卵白釉印花龙纹。耿宝昌先生曾在《中国文物报》介绍他到的卵白釉五彩戗金龙纹玉壶春瓶,为“梦寐以求”的元五色花、戗金器,但因特殊原因,却“失之交臂”。笔者有幸在友人处见到有类似纹饰和制作工艺的五色戗金龙纹瓷片一方,其龙纹及云朵纹均立粉打底,龙身鳞纹戗金并绕以桔红绶带。云朵为白粉上填以殷红、正蓝、翠绿色,留出云朵的白色轮廓,呈层层叠叠,相互勾连之生动形态。龙纹及云朵均具有元代纹饰特征,唯底釉较一般卵白釉亮纯。其色调像一泓平静的春水,又像明净淡青的晴空。画面不大,约8厘米见方,但美不胜收,如为完整器物(可能为中型彩罐),将是何等的富丽堂皇。更可喜的是不久前上博斥巨瓷从香港购回了六件器物,据介绍也是在卵白釉上施以类似“立粉”工艺,实乃卵白釉瓷族中的奇珍!我赞成耿老的高见:“它的被发现将景德镇烧成五彩瓷的历史提前了约半个世纪之多,并首开珐琅彩之先河。”

综上所述,可见元卵白釉瓷所作之贡献之大矣!值得在中国陶瓷史上大书特书,值得古陶瓷学术界认真加以研究。但这不是说元卵白釉瓷是元青花、红釉瓷、彩瓷的惟一底釉之源,其他白釉瓷可能在某方面或早或迟也做出过贡献。如早期的一部分民用元青花,民用红绿彩瓷就不是以卵白釉为底制作的,成熟期至正型元青花器那微青色,细润的底釉与鲜艳的进口蓝料相结合把元青花瓷堆向了顶峰。

茶叶末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茶叶末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茶叶末作为釉色称,始见于《陶雅》一书,该书初名《瓷学》,后又名《古瓷汇考》,是一部记述清末古董商人心得体会笔记性质的杂录。该书所称茶叶末,是指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湿透状,釉色黄、绿参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之曰“茶叶末”。

1、茶叶末釉瓷器年代特征:从宫中传世品来看,清代茶叶末基本都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所稍早,数量多、品种全,制作精美,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二朝,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朝也有烧造,但数量不是很多。其中雍、乾二朝特色比较鲜明。

2、雍正茶叶末釉瓷器特征:雍正茶叶末从釉色上看最具魅力,釉面细腻,色泽幽静匀润,颜色多变,釉色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造型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题突出的是“秀丽”,端庄典雅,讲究线条的变化流畅,质朴简洁,刚中却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前的协调。圆器小件少,琢器多,尤以瓶的数量最多,基本是陈猎瓷,也有部分文房用具。款识均是在器物底足内阴刻四字“雍正年制”或者六字“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字体工整规矩。

3、乾隆茶叶末釉瓷器特征:乾隆茶叶末首先是胎体细腻,瓷质紧密,胎壁比雍正时略厚,釉面匀净,有的带棕眼和丝文,光泽莹润,釉面色调有深浅之分,深者略显黑褐,浅者因黄色釉面上小黑点密集较多而显黄色,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一般器足为黑褐色,仔细观察会发现足部釉与露胎釉相接处有刮削时无意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状边缘。乾隆茶叶末釉瓷器造型继承了雍正样式,也有仿古铜器式,还有创新样式。款识上,多在器物底足内篆书“达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数是四字篆书“乾隆年制”,个别写于器物口边六字篆书款。

4、清代晚期茶叶末釉瓷器特征:嘉庆初期茶叶末釉瓷器仍然延续乾隆的风格,有着较高的水准,嘉庆后期,瓷器质量开始下降。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仍有烧制,但是已经逐渐衰落。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代白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代白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