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瓷砖有哪些 古代瓷器有哪些 古代的瓷器有哪些

2020-11-28

瓷砖有哪些。

建窑黑瓷和德化白瓷为福建两大名瓷,宋代时期人们时兴斗茶,黑瓷因此流行,德化白瓷则被誉为外国人誉为“中国白”而享誉至今。今天古玩收藏网就和大家聊聊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胎质 建窑黑瓷胎体含铁量较高,因此胎体厚重,拿在手里有压手感,胎色呈现黑灰色、紫灰色,被人们称为“铁胎”,胎质粗糙且坚硬。

器形 建窑瓷器有碗、盘、碟、罐、壶、灯、炉、钵、盒、梅瓶、冥器等,器足底部有“供御”、“进盏”标识字样的为宫廷御用瓷器。造型也是丰富多样,器件口 型就有大敛口、小敛口、敞口等,器足多为圈足,圈足又小又浅,修胎草率,刀法自然,底足不施釉,颜色暗淡且无光,底足有“供御”、“进盏”标识字样的为 宫廷御用瓷器。

釉面 建窑黑瓷除了器足通身内外壁施釉,釉面呈现黑色,且光泽度较好。釉面有明显的垂釉和窑变现象,按照不同垂釉和窑变现象,建窑瓷器被分为兔毫斑、鹧鸪 斑、玳瑁斑、虎皮斑、油滴斑等,其中兔毫斑是因为瓷器表面存在很多条状结晶纹,细的犹如兔毛一样,为建窑瓷器中的精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巩县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重要的窑口当中,河南巩县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窑口,尤其是在唐代众多的瓷器里,巩县窑瓷器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的兴衰直接影响这后世瓷器的发展。对此,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巩县窑瓷器的相关信息了。

什么是巩县窑瓷器

据科学考究以及相关书籍记载,巩县窑它诞生与隋朝,在唐代盛行,到了五代十国开始日益衰退,但它的烧制方式以及特点则对后世的五彩瓷,辽三彩,珐华等陶瓷制品有重大的影响。在书籍中记载,自隋朝建窑以来,巩县窑一直致力于各类瓷器的烧制,在隋代专门烧制青瓷,在唐代烧制白瓷以及三彩陶器为主,同时也会有一定比例的黑瓷,绞胎以及茶叶末釉的烧制。

在具体的瓷器种类烧制上,巩县窑瓷器的产品是非常丰富的,它不单单包括人们常见的碗,杯,壶,瓶,同时也包括各类盒,钵,豆,枕以及人物动物的雕塑作品盒玩具等。瓷器种类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中,每个窑口所出品的瓷器都有他们自己的特征。

巩县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1、不同瓷器呈现给人们不同的特征

由于当时瓷器烧制时所采用的原料的特殊性,巩县窑所烧制的不同瓷器呈现了特别明显的差异,例如在唐代所烧制的白瓷瓷器其胎色呈现灰白色,而釉色则亮白细腻,瓷器质量良好。黑瓷瓷器的胎色虽然也是白色,但其釉色乌黑,瓷器胎体厚,制作不失精细,规整。虽然烧制的三彩陶器制品数量较少,但灰白色的胎体下,釉色却是黄,绿,红,蓝,白,褐等多彩颜色,令人惊叹。

2、瓷器器形上各具特色

虽然说巩县窑瓷器的器形多样,但其中仍然以碗,壶,盘,罐等家居常见器物为主,这些器物当中又以盘碗最多。巩县窑出土的白瓷碗多为侈口或者四花瓣状态,足底分浅圈足,圆饼实足以及玉璧形足等多款类型,黑瓷碗为碗里白釉碗外黑釉设计,平底造型。白瓷盘多为直口和平底盘,四花瓣形口缘。黑盘造型与白盘无异,但仍然里白外黑,口沿不施釉露胎。

此外,巩县窑作为唐三彩烧制成功的窑口,它的创新意识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发挥除了耀眼的光辉,它对后世的宋辽三彩和珐华,素三彩的烧制都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巩县窑瓷器精品鉴赏及价格:

1:唐(618-907)巩县窑白釉盖罐,尺寸:口径12.4厘米;底径14.7厘米;高32.7厘米,估价:HKD 280,000 ~ 350,000,成交价: HKD 495,6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拍品造型浑圆饱满,端庄丰盈,虽无华丽色彩及丰富纹饰,盛唐气度自来。原盖一并保存,极为不易,堪为珍品。此式罐的造型为唐代经典样式,唇口外撇,短束颈,丰肩,鼓腹,向下渐敛出平底。上置原装盖,宽平沿,盖面隆起近倒三角状,盖顶置宝珠钮。器里满釉,外壁一直施釉至底边沿,截釉的切面平齐规整,显控釉能力之精湛,从切面可见薄釉及釉下的白色化妆土。釉层显现细碎开片,釉面见刷丝痕及垂釉。釉光半木光,色泽乳白,柔和沉稳,宝光内敛。器底平坦涩胎,垫烧糊底痕迹不明显,为匣钵正烧而成。胎色米白,紧密结实。巩县窑创烧于隋代,白瓷始烧于初唐,盛唐鼎盛,开元时期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本件拍品,无论品质、气质,必为巩县窑鼎盛时期的作品。

2:隋·巩县窑白釉四系罐及水盂(一组两件),尺寸:1.罐高9.5厘米;2.水盂高3厘米,估价:RMB 22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287,5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巩县窑是唐代重要磁窑之一,在今河南巩县。以生产唐三彩而闻名于世,同时生产白瓷,其中一部分作为贡品。罐身直口,球形腹,撇圈足,肩上等距离置四系,器形挺拔秀美。通体施白釉,开斜纹片,釉面莹润。水盂圆口,球形腹,平底,器形线条饱满圆润,规整大方。器物除外底满施白釉,施釉均匀,色泽温润。两件器型小巧,釉水润亮,盈手可握,可赏可玩,体现了极高的美学品味,为收藏佳品。

3:五代/北宋巩县窑绿釉刻牡丹纹撇口尊,尺寸:高16.5厘米,估价:HKD 135,000 ~ 195,000,成交价: HKD 188,800 ,成交时间:2019.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河南巩县地区的绿釉陶瓷,从唐至北宋一直都有生产,质量精,品级高。此尊阔口,圆唇外撇,束颈,斜肩,鼓腹下收出隐圈足。内外施绿釉不及底,釉面匀薄润泽,发色清新明朗,釉面可见细碎开片,局部泛五彩蛤蜊光。足内涩胎,质地细腻,色粉白,稍疏松,具粉质感。外壁通体刻划花工艺装饰五层纹饰带,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上下辅以卷草纹、蕉叶纹、弦纹等。本品除口沿一处小磕、器身正常剥釉外,基本完整,极为不易。低温釉彩陶瓷器极易产生剥釉现象,又为立件,保存至今,甚是难得。据目前可见的公开资料,未见同类器。其用途应为陈设、插花,或为佛前供养花器。此尊制作精细,釉色明亮,应为巩县地区芝田窑产品。芝田窑较为出名的就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三釉彩器物,尤其是绿釉陶瓷,器物品种有枕、瓶、盆、罐、花口尊、炉等。随着近几年城市基建,一些所谓芝田窑风格的器物标本在白河区域也有发现,但由于当地瓷土、技术太过接近以至于无法区分。

4:唐(618-907)巩县窑白釉花口唾壶,尺寸:口径14.1厘米;底径7.3厘米;高8.2厘米,估价:HKD 10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188,8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胎白细腻,涩胎,外壁满釉,釉质莹润,釉层有细碎开片,釉色白中见黄,见流釉。唾壶与渣斗都是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器,二者形制接近,功用近似,易混淆,从造型上区分,唾壶宽沿、小口、短颈,而渣斗则是宽沿、大阔口、无颈。

5:唐巩县窑黄釉绞胎枕,尺寸:长12.2厘米,估价:HKD 130,000 ~ 180,000,成交价: HKD 153,4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绞胎为唐代瓷器生产中出现的新工艺,流行于唐、宋时期。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极高,因此产量、品质均受到限制。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古代人对其妙趣天成的艺术美的追逐,创作出不同种类的精美小品,此枕即为其中代表,流传至今,品相这般完美,极为不易。此枕形体较小,秀雅别致。近长方,枕面前低后高,前壁中央靠上有通气孔,四棱去锐化成斜面,可见细工。枕面及四壁有流动感十足的绞胎纹,张弛有度,表现力丰富,装饰意味强,代表了唐人审美的最高标准。底部露胎处,可见胎土细润,胎色白偏粉红,为典型河南巩县窑制器。底部流釉处,可见釉层较厚。釉面见细密的开片,釉面柔和光亮。

6:唐(618-907)巩县窑黄绿彩弦纹杯(一对),尺寸:口径8厘米;足径3.4厘米;高6.5厘米,估价:HKD 120,000 ~ 150,000,成交价: HKD 141,600 ,成交时间:2017.05.3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小杯造型周正,薄唇口外撇,深腹,直壁,近仰钟式,与唐代金银器高足杯的杯身相似,乃时代风貌。底承假圈足,足壁外撇,足心微凹,修足规矩有度。足部涩胎,可见细白的粉质陶胎。外壁施绿釉,向内延伸至口沿近1厘米处,下至足墙,内里施黄褐色釉。釉面薄润,清新明快,见自然流淌痕迹,有细碎开片。内壁釉下可见规整的螺旋纹,乃轮制法成器。外壁阴刻近20道弦纹,与内壁轮制旋纹相呼应,纹饰凹陷处积釉色浓。颈部起一道十分纤细的凸弦纹,釉薄似出筋,见细工。

7:唐-五代越窑秘色香盒及巩县窑白釉香盒(一组两件),尺寸:1.高3.4厘米;口径9.4厘米;2.高4厘米;口径6.7厘米,估价:RMB 80,000 ~ 120,000,成交价: RMB 149,500 ,成交时间:2017.07.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香盒,是用于盛装焚香用的香料的小容器。过去的文人雅士,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的时候,喜欢焚一炉香,以增添风雅的意趣。使用方式参阅长干寺地宫出土香盒及香料。这两件香盒均器形简洁而优雅,釉面匀润,釉色纯正。

8:隋巩县窑白釉杯,尺寸:高7.9厘米;口径9.2厘米,估价:RMB 20,000 ~ 30,000,成交价: RMB 138,0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巩县窑是隋唐时期重要磁窑之一,在今河南巩县。以生产唐三彩而闻名于世,同时生产白瓷,其中一部分作为贡品。杯敞口、深弧腹、饼形足。胎质细腻洁白,釉色白中闪青,杯内底积釉处呈湖绿色,并开冰裂纹片,甚为美观。

9:唐巩县窑白釉环耳杯,尺寸:高5.3厘米;直径7.1厘米,估价:HKD 60,000 ~ 100,000,成交价: HKD 129,800 ,成交时间:2017.04.04,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7年春季拍卖会 。

杯侈口,收腹,环形鋬、圈足外撇。全器内外施白釉,釉内开片明显,足底无釉。此杯瓷器仿粟特金银器之造型,全器光素无纹,简洁大方,显出中原文化包容并蓄的时代特点,可参考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唐代窖藏之金杯。

柴窑瓷器有哪些特征?


柴窑瓷器有哪些特征?柴窑瓷器被誉为“天下第一美瓷”,其拥有“色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征。

“色如天”

现在的人们喜欢将天空的颜色说成是天蓝色,但是在古时候,人们将其说成天青色。后周皇帝柴荣将柴窑瓷器的青色形容为“雨过天晴破处”,强调瓷器的颜色犹如雨过天晴后的天青色,没有尘埃,非常美丽。

“明如镜”

现在人们使用的都是使用了水银涂层制成的镜子,而古时候,我国人们流行使用铜镜,镜子作用是能照出人的面部五官,用这来I型那个荣柴窑,即柴窑瓷器也能照出人面,从侧面说明了柴窑高超的制瓷工艺。

“薄如纸”

五代时期,耀州窑已经能生产胎质非常薄的单色釉瓷了,柴窑就是继承和发扬了耀州窑的这一传统,制成的瓷器胎壁厚薄和器件大小成正比,“薄如纸”或许是当时人们制造柴窑的一种理想状态,用它来形容柴窑,应该是一种夸张手法,重点是想要让阅读的人了解到柴窑瓷器分量轻,拿在手里就像拿着一张纸一样。

“声如磬”

柴窑瓷器胎质坚硬,但是用泥土做成的胎体和天然石磬还是有差别的,“声如謦”形容敲击柴窑瓷器发出的声音,意在强调在众多同类瓷器中,柴窑瓷器发出的声音最出类拔萃。但是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当时人们制作柴窑瓷器应该瓷胎原材中加入了一些其他成分,不然“声如謦”也属夸张说法了。

元代钧窑瓷器有哪些特征?


元代钧窑瓷器有哪些特征?钧窑肇始于北宋,在河南省禹县八卦洞烧制成功贡御瓷,制作精工,以铜红釉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诸色为代表作。

而元代钧瓷的兴起与道教敬封为国教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当时元太祖为了稳固其统治,麻痹汉民族,尊全真道为国教,奉丘处机为国师。钧瓷是祥瑞吉兆,是“开元盛世”的象征,作为当时天下第一大教全真道领袖的丘处机,为了答谢朝廷的厚赐,便效仿全真道始祖吕洞宾等西天献钧的故事,在钧瓷的故乡神垕镇恢复了钧瓷生产。传说他烧制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钧瓷,九套祭天,六套祭帝,三套祭祖。但此批器物已鲜有所见,只有诗人马祖藉有传“官窑瓷器玉为泥”之诗盛赞作参考。

元朝统治者对中原的统治的奴役,极大地摧残了中原的文化,反映在审美上,原有的对称、平衡、规整、秀巧、方圆、柔润、朴实、典雅、蕴秀、含蓄的陶瓷文化风尚都被排斥,追求实用、坚实、直观、华丽、明快的视觉效果和日用效果,影响到钧瓷业,也就产生了这一时期特定的艺术风格。

元钧的发展:

元代钧瓷处于一个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无所顾忌的时代,打破了“九五之尊、钧不过尺”的皇家御规;装饰技法以贴花、刻花、透雕、浮雕等方式进行,改新了“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思维方式,创造了“泼斑施釉”,形成了“聚色成形”“形随意见”的窑变手法,在审美上以粗犷豪放的风格见长,极具有马背上民族的鲜明个性。

元钧的主要特征:

制作手法

采用了贴花、刻花、雕浮、堆雕、透雕、镂孔等工艺,与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宋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装饰上更多地附会着其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整体造型寓意纷繁,颇显游牧农族之哗宠、天真和肤浅。

造型

在种类方面,依碗盘碟盆缸瓶为多,但也更多出现了炉、鼎、尊等,标志着向纯粹审美功能作品的过渡,如堆花三足炉,双耳连座瓶等。

工艺

在工艺上,明显承接了金代钧瓷的“不拘小节”的粗放性特征。其手的迹拍打明显,施釉厚薄不匀,并且多半釉不到足,有的作品甚至于为了数量原因,将内心剥釉或作无釉处理。

在釉的质感方面表现为,其釉质肥厚不一,垂釉、薄釉、棕眼随处可见。部分釉质有时显得精美含蓄流光溢彩,大部分则显得质感生涩,缺少必要光泽玉润等。

从釉色上看,元钧多天蓝、天青、月白,也有紫斑、红斑,但呈彩暗淡闷哑,装饰性较差,与宋钧的自然天成,美妙幻化,已不能同日而语。

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很可能改素烧固胎,釉烧呈色的流程为一次烧成,因其胎质较宋钧松散、泛黄,敲击声音缺少瓷质钵音,其烧成温度较宋钧明显低,约在1180℃-1240℃之间。

审美

从审美角度上看,元钧继续着金钧的蒙昧,处于一种质朴、童真的审美层次,与唐宋的雅士、文人的欣赏有着明显差距,但其釉色的成功把握,仍具有着永恒的魅力,鼓舞着钧瓷业的发展,当然这些评论仅现于当今出土的文物,也许还没有涉及元钧官窑的产品。

元代钧瓷的成就和意义:

元钧作品当以普遍广泛日用的民间瓷器为主流,故元钧是钧瓷审美让位于实用的回归。

总之,元代钧瓷的发生发展是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倾向相关联的,以一种粗犷、奔放、大气的风格称著于世,打破了唐宋的清规戒律,突破了宋钧造型的限制,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进入到千家万户。但其粗犷过分变得粗糙和滥制,也制约着钧瓷的品位和重返宫庭的可能,这也是元钧的可悲之处。

建窑建盏特征及价格


建窑是道家思想在瓷器上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在以瓷釉上的纹理表现。早在北宋时期宋徽宗先生就曾说过“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如此之高的评价足以展现出皇室的重视程度。“玉胎水盂”烧制成功代表着建窑地方性乡土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提升至宫廷之风的高贵韵味,将釉的原料、制作工艺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烧制出建窑风格最美的韵味,成为中国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足以展现它的魅力。

一、建窑工艺特色

从建窑的工艺特色上来看,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且黑釉盏的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它的产品类型上看,有盏、碗、盘、碟还兼烧制了壶、灯、炉、梅瓶等,丰富多样。

从它的釉色胎质上看,使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做胎,胎体较为厚重且呈现为黑灰色、紫黑色,胎质虽粗糙但是非常的坚硬,露胎之处颜色暗沉无光、从釉质上看,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的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

从它的造型上看,因为造型多样,形式也需要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的形式,刀法也是非常的自然,虽然有垂流和窑变的现象,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外观呈现。

二 、建窑烧制特征

从建窑烧制瓷器的特征上看,以黑胎色、胎体厚重而闻名,但这恰好给建窑的瓷器贴上了鲜明的标签。

胎体厚重坚硬,胎色呈紫黑,不易氧化;釉色黑但是光润感较高,瓷器的内外都施加的釉,使其更加的相互映衬,流淌的兔毫纹,呈现出浓淡深浅、弯弯曲曲不规则的现象,釉面呈现出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较为的多样且在其太阳光下,其黑色的釉面会呈现出闪烁的金红色光点,这也是建窑瓷器的特色。

建窑瓷器以碗盏较大,造型如同漏斗般的形状,分为敞口和合口两种,敞口较多,底为浅玉环圈足还有旋胚环圈足,甚至有些器物的底足部,还刻有“进王戋、供御”铭文的刻撰,是朝廷上等的贡品的标志。

由于宋朝斗茶风的盛行,主要烧制适宜为斗茶的黑釉茶盏,亦称建盏,以水吉镇窑制品为最,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并在其器底刻上“进盏”等字样,则是由建窑烧制而出。建窑烧制出的瓷器含铁量较高,使用含铁量较高的原料最为其胎,其胎色深黑且较为的坚硬,“铁胎”这一次正是来形容它而出,内外均施加黑釉、外壁釉不到底、露黑色胎正是建窑瓷器的特征,也是多年发展的根基。

柴窑建盏有哪些特点


柴烧窑要耗费大量松柴,不是投入柴火就是好柴烧,也有可能是糟蹋林业资源。现今是艺术家们大展拳脚的好时机,有的人开始烧柴烧窑,追求宋代古法烧制。那么柴窑建盏有哪些特点呢?

如果柴烧建盏能够烧出青黑底色条达兔毫,就已经属于精品。它会伴随着大量生烧未达温品或者过温品,柴烧升温难度比较大,无效区域多。从釉色方面来看,柴窑里面温度差异比较大,不太好控制釉色,烧出深深浅浅的颜色,柴窑建盏精品是在各种矛盾中产生的,报废率较高。

水吉古窑遗址一共有几万平方米,堆积如山的废品残件就可以为证。而电窑相对可控,因此烧出的颜色更加稳定。从釉面落灰方面来看,柴烧建窑有釉面落灰的现象,松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灰烬极低,直接窜入极小缝隙的匣钵里,在釉面和底部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和釉料里面的铁元素产生反应,融合成为自然的灰釉。再加上松木挥发的松脂滋润了坯体,烧出来的建站釉面温润含蓄、层次丰富,具有古拙质朴的韵味,这是电窑所达不到的。

电窑建盏的窑炉相对密闭性,可以精确控制还原程序,析出油滴并且顺利地降温,保留晶体。而柴窑相对开放式,要烧出乌金和油滴的概率极低。即使是现代新型的柴窑也极具难度,而元代的隔仓登窑和宋代的通天窑概率更低。

古为今用并不是把古代所有东西都拿过来,应该顺应时势去调整,使之符合现代审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柴窑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它是一种修行,在合适的节点不断地投柴,确保火候到位。柴窑烧造的情况十分不稳定,比如,松柴的量、间隔时间、不同木柴热值、窑温升降、气压、湿度、空气进流量等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

柴烧建盏的每个匣钵因为位置不同,因此感受到的氛围不同,还能够烧出龟裂纹、灰贝、芝麻斑等斑纹,各种色彩不同,不同肌理的兔毫、乌金、茶末,各种表现的油滴、柿红釉,一窑入色出窑万彩是溢美之词,实际上柴烧出黄兔毫釉面效果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窑工砸掉的远比你想象中多得多。

定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而驰名。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

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瓷大宗的北宋定窑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1、泪痕: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竹丝刷痕: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宋代定窑瓷器常见的器型以盖碗茶具、盘、瓶、碟、盒和枕为多,罐、炉等器形则比较少。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北宋早期的定窑刻花,构图、纹样都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具有浅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窑的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唐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唐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瓷器的器类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了前代。

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刑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瓷器做为日常生活器皿与时代和社会的风尚密切相关。唐代如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具的发展。因为制瓷工艺的改进,瓷制器皿品质的提高,瓷制的实用器皿就大大的发展起来并部分代替了金、银用具。唐代的陆上和海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也随之销往国外。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文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唐代后葬之风很盛,主要做为随葬用的三彩器,也随之迅速发展。上述种种因素,形成了唐代陶瓷器的特有的风貌。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鸡首壶,在唐代已不在出现,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式圆柱形短流的执壶。壶柄也由以前的龙柄变为曲柄,在流与柄之间的立系耳的形式也少见。盘口壶壶口也有盘口变为喇叭口,壶腹一般作椭圆形,有的呈瓜形,唐代文献上,称为“注子”,顾名思义应当是当时一种酒具或茶具,在南北各窑中均大量生产,形制也大体相同。和注子一同使用的是酒杯,从唐人的“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和“衔杯乐圣称避贤”等诗句中,可以知道当时饮酒是用杯。唐代的酒杯有高足杯、圈足直筒杯、带柄小杯、曲腹圈足小杯等,还有一些直接仿制金银器烧制的。

隋代最流行的四系罐,唐初还保留了它的基本形制,中、晚唐以后就不再出现。一种广口外卷、无颈、丰肩、无系耳、平底的罐却大量兴起,这种罐一般腹部丰满、有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南北各地的瓷窑都进行生产,尤其在北方广为流行,在三彩陶器中也常常可以见到。

隋代的高足盘,唐初的北方瓷窑中,尤其是三彩陶器中仍然烧制,但形制有改变。隋代的喇叭状高圈足已改为矮圈足或三足所代替,其制作也较隋代精致。

碗是生产量最大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器,南北各地瓷窑都普遍烧制,形制也大体相同。唐初的碗深腹、直口、平底,较多保留隋碗的造型。另一种碗近似钵形,但体积小,器壁一般较厚重。唐代中期,开始出现一种身浅、敞口外撇、玉壁形底足的碗。晚唐以后这种碗式大量出现,碗的胎壁从厚重逐渐转趋轻薄,从玉壁形底向宽圈足方向发展。这种碗式的流行,与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唐代称这种碗作“茶瓯”。陆羽《茶经》曾对当时各地瓷窑所产茶碗,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论。孟郊、卢仝、皮日休、郑谷、徐夤、陆龟蒙、韩偓等诗人,也都有赞美茶瓯的诗句,给瓷制茶具增添了声价,促进了茶具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与茶碗相配套使用的式碗托,亦称“茶托”与“茶船”。

越窑茶托的托口一般较矮,浙江宁波市出土的一批唐代越窑青瓷茶碗中,还有碗托连烧的。有的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状,茶碗则作花瓣形,非常和谐,再加上越窑翠青的釉色而更显雅致,所以唐末诗人徐将茶和盛茶的茶具比为“嫩花涵露”,是绝妙的描述。刑窑白瓷壶与玉壁形底的碗、盏托等与越窑所生产大体相同,都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

瓷枕再隋代已经出现,唐代有较大的发展。唐代瓷枕一般为长方形的小枕,以三彩陶枕为多,常出土于北方唐墓中,南方则较少见。

瓷砚多为圆形,魏晋时期多具三、四、五、六不等的蹄足。隋代除蹄足外还有珠足和滴足。唐代瓷砚则向多足、镂孔圈足发展。砚面较前代更向上凸起。唐代南北各窑均产砚,有大、有小,小者数厘米,大者近尺,这与唐代书法艺术普及有关。

唐代陶瓷器也受到了西亚波斯文化的影响。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龙柄凤头壶,造型巧妙,器身堆贴瑰丽文饰,壶盖塑成一个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与壶口相合,由口沿平底部连以形状生动活泼的蟠龙柄,这是唐以前所未见的新样式。双龙耳瓶的器形也同样可以看出式吸取了外来胡瓶的特点,壶身与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鸡头壶大体相同,无头,而用一对龙形耳作为装饰,这种双龙耳瓶与凤头壶均盛行于初唐,唐高祖儿子李凤墓中出土的白瓷双龙耳瓶,就是此种造型。

雍正瓷器有哪些特征?


雍正瓷器有哪些特征?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炒股前后两朝。

此时,景德镇瓷业工人技术水平较康熙时期又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制瓷质量,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从而迅速把清代瓷业生产推向工艺精良的发展阶段。

1、雍正瓷器造型特征: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2、雍正瓷器纹饰图案特征:雍正瓷器的装饰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堆塑和镂雕工艺。绘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风貌,书笔更加精细轻柔。纹饰中,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多色阶施彩画面细腻富丽,构图疏朗,图案简洁清晰。

3、雍正瓷器胎体特征: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和明代永乐、成化白瓷釉瓷媲美。胎体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大器胎体也能均匀一致,不显厚重;小剑气轻巧玲珑。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和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相似,所以称为“铁骨大观”。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均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4、雍正瓷器釉面特征:雍正瓷器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青花器的釉面,有的为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而呈现桔皮纹,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5、雍正瓷器款识特征:雍正款识多而杂。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窑“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篆书款皆有。字体明显不如官窑工整,笔力欠佳。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