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 导航 >

颜色釉瓷、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的区别

颜色釉瓷、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的区别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全釉瓷砖

2020-11-23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是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从未中断的物质文明:

原始社会的彩陶、黑陶、商周时期的白陶、陶釉,以及之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甚至琉璃、珐花、紫砂器等,美不胜收,蜚声寰宇。

青瓷莲花尊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

一万年以前已有陶器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特别是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的烧造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唐代,制瓷业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

越窑青瓷瓜棱执壶

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窑场林立、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技法丰富,有著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还有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庞大窑系,地域特色鲜明、工艺水平极高,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

汝窑青釉洗

元、明、清时期,制瓷业更加繁荣昌盛。

元代最突出的成就是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等品种的烧制成功。

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为烧造出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釉彩缤纷、纹饰精美的瓷器创造了条件,彩绘瓷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多达数十种。

明代除著名的永宣青花外,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及斗彩等名品。

五彩张天师驱五毒图盘

清代不仅创烧了珐琅彩、粉彩等品种,还是颜色釉发展的繁荣和鼎盛时期,代表了中国瓷器生产新水平,开创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粉彩夔凤穿花纹捧盒

中国古代瓷器按釉色与装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颜色釉瓷,另一类为彩绘瓷,彩绘瓷又可大致分为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

颜色釉瓷艺术

颜色釉是指涂施于瓷器表面用以装饰的各种色釉,包括高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品种有单色釉,如青、白、黑、红、蓝、黄、绿、紫等,以及多色釉,如窑变、炉钧、洒蓝、仿其它质地的釉类和仿古釉等。

淡黄釉碗

唐、五代及以前色釉瓷器,以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为代表,青瓷的烧造早于白瓷,此外还有黑釉、黄釉和花釉等。

乌金釉碗

宋、辽、金、元时期色釉瓷器,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以及耀州、龙泉、磁州、景德镇窑等,主要有青、白、黑以及窑变釉等。

窑变釉石榴尊

明清时期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以景德镇窑为主,有著名的永宣时期白釉、祭红釉、祭蓝釉,弘治时期黄釉,康熙时期郎窑红、豇豆红等;以及釉色丰富的仿古釉、窑变釉及“象生瓷”釉等。

釉下彩瓷艺术

釉下彩瓷是指在素胎上先施彩后覆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故又称其为高温彩瓷。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

元代以前釉下彩瓷器,主要有唐代长沙窑、宋、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等。

青花釉里红云鹤纹玉壶春瓶

元明清时期是釉下彩瓷生产的繁荣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主,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等品种,以青花瓷器为主流。

釉上彩瓷艺术

釉上彩瓷是在高温烧成已施素釉的坯体上彩绘,然后经九百度以下的温炉烘烤而成的彩瓷,因色彩附着于釉面之上,故名。中国古代釉上彩瓷主要包括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釉上单彩、色地彩和素三彩等品种。斗彩与青花加彩则为釉下彩与釉上彩的结合。

粉彩十八罗汉图碗

宋、辽、金、元时期,釉上彩瓷可见到的主要有定窑金彩描花,磁州窑、吉州窑黑釉加彩,以及红绿彩和五彩等。

黄地绿彩云龙纹方斗杯

明清时期是釉上彩瓷器的繁荣时期,主要以景德镇窑为主,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釉上单彩、色地彩、青花加彩、素三彩、珐琅彩、粉彩、胭脂彩、墨彩以及各种颜色釉上加彩等品种。

三彩菩萨坐像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与发展,历经几千年而连绵不绝,生产出不同品种且精美绝伦的瓷器艺术品。有些瓷器还大量输出到国外,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

清康熙的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

中国瓷器是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之一,它凝结着我国古代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反映出古代文化、艺术与科技在制瓷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釉里红折枝花果纹葫芦瓶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是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并保护好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1.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2.制作歩骤、过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经过上釉,最后窑烧而成,釉彩和彩绘的纹样是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坯釉中。

釉上彩:先要烧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窑烧而成的,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3.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上直接进行创作,只需要用色料画完后上釉,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素坯上画釉下彩绘的方法的话,则是先把泥坯用800℃烧成素坯,画完、上完釉之后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

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用色料画好彩画装饰后,再用800℃进行二次窑烧。

4.外表不同

釉是一种透明的、经久不易变的特殊物质。

釉下彩:先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层的。所以釉下彩绘出来的器物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渗透连绵,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并不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历代釉下彩绘的文物,如魏晋时期的青瓷、唐代的青瓷、三彩釉陶;宋代的北方民窑出土的黑白彩绘、红绿彩绘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二者均属于釉下彩绘的分支)等虽然年代久远,却均保存的较为完好。作为日用瓷(比如杯、碗、瓢、盆等)是很安全的。

釉上彩: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色彩表的颜色有几百种,绘制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力极强。但是因为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以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会像釉下彩那么光滑。

5.分类不一样

釉下彩:主要以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为主。

青花是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在不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其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很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钟爱。并且在世界的制瓷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釉里红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暗红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其表现内容和方法与青花无异,烧成后的沉着热情,故一般用来表达“吉祥、富贵”。高级制品中常用此法。

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色彩绚丽、锦绣灿烂,因为其在高温中也是变化多端,烧成不易,所以很少用来装饰日用瓷。

釉上彩绘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几种。

古彩是一种较古的传统装饰方法,其名称是有别于粉彩而言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线条刚健有力,具有浓厚的民间年画的风格。

粉彩是在釉上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色彩多样;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了明暗的洗染,风格和笔法上是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无论工笔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

新彩是受外来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彩绘方法,在表现技法上用西画的方法,也可用国画的方法。

6.色料不同

釉下彩:色料用高温烧成,色料在未烧制前与烧制后的色相变化比较大,而色料中能耐高温的不多,因此颜色的变化极难掌握。

釉上彩: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温烧成。由于温度低,许多颜料都能经受这样的温度,故烧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大。

7.用的调料品不同

釉下彩:一般来说用的是甘油、牛胶、乳香油、有的甚至用茶叶水来进行调和色彩。

釉上彩:多用的调料是樟脑油或松香油进行调和。

8.技法不同

釉下彩:以分水法为基础技法,即在勾好的轮廓线内,用色料填色

釉上彩:以洗水法为基础技法,即先用笔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笔,然后将笔上的颜色洗掉,挠水反复洗擦。

综上所述为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的不同,外行者与初学者从表面的凹凸与光泽度就基本可以区分了。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明清彩瓷品种很多。由于生产工艺不同、彩料不同和烧成温度的差异,所生产出来的彩瓷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如按生产工艺分,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三大类。

釉下彩是用颜料在瓷器的胎体上直接进行装饰绘画,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中与瓷器一次烧成。釉下彩瓷器的突出特点在于花纹不受磨损,在使用过程中永不褪色,又无铅无毒,器物表面光滑平整,明清两代釉下彩瓷的主要品种是青花和釉里红。

釉上彩分低温釉上彩和高温釉上彩。低温釉上彩即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用各种彩料进行绘画后,入低温彩炉中,在600℃-900℃之间进行二次烘烧而成。这种低温彩绘装饰在釉上,用手触摸有凸起的感觉。主要品种有釉上红绿彩、五彩、粉彩、珐琅彩、三彩、墨彩等。高温釉上彩即在坏体上釉后再在釉上绘画,然后经1200℃-1300℃高温一次烧成。这一品种因在釉上施彩,所以也属于釉上彩。高温釉上彩是一次高温烧成,彩与釉在高温下熔融,感觉上彩在釉中,所以又有人称之为“釉中彩”。明清时期釉上彩瓷中多属于低温釉上彩,高温釉上彩较为鲜见。

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即先在胎体上绘出部分纹饰,施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半成品,再于釉上用各种彩料绘出其他部分纹饰,复入彩炉,经低温二次烧成,使釉上彩和釉下彩达到完美的结合,这种彩瓷品种主要有青花五彩和斗彩。

釉上彩与釉下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一、从绘画原料上看,与釉上彩原料相比较,釉下彩绘的青花和釉里红彩料蕴藏量十分丰富。二、从制造工艺上看,釉下彩绘瓷高温一次烧成,这样就使得工艺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便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数量。釉上彩一般则经过两次烧成,先高温烧成瓷胎后,再施彩经低温二次烧成,这样成本相对提高。三、从其质地来看,釉下彩绘,纹饰不易脱落,对人体无害。现代科学证明,低温釉上彩瓷的彩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铅。四、从绘画装饰来看,釉下彩不论是青花还是釉里红的花纹图案,清雅素洁、亮丽可爱,又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可雅俗共赏。釉上彩瓷色彩绚烂、富丽堂皇,尤其是珐琅彩和粉彩器制作得精致、细腻,更引得文人雅士、收藏家、鉴赏家和爱好者极高的玩赏情趣。

釉下五彩瓷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一般釉下五彩工艺采用三次烧成:即先烧素胎,彩绘后再入窑固化彩料,最后加釉一次烧成,工艺较为复杂。而现代的釉下五彩器通常采用二次烧成法。这种工艺上的区别正好给我们提供了鉴定真伪器的科学依据。

将彩色纹样描绘在素烧或未烧的坯胎上,上覆透明釉,高温烧成的瓷器。中国湖南省醴陵地区出产的传统名瓷之一。釉下五彩瓷始创于清朝末年,是在唐代长沙铜官窑的高温釉下彩绘装饰艺术、宋代磁州窑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和创制出的多色釉下彩绘瓷。以其独到的工艺和特点受到世人瞩目。后因国内战事频繁,生产釉下五彩瓷的企业相继倒闭,技艺逐渐失传。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使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和发展,并运用于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工人体育馆、人民大会堂等建筑中,还远销国外。釉下五彩瓷除具有色彩鲜艳、晶莹润泽,耐酸碱,耐磨损,不变色,无铅镉溶出等优点外,还具有色料品种繁多、填色技法丰富、线条装饰独特、制作工艺多样等特点。

釉下三彩瓷板


该瓷板直径20多厘米,胎色浅灰,胎骨坚致,瓷板后面砂胎涂了一层薄薄的护胎釉,正面白釉似鸭蛋泛青,釉层厚,釉面莹润,有羊脂般的感觉。

经笔者清点,190平方厘米的瓷板上竟有棕眼17个,从棕眼可看到胎里,这是清早期瓷独有的特征。瓷板上画的是山水纹饰,蓝彩为青花,青中含灰。用褐彩勾勒房屋、帆船、树木和人物。以青花渲染远山江水,以绿彩描绘石头纹理,采用的是“披麻皴”技法,线条硬朗、老辣。在绿树之间,还有两名隐士在深山小屋外喝茶叙旧、以棋会友。饱含文人水墨画生动豪放的风格,呈现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意境。画风朴实简练,构图简洁舒展,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为特别的,这还是一块釉下三彩瓷板,釉下彩瓷是唐长沙窑首创,它是一种青釉釉下彩,加彩以褐、绿和蓝为多,偶有红彩和黄彩。

以后就只有康熙时期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成功创烧的“釉下三彩”,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色”,是集3种色彩于一器的釉下彩新品种,红、蓝、绿三色相映成趣,色调素雅,和谐统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皿有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釉里三色菊花纹筒,釉里三色云龙纹将军罐等。它是先在坯体上刻划纹饰后,然后用所需彩釉填绘,再通体施一层透明釉,经1000多度高温还原烧成。但有的纹饰并没有在胎体表面刻划,而是直接涂绘,施透明釉烧制而成。

瓷板画中青花、褐彩和绿彩3种色彩深浅浓淡,相互映衬,具有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

醴陵釉下彩瓷的发展历史


(一)釉下彩瓷源远流长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近二十年来,全国各产瓷区陆续以不同的制作规模和各自的艺术风格在烧造这种瓷器,它已成为瓷器釉下装饰工艺中最主要的一种,广泛地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喜爱。釉下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世纪初,著名人士熊希龄等积极推广“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引进人才、改良工艺,促成了醴陵多种金属氧化物的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的研制,创造了釉下五彩瓷,它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技法彩绘于坯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至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

1956年,原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聘请名师,传授技艺,使停产25年之久的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发展。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制的。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尔后,毛主席的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醴陵釉下五彩瓷已成为湖南陶瓷的象征。人们通常所说的醴陵釉下彩瓷,就是指釉下五彩瓷器。

(二)釉下五彩瓷器的创制

釉下五彩这一装饰工艺的创始、正好在醴陵瓷业由粗到细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它是随着醴陵细瓷的烧造成功而出现的。素称“瓷城”的醴陵,位于湘东,是湖南省的一个大县镇,此地交通便利,水陆相连,制瓷原料丰富,土质优良,具有发展瓷业的天然优厚条件。据《醴陵县志》记载,从十八世纪初(清雍正7年)开始烧造瓷器,发展到二十世纪(光绪年间)的最盛时期,全县有瓷厂四百八十多家,窑户主要分布东、北二乡、形成了以东乡沩山为中心的醴陵瓷区。然而从1729年(雍正已酉)到1906年(光绪丙午)的一百七十八年间,这些瓷厂均只能烧造粗瓷,其产品是以碗为大宗的釉下青花器。

本世纪初叶,著名人士熊希龄(字秉三、1866-1950年,湖南凤凰县人),鉴于两个世纪以来粗瓷生产的落后状况和为了抵制洋瓷的侵入,有志振兴湖南瓷业,于是他以出洋考察政治大臣的二等参赞官的身份东游日本,探索新的制瓷工艺。回湘后,又与醴陵县人文俊铎等人共赴醴陵沩山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当时危及粗瓷业生产的九个问题,弄清了发展醴陵瓷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一立堂、二设公司”(熊希龄禀请湖广总督端方要求设立瓷业公司的呈文,见《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350-354页=,1905年熊希龄呈文禀请湖广总督端方要求设立瓷业公司,得到端方的赞助,于1906年在醴陵城北姜湾创立官办“湖南醴陵瓷业学堂”。学堂设陶画、辘轳、模型三科,分永久、速成(六个月一期)两班讲授,除本省的师资外,还大量聘请江西景德镇的制瓷技师以及日本技师安田乙吉、大凡理吉等为教员。学习内容以专业为主,兼学文化。接着熊希龄又招商集股,在瓷业学堂前购地建设厂房,装置机器,组织制瓷工厂,成立湖南第一家官办瓷业公司,定名为”官办湖南瓷业有限公司”,他亲自担任第一任总经理,锐意改良,专以制作上等瓷器为目的,当时很多的新式瓷器被选入皇宫为装饰品。从此以后,醴陵瓷业遂由乡村发展到城镇,由粗瓷发展到细瓷生产。

多色的醴陵釉下彩就是在这个立学堂、办新厂、设公司、制造高级细瓷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开始色料都是从日本输入,1907年以后,方正式使用自己制造的颜料。尽管当时的色料品种有限,色泽也不够鲜艳,但在九十多年前就能利用各种金属氧化物制成高火性的瓷用釉下颜料,并在颜料品种不多的情况下使釉下装饰效果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是难能可贵的。

(三)釉下五彩瓷清末民初时期的兴衰

1906年设在醴陵姜湾的“湖南瓷业公司”,是当时我国一个比较突出的新式瓷厂(见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1963年版219页=。瓷业公司到1913年改为官商合办。该公司设有圆器厂、琢器厂和彩绘室,机械室、化验室,电气室等,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工艺较先进,制作严肃认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司一开办,就极为重视在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当时瓷业公司的彩绘艺人中,多是湖南地区热爱工艺的书画名流,最著名者有张晓耕、彭筱琴等人。张晓耕(亦名张逢年,江西萍乡湘东人)既是釉上、釉下彩绘的全能艺人,又是才华出众的书画名家,金石、书画和花鸟、人物,山水无不擅长。同时他对刻瓷、微雕和指头画,也有很深的功力。彭筱琴(湖南浏阳人)亦精通山水,花鸟,虽在技艺上稍逊于张晓耕,但由于他在醴陵的时间特别长,当时拜彭为师者甚多,所以其影响最为深远。此外,还有吴寿祺、傅道惠、游先理等几批瓷业学堂速成班毕业的优秀学生。可见当时瓷业公司的彩绘力量是非常雄厚的,他们对于醴陵细瓷的发展和釉下五彩的创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瓷业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几十年中,不惜工本制造上等瓷器(日用瓷仍多用青花装饰、陈设瓷则以釉下五彩为主)。所以出品优良、画工精美。尤其是釉下五彩陈设瓷,装饰效果别具一格,在当时就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1909年--1915年,先后参加了湖北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以及意大利,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均分别获得了第一等之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自此,醴陵瓷器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见1911年4月6日《时报》文章:湘省瓷业进行始末记=这一由粗瓷到细瓷,再由高级细瓷到博得声誉、销路骤增的飞跃,既反映了当时瓷业公司的成就,了标志着醴陵细瓷业的第一个光辉的时期。

可是在旧中国,醴陵釉下彩瓷只是风行一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它的第一个兴盛时,前后只有二十三年。1918年间湖南瓷业公司遭到北洋军阀以及日本军触意的破坏,厂房和机器设备几乎全部被捣毁,以至场务一度停顿。后来由于整个醴陵瓷业日益凋令,到1930年前后,随着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模范窑业工场以及一些商办瓷厂的相继倒闭,釉下五彩瓷器也就基本上停止生产。在那些岁月里,艺人们“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技艺濒于失传。

(四)醴陵窑建国以后的恢复发展

1949年全国得到解放后,在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随着整个醴陵瓷业的迅速恢复,至1955年,醴陵釉下彩瓷也就像枯木逢春一样获得了新生。为了继承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优良传统,恢复这一釉下五彩名瓷的烧制,当时的醴陵瓷业公司和刚成立的陶瓷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解放前整整二十年停止了生产,因此缺乏传授技艺的人才,后来通过几个月的调查访问,才在醴陵一个偏僻的乡村找到了一位失业还家务农近二十年的釉下彩老艺人吴寿祺先生,这时他已经是年近古稀而幸存的老人了。吴老先生被请出来之后,担任了陶瓷研究所的技师,专门研究和传授釉下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吴老恢复了青春的活力,精神焕发,谦逊勤奋、把自己毕生的技艺传给了后辈,通过与唐汉初一起培训艺徒和举办业余训练班等方式进行教学,技艺队伍不断扩大,新生力量茁壮成长,这样就使醴陵釉下彩瓷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生产工艺、制作规模、题材内容,装饰手法,艺术水平以及色料品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烧造工艺上讲,进行了种种改革,如柴窑改煤窑,三烧制改为两烧制等,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从制作规模上讲,自六十年代以来,不仅醴陵地区有专门生产釉下彩瓷的群力瓷厂,而且还有国光、星火、永胜、新民以及本省其它地区的建湘、洪江、界牌、新湘等瓷厂都有所发展,使湖南成了“釉下彩瓷之乡”。从题材内容上讲,过去多采用花卉装饰,而现在的彩饰题材却是博采万物,诸如花鸟、山水、虫鱼、人物、走兽和传统题材中的龙凤、历史故事以及书法印章等,无不反映在釉下彩瓷的装饰中。从装饰手法上讲,除了在勾勒的功力上较之过去的最高水平不免还稍有逊色外,其余在纹样的构成,色彩的处理、操作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历史的水平。彩绘设计人员用自己的实践丰富了这一传统的装饰艺术,因而创造了各种形式风格的装饰纹样,使釉下五彩的装饰艺术呈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其产品既有各式各样的陈设瓷,还有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各种日用器皿。这些产品,有的被选为国家用瓷和国家礼品瓷,有的远销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历年来还有不少精工产品参加了国内外艺术展览。并多次获得了国家金质奖章。为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中华发展民族增添了光彩。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产于醴陵,中国湖南省东部,瓷土资源丰富。醴陵是我国五大瓷器生产基地之一,醴陵瓷器技术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瓷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醴陵釉下五彩瓷闻名于世,釉色晶莹淡雅,别有一帆风格。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自此醴陵陶瓷名扬中华大地, 享誉全球。

红官窑 2008版再造毛瓷之四季花卉杯碟 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款识讲究

醴陵釉下五彩瓷讲究款识,陈设器尤为如此。题款有三种:一是画款,多书于画的右上部及左下部,艺人对所绘进行点题用落款,书体多草书或行书。二是瓷款,包括工匠款、编年款、产地或公司款,这种款是鉴定瓷器时代及作坊的重要依据,多见于器底,有竖排,也有横排者;有双圈,也有无圈者;有楷书,也有隶书者;有青花,也有朱书、墨书或者蓝彩者。三是用途款,出现于礼品瓷,多见于器物腹部等醒目位置。由于醴陵釉下彩瓷屡屡荣获大奖,声誉颇高,许多达官贵人到醴陵订制瓷器作为上等礼品送人,上书产地,送者及被送者姓名,以及所要表达的心意或吉祥语。

与题款相连的往往还有印章,它是瓷器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醴陵釉下五彩瓷印章的形制较多,多方形、圆形、椭圆形,也有树叶形者,并有朱文和白文之别。当然,印章多是以笔代印。

红官窑 2008版再造毛瓷之四季花卉碗 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

醴陵釉下五彩瓷通常采用“三烧制”,即先以 800℃低温烧成素胎,然后进行彩绘,为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等挥发,再以同样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其烧制方法简便,还可提高生产率,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

醴陵釉下五彩的特点是:瓷器的胎体较轻,釉面滑润,玻璃化程度强,色彩清新,瓷画面富有日本艺术品风格。釉下五彩首先保护了纹饰不受外界的磨损,日用品在使用时还减少了彩料中铅的毒害,因此釉下五彩的问世,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这种新式彩瓷在 1907-1912 年间,曾参加过国内南洋劝业会和国外巴拿马、意大利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荣誉奖章。据 1911 年4 月6日的《时报》报道,醴陵窑产品“极精良”,“形式花样无一不玲珑轻巧”,“名声日隆”,“销额骤增至数十倍”。

釉下五彩瓷的生产于民国十九年被中断。1954年,原湖南瓷业学堂图画速成毕业生、釉下五彩瓷老艺人吴寿祺,带领画工唐汉初、林家湖、邓文科等,挖掘、继承其技法,组织釉下彩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并将原“三烧制”工艺简化为“二烧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研制出90、97、98号长石釉、釉下彩绘透明釉、釉下彩薄胎瓷,醴陵瓷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謦”之美誉,推出一批瓷器精品。

红官窑 扁豆双禽巴拿马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醴陵釉下五彩瓷不拘一格的造型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开始就打破了景德镇官窑造型上的程式,变化而不失比例。细瓷分圆器、琢器、三班器、模型器四类,各类产品都有众多造型和规格。如圆器产品,按造型碗类产品有锅器、罗汉器、汉饭、茶盅等,盘、碟类产品按造型有折边器、锅边器、法口器等,按口径有尺二、满尺、九寸、七寸、二寸、元寸等。琢器产品为壶、瓶、坛、罐、缸、钵、杯、盒、盂、帽筒、饭鼓、香炉等空心器皿,造型式样多模仿瓜果或其他器物,如莲子、冬瓜、石榴、柚子、葫芦、棋子、琵琶等。三班器是介于圆器和琢器之间的产品,主要为各式盖杯、直桶杯、茶杯、痰盂等。模型器有日用器皿和雕塑美术瓷,日用器有调羹、模花壶、皂盒、奶盅等,雕塑美术瓷有雕壶、花瓶等。仅花瓶而言,有小至几厘米,高至两米多者,造型“有的庄重,有的秀丽,有的端巧,有的挺拔,有的饱满,各具特点,各有风貌”。雕塑美术瓷有些既可看出受景德镇程式的影响,但又有变化,有的则是醴陵工匠的新创。

毛主席生活用瓷,组件,文物,1974年毛主席使用过的实物

醴陵釉下五彩瓷釉下彩料的研发和运用

醴陵窑创立之初就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意识。1907年后,开始使用自行研发的高火性金属氧化物瓷用釉下彩料。艺人们运用近代化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研发出釉下蓝彩、釉下绿彩、釉下墨彩、釉下赭彩等复色彩料。彩料(尤其是复合色彩料)的组成,除着色金属化合物之外,还掺有大量石英、长石等无色氧化物,以提高其明亮度,降低其饱和艳度。彩料有红、蓝、绿、黑、紫、黄等色,每种釉彩又分数色,如红色系有玛瑙红、桃红、芙蓉红、锰红;黄色系有钛黄、橘黄、柠檬黄、镨黄、钒锆黄;绿色系有草绿、浅绿、水绿、青松绿、苔绿;蓝色系有海碧、海蓝、钒锆蓝等,黑色也有艳黑、鲜黑之分。几十种彩料的搭配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釉下五彩瓷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彩料无须像釉上彩料那样以含铅熔剂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无须用低温熔剂作结合剂使彩料附着在釉面上。

由于彩料在釉层的覆盖下高温烧制,成品的色调自然和谐,即使红与绿等量配色,也不觉刺眼。在釉层作用下,瓷面光滑明亮,具有饱满的水份感,瓷面形成莹润光洁、润泽剔透、手感极好的玻璃质薄层。瓷画透过表面釉层,呈现出瑰丽缤纷的色彩,并具有无毒、抗腐蚀、耐磨损,永不褪色的特点。

红官窑 鸳鸯戏水挂盘(1986年5月,邓小平同志赠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先生、总理希拉克先生)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多样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以花卉为主。花卉由牡丹、莲花、菊花、向日葵、芙蓉、水仙到万花集锦。在花卉装饰中,勾填画法最为普遍。红、蓝、黑、紫类深色花朵,多以墨线勾勒,再用分水法作图案填色,烧成后不仅花瓣有浓淡变化,也由于墨线烧成消失形成的白线条,使瓣与瓣分明。而浅黄、浅绿色等浅色花朵,则往往采用色线勾勒,使花的轮廓清楚,瓣纹醒目。叶片以墨线勾描,再以绿彩分水设色,墨线消失后如同“没骨画”,轮廓清楚,达到叶茎分明的效果。叶片有正、反面之分,正面色浓,反面色淡,色浓者再用色上加色的罩色表现。也有叶片用色线勾描的,叶色一般用较沉的绿色、黑色表示,分水时叶片的浓淡并不明显,以显示整体协调。对于藤本花卉中的藤蔓和草本花卉的茎,采用墨线双勾和分水画法,以表现其柔健和秀丽的质感。

禽鸟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常见的装饰题材,往往与花卉合在一起。艺人描绘时善于扑捉其各种神态,展现其生活习性,能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禽鸟的画法是先以墨线或色线勾出鸟的形象和羽毛的结构,然后再以分水填以各种颜色,对于形体大的禽鸟,复羽和羽轴采用双勾,烧成后的空白线条使羽毛更具层次感。对于形体较小的禽鸟,仅用色线勾描头、背、胸、腹的大致轮廓,必要时用墨线略加细毛而已。此外,人物图案、山水风景、诗文佳句等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比较多见的装饰题材。

醴陵釉下五彩瓷纹饰设计精美

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纹饰设计上很有特点,主体部分以写实画居多,口沿与足部或有辅助纹饰,一般只作图案化描绘。另外,与景德镇瓷器不同的是,醴陵釉下彩瓷(如琢器类)的正反面多为一幅连贯的画。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纹饰采用中国水墨技法,同时吸收西洋画法,注意光线明暗和投影,透视感较强,色彩柔和淡雅,每件釉下五彩瓷器的画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仅经营数年,醴陵瓷质量“骎骎乎与素负盛名之江西景德镇大有并驾齐驱之势”。

线条的出色运用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纹饰精美的重要原因。根据表现方法不同,线条可分为勾线和印线两种。批量生产的日用瓷装饰多用皮印印线,而高档日用瓷及陈设瓷则用手工勾线,勾线线条多以毛笔描绘,讲究钉头鼠尾描、铁线描等,这些笔法能表现出纹饰的生动特征。

根据用途不同,线条又分墨线和色线两种,二者搭配运用,构成主辅关系。花草纹往往以墨线为主,色线为辅,色线根据预设的颜色烧成后呈现鲜艳的各种色调,而墨线在一定温度下消失,呈现空白线条的效果,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纹饰之所以与釉面浑然一体,优雅而和谐,这些空白线条是一重要因素。以墨线勾勒纹饰大致轮廓后,再以分水法填以色彩,由于墨线线料中含有乳香油,勾勒的墨线不仅表现图案的轮廓,同时也具有堵水功能,即使填色的料水高出轮廓许多也不会外流,使色彩平整无痕。

醴陵釉下五彩瓷艺人分水技艺很高,分水不仅使色彩平填,而且在重叠中分出多种层次,同时还运用罩色与接色的方法,使纹饰更能呈现丰富的色调变化。

醴陵釉下五彩瓷正是具有了这些突出特点,才被瓷器收藏爱好者所喜爱。醴陵釉下五彩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目前无论是在制作规模、装饰手法、生产工艺都非常有特点。目前产品既有装饰陈列瓷器,还有人们日常生活所用器具。瓷器是中华名族伟大的创作发明,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其中灿烂的一个明珠!

关于釉上彩与釉下彩的区别!


(一)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二)制作歩骤、过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经过上釉,最后窑烧而成,釉彩和彩绘的纹样是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坯釉中。

釉上彩:先要烧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窑烧而成的,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三)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上直接进行创作,只需要用色料画完后上釉,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素坯上画釉下彩绘的方法的话,则是先把泥坯用800℃烧成素坯,画完、上完釉之后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

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用色料画好彩画装饰后,再用800℃进行二次窑烧。

(四)外表不同:

釉是一种透明的、经久不易变的特殊物质。

釉下彩:先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层的。所以釉下彩绘出来的器物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渗透连绵,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并不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历代釉下彩绘的文物,如魏晋时期的青瓷、唐代的青瓷、三彩釉陶;宋代的北方民窑出土的黑白彩绘、红绿彩绘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二者均属于釉下彩绘的分支)等虽然年代久远,却均保存的较为完好。作为日用瓷(比如杯、碗、瓢、盆等)是很安全的。

釉上彩: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色彩表的颜色有几百种,绘制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力极强。但是因为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以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会像釉下彩那么光滑。

(五)分类不一样:

釉下彩:主要以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为主。

青花是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在不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其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很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钟爱。并且在世界的制瓷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釉里红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暗红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其表现内容和方法与青花无异,烧成后的沉着热情,故一般用来表达“吉祥、富贵”。高级制品中常用此法。

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色彩绚丽、锦绣灿烂,因为其在高温中也是变化多端,烧成不易,所以很少用来装饰日用瓷。

釉上彩绘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几种。

古彩是一种较古的传统装饰方法,其名称是有别于粉彩而言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线条刚健有力,具有浓厚的民间年画的风格。

粉彩是在釉上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色彩多样;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了明暗的洗染,风格和笔法上是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无论工笔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

新彩是受外来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彩绘方法,在表现技法上用西画的方法,也可用国画的方法。

六)色料不同:

釉下彩:色料用高温烧成,色料在未烧制前与烧制后的色相变化比较大,而色料中能耐高温的不多,因此颜色的变化极难掌握。

釉上彩: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温烧成。由于温度低,许多颜料都能经受这样的温度,故烧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大。

(七) 用的调料品不同:

釉下彩:一般来说用的是甘油、牛胶、乳香油、有的甚至用茶叶水来进行调和色彩。

釉上彩:多用的调料是樟脑油或松香油进行调和。

(八)技法不同:

釉下彩:以分水法为基础技法,即在勾好的轮廓线内,用色料填色

釉上彩:以洗水法为基础技法,即先用笔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笔,然后将笔上的颜色洗掉,挠水反复洗擦。

综上所述为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的不同,外行者与初学者从表面的凹凸与光泽度就基本可以区分了。

简述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及常见的小问题


釉下彩

釉下青花瓷

釉下彩,现在多简称为釉下,它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纹饰摸过去无任何手感,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釉上彩

釉上珐琅彩

釉上彩,现在基本简称釉上,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目前一般都是恒定在700度)烘烤而成。釉上彩的纹饰摸着会有痕迹感。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

二者差异及知识点

釉上和釉下如何区分?我打个比方来说就很简单了:比如我们穿着一件有透明袖子的衣服,釉下就是我们胳膊上的纹身,这样别人是通过我透明的袖子来看到纹身的,而触摸只能摸到我的衣服;而釉上就是我在透明袖子上,刺绣了一个图案,别人是可以在衣服上触摸到的。

釉上粉彩

我们可以将釉下和釉上的工艺分为先天和后天的。釉下在瓷器烧成的时候就已经将色彩填入外层釉内,放入窑内去烧,一次成型,出窑后就固定了瓷器的纹饰,是没有办法再次更改釉下纹饰的,因此釉下可当做先天的。而釉上是瓷器出窑以后,在上面纹饰,再将其烧制上去的,属于后天的了。

釉下青花玲珑

瓷器的釉是不是都有毒?

釉下青花玲珑

现在有很多的报道都是在说瓷器的釉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然后以讹传讹,越传越神,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敢用瓷器的实用器了。的确,印花彩绘瓷器上呈现的色彩,是由各种金属氧化物复合物,经高温烘烤后反应所致。这种应用于瓷器上的颜料,须经特殊的化学工艺加工混合,为保证颜料能与瓷胎良好地结合,彩绘时会加入一些助溶剂,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铅、镉等有毒性的物质成分。

其实大家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种“有毒”的实用器,一般都是釉上彩才会有的。采用釉上彩制瓷工艺烧制的瓷器,由于印花或彩绘颜料的最终位置浮在瓷器的表面,即釉层致密质外面。特别是有些小规模的民间制瓷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选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印花纸,并任意缩短烘烤时间,随意增加炉窖中瓷器分布排列的密度,致使每件瓷器在炉窖内实际烘烤时间大大降低。由于烧制温度及烧制时间不符行业标准,在烧制过程中挥发出来的铅、镉等有毒物质不能被有效地排除,残留在瓷器的表面,会在以后一段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随食物进入人体,久而久之,有可能会形成铅、镉的轻度中毒。

而釉下彩是彩色颜料或印花是直接附着在瓷胚上或白瓷胚上的,然后再在外表上涂一层致密的、形似玻璃质的釉层,故在使用过程中,其彩绘颜料及印花中所含有的铅、镉等有毒物质一般不会渗出。简单来说,釉下彩他釉的部分包裹在外面这层透明的“衣服”下,只要衣服没有“破皮”,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釉上彩的物件,大部分都是不会跟我们的食物、水源有着直接的接触的,也因此釉上多是观赏器、摆件等等;釉下彩,就可以作为我们的碗、杯等使用器了。

釉上彩和釉下彩二者之间的工艺区别

釉下与釉上的区别

釉上彩,是将已经烧成好的瓷器进行“二次加工”,然后二次入窑,用低温(700度左右)将彩料固化,烧印在瓷器的透明表层上。就像前文说的,其是后天进行的瓷器加工,而且这种加工基本不会有损坏,所以在工艺难度方面要略低于釉下彩。但也正因为它这种稳定、固定性,使得釉上彩在色彩上要比釉下彩绚丽的多,在观赏方面要强于釉下彩。

釉下彩,是跟随者瓷器成型的时候一次性烧成的,它的图案有不可修改的特性,因此其烧成时的“破损率”特别高。一旦釉下彩在烧成是走色、弱色等问题发生,这个物件就属于废品了。釉下彩的烧成一直是个“看天吃饭”的情况,运气好就没问题,偶尔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感觉,但是运气差,连着烧很多个都是会有问题。釉下彩的破损率一直很高,像釉里红这些品类,往往烧6,7个才会有1个是成品。

因釉下和釉上的区别而引发的小问题

釉上彩定制款底款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去定制自己的主人茶杯、陶瓷物件等,拿主人杯为例,在落款上加一个“XX自用”,来区分主人杯与客人杯之前的差异。大家可能都没有去留意,有定制款的这种落款99%都是釉上彩的,也就是说工艺师烧制好了一个主人杯,然后再二次加工,写上您自己需要的落款。

那么为什么釉下彩的定制私人落款非常少见?这就要从烧窑的时间说起了。窑有大有小,但是何时窑主会开烧呢?比如说一个容量100立方米的窑,窑主肯定不会因为一两件就开烧的,窑都有一个固定的排列密度,低于这个密度去烧是不行的,所以一般都是等满窑才会开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紫砂壶,紫砂壶是可以定制一把的,工艺师做完了马上拿去窑内烧,因为丁山的窑基本都是公用窑,你送一把我送一把,很快就满窑开烧了,但是景德镇的窑并非如此。景德镇的窑大多数都是工艺师自己的窑,要做到满窑了再烧,一般周期都在半个月左右。

其二,瓷器烧制的破损率高,就像上面说的,订制一件带“XX自用”的私人釉下彩落款,工艺师只能做一个拿去烧,因为做多了万一都烧成了,而底款落了“XX自用”,市面上是无法流通的,那就浪费掉了,工艺师也就亏了。只做一个烧的话,烧成了当然皆大欢喜,可万一没烧成,工艺师又要做多一个,然后等半个月开窑后再去烧,万一又有问题又要做一个等半个月,您可以想象的到有多麻烦,所以一般瓷器的工艺师是压根不会接这种釉下落私人款的单。

当然,您有钱任性,订个10件20件私人底款的瓷器一起烧,破损无责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做的。抛开这种情况不谈,有一个釉下私人订制款的瓷器物件,也足够您在朋友面前得意好一阵子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颜色釉瓷、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的区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颜色釉瓷、釉上彩瓷和釉下彩瓷的区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