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哪里买瓷砖 > 导航 >

2.8亿买个鸡缸杯,别嫌贵 你想花3亿也买不来

2.8亿买个鸡缸杯,别嫌贵 你想花3亿也买不来

哪里买瓷砖 瓷砖哪里买 古代瓷器缸

2020-12-04

哪里买瓷砖。

笔者也是爱瓷之人,对瓷器略知一二。中国瓷器史,不乏制瓷技术高峰,但真正称得上瓷器的艺术高峰,为宋朝和成化瓷器为最。成化瓷器胎薄釉润,握于手中轻盈润滑,再加上图案绘画妙趣横生,在瓷器上综合了艺术品位和生活情趣。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别说是拥有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能够摸一摸,又或是有幸看到实物,那也是三生有幸的事情。

皇家专属一般人就别想了

成化斗彩鸡缸杯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给普通人玩的。而且它与其他名品瓷器不同,在民国之前,根本就没有流出宫廷的可能。成化斗彩鸡缸杯仅限皇帝与为数不多的妃子御用,所以几乎没有存世量。而且因为皇帝对质量要求非常高,稍有瑕疵就要砸碎并掩埋,所以几乎烧制100只杯子才能有一只被送进宫廷。也因如此,鸡缸杯历来深受历代皇帝钟爱,且宝惜珍存。还有一个原因使鸡缸杯之所以价值连城,一是成化鸡缸杯小而薄,易碎,五百多年来,稍有不慎即成千古恨,故至今世界上存世者寥寥。全球存世的鸡缸杯仅16件,这之中只有四件藏于民间。而这四件中,只有三件是无瑕的,物以稀为贵自是颠扑不破的法则。二是这小杯在明朝一出生就是皇家血统,从未沦落百姓家,更有甚者,哪个老百姓家中藏匿成化斗彩鸡缸杯,那绝对是要掉脑袋的。成化鸡缸杯在中国瓷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图腾性”的品种,据文献记载,早在明末万历皇帝就希望拥有一个成化斗彩鸡缸杯,当时此杯已经达到十两黄金的价格,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

2.8亿别嫌贵这只是抄底价格

收藏是讲门槛的。最有钱的人不可能是最大的收藏家,最懂的人也不可能是最有钱的。所以如果世界排名前50名的富豪都来争夺这只成化斗彩鸡缸杯,那么恐怕50亿也无法将它买到。所以,刘益谦花2.8亿买到成化斗彩鸡缸杯真品,大家还都不要喊贵。可以预料,这只杯子再次流通的时候,价格至少翻番。这只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的流传有序,该鸡缸杯曾于1980年及1999年上拍,分别获得528万港元和2917万港元的佳绩,均刷新了当时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这也让它2014年再次拍卖,引来水泄不通地围观。

笔者认为,这只鸡缸杯,其实际价格应该远远不止2.8亿。因金融危机影响,大收藏家们普遍资金不足,现金为王的时代,只有持有大把的cash,你才可以拥有更多更顶级的藏品。加上鸡缸杯因为其特殊性,其价位已然脱离了市场的一般规律,2.8亿也是它,如果再加入两三人同场竞争,十亿八亿也是它。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贵瓷器”鸡缸杯正式交接归国


本报讯(记者杨丽娟)以2.81亿港元刷新中国瓷器拍卖记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周正式在香港完成交接。日前,漂泊海外数百年的鸡缸杯入库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

鸡缸杯,即饰有子母鸡图的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最早兴于宋朝,然而画于瓷上,则始于明朝成化年间。此次归国的鸡缸杯,由上海龙美术馆馆长刘益谦今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是欧洲最重要的瓷器收藏机构玫茵堂收藏的珍品。拍下鸡缸杯后,为保证其顺利归国,上海海关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为文物的前期备案、落地、进境、运输和进库做足了准备。上周末,鸡缸杯终于顺利抵达上海,并入库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

刘益谦表示,重金拍下这件藏品,是因为龙美术馆收藏了明清各个朝代的瓷器,独缺明代成化的瓷器藏品,鸡缸杯将使美术馆的收藏链条更加完整。他还补充说:“计划将鸡缸杯作为镇馆藏品展出,暂时不会考虑出手。”

明成化鸡缸杯:贵中国古瓷器


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刚刚确认加入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阵容。今天,香港苏富比正式对外宣布,4月8日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将上拍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此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

中国古代瓷器多有亿元拍品诞生。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上拍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团螭龙纹时时报喜转心瓶”,估价高达2亿,成为当时估价最贵的瓷器。如今一件来自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估价2亿至3亿港元,成为估价最贵的瓷器。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据介绍,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在1999年在香港苏富比上拍出2917万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存世的鸡缸杯仅有三件为私人收藏。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早兴于宋朝,然画于瓷上,则从成化开始。由于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绘画率真可人,被业内称为神品。

3月12日,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向记者展示即将亮相苏富比拍卖的、估价为2-3亿港元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香港苏富比将于4月8日举行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估价为2-3亿港元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本次拍卖的焦点。(记者李健亚摄影李鹏)

明成化斗彩瓷器鸡缸杯的传说


明代成化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的拍卖价格成交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创造了中国古代瓷器的最高世界拍卖纪录。斗彩鸡缸杯其实有一个传说故事。成化是明朝第八个皇帝,成化皇帝叫朱见深。早年,朱见深从太子到民间流亡,对一名万姓丫鬟特别依恋。此后朱见深继任王位,封万丫鬟为万贵妃。万贵妃40岁的时,生了一个儿子,不幸夭折,从那一天开始,万贵妃就变了,宫里一旦有小孩,万贵妃就害一个,整个后宫白色恐怖一片,没有一个小孩能存活下来。

有一天,朱见深看到一幅画,一只母鸡带着一只小鸡在觅食,就联想到他的童年和后宫不稳定,便在这张《子母图》上写了一首诗,工匠们就按照《子母图》的意境把这个图案烧出来了,做出了鸡缸杯。万贵妃知道皇帝的用意后网开一面,有一个小孩存活下来了并继承了王位。万贵妃59岁的时候过世,半年不到,成化皇帝也就死了。

明成化鸡缸杯为御用酒器,成化尚饮,陈于御案,且成为后世皇家之风。明万历《神宗实录》载:“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成化鸡缸杯直径仅8厘米,胎薄透明,青花勾描,内填五彩,绘母鸡携雏鸡觅食,故命。经二次入窑烧制,工艺繁复艰难,可供御用之品不及三成。

成化鸡缸杯是中国陶瓷史的奇迹,烧成之日,至臻至美。此后二百年间,历代追访,终不及。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巅峰的清乾隆皇帝,曾命御窑厂仿制,然不无遗憾地赋诗叹道:垂范后世的朱明珍品,“鸡缸最为瓷器斗彩之冠”。

斗彩鸡缸杯:一位中国皇帝的杯具


斗彩鸡缸杯

自从刘益谦花2.8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之后,市场上便掀起了一股对于斗彩瓷器的热潮。这件口径8厘米的酒杯缘何具有如此高昂的价值?

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在景德镇御窑烧制的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轮廓线,再以艳丽的红、绿、黄、紫等诸色填在釉上,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姹紫嫣红、交相辉映。

成化瓷器的精美,与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有关。在明代276年的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但也有史学家指出,在他所统治的成化年间,明朝社会处于“从前期严肃冷酷到后期自由奔放的转型”。

这一时期诞生了著名的成化青花和成化斗彩。或许正是由于朱见深性格懦弱,导致那个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种独特的淡雅之感,这种特殊的美学品位已经逐步被后世所认同。因而在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上,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名称——“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瓷品,胎薄釉润,娇巧玲珑,青花色淡平实,用笔柔和,与前期相较,前强劲,后柔丽,各具风韵。而以青花描绘轮廓,和谐套配各种釉上色彩,即所谓“斗彩”。以前均认为斗彩始于成化,1984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宣德斗彩莲塘碗一对,其后又于珠山遗址发掘同类瓷盘破片,宣德斗彩终获认定。

杯口微侈,壁矮,以鸡为主题纹饰,故名鸡杯,又其状似缸,又称鸡缸杯。纹饰彩绘于外壁,有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一组公鸡在前,昂首护卫,母鸡在后低头觅食,三仔鸡围绕在旁,张口展翅,似为妈咪觅得食物而欢呼。另一组亦采二老三少组合,母鸡振翅低头,正奋力与猎物搏斗,前立一小鸡为母加油,并作充分准备,随时可加入战阵,也许母鸡振翅奋战,惊动了在前护卫的公鸡,蓦然回首,关爱之情不言可喻,另二仔鸡则嬉戏于花丛下,怡然自得。釉上色彩有红、黄、褐、绿等,浅染深描,或是二色重迭,搭配巧妙,架构了一幅活泼生动,祥和乐利的天伦图。

卧足内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加双框。成化写款前后一致,为鉴定真伪主要参考。

黑釉剔花缸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生产时代:金代

生产窑口或产地:其它窑口

品种:黑瓷

陶瓷造型:容器

说明:辽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翠玉白菜当真价值过亿?


现在几百万的翡翠比它不知好多少倍

说起台北故宫的馆藏,估计不少人会首先想起“翠玉白菜”。在民间传说中,它与清末的宫闱纷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秘闻和大事件纠结在一起,被传得神乎其神。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必去台北故宫,去台北故宫则必看翠玉白菜。在去年的台北故宫压轴大展“国宝总动员”中,它也赫然位列百件“国宝”之中,并享受独特的待遇——置身于独立展厅,观众需排队才能一览它的尊容。那么,这翠玉白菜是何“神器”?在瑰宝云集的台北故宫中,它跻身“国宝”之列是否名副其实?价值又是多少?

“宝石盆景”人气旺

蔡玫芬(台北故宫器物处处长):

“宝石盆景”人气旺

蔡玫芬告诉记者,实际上之前故宫一直没有将翠玉白菜放在“国宝”当中,此次入选“国宝”大展,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人气性”。在“国宝总动员”的公众票选活动中,“翠玉白菜”荣膺头名,“它几乎成了台北故宫的‘行销专员’一样,每次展览时都备受瞩目”。从赴台文物最早落脚的台中一直到台北,很多人点名要看它。复制品也卖得很好。

这件长18.7cm,厚5.07cm,宽9.1cm,以半绿、半白的翠玉为材的巧雕作品,据推测可能是光绪帝瑾妃的嫁妆。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它是陈设在永和宫内、栽种于小盆中的“宝石盆景”。蔡玫芬说,从材料上言,的确算不得“顶好”,不算很大块,绿、白分布也并不均匀。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巧思”和历史文化内涵上。如果按照一般设计,琢成瓶罐镯佩,则将会因为其裂璺、斑块,而被视为多瑕的劣材。但玉工却巧妙地借助了白菜的造型——绿色部分琢成菜叶,白色部分雕为菜梗,裂璺藏在叶脉中,斑块被安排为经霜的痕迹,材料本身的缺陷通过创作者的用心与创意,转化为有魅力的艺术品。或许有时人们会觉得,这件作品纯为一件写实之作,并无“升华”。但如果细心观察匠人的布置,则会体会其苦心孤诣的设计意图。从工艺上说,如叶片边缘透光部分的处理等,也算得“上上之作”,是体现了当时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水准的作品。

另一方面,翠玉白菜是当时民俗文化的一个代表。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叶尖两只昆虫寓意多产,祈愿皇室子孙绵延。而从织锦、服装等其他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清王室中有一种田园风情在流行,因此这件“白菜”恰好成为这种审美风潮的一个体现。

王春云(知名玉学者):

原石为豆种带翠的白色翡翠

雕刻翡翠白菜的这块翡翠一半为灰白,被雕成了菜帮;一半为翠绿,给雕成了莱叶,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翠绿的菜叶上,还有两点黄色的翡,被巧夺天工的技师给雕成了两只黄色小息的螽斯虫。因此王春云说,雕琢这棵白菜的翡翠原石为豆种带翠的白色翡翠,属冲积次生的翡翠卵石,在自然界中比较罕见。这块原石天然含有白、绿、黄三种颜色:白色部分是豆种,粗豆地,肉眼可见明显的晶体颗粒感,与冰种、糯种或者更高级的玻璃种,当然还有一大段距离;颜色带灰,也不是十分纯净;透明度自然也就一般了。白菜绿色部分颜色翠绿,很正,地子为细豆种,所以水头也不错,但是裂隙也不少,只不过被工匠做花、做叶,给做了巧妙的遮掩和美化。黄色的部分做了螽斯,显见是翠玉的风化外皮,被工匠给巧妙地保留下来,并且做出了画龙点睛的巧色效果。

“依据当前的翡翠艺术品和收藏品市场的拍卖行情,如果不考虑其历史文物价值和巨大的文化积淀效应,我的估价在两亿元人民币左右。”王春云如是说。

高兆华(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远远不及现在的工艺水准

“这件东西我在台北故宫看过。如果站在我们的角度说,只是有历史价值”,高兆华说,“首先,翠玉白菜的玉料并不是太高档;其次,它跟现在的工艺水准差很远。” 高兆华说,翠玉白菜雕刻中所采用的所有手法和造成的所有效果,当代人都可以做得出来。但当代艺人们能做的很多效果,翠玉白菜的艺人们就做不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工具的改良,“过去拳头大的石要开一天,现在两分钟就好了”;过去雕琢翡翠的设备使用脚踏,位置固定,角度受限,效率低下,而现在卷轴驱动的工具,“什么角度、什么方向都可以开”,在微雕的加工方面更有旧工具难比的优势。这都让当代艺人的发挥空间更大,更能不受约束地构思和设计。

高兆华说,在当时条件下,这件作品能够做成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超越时代,用现代的东西和老东西比,并不公平。但也并不能说它就代表了当时雕工的最高水平。清宫里就有比它好的,在大陆的博物馆、藏家手中,同时期的作品中,也能见到超越之作,譬如北京故宫里的大禹治水玉山子。

高兆华说,他去台湾参观时,台北故宫有关人士称翠玉白菜可值一亿人民币。但他认为,“现在的话,一百几十万就很高了”,如今“几百万的东西里有很好的,不知比这个好多少倍”。但对“文物”而言,毕竟不能单纯这样看,一方面“故宫”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这件东西是谁把玩过的”,也很重要。这都是“料”和“工”之外的因素了。

是不是“国宝”有待商榷

丘志力说,自己没有上手或近距离看过翠玉白菜,只能根据亲眼目睹过的朋友们的描绘,以及材料的记载做一简单分析:从材质上看,这件东西大致属于材质中等的白底青至油青品种;以工艺而言,它是古代翡翠作品中俏色工艺运用得比较好的。在早期的翡翠作品中,它体量相对较大,又是艺术品,而非一般的首饰等装饰品,还是有他比较明显的重要性。通常评价一件传世艺术品,一方面看艺术价值,另一方面看其历史价值。但艺术品的历史价值往往会受到工艺及其符号价值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割裂开来讨论。

丘志力说,翠玉白菜象征的清白纯洁,对一般老百姓而言很有吸引力,导致它特别受关注,至于能不能算是“国宝”,要文博界的人说了算。不过“国宝”一定在三方面具有高度的价值——材质、工艺、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要将它放在“翡翠”历史范畴之内考量,不能和其他的国宝比如名画、陶瓷之类简单对比。

丘志力认为翠玉白菜的市场价值,博物馆的单方面评估很难“服众”,即使要评估,也要成立一个包含评估专家在内的专家组才能完成。

盘点存世名贵汝窑汝瓷 黄金也换不来


汝瓷简洁雅致,制作工艺严苛,玛瑙入釉用料名贵。汝瓷一般为天青色,色略淡,部分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这种素雅、清逸的色感,使宋徽宗“弃定用汝”,最终使汝窑瓷一跃成为北宋“五大名窑之首”,也因为汝瓷存世量少,成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件件价值不菲。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是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

2012年4月,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让公众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拍卖由第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经过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汝窑碗: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全球仅存两件,另一件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严禁拍卖的国家一级文物。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香灰胎,质薄体轻,碗里外施满釉,釉色天青微泛蓝,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若用十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会发现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美轮美奂。 

乾隆皇帝对其极为钟爱,于乾隆四十四年于器底御笔题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祗今陶穴杳无存。却思而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轨非土匦,足犹钉底异匏樽。盂圆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己亥御题。”因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北宋汝窑弦纹樽:身价数亿堪称“汝瓷之王”弦纹三足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极为罕见的大件器,无价之宝。樽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7.8厘米。樽直口、圆筒腹、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樽外壁上中下凸起七道弦纹,中部三道,近口及底部各有两道。器物制作庄重古朴,气韵高雅,上中下三层七道弦纹,更增加了三足樽庄重肃穆之感。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里外满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有细小浅白的开片,俗称冰裂片。色质柔和莹润,造型完美和谐,代表了千年国宝汝窑瓷的最高水平。

2010年11月7日,北京中嘉国际秋拍,一件相似的汝窑天蓝釉弦纹三足樽估价就高达数亿元,被全球收藏界尊为当之无愧的“汝窑瓷王”。

北宋汝窑大盘:全球最大千古一绝汝瓷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为全球汝窑盘中最大的一件。釉色天青纯正,内外均开冰裂片,底足外撇,满釉,五支钉支烧,是标准的汝官窑器物。 

汝窑无大器,极小的汝窑瓷都身价数亿,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朱仁明女士介绍,1992年,该公司纽约分公司曾于当年拍卖一个汝瓷小碟,拍出价是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高达数1.4亿元,专家分析,故宫汝窑盘器型硕大,堪称千古一绝。

北宋汝窑莲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国宝十吨黄金不换莲花碗高10.5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1厘米,俯看形如十曲花瓣,深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全球罕见的传世珍宝。莲花碗呈十瓣莲花形,此莲花碗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凸凹与莲口相衔接,显得格外协调自然,美观大方。充分表现出莲花开放之势,青釉匀净之温润,颇具艺术风韵,造型奇特,精美绝伦,价值同样是冠绝全球,有传“十吨黄金不换”之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