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咸丰早期民窑青花瓷与道光青花瓷

咸丰早期民窑青花瓷与道光青花瓷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11-19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总体来说小件瓷器胎子轻薄,稍粗松;大件瓷胎厚重粗松。修胎不精细,口沿较厚,其余地方厚薄不均。釉面粉白或泛青,基本上都是稀薄的波浪釉。

官窑器胎体轻薄,胎质疏松,釉面白,釉层薄,缺少莹润感,常见“波荡釉”。

咸丰早期民窑青花瓷与道光青花瓷相似,胎质较细。晚期则粗松、笨重。啄器口沿处显厚,腹壁较薄,胎质疏松不够坚致。釉面与道光时相仿,以稀薄的波浪釉为主,早期釉色较白,晚期白种泛青。

青料

编辑

初看颜色深沉稳定,或略艳,或偏黑灰,没有层次感;细看就觉得青花色像浮在釉面上。

官窑器使用国产青料,呈色鲜艳,有的蓝中泛紫。咸丰后期,青花呈色变浅、漂浮。

民窑器的呈色与道光时相似,精细青花瓷呈色鲜艳,粗工青花瓷呈黑灰色、淡蓝色,多有漂浮感。

造型

编辑

咸丰朝官窑器形没有创新,基本是延续道光青花风格,常见的有赏瓶、撇口瓶、大小双耳瓶、玉壶春瓶、方瓶、葫芦瓶、觚、渣斗、炉、罐、缸,各式盘、碗(撇口、敞口)、花口花盆、端把茶壶等。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咸丰年间的宫中用瓷主要是咸丰三年(1853年)和咸丰四年(1854年)烧造的。

民窑的器形较多,主要有玉壶春瓶、赏瓶、折腹瓶、四方瓶、双耳瓶、罐、花盆、香炉、花口尊、茶壶、盘、碗、杯、碟以及各种盒子等,还有生活用具。

纹饰

编辑

官窑器主要有缠枝莲、鸳鸯莲花、竹石芭蕉、兰草、勾莲、折枝花、松竹梅三友图、竹石芭蕉、双龙戏珠、云龙、云凤、夔凤、云鹤、花蝶、八仙、八宝、仕女、八卦、婴戏、人物、梵文、寿字、三星、寿星、博古等纹饰。寓意纹饰有:太平有象、三羊开泰、五子夺魁、五谷丰登、蝴蝶探花等。

缠枝莲花布局疏朗,层次清晰,但画的呆板不活泼,枝干看不出粗细、顿挫的变化,绘画技巧上缺乏功力。人物描绘采取夸张手法。整体艺术水平不高。

民窑器题材有花鸟、云龙、团龙、云凤、蘷凤、云蝠、云鹤、山水,八卦、寿星、八仙、婴戏等。

人物形象大多生硬,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俗称“鹰钩鼻”。这种特殊夸张的手法,为咸丰时较典型的时代特征,并沿用至同治时期。山水层次欠清晰,无立体感。

款识

编辑

咸丰官窑青花瓷款识,以楷书为主,字体柔美秀丽,一般没有圈或框,多数是青花“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书款,堂名款很少。

民窑有年号款,“大清咸丰年制”,楷书与篆书并用,以楷书为主,篆书为辅,六字或四字二行。还有印章款,篆书多图章式印款,有的较草率,甚至连笔画都不全。[2-3]

[4]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康熙民窑青花瓷


青花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生坯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瓷器。氧化钴在釉下呈现出鲜艳的蓝色,因此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青花”或“蓝花瓷器”。清代是中国瓷器的顶峰时期,数量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青花。

元代以后,青花以鲜艳稳定的色彩、丰富多彩的纹饰以及釉下彩永不褪色的特点,逐渐取代其他品种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流。入清以后,景德镇民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产品质量日臻精细。至康熙时,青花的艺术水平已达高峰,其中许多精品完全可以与官窑媲美。康熙民窑青花的色泽差异很大,早期以灰蓝或蓝黑为主,色泽深沉浓重;中期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晚期以灰蓝色为主,颜色浅淡灰暗。其中以色泽明快的中期青花最具代表性。

康熙青花除了以色泽艳丽明快著称外,独特的“分水”技法更是空前绝后,令人叹为观止。“分水”是青花瓷器借鉴中国水墨“皴法”用笔创造出的一种渲染技巧,明代末期已经出现,康熙时达到高峰。其方法是利用不同的料水对画面进行渲染,使画面呈现出明暗、浓淡等不同的色调效果,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一只康熙中期民窑山水纹盘,其口径为27.8厘米,底径17厘米,高约6厘米。边纹是两枚青翠的竹子图纹,盘内是一幅气势宏伟的山水画。远近的山峰层次分明,树木郁郁葱葱,颜色艳丽。两山之间有一条宽宽的河流,两岸住有乡民。河中央一条小船正在划过,右岸的几棵大树底下,坐着一位悠闲自得的垂钓者。整幅图画结构合理,画风纯朴,具有典型的清康熙时代特征。

清道光青花瓷的特征及其官民窑青花瓷的鉴定要领


道光青花前期尚精,后期渐走下坡。

胎骨疏松。圆器较薄,琢器较厚。釉有青白、白与粉白三种。民窑器釉层厚郁,含极多气泡。

青花虽色含灰,缺少高丽感。

纹饰规整平稳。花卉画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均匀但缺少力度。白描青花为民窑日用器的主要装饰方法。流行内青花外粉彩和内青花外酱釉的装饰,青花一般是白描花卉。

装饰渐简约疏朗,花卉纹更加图案化,有些同剪纸相似。带曰本风格的皮球花较多应用。官窑器有仿康熙山水作品,民窑器见仿康熙刀马人纹样,放牧、飞蝶、 龙戏、婴戏等题材被重新设计后出现于民窑青花上。

器物造型大多沿袭乾、嘉,如天球瓶、玉壶春瓶、葫芦扁瓶、赏瓶、觚、胆瓶等。形制笨拙,线条生硬,比例失调,民窑器尤甚,渐现晚淸造型特征。

【清道光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高37.5cm,口径15.5cm,足径15.4cm。罐直口,溜肩,圆腹,圈足,有盖,盖圆顶,宝珠形钮,盖与罐子母口相合。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罐口绘朵花4组,两两相对,腹部主题图案满绘凤穿牡丹花纹。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此罐之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清道光粉彩花卉双耳瓶】

粉彩花卉双耳瓶,清道光,捐献自乐东屏。

【清道光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双耳瓶】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双耳瓶,清道光,高32cm,口径8.5cm,足径9.3cm。瓶撇口,长颈,饰对称如意形耳,弧腹,圈足。主题纹饰是以青花绘缠枝莲纹托八吉祥纹,以如意云头纹、回纹、蝠纹、变形莲瓣纹为辅助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端庄沉稳,青花艳丽,纹饰繁密,但层次清晰,主题纹饰突出,寓意吉祥,属于宫廷陈设瓷。

如何鉴定咸丰青花瓷真伪


清朝咸丰时期,共持续了十一年,为清朝历代持续时间最短的。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官窑基本停烧,民窑也受到战争影响。这边小编和大家聊聊咸丰青花瓷怎么判断真假?

咸丰时期,出产青花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与前朝相比,虽然青花质量不及前朝,但是其中也有制作精美的,数量稀少导致存世数量更少,沿用古话“物以稀为贵”,咸丰时期的精品青花还是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

咸丰时期青花瓷胎质疏松,瓷胎颜色也不是很稳定,有比较明艳的,也有比较黑灰的,青花没有层次感,向漂浮在釉面之上,波浪釉现象明显,小件瓷胎轻薄,大件瓷胎厚重,釉面呈现粉白色或是白中闪青色。

纹饰上,咸丰青花瓷常见纹饰有缠枝莲、松竹梅三友、八宝、云龙、夔凤、八卦、寿星等,绘制的人物形象鼻子高直有勾,相比道光时期青花人物纹,其更加高挺,所绘侍女形象多为清装小脚。

咸丰青花瓷器形多为传统器形,其中民窑青花器形多粗壮,偶有造型特殊者,如瓶类口较大、颈部粗短,壶类口小腹鼓。赏瓶是咸丰时期较为典型的器物,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起弦纹,腹部多绘有缠枝莲纹,寓意“清廉”。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装饰特色


康熙时期的民窑青花瓷,色泽莹澈明净,色阶层次分明,它在艺术上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时代特色,是景德镇民窑继明嘉靖、万历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崭新天地。

本文试从康熙期民窑青花瓷的绘画技巧和其题材两方面谈谈它的装饰特色。

娴熟的技巧

(一)层次分明的色阶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成功和独到之处,就是在青花的分水技巧上,运用蓝色的色阶变化,充分描绘景物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呈现一种节奏、立体感,达到明净、清朗、料分五色("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的艺术效果。所有这些,与当时作坊内科学的分工是分不开的,所谓"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这种染、画的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青花彩绘技巧日臻精进。

(二)讲求线条和布局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装饰,主题鲜明突出,准确而生动地表现虚、实相间的绘画布局,在用笔线条和料色处理上都颇具匠心;如常见的山水景色画中,前半部树、小亭往往排得茂密紧凑,线条粗壮挺健,料色用得浓重繁复,显得密不透风;后半部的远山,则用较浅的料色湿笔勾染,看去疏朗开阔。这样以干湿、粗细不同的用笔和料色,可以充分突出近景的"实"和远景的"虚",浓淡虚实,相应相宜,显得意境高远,景象葱郁苍茫!

(三)吸收他人的艺术营养 康熙时期的民窑绘画,不但广泛融汇了明代版画插图的艺术营养-用刚劲、细致的笔法勾线,对所表现的形象作夸张的加工;而且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及"四王"等我的影响,所绘纹样自有气度沉雄、明净清脱的效果,又不乏运笔出锋,细丽秀的情趣。这时期所绘人物有唐人风度。同时画匠们充分重视了对人物姿态的生动和神气表现的描绘:如头部微仰、双目向前凝视,是表现放诞,傲慢的性格;手捧酒杯、满颐髭须,蹙额静观,是表现若有所思的神色;又如面露笑容、自得其乐,身旁柳青花红,则说明人物正陶醉于春天的美妙景色之中。总之,无论是凝视遐想、沉思、微笑,还是表现超然凛凛的神气,画匠们都能以精炼和极富变化的笔法把它充分描绘出来,特别是康熙时期人物画的衣纹,往往遒劲而带方形,加上背景以树石、芭蕉之衬,简洁质朴,又显得苍古离奇,风拂衣动,使画中人物显示出一种潇洒自如的落落风度!

广阔的题材

康熙时期,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的青花瓷装饰题材,应运而生,有植物、动物、人物、山水景色图案及书法艺术类。

(一)植物图案

在这类题材中较为流行的还是莲花纹,多以缠枝式,有与动物结合、也有与人物画在一起。其次是梅花,例如,"梅月清辉"以浓艳的青料描出花卉轮廓,以浅的色阶烘托出月影,景物萧疏,异常清新!

在这类题材中,还有以寓意手法,采用民间口采(吉祥语),寄物喻义,表现人民对现实社会中福禄寿喜追求的主题。常见的葡萄纹,寓意"多子多孙";瓜、蝴蝶画在一起,谐音"瓜迭绵绵",展示对丰收的祝愿,牡丹象征富贵,与花瓶画在一起,寓意"富贵平安"等等。

另外,在顺治朝就大量出现的梧桐叶,康熙时也较多,画面上只一片宽腴的叶子,旁边配诗"一叶得秋高、新春再芳菲"等,特别是那种把诗句题在叶片中间的浪漫装饰法,成了蓝色的叶片,白色字,赋予画面平中有奇的情趣,使人们某种意象得到体现。

动物图

案 "马","兔"、"鱼"等动物形象大量出现在康熙民窑青花瓷装饰题材中。马有奔卧之分,奔者"骁腾四蹄轻",卧者,则"似伏江岸听涛声";兔,以古代神话中的玉兔形出现,往往头仰起,蹲卧在小土坡上,总表现一股骄骄自在的神气;鱼,在吉祥图案广泛流行的清代,是"连年有余"的吉祥物,彩绘者常以细致,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肥硕的鱼儿,从一片碧波中跃出,翘首面对冉冉升起的术阳,象征着一种健康、向上的情趣在升腾。

(三)人物、山水图景

康熙民窑青花装饰中的人物题材较多,略可分:仙佛道教人物(飘逸的八仙过海、寿星盘腿趺坐、西王母手捧桃子等);婴戏纹(百子图、独舞图、庭院游戏等);高士图(竹林七贤等);仕女画(发鬓高耸、脸庞丰满、眉似弯月、唇似米点、端庄稳重);戏曲故事图等等。

当时较流行的还有人物与山水景色画在一起的,象"携杖缘水向家门"、"钓罢戴月归"、"秋江独钓"、"水云影伴低吟"等。这些画面的前半部往往是一老翁在水边柱杖、待渡、垂钓、钓归、凝视和漫游等形象,茅屋置其一边,湖中渔舟若干,岸边杨柳数支,远处的山峦渐隐,好一派山青水秀的江南风光,揭示出康熙时人民生活日渐繁富的现状。

书法艺术类

有中国诗词"赤壁赋""梧桐一落,天下皆秋"等,有吉祥语福、禄、福寿葡萄,以及各种字体的"寿"字等;其它的还有用少数梵文、满文、喇嘛文、蒙文作装饰的。

总之,民窑青花瓷的装饰,以质朴、情真、淳美见长,它有其自身的艺术功能,也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其中饱含着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理想、愿望、民俗心理和历史足迹,反映着民族的心理与精神素质,我们应继续探索和研究,使景德镇古代民窑青花瓷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益发得到充分弘扬!

注释:《陶冶图说》

明清民窑青花瓷的价位走势


古代瓷器是中国传统收藏的大项,也是当代收藏爱好者十分重视的投资项目。在明清官窑瓷器价位猛烈扬升的今天,如何估计明清民窑青花瓷器的价位走势?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四个方面的意见,供爱好古瓷器的朋友们参考。

明清民窑青花瓷的投资价值

青花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国人的骄傲。对民间广大工薪族古瓷爱好者来说,元青花和明清官窑青花价格昂贵,可望而不可及,明清民窑青花就成为最受注目的投资收藏对象。从欣赏价值来看,民窑青花器型多样,画风活泼,题材广泛,笔法传神,比官窑青花更有欣赏趣味。而且由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目前的价格相当低廉,未来的增值空间很大,可望成为中华收藏网的最佳投资对象。以明万历“兔子款”青花人物罐为例,1999年国内拍卖成交价在人民币2200元~3300元之间,但从古玩市场上看,可以远低于拍卖价的800元到1500元买到手。再如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直径28厘米左右的龙纹盘,1999年的拍卖成交价是330元,而现在品相、纹饰俱佳者至少要千元以上方可到手。

决定民窑青花瓷器价格的因素

一是内在因素,它由四个方面构成:①质量因素,分为三个档次,即高档瓷、中档瓷和低档瓷。高级细瓷的价格永远比低级大路货瓷器高出几十倍。②器形因素,也分为三个档次,即陈设艺术器第一,文房用具和礼器供器第二,碗、罐、盘等食具第三。③纹饰因素,分为四个档次,即人物画第一,山水画第二,鸟兽花卉画第三,图案画第四。④品相因素,表现为器物的新旧程度、完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等。

二是外在因素,例如存世量的多少,进入交易流通领域的数量以及地区性的上市量和不同地区因文化特点而产生的爱好差别等,都是影响瓷器价格的原因。

民窑青花瓷器的价格,就是由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所决定的。但作为一种抽象概括,“真、善、美、少、精、奇”永远都是人们选藏古瓷的共性标准。

当前民窑青花瓷的价格和升值空间

近十年来,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收藏队伍逐年增加,古瓷爱好者越来越多。但由于多种原因,明清民窑青花瓷的价格相对很低,存在着很大的升值空间。

第一个原因是明清民窑青花器比之官窑器,存世是多,价格低,易购买。未来的稀缺性尚未被多数人认识。古瓷不能再生,收藏一件,流通就少一件;损坏一只,存世就少一只。从目前市场观察,这两年从农村乡镇收集起来进入城市古玩市场的明清民窑青花瓷器,数量上已大大减少。过不多久,明清民窑青花瓷中的上品,将成为城市古玩店中待价而沽的热门商品。

第二个原因是民间收藏队伍中相当多的初学者的鉴定和欣赏水平较低,致使相当多的收藏投资资金被购买仿品赝品所占用。不少人不辨真伪又贪图便宜,眼力不足又爱自作主张,大把大把地向贩假售伪者扔钱。一旦这一大批古瓷爱好者知识和眼力得到提高,明清民窑青花瓷的收藏必然成为投资热点。

第三个原因是笔者预测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外交流限制的放宽,明清民窑青花瓷器走出国门流向世界将成为可能。国外来华旅游者对中国明清民窑青花瓷的喜爱和购买,会成为与国内收藏者竞争、促使明清民窑青花瓷大幅度价位提升的重要动力。

从近几年收藏者购买明清青花瓷的价格相比较来看,其升值幅度大约2至3年翻一翻。

警惕价格误导

近年来,出于各种原因,市面上出版了许多种关于古代瓷器价格的参考书。笔者认为,古瓷收藏品的价格只能以拍卖成交价作为当前真实价位的参考。离开了现实的市场拍卖成交价,任何由作者主观随意估计的价格都是不真实的,不可靠的,甚至会把读者引入价格的误区,以高价买下价值甚低的东西。例如,同一只明代嘉靖青花花卉纹大缸(高37厘米),1997年7月以前实际拍卖成交价只有人民币5.28万元,而在一本专门介绍古代瓷器价钱的书中,竟给读者提供了18万人民币的所谓“市场参考价”,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这里,笔者谨向有意收藏古瓷的朋友们介绍两部有关价格方面的参考书。一部是辽海出版社出版的、由施大光先生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古代瓷器价值汇考》大型图集。此图集收集了近年本国内外古瓷拍卖市场拍卖中国古瓷的估价、成交价等丰富的可信性资料。另一部是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和华龄出版社合作出版、由铁源先生主编的《老古董丛书》中十多部有关古玩类买卖价格的16开本图集。这些图集中所收录的古瓷价格,都是近几年国内一些著名拍卖公司如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天津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等实拍成交价,具有真实可信的参考价值。

最后,希望有意于投资明清民窑青花瓷器的朋友们注意:收藏古瓷器,严把鉴定关,这是进行古瓷收藏投资的第一件大事。如果自己没有十分的把握,一定要聘请专家朋友帮助“掌眼”,以免经济上和精神上受到双重损失。/马广彦

元早期青花瓷有何特点


① 景德镇早期的元青花带有宋代遗风。绘画较粗,官家尚未重视和使用。

② 多是小型民用器。

③ 和宋影青一样。胎体普遍轻薄。

④ 所延用影青釉,青白不均,釉面肥润。

⑤ 多用国产料,发色灰暗,无铁斑沉淀。用进口苏青料的较少。

⑥ 绘画以铁线描为主。

这件双耳小瓶是景德镇宋末元初的典型作品。

这时的元青花尚未受到普遍重视,只是少数窑口偶尔之作。他们是适应中国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10 ,元中期的青花瓷有何特点?

元代发展到延估时期,青花生产也进入中期阶段,数量和规模上都有大的进展。青花瓷

的生产已经较多。出土物表示当时的青花瓷已趋於成熟。

① 精品中小器皿开始多起来。有高足杯、 玉壶春瓶 、执壶 、梨壶、碗、盘、小罐等多种类型。比如内蒙集宁路延佑遗址出土的碗、盘、高足杯等都已属精品。

② 胎骨 仍较轻薄,开始使用麻仓土、胎色较白,微带青灰,有偏狭气孔,放大镜下,胎质颗粒状明显。胎体淘炼稍差,修胎不精,有时表面有粒状突起,易形成泡状。

③ 元中期的青花器采用的釉料已经趋於多样化。

首先影青釉还在继续使用,占一定的数量;

其次景德镇新发明了专烧青花的一种白釉,这种釉提高釉果的比例,降低釉灰的成分,光亮透明,整体白度高,微微含青,积釉处明显泛青色。

其三,枢府釉青花,枢府白釉曾是元代枢窑院定烧瓷器的指定用釉。用这种釉烧青花瓷较少,有时也用在层次较高的产品上。以釉里红居 多,青花次之。使用枢府釉的青花或釉里红品级要高一些。枢府釉又称卵白釉,其特点是白中含青,光润泽,象鸭蛋皮的青白色。早年的卵白釉含铁量较多,釉色闪 青较重,晚期的卵白釉减少铁的含量,釉色白而纯正,润泽滑腻。

其四, 元代也烧制红釉青花瓷、兰釉青花瓷、铁釉青花瓷等色釉地的青花器。有的是以色釉饰外,以青花绘内 ,如碗、盘、高足杯等。有的是色釉饰地,开光绘青花,如瓶、罐、壶等。

④ 元中期的绘画风格是以铁绘描为主,以平涂为辅,与元晚期至正型的平涂画风有明显的区别。这类铁线描的画风具有线条流畅犀利,挥洒自然的特点,能看出绘画者高超的绘画功力。

⑤ 元中期的青花器,所用青料是多样的。国产料、苏青料、混合料均有使用。因此元中期延佑时期青花的发色也是不同的。既有发色艳丽凝聚黑斑的,也有发色灰暗不 聚黑斑的。内蒙集宁路考古出土延估型青花器,所使用的是苏青料,据同时出土的各色瓷器有不少墨书“药”、“王宅药铺”等字来看,这些当时是供当地的大商家 所使用。由此可看出,元青花的产生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国内贸易的发展又推动了元青花向更高精尖层次发展。这个时候的产品仍然为满足民需所用,但已经进 入了元代社会的中上层。进一步的发展必将引起元代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征用。促进发展并由统治者征用元青花精品大器已是必然趋势。

永乐青花瓷与宣德朝青花瓷有哪些区别


永乐青花瓷与宣德朝青花瓷有哪些区别

元末明初连年战争,导致明初制瓷业萧条。但随着经济的恢复,永乐、宣德两朝,形成了明代瓷器制作上的第一个高峰。宣德朝的青花瓷和永乐朝的差别不大,有“永宣不分”的说法。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已基本解决。二者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书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第三,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冲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番莲、云纹相配。

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细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清早期青花瓷纹饰断代浅说


大凡喜爱中国古瓷者,绝大多数爱好青花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即古玩界俗称清三代生产的青花瓷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又一历史高峰,是目前古瓷收藏者热衷追逐、寻觅的主要目标。

瓷界的朋友都知道,古瓷鉴定主要是辨伪与断代两个方面。在识真的基础上,倘能掌握一些断代的方法,据证以断,循理以求,势必对进一步提高自身鉴赏能力,克服模糊臆断、避免以讹传讹,大有裨益。

青花瓷器的断代与其他瓷器的断代既有相同所在,又有不同之处。识别器物的时代风格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般瓷器的断代主要看造型,而青花瓷器的断代主要是看纹饰包括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 。

笔者多年来一直不懈致力于古瓷和书画的收藏与研究,赏玩之余,经验点滴积累成领悟。下面将以纹饰为主要依据判断清三代青花瓷年代的认识归纳成如下几点:

一、先观色调。即古玩界俗称的发色。细观青花色调的变化可以找到时代、分期上的区别。

康熙青花瓷色调以翠蓝色为主流,画面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早期蓝中带灰,有的偏灰黑色。深沉、灰暗,或者迷混。十年以后逐渐出现浓深、浅淡与稳定几种色调;中期青翠艳丽或轻淡,呈色技术达到巅峰,佳者被称为宝石蓝,明显有别于早、晚期。晚期浅淡或灰暗色居多,有晕散。

雍正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用色深沉,无漂浮感,但色泽远不及康熙鲜翠艳丽,色阶层次减少。晕散的呈色加上雍正釉面多有细橘皮纹现象,具仿明宣德的效果,重笔点染形成的黑疵是其独具的时代特征。

乾隆青花色调,很多人以为只有正蓝色一种,呈色深厚稳重,事实上对乾隆青花瓷稍作深入研究的人大都知道早期色调仍有雍正晕散出廓的特征,呈色欠稳定;中期以后才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不但稳定清楚,而且和谐统一。虽然还有少量器物蓝中泛黑,层次不清,但色泽仍然凝重沉着;晚期色调稍显青灰,以民窑最为突出。

二、次辨图样。分辨图样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可看出时代特征。

清三代青花瓷图样装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各种缠枝花纹以及龙凤、云雷、回纹等;另一类是以山水、人物故事、花鸟等为主题的图案。题材内容往往还与当时皇帝的爱好、意愿及时代风尚分不开,如康熙崇武,刀马人物在图案中有重点表现。雍正时期流行赏赐瓷器之风,赏瓶以白地莲花为主要纹样,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表示为官以清白廉洁为重,海水则象征四海升平为意;乾隆本人则力倡松竹梅三友图和群仙捧寿之类的吉祥图案。

每个时代图样都有其不同的时代特色。康熙早期以山水楼阁人物、云龙瑞兽、花鸟鱼虫为主。鱼龙变化、双犄牡丹、冰梅纹饰是特色图样,还出现福寿等吉祥文字;中后期题材广泛,有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仿古铜器纹、博古、寿意、龙凤、禽兽图等。历史、戏剧故事的刀马人,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罗汉和以雄狮、麒麟、独角兽为题材的三兽图,长篇诗文词赋等是其独特的画面。

雍正偏重图案化。以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常见的有牡丹、桃花、海棠、莲花、菊等。折枝花果、缠枝勾莲、蝙蝠仙桃是其典型图案。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又称过枝花、过墙花及过墙龙兴起。此时与康熙比较,有两个减少,一是刀马人较少见;二是大幅的山水图显著减少。

乾隆图样更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石榴百子、五福捧寿、三羊开泰、五子登科、八吉祥等祈福求祥的内容盛行此朝。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图样也有较多表现。如安居乐业、喜上眉梢、丹凤朝阳、渔樵耕读等。但构图流于机械,布局繁缛满密,意境也偏俗。

三、再察画法。古玩界俗称画派。考察画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画法的时代个性主要体现在画风和技法两个方面。

先谈画风。康熙早期仍有顺治绘画遗风,豪放粗犷与精细工丽并存;中期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刘沣源、华岩及“四王”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晚期承上启下,绘工细腻,用笔纤细,但人物景致布局明显缩小。

雍正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风貌,笔触更趋精细纤柔,构图疏朗,简洁清晰。山水画仍以“四王”院画为宗,花鸟画则多受恽寿平没骨绘法影响。

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前朝及当时名画家对瓷绘都有一定影响。此时山水绘法多宗董浩、张宗苍,婴戏多本金廷标,花鸟则多据蒋廷锡。

如能将不同时期画风上的一些主要特点把握住,自然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

后说技法。技法即指笔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康熙早期用粗线勾勒平涂技法,填色准确;中期起以细线双勾分色技法为主;晚期则以涂染技法为多。

重笔点染技法是雍正一朝仿永乐、宣德的典型风格。线条中用浓料重笔点染,以摹拟苏勃尼青黑斑及晕散的效果。

乾隆朝有单线平涂和单线平涂后点染技法两种,后者占主导地位。线条平滑均匀,填色一丝不苟。与雍正朝不同的是其青料点染的笔触短而圆。

将上述特征把握住,自然可以运用自如,甚至一探其要处即能大体解决问题。

试据山水图画法上的时代区别为例以证。画风上,康熙早期山水图以意笔抒画,与明天启、崇祯较接近;中期以色料浓淡深浅来表现山水远近高下的层次;晚期受“四王”和华岩影响,层层叠峰,意境高古。雍正山水已由康熙时的顶天立地满布器身改为画面缩小退居一隅,悠远空灵。设色也比康熙浅淡,而用笔更为细腻,山石的层次也改以线条来表现。康熙时近树低于远山,雍正时则近树高于远山。乾隆早期山水以村野亭台、屋宇树石为主景,构图上继承雍正传统,疏朗开阔;中后期山水繁缛细腻,但远近高下表现得较为得体。

技法上,康熙时绘山石多采用长披麻皴和大斧劈皴,并以分水法做出幽菁清新、浓淡相宜的渲染来表现山体的立体感;雍正时绘山石少用长线条的披麻皴和粗犷的斧劈皴,多用长短结合、细碎繁琐的线条来表现山体的立体感;康熙山石的阴阳向背主要靠分水的浓淡来体现,分水的浓淡反差较大,易使山石棱角鲜明;而雍正时则多靠线条的疏密来体现,只表现山石褶皱的复杂;乾隆时绘山石层次感不强,远山只涂抹不勾线,近石重笔苔点布满,以民窑器为盛。康熙时画树技法也与雍、乾明显不同。康熙时画树,枝干喜用披麻皴,老笔纷披,奔放有力;雍、乾时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功夫虽细,但笔力纤弱。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会更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

最后需说明的是,拙文所列断代说法都是一种参考。它仅表明通过研究,笔者得出的一种初步认知,提出来与读者交流。当然,执此一端即轻下判断结论,也许还欠全面,倘若能进而结合造型、胎釉、款识等鉴定方法,互相印证,殊途同归,如是识别,当更见科学、明晓。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咸丰早期民窑青花瓷与道光青花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咸丰早期民窑青花瓷与道光青花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