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浅谈雍正青花釉里红与乾隆青花釉里红之别

浅谈雍正青花釉里红与乾隆青花釉里红之别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2020-02-25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与釉里红一样,一直是一个十分珍贵的品种。自从元代景德镇窑创烧釉里红以来,不但得到了本国人的钟爱,同时也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尽管元、明两代的釉里红不算成熟,但其昂贵的价位仍让人咋舌,一只32.5厘米高的明代洪武年间的玉壶春瓶在今年的6月香港佳士得拍卖出7852万港元,拍值人民币近亿元!而清代青花釉里红的价格也同样是动地惊天;就拿雍正的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来说,近几年直线上蹿:1998年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440万元成交,到2000年在上海的拍卖会上就涨蹿到660万元成交!事隔2年后乃又上蹿到960万元成交!现今呢?此物没见参拍,如若参拍,那还不知在收藏市场上涨到了什么价位;如若在香港或他国,恐怕得上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也说不定。

由此可见,雍正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的地位和艺术价值,完全可以说在清代的青花釉里红里是名列第一的。那究竟为什么呢?因为青花釉里红到了雍正朝方才成熟,而到了乾隆朝却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倒走了下坡路。那么乾隆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究竟与雍正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的不同、区别又在哪里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尽管乾隆年间的釉里红的水平仍极高、鲜艳明丽;但大多却偏淡不明亮甚至还带有灰暗(见图1);总体来说没有雍正时期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那么鲜明亮丽(见图2),这就是乾隆年间的釉里红与雍正年间的釉里红的区别之一。WWw.tAocI52.coM

第二,就是雍正年间不管是青花釉里红还是纯正的釉里红,其釉里红大多有点点的绿色苔点似的釉点,仿佛点缀着雍正年间釉里红那无穷的美(见图2);而乾隆时期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这种现象就基本上没有(见图1)。这就是乾隆年间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与雍正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的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道光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特点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青花釉里红瓷器到了清代雍正时期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但是到了道光时期青花釉里红技艺都大不如前了。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胎体有薄有厚,器壁常薄厚不匀,有粗笨感;道光瓷的釉面,除少数泛青色外,大都粉白松弛,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水波纹,被称为“波浪釉”(俗称“浪荡釉”)。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瓶

时代:清道光(公元1821年—1850年)清道光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瓶折沿,长直颈,弧坡肩,弧腹,下腹渐收,平底圈足。颈部纹饰为两层青花同心圆,腹部纹饰为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瓷器尺寸:高7.90厘米、口径5.80厘米、底径6.50厘米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双龙牡丹纹葫芦瓶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双龙牡丹纹葫芦瓶状如葫芦,平底,圈足。器身青花釉里红绘绘画折枝牡丹双龙纹。底落矾红彩款叶脉纹。

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

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口微侈,直颈,球形腹,平底,圈足。胎体厚重,施青白釉。以青花釉里红绘画纹饰,口边,颈部、肩部、胫部纹饰分别为:回纹、柱纹、蕉叶纹、缠枝莲花纹,回纹;腹部纹饰为缠枝牡丹纹。底落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竖行款。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尺寸:高55.0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21.0厘米。

元釉里红


元代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元瓷夹在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多,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钧窑

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定窑、耀州窑巳经走向衰落,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

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中心仍是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山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胳粗,有大气泡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

与宋代钧窑瓷器相比,元代钧窑瓷器流传后世的数量要多,但其价值与宋钧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元钧瓷胎质粗松,釉色僵硬,存世量多。

元代已有青花瓷器,釉里红的烧制已较成熟,釉里红是一种传统的彩绘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元朝官窑只景德镇一处,官窑器内均烧有“枢府”字号。元瓷釉厚,多仿钧窑瓷器,以天兰色兼带紫斑为贵,花纹图案有:划花、印花、雕花等。这一时期出现了窑变、青花、釉里红的技法。为釉下装饰和以后的釉上装饰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瓷器,除一部分保留了宋代的制瓷遗风,通常采用划花、刻花、印花以外,又创造出用毛笔在胎上绘画的方法。这种用彩料画出花纹后,烧制的瓷器,就叫作“彩资”。“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后,再上釉入窑烧制,称为“釉下彩”在烧制好了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叫作“釉上彩”,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就是属于“釉下彩”。明代以后出现的新彩、五彩、粉彩等,都属于“轴上彩”的范畴。

总之,元代在继承前代瓷器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在世界陶瓷史上为祖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元代次瓷器的突出成就,无论在造型、纹饰以及烧造技术等方面,都为明、清两代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代瓷器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影响 也是十分深远的。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生产时代: 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瓷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元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与鉴别技巧


釉里红(underglazered)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

但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器型除了瓶、壶外,还有盘、碗、罐等。

清雍正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可谓历史高峰。当时器型有盘、碗、瓶等,纹饰以三鱼、五蝠为多见。

那么釉里红该如何鉴定呢?

第一:看其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其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其制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其文化底薪及其传承历史;

第五:目前市场对其的认知程度,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场走向。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

但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器型除了瓶、壶外,还有盘、碗、罐等。

清雍正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可谓历史高峰。当时器型有盘、碗、瓶等,纹饰以三鱼、五蝠为多见。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技巧

第一:看元代青花釉瓷器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元代青花釉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元代青花釉烧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元代青花釉文化底薪及其瓷器的传承历史的时代特征。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工艺特征


[摘要]: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元青花釉里红鸳鸯砚滴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内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内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胎体较粗(在这样的大型器物上,胎体较粗是为了减少变形),釉面青亮,极为滋润。此器器型较大,制作精湛,镂雕精湛,无变形。青花和釉里红发色纯正,极为难得。此类工艺如此复杂、烧造技术如此精湛的器物目前世界仅有4件,其中两件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流散在国外,流散的两件均缺盖,故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显得弥足珍贵。

==================================

中华古董古玩交易中心电话:13641916336

微信:203044303

QQ:203044303

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通高28.7cm,口径12.5cm,足径11.2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釉里红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清雍正

罐圆口,短直颈,窄圆肩,直腹,圈足。附伞形盖,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纽。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主题纹饰为釉里红凤穿花纹,其上下以青花釉里红云蝠纹、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和青花回纹为边饰。盖纽绘釉里红团花以及青花如意云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造型源自明代宣德时期,端庄大方,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颜色翠蓝,纹饰布局严谨,是雍正官窑瓷器中的一件上乘之作。

清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共同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铜红呈色技术更为成熟,其色彩鲜亮艳丽,纹饰清晰舒展,造型优美。雍正釉里红瓷多以白釉为地描绘纹饰,但也开创了以天蓝釉与冬青釉为地的装饰。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