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陶器与瓷器 > 导航 >

陶器与瓷器如何区别

陶器与瓷器如何区别

古代陶器与瓷器 瓷砖区别 瓷砖与地板

2020-12-14

古代陶器与瓷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俗称:汉绿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称:唐三彩)等等。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陶器。其实商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瓷石生产的所谓硬质陶器,其胎质已经达到瓷化程度,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也应当属原始瓷范畴。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瓷器收藏知识:宋代钧窑瓷器底部特征。

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一、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二、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中国瓷器精品:元青花瓷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三、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四、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清代瓷器特征:清康熙雍正乾隆瓷器款识特点。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五、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六、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瓷器皇后:最名贵的古瓷器柴窑。

瓷器和陶器虽然不同,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如何区别瓷器和陶器


陶器和瓷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有时从表面看来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

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这是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见,一般都比较粗糙。

彩陶是陶器入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白陶,即白色的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

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粘结不牢,很容易脱落。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

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

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在釉中若再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等,焙烧后就会出现绿、蓝等色泽,常见的唐三彩就是釉陶。

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

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茶具其实是“陶器”与“瓷器”茶具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瓷器知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那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呢?现在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黑陶高柄杯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

人们总是把陶器与瓷器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器和瓷器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器与瓷器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总的来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瓷器比陶器细腻,而陶器特别的粗糙,陶器有杂色,微带点褐色的斑点;陶器的价值没有瓷器的大。

陶器、原始瓷与瓷器的区别


从陶瓷学上界定,原始瓷应该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个时期。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陶器是20世纪后半叶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约12500年的夹粗砂红陶。浙江也是中国较早制造陶器的地区。迄今发现浙江最早的制陶实物,距今约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遗址。这些陶器的特征是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制陶技术相当原始。中国古代史籍中多有关于制陶的记载。《太平御览》卷78引《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神农为何人?神农即神农氏,也即炎帝,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2001年5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复原器近150余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余姚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存,可明确为一个新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而且在出土的小陶釜中发现了盛有煎煮过的草药,印证了史前“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易·系辞下》中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庄子·盗防篇》中也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陶器的制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篇章。起初,作为实用器的陶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内涵,改变了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之后,陶器走向了实用和审美的结合,陶器由朴实、素雅变得华丽而富有文化、精神内涵,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升华。人类对美的追求确立了人类的价值规范。原始瓷在文明时代开始的商朝已经出现,从它的釉料使用和胎体结构看,比陶器是进了一步。这种进步,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的探索和发现。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科技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积淀,一代一代的叠加,丰富了深度和厚度。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由原始瓷到瓷器,人类也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实验。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原始瓷(ProtoPorcetain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

陶瓷文化: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

那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呢?现在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石湾陶底部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石湾公仔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人们总是把陶器与瓷器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器和瓷器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器与瓷器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总的来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瓷器比陶器细腻,而陶器特别的粗糙,陶器有杂色,微带点褐色的斑点;陶器的价值没有瓷器的大。

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有什么区别?


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有什么区别?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

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茶具其实是“陶器”与“瓷器”茶具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有什么区别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

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茶具其实是“陶器”与“瓷器”茶具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陶瓷学上探讨陶器、原始瓷与瓷器区别


从陶瓷学上界定,原始瓷应该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个时期。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陶器是20世纪后半叶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约12500年的夹粗砂红陶。浙江也是中国较早制造陶器的地区。迄今发现浙江最早的制陶实物,距今约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遗址。这些陶器的特征是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制陶技术相当原始。

中国古代史籍中多有关于制陶的记载。《太平御览》卷78引《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神农为何人?神农即神农氏,也即炎帝,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2001年5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复原器近150余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余姚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存,可明确为一个新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而且在出土的小陶釜中发现了盛有煎煮过的草药,印证了史前“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易·系辞下》中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庄子·盗防篇》中也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陶器的制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篇章。

起初,作为实用器的陶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内涵,改变了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之后,陶器走向了实用和审美的结合,陶器由朴实、素雅变得华丽而富有文化、精神内涵,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升华。人类对美的追求确立了人类的价值规范。原始瓷在文明时代开始的商朝已经出现,从它的釉料使用和胎体结构看,比陶器是进了一步。这种进步,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的探索和发现。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科技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积淀,一代一代的叠加,丰富了深度和厚度。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由原始瓷到瓷器,人类也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实验。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原始瓷(ProtoPorcetain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器与瓷器如何区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器与瓷器如何区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陶器与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