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胎釉老化鉴别 > 导航 >

瓷器的釉胎,看得见,摸得着!

瓷器的釉胎,看得见,摸得着!

瓷器胎釉老化鉴别 护胎釉鉴别瓷器 雍正黄釉瓷器胎釉鉴别

2020-11-16

瓷器胎釉老化鉴别。

先说说什么是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来自百度百科)。

有大白话说就是瓷器外面的那层瓷!!就是我们平时看的摸得那层化合物!!研究釉对研究瓷器和古董鉴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曾经有一位文物专家跟我说!!如果釉对了就不用看胎了(胎就是里面那一层,我们下下期文章再细讲!),因为胎肯定对!

釉的常见种类: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各种情况都会有图,各位看官可以看图理解)

1、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黄色釉,1100度窑温烘烤.当时多用做陪葬品;

唐三彩贴塑凤首执壶--来源网络

唐三彩是唐代厚葬之风下的产物,一般用来做陪葬品较多。作为一件陪葬品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2、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

釉上彩花碟--来源网络

这里要简单说说釉上彩,釉上彩是先烧瓷器(无色无图)后,再在瓷器上面加颜料作图,然后二次入窑固化。所以用手摸起来说有凸出感的,年代久远的会有掉色现象。(这里小编多说一句题外话,釉上彩的颜料多有有害化学物质制造而成!请勿多摸,对人体有害)。

3、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

釉下彩花瓶

恩!这个和釉上彩反着来,先上色再覆盖釉,相当于现在隔着一层玻璃一样!无害无毒,永不掉色!!!手感摸起来平滑!!不过由于是先上色再上釉,导致釉上彩的作品颜色不会太多,来来去去就是那几种颜色,而且通常单色作品很常见。

4、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烧造出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

釉里红花瓶--来源网络

釉里红作为釉下彩的一个品种,特点和釉下彩差不多,但是由于明代时期对红色比较喜爱,以红为朱,明代皇室的国姓也是朱!!,所以明朝时间的釉里红和元代的釉里红是不一样的,明代的釉里红明亮而元代的釉里红是红的微微发黑那种。重点突出的是釉里红始于元代景德镇,明代为鼎盛时期,元代之前的都是坑!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威尼斯商人39°柔光护眼系列丨现代艺术砖 一抹柔光看得见的健康


天然石材触感,细腻纹理,光滑表面独揽光泽晶莹、细腻柔和的界面,既有特殊的釉色特征,又具备着特殊的强化基质结构,使砖面光线扩散漫反射,柔和光感,使其更为光洁自然、柔美亮丽。真正实现了威尼斯商人瓷砖39°柔光砖的。柔、净、简、美的突出效果。

39°柔光古玉石

土耳其米黄PWD6906

600900mm(一砖多面)

土耳其米黄是一种大理石,出产自土耳其。

土耳其地形复杂,从沿海平原到山区草场,

从雪松林到绵延的大草原。

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砖面的丝丝纹路,是岁月的痕迹,

是土耳其波光粼粼的湖面。

灰、白、黄等自然简约的色彩运用,

给人安全舒适的感觉,

放松身心,得到内心的宁静。

真品瓷器呈现的胎釉特征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中国历代名窑精品层出不穷,且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还有很多优秀的仿制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在当时就有其它地方窑仿造,虽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风行于世。至于元、明、清,仿制古瓷之风更是有增无减。可以说千百年来所制仿古瓷器几乎是到处可见。偶不经心就易出错。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从胎釉方面看,由于时代和地区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故在鉴别瓷器时应对此细致的观察。观察古瓷,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如旧瓷多有所谓“莹光”或“酥光”的说法。这两种与一般新瓷釉上出现的所谓“浮光”相反,而蕴含着一种如玉如脂的光泽,前者的光由内发,后者光由外铄。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则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也就是所谓的浮光。但有些仿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处理后,也可以消除此种“火光”。相反,一向被妥善保藏的旧瓷,也会不失其崭新的釉光。如某些从未启封而保存至今的康、雍、乾三朝瓷器,一旦开箱其光泽依然烂灿如新。所以只凭“失亮”一点就作为历史年久的证据是不可靠的。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窑瓷釉多有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可贵的特征。不过,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所以我们还必须参照其它方面的特色,并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如康熙郎窑红釉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的说法。这种瓷釉以深红宝石釉为主,器物口边的釉色较浅谈,故称为“脱口”,器底釉色浓艳,釉多厚聚,称为“垂足”,釉虽垂流而不漫底,称为“郎不流”。这种技术特征正是郎窑红最不易仿效之处。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一般来说,元代瓷器底足多露胎而且胎质粗糙;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清朝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何时代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之处,大都可以看出火化的特征。如元代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器则比较洁白细腻,很少含有杂质,看不见火石红色。这主要是原料本身质量改变的结果,以及制作方法和火候的不同所造成。从而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

总之,辨别胎釉既要用眼来辨其色泽、厚薄、片纹、气泡,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必须耳、目,手三者并用。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各个时代、各个窑口的瓷器都带有它们自身不同的DNA,这些不同点在器物的露胎处——底足往往有许多表现。

在它们做胚、垫烧、出窑的时候就由于胚土原料的配比不同,显示或红、或灰、或白的胎色;

修足时因各代工艺方法有异,就产生乳丁、跳刀、同心圆、旋挖痕的不同状况;

装窑时由于垫并或垫沙,器底也留下不同痕迹;

入窑后又由于胎土含铁元素随水汽外泄使露胎处显示桔黄、桔红的窑红色;

试找出一些有特征的器底进行学习,以提高鉴瓷能力。

晋越窑 底部垫烧痕

唐 越窑 底部垫烧痕

唐 长沙窑 底部刮痕

唐 洪州窑 底部刮痕

唐 五代 邢窑 玉璧底

宋 湖田窑 底部垫烧痕

元 底部乳丁

元 挖底旋

明 跳刀 乳丁

明 粘沙

明 垫沙 糊米底

明 跳刀痕

清 康熙 缩釉见胎骨

突破口是什么呢?我的体会是不妨从底足着手。小小的底足能反应瓷器的重要特征,抓住这些特征综合分析,较易找到感觉,避开假货,发现真品。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底足特征,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陶瓷鉴定,不外乎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于现在的高仿品来说,这些特征目前都能基本达到。对初学者来说心中着急,却不知从何着手。

比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纹及切削纹)、“跳刀痕”、“棕眼”、“火石红”(窑红)、“垫烧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

“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一直到崇祯才消失,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前古瓷的特征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较为明显,而明初时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间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棕眼”(针鼻孔),康熙时底釉处往往出现大小不一的“棕眼”,疏密不均,但无论大小都能从“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体。而光绪民国及现在仿康熙的作品“棕眼”较浅,从“棕眼”里一般看不到胎体。

“火石红”(窑红),明前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甚至羊肝色。明时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见到火石红。

“湖米底”,见于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敲底”,见于道光时钧红,由于其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沾窑砂”,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胎釉的鉴定


纹饰鉴定的主要功能是鉴定古陶瓷的时代。一些窑,特别是名窑的典型纹饰,也有助于鉴定器物的窑口。

一、纹饰种类及纹饰的时代总体趋势

1、陶瓷器上的纹饰,习惯上按其所在部位及制作工艺,可分成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类 胎装饰:

陶瓷器上举凡刻、划、印、剔、堆、贴、镂、雕、塑,等等纹饰,工艺上均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作成,大多于上釉前施工,亦有少数作于上釉后。

釉装饰:用釉料、彩料在胎体上描绘图案、书画等,工艺上是以毛笔之类的软工具施技,不触破、更不损伤胎体。大家知道,釉装饰中又有釉上彩、釉下彩之不同。

胎装饰乃元代以前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釉装饰为元、明、清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2、时代总体趋势

新石器时代:各种彩陶,属彩装饰。这种低温彩的装饰功用,类似于后来的釉。(仅是装饰功用,它没有釉所有的保护胎体等功用。)

各种灰陶、黑陶、红陶、褐陶等上的刻、划、堆贴、锥刺的云雷纹、绳纹、平行线纹等等,属胎装饰。

显然,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比灰陶等数量少些,可以认为新石器时代陶器以胎装饰为主。

原始青瓷:全是胎装饰,有印花、堆贴(如S纹)等。

东汉六朝青瓷: 胎装饰:刻、印、镂、堆、贴、雕、塑等类胎装饰为主,占此时期装饰的绝大部份。

釉装饰已经萌芽,出现了下面一些形式:褐色点彩,出现于三国至西晋晚期,到东晋已经成熟并流行起来;三国吴时,出现釉下褐色彩绘,但未形成风气,所见标本目前仅一件。

这个时期的釉装饰,无论点彩、釉下彩绘,均为高温釉料作成,与胎体一次烧成,即为高温彩釉,以铁、锰为呈色剂。

隋、唐:这是我国陶瓷各种纹饰,装饰手法大发展的时期,刻、印、镂、雕、贴、堆等胎装饰继续发展,以唐三彩、长沙窑彩绘、巩县青花为代表的釉装饰得到空前发展,我国陶瓷装饰出现新气象。但胎装饰仍是主要形式。

胎装饰;在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及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各大名窑,"重釉不重纹饰",故纹饰很少。这不多的纹饰几乎全是刻、划的莲瓣纹之类的胎装饰。此外,长沙窑有堆、贴、模印等胎装饰。

釉装饰:点彩、条彩、斑彩,这是高温彩釉,以铁、锰、钻等为呈色剂。长沙窑、越窑、邛窑有。

彩绘:这是此时期大量兴起的陶瓷装饰工艺,继承六朝传统,以长沙窑最为丰富,越窑巩县窑有少许。常见有褐、绿、兰、红等色,以铁、锰、钻为呈色剂。彩绘无论釉上釉下,均是高温彩绘,一次烧成。

三彩:前编已经讲过,唐三彩是一种低温二次烧成的釉彩,呈色剂主要有铁、锰、钻、铜等。这是我国陶瓷釉装饰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有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以浙江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唐代青瓷,尽力在提高釉本身的装饰效果,即釉没有作成纹饰,仅釉的色泽美就充 分美化了瓷器,此时已较为成功,较为明显。如越窑釉的"千峰翠色",装饰效果就极佳。

宋: 此时我国陶瓷器大大发展,在陶瓷装饰上是胎装饰与釉装饰并重。比较起来,胎装饰使用较多,而釉装饰亦得到更大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过胎装饰。

胎装饰;以印花、划花、刻花为主,雕、塑、堆、贴、镂等技法用的较少。以定窑系白瓷印花,耀州窑系青瓷刻花划花,青白瓷系列划花最有代表性。

釉装饰: 有进一步发展。在我国陶瓷史上,是最为重视釉本身对陶瓷器的美化装饰作用的时期,也最成功,真正实现数百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釉质如冰似玉,釉色雨过天青,千峰翠色的愿望。此时期釉本身的装饰效果(不依靠图案纹饰)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有若干影响深远的创造。

钧窑创造了窑变釉(两种以上釉合用变化出的特殊釉)、铜红釉。

汝窑、官窑、龙泉窑,均重视釉本身的美化装饰作用,只凭单色釉本身就制造了极佳的装饰效果,釉的凝重、深沉、含蓄、厚润(有的时期,釉厚超过胎体厚度),极好地美化了瓷器,达到它种装饰手法达不到的装饰效果。

官窑、哥窑创“金丝铁线”,“鱼子纹”等开片釉,为釉装饰工艺开辟新途径,即釉色不同有不同的装饰效果,釉的形式有差别,更有一种别开生面的装饰效果,开片纹以其似残而非残的特殊形式,创造了一个新的美学情趣。

彩釉结合的装饰:釉装饰的不断发展,宋代出现了磁州窑系的釉上彩或釉下彩装饰工艺与釉结合的新型装饰工艺,白釉釉下黑花,釉上红绿彩就是典型。主要形式是绘画、诗文。也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结合的个别例子,但很不成熟。 青花瓷这种釉下装饰工艺,继承唐代传统,有少量生产。

宋代青花数量虽少,意义却比较重要,它使唐代开创的这种釉下装饰工艺没有中断,得以延续,就为宋以后青花的大发展提供了工艺技艺传统。

元、明、清:釉装饰极大发展,胎装饰急剧衰落,以景德镇窑为代表。

元代以青花、釉里红成就最大。元青花上承唐以来釉装饰工艺技术而大加发展,下启明清青花的黄金时代。元代首创的釉里红,使釉装饰获得一个新品种,更受社会喜爱,为釉装饰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活力。

单色釉也承宋代风范,龙泉窑在元初仍然处于高峰。另外创造了高温兰釉。铜红釉也有发展。

明代釉装饰进入绘画时代,以青花为主流,发明,发展了五彩、斗彩、素三彩等。

清代的釉装饰更发展到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彩瓷中以粉彩为代表,到中晚期占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也还有一些胎装饰瓷器,但与大量的釉装饰比,微不足道,略而不述了。

黑釉黑胎瓷器:了不起的瓷器品种


黑釉黑胎瓷器的历史非常悠久,和青花瓷差不多,只不过因为黑釉瓷器的发展技艺不如青花,所以发展速度也比较慢。黑釉黑胎瓷器是对陶瓷器釉色的一种称呼 ,此类瓷器釉色中含有大量氧化铁釉,因此看起来黑乎乎的。

在黑釉黑胎瓷器之前,最开始出现的是灰釉陶器,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一种,其起源时间可追溯到商代中期。灰釉陶器的色泽比较淡,多为灰绿色或者是灰褐色,不过因为含有较多的铁,所以看起来灰黑,后来工匠们逐渐增加了铁的含量,最终形成了我们见到的黑釉黑胎瓷器。

东汉时期的黑釉黑胎瓷器就是通过酱色釉瓷器发展而来的,这种词器与黑釉瓷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含铁量非常高,而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成型和施釉方法一样。酱色釉的含铁量还是低一些,而且不怎么黑,烧制的温度不同,有时候胎骨也不一样。不过,只要在烧制过程中,提高温度,就能增加釉层中的氧化铁,继而形成黑釉。所以,原始瓷到黑釉瓷的转变其实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

黑釉黑胎瓷器如此独特,那么,它到底值多少钱呢?据了解,目前拍卖市场价格最高的是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意见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其成交价格是1239.41万港元,可以说与哥窑、官窑瓷器的市场价格差不多。除此之外,大部分黑釉黑胎瓷器的市场价格也在几十万左右,比不上青花瓷和白釉瓷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据专业人士介绍,黑釉黑胎瓷器之所以发展不如其他瓷器,也和中国人的审美有一定关系。在古代,中国人并不喜欢黑色,而且黑釉黑胎瓷器比较厚重,颜色深沉,让人看了不喜欢,缺乏装饰性,很难被大众接受。所以,在过去很多年里,黑釉黑胎瓷器都没有引起藏家的重视。不过,在近几年来,黑釉黑胎瓷器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磁州窑的黑釉瓷、建窑、吉州窑的黑釉瓷,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因此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

专业藏家也表示,现在市场中有很多高仿的黑釉黑胎瓷器,这些瓷器看起来非常逼真,肉眼很难鉴定真假,欺骗经验少的新收藏家。对此,提醒藏家们在收藏黑釉黑胎瓷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黑釉黑胎瓷器的特点和存世量,然后根据资料去收藏,这样更容易避开陷阱。对于过于便宜的瓷器,则要警惕,不要心存侥幸。

黑釉瓷器成交价格及鉴赏:

1: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黑釉铁锈花花叶纹玉壶春瓶,尺寸:口径8.1厘米;足径7.6厘米;高29.5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000,000,成交价: HKD 7,165,000 ,成交时间:2017.05.3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这种在黑釉上绘酱褐色花纹的技法俗称“铁锈花”,因其花纹颜色似铁锈色而得名,属结晶釉的一种。铁锈花装饰技法流行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黑釉瓷器上,图案多为不规则的斑点、条纹,或简化的花草纹饰,用笔洒脱、不拘泥。器形多见碗、盏、小口瓶、玉壶春、罐等。目前发现的烧造铁锈花的窑场有河北磁州窑,河南临汝窑、鲁山窑,山西怀仁窑,甘肃安口窑等。

此玉壶春瓶秀气端庄,窈窕婀娜。圆唇口外折,细长颈,溜肩,垂鼓腹,宽浅圈足。器身内外施黑釉,釉色乌黑如漆,釉面具光泽,细润有厚度。腹部酱褐色彩装饰两组折枝花叶纹,清晰不晕散。黑褐二色对比鲜明,黑釉釉面乌亮,褐彩乌光,风格独具。观器底,足际露胎,足心及内墙有薄釉,乃知为裹足刮釉、装烧而成。胎质偏黄,砂质感。瓷化度高,扣之清脆。

2:北宋/金黑釉铁锈斑盌,尺寸:直径11.8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600,000,成交价: HKD 4,685,000 ,成交时间:2019.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3:元定窑黑釉梅瓶,尺寸:高24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本品盘口,细颈,溜肩,腹下收,下设圈足。通体施黑釉,釉色如墨似漆,近足露胎,可见坚质细腻的洁白胎骨呈灰白色,胎质紧实,瓶底中心涂有一层灰褐色薄釉,釉薄处间杂酱褐色。本品整体釉色属黑釉中较为稳定一类,成色稳定、深邃。宋定窑以白瓷著称,但也烧造高质量的黑釉瓷器,称为“黑定”,又称“兔毛花”。黑定胎与白瓷胎一样,均为白胎。《格古要论》云:“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可见黑定自古便较白定珍贵;定窑所出产的黑色瓷器质量极佳,但是数量却远少于白瓷,故传世者十分珍贵。

4:北宋/金磁州窑黑釉堆线纹嘟噜瓶,尺寸:高14.3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1,98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5:金-元黑釉酱彩撇口瓶,尺寸:高25.5厘米,估价:RMB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RMB 1,058,0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黑釉撇口瓶,长颈溜肩,高圈足沈稳敦厚。通身施釉,黑釉及紫金釉相互交融,釉光亮丽,两色釉交融壹体,观之好似雾水氤氲,浑然天成。器身了无纹饰,不致喧宾夺主,作为茶室中的插花名器流传于世,同时极具当代艺术气息。黑釉瓷流行于宋明时期,与当时社会盛行斗茶、赏花有密切关系。斗茶可品鉴茶的品质,赏花也是高雅的艺文活动。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下卷》有:“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壶,直口敞瓶,或龙泉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在花瓶的大小选择上,袁宏道的《瓶史》中记载有:“然花形自有大小,如牡丹、芍药、莲花、形质既大,不在此限。尝闻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就瓶结实,陶器亦然,故知瓶之宝古者,非独以玩。”由上记两则可窥见明代文人雅士对插花的讲究。宋代向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至各级官吏和地主乡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层。继唐代制瓷工艺极为长足的发展,工艺技术尤为丰富和精湛。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宋代都市经济的活跃而使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北宋定都卞京后,中原地区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为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同时,宋代的统治阶层崇奉道教,在全国大力扶持和推行道教。道学“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平淡、质朴的审美观。譬如黑色、酱色等深色系的幽玄、静寂,正适宜这个时期的审美情趣。一般而言,统治社会的意识往往会影响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因此,在理学盛行的宋代,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而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彻的哲学高度。因而,宋瓷讲究的是细洁静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表现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应相协调,并相互补充,成为一代美学风范。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演进之下,宋代的陶瓷总体上呈现质朴无华、平淡清真的情趣韵味,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为我国的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但早期黑釉陶瓷釉色为深褐绿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宋人尤爱漆器,特别是素面黑漆之物,但漆器价贵难得,因故烧造黑釉瓷器,以瓷釉代漆。本品即为宋代黑釉瓷之典型代表作品,釉面光洁华丽。黑釉釉料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都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在黑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谓之兔毫斑。兔毫为黑釉的名贵品种。它的形成原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1300摄氏度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斑。兔毫在宋初即已出现。历代诗文中常提到的玉毫、异毫、兔毫斑、兔褐金丝等等,皆为古人对兔毫的不同赞称。本品颈部至肩部,观之可见由酱色至黑色过渡之间,呈现出一周大面积“兔毫”条纹,应为两色流釉过程中导致,且发色黑中带蓝,颇有“曜变”之状,极为难得。本品外壁釉色为黑釉搭配紫金釉而成,于同时期宋瓷中极为少有;紫金釉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宋代是紫金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紫金釉瓷器与青瓷、黑瓷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紫金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紫金釉瓷是中国古代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古人谓之“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虽紫金釉瓷器的辉煌早已在辽、金之后的金戈铁马、漫漫狼烟中渐渐淡去,但这一华贵而不热烈、静谧而不绚艳、神秘而不沉重的具有特殊美感的瓷釉品种,并没有消失在历史之中,而又在百年之后的明、清两代以煌煌赫赫的官窑气象重新开启了它新的旅程。

6: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黑釉刻划花牡丹纹梅瓶,尺寸:口径3.2厘米;底径8.5厘米;高35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944,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品相保存完整,殊为难得。器顶置高梯形小环口,接细而短的束颈。圆肩,上腹鼓,下腹内敛,胫部修长略微内曲。足壁稍稍外撇,底为挖足较深的隐圈足,足心平。造型综合特征符合陆军先生《中国梅瓶研究》著作中的梅瓶样式四31d<8>,大都为山西地区窑场烧造。器里、外裹足满施黑釉,正烧而成。足底涩胎,胎土白偏黄,瓷化度极高,坚致缜密,未施化妆土。外壁刻划花装饰两层纹饰带,幷以弦纹相隔。上为两朵折枝牡丹,纹饰空隙处满刻划直线纹,下为三组卷叶纹。线条流利,一气呵成,纹饰大方舒展。

7:元黑釉梅瓶,尺寸:高24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2018.12.0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本品盘口,细颈,溜肩,腹下收,下设圈足。通体施黑釉,釉色如墨似漆,近足露胎,可见坚质细腻的洁白胎骨呈灰白色,胎质紧实,瓶底中心涂有一层灰褐色薄釉,釉薄处间杂酱褐色。本品整体釉色属黑釉中较为稳定一类,成色稳定、深邃。宋定窑以白瓷著称,但也烧造高质量的黑釉瓷器,称为“黑定”,又称“兔毛花”。黑定胎与白瓷胎一样,均为白胎。《格古要论》云:“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可见黑定自古便较白定珍贵;定窑所出产的黑色瓷器质量极佳,但是数量却远少于白瓷,故传世者十分珍贵。

8:南宋吉州窑黑釉梅瓶,尺寸:高19.7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684,400 ,成交时间:2018.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吉州窑制器,素以碗、盏类为大宗,又装饰多见窑变、剪纸贴花、剔花、彩绘等,如此单色梅瓶者实属罕见。

梅瓶圆唇口,窄折沿,短颈微束,圆折肩,长圆腹下部斜收,近足处稍内曲,隐圈足。外壁满施黑釉,足心挂釉,足底涩胎。釉面平整,釉色如墨似漆,色泽纯正,不见泛红。釉面见网格状开片,乃吉州窑制品常见现象。吉州窑黑釉瓷器的发色不似建窑和北方诸窑,釉面无浮光,质感自然古朴。

整器造型特征符合南宋时期梅瓶的演进,但又明显有别于常见的吉州窑梅瓶,气质更为端秀雅致,比例精妙,线条流畅,素黑釉发色绝伦,品相完整,属吉州窑传世精品。

古瓷器的鉴定方法胎釉篇


市场上的古瓷器,不乏不法商贩造假的,那么怎样去鉴定古瓷器的真假呢?下面来说说古瓷器的鉴定方法。

古瓷器的判定办法之看胎釉。

断定方法,只需打破传统的阅历断定方式,从胎土和釉体一定发生:由重生到老化这一本质改动的天然规律去知道、去研讨,才干不断得到开展。

瓷器断定方法不能局限于微观方面的研讨,还必须从微观方面下手,运用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去分析、去研讨古瓷器与作伪瓷器不一样的微观物理现象。分析哪些微观物理情况是器物内在的改动要素致使的,哪些是外在要素致使的;哪些是人力可为的,哪些是人力不可为的;特别要精心分析天然物象情况与人为物象情况发生的根源和本质差异,然后总结其规矩性,抵达理性知道期间。

对古瓷器的研讨和断定,便是破译古瓷器承载的前史信息密码的工作。学过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陶瓷器是由多种化学元素化合而成的化学分子构成的物体。而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老是时间处于运动傍边的。有运动,就一定有改动。瓷器的分子结构,遭到外界各种化学元素、磁场、电场、各种力和水分、温度等要素的影响后,瓷器内部的化学元素就会与外来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瓷器胎釉的分子结构就会不断改动。

这种由瓷器外围的化学成分致使瓷器内在的分子结构改动,然后使瓷器胎釉的性质发生改动,便是瓷器最本质的改动。瓷器的胎釉不断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的进程,便是瓷器从重生走向老化、走向衰亡的进程。

真品瓷器的釉质和胎骨的化学元素,在天然环境中,经过漫长时间发生化学反应构成的、具有前史改动层次感的物理情况、特征,以及胎釉同步老化后,天然表现出来的那种稠密的古拙气味,是高仿大师无法拷贝的。如今的断定方式和方法只是根据断定者自己的阅历,对器物的形制、饰纹、彩料、胎土、釉层、技能、款识的表面现象进行概括鉴别,短少对瓷器本质改动的研讨。

器物的形制、饰纹、彩料、胎土、釉层、技能、款识等表面现象都是当今的编造大师的。他们的“高仿品”虽然不可能抵达与真品无别和“神是”的程度,但也足以令大多数人真假莫辨。当然,真品与伪品所表现的气质是不一样的(实在的古瓷器具有浓郁的古拙气味)。这种气味就像京剧演员的气质与盛行歌手对比一样,他们穿上一样的服饰,行家也能从气质上分辨出谁是京剧演员。

出土瓷器在土壤里阅历过几百年的化学反应,胎骨和釉体在老化进程中,由于遭到外界温度、湿度、酸碱类化学元素、冷热、压力、引力、排斥力和磁场、电波、放射线等各种要素的影响,使器物的分子结构在外来元素影响下,发生,使原有的化合物性质发生了改动。新发生的化合物要在物体内得到合理的方位,物体就会有序化的内部结构调整,以使物体的结构得到相对的安稳。

经过高倍放大镜或许显微镜,可以明白看到出土瓷器的釉层上和釉层里,一定会生长出各种化学元素化合而成的水土沁斑和呈晶亮半透状的银白色、灰白色或许白中泛黄的土锈花结晶。这些土锈花结晶呈不规矩纤细斑斓或许斑块。有些釉面上会发生半透明微细晶粒构成的烟雾状、流云状、圆圈状等多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结晶斑,釉层内部也生成有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絮花状粉化斑,或许是透明的聚生水晶状、雪花状、玻璃碴状等各种形状的结晶体。有些结晶体表现为极细极短的“毫毛”状或短纤维状,类似于磁铁吸附的细毫状铁末(这种结晶多隐藏在南宋的官、哥窑瓷器的釉层中,要用40倍以上的放大镜,以最好的眼力,平心静气地调查)。

这些有着独立表现形状的结晶体,便是化学成份在漫长的结构调整进程中按照“物以类聚”的天然规律进行有序摆放的效果。这种瓷器本质改动天然表现出来的胎釉老化特征,与人为的编造结晶有着明显的不一样。编造的结晶形状单一,简直都是好像霜状的银白色结晶,并且简直都在釉体的浅表层或许在开片纹处,有些在釉面微有磨损处构成灰白色条块状,类似于天然土碱,但都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编造的老化情况有一个规矩:釉面受损失去光泽,人工痕迹明显;天然老化的釉面光泽莹润,毫无人工痕迹。天然老化是物体内在的化学成分在天然环境中与外界的化学成分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缓慢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物理情况,它不是人为方法急速推进的腐蚀情况。

如今,大家尚未重视胎釉老化这一本质改动特征的研讨价值,更没有人去仔细研讨天然结晶与编造结晶的纤细不一样。

宋朝及其从前的瓷器,各地窑口都是选用本地的瓷土本钱制作瓷器,瓷土中的化学成分和功用各不一样。景德镇出产的影青瓷基本上都是选用天然界中的初始高岭土混合物,加工进程中不添加任何矿产质料,即一元配方。高岭土的构成成分大致为:39.5 %的Al2O3 ,46.5%的SiO2,14%的水和混合微量元素。

高岭土淘洗纯真、陈腐时间长、制作精细的瓷器,瓷土结构紧密。北宋的汝窑、钧窑和南宋的官窑与哥窑的瓷土,Al2O3的含量都比高岭土的含量低,SiO2的含量又大大高于高岭土的含量;因而,广泛存在可塑性差一些,烧成温度偏低,音韵较沉、时间短,烧成的瓷器不非常正圆,总有偏跛不平的缺陷。

汝、官、哥瓷器都制作得对比小,以尽量保证烧成的瓷器正圆、规范。但就胎骨较厚、器型稍大的钧窑盆奁来看,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口沿偏跛的坏处。宋代瓷器的胎骨比起清朝的官窑瓷器缺少细腻,缺少润泽。

例如南宋官窑的瓷土,其二氧化硅的含量高达62~70%,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只需14~28%,耐高温功用差,简略变形,因而扣击南宋官窑瓷器的动静消沉、时间短。后仿的汝、官、哥瓷器,可塑性较强。因而可以烧制出较大的器型,并且不会翘跛。

宋末元初起,景德镇改动了南宋从前单纯用高岭土制作瓷胎的成分,掺入了瓷石和瓷土,提高了Al2O3的含量,增强了瓷土的可塑性,减少了瓷胎在高温下的变形。由于提高了烧成温度,元明清瓷器都广泛带有钢铁那种偏高音韵。北宋从前,各地窑口运用的釉汁,主要成分是釉灰。釉灰是用石灰石与凤尾草叠压煅烧而成,主要成分是CaO,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唐朝晚期至北宋前期的秘色瓷和北宋的汝窑、钧窑、龙泉窑等瓷器,都在釉灰中掺入了釉石或许其他成分(釉石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绢云母,并富含少数长石、方解石、高岭土和铁矿石等其他矿产质),减少了CaO的含量,添加了SiO2和绢云母以及少数其他矿产,可以使釉层厚度添加,使釉面光泽柔软。

古瓷器的判定办法之看外型。不相同朝代、不相同期间的瓷器外型是不相同的,因此把握了各个年代、地区的瓷器外型的特色,在对比详细的什物古瓷器,就能很容易的判定古瓷器的真假。

古瓷器的判定办法之看纹饰。纹饰同外型相同,都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是古瓷器制作其时审美观的表现。因此经过了解各年代瓷器的纹饰特色,也能成为判定古瓷器的主要依据。

古瓷器的判定办法之看款识。所谓款识,是刻、印、划在瓷器上的文字或图画标识。而不相同的朝代的款识是不相同的,如宋代的瓷器款识为“内府”与“正和年制”,而元代的为“枢府”二字款。因此,看瓷器的款识也是古瓷器判定的一个主要办法

什么是胎釉?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到了汉代又发明了用铅作助溶剂的纸温铅釉,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古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长石、石英、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古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体厚度的1%-3%,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1100℃以下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大概是人们出于对银器的钟爱,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欢迎,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纹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除上述外,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流动釉、神奇莫测的变色釉、霞光闪烁的彩虹釉、贵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种。

彩陶又称“彩釉陶”。彩陶釉色丰富,既有20余种单色釉、金星釉、茶末釉、"雨点红"等变色艺术釉,用其装饰的日用器皿、花瓶花插、彩釉衣架及工艺陈设品,使人赏心悦目,被称为“穿着华丽衣裳的陶器”。

如何从胎釉鉴别瓷器真伪


中国的瓷器是历朝历代文化的结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从古至今,爱好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得鉴定的人却不多。中国历代的瓷器精品层出不穷,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精细的仿制品数不胜数。

就拿宋代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来说,当时就有其它地方窑纷纷仿造,即便有精粗之分,但数量太多也难以准确区分。至于元、明、清三代,仿古瓷之风更是有增无减。所以,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必须先要对中国各地陶瓷的长期生产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从胎釉方面来看,由于时代、地区的不同,胎釉成分、烧造方法上的差别,在鉴别瓷器时应对胎釉作细致的观察。观察古瓷器,需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气泡的大小以及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常有“莹光”或“酥光”的说法。而观察新瓷,这釉上则蕴含着一种如玉如脂的光泽。前者的光由内发,后者光由外铄。

釉光是由于年代久远而自然形成的,深厚温润,与新瓷炯炯刺目的“火光”,即所谓的浮光是不同的。但有些仿制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处理后,也可以消除此种“火光”。所以鉴定时,要格外仔细。

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缩釉以及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例如,宋代均窑的瓷釉多有堆脂,定窑的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薄如卵幕、莹似玉石,这些都是真品瓷器可贵的特征。

但是,后代仿品也能做到与真品大体近似,所以我们还必须参照胎釉其它方面的特色,注意器里、口边以及底足等细节之处。如康熙郎窑红釉的瓷釉以深红宝石釉为主,器物口边的釉色较浅淡,器底釉色浓艳,釉多厚聚,釉虽垂流而不漫底,称为“郎不流”,这种技术特征是郎窑红最不易仿效之处。

总之,从胎釉方面去辨别瓷器,既要用眼来辨其胎釉色泽、厚薄、片纹,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有必要耳、目,手三者并用,从而全面的辨别瓷器真伪。

【陶瓷文化】胎釉的鉴定


鉴定古陶瓷的胎、釉,主要目的在鉴定器物的产地即窑口。那些烧造历史很长的窑,由于多种原因,不同时期的胎、釉也会有些差别,而不同的古窑的产品,胎釉的差别往往更明显、更大一些,这就给我们鉴定窑口提供了可能。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古代的人们烧造陶瓷器,大多是就地取材,胎料为当地或附近地方所产,就是到了明清时期,情况依然如此,最多不过是胎中的某些配料产地稍远一点。景德镇之所以成为明、清时期我国的瓷业中心,明清官窑之所以选设在景德镇,主要就是它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瓷土矿。景德镇高岭村所产优质瓷土还成了我国一切优质瓷土的共称--高岭土。(如前所述,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还有传统技术等原因。)另外,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各地工艺、技术交流不很广泛经常,加上人为的技术保守等原因,各窑大多形成一些(如果不能说一套的话)传统的工艺技术习惯、加工方法等等,这容易使各窑产品的胎体的化学成份、火候、色泽、精粗程度等方面大体相同,尤其在同一时期更相差无几。这就是以古陶瓷胎鉴定其窑口的物质条件。地质学告诉我们,同一地区不同地层地质的形成时间不同,而不同地层在同一地质时期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也不同。所以,同一地区的瓷土矿上层、中层、下层的化学成份(主要是微量元素)也有些变化。如前所述,烧造时间长的窑不同时期工艺技术也会有一些变更(如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燃料改变等),又可能使同一窑场不同时期的产品的胎体在诸多方面有些差别。这便是通过古陶瓷胎的鉴定,还可以鉴定古陶瓷器的相对年代的科学依据。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鉴定古代陶瓷器的窑口,最好用现代科学技术测定其胎体的化学成份,烧成温度、吸水率、透光性能,等等,用来同已知窑口的陶瓷器的胎相比较,从而判断其窑口。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们尽量在这样做,作了不懈的努力。可是要作到这步,尚有许多难处。一是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古代窑址的发掘工作做得相当深入、广泛,已经测定出相当多的古窑的产品的胎(包括釉)的成份等数据,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的古窑胎体的诸种数据谱系。很遗憾,我国目前已有这样一个谱系,但远不能说已很丰富,只有一些大名窑有谱可查。其次,是往往我们要鉴定的器物不宜作化学、物理测定,或一时没条件测定。因此,凭对器物胎体的色泽、疏密程度、光泽的观察、感触来鉴定器物的窑口、时代等,就成为必要,也有可能。本书所介绍的,正是这种凭人的经验,通过对器物的观察、感触来鉴定器物的方法。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凭此鉴定,其科学性也很强,准确性很高,至少是八九不离十。专家们所依据的就是本书第一编各时期各窑的特征中的胎的特征。这是若干代学者经几百年努力积累起来的,虽然还远远不丰富,不完备,本书所讲亦有限,但确可凭此鉴定古陶瓷的胎的特点,从而推断其所属窑口、时代。比如,我们知道唐代邢窑瓷器的胎洁白细腻,长沙窑的胎白中带灰或黄,较粗,宋代汝窑是"香灰胎",康熙瓷器是"糯米胎",等等。当被鉴定器物的胎体的特征同我们已知的某窑的器物的胎很一致,甚至极为一致时,我们便知被鉴定器物可能为某窑所产。釉的鉴定的情况和胎的鉴定差不多。构成釉的主要成份,亦为就地取材,各窑在烧造工艺技术上也往往形成一些习惯、传统,因而形成具有本窑特色的釉。如我们已知邢窑的银白釉,寿州窑的黄釉,宋景德镇窑的青白釉,龙泉窑的粉青与梅子青,均釉,定白,等等。这就是我们凭陶瓷器的釉可以鉴定其窑口(有些还可鉴定时代)的科学道理。古陶瓷鉴定家往往有可能看一看器物的釉就能定其窑口。釉在鉴定中的作用有时比胎体还重要。当然,也要注意釉的变化比胎的变化大。古代生产全凭工匠们的技术经验,陶瓷又是"火的艺术"。同一窑场的产品,不仅不同时期有些前后变化,同一时期也因人因时因地(不同窑址)而不全同,甚至"同窑不同器"--胎釉成份完全相同的器物因在窑内位置不同而烧成不同釉色器物。所以要凭经验观察器物胎釉鉴定古陶瓷器,亦不是简单的事,要大量学习、观察实物,积累各窑、各窑的各品种瓷不同时期胎、釉的特征的知识、经验,方可胜任。本书讲的仅是一些基础。全面深入介绍我国古代各窑的特征的书目前还很少。有许多窑址的调查、发掘报告的专著,或散见于各种文物考古杂志上的调查、发掘的报告、简报,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参加发掘的考古学家,因为亲手发掘窑址,对某窑的产品的全面情况最深刻地掌握,是鉴定所发掘窑的器物的最权威的专家,、他们是我们学古陶瓷鉴定的最好的老师。这一章我们只讲述了胎、釉鉴定的意义,科学依据,及胎釉鉴定的方法。胎、釉鉴定的内容已包涵于第一编中,这一章就不重复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的釉胎,看得见,摸得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的釉胎,看得见,摸得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胎釉老化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