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不产元青花?三处窑址发掘告诉你谬矣! ...

景德镇不产元青花?三处窑址发掘告诉你谬矣! ...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11-23

景德镇古代瓷器。

元青花的研究以往是学术界的事。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2005年之前,对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鬼谷子先生跟孔子孟子老子比起来,绝对是籍籍无名之辈。但随着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一声槌响,1568.8万英镑,当时折合2.3亿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成交价格,鬼谷子先生的名气一下子就被炒得炙手可热。从此掀起国内文博界和收藏圈的研究收藏大潮!

南京博物院藏“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也因此估价10亿!并被严令永远只能一面朝向观众,以免被景德镇那些仿古的行家copy.。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

慢慢的,收藏不收藏的人们,都知道元青花贵重。远在伊朗和土耳其的那批元青花重器,也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在研究和收藏的过程中,不少民间藏家耗费巨资收藏。民间对于元青花的产地,都有自己的说法。比如“白浒孤窑”,比如内蒙古窑址。。。。也因为考古发掘资料传播不易,很多民间专家甚至认为,景德镇元代不产青花瓷。并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到吃瓜群众之中。

那么,元青花真的不是产于景德镇吗?收藏,如果脱离开科学考古发掘研究,那么无疑是非常不严谨的。目前很多收藏爱好者随意质疑馆藏文物的真实性,甚至对收藏进宫几百年的宋瓷真伪也随意加以否定,我只能说确实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也。

根据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考古调查和文物普查资料看,景德镇元代瓷窑遗址有珠山、湖田、落马桥、太白园、戴家弄、观音阁、四渡里、中渡口、曾家弄、银坑坞、塘下、瑶里、丽阳、厉尧等处,其中以湖田、落马桥与珠山三地最为典型。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

湖田遗址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镇湖田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场,早在南宋时,著名学者洪迈在《夷坚志》里就介绍此地“乃烧造陶器处也”。遗址分布在南山大峰尖与南河之间的台地上,东起张家地,西至月光山,南始旗山,北到南河北岸,遗存面积40万平方米。该窑场兴烧于五代,历宋、元至明代隆庆、万历间结束,是景德镇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的窑场之一。

1985年起到2004年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进行过16次比较大的发掘,有9次出土了元代遗迹与遗物。综合以上调查发掘的情况,湖田窑元代遗迹主要分布于乌鱼岭、龙头山、狮子山、南河两岸及湖田窑遗址陈列馆周边一带。出土遗迹有窑炉遗迹、作坊遗迹、水井、排水沟等。出土器物以卵白釉瓷为主,还有黑釉瓷和一些青白釉瓷。

湖田元代窑址中的青花瓷,除龙头山与南望石坞之间有一些出土外,主要分布在南河的南北两岸。南岸之元青花以大器为主(图2),有大盘、大瓶、大罐等,其中大盘多作折沿和花口折沿,系元代出现的新造型。大盘的出土量也最多,约占青花残器的70%。

伊朗藏元青花拔白凤凰牡丹纹大盘(湖田型)

这些器物的共同特点是:胎体厚重,纹饰繁缛,层次多,构图严谨,绘制工整,青花呈色蓝艳,即学界所说的“至正”型元青花,也有与卵白釉器型相同的折腰碗和小足盘。所见纹饰有云龙纹、凤穿花、双雁、莲池、鸳鸯莲池、瓜蔓、牡丹、宝相花及云肩纹等。

北岸之元青花(图3)多为小酒杯、折腰碗、侈口小碗、高足杯,仅有少量的大盘、豆、缀珠罐等。其构图自由,纹饰简洁而疏朗,绘画速度较快,为所谓“菲律宾”型。纹饰主要有菊花、栀子、莲荷、鸳鸯莲池、雁衔芦纹等。

因湖田出土的元青花中未见有纪年标本,其烧造年代只能从地层叠压关系中判断。南河南岸和龙山头的青花瓷之下均为卵白釉瓷的堆积,这些卵白釉瓷中出土的芒口印花碗、口径26—29厘米的刻划花盘等,都与朝鲜新安海底沉船中的器物一致,由于沉船中有墨书“至治三年六月一日”的木简,故而可以推断湖田窑的元青花是元至治三年(1323年)前后的产品。

落马桥遗址

落马桥元代窑址在景德镇市中山南路红光瓷厂院内,1980年基建时发现。景德镇市考古人员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700平方米,距地面1.7米处出土元代遗物。元代堆积层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还有少量的卵白釉瓷、釉里红以及釉上彩瓷。

釉里红器有荷叶形罐盖、玉壶春瓶和绘鹿纹的小瓶残片。红绿彩仅见绘莲或菊花的小碗。

北京出土元青花凤纹执壶(落马桥型)

青花瓷的品类非常丰富(图4),除常见的碗、盘外,还有劝盘、耳杯、匝、盖盒、鸟食罐、双系小罐、大口罐、铺首罐、双耳瓶、长颈瓶、梅瓶、玉壶春瓶等。纹饰有菊花、牡丹、梅花、灵芝、葡萄、蕉叶、龙、鹿、孔雀、鱼藻、人物故事等。此外,这里还出了一些书写文字的器物,有一研钵用八思巴文书写姓氏,内容为“口宅端午置……”。

用青料书写“辛巳”二字的瓷片,是确定这批元青花生产年代的重要依据。经检索“辛巳”在元代有两个,一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一在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那么这批元青花是元代前期还是后期之物呢?在同一地层出土的青花标本中,有一件青花松竹梅纹平底碟,这类纹饰的平底碟在元大都后英坊后期的居住遗址里也有出土,据此可以确定落马桥出土青花瓷片的“辛巳”应为至正元年。所以该地层中的青花器均为至正前期之物,比著名的英国大维德瓶的烧造时期稍早。

内蒙古集宁路出土落马桥型元青花梨壶

珠山遗址  

珠山遗址在市区中心,为现代建筑所覆盖。1988年5月,景德镇市区铺设地下电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风景路(明、清御窑厂故址北端)发现一批造型奇特的瓷器残片,其品类有青花、霁蓝地白花、霁蓝地金彩、孔雀绿、孔雀绿地金彩及卵白釉瓷等,器型有鼓形盖罐、直口罐、桶式盖罐、大盖盒等(图7),纹饰有双角五爪龙纹,变形莲瓣、杂宝、十字杵、凤穿牡丹(图8)等,以双角五爪龙纹数量最大,约占总量的90%以上。据《元史》中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以及《元典章》中禁止民间使用描金、贴金的法令,可知该类遗物必为元代帝王专用之物,应是元官窑——浮梁磁局的产品。

珠山出土元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

出土鼓形盖罐有大小两式(图10),大的鼓形平顶盖罐,其造型、大小与耀州窑北宋青瓷围棋罐一致,也应是围棋罐。依据《元史》及元代有关文献研究,蒙元诸帝中只有元文宗擅书法、又有围棋之好,因此珠山北麓出土的遗物只可能是元文宗时期(1328—1332年)的官窑产品。

综观以上窑址,湖田南岸的遗物大而厚重,纹饰繁缛华丽,与伊朗、土耳其的传世品一致。而北岸的小瓶、小罐、小杯与菲律宾一带出土之物完全相同。

落马桥至正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则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各地区各阶层及东南亚一带的普遍需求而制作的商品瓷,国内外有关遗址、窖藏和墓葬出土特别多。据最新资料,落马桥元代窑址附近的太白园、烟园里都出土过蓝地白花花口折沿大盘、青花折沿大盘、青花大罐、八棱形玉壶春瓶等器物,与前些年在红海地区打捞出水的元青花相近,可见落马桥附近也有至正型青花瓷的生产窑场。

而珠山遗物则完全是为元蒙皇帝烧造的宫廷用瓷。

看完本篇,你还会说元青花瓷器不是景德镇烧制的吗?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是自宋室南迁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在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瓷区,而且产品质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制作之精,品种之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制作工艺过程中,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是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

景德镇窑的发展过程,很可能是在龙窑的基础上先形成元末明初时期的葫芦形窑[44],然后逐渐形成小型蛋形窑[45],清末至今,随着瓷器产量的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小型的蛋形窑改为至今仍继续采用的大型蛋形窑。柴窑的主要部位尺寸如图1所示。

表1 窑砖和泥浆的化学成分(m%)

名称

SiO2

Al2O3

Fe2O3

TiO2

CaO

MgO

K2O+Na2O

窑砖

66.28

17.83

6.85

0.76

0.44

1.88

2.96

泥浆

68.33

22.03

3.87

0.97

0.78

1.40

2.64

蛋形窑的结构是窑前部高而宽,后部低而窄,全窑长18~20m,窑前高度约5.4m窑尾约2.3m,窑底倾斜度为3°,全窑容积约150~200m3。紧接窑尾末端设有一与窑长相等的烟囱,高约16~18m,窑墙和窑顶厚度约02.0~0.25m,窑身两侧用窑砖围砌成一护窑墙,与窑身之间留有0.2~0.3m空隙,作为空气隔热层,以减少窑内热的损失。窑的前部有一个窑门,高约3m,宽约0.6m,进门处有一火坑,在火坑上部与窑底水平高度处,全部用烧过的旧匣体和窑砖砌成火床(或炉栅),长约1.2m,宽约0.7~0.8m,炉条之空间设有用窑砖砌的骑子(即斜放窑砖)。高温烧成时,烧窑工常常将斜放的骑子用铁钩钩下,以增加窑内的空气量,提高烧成温度。装窑完毕后,即将窑门用窑砖封闭,上部留一0.3×0.4m的投柴孔,投柴孔上部用两只匣钵砌的窑眼,以作为观察前部火色、估计窑温之用。投柴孔下部留一发火孔(除渣孔),另在窑顶靠近烟囱前设有看火孔,以配合观察窑内的瓷器成熟程度。烟囱的断面似半截蛋形,全部由窑砖砌成,壁厚约0.10~0.12m,上口断面约2m2,烟囱断面高尖处一般都朝向窑身的方向,现就其热工技术特点简述如下:

(1)从我国陶瓷窑炉发展过程而论,景德镇的蛋形窑采用一般耐火度极低的粘土砖(耐火度1300℃)和砌窑灰缝泥浆作为砌筑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所使用的窑砖的化学成分和泥浆的化学成分列于表4-2。惊人的是未使用耐火度高的耐火砖和耐火材料。窑砖的物理性能如表2所列。

表2 窑砖的物理性能

耐压强度

105Pa

抗弯强度

105Pa

体积密度

(g/cm3)

空隙率

(%)

真密度

(g/cm3)

透气率

(kg·/cm2/mm)

111.5

23.3

1.95

27.09

2.65

0.021

(2)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烧成。根据实际记载,窑室面积约200m3,可装瓷器20t,匣体柱约40余柱,随着窑内前后温度的不同,约5排一种配方,全窑共装约24个坯釉配方产品。窑室前部装高温坯釉产品,即精细白瓷(1300℃);中间部位烧中温坯釉瓷器,那普通白瓷,温度为1250℃上下;窑的后部装低温坯釉粗瓷(或称灰可器),温度为1200℃上下。此外,在窑内还装有高、中、低温颜色釉,在烟囱底部装匣钵处温度为950~1000℃,常装低温釉瓷,如法华釉产品。窑内各部位装窑产品的利用率很高,如无高超和熟练的烧成技术是难以办到的。

(3)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烧成周期快,产品质量高,是蛋形窑最大的特点。全窑烧成时间共20~24h,最高温度1300℃,窑前部的CO含量为5~8%,窑中部为4~6%,窑的后部为2~4%,最后部(在烟囱底部)为1~2%,说明在烧成过程中全窑处于弱还原焰与重还原焰变化之中。窑内压力的分布情况为,窑前部自窑成5m处至发(清)火孔的动压维持在1.33×102Pa左右,窑中部自窑底0.1m高至发(清)火孔3.95m处的动压维持在零压左右,窑的底部(约0.1m高)为0~(―4-6)× 133.2Pa。说明窑内大部分处在零压阶段,过量空气极少,这是景德镇陶工们为了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制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泛青白瓷,经历了多少代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筑窑和烧成技术水平。

景德镇蛋形窑的炉栅强度与倒焰窑、阶级窑相比[26]如表3所列。由表中数据表明,景德镇窑的炉栅强度最小,热效率最高,燃料消耗量也最低。景德镇窑烧成时间短,单位耗柴量低,加上在一窑内装入多种瓷器品种同时烧成,确实是代表我国古代瓷器烧成水平的一项伟大创举。

表3 炉栅强度表

窑 别

项 目

炉栅面积(m2)

窑室几何容积(m2)

倒焰窑

4~6

100~120

20~30

阶级窑

4~5.0

160~200

36~40

景德镇窑

0.90~0.95

180~200

190~200

我国陶瓷烧成技术和窑炉发展的过程相当长,随着地区和时代的变化,其改进也是多种多样的,简要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纳成下述图表作为总结。

景德镇产餐具茶具价格全面回调


来关注产业。昨天,我们介绍了江西景德镇的大师瓷遇冷。那么餐具、茶具等具有实用功能的日用瓷,今年的市场怎么样呢?

在景德镇“陶瓷一条街”莲社北路,记者看到整条商业街空空荡荡,经营日用瓷的各家店铺,也都没有顾客上门。为掩饰市场遇冷,一些商家告诉记者,专门经营低端瓷器的地方顾客会多一些,而且如果去的时间合适,还会遇上很拥挤的情况。

陶瓷店负责人说,下午的人蛮多的。上午的话就(少点)。而且过节星期六星期天的话,就人比较多。

按照这些经营户的指点,记者专门在星期天的下午,来到国际贸易陶瓷中心。发现尽管地处闹市区,街头人来车往很热闹,但各家陶瓷店却难见顾客的踪影,还有一些店铺,甚至不顾经营,大白天就开始理货。而路口这家陶瓷店,算是整个国贸地段最好的店铺。一进门的显要位置,摆放着打折幅度最大的茶具,但经营状况仍然很不乐观。

陶瓷店负责人说,150元两套。今年陶瓷市场生意这么淡啊。今年受到了一点影响。你们卖低价受影响吗?没人。低价都没人?你看一下整个市场,人气很淡。以前这一套卖多少钱?128元,现在两套150元。

记者随后来到景德镇一家大型日用瓷生产企业,这家企业主营餐具、茶具。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经济效益也明显下滑。

博大陶瓷总经理汪武军说,(2013年)下降幅度的话,从百分比来讲,应该有20%-30%。今年定制需求量会明显削减,所以我们今年调整结构也是在往民众化市场靠。

行家称当代景德镇瓷器处价值洼地


随着近年来古瓷越来越高不可攀,藏界的目光渐渐转移到当代名家瓷器的身上,推动当代名家瓷器近年来价格稳步上涨。当中涨势最明显的当属景德镇瓷器,价格平均年涨幅达30%,一些名家作品的价格甚至一年上涨了300%。在“珠山八友”之后,九位目前在景德镇泰斗级的大师组成“昌南九老”,他们的单件作品虽然目前已经属上几万元级别,但相比古瓷价格仍然差距十万八千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后市还将继续补涨。

瓷器界厚古薄今

“珠山八友”是人们对晚清时期八位大师的美誉,他们的作品代表的是那一时期的艺术高峰,目前这几位大师的作品仅能在拍卖场上见到,且价格高企,当中代表人物之一王琦的一套粉彩渔樵耕读瓷板,今年6月在北京保利春拍中拍出了402.5万元的高价,而在5月底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另一代表人物王大凡的一幅《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画,就拍出了920万元的高价。

但在瓷器收藏界历来“厚古薄今”,以“昌南九老”为例,九位目前在景德镇泰斗级的大师都是当代陶瓷艺术领域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单件作品虽然目前已经上几万元级别,但相比古瓷价格仍然差距十万八千里。以93岁高龄的大师张景寿为例,其作品在拍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是44万元,而其他多位大师的作品,却仍停留在几万元的级别上。

当代瓷器处价值洼地

在南方文交所正在举办的“昌南九老国宝精品”联展上,九老之一的大师周国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相比国画、油画,陶瓷完全排不上位置,陶瓷总被当成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艺术价值完全得不到体现。其实现代陶艺已经完全突破了工艺美术的局限,带有纯艺术性质,在造型、内涵等方面均有突破,是时代的反映,未来现代陶艺的升值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对此专业陶瓷策展人占宇也表示:“当代名家瓷器近年来价格稳步上涨,其中涨势最明显的当属景德镇瓷器,涨得最慢的一年都能涨个30%,比如中青年陶艺大师蔡玲玲,她的作品3年前才卖1万元,今年已经涨到了15万元。昌南九老最年轻的都已经超过60岁,作品的数量更少,未来升值更是不可估量。”

记者还了解到,以往当代陶瓷的藏家以日本和东南亚居多,因此很多当代瓷器的精品都流到海外或港台地区,有业内人士预测:“当代瓷器未来可能像古代瓷器一样,墙内开花墙外香,海外市场火起来后,再推动国内当代瓷器价格的跟涨。目前当代瓷器与当代书画、油画相比,无疑是一块价值洼地。”

正是因为看到当代陶瓷的价值,目前南方文交所正努力推动艺术与资本的“联姻”。南方文交所的副总经理于泳告诉记者:“目前与艺术品有关的金融产品已经有艺术品基金、信托等多种产品,但大多关注书画板块,投资工艺美术的非常少。目前书画板块已经处于价格高位,万一退潮投资者的损失很大,而当代瓷器板块仍然处于价值低谷,正是资本介入的好时机,现在就看谁能喝上‘头啖汤’了。”

景德镇再次挖出古窑址 具体年代待专家鉴定


“这个古瓷窑应该至少有100年的历史了吧?”昨日,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在十八桥附近对一处古窑进行的挖掘工作,引起了周边市民的极大关注。但该处古窑的具体年代,尚需等待现场考古专家鉴定。

考古人员挖掘古窑

昨日下午2点15分,记者在经过群英街对面的一处拆迁工地时看到。数十位市民围成一圈,脸朝向中间的挖掘现场,还不停地交头接耳。

“这里刚刚发现了一个窑址。”听完一位围观老者的介绍,记者连忙靠了上去。

挖掘现场已有几个工作人员正在中间一个比较大的洞内进行挖掘,站在旁边的另外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拍照,并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挖掘。

“我们挖掘是看这处古窑的规模、大小及其具体年代,再进行拍照当作资料,供我们考古研究。”在现场,一名陶瓷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介绍挖掘工作的目的。

经过挖掘,古窑逐渐显露。只见大洞内很大一块区域是被墙砖围着,墙砖已露出地面,挖掘人员则在墙砖外围小心翼翼地挖掘着。

“310厘米。”当天下午3点10分左右,挖掘工作已进行一段时间,一名考古人员一边用卷尺对古窑进行测量,一边向旁边一位女工作人员报出测量数据,这个女工作人员则在纸上飞快地记录下一个个数据。不少市民“坚守”挖掘现场在现场,在考古人员为挖掘忙的不亦乐乎时,围观市民的情绪也非常高涨,记者驻足现场的1个多小时中,不少人离开了,又陆续有人来到现场,并且不少人还“坚守”现场一刻也未离开。

“不要靠近,请不要站在砖上面。”为了保护古窑址,考古人员不时地阻挡试图靠近的市民,不久,考古人员找来红塑料绳,临时将挖掘点围住,以防止市民靠近可能对古窑造成的破坏。

“它至少应该有百年历史吧。”对于自己的揣测,住在附近的高老太的依据是,当时在这处古窑上的民房是在解放前建成的,而古窑理所当然比民房的历史更加悠久。

“不知道这里以前有古窑,但听说以前附近住着很多有钱人,有窑老板并不稀奇。”一名年约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说,古窑坐落的位置在金家弄和生意岭附近,而这两个地方的名字来源,据称是因为这里当初曾住过很多有钱的生意人,因此地名便为金家弄、生意岭。只是这种说法并未得到权威人士认可。

古窑址周边有多个盗挖洞

“最先是盗挖者发现此古窑的。”指着挖掘现场的两个大洞,一名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大洞便是盗挖者留下的。

随后,记者在挖掘现场周边看到到处都留着盗挖者留下的大小不一的洞,其中有一处几十平米的地方竟大小有着数十个洞,其中有一个深约近2米,洞口直径2米左右的大洞。

“这里经常有人在附近挖。”对此,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早已习以为常,他认为来挖掘的人都是“寻宝”来的,可能是有人寻到“宝”了,所以陆续有不少人来此挖掘,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大坑。

千年窑火不熄“瓷都”景德镇的辉煌


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以生产“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而享誉海内外,元明清皇家在此设置官窑的时间就长达600年之久。景德镇的官窑瓷器,成为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中最辉煌的一页。

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烧制瓷器。北宋年间烧制出了青白瓷后,开始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从元代起,朝廷正式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制成功了著名的青花瓷器。明清是景德镇官窑的鼎盛时期,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在景德镇开设了御窑厂,并专门派太监到景德镇督造瓷器,相继创造了绚烂的釉上彩绘和彩釉瓷,还有清新优雅的永乐宣德青花,釉下釉上互相辉映的成化斗彩,以及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等。清代景德镇又烧制出了闻名遐迩的五彩、粉彩、黄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

明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梅瓶

要想烧造出精美的瓷器,熟练的工匠、优质的瓷土和釉料都是不可缺少的。官窑以皇家的名义,独占了这些资源。明代把具有生产技能的瓷工编入“匠籍”,要求他们4年一轮地到官窑上班。另外一些数量较少的绘画艺人和烧“龙缸”的大匠,也被官窑雇用。明代景德镇的优质瓷土也被官窑独占,称为“官土”,民窑无权使用,只能采用较次的。当官土日益减少时,官窑还想再占其他地方的瓷土,曾经引发过官民之间的严重争执。明代生产的主流瓷器是青花,但最好的青料也被官窑独占,由外国进口的回青,只准在烧造御器时使用,民窑只能通过各种非法途经获得一点高级青料。民窑生产瓷器的品种、式样甚至颜色,也处处受到官方的限制。《明英宗实录》记载,“禁江西瓷器窑厂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

官窑生产的瓷器,只供宫庭使用,除了由帝王赏赐之外,即使是最高贵的王亲国戚,也不能从御窑厂得到瓷器。《明实录》记载,宣德二年:“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磁器,贪黩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同列。事闻,上命斩于市,枭首以殉。”宦官张善就因为将官窑御用器“分馈同列”而掉了脑袋。

官窑的辉煌,还与当时皇家对高雅精致瓷器的热衷和喜好分不开。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就是一位既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又善于绘画的帝王,尤其对景德镇御厂的生产相当热心和执著,特别是对小巧精致的工艺品情有独钟。他的审美情趣和个人喜好直接影响到御窑厂的生产,于是,成化官窑烧造出了瓷质精美、彩饰优雅、小巧别致的斗彩瓷器,成为明代官窑之冠。清雍正皇帝也是一个超级“瓷器发烧友”,皇宫密档中有多份他的御批,对瓷器的样式、纹饬、色彩多次提出具体的要求。一些督窑官也以不耻下问的态度,潜心瓷器制作,着意创新,督造出了精美绝伦的瓷中精品。

官窑烧制皇家瓷器不惜成本。它烧制100件相同的瓷器,只有4件是贡品,所剩下的贡余品、试验品、废品甚至超过皇帝需求的合格品等全部打碎并就地掩埋,保证了皇家御用瓷器的完美无暇。

失传600年的“元青花”烧制工艺再现景德镇


双手拿着一根约半米长的竹筒,20岁的陶瓷工人徐科将液态釉缓缓地倒在一只正在转动的陶盘的表面,流下的釉液随之划出一道道弧线飞散开去。

头戴一个小型的扩音器,65岁的景德镇仿古瓷制作专家黄云鹏指挥作坊工人们,向正在中国瓷都参加第三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数百名中外参会者全过程演示了失传600多年的元青花烧制工艺。

黄云鹏介绍说,传统的元青花烧制工艺已经失传了600多年,景德镇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研究,通过对古代窑址的匣钵和大量瓷片遗存进行观察分析,对复制的元青花烧制工艺和史料记载进行相互比验,以及通过和上海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从元青花的物理、化学特性入手研究,目前已基本成功复原了元青花的主要烧制工艺,包括陶泥的配方、陶坯的制作、画坯、上釉、模印等主要环节。

黄云鹏坦陈,“这套复原的元青花烧制工艺在一些环节上免不了带上‘现代文明’的色彩,比如古代的拉坯靠的是轮盘旋转的惯性,而现在我们使用电动轮盘,但二者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中国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吕成龙充分肯定了复原元青花传统烧制工艺的意义。他说:“用传统工艺制作高仿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收藏者的需求,弘扬中国陶瓷文化,使优秀的陶瓷艺术再现。”

吕成龙说,景德镇历来有仿制古陶瓷的传统。历史上景德镇的很多陶瓷制作高手在仿古的同时进行创新,从而推动了景德镇的制瓷工业不断前进。据吕成龙介绍,黄云鹏就曾接受过故宫博物院委托仿制400多件故宫收藏品。“许多真品只有一件或者两件,但是收藏者通过收藏高仿品,同样可以欣赏到这些‘国之瑰宝’的艺术价值,因为他们的仿制标准很高,具备了真品的主要艺术特征。”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浦生认为,元青花制瓷工艺的复原,对于了解元青花工艺,认识元青花的特征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当前收藏中的断代辨伪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据专家介绍,元代青花的烧制工艺起源于唐代,宋代一度出现烧制全面中断期,元代进入一个颠峰时期。元青花瓷以造型端庄秀丽、料色青翠、纹样丰富并极为生动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推崇。但元青花并不为当时的元朝主流社会所欣赏,所以元朝亡国之后,元青花烧制工艺便逐渐失传。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波普(Dr.J.A.Pope)发表关于元青花的论文后,才逐渐引起世人对元青花的广泛兴趣。

据张浦生介绍,景德镇元青花使中国陶瓷进入了以彩绘为主流的新阶段,促进了外贸和中外文化的友好交往,为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成为世界瓷国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景德镇首部《元青花探究与工艺再现》专著问世


元青花是陶瓷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也留下了许多的谜团。日前,《元青花探究与工艺再现》发行暨研讨会在皇窑景区举行。《元青花探究与工艺再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课题项目,由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皇窑集团创始人黄云鹏,皇窑集团董事长黄滨,集团总经理黄青所著。故宫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耿宝昌任顾问并作序。该书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于2018年2月10日全国发行。

《元青花探究与工艺再现》一书,从元青花的窑址分布,元青花的胎、釉、料,元青花的成型、施釉、装匣,以及工艺痕迹,元青花的烧成制度,器型品种,装饰纹样特征诸方面,剖析探究元青花产生、成熟和迅速达到艺术巅峰的历史现象,破解700年前陶瓷密码、再现元青花制瓷工艺,条分缕析、清晰直观、图文并茂、视角独特。该书有元青花图片877张,其中完整器图片277张。元青花图片之全,文献资料之广,为国内外同类刊物之少见。

与会专家学者对《元青花探究与工艺再现》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大家认为,黄云鹏先生多年来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陶瓷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潜心努力,执笔耕耘。景德镇在传承传统制瓷工艺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市年轻一代的专家要向黄云鹏等老一辈专家学习,克服浮躁心理,从点滴做起,发扬敬业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文化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作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更好地完善、传承和弘扬文化。

专家学者在研讨中认为,《元青花探究与工艺再现》的出版发行,是站在国家层面上来认识和宣传中国的陶瓷文化,该书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朴实无华。综述了元青花窑址的分布情况;解密了元青花产生、成熟,以致艺术巅峰和生产繁荣阶段的世纪之谜;回答了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梳理了元青花的造型和纹饰;论证了元青花制瓷工艺;再现了元青花制瓷工艺。该书是作者积数十年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的总结,内容丰富全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指导性,是目前元青花研究领域内容较为全面的一部著述,也将为景德镇古陶瓷文化研究,持续推进陶瓷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景德镇古窑初探


据现有考古资料,景德镇尚未发现唐代及唐以前的窑址。在已发现的窑址中,属早期的有胜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等窑,均为五代时期。宋代窑址已发现的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等窑,都烧青白瓷。

胜梅亭窑 胜梅亭窑又叫杨梅亭窑,是景德镇的一处五代至宋代瓷窑。窑址在景德镇湖田进南山二两公里处的胜梅亭村,是目前所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最早窑址之一。胜梅亭窑烧造青瓷和白瓷。胜梅亭窑和这里的石虎湾窑,黄泥头窑白瓷烧造的成功,对于景德镇地区宋代青白瓷的制作,以及元、明、清时期瓷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入宋以后,胜梅亭窑仍继续烧造,但已改烧青白瓷。

石虎湾窑 石虎湾窑是景德镇的又一处五代至宋代的瓷窑,位于湘湖与湖田之间的石虎湾,离景德镇约十公里。同胜梅亭窑一样,这里也同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骨一般较厚,偶尔也有很薄的,均呈灰色。青釉带黄,像一般人所称的蟹壳青;釉层极薄,有极细的纹片。瓷釉洁白,器型有盘、碗、洗等。盘底宽边,迭烧而成,宽边上有支烧的痕迹;盘心里也有敲去支烧的遗存部分;底心有釉。石虎湾窑入宋以后,改烧青白瓷。

柳家湾窑 柳家湾窑是一处青白瓷窑场,窑址在景德镇东南二十公里的寿安乡境内。遗物堆积面积约达一万平方米。烧瓷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元代。柳家湾窑产品以盏,杯,碗为大宗。釉色多呈淡青,也有湖绿、粉青、浅绿、米黄等色,均清亮光洁,幽倩雅淡。它的瓷器装烧,均采取单件仰烧。器底垫泥饼,与匣缶本相隔;饼径均小于器物圈足内。烧出的瓷器,圈足端光洁而有釉。

湖田窑 古文献中都有关于这个瓷窑的记载。窑址在湖田村。窑场遗迹与遗物堆积面积达四十万平方米。从调查、试掘的资料看,这处窑场兴烧于五代,到明代隆庆,万历之际才结束,延续烧造了六百年。湖田窑的产品,以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卵白釉和青花最有成就。

龙江窑 龙江窑或称大龙缸窑。缸窑,是明代官窑之一。窑场也在景德镇。龙缸窑专烧大缸,因缸上多画云龙,故统称龙缸。明代初年有龙缸大窑三十二座,后因青窑数量少,龙缸窑空闲,将其中的十六座改砌为青窑,仍存十六座烧龙缸。

烧制龙缸的工艺较特殊,烧时要先溜火达七昼夜。溜火时火力缓小,起初缓缓起火,使水汽渐干渐热;然后紧火烧二昼夜,到缸匣红而复白,前后皆明亮时,方可止火封门。待过十日窑内冷却后,方开窑。所烧之器有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龙四环戏潮水大缸等种类。

青窑 明代御器厂的官窑分六种,即:风火窑、色窑、大龙缸窑、大小滥煌窑、匣窑、青窑,这里风火窑是总称,色窑和滥煌窑就是锦窑,匣窑是烧匣钵的,真正烧瓷器的只有龙缸窑和青窑。青窑就是官窑中烧造除大件龙缸以外的各种瓷器的瓷窑。所谓“青”并不是指青色,而是指瓷器的成色。明以来,景德镇瓷器的成色是“上品为青”,如呼“头青”、“提青”、“三色青”之类。为了保障瓷器的成色质量,青窑的窑制都很小。

军窑 有些曾经记载“景瓷”历史方面的书内,提到景德镇有过“军窑”,说是“均”窑之误。其实“军窑”是有的,不但宋朝有,明朝也有。明朝景德镇有几种窑:一为御窑厂,一为民窑。军窑是凡在军籍的,在景德镇的瓷窑,就叫军窑,与民窑性质大致相同。浮梁县志陶政编就有“除见厂役官匠窑座外,诸凡‘军’,‘民’新旧窑座”一语,可为证明。景德镇为什么有“军窑”呢?原来在元代末年。农民纷纷起来革命,有位都昌人于光,带领都昌农民占据了景德镇附近各县,于光把景德镇的珠山作为大本营。后来于光归附了朱元璋,朱元璋用调虎离山之计,把于光个人调往西北去负责军事,他的部下仍留在镇。他们在明朝都已入了军籍,不回都昌,就在景德镇营窑业,所以有“军窑”之名。

小南窑 小南窑是以地名窑,窑在景德镇。据《陶录》记载,小南窑的窑室很小,窑包与伏着的青蛙相类,当时称作“虾蟆窑”。文献中说其产品“器粗整,土填黄,体颇薄而坚。惟小碗一式,色白带青,有青花;花只兰朵竹叶二种。其不画花,惟碗口周描一二青圈者称白饭器。又有坦而浅,全白者仿宋碗,皆盛行一时。”这里所谓的“白饭器”,直到今天还是人们常使用的碗类之一。

景德镇的古窑还有“陶窑”、“霍窑”、“臧窑”、“年窑”、“郎窑”、“唐窑”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不产元青花?三处窑址发掘告诉你谬矣! ...》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不产元青花?三处窑址发掘告诉你谬矣! ...》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