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元明青花釉里红市场如何?

元明青花釉里红市场如何?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古代釉里红瓷器

2020-12-14

【www.taoci52.com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画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上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下(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画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空气,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泛起娇妍而镇静的赤色花纹。

青花瓷在我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在我国陶瓷开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以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一朵奇葩。它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写纹饰,然后施以通明釉,在1280℃的高温复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要所喜爱。青花瓷不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跟着年月的消逝,也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出资保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遭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衡量青花瓷价值的高低可从这几方面看,从器型看,厅堂的摆设用具最贵,文房四宝次之,生活用品再次,器型独特稀少者也易拍出高价;从制作难易程度看,制作难度高、成功率低的青花瓷如葫芦瓶、四方瓶、六方瓶等保藏价值要高很多;从色种看,青花斗彩最贵,青花粉彩次之,彩底青花更次之;从纹饰看,人物画尤以侍女画最贵,动物次之,花鸟再次。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上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下描画各类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由高温还原空气烧成,在釉里透出赤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坚苦,故其产品极为珍贵。釉里红有零丁装饰的,但年夜年夜都与青花相联络在一路举办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安谧稳定”的特色,又增加了釉里红的浑朴绚丽,厚实了色彩下场,形成了高雅而又简单的艺术魄力气焰。是以,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宝贵的品种之一。 青花釉里红瓷不只在工艺下浮现它的珍贵与成绩,而且具有厚实的文化内涵。青花釉里红艺术瓷是素雅与漂亮的调和统一。它如同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天姿国色。它的色调比重具有普及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适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这恰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年夜文化融合的自然浮现。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元代钴蓝,釉里红、青花釉里红


钴蓝釉瓷器是以氧化钻为釉的着色剂,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一个新瓷器品种。传世出土较多。造型有梅瓶、碗、高足碗、盘、爵等,蓝色深沉鲜艳。蓝釉瓷器的装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蓝釉金彩,即蓝釉烧成后,用金粉描绘图案,低温烘烤而成;另一种是蓝地白花,常见的图案是蓝釉白龙,以蓝釉为地,上有印花白龙。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怡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散晕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中,有比较可靠年代依据的是1979年江西丰城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器物 (一件是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两件为釉里红俑,其中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的纪年,这几件器物的釉里红,都属涂绘的方法,红料都在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着色,元代比较进步的涂绘釉里红,则是用红料涂绘出一定的图案花纹。所谓釉里红拔白装饰,是用釉里红涂地子留白纹饰,国内有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拔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釉里红拔白划花兔纹玉壶春瓶。这类玉壶春瓶的特点是口沿内壁往往也有釉里红色,颈下及底腹部上下各有二至三道弦纹。

关于线绘釉里红器,江西高安窑出土有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国内外传世品中有多件玉壶春瓶及梅瓶,都是细线条描绘花纹的釉里红器。元代还把青花、釉里红技术结合运用,成品呈白地红、蓝花,十分真切。

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 元 5.5X14.3X8.7厘米

一该器物敞口,底略内凹,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方形系,口沿无釉,砂底。四外施青白釉,釉面光泽莹润。内壁的釉里红绘一周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绘飞雁衔芦纹。 钴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高24.5厘米

估 价:RMB2750000

元代是钴蓝创烧时期,蓝釉为地,留白装饰,俗称反青花,为收藏极品中的极品。此件瓷器釉色肥润纯正,瓶身硕大粗壮,是元代梅瓶典型式样。所刻白龙方头细颈,利爪长鬣,蓝白色彩对比强烈,白龙细部用划花描绘使其具有立体感。龙纹为元代的典型纹饰,凶猛灵动,潜藏杀意,观之惊心动魄,美不胜收。 青花釉里红开光楼花盖罐 元 通高41.2厘米

此大罐以覆盆式盖,顶塑一坐狮,腹部四周堆贴双勾菱花形串珠纹开光,大腹小口、短颈溜肩。肩部绘青花水波纹托衬白莲纹,盖面、腹下部绘青花莲纹,颈、肩绘牡丹纹来装饰罐面。纹饰繁而不俗。在菱花形的开光里雕镂青花夹红的花卉,朵朵釉里红的花像镶嵌的红宝石,十分美丽华贵,雕工也分外精细,是青花釉里红瓷器中的精品。

“釉里红”陶瓷市场新贵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然而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上有好者,下必是焉”的传统。技术进步往往要靠人力来推动,而人力又往往以帝王的好恶与意志为转移,这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为什么明成化朝的瓷器纤巧隽秀?嘉靖、万历朝的五彩瓷浓艳、热烈?清雍正朝瓷器典雅、秀丽?乾隆朝繁缛、工丽?这些都与帝王的爱好、鉴赏角度有直接关系。朱元璋是红巾军的领袖,“朱”字在字典上释义,只有两用:一是代表姓氏,二是代表红色。朱即红、红即朱。明王朝是朱家天下,也难怪釉里红的烧制虽然屡屡受挫,但却贯穿洪武皇帝的始终,甚至还远销亚、非、欧等国家和地区。宣德时期的釉里红瓷也颇为成功了,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而且宣德时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和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极高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以白釉铺地剔花填红釉的新技法,所填红釉已经略微高出白釉釉面,这是宣德釉里红的一个特点。由于高温铜红釉烧成难度极大,后世仿品达到宣德釉里红的水平,惟有清雍正一朝,而且创造性地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烧造的基础上制成的,这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两者的长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这种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铜和钴彩绘的工艺,可谓精彩华美之至,也价值非凡。雍正时期是当之无愧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工艺最为成功的历史时期。青花为钴,釉里红为铜,两者对于烧成气氛的要求明显不一致,但雍正青花釉里红却将两者都烧得十分鲜艳,可见当时技术之纯熟。云龙纹或海水龙纹,是最常见、价值最高的青花釉里红图案,它以青花绘出云朵和翻腾的海水,以铜红绘出飞舞的巨龙,真真是相得益彰。在雍正朝,青花和釉里红这两种釉下彩结合得非常完美,不仅吸收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云龙纹与海水龙纹各自的题材,最终创造出海水云龙纹图样。这种纹样超越了明代图案化取向将器物纹饰提升至绘画的高度。它以青花表现瓶底部的海水及器物腹部的云气,色调或浓或淡,都非常鲜亮;釉里红以淡绘的呈色技法表现出红龙翻滚于怒涛汹涌的大海上,形象极为生动。青花发色还时有晕散,这都是仿明宣德青花的色调。耿宝昌先生认为,这种青花色泽中含有类似宣德青花的褐色斑,它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飘浮于釉面中的。雍正时期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工艺技巧达到中国制瓷上的最高水平。绘画风格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康熙时期的粗犷放达,用色用彩讲究浓艳强烈,从造型到装饰画面都由刚硬刺激转向用彩淡雅,色调温和。釉里红可以和青花一样运用自如地表现画意内容。乾隆时期青花釉里红的龙纹图案就大不相同了。这时的海水云龙纹、海水纹依然安排在瓶底,但没有了雍正时期精工描绘的红釉巨龙穿行于云间,云气大量遮盖身体的特点,这是乾隆与雍正时期海水云龙纹的最大区别。乾隆时的青花釉里红特点是: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较淡雅,红色中常见绿色苔点,纹饰所绘青叶红花已经逼真于写实。乾隆以后,中国瓷器烧造最辉煌的时代渐渐远去了。嘉庆初期,乾隆以太上皇身份临朝,一切与乾隆时期无二,到乾隆死去,进入清中期,嘉庆皇帝崇尚节俭,官窑生产也不断缩减,青花釉里红的烧造数量开始减少,工艺开始下降,胎体渐粗,釉汁渐稀,釉里红色变暗。和世上的一切有着共同的命运,釉里红,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瓷器品种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何为“青花釉里红”?


先说“釉里红”:

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色料。釉里红实际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但是惊艳四方是在元代,到清雍正朝时,釉里红的运用达到了顶峰。元釉里红与元青花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在瓷器烧造工艺中。釉里红作为一种由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绘色料,在经过高温烧造后呈红中带紫色。由于釉里红自古以来在烧造过程中都很不稳定,难有佳品留存。

为什么说釉里红是一种类似于青花料的釉下彩绘色料而不是颜色釉呢?正是因为釉里红和其它的瓷釉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在这里略作探讨。(注:这是至今为止很多相关文献中都不曾关注的一个现象,之所以没有被关注,是否仅仅是被大家忽略了呢?或者说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存在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色料呢?)我们从如下方面开始列举:

1)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从存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观察,釉里红在用法方面是被当作和青花料一样的“色料”使用的,把釉里红当作“色料”来进行纹饰绘制(注:使用绘制青花的料笔蘸取釉里红进行纹饰绘制的行为方式,侧面证明釉里红一直就是被当作“色料”来使用)。

2) 从绘制方法上来看: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发现釉里红作为色料,采用勾勒线条的方式来绘制纹饰,和青花瓷在装饰手法和纹饰题材等方面几乎都是一致的(注:以釉里红勾勒的线条组成纹饰的手法和使用青花料勾勒线条组成纹饰的手法一致,说明釉里红具有“色料”的性格特点);

3) 罩釉方法:正是因为釉里红是一种“色料”,所以釉里红在生坯上附着以后,还要罩一层透明有才能呈色,和青花料在生坯上绘制以后再罩釉的方法是一致的;其它颜色釉都是大面积施釉并直接烧制而成(注: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桃花片”是在生坯上先施较薄的青白釉,再施桃花片釉,最后罩一层白釉,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但是那种施釉方式是以更好呈色为目的的,和釉里红需要罩釉呈色有着本质的不同);

4) 存世作品:元代的釉里红瓷虽然存世器物极少,但是所存器物基本上都是把釉里红当作“色料”并以等同于“画青花”的方式绘制并烧造而成的(注:除了釉里红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它颜色釉被当作“色料”并以“画青花”的方式绘制并烧造的瓷器)。在众多的存世作品中,其它颜色釉基本上都是生坯整体施釉烧造而成;

综上所述:釉里红是“色料”而不是釉。(注:正是因为釉里红是釉下彩绘色料,所以它的装饰工艺和青花料的装饰工艺完全一样,所以才会诞生“青花釉里红”这样的综合装饰工艺手法和“青花釉里红”瓷器)。

再说“青花釉里红”:

顾名思义,青花釉里红就是集“青花料”装饰工艺与“釉里红”装饰工艺于一器之身的综合装饰工艺手法。由“青花釉里红”这种综合装饰工艺装饰的瓷漆被叫做“青花釉里红瓷”——白瓷之上青釉之下蓝呼红应、相显相衬,体现综合装饰之神韵。青花釉里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景德镇从“单色釉”、“单色装饰瓷”向“多色瓷”、“综合装饰瓷”发展的先河(注:直接把单一的青花纹饰装饰提升到蓝红两种色彩装饰器物的新高度,并且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三彩、五彩等技法的生成和发展)。

元代,在青花釉里红的烧造工艺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注:1964年出土的一件青花釉里红雕花“将军罐”被视为罕见的珍品,现作为国宝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件瓷器得太体综合采用了雕、镂、塑、绘等多种技法,釉里红装饰技法采用了涂抹的方式,釉里红发色极佳,和青花纹饰相匹配,表现出红花绿叶、四季生机,蓝、红两种色彩的表现力极尽张扬,魅力无穷)。这件瓷器证明:青花装饰和釉里红装饰的结合采用的是“涂抹釉里红”和“勾画青花”的综合方式。

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较多(注:洪武朝的青花釉里红瓷器颜色浅红或浅灰,釉里红呈色不够纯正,这个时期出现大量采用釉里红单色绘制纹饰的釉里红瓷器;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呈鲜艳的宝石红色)。

清代,青花釉里红多仿造明代(注:康熙朝青花釉里红瓷器釉里红呈色艳丽,纹饰清楚,有的呈粉紫色;雍正青花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进一步提高,和青花搭配时彼此呼应;乾隆朝青花釉里红瓷器中釉里红呈色鲜艳的极少;清中期以后,青花釉里红瓷施釉稀薄,釉里红呈粉红色)。

现代,青花釉里红综合装饰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青花釉里红大缸


釉下青花和铜红在一个器上烧造,开始于元代,但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其图案纹饰并无细线条描绘的画面,而以涂抹为主,由于青花和釉里红两者烧成的气氛并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器上成功地发色难度极大。在明代很少有青花釉里红的成功之作。青花釉里红器与釉里红一样主要是官窑产品。

乾隆以后,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很少生产,特别是釉里红的大型器物,极为少见。

该缸为典型的清乾隆圆唇鱼缸。缸高48厘米,口径52厘米,缸腹周长163厘米。此缸纹饰5层,缸口折沿为青花釉里红朵梅纹。近口有一凸棱,上为一圈工整的回纹。第三层则为锦地水印指捺青花釉里红朵梅纹。腹部主纹为一《秋山行旅图》,占据该缸面积的五分之三。所绘画卷,秋高气爽,一派闲情美景。往下则为青花釉里红的变形樵叶纹。

大缸为青白釉质,胎质坚致,釉面光润,橘皮纹明显,整个造型端庄稳重,为典型的18世纪下半叶风格。鱼缸中下部略收,顺势弧收至底。器底圈足滚圆,修胎规整,厚薄适度,瓷质精美。该缸釉面为青白色,肥腴而坚致,光润匀净,见细微的波浪釉。足迹近釉处,有刮削胎体留下的一圈锯齿痕。胎釉结合处火石红尤为突出,底为砂底,见旋坯痕。

整个器物极为工整,厚薄均匀,所施釉水透明莹润、肥厚,白中闪青颇具光亮感,全器胎釉结合致密。此缸应属典型的清乾隆官窑制品。

青花釉里红,本来制作工艺难度高,古文献有“千窑一宝”、雍正时有“宝烧红”之说来形容其烧制之难。因此,成功率低,流传下来更少,因而很珍贵。

制作时间短,数量有限,存世少,说明元代极少烧制成功。明早期有所发展,但以后几乎失传半个多世纪。清初恢复,乾隆以后又衰落。

大缸所绘青花为典型的国产浙料,其呈蓝色调,稳定、浑厚、沉着,绘画工细,勾描、渲染、皴法细致工丽,层次清晰,可谓巧妙而完美地将这幅《秋山行旅图》中之丛林、屋舍、枫林、秋叶或远或近,绘描得极为精当。缸面青花铺地,釉里红夹杂其间,展现在观者眼前的变幻色彩,颇具诗意。图案画工严谨而细腻,青花呈色蓝中泛黑,色泽凝重、深沉。有时则较浅淡,并有偏色现象,呈乾隆中晚期器物的典型特征。釉里红则淡雅,红色中且见绿色苔点。乾隆以后,虽有釉里红制品,但绝达不到此种效果。况且,乾隆以后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很少生产大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行内有“十件青花不及一件釉里红”之说,可见其珍稀程度。

青花釉里红介绍


我国最早的铜红釉瓷器出现在唐代湖南长沙窑,特点是在瓷胎上用铜描绘文饰,后罩釉高温还原烧成。

元代由各大窑口争奇斗艳的局面,变成以景德镇独占熬头为天下瓷都,并烧创了成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我国古代瓷器按工艺种类来说,可分为这样几大类:釉上彩、釉下彩、斗彩、色釉、青花釉里红就属其中的釉下彩工艺。

青花釉里红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古代有人为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导致倾家荡产的下场。因为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是在瓷胎上同时用钴和铜两种色料彩绘,然后罩釉经高温烧造还原而成。由于钴和铜两种元素还原的温度不同,工艺掌握难度非常大,所以青花釉里红成功的瓷器很少。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飞红现象,即铜和钴两种料融为一体,或者呈色不分明,显得很模糊。所以,从古到今,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生产使人望而却步。

青花釉里红瓷器铜料描绘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直接用铜料在瓷胎上用线描方法,绘出各种图案文饰。这种描绘方法烧造难度大,经常出现飞红现象。

2、用拔白的方法,即在瓷胎上空出描绘的文饰图案,后用铜料添绘。

3、直接用铜料大面积的添绘文饰图案。

后两种铜料的描绘方法烧造时较少出现飞红现象。青花釉里红瓷器除具备上面特点外,还具备青花瓷器的所有特点。明清两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生产量大,但质量高的器物少。

青花及青花釉里红浅谈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兰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彩永不褪脱。

釉下彩绘是运用钴料是青花瓷器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早在唐代,我国就产生了青花器的雏形:1972年陕西省乾县麟德元年(664年)郑仁泰墓出土了一件白釉蓝料彩罐钮,它是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我国使用钴料的实物例证。1975年,江苏杨业唐城遗址出土的几片青花瓷片,经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论证,决定为“唐青花残片”。

据有关文献记载,目前流失到国外的完整唐青花器有六件,国内发现的完整唐青花器大概十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关于青花的起源,新《中国陶瓷史》:“基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国内外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青花器是受波斯影响,从原料到制作工艺都从波斯传入。另一种意见则主张青花器是中国的创造,至于历史上确实运用过进口的钴料,那只是引进原料的问题。而且进口钴料和国产钴料究竟哪一种首先应用在陶瓷工艺上,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的意见属于后者。有资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我国在制瓷工艺上就已经应用钴料了!

唐青花瓷可以证实我国青花瓷的原始阶段。70年代浙江两处塔基出土了一些宋青花瓷片,也是研究我国青花瓷发展的重要材料。宋代有300余年历史,但青花瓷在这麽长的历史时期中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这与宋代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统治者崇尚复古之风,追求造型美、线条美、古朴美。宋代5大名窑汝、官、哥、定、钧莫不如此!

元王朝的建立,由于最高统治者是蒙古族人,蒙古族人性格开朗豪放,偏爱民族风格浓郁的装饰,色彩对比度大,纹饰繁密,加之元朝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波斯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瓷胎上绘制图案,要远比刻画、堆塑随意的多,而且表现力也强的多。釉下青花彩绘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元代仅有不足100年的历史,中早期的青花瓷器仍处于原始阶段,纹饰比较简单,发色大都偏灰,所施的釉也多为青白釉。瓶、罐之类的琢器,都有接胎的痕迹。

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是元代景德镇瓷工的重要发明。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首先在胎体上绘制纹饰,罩上透明釉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铜红时窑室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它是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最难烧制,也是最为精美之作。元代釉里红器的胎质一般呈灰白色,釉面以青白釉为主,器底无釉处呈火石红色。铜红原料在烧制过程中极不稳定,窑室气氛稍有改变,其呈色就变得灰暗发黑,或出现铁锈色。还原铜在高温下非常容易挥发,不易做出色阶清晰的图案,所以只能平涂线描,画面比较单调。因此,釉里红器产量非常少,能流传到今天的器物也就更加稀有了!而青花釉里红是指在同一器物上先用钴料和铜料给彩,再罩透明釉,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由于铜红和钴蓝所需的气氛不同,能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理想色调,就更加困难了。在今天的传世品中,极少有两种颜色都十分艳的器皿。

进入元代中晚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出口贸易的需要,青花器发展十分迅速,从器型到纹饰,逐步成熟起来,典型的景德镇“青花瓷釉”的成功使用。同时宣告成熟的“至正型”青花瓷器的到来。成熟的元青花器的烧制成功,打破了传统的青瓷、白瓷、青白瓷的单纯釉色和刻、印、划、剔花以及釉上红、绿、黄、黑、褐彩的局限,以其优雅的兰色,为后世瓷器装饰颜色画法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我国青花瓷由原始到成熟阶段,可以体会到聪明的古代瓷工,为提高制瓷水平曾作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元青花的发展成熟,又为明、清两代精细的青花瓷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纵观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进程,可以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政局稳定是科学进步、市场活跃、艺术繁荣的基础。

孪生青花与釉里红


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呸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呸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呸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十分名贵。

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元 青花釉里红鸳鸯砚滴

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内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内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胎体较粗(在这样的大型器物上,胎体较粗是为了减少变形),釉面青亮,极为滋润。此器器型较大,制作精湛,镂雕精湛,无变形。青花和釉里红发色纯正,极为难得。此类工艺如此复杂、烧造技术如此精湛的器物目前世界仅有4件,其中两件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流散在国外,流散的两件均缺盖,故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显得弥足珍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明青花釉里红市场如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明青花釉里红市场如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