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 导航 >

成化斗彩鱼藻纹盖罐

成化斗彩鱼藻纹盖罐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斗彩瓷器鉴别 斗彩瓷器开片鉴别

2020-11-30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斗彩又称“青花加彩,青花填彩,青花点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所结合的一个彩瓷品种。又称“逗彩”。成化斗彩先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有的则直接将青花作为局部渲染的底色,罩上透明釉烧制,然后在釉面上勾描青花线,根据纹饰需要填以多种彩料,再二次入窑低温烘烧而成。

成化斗彩有浓艳与淡雅之分,设色较多,但不用黑彩。红彩鲜艳夺目,黄彩色多变化多端,绿彩大多透亮闪黄,紫色均匀醒目,只有姹紫一色无光,为世人至今难仿。

成化斗彩胎体轻薄,胎质细腻,釉脂莹润如玉,色彩艳丽,其品种以小件居多,大器较少,著名的鸡缸杯,葡纹杯,高士杯,三秋杯,鸟纹杯,“天”字罐等品种都是成化斗彩中的不朽传世之作。

此罐胎体轻薄,胎质坚密,釉面莹润细腻。透光度强,从内壁可窥见外壁的纹饰。外壁绘红鲤游于荇藻间,水草生长茂盛,似随水波摇曳,数条红鲤肥美鲜活,形象惟妙惟肖,画面清新淡雅,生活气息浓厚,颇富意趣。

造型端庄秀丽,天地式盖,宝珠形钮,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鱼儿游于水藻之中,显得怡然自得。线条流畅细腻,填彩准确到位,青花发色清新淡雅,斗彩颜色鲜艳,与青花相呼应。罐底内双圈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成化斗彩鱼藻纹盖罐运笔流畅,线条纤细圆润,上色用平涂法,然现代仿品,线条宽粗,笔法生硬,色彩呆板无光彩,画面用点染画法,虽然有的也有浓淡之分,但没有真品色彩和谐,仔细观察便知。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罐


成化斗彩冠绝古今,开一代彩瓷先河,其首创的“天字罐”、更属奇珍影响深远。在清档记载中写作“成窑天字罐”。罐直口、丰肩、圈足,施釉莹润透亮,腹部饰两组龙纹,龙纹以青花绘就,双翼飞展,昂首阔步,四周大小云纹飘散,均以绿彩绘就,青花勾边。颈、胫部边饰为规整的蕉叶纹,青花勾边绿彩填色,上下呼应。底部书楷书青花“天”字款。

“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天字第一号”通常指最大的、第一、最好、最高等等意思。成化天字罐首先肯定是官窑器物,为皇权贵族所用,“天”字款显示了瓷器做工质量、使用对象等多方面的至高、第一、尊崇,彰显社会对皇权的崇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青年时做过和尚,其登基后对佛教有意加以扶持,成化时期佛教文化流行甚广。“天”在梵语中称“提婆”,与天上、天有、天趣、天道、天界等同义,系“十界”之一,构成佛教密宗法义。

龙乃不凡之物,五百年为角龙,有翅膀千年方为应龙,更是龙中之贵。罐腹以绿彩云纹间饰,青花二应龙穿游其间,肩与腹上下各绘一道红彩莲瓣纹,釉质白润,画意生动,明丽悦目,堪称一代绝品。

成化 斗彩应龙纹天字罐 尺寸:

口径:5.7cm

高:10.3cm

足径:8cm

鱼藻纹瓷器欣赏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科悉精,青花最贵”。此斗笠碗口呈花瓣状,深腹,至底渐收,小圈足,外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胎质细密精致、雪白坚固,釉面肥厚润泽,光泽柔和不耀眼。碗外壁青花饰鱼藻纹,游鱼四尾,两两相对,嬉泳水藻池莲之间,寄明净耿介之德。碗心双圈内亦绘鱼藻纹,与之呼应。内壁近口沿处饰折枝花草纹,线条流通,勾勒天然。鱼藻纹使整个器物既生动又不失庄严典雅,而青花料的纯熟运用,亦使纹饰浓淡适宜,虚实恰当,极具艺术观赏性。

鱼藻纹是一种典范的瓷器纹饰。鱼纹多是顺向追逐游动。“鱼”与“余”同音,是“”的意思。鱼纹险些是每个朝代都利用的重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卉。

宣德朝代,只历近十年(1426——1435年),固然较短暂,其瓷器造型极为丰富。它的青花瓷在明代各朝代的青花器中,给鉴藏者的评价最高。宣德青花器上画人物、庭院,民窑多用国产青花钴料。人物、庭院线条清楚;官窑器画人物、庭院,多数用入口苏麻离青钴料,画面及人物面部眉、目、嘴、鼻线条较含糊不清楚,纹饰晕散。宣德中后期入口苏麻离青料与国产钴料共享,互为烘托,此时器物上的青斑纹饰图案线条清楚。

“鱼藻”一词劈头于《诗经》,但鱼纹与藻纹这种组合式图案作为陶瓷画片初次出现却是到了宋代才有的事。宋代磁州窑对鱼藻纹的解释极为精准,水藻飘动恰似水的活动,鱼儿浮游使人感到鱼逆流而上;再加上青花料添釉烧制后有浓淡烟散的结果,如水墨画一样平常,以是鱼藻纹在瓷器上宛在目前、惟妙惟肖。自此,鱼藻纹的创意便传播开来,直至本日。

明成化斗彩鸡纹杯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它以图案纹饰新颖、色调柔和、色彩淡雅而名传于世。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它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斗彩鸡纹杯,是明代成化时期的传世精品,杯的体型口大,硕腹似缸样,有“小器大样”之说,俗称“鸡缸杯”。杯形较浅,敞口,卧足,足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款。杯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器里光素无纹饰,器外绘斗彩雌雄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雄鸡引吭而立,雌鸡率雏觅食嬉戏;幽菁的兰花,清秀的山石,以及清雅的青花纹饰轮廓线,使得鸡羽和牡丹所点染的鲜红及其余彩色对比协调;整个画面既有鲜明秀丽之美,又有柔和自然之感。

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新颖的造型,美妙多彩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备受赞赏。朱琰《陶说》中说:“成窑酒杯,以鸡缸为最”。郭子章《豫章陶志》曰:“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明万历《野获编》说:“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可见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件稀世珍宝。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清两代多有仿制。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成窑鸡缸,清代各朝相继仿造,以康熙、雍正时的仿品最佳,达到几乎乱真的程度。

成化斗彩之所以名贵,贵在技巧上的创新。斗彩器物可用“质良色精”四字概括,它的胎、型、釉、彩有如下特点:胎质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如蝉翼,可以照见手指;造型匀称秀美;白釉莹润如堆脂;色彩丰富鲜艳。成化斗彩是以青花作纹饰的轮廓线或作局部图案,再缀填以艳丽的彩色,经低温二次烧成,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鲜明对比,交相辉映,争奇斗艳,故取名曰斗彩。成化斗彩设色很多,但无黑彩,其色彩多透明鲜亮,犹其是红彩,用在纹饰中以缀出星点般花蕊,尤如新滴鸡血,鲜艳耀目,黄彩变化多端,绿彩有深浅之分,紫色如熟透葡萄之色。成化斗彩鸡缸杯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制作十分精巧,线条流畅柔和,胎质细腻,轻薄透体,色彩丰富艳丽,所施彩釉极其鲜艳娇嫩,加之配上迎光透影的薄胎,更是如脂如玉,精美异常,是件誉满寰宇的名品。整个画面设计上匠心独运,图案纹饰清爽醒目,生动活泼。赢得世人赞赏,成为名贵之物。传世斗彩名品,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成化斗彩杯最负盛名,除鸡缸杯外,尚有三秋杯、高士杯、婴戏杯、葡萄杯、灵云杯、鹦鹉啄金杯等,皆为稀世之宝。

成化斗彩花鸟纹小杯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文明与历史,而成化年间烧制的斗彩官窑瓷器,却能在斗彩世界里独领风骚!

成化斗彩官瓷的纹饰跟各朝各代都不同,以简洁著称,常用团花、团鸟、团蝶,宝相花等,常以对称图案来绘制,极具时代特征。款识常以书写的方式绘制双框,字体皆为楷书,流畅而生动。

此斗彩花鸟杯,沿用一平双喜及鹦鹉啄金图案,分栖二枝,画笔生动细腻,色调柔和,填彩准确。杯口沿里外釉下青花绘一道弦纹,此恰是成化瓷器的精妙之处,初看,以为是里外各绘一道弦纹,细细观之,因胎体薄而莹润,玲珑剔透,里外只绘一道弦纹,让你分辩不出釉下青花是绘于内口沿还是外口沿。

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圈足。造型规整,胎体轻薄,施釉细腻,釉面莹润,呈青白色,玉质感极强,胎体迎光透视,可映手指。器身用青花、五彩(红、黄、禄、紫色)绘花卉纹饰,清雅隽秀,极为漂亮。圈足素胎,底面深挖施釉并用青花画有双线方框,框内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识,字体清秀端庄,乃罕见珍品也。

成化 斗彩花鸟纹小杯

口径:8.4cm

高:5.6cm

足径:3.2cm

极品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好的艺术品是经过时间的推移依然炫彩夺目,珐琅彩是经过景泰蓝演变而来的,创烧于康熙后期。珐琅彩是专供宫廷皇室赏玩的,不允许向外流失,所以数量稀少;制作难度系数高,基本都是名师手绘制图案,成本昂贵,单做一件小的珐琅彩作品都要耗费三到四个月的时间。珐琅彩也被称为“古月轩”瓷,代表了高贵身份的象征,收藏价值极高。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盛轩国际有幸征得一件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高为40.8厘米,口径为13厘米,底径为12.5c厘米。乾隆时期的珐琅彩采用雍正时期的技法,绘画多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且会御题诗词。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构图精致灵活,华丽而不庸俗,是辉煌盛世里一朵璀璨的明珠。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乾隆帝对珐琅彩很钟爱,对其技艺有所了解。一般选用皇宫里顶尖的画师,所以这一时期的珐琅彩的艺术水平和工艺有了最高的成就水准。胎壁较薄,均匀规整,釉色细腻,胎质光泽。

珐琅彩开光鱼藻纹盘口瓶

瓷器在拍卖会上成交率是一直是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流入民间数量少,所以收藏价值高。由于当时清宫珐琅彩瓷是用于皇室贵族赏用,是中国瓷器中的经典之作,彰显乾隆时期的工艺精美,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现在收藏市场上也炙手可热,是不可多得罕见之宝备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鱼藻纹​龙泉​青瓷碗


龙泉窑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而得名。开创于三国两晋,衰落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年。龙泉之质,温如玉、清如冰、色葱翠。龙泉青瓷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明代龙泉窑的生产仍很兴旺,成为景德镇以外较大的窑场。明初的龙泉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与元代基本一致,装饰技法以刻、划花为主。明代龙泉窑瓷器一般胎体厚重,造型雄浑粗犷,在明代瓷器中别具风格。其釉层肥厚,色调虽不如宋代粉青和梅子青那样青翠,却也保持了龙泉窑釉色淡青泛灰、明艳沉着的特色。

明代早期的龙泉窑,花纹装饰仍旧是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纹饰有弦纹、回纹、S纹、竹节、鼓钉、瓜棱、花卉纹、蕉叶纹、缠枝花、八宝、八卦、云纹、十字杵纹等;龙、凤、鱼、以及吉祥动物纹罕见。装饰方式主要有刻划、模印、镂雕等,元代常用的贴花和露胎贴花的装饰方法已不多见。

明早期的龙泉窑继承前代的制瓷工艺,胎釉特征变化不大,胎呈灰白或灰色,釉色较深,多数呈青绿或豆青色,黄釉少见,说明烧窑时,窑内气氛的控制比较好,烧窑技术高。多数产品施一次釉,釉层较薄;少数产品釉层较厚,多次施釉,有玉质感。常见的器物有碗、盘、杯、执壶、盒、罐、瓶、炉、砚、砚屏、烛台、凳和雕塑等。

近日深圳永乐有幸征集到一对明早期的鱼藻纹龙泉青瓷碗,口径:15cm 高:7cm 底径:6cm,广口,深腹,圈足。此对鱼藻纹龙泉青瓷碗,以鲜活灵动的鱼藻纹饰于外壁,意趣盎然,青釉厚腴温润,碧翠怡人,极得素雅匀净之美。明代初年龙泉窑深得宫廷的赏识,成为与景德镇御器厂并立的贡御窑场,从而获得空前发展,成就其历史上最后的辉煌。此对鱼藻纹龙泉青瓷碗与早期宫廷御藏龙泉瓷一致,民间收藏十分少见,且出自名门贵族书香门第之家,完美无损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值得收藏!

龙泉窑早在800年前就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畅销,影响十分深远。如今国内外也形成了一个龙泉窑收藏体系,使得龙泉青窑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市场的角度来看,2006年开始龙泉青瓷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2010年以来,龙泉窑瓷器一路平稳,在成交量、成交额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亮点频出。例如,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龙泉梅子青摩羯耳盘口瓶”最终以1265万元高价易手。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只“元龙泉青釉铁斑蒜头瓶”估价1500万-2500万港元,备受藏家的关注。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收藏鉴赏


“斗彩”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青花勾勒出花纹轮廓或部分花纹,在1300°C的高温下第一次烧制,然后在轮廓线内用红、黄、绿、紫等彩料填色,700°C~800°C低温二次烧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多彩争妍斗奇,因此得名“斗彩”,亦名“逗彩”。

斗彩的产生和发展历经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即斗彩萌发于宣德,发展成长于正统,成熟于成化。成化斗彩,小巧玲珑,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莹润。纹饰精美、画技高超,色彩艳丽不躁,柔和悦目。其总体风格轻盈秀丽,恬淡素雅,玩赏性大于实用性。

此对葡萄纹杯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杯上所绘葡萄、桑椹、竹子等植物。叶着绿色、蔓为黄彩、果实为紫彩,外轮廓青花为国产平等青料。这种青料高锰低铁,烧后呈色清新淡雅。与永、宣时期的“苏泥渤青料”所呈现的浓艳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苏青”中含铁较高,故烧成后色彩中含有铁结晶斑,色泽艳丽,青中泛紫。成化斗彩中的黄色变化丰富,有微微闪红的杏黄色、娇嫩明澈的鹅黄色、柔和温润的浅黄色、浓而不躁的姜黄色。首博所藏这对葡萄杯上所绘的黄彩蔓属最后一种浓而不躁的姜黄,它更好地衬托出了恰如熟透了的葡萄紫。这对杯上的紫色用色浓厚,但又不失整体恬淡之韵,其色如赤铁,表面暗淡无光,后世皆无,其正是成化斗彩瓷器上特有的颜色。

在绘画技法上,为适应玲珑娇小的形体和优雅的瓷质,以青花料精细勾勒其所绘图案轮廓,釉上的色彩则是随手画来,带有一种强烈的稚拙感。绿叶、葡萄的彩料溢出轮廓;桑椹、葡萄、蔓草、折枝,图案布局疏密有序,虚实相托,动静结合。整体风格随意中透着严谨,精致中又不乏质朴。

杯底为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双方框楷书六字款。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皆以青花料署款,字体皆为楷书,不见篆书。年款款式具体可分为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六字双行外围为双圆圈和六字单排横列三种。其中款字外围双方框的体例为成化年首创。

这对葡萄杯1962年出土于康熙十三年的黑舍里氏墓。黑舍里氏是康熙朝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的女儿,七岁时(康熙十二年甲寅,1674)死于疹疾,次年下葬。

工写兼备鱼藻纹葫芦瓶


粉彩瓷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烧造出不少精品。而且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和影响。因此,如果有人要是轻视或低估民国时期粉彩瓷的收藏价值,未免有失偏颇。这件粉彩瓷鱼藻纹葫芦瓶,就是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珠山八友”之一、著名瓷绘画家邓碧珊的作品。

“珠山八友”指的是王琦、邓碧珊、徐仲南、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田鹤仙,在绘画技法上,他们可称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一时形成了瓷绘上诗、书、画并茂,工笔画与写意画兼备的独特风格。特别是邓碧珊(1874年至1930年),他以绘画鱼藻纹见长,画工细腻,色调清新、画意神气,可谓当时之最。

该瓶通高26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7.6厘米,造型呈葫芦形,白釉底粉彩,瓷质精良,胎体较薄,按写意的画法作画,彩色透明,线条浓淡深浅,色调秀丽柔和,圆润锃亮,富有质感,底款为双线方框,框内有“邓碧珊绘”4个楷体字。

瓶上通体绘有鱼藻纹,特别是成双结队游动的鱼儿,不是静止的也不是程式化的,而是富有生命感、力量感的美,靠水藻的漂动来表现活动的鱼儿,鱼儿带动水藻,它们在水中相互追逐嬉戏,活蹦乱跳的样儿,非常可爱可亲。看了这些鱼儿自由欢快嬉戏的神态,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会使人联想到当时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百姓受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的情景。古人云“诗言志”,绘画亦然。

别看瓶上有的绘画情节单一,但却情趣十分生动,意味深长。这幅鱼藻纹瓷画,一眼看去,主题突出,如该瓷画上寥寥几笔,只表现了几条鱼、几株藻,但却蕴藏着十分深邃的思想内涵,耐人寻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成化斗彩鱼藻纹盖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成化斗彩鱼藻纹盖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