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 导航 >

油滴釉瓷器收藏价值如何

油滴釉瓷器收藏价值如何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全釉瓷砖 黑釉瓷器鉴别

2020-11-16

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黑釉瓷器古朴雅致、色泽端凝,近年来在拍卖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也是有目共睹的。而油滴釉瓷器作为作为黑釉瓷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因其装饰手法特别,呈现出极具风韵的点釉状,所以也被列为黑釉瓷器中的名瓷,但它的收藏价值究竟如何呢?又应该怎么去鉴赏油滴釉瓷器呢?

首先,油滴釉瓷器的特别之处在于,通体遍布灰色圆点,色呈银灰,具有金属光泽,且大小不一,大者如油滴,可以达到数毫米;而小者如针尖,细微处见功力。所以油滴釉瓷器也常被称之为“雨点”与“滴珠”,都是取自其通身点露的美态。而作为瓷器装饰来说,油滴釉瓷器还有一特别之处,那就是其上圆点所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相似而立体的,在放大镜之下看,可以清楚看到油滴都是六角形,不仅规则而且精美,乃造物之奇妙,在平面的瓷器釉面上呈现出立体的效果,是鉴赏油滴釉瓷器的一大要点。

同时,判断油滴釉瓷器的价值,还需要观其成因。一般来说,油滴釉瓷器都是石灰石配釉的,并且采用铁作为呈色剂,因铁尚黑,所以往往釉面光润而色泽深邃,有古朴韵致。又因为油滴釉瓷器一般是生坯直接挂釉的,遂别具一种简宁素雅之感,在鉴赏时应关注其质地,作为黑釉瓷器中的上品,油滴釉瓷器入窑烧制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有合适的氛围让矿物质析出晶体,形成油滴状圆点,并伴随有金属的光泽。所以在鉴赏油滴釉瓷器时,其价值是因油滴釉面本身的完成度而变化的。

而从历史沿革上来说,油滴釉瓷器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并且是由福建名窑烧造,不仅品控较为可靠,而且带有地域特色。所以我们可见的油滴釉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茶具,这固然与宋时民风雅趣相合,也与闽地风俗相关。所以油滴釉瓷器中的上品——油滴盏也是以福建窑口所出为上,特别是建窑制品,又因为其烧造难度较高,所以成品率较低,传世者更少,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兼备。

总而言之,油滴釉瓷器的鉴赏,主要从油滴的立体感、釉面的光润程度,瓷器整体的完成度等方面进行,同时,其本身的地缘因素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尤其是茶具方面,油滴盏的收藏价值也是极高的,是现代收藏界的珍品。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宋代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的区别


油滴茶盏是黑釉瓷中的名品,中国宋代南方建窑和北方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烧制。

油滴釉属于铁系结晶釉,其特征是铁氧化物在黑釉表面析晶后,形成的斑点状花纹,类似水面上漂浮的油珠,这种陶瓷的釉色被称为油滴釉。

油滴茶盏的鉴赏除了器形之外,重点是它的釉面斑纹,斑纹的优劣是评价茶盏价值的主要依据。识别不同形态的油滴斑纹和了解各种斑纹的烧制难度是鉴赏油滴茶盏的基础。

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的差别

油滴有两类,一类是建窑油滴,另一类是华北油滴。这两类油滴外观粗看很相象,所以经常被人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外观特征区别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烧制条件不同

建窑油滴的烧成温度在1300摄氏度之上,而华北油滴在1240摄氏度左右。建窑油滴必须在还原焰中烧成,而华北油滴在氧化焰或还原焰中都可以烧成。

(二)形成机理不同

华北油滴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气泡机理。当窑温烧到1200摄氏度之上时,由于此时釉已经熔融,粘度很大,釉料中的Fe2O3分解产生的小气泡被封闭无法逸出釉面,随着过程继续,釉层中小气泡越来越多,并逐渐合并成大气泡,由于釉层中气泡具有富集铁氧化物的能力,使得釉料中铁氧化物逐渐迁移并聚集在气泡周围,当釉层中的气泡增大到足以克服釉层阻力时,气泡便破裂,形成一个类似火山口的凹坑。随着烧成继续,这些凹坑被周边的釉逐渐填平,而聚集在气泡周围的铁氧化物也显露出釉面,在冷却过程中,便析晶形成华北油滴的斑点。

建窑油滴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浮萍机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当建窑油滴釉烧到1300摄氏度左右时,由于窑温高、釉粘度小,FE2O3分解产生的小气泡可以直接逸出釉面,而由小气泡富集到的铁氧化物易浮在釉层表面,形成与釉主体相不同的液相小滴。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液相小滴越来越多,就象漂浮在水面上的青萍,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包裹团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这些液相小滴仅仅挨在一起,没有熔为一体,就象一叶叶青萍靠在一起,当温度下降时,窑中环境条件适合包裹团中的铁氧化物析晶时,便形成建窑油滴。

(三)外观特征不同

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的外观特征是由它们的形成机理决定的,其区别有:

(1)华北油滴斑点是均匀分布的,因为它是由气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气泡,所以斑点布满整个釉面。而建窑油滴的斑点是随机而生的,所以分布不均匀,有疏有密。

(2)华北油滴斑点大小与釉层厚度密切相关,因为釉层越厚气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一个“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后就是一个斑点。而斑点的形状也取决于凹坑被拉平时的形状。

建窑油滴的斑点大小与釉层厚度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包裹团大小,所以同一件茶盏上不同部位的斑点大小疏密都可能差别很大,而斑点一般呈卵形状,这是因为烧成温度高釉流动强,包裹团受向下的拉力所致,若拉力过大,斑点则成条形状。

(3)建窑油滴釉流动强,使碗口部位釉较薄,不黑又很干涩,而在碗外靠底足处有一圈明显的聚釉。华北油滴釉不易流动,烧成后碗口不会脱釉,聚釉现象也不明显。

(4)建窑油滴斑点内有肉眼可见的沟纹(类似田泥干后的裂纹),是因为包裹团是由许多液相小滴拼合而成;而华北油滴斑点内无沟纹,是因为铁氧化物均匀聚集在气泡周围。

斑点内有无沟纹是区别两类油滴的根本标志。不管两类油滴的大小、形状、疏密、色彩等特征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形成机理会从斑点内沟纹显露出来。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对建窑油滴和华北油滴有了初步认识。下面对这两类油滴的烧制难度问题作些分析。

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烧制难度分析

判断一件瓷器的烧制难度,可以从坯、釉、窑温和窑中气氛这四个制瓷因素的制约程度考虑。

(一)华北油滴烧制难度问题

坯对华北油滴的形成没有影响,在白坯或氧化铁含量最高的黑坯上都可以烧成,而且因其烧成温度较低,用黑坯也不易气泡,变形。由于华北油滴的斑点取决于气泡,在釉层厚度不变时,气泡大小取决于温度高低,若窑温偏低,气泡难逸出釉面,产品会留下泡痕,若窑温偏高,气泡破灭后的凹坑难填平,并且斑点不圆,甚至散开消失。所以华北油滴的烧制难度在于烧成温度范围很窄,而釉面斑点越大、越圆、越清晰的烧制难度就越大。但是宋代烧华北油滴没有使用还原焰,所以斑点的分布和清晰度以及色彩等方面难与建窑媲美。现代烧制的有些华北类型的油滴,釉中含有强熔剂,就不易出现泡痕,其特征是釉面光泽度高,玻璃感强。所以内行的人更欣赏光泽度低的釉。

(二)建窑油滴烧制难度问题

建窑油滴受坯的影响很大,坯的性质不同,斑点效果不同。建窑使用含铁量高达8%左右的黑坯,尽管坯中含有较粗颗粒石英,但坯体仍经受不住1300摄氏度之上高温,产品极易变形或起泡,现代有些人使用白坯,虽然不易产生缺陷,但斑点效果不佳。建盏中有些坯的外观呈褐色,是由于窑中后期氧化所致,坯内部还是黑的。

建盏坯和釉的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欧洲有位艺术家说他经过四十年的研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解决了建盏坯的问题,但我看他作品的斑纹与建窑兔毫比还有较大差距。宋代建窑虽然烧出了高品味的建盏,但成品率极低,现代情况也是如此。所以要想达到斑纹既优美、成品率又高这一目标,解决建盏的坯釉配方恐怕是永无终结的课题。

建窑油滴烧成温度范围更窄,窑温偏低,斑点难形成,窑温偏高,斑点又易流成条形;而且由于釉流动性大,窑温稍高或釉层稍厚或烧成时间稍长,釉就流下粘底,造成严重缺陷。(注意:建盏的器形与花瓶不同,花瓶釉施到底部,釉粘底打磨后不会造成缺陷;另外花瓶口小不易变形,碗易变形;再则花瓶施一面釉,碗施两面釉,对于敏感易变的釉,碗内外析晶的条件就差别很大。)

由于油滴斑点是氧化铁结晶体,氧化铁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不同,斑点效果就不同,而还原气氛控制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它对斑点的形态与色彩影响极大。一般来说,油滴或兔毫中褐色的斑纹相对比较好烧,因为烧成前期虽需还原,但后期可转氧化;而银色斑纹就难烧了,因为析晶时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处于临界状态,若三价铁稍高,斑纹就变灰色,灰色斑纹表面有脏物感,还不如褐色美观;若二价铁稍高,斑纹又易变模糊或消失;特别是银色带蓝的斑纹,更是处于稍纵即逝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建窑许多银兔毫的斑纹不如褐色兔毫明显的缘故,而斑纹通达又清晰可见的银兔毫是极少的,所以宋徽宗皇帝也会赞叹“玉毫条达者为上”。

由上可知,烧银色斑纹,成功率就大大减少,若烧斑纹有色彩的,就更难了。曜变之所以难,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还原气氛不仅影响色彩,还影响斑纹的形状和清晰度等等。所以结晶釉在析晶时,受还原气氛影响越大,其烧制难度就越大。这也是建盏釉与铁红釉以及其他结晶釉在烧成方面的一个重大区别。

过去有人认为,建窑油滴和曜变是在烧兔毫时偶然得到的,实际未必如此。第一件油滴无疑是在烧兔毫时产生的,但效果不一定好,当窑工发现这种特异斑纹后,肯定会想方设法追求更多更好的作品,从现存油滴和曜变这几个碗的器形的完美程度可以判断,它们的由最好的师父着意烧制的,这种有意识的创作,就不可能靠偶然之窑火。

由于建盏的烧成同时受到坯、釉、窑温和气氛的严重制约,所以一件斑纹优美且外观没有缺陷的优秀建盏,是在大量废品和次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我们走进古窑遗址,从那令人惊讶的如山包状的废弃物堆积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所以无论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非常稀少,市面上更是难得一见。

宋代建盏在龙窑中烧成,其烧成难度可从烧成几率反映出来,银兔毫烧成几率比褐兔毫小得多;油滴更小,估计不会超过万分之一;而曜变就象海市蜃楼般难展芳姿。

宋代斗茶艺术东渡日本后,经过吸收发展的茶道,能够很好地流传下来,优美而稀少的建盏长期以来是日本上层阶级珍藏的宝物。《君台观左右帐记》(1511年)记载,曜变是建盏之无上神品,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第二重宝,五千匹绢。兔毫盏,三千匹绢。

当今,优秀的建盏几乎都在日本,仅存于世的三件曜变均被藏为国宝,油滴传世品也仅十余件,其中有一件为日本国宝,而我国尚无一件完整的油滴,曜变甚至连瓷片都没发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曜变建盏是国际陶艺界公认的天下第一名碗。

明代白釉瓷器收藏价值如何?


不管是现代的普通百姓,还是专门在陶瓷行业从事多年的专家和古玩收藏家,他们对于白釉瓷器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白釉瓷器让人感觉到干净、雅致、朴素,是最能够让人们回归本心的瓷器。白釉瓷器来源于汉代的青瓷,在唐代达到了烧制工艺的成熟期,并在宋元时期到达了高潮,在明代达到了白釉瓷器烧制的黄金阶段。因为技术的成熟,一件件精品白釉瓷器被烧制出来并且被历代流传。那么,它的收藏价值目前如何呢?

想要知道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的高低,那就要了解到它的历史渊源。明代的白釉瓷器是在元代时的青白釉和卵白釉的基础上发展并且成熟起来的,并且在永乐年间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刻,此时的白釉瓷器被称作甜白釉。永乐时期所烧制的白釉瓷器的釉色柔滑,细腻,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明代的白釉瓷器分厚胎器和薄胎器两种,其中厚胎器的釉质多肥厚凝润,在足边和折角等处多有水绿色聚釉现象,而且多以大型圆器和琢器造型为主,例如曾经远近闻名的直径41厘米的永乐甜白釉大盘,它通体白釉,砂底,做工极为精致,而薄胎器大多被用作小型器物的烧制,例如某藏友所拍卖得到的永乐甜白釉高足碗,此白釉瓷碗小巧精致,胎体超薄,透光可清楚看到它肉红色的胎釉,吹弹可破。

在永乐以后,宣德对白釉瓷器的烧制进行了新的发展,例如他们在白瓷暗花的基础进行折枝花卉,莲瓣纹饰的暗刻装饰,此时的白釉瓷器烧制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暗刻技术的运用大多在胎骨较厚的器物之上,此时施釉较厚,且在器物表面上留有棕眼,此时也成为了宣德时期白釉瓷器的特征。

由于明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严格,且白釉暗刻在器物上进行烧制时容易出现废品的情况,白釉瓷器的成品率并不是很高,这也导致了明代白釉瓷器的现存量并不是特别高。在目前的收藏领域,一旦出现一件明代白釉瓷器也会被以高昂的价格所拍卖,例如在2014年拍卖会中,一件明代永乐白釉瓷器——暗花刻莲瓣以624万被成交,同年一件明初初期官窑出土的白釉暗刻凤纹瓷器以253万成交。

由此可见,明代白釉瓷器的收藏价值还是极高的,只是现世所存明代白釉瓷器数量极少,有价无市。

明代白釉瓷器精品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1:明永乐甜白釉暗花榴开百子玉壶春瓶,尺寸:高32.1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27,000,000 ,成交时间: 2013-11-2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通体施甜白釉暗花纹饰。颈刻卷草纹及如意云头各一周,腹部刻折枝石榴纹,枝干舒展,花果并丽,榴实熟裂,下衬灵芝纹。足饰万字纹一环。此瓶造形灵巧秀美,釉质细致莹润,暗花纹饰活泼盎然,为永乐白瓷中的代表作。

2:明永乐青白釉刻花年年有余双层花口碗,尺寸:高度4.3厘米;上口9.3厘米;下口2.6厘米,估价:RMB 5,800,000 ~ 9,880,000,成交价: RMB 9,632,000 ,成交时间: 2013-09-01 ,拍卖公司:香港嘉德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首届拍卖会。

3: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八吉祥高足碗,尺寸:直径1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6,040,000 ,成交时间: 2016-06-0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行四字篆书印款。盌撇口,弧腹,高足中空。碗内外满施白釉。盌壁暗刻佛八吉祥,碗心圈内印「永乐年制」篆书款,外环莲瓣纹。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盛行高足碗的造型,永乐高足碗常见以冬青釉、甜白釉装饰。永乐官窑瓷器多不落款,这批白釉高足碗却带款,相信是永乐朝臣沈度的手书体,亦成为明清官窑最早生产的带款瓷器。

4: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四季花卉」图撇口碗,尺寸:21.2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040,000 ,成交时间: 2013-04-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5:明永乐甜白釉执壶,尺寸:29.7厘米,估价:HKD 2,8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5,080,000 ,成交时间: 2014-10-08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此执壶釉白浊甘润,器形匀雅,选佳材,制工精熟,足见明初景德镇高超瓷艺。宋时有瓷,青中闪白,名曰「青白」;延续至元,白中闪青,谓之「枢府」;继至永乐,釉方精进,窑温略升,所出白器,温润甜腻感极强,遂称「甜白」。永乐甜白,多为祭祀礼器,配料独一,仅见单色品类。

6:明永乐甜白釉暗花莲子碗,尺寸:直径20.7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4,840,000 ,成交时间: 2015-06-03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拍卖会。

盌敞口,深弧腹,圈足。碗心暗刻折枝花纹,内壁饰缠枝菊花、芙蓉花,口沿内刻海水纹。外壁环刻莲瓣纹,口沿外刻海水纹一周。

7:明永乐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僧帽壶,尺寸:高20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4,830,000 ,成交时间: 2014-06-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永乐年制」款。僧帽壶造型源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器皿,瓷质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之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朝廷曾命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各类色釉的僧帽壶赏赐藏地高僧,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备受推崇。此僧帽壶阔颈、鼓腹、瘦底、圈足,一侧有流,前伸似鸭嘴状,另一侧有宽带型曲柄,以台阶状曲线构成宽边僧帽式口沿。应有圆钮盖,一侧有小圆系,与壶口后部的小圆系相对,客结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整体造型轻盈秀美,通体及足内均施莹润的甜白釉。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永乐时期的白瓷色调恬静柔润,故称“甜白瓷”。明代黄一正所撰《事物绀珠》中载有“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此后“甜白”称谓沿用至今。甜白瓷在我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文献称其“白如凝脂、素犹积雪”。元代已开始制作,有青白瓷制品,而以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甜白釉、红釉器为贵,其中又以永乐时最为秀美,胎体轻薄,釉质莹润,故其历来备受推崇,僧帽壶更是甜白之中的名品。本品即为其中之珍稀佳器,即永乐甜白一类,造型端庄典雅,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腹部暗刻缠枝花卉一周,纹饰流畅舒展,工艺精致细腻,布局清疏自然。圈足光滑细腻,可鉴胎骨之精,里外皆丽质非凡。颈部一周暗刻双圈“永乐年制”四字款。永乐朝带有年款僧帽壶更为珍稀,规整篆书的四字款,开创了明清御窑写款的范式,与同时期永乐青花压手杯同为写款器物代表之作。甜白釉一项为永乐皇帝最喜爱的色釉,极负盛名,世间藏者无不好逑。

8:明宣德白釉暗花莲子碗,尺寸:直径20.8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3,127,000 ,成交时间: 2017-04-04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7年春季拍卖会 。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盘心暗刻花卉莲子纹,外壁口沿处暗刻回纹,暗刻一周双层莲瓣纹,若隐若现。通体施甜白釉,纯若凝脂,素犹积雪。整体造型端庄典雅,充分彰显甜白釉之纯美,甚惬心赏,当为宣德御制瓷器之珍。明初,甜白瓷器专门为永乐皇帝特制,上面或暗刻、或模印,制作费用极为高昂,而于宣德初年因宣德皇帝旨意,才停止烧造,故传世无多。

9: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尺寸:,估价:USD 2,300,000 ~ 2,800,000,成交价: USD 3,132,500 ,成交时间: 2017-03-14 ,拍卖公司:纽约蘇富比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纽约亚洲艺术周 。

宋代黄釉瓷器收藏价值


中国的陶瓷有着源远流长得历史,我们在陶瓷的身上都能找到中国文明每一次进步的影子。自然古朴的秦汉陶瓷、大气雄浑的唐代瓷器、静谧精致的宋代瓷器、独领风骚的元代瓷器、绮丽多姿的明代瓷器、华藻繁缛的清代瓷器、参差不齐的民国瓷器,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

而瓷器有民窑、官窑之分,官窑指中央政府开办的窑,生产供皇宫和王室使用的瓷器;民窑指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官窑精益求精,成本高昂,在窑址的选择和生产技术上都是严格保密的,在工艺上更是精美绝伦,传世官窑多为稀世珍品。而民窑,看重实用和使用价值,成本会有所控制,所以在工料上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了,但民窑中也有非常精美艺术品。

在宋代,民窑大放异彩,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大观。但是说到历史,民窑要比官窑早很多。在唐代,民窑已经作为商品出口到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宋元时期,景德镇的民窑发展速度极快,在产量上,民窑所占的比重要比官窑大得多。除了一些被限制生产的花纹和器状,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题材比官窑要更富多彩厚美之感,其制作品的粗细,并不比官窑逊色多少。

在民窑中,宋代的黄釉民窑以其光亮绚丽的釉色广受收藏家们的青睐。整体上瓷器画工简洁流畅,曲线优美,釉色剔透,虽属于民窑瓷器,但由于年份久远,又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所以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收藏价值。

黄釉瓷器民窑器型多样,有壶、瓶、盏托和香炉。壶有两种类型,一种长身、长颈、直腹、曲柄、长流,另一种矮身、短颈、球形腹、耳状柄、短流,它的胎上施有白色化妆土。

黄釉瓷器上的绘画图案精美,风格自由,形态多异,人文气息较浓,比官窑多了几分欣赏趣味。部分瓷器民窑上还书有特殊的文字款识,出类拔萃的文字,其价格也相对较高。目前是市场上流传的民窑精品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升空间会很大。

瓷器收藏价值如何分档


作为火与土的艺术,古今瓷器,因其既能给居家增添文化氛围和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们带来增值效应,因此,历来便倍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尽管人人皆知瓷器收藏的好处,可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收藏者,尤其是面对数不胜数的古今瓷器物件,能切实明白地知道哪些才是最值得购藏的人,其实并不多。某单位曾请几个工艺美术大师制作一批瓷器雕件作品,结果因对瓷器市场整体情况缺乏了解,策划者竟不知道如何定价;不少本可优先获得者,也因茫然不知,而无一人购买;事后,当得知这些瓷器作品价格猛升,有人只好无奈地慨叹:“错过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可惜”。这样的例子虽然特殊,但绝非个别。仔细推究原因,关键就在于许多人对不同瓷器的价值、价格缺乏了解。

在通常情况下,瓷器件的价值大小决定了价格高低,而不同的价格则对应了瓷器件的价值档次。从目前的市场实况看,古今瓷器的价格结构大致可作以下分档。

就年份已久的古旧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当推各个朝代的官窑瓷器件,其中又以“御窑”和名头特别响的器件价格为高,因而也最具收藏价值。多年来的市场表现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的价格与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珐琅莲子碗等,如今的市场价已达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之巨。

官窑之外,各种带堂名款的器件则次之;工艺精湛的民间窑器又次之,其市场价格也相应依次往下。

再从瓷器件的胎体、釉质、烧结、纹饰来看,一般收藏家认为,彩色釉、低温单色釉的价格比青花高;器形特殊的器件,例如官窑的灯、瓶、炉等杂件瓷价,比一般碗、盆、碟等常用器件的价格高;精工细作或器型特大、特小者,价格往往高于寻常物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岁月流逝,明、清及以前的古旧瓷器件已越来越少,而且因为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其赝品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缺乏经验和眼力的初入行者来说,如没有把握,还是不要轻易介入,改为购藏现代瓷为好。须知,今天是昨天的明天,也是明天的昨天,所谓古瓷是相对而言的。趁多数现代陶艺家所作器件的价格现在还处于低位,择机购藏若干,三五十年以致百年之后,这些陶艺家的作品不同样会被视为“古董”而增值吗?

当然,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也是按其价值、价格分档次的。首推者,自然是如秦锡麟、周国贞、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刘平等国家与省市级工艺大师的作品器件;起码是这些大师签名的复制品;其次为几可乱真而数量有限的高档仿品;再便是为重大事件、纪念日由名人定制、定烧的瓷器器件,如1975年的毛主席瓷、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由国家级、省市级定制、定烧的瓷器件等。

在懂得了上述价值分档后,购藏者还务必要了解:瓷器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能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相信必有所获。

绿釉瓷器收藏价值及图片


绿釉瓷早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就有了烧制,当时的工匠通过使用铜来做为着色剂,便可以烧制出铅绿釉的陶制品,发展到宋朝时期已经非常普遍了,样式以及花纹图案更加的丰富多彩,而明清两朝则是绿釉瓷器发色更为的明亮,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釉色,例如:郎窑绿、苹果绿等。宋代的磁州窑以及定窑都有着绿釉的大量烧制,定窑所烧制的绿釉被称之为“绿定”,较为的珍贵,存世量较少,其收藏空间较大。

每个时期都有着绿釉的烧制,但其特征以及特色都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其烧制的特色上看,在我国的金代以及元代都有着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发展至元朝时期的景德镇则是在优质的瓷胎上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受到广泛的传播,而明代时期的绿釉则是以孔雀绿色釉为主的,之间在色泽以及工艺制作的特色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以明代成化年间的孔雀绿翡翠绿釉为例,在其釉色上主要分为两种,深色的釉色较为的鲜艳亮丽,色调以葱绿为主,使用酱白为底,瓷器的釉内会存在着细碎的片纹,还在彩绘中有着大量的使用,例如:青花等瓷器上会加入孔雀绿,青花的色调会变黑;浅色的色泽稍浅,色调主要是以浅绿为主,色泽的鲜明感较为的强烈。

明代的成化时期以孔雀绿釉最为典型,从其烧制的工艺上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在素胎上直接进行了挂釉的烧制,这样的釉面容易产生开片脱落,另一种就是在白釉的瓷器上罩上了一层釉烧制而成,这样的烧制过程使其瓷器稳固效果更佳,釉面的脱落较少。

从其工艺特色上看,主要突破了宋元时期以来的绿釉色调以及深暗的原始色调,在孔雀尾上翡翠羽毛,绿釉与黑蓝色的鱼藻纹进行相互映衬,别具一番特色,这是正德时期的独特之处。

而在嘉靖时期,则是在瓷器的胚胎上加入含有铜釉的料,经过高温氧化分为烧制呈翠绿色的釉,色泽较为的鲜艳且光润度较高。从其烧制的工艺上看,在早期的孔雀绿釉瓷器大多都是直接在其胚胎上施加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温烧成,这样的色泽偏蓝,而元代后期则是在其高温烧制其胚胎之后在上面施加孔雀绿釉,然后进行低温烧制,这样的耐受程度较高,色泽光润度也就更高。

绿釉瓷器在色泽以及制作的工艺上都是瓷器史上重要的一页,它的加入使其制作的工艺以及样式、色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瓷器收藏的价值如何评估


瓷器收藏的价值如何评估。

1、从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评估(即历史价值)。中国古陶瓷发展经历了起源期、成熟期、高峰期(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三个高峰期)、衰落期,从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元明清时期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时期瓷器、六朝时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民国瓷器。

2、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造型上以陈设器价值最高,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陈设器、文房用具、冥器、日用器。

装饰上目前以彩装饰价值最高(如雍正时期珐琅彩),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这里要说明一点,宋代单色釉瓷器是中国陶器发展的高峰,我认为它的价值最高,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上没有得到体现(现在艺术品市场拍卖价格最高的是彩瓷),所以从长远投资角度看,单色釉瓷器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3、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古代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4、从其他因素来评估。包括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因素等方面。

唐代绿釉瓷器特征及收藏价值


在唐朝,瓷器主要以单色釉为主,陶器则以彩釉为多,这样的彩釉因为多是黄色、绿色、褐色、蓝色、黑色等釉色,因而也被称为是三彩,即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唐三彩。唐朝比较有名气的瓷器就是青瓷和白瓷,不过,相对于白瓷,唐朝的青瓷更出名,也更受欢迎,甚至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南青主要以越窑为代表,位于浙江上虞、绍兴等地,因为唐朝时,这个地方被称为越州,因而以此得名。越窑是唐代青瓷主要产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知名度都非常高。

绿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釉色,从汉代开始就有人开始烧制,而到了唐朝,其技术更进一步,制品也更加漂亮。到了宋代时期,绿釉瓷器也被称为是绿定,十分珍贵。绿釉瓷器有独特的烧制工艺,早期的时候,绿釉瓷器大多是在胚胎上施孔雀绿釉,然后通过低湿烧制而成,因而部分器物会变成蓝色,因而也有孔雀蓝、法蓝之称。

唐代绿釉瓷器,是由烧制青瓷发展而来的,衍变的种类还有白釉绿彩、白釉褐绿彩等两种样式。刚开始胎质比较疏松,胎色也是暗红色的,到了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胎质愈发紧致,胎色也由暗红色变成灰白色、灰青色。所以,早期的青瓷釉是黄中带绿,而后期就是绿色为主,且比较稳定,结合非常紧密。

不过,唐代绿釉瓷器虽然有所发展,却并未达到鼎盛巅峰,因而到了元明清时期,绿釉又有了新的发展,胎质更加细腻洁白,绿色也更加匀称,漂亮。唐代绿釉瓷器不仅光洁,且象征意义饱满,尤其是在情怀释放方面,更是比其他朝代要饱满很多。色调上,也多是以冷色调为主,清淡、雅致却并不浮夸,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当时唐朝的风气和文人喜好。在器型方面,唐代绿釉瓷器多以碟、盘、杯盏为主,这也与当时的文人特点喜好有关。

总的来说,唐代绿釉瓷器,华丽中透出一丝典雅,典雅中不失几分光华,刚柔并济,让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已。这就是唐代绿釉瓷器,是唐代非常着名的瓷器之一。从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来看,唐代绿釉瓷器依然不落伍,甚至因为它的绿色更加清新自然,因而十分受收藏者的喜爱。如今,想要收藏唐代绿釉瓷器的人越来越多,而唐代绿釉瓷器的数量却极少,市场价格自然不会太低。不过,在收藏之时,一定要学会鉴定唐代绿釉瓷器真假,尤其是对真假参半的制品,更是要小心验证,不要急于成交。

稀世珍宝——宋代建窑油滴茶盏


宋代初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已在闽北民间兴起。“斗茶”又称“茗战”,即以战斗的姿态决出胜负。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优劣,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在斗茶艺术不断向更高境界推进过程中,茶具的品质也需不断提高,才能适应需求,当斗茶风靡朝野达到登峰造极之时,必须具有极高艺术品味的茶盏才能与斗茶家的审美心境契合,所以建窑的发展与斗茶息息相关,优秀建盏是在宋代举国斗茶这个背景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造出来的饱含中国文化精神的陶瓷艺术品。

建盏的美是通过质感展现出来,它恰好符号宋代茶家的审美,而茶家的审美观扎根于儒释道思想体系,讲究的是深层次的、有内涵的、脱俗的、耐人寻味的美;注重的是意境,而非单纯的形与色问题。所以鉴赏象油滴这类茶盏,不仅需要知道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结合茶家的审美理念深入理解。

油滴茶盏的器形很小,玩赏这种瓷器要近距离细细地观赏,不仅要看器形与坯色,更要看茶盏各个部位斑点的细微区别,要先从釉面斑点中读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对整体效果作出评价。有条件时,要与同类作品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特别是要在强光下(最好阳光)观赏。具有银色、银兰色、金黄、彩色的斑纹在阳光照射下会明显放出异彩,这种质感是高品味建盏独有的,具有摄人心魄之美,宋代斗茶就是“取其燠发茶采色也。”而褐色、灰色或金属感不强的斑纹在阳光下没有多少变化。过去有人把褐兔毫说成是金兔毫,是否真金在阳光下就足以辨别。

斑点的色彩可以作为评价油滴品味的重要依据,从灰色——褐色——银白色——银蓝色——金黄色——彩色这个次序能体现出烧制难度与美感的统一,而且其烧制难度区别很大,无法永数字来描述。对于油滴斑点的形态问题,一般是斑点大的,形状呈卵形的,清晰度高的,疏密恰当的较好。对于高品味的不同色彩的油滴来讲,形态问题显得相对次要。而且不同的鉴赏者有各自的审美理念,更重要在于艺术效果。例如:银蓝色的斑点更具有幽玄的质感,但其清晰度可能比银白色稍差。高品味的油滴建盏,其斑点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所以要从整体评价。

油滴建盏斑纹的形态和色彩都有明显的差异,既有差异就有优点和不足,其个性也就体现出来。由于油滴斑点是在窑中烧成时天然形成的,不是靠人工描绘的,从建窑油滴的形成机理可知,斑点是随机分布的,而且其形态与色彩又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严重制约,所以要想看到一件斑点大小与分布既恰好、清晰度又高、斑点全彩色的达到理想状态的建盏是不可能的。建盏的品质是相对的,永远没有止境,它的美是通过相互比较去发现的,建盏珍品是从成千上万件建盏中优选出来的,因此在斗茶之前,必然隐藏叶氛涤的过程,如果有了一个优异的茶盏,无疑就有了一件出奇制胜的法宝。

反过来,如果某种瓷器每件作品的釉色漂亮到找不出差异,件件都精美无比,那么说明这种瓷器的釉色很稳定,烧制难度就不大,可以大量生产。它的漂亮可能很容易被普通人接受,但内行的人未必欣赏,因为缺乏个性就缺乏美的深度,也就没有回味的余地,而且数量一多,就不名贵。

美学上把这种表面的浅层次的美称作“假美”,而深层次的美才是“真美”。如褐色斑纹相对银色斑纹就是浅层次的美,它的斑纹就不易消失也不会变灰,美观,容易迷惑人;而烧银色斑纹就是对浅层次的美的否定,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越难烧的釉色,就越敏感,其个性也就越突出。就象曜变一样,三件存世品差别就很大。彩色油滴也是如此。比如一件建盏,下边是彩色油滴,上边是灰色油滴,天壤之别仅隔分寸之间。外行人看了,觉得灰度斑点很碍眼,不美观,是缺陷;而内行人不这样看,因为它恰好表面彩色油滴的风姿是极难显露出来的,正反映出烧制难度之大,而灰色斑点在这里作为衬托,使彩色斑点更加优美,更觉可贵,并给人无尽的遐思。那种自然、脱俗、静谧、枯高、简素、幽玄等等这些与茶道精神内涵相符的质感就充分展现出来。正如日本茶道开山之祖村田珠光说过的一句富含哲理的审美名言,“没有一点云彩遮住的月亮没有趣味”。珠光的审美观使日本对建盏的珍视延续至今,现代烧制的优秀作品也大都被日本收藏。

难烧的釉色,就是决胜于分寸之间。即使器形很小,优秀的建盏还是极少,在整个宋代烧制的上千万件建盏中,斑纹优美且外观没有缺陷的高品味建盏,笔者估计不会多于数百件,这些建盏才堪称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产物。由于难,它就稀少,就有个性,就耐久,就真美,也就可贵。千百年来,“难能可贵”是艺术史所证实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建盏不朽的魅力,藏在宋建窑大师忍受难以计数失败的煎熬中,藏在宋皇帝和斗茶家高度审美的心境中,藏在宋代文坛巨匠畅怀讴歌的诗词中,藏在中日两国乃至世界茶与瓷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油滴釉瓷器收藏价值如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油滴釉瓷器收藏价值如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如何鉴别窑变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