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永乐瓷器的款识介绍

明永乐瓷器的款识介绍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古代的瓷器介绍 古代瓷器的介绍

2020-12-14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近期打算主要聊一聊瓷器的款识,单张发不完。因为各个时期的款识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不相信一章就能说完明代的瓷器款识的文章。咱们既然聊了,那就细致的聊。

网上找的图,下款不对,上款标准

既然说到了明代的瓷器款识,为啥不聊聊洪武和建文时期的款识呢?首先吧!洪武时期有没有官窑款还是个问题呢,这个争议比较大,所以不说没有把握的事情,有兴趣的可以聊聊,建文时期确定了没有官窑款。明清时期官窑上写年号款这个习惯最开始就是起于永乐时期的,从永乐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必须的规格。但是永乐的官窑器署款的并不多见,目前知道的仅仅几个品种有官窑款,主要是青花、釉里红、白釉、红釉等。

这个存疑

这里要着重的说一下青花器里的款,青花的款只有在永乐最出名的压手杯里见过,并且款都写在里面的底上,四周有图案和花纹围绕着款字。目前知道的形状只有三种,一是中间有四个字的篆书,四周是双鸳鸯围绕着。二是中间是双狮耍绣球,年款写在球上的。三是单线圈内画的团花,花心的位置写着款识的。目前确定的只有这三种。这个是在《博物要览》里有记载的,故宫里有两种永乐的款识和记载相符,说明这个款识是对的。

这个也存疑

单色釉的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刻款,一种是印款,刻款也是大多在器心的位置,写有“永乐年制”的篆款。外围有单线圈的也有双线圈的,但是因为釉比较厚,而且器心都容易积釉,所以特别不容易看清。这个需要测光仔细的看一下,还是能隐约看清款识的。印款的现象跟刻款差不多,但是需要用光照一下才能看清款识,唯一的区别就是高足碗的印款位置有的是在碗的内壁上印着的。

就问你服不服!!

最后聊聊永乐年款的特点吧!永乐的款在起笔和落笔的点上呈现出尖状,折角的位置一般都是圆角,字体的解构非常的严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永乐款的四字外围是有一种单线圈,然后加火焰纹或莲瓣纹装饰的。永乐的款识字体只有四个字的篆书,文献记载也有六个字的,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个不好说。凡是写楷书的或者六个字的篆书的都要留神了,因为永乐后期仿制的太多了,这个还是要多加小心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明永乐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明永乐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器形

永乐时期,瓷器器形清秀,非常圆润,十分灵巧。由于频繁的对外交流,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含外来色彩的造型。

比如:天球瓶,包月瓶(背壶),扁腹绶带葫芦瓶,藏草壶,卧壶,执壶,无挡尊,香薰,烛台,花浇等,具有波斯文化中较早的金,银,铜,玉,料及陶瓷造型特征。

胎土

永乐时期瓷器胎土淘练精细,胎骨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温润细腻而著称。

圆器中的撇口瓶器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器口沿多圆润,不见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旧之一。

釉面

永乐瓷器的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白釉器的口边与底角釉薄处多闪白色或黄色,釉汁厚聚餐闪浅淡的瑕青色,一般匀净,少有厚薄不匀现象。薄处泛黄,厚处呈现浆白色,或稍闪色。有些器底白釉开有细片纹。

此时官窑与民窑常用的装饰,有海水,卷草,缠枝莲,竹石芭蕉,折枝枇杷,莲瓣,暗龙等。青花纹饰线条细腻,清晰,风格潇腻;所用金彩成色赤足,红彩色彩。

色料

青花瓷器的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香艳。所用“苏麻尼青”料,烧造时候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现凹凸不平。

器足

常见器足有以下几种:高深外撇式圈足。内墙外撇式浅圈足,裹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外底边角微有突出的齐平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的内壁与底面连接,印玄纹一周;器心多为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梅瓶多平底,微有修胎痕,呈直角式小斜坡状。

款式

官窑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式,始于明代永乐,多为四字篆书,笔法折角处浑圆,起落壁处尖细,字体结构紧凑。

明永乐青花瓷器鉴定鉴别

总之,鉴别永乐瓷器值得注意的诸特微中,以造型特点和胎足处理最为重要,因为每一个时期都有特定的胎足处理手法,留下不可磨灭的永久痕迹。

明永乐青花鸡心碗


明朝永乐年间,国力昌盛,国泰民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烧瓷技艺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青花鸡心碗便是在那一时期横空出世。在当时,明成祖朱棣放宽了海禁政策,重新恢复海上丝绸之路,为更好的进行海外贸易,国内不少瓷器的烧制均将中华文化和异域文化进行巧妙融合,其中青花鸡心碗便是一典型代表。在增添阿拉伯特色的同时又不失中国传统瓷器以典雅见长的浓浓中国风,接下来,将为各位详细介绍这一中西合璧的瓷器。

明代永乐青花鸡心碗,形状碗腹较深,碗口较大,碗足较小,呈圆状。之所以被称为鸡心碗,原因是碗底有类似于鸡心形状突出。青花鸡心碗有大小两种规格,永乐年间烧制的鸡心碗足较矮,胎体较轻,而宣德年间的鸡心碗碗足变高,胎体也相对厚重。青花鸡心碗外壁花纹多采用花瓣,除此之外鸟兽人物也时常出现,二者相互融合寓意深远。永乐青花鸡心碗色泽艳丽,绘制技法娴熟,烧瓷技艺高超,纹饰细腻,无不展现出了永乐年间烧瓷技艺的出神入化。鸡心碗首创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朝历代多有仿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永乐年间出土的青花鸡心碗实属瓷器之最。目前国内外现存的永乐年间青花鸡心碗大多采用花卉,据目前资料显示完整的青花鸡心碗共有三件,他们分别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而在这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馆的这件藏品又属三者之最。

永乐年间青花鸡心碗因其品质上称,色泽鲜艳,在古玩市场一直备受追捧,被坊间戏称为“贵族青花瓷”。青花鸡心碗价格不菲,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极具收藏价值。例如在2007年由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的明永乐青花伊斯兰花纹鸡心碗市场估价70万港币到90万港币之间,便最终以84万港币成交。但如今市面上仿制品较多,且仿制技法高超几乎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各位藏友如若想收藏还需仔细甄别才是。

明永乐年款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瓷器绝大部分不书年款,少部分带有年款的可分为青花料或釉里红料书写款、锥刻款和模印款3种。款识字体以篆书虽为多见,另有个别楷书和行草。官窑瓷器上的年款,目前仅见“永乐年制”、“永乐元年”、“永乐肆年”等,不见‘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故凡书六字款者,皆为伪款。

永乐官窑年款开启了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上书帝王年号款之先河。篆书款是永乐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目前所见皆为“永乐年制”四字双行排列,按书写方法可分为青花款、锥刻款和模印款。永乐官窑青花器为数不少,但青花款仅见于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上。据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 花心者又其次也。”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3件此种压手杯,一件杯心绘双狮戏球纹,球内篆书四字年款;另两件杯心画团花纹,五瓣葵花心内篆书四字年款。但目前尚未发现鸳鸯心者,也未发现谷应泰所说的六字篆款。锥刻款和摸印款主要见于永乐单色釉瓷器上,位置在碗、盘、高足碗等圆器的内底心或内壁,款字作两行排列于葵花心或单圈内。模印款主要见于甜白釉薄胎印花器上,如甜白釉薄胎印花云龙纹盘和高足碗等。锥刻款则主要见于永乐红釉或甜白釉刻花器上,如永乐红釉高足碗,此类碗有两种,一种是内白釉外红釉,碗内心单线圈内锥刻一朵五瓣葵花,花心内锥刻四字双行篆款,款字清晰;另一种里外通施红袖,碗内心刻划的四字款被红釉覆盖,不甚清楚。永乐官窑瓷器上的刻、印年款需对光侧视或透视方能看清。永乐篆书年款,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很有章法,笔道流畅自然,笔划转折处浑圆,字体结构严谨,苍劲浑厚,婉丽飘逸。此款识蓝本必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之手。有学者将上海博物馆所藏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一方端砚底部篆刻款“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与永乐官窑瓷器年款仔细比较后认为,二者风格完全—致。因此,永乐官窑瓷器年款很可能是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下交景德镇御窑厂,由工匠们按墨迹摹写、刻划或做成泥模印在瓷坯上的。传世永乐瓷器上不见楷书年款,1979年至1988 年,景德镇珠山永乐、宣德官窑遗址出土了大量实物标本,其中有两块铜红料楷书“水乐元年”和“永乐肆年”题记的釉里红盘口瓶残片,款字书于瓶口外沿,笔法遒劲。这两片标本的出土,弥补了传世品中的不足,为研究永乐瓷器年款提供了珍贵的资料。o

永乐行草年款极少,仅见于民窑瓷器上,如山西民窑黑釉剔花小口瓶,腹部刻有“明永乐二年初四日置买酒平葫”十三字。字体结构松散,但笔道均匀,手法熟练,显示出民间瓷匠的书法修养。

大明永乐瓷器精品拍卖图录


明永乐瓷器:

永乐皇帝在明代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当然,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他也是充满争议的。

太祖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已故太子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而永乐帝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且其政治、军事才能远超建文帝,遂在建文四年谋反,靠武力拿下了大明江山,作为人臣,其行为在儒家算是不忠不义的。登基之后,为了巩固政权,又杀了不少人,又有人说明永乐瓷器鉴定:

其太过残忍。这也影响到永乐瓷器的鉴定,比如说永乐瓷器的龙纹像都很凶猛。

但不管怎么样说,明朝在永乐时期还是比较强盛的。这从永乐皇帝做的三件大事可窥一斑。第一、修建故宫。第二、编纂《永乐大典》。第三、组织郑和下西洋。这些都是国力强盛的表现。而明永乐瓷器鉴定,也可窥其一斑。

一、明永乐瓷器鉴定——胎体

1、胎质:浆胎,瓷胎,脱胎。胎质细腻,有玉质感,淘洗精细,有薄有厚。

2、胎色:洁白细腻,有瓷器透射之下呈肉红色。

二、明永乐瓷器鉴定——釉质

1、釉料:肥厚、细腻、平净,薄胎厚釉,无橘皮纹。

2、釉色:青花釉青白色;红釉有灯草口;甜白釉微微泛粉红。

三、明永乐瓷器鉴定——彩料

青花料为苏麻泥青,发色浓艳,深入胎骨。

四、明永乐瓷器鉴定——器型

永乐器型变化多段,相对元代来说造型清秀。主要器型有:执壶、梅瓶、扁瓶、玉壶春瓶、葫芦瓶、僧帽壶、折沿盘、高足杯、罐、大碗、大盘等。

五、明永乐瓷器鉴定——纹饰

永乐瓷器装饰图案给人感觉就是比较清秀、典雅。苏麻泥青不适合大面积平涂,只适合勾勒淡描。抓哟纹饰有:云龙、云凤、海水龙纹、花鸟、缠枝牡丹、折枝花卉、缠枝莲、瓜果、把莲纹等。

六、明永乐瓷器鉴定——款识

永乐是目前考证最早使用官款的瓷器,只有故宫一只青花压手杯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其它瓷器都未见款识。民窑瓷器也有的有福、寿吉祥款。

永乐是历史上比较有能力的国君之一,其瓷器制作在明代官窑里面首屈一指,古来一说瓷器便首推永宣,下面一节我们就讲宣德瓷器。

宝石蓝介绍:

宝石蓝也叫霁蓝、祭蓝。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明代宣德年间与祭红、甜白并列为当时颜色釉的上品。霁蓝跟祭红一样,属于高温失透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生坯上挂釉,入窑经1200℃——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成色稳定。康熙时宝石蓝釉釉面有桔皮棕眼和气泡,分布比较均匀。也有的釉面出现垂流状。康熙和雍正年间的霁蓝釉都是仿明代宣德的品种,以盘、碗为仿制品。乾隆前期与康、雍差不多。而后期却更精致了。而清朝后期霁蓝很少,且都釉面不够均匀。

五彩瓷器:

明嘉靖时期产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等带有玻璃质的彩料,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宝石蓝釉五彩云龙纹葫芦瓶(一对):

内府款瓷为明时御用之物,其型制由当时内务府督造,其成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该葫芦瓶为宝石蓝釉五彩三爪云龙纹,鳞须皆精雕细琢,四肢强健有力,神态威猛,以象征皇家王者风范,肩部“内府”二字足以说明其艺术价值及欣赏价值均为上等之品,绿地白龙极为罕见难得,具有超高的收藏价值。

地径16cm、高60cm、口径7.7cm、重12.26kg

大明永乐

宝石蓝釉五彩云龙纹葫芦瓶(一对)

明永乐红釉瓷器的工艺特征


永乐红瓷指的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烧造的瓷器。永乐时期,红釉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器物明显增多,常见器型有瓶、盘、碗、高足碗等。胎薄体轻,造型规整。永乐红釉系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呈色稳定纯正,一改元代的暗红色调为鲜艳如初凝的鸡血红,后人称之为“鲜红”、“宝石红”等。永乐红釉器多无纹饰,少数印有云龙纹。有款器物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红釉高足碗中印有云龙纹饰,碗心刻葵花内书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是传世品中较少见的永乐官窑款识器物。

永乐红的工艺特征

红釉瓷器的制作几乎完全被皇家垄断。永乐红的制作耗时、耗力,而且极其耗费金钱。平常百姓家是无力承担如此昂贵的制作成本,再加上皇家对红色的垄断,使得永乐红的瓷器精品几乎都出于御窑。

明朝君主权利的进一步强化使得陶瓷的生产制度也更为严苛。红釉瓷器的生产有一套完整的制作、管理和使用制度。制作上,将制作程序细致分工,每一步都有专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釉瓷器的产量;在管理上,在工匠之间实行严格的匠籍制度,这种手段使得红釉瓷器更好地得以传承。

红釉瓷器耗费皇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品更是精益求精。对于成品实行的“优胜劣汰”的制度,将有瑕疵的红釉瓷器全部打碎掩埋。在景德镇发现的大量红釉瓷器的碎片可以说明红釉瓷器不仅仅工艺复杂,而且成品率也非常之低。“物以稀为贵”也恰恰是红釉瓷器地位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永乐红釉尊贵的形成发展

在明朝永乐年间,红釉瓷器并非唯一的色釉瓷器,红釉瓷器并非只存在于永乐年间。这种以铜元素为呈色剂的烧造历史最早见于汉朝,但是由于烧制条件的限制,在低温环境下,铜元素并没有完全还原,于是便呈现绿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窑的烧制温度可以达到更高的要求,铜元素便开始真正显现红色。唐代出现铜红色斑,宋代时期的红釉瓷器呈色并不纯粹,由于其中掺入其他的金属元素使得这个时期的红釉瓷器红中夹杂着其他的颜色。这个时期烧制的红釉瓷器被称为钧红,红中泛紫所以也被我们称作玫瑰紫或海棠红。元代著名的釉里红瓷器成色仍然未达到真正的红,釉里红瓷器是用红色的色料在瓷器上把纹饰描绘好以后再上一层透明的釉。这一时期的红釉成色就更为纯正。明朝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出真正使得红釉瓷器成色更为纯正的经验,于永乐年间烧制的红釉瓷器便是前无古人的精品。

决定红釉瓷器是否为精品的标准便是瓷器的成色。红釉瓷器的烧造难度与明朝同时期的其他瓷器来说难度更大,工序更为复杂,成品率更低,而且明代红釉瓷器的挑选标准如此严苛,再加上精品本就难求,红釉瓷器的身价倍长也就不足为奇。

永乐红釉瓷器烧造釉色均匀,呈色鲜亮。明朝并非首个烧造红釉的时代,但是是红釉瓷器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永乐年间烧制的红釉瓷器便是前无古人的精品,这也使得永乐之后,再无红釉敢称贵。

明永乐梅瓶瓷器鉴定方法


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品相保存完整,殊为难得。器顶置高梯形小环口,接细而短的束颈。圆肩,上腹鼓,下腹内敛,胫部修长略微内曲。足壁稍稍外撇,底为挖足较深的隐圈足,足心平。造型综合特征符合陆军先生《中国梅瓶研究》著作中的梅瓶样式四31d<8>,大都为山西地区窑场烧造。器里、外裹足满施黑釉,正烧而成。足底涩胎,胎土白偏黄,瓷化度极高,坚致缜密,未施化妆土。外壁刻划花装饰两层纹饰带,幷以弦纹相隔。上为两朵折枝牡丹,纹饰空隙处满刻划直线纹,下为三组卷叶纹。线条流利,一气呵成,纹饰大方舒展。

由于工艺技术的改变和政治上的改朝换代并不是同步的, 因此永乐和 洪武晚期, 以及部分宣德瓷器的区分比较困难, 但从一般掌握的现象 看,大致可列出下述几点 :

1、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 的典型。

某些特殊器形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朝,如瓢形扁壶、抱月壶、大天球瓶、单 面扁壶、双系(或三系、四系)盖罐、花浇、压手杯、尖底莲子碗等。

2、盘、碗之类撇口器的口沿极薄,手抚之较尖而无圆浑感。不见棱角。这种器 口特点, 是我们断定年代初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琢器胎体接痕微露, 不及 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3、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抚摸有极细腻 如糯米粉的感觉。

4、永乐器的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白釉器的口边与底角釉薄处多 闪白色或黄色, 釉汁厚聚处闪浅淡的霞?青色, 琢器表、 里的釉面, 多均匀一致。 器底的白釉,一般匀净,少有厚薄不均现象。薄处泛黄,厚处呈浆白色,或稍闪 青色。有些器底白釉开有细片纹。白瓷器底部聚釉处,呈水绿色特别明显。细瓷 底足平削,底釉有的呈波浪纹。

5、 常见器足有以下几种:高深外撇式圈足、 内墙外撇式圈足、 里直外收式圈足、 齐平式圈足、外底边角微有突出的齐平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 北京翰海异地拍品征集海选开始了;详情请私信小编。。碗类的内壁与底面先解除印弦纹一周;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梅 瓶多平底,微有修胎痕,呈直角式小斜坡状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 完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乐甜白半脱胎器,应属后仿品。

6、青花器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釉色多数发青,用进口“苏泥勃青 料” ,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有 不同深浅的笔触感。

7、 此时官窑与民窑常用的装饰, 有海水、 卷草、 缠枝莲、 竹石芭蕉、 折枝枇杷、 莲瓣、 洋莲、 暗龙等。 青花纹饰线条纤细、 清晰; 所用金彩成色足赤, 红彩色鲜。 多见缠枝四季花和折枝瓜果为主的装饰纹饰图案。

8、玉壶春瓶唇口内外沿,往往有稍厚的釉层,而呈淡青色的流淌斑块。

9、永乐款式只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自然,凡特别规矩而呆板者要 注意其时代。

10、 永乐瓷的气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 以 30倍显微镜观察, 凡气泡一律大小者, 要特别注意其时代

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 1.68亿港元成交

梅瓶形制阔硕,唇口,瓶口小,短颈,阔肩,肩下部内收,圈足。颈部饰上下双弦纹,其内绘有折枝灵芝荷花纹。肩部饰火焰莲瓣纹。腹部上下各出双线弦纹为界,其内绘有折枝花果,分别为石榴、荔枝、寿桃,寓意三多。三组折枝,均呈倒三角形构图,分布均匀,错落有致。瓶身近底部,饰蕉叶纹。此瓶青花绘画风格清新,笔意浓厚,在造型、纹饰、青花发色上均仿永宣青花器物,尤其折枝花果的描画,以画仿成的「铁锈斑」,再现了永宣青花追求自然、水墨意蕴的装饰效果。

此器纹饰折枝花果取意「三多」图,以石榴代表多子,荔枝代表多吉利,寿桃代表多寿,是传统装饰纹样中具有吉祥寓意的代表。乾隆时期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制作与装饰上具有艺、工、意相结合的特点,装饰尤其讲究美好寓意,往往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此件即是经典一例。这件梅瓶在多个方面模仿明代黄金发展期的青花瓷器,造型比之雍正朝肩部更加丰满,又体现出乾隆时期的复古风尚与时代审美。

明永乐瓷的精美之处


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永乐时铜红单色釉鲜红器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故称"鲜红"。又由于这种红釉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又称为"宝石红"。红釉瓷还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永乐时还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烧制成著名的"甜白瓷",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称"甜白"。

永乐瓷的特征:

1、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器物上可见缩釉点;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

2、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3、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在2015年6月7日晚上8:00,上海古玩2015春季拍卖会“大明·格古”专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共推出85件拍品。其中,明永乐青花轮花绶带耳葫芦扁瓶以450万元落槌,终以517.5万元成交。此前估价:RMB2,80万—3,80万。另于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出一件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成交价1700万元。

"甜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美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故此,永乐瓷被广大收藏家推崇和喜爱,可谓是“钻石易得,永乐瓷难求”。

明永乐青花烛台


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首次拍卖会即将推出,此次拍卖,瓷器方面最为突出的当数明永乐景德镇官窑青花烛台。

这件青花烛台,高29.8公分。插口及底座为八楞台式,器身内外均施透明釉,器外口沿至足端均绘青花纹饰。青花色泽浓艳,有黑褐色斑点,黑斑似沁入胎骨,笔绘工致,线条流畅。

笔者第一次见到这些青花烛台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看到的是一对相同的作品,其制作质量之高,无论是胎釉制作工艺,还是青花呈色,均显示出精品本色。

这种烛台目前在全世界的收藏数量很少,除了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对外,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机构的珍稀藏品。

明代景德镇官窑烧造烛台应该是从永乐时期开始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过洪武时期的同类造型器。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大规模烧造御用瓷器,除了烧造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器物外,还有不少具备伊斯兰风格的作品,如烛台、执壶、花浇、扁壶、器座、洗等。从这些模仿西亚地区形制的传世品数量来看,远远少于中国传统器形作品。同样,从同类伊斯兰器形作品看,烛台又属于传世品中较为罕见的类型。

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烛台所见有两种,一种为白釉,另一种是青花。传世所见主要为青花器,有大小两种,大者高达38公分以上,小者高不足30公分。除了少数传世作品外,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旧址曾出土过一些青花和甜白釉的烛台残器,如1983年出土的永乐白釉烛台和1982年出土的宣德青花烛台均是明证,这些残器和传世完整器具有大同小异的风格,可以想象当时制作的青花烛台可能有多种。而且,这种青花烛台有书款和不书款两种,那件出土青花烛台器身还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开宗明义为宣德时期制作。而现在传世的这些作品均不书款,景德镇出土的永乐白釉烛台底心满釉,那件宜德款青花作品则底心有一用于垫烧的涩圈,敬华公司这一件也有涩圈,从这一点上看,两者烧造工艺相同,所以,这件作品的烧造时代与出土青花烛台年代不会相差太远。

此次拍卖会上这种明永乐宣德时期烧造的青花烛台,是一件传世稀少、制作精美的难得之作。(陆明华)市场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永乐瓷器的款识介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永乐瓷器的款识介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