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的制作 > 导航 >

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

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

瓷砖的制作 珐琅彩瓷器鉴别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2021-02-15

瓷砖的制作。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你知道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是哪三个时期吗?

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清代至民国及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三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

清中期以后:高级技工的“私活”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经雍乾二世,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根、开花、结果。我们知道,为清御窑厂生产的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技艺出众之人,他们凭着出众的技艺,在盛世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若技艺拔尖者,多不愿隶属御窑差役,其原因在于御窑工价固定,不会随市场价上升下扬,机制不灵活,且收入并不比自己经营获利更多。

因此,在清至民国间,一些原在御窑的技艺出众工匠多逃避御窑的缧役,更愿意自己经营以求自由自在,不愿过点卯上班的生活。同时,他们在御窑工作的一些画本、样器、技艺,既使不偷回家也烂熟于心,经他们手制的珐琅彩及洋彩不计其数,尤其是在清雍正以后,珐琅彩的制作在清宫珐琅渐沦为客串,而在景德镇生产成为主流,到乾隆朝之后,珐琅彩的制作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因此,珐琅彩的制作及技艺在景德镇高级民窑中已不是秘密,在后朝仿前朝的一些稀世珍品也算不上犯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悄悄地把活干了。

清末至民国:仿制的“黄金时代”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帝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而到清末以后,尤其是民国以后,政治改体,在景德镇的御窑已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时代。

九十年代末至今:传统技艺失传高仿品难出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开始出现一批仿明清御窑的作品,工艺尤精到,颇能乱真,这与中国的拍卖业逐渐起步,国内外收藏家对明清官窑精品的需求有关,但是,还缺少珐琅彩高仿品。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景德镇的高仿业逐渐成熟,同时,对于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在业界就语焉不详,仿古界也在摸索珐琅彩的仿制之术,由于从民国四十年代后战乱,珐琅彩的仿制基本上告停,至二十一世纪初已近六十年,会此技术的人基本作古,应该说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基本失传了。

目前,也有仿家以金属画珐琅颜料在瓷胎上试验,此法思路上对头,但在一些技术或艺术上仍有长路要走,因此,珐琅彩的研制今日虽比民国时期图片资料更多,但要求也高,要真正高仿清三代珐琅彩瓷,达到完美程度,至今罕有。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珐琅彩瓷器的仿制史


由于珐琅彩瓷器的代价不菲,在珐琅彩瓷研制乐成之后,清代及民国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然而,清珐琅彩瓷到底是从何时仿制,又怎样发展的?现在,学术界对珐琅彩瓷自己的题目尚未完全厘清。专家以为在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乐成之后,在景德镇汗青上有3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实时期。

清中期以后珐琅彩瓷在康熙暮年研制乐成,经雍乾两朝到达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根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情势得以在景德镇生根、着花、效果。清御窑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武艺出众之人,此中武艺拔尖者,多不肯从属御窑差役,其缘故原由在于御窑工价固定,不会随市场价上升下扬,机制不机动,且收入并不比本身谋划赢利更多。因此,在清中期至民国间,一些原在御窑的武艺出众的工匠多躲避御窑的缧役,更乐意本身谋划以求自由安闲。同时,他们在御窑工作的一些画本、样器、武艺,纵然不偷回家也烂熟于心,经他们手制的珐琅彩及洋彩不可胜数,尤其是在清雍正以后,珐琅彩的制作在清宫珐琅作渐沦为客串,而在景德镇生产成为主流,到乾隆朝之后,珐琅彩的制作根本上以景德镇为主,因此,珐琅彩的制作及武艺在景德镇高级民窑中已不是机密,在后朝仿前朝的一些稀世珍品也算不上犯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静静地把活干了。

珐琅彩的技能在乾隆时就有大概以“古月轩瓷”为名作为民间珐琅彩而传播,以迎合除天子之外的高官显贵和富商巨贾阶级对于珐琅彩瓷的需求。应该说,这个阶级对高级彩瓷的需求极大,其心情、数目、界面远宏大于天子的需求,而为他们生产的珐琅彩瓷又不能与宫廷珐琅彩瓷完全同等,因此,在这时出现一批雷同民国施德之所藏的一批“古月轩瓷”,这批瓷器被以为就是珐琅彩的民间“盗窟版”,其迎合的市场就是清代巨大的官僚、贵族显贵阶级。这批瓷器制作精致、器型徐徐复杂精良,有复杂的动物雕塑造型,也有镶器造型,由于是子女仿制,有的加“乾隆御制”、“乾隆通宝”之款。其艺术风格繁缛精良,穿金戴银,多用描金工艺,后期体型渐趋硕大、厚重,俨然大清帝国正典风尚。此类器型宫廷少有,多贵族豪富,特殊是大贩子喜好订制此类东西。

据专家估计,此类东西就是清宫珐琅彩的民间“盗窟版”,从清乾隆以后就为得当贵族官僚显贵豪富对于高级彩瓷的需求而生产发展起来的,它和清宫“瓷胎画珐琅”及“瓷胎洋彩”在质料、工艺上有相似之处,但为了与宫廷御用瓷拉开差异,在造型、画工及题材方面更为多样,此中有托清代名臣刘墉、戴震款的,也有书“郎世宁”款的,有的为寻求高额利润,也有效本金描金,重工雕塑的,总之,这批东西不能称之为“仿珐琅彩”,而是迎合巨大市场需求的“准珐琅彩”或珐琅彩的“盗窟版”,称之为“古月轩瓷”,宫中根本不消此类东西,故清档中也无此类用品的记载,此为景德镇高档民窑之产物,非官窑产物,但其格局常用“雍正、乾隆御制”之最高级别的珐琅彩款,表现出它与珐琅彩有着千丝万缕的接洽。这批东西多在清中期尤其是清末制作出来。

清末至民国时期据《景德镇市志略》和《景德镇陶瓷史稿》纪录,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创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发起“官方筹银10万两,余由该道自行集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改商办:“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原拟官商合办,至今未有切实办法,该公司不如改归商办较有把握。”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经批准备案。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正式建立,性子依然定为官商合办。除张季直、袁秋航、瑞华君等社会名士私家集资认股外,官方由河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协筹,总投资20余万元,并把清御窑划归瓷业公司,约请祁门贡生康特璋主持公司业务。作为代替原御窑厂的新式窑业,江西瓷业公司在清末是陶瓷业先辈生产力的代表,为古老的陶瓷界吹进了一股奇怪的氛围,带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留下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好比在体制、制胎釉技能、艺术颜料、格局、品种方面多有进步,是自清中期以后中国陶瓷艺术又一次稍有振兴的时期。

假如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很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是由于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拟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欠好是要杀头的,而一样平常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来自天子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鬼鬼祟祟,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拟。而到清末以后,尤其是入于民国,政治体制改变,在景德镇的御窑已完全遣散,其工匠武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期间。一方面,从宫内流出的器皿日益增多,社会上旧王公贵族由于失势求生也转卖一些旧藏,再加上1924年在故宫博物院开放之后,真正的“瓷胎画珐琅”展览,终于正式向社会暴露其“庐山真面貌”。别的景德镇另有大量的清代旧胎,于是,珐琅彩瓷仿制的真正“黄金期间”到来了。此时出现了一批仿清宫“瓷胎画珐琅”的名手。有的用康雍乾的旧胎质加彩,有的系新胎加彩。民国时期,还仿制有珐琅彩结果的乾隆“九江瓷”,有些作品颇能乱真。

民国时,善于在原坯上后加彩的有:江西的詹元广、詹元彬兄弟、吴仲英、詹兴祥;北京的刘东风、洪泉华、洪华陈、詹福利、何莽子、沈崇光、刘永清、郑乃恒、岳虎臣等。而这批瓷器与清宫珐琅彩相比,颇能乱真,在型制、胎釉、画工、格局等方面都可追比前朝,但由于大多数无法比对真品,仍有一些漏洞可以讲求,好比格局和口沿、底部一些渺小特性,在画工上仍有一些相沿“古月轩瓷”的旧习,继承有“郎世宁”款的错误,但总体上,真正的珐琅彩仿制期间开始了。这个时期的仿品重要一是迎合新兴的显贵富商对于高级宫廷用瓷的享用需求,二是满意社会一样平常阶级尤其是富有贩子市民阶级、收藏家阶级对于珐琅彩瓷的窥视生理和占据生理,这照旧很有市场的。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新中国建立以后,珐琅彩瓷的仿制根本制止,中国的当代陶瓷工业底子根本上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创建的。不停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景德镇的高仿业渐渐成熟,同时,对于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在业界就语焉不详,仿古界也在探索珐琅彩瓷的仿制之术,由于从上世纪40年代后战乱,珐琅彩的仿制根本上告停,至21世纪初已近60年,会此技能的人根本作古,应该说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根本失传了。90年代末,国表里一些拍卖公司相继出现珐琅彩瓷拍品,高昂的代价渐渐引发了景德镇高仿业对珐琅彩的仿制热情。

对于珐琅彩的仿制,研制者多用景德镇的粉彩工艺为之,对于清三代珐琅彩的彩料、工艺、胎釉无法原品测试,故珐琅彩的仿制多是近似而已。而在画工程度、书法程度及工艺认真的程度上,也难以与清三代珐琅作的画匠程度相抗衡,细细咀嚼其精力气韵,难以到达其时的高度,固然当代拷贝技能一流,但心力之专注无法到达精微处,同对,在色料的配制上,尤其是在雍正七年之前的珐琅彩入口色料的配制,无法追摹前朝,故本日珐琅彩之仿制多雍正七年之后的白地彩绘及乾隆的洋彩风格,而少康熙、雍正的色地风格。因其色地风格,其色料难寻其时的入口色料,而雍正七年以后的珐琅彩色料多为本国土制,均为日后构成“粉彩”的色料,越到厥后,“粉彩”的特性越强,故本日雍正乾隆官窑粉彩仿制多用本日之粉彩颜料,珐琅彩也是云云。而有些仿家在比年还专门到国外去探求所谓的其时入口珐琅彩料,但买到的也仅仅是本日国外的釉上彩料,非其时的金属画珐琅颜料,因此,烧出的结果与其时的珐琅彩相差甚远,难以追及。这种状态连续至今。现在,也有仿家以金属画珐琅颜料在瓷胎上试验,此法思绪上对头,但在一些技能或艺术上仍有长路要走,因此,珐琅彩的研制本日虽比民国时期图片资料更多,但要求也高,要真正高仿清三代珐琅彩瓷,到达完善水平,至今罕见。

既便云云,由于社会上对于高仿珐琅彩瓷的需求一是出于欣赏收藏,二是出于增值牟利,再加上社会并无真正的老手在此中引导,各人也就抱着“有甚于无”的态度去购买收藏,代价也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对促进陶瓷文化遍及,推动今世景德镇陶瓷仿古业的发展,动员瓷业就业率的进步照旧作出了紧张贡献。

瓷器茶杯逐渐向艺术品奢侈品蜕变


杯子人手一只,作为平常百姓家的器皿,可简可繁。可如今,已经上升到了可以收藏赏玩的境界。东莞这两年已经开始有喜欢喝茶的人到景德镇专门找窑口或者工作室烧制一批高端瓷杯。从早几年的汝窑瓷杯,慢慢发展到今天的仿古青花瓷杯,这些高端瓷杯数量不多,价格高昂,有的一个杯子要价1.5万元。

良驹要配最华贵的鞍,上品的茶要配最高档的瓷杯。一股喝茶把玩茶具的风尚正在东莞兴起。

瓷杯兴起复古风潮

俗话说:壶用紫砂,杯用瓷。

眼下一些喜欢喝茶的风雅人士喜欢仿古瓷杯。茶具的历史也是一段有意思的演变史,各个朝代的茶具特点不一样。

唐代之前,茶具与餐具混用,没有明显的界限,唐代开始,因为茶圣陆羽写了一本《茶经》,茶道开始盛行,茶具也开始与餐具区分开来。唐代的茶具古朴,宋代茶具以绮丽为时尚,茶盏敞口小底厚壁,多为黑色。这与宋代风行的斗茶时尚相适应的。斗茶时,茶汤呈白色,汤花更是色泽纯白,与乌黑的茶盏相配,黑白分明,便于看出水痕,区分茶质优劣。

到了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茶盏崇尚白色。明代开始,饮茶方式改变。之前盛行的饼茶不再时兴,散茶流行,煮茶也随之改为泡茶。绿色的茶汤,以白瓷衬之,更显得清新雅致,赏心悦目。

今人做茶具喜欢仿古,从2008年开始,风行宋代的汝窑瓷杯,质美蕴蓄,青雅素净,光泽柔和,富有水色,让许多喝茶人士为之痴迷。而这两年,玩家又开始追捧明清的青花、斗彩瓷杯。

1.5万元的青花瓷杯

东城张先生爱喝茶,对茶具非常讲究。从2008年开始,他就开始到江西景德镇找工作室,做一批茶具,有茶壶、茶叶罐、茶杯。在他的会所,可以看到他在景德镇找工艺师仿制的康熙十二月花神杯。

数日前,张先生给记者看了一个他刚从江西景德镇带回来的青花龙纹杯,一个小杯子,要价1.5万元。张先生说,1.5万元的价格听上去挺贵,但也供不应求,他自己也是好不容易才拿到一只。

杯子贵在颜料,用的是老苏麻尼青料。据史料记载,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麻尼青”料,用这种颜料烧制的青花瓷,青花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又因为苏麻尼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结晶斑,即“铁锈斑痕”。

由于颜料难得,所以做出来的杯子也特别贵。“这家工作室手上有一批老的苏麻尼青料,但都拿来做小件的瓷器,不做大件瓷器,因为大件瓷器费料,小件瓷器用料不多,但价格高。”

在张先生会所里摆放的小茶杯,少则数百元一只,成套的杯具则高达数千元,有的甚至过万元。

“买这些杯子的人,并不只是用来喝茶,还会拿在手上把玩。”张先生说,瓷杯正在从实用器向艺术品转变。

大师作品一年升3倍

如果说张先生走的是高端路线,不代表市场的普遍性,那么以下一组数据则是来自大众市场。在手工费和瓷窑天然气价格同时翻倍增长的推动下,景德镇瓷泥涨幅达30%到50%,景德镇瓷器茶具的年涨幅在20%到30%之间。举例来说,一个景德镇青花手工瓷杯的价格已经从去年80元涨至120元。各种上涨因素中,其中手工费要占到50%的比例。一套汝瓷茶具从2008至今,也保持着逐年40%至50%的增幅。

在收藏方面,大师做的瓷杯有比较大的升值空间。东道汝窑2010年发售的一款名为“玄”茶具的限量版汝窑茶具,是由马未都设计,东道汝窑烧制的,共发行1199套,今年的价格已从去年的2万升至6万。而普通汝瓷近两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升值,一个普通的汝瓷品茶杯,售价从2008年的150元,到2010年就涨到了300元,翻了一番。

瓷器茶杯选购技巧

瓷器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如文山包种茶。

最常见的瓷器茶杯有白瓷茶杯、青瓷茶杯。瓷器茶杯的花色比紫砂更具观赏性。它的图案或清新俊朗或清淡悠扬。另外,目前由于陶瓷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质的深度开发,瓷器茶杯的家居装饰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新瓷器茶杯中还加入各式花样图案,来满足青年消费者的喜好。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青瓷茶杯则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尤以浙江西南的龙泉县内的龙泉青瓷最为有名。龙泉青瓷以造形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另外还有产于四川、浙江等地的黑瓷茶杯,广东等地产的仿古仿旧茶杯都是各具特色。

在购买瓷器茶杯时应主要对瓷器本身进行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色是否光洁,色度一致,有无砂钉、气泡眼、脱釉等。如果青花或彩绘则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最后要提起轻轻弹叩,再好的瓷器有裂纹便会大打折扣。

清代“珐琅彩瓷器”,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昂贵的奢侈品”!


早在明代景泰年问,业内就有用从国外进口的彩料在铜胎上画珐琅彩的工艺,人们称其为“景泰蓝”。到了康熙朝的后期,制瓷界把在铜胎上绘珐琅彩的技法移植运用到在瓷胎上画珐琅,创烧出惊世骇俗的珐琅彩瓷器。这种珐琅彩瓷器,也有人称其为“古月轩”,品种最为精美,位列釉上彩之冠,是中国彩瓷中的“首席代表”。其制作工序也与众不同:景德镇工匠按皇帝亲自钦定的瓷器造型样式烧出素白胎或白釉瓷器,然后运送到京城,在养心殿造办处,由当时最优秀的画师在白胎瓷器上面以珐琅彩料绘出图案,并就近于京城里的专门地方再次入窑烧成。

综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珐琅彩瓷器,各有一些易记的鲜明特色。在雍正六年清官自制成功珐琅彩料之前,康熙年制作的珐琅彩瓷多数是小件的盒、碗、杯、盘、壶等,其中碗所占的比例最大,面大件的器皿较少见。在涂绘珐琅彩图案前,先用红、黄、蓝、绿、紫、黑等釉色作地,然后再画上以折枝花、缠枝花为主的花卉图案。这些花卉,多以牡丹、莲花、菊花、月季、芍药、人参、宝相花、牵牛花等为主,还有绣球、石竹等。雍正、乾隆时,多数直接在白胎上绘画珐琅彩图案,不像康熙时先作地色。自试制成功珐琅彩原料之后,增添了香色、软白、浅绿、淡松黄色、青铜色、藕荷色、松黄色、深葡萄色、酱色等进口珐琅彩料所没有的颜色,所以雍正、乾隆朝珐琅瓷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一件瓷器上往往施有十余种材料,显得十分娇丽、妩媚。

除传统的花鸟图案外,乾隆时期所绘的人物画,尤其西洋仕女图等|分引人注目,在西洋建筑物、西洋风光的衬托下在异国情调里,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另外,在雍正、乾隆时的珐琅彩瓷上,往往汇诗、书、画于件瓷器上,情景交融,气象万千。这些珐琅彩瓷器,堪称瓷苑极品、人世珍宝。所以,珐琅彩瓷器在当时专为皇宫用器,“庶民不得窥也”。清代康、雍、乾时代的珐琅彩瓷器,被人们称为“世上最昂贵的奢侈品”,我们在纷繁的收藏经历中,如有幸得到一两件这类瓷器宝贝后,一定要认真保管和珍藏。首先应把珍瓷放在按身定制的锦盒里盒里的垫层应以海绵、棉花为材料只盒子只能装放一件瓷器。把玩前不可饮酒,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把玩古瓷时,手要洁净干燥,不要戴手套,不能戴戒指,还要注意“托底”。

所谓“托底”,就是手握抚瓷器上中部的主要部位手托住瓷器底部,切忌单手拎取器物,也不能抓握器物的附饰部件。如果不是单件的,而是二位一体或多部分组成的瓷器,欣赏时要用双手一件件依次拿取,并做到轻拿轻放,不可粗率;放下前,应先看好放置的地方是否平整,空间是否足够大;欣赏完毕,多位一体的物件复原时,也要按序进行,比如先放器座,再放器身,然后置器盖,不可重手重脚。如欣赏大盘类圆形瓷器时,要同时以双手捧握住,不可单手拎取。如是有两个人或多个人起欣赏器物,定要分先后进行,甲看完后,要放到有垫布的桌上,再由乙双手持起去看,不可“手递手”。“手递手”就是把器物从甲手里直接递送到乙的手里,这样在互相衔接这个环节上出现闪失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滑落摔坏,也很难分辨究竟是哪一个人的责任。所以应该防患于未然,确保珐琅彩这类珍贵瓷器永享平安,万无一失。

陶瓷艺术品的鉴别


为你介绍陶瓷艺术品的鉴别。

一般消费者对于美术陶瓷艺术品的鉴别因缺乏专业知识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1,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3,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4,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说粘到主体上去的。因而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应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5,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6,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我国生产陶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南北陶瓷各有特色,黑陶、紫砂陶及仿古陶瓷都颇具特色。总之,艺术性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风格别具、生产数量少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卫浴陶瓷选择的三个步骤


有人这样形容陶瓷卫浴产品,在我们的家里除了沙发、床之外,最能体现肌肤相亲的就是卫生洁具。这话乍听起来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可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由此看来,卫生洁具产品的质量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卫生洁具由卫生陶瓷和一些配件组成,包括各种坐便器、水箱、浴盆、洗面器等。这类产品的结构虽然不复杂,但是每一个小配件的质量优劣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尤其是坐便器产品,节水效果如何更加重要。有关专家指出,对卫生洁具中陶瓷部分的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购买前需要做好三件事情。首先,确定洁具的整体风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间的美观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目前市场上不乏符合普通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的成套产品。所以,在购买前一定要有配套意识,包括造型、色调等等。那些开放式卫生间还要和居室的整体风格相匹配。最好的选择是购买同一品牌产品,即使是不同品牌的产品也要尽量做到风格统一、搭配得当。

第二,购买中要辨别宣传的可靠性。据有关专家介绍,有的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会滥用一些标志,夸大产品功能,甚至作虚假宣传。比如,随着消费者对“认证”认知度的提高,一些企业会在目位置标出通过“某某中心认证”。对此,消费者可以到国家认监委网站上查询这家认证机构是否经过国家批准,企业所说的认证是否与国家统一实行认证的概念相一致,不要受误导。

第三步,选购时要对产品质量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外观质量的检查和判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查看表面是否光滑,避免开裂。可以从侧面观察产品表面,没有或少有砂眼和麻点、反光效果好,同时手感细腻都说明釉面质量好。二是用手指轻轻敲击,听声音是否清脆,质量好的陶瓷产品敲击声清脆,而有裂缝的陶瓷产品一般会发出沙哑的声音。

陶瓷艺术品的质量鉴别


一般消费者对于美术陶瓷艺术品的鉴别因缺乏专业知识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1,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3,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4,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说粘到主体上去的。因而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应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5,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6,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我国生产陶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南北陶瓷各有特色,黑陶、紫砂陶及仿古陶瓷都颇具特色。总之,艺术性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风格别具、生产数量少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陶瓷收藏投资的三个原则


陶瓷收藏投资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用闲钱中长期投资

由于经过一段暴涨,陶瓷收藏市场的利润空间不断积压,投资周期从之前的3~5年延为10年左右。除了特殊品种在特殊环境中有短时间爆升的可能性,即使是少而精的品种也只能在10年左右时间中以10%左右幅度上涨。对于收藏者来说,要做好中长期投资的准备。

投资的资金必须是生活必需以外的资产。对于年薪二三十万元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每年能够收藏一两件好瓷器就已经达到目的。不过要注意一定要兼顾完整原则,收藏相对少见、品相好的、以立件为主的瓷器。

原则二:进行投资组合配置

市场的热点不断转变,对于投资者来说必然跟随市场热潮,因此最好采取多品种组合的方式,用“青花+彩瓷+单色釉”的方式,结合不同器型如“碟+碗+花瓶+文房”进行收藏。这样的组合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收藏者对多品种的学习;二是当市场热点落在某一个品种时,收藏者在需要时可以轻易出货,而无须把非市场热点的品种低价忍痛割爱。

原则三:坚持特色收藏

特色收藏有4类:按品种收藏、按纹饰收藏、按朝代收藏、按用途收藏。按品种收藏是指不同类别,如收藏者对文房类感兴趣,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小项如笔筒系列收藏。

其二是按纹饰收藏,即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其三是按朝代,有的收藏者对不同朝代的陶瓷工艺品有特别的兴趣;另外,用途也是收藏的一方面。特色收藏令收藏者的收藏水平广泛而深入。

宋代宫廷垄断的三个瓷窑


宋代瓷窑众多,绝大部分是民营制瓷手工业,在众多的民营瓷窑之中,少数产品质量好的,地距两宋都城较近的瓷窑被宋宫廷看中,在烧民用瓷器的同时,也为宫廷烧造一定数量的宫廷瓷器,这类瓷窑有定窑、耀州器、钧窑、景德镇窑和龙泉窑。宋代还有三个瓷窑产品为两宋宫廷所垄断,烧瓷全部供宫廷专用,失去的商品瓷的性质;三个瓷窑是浙江余姚越窑、河南开封的北宋官窑和浙江杭州南宋官窑。现分述于后。

浙江余姚越窑

越窑烧青瓷有悠久历史,唐人陆羽列为六大青瓷名窑的首位。五代吴越钱氏为了结纳中原中央朝廷的后唐、后普、后汉、后周以及宋诸政权,无不称臣进贡,贡物之中除珍宝外,越窑青瓷也列为贡品之一,钱氏以中原统治者贡奉之多,次数之繁以及态度的虔诚。都超越了历来地方割据政权称臣供奉的程度。越窑由于有此政治上的特殊需要,钱氏立国后就把它垄断起来,年烧瓷器除自身使用和做为贡品之外,臣僚及百姓都不能使用。

据《册府元龟》、《宋史》、《十国春秋》、《吴越备史补遗》及《宋两朝贡奉录》所载,宋立国之初,从开宝到太平兴国十年之间越窑贡奉青瓷竟达十七万件之多。宋·周密《志雅堂杂钞》诸玩条有“李公略所藏雷咸百纳琴”,“两傍题云,大宋兴国七年。岁次壬次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监越州窑务赵仁济”记载。可知自吴越钱氏入朝、纳土称臣,越州窑务已由宋朝廷接收,并设官监察院烧,但设官监察院烧的时间似乎并不长。因为明嘉靖刊本《余姚志》,〈风物记·杂物〉条有“秘色瓷器初出上林湖,唐宋设官监窑,寻废”的记载。尼外还有当时越窑所产的实物可以作证。故宫收藏越窑器中有“端拱元年戊子岁十二造”十二字年款盒盖一件。盒面光素无纹饰,仅刻文字,与五代到宋初越窑精致划花盒相比,质量相差悬殊。另一件里刻“淳化二年·····”年款碗,胎釉都很粗糙,找不到一丝“千峰翠色”的痕迹,此外,见于著录的腹部刻“元丰三年”年款的双系盖瓶,不过是一般陪葬的大路货。这些实物标本显然都不是官监察院时期贡奉朝廷的作品。看来官监察院停废的时间也就在太平兴国七年至端拱元年七、八年之间。

至于越窑官监停废的原因,据现在已知的材料推测,大约此时北方诸瓷窑中定窑、耀窑烧瓷工艺有很大的进步,定州白瓷刻花器的雅洁素净,耀州青瓷刻花器比之越窑器更是青出于蓝,宫廷 用瓷已无须取给于越州窑了。而越窑也自官监停废以后,大约也有一部分熟练的工匠走散,越窑转向民间,生产民用的大路货,产品质量下降,在竞争中,后来者居上,越窑的盛名也渐次为其他青瓷诸窑所取代。

汴京官窑

汴京官窑是北宋的官窑,也是一个无法从窑址取证的一个瓷窑。关于北宋官窑也仅有南宋人顾文荐〈负暄杂录〉中的一条简单记载,仅云:“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顾文荐虽是南宋人,”杂录“而以”负暄“名,应是作者老年闲居时的著作,行文也是老年忆旧时的语气。所以这条记载应当是可信的。顾文的所谓“宣政间”,即是宋微宗政和到宣和十五年间(1111-1125年)。宋微宗是一个纨裤子弟型的帝王,他能不惜民力到江南采运花木竹石,即所谓花石纲,在汴京设一个专烧宫廷用瓷的官窑,更属可能,宋微宗风雅自命,能诗能画,并仿制古代铜器,好古成癖,疫窑烧造他所指定式样的瓷器,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但是由于汴京入金以后,有几次大的黄河泛滥成灾,宋汴京城遗址早已掩埋于泥沙之下,据古遗址钻探所得资料,宋汴京遗址深埋在今开封市地下六公尺深处。而且黄河在开封上下,河床高于地面,成不地上悬河,开封存地下水位很高,考古发掘也难以进行,况且地面遗迹一点不见,也无从入手。风乎是无法取得实证。

因为文献材料太少,窑的有无又不能以窑址作证。因此寻汴京官窑问题就有许多分歧的意见,迄今关于汴京官窑问题,主要三说。

一说认为汴京官窑即是汝窑。特此说的根据可能来自《格古要论》谓汴京官窑器“色好者与汝窑相类”。但是好果比较两窑传世的实物标本,两窑烧造器物的造型并不一样,釉色也有关别。汴京官窑和汝窑是两个窑,而不是一个窑。况且,据明初人曹昭的意见也分明说的是两窑,只是他所见的某些官窑器色泽类似汝窑器。

第二说者以明清两代谈瓷诸书只说“官窑”而不言“汴京官窑”,据此否定有所谓“汴京官窑”。但此说看来也难以成立,因为南宋人写的《负暄杂录》早已明确提到有汴京官窑。此外南宋人叶真《坦斋笔衡》在论到南宋修内司官窑时也明说修内司官窑是“袭故京遗制”,实际上暗示了“故京”也有官窑,只是当时去北宋未远,汴京之有官窑不如后世之成为问题,故略而未提而已。

第三说则认为汴京官窑与南宋杭州“修内司官窑”都同样存在。此说主要是从经较两窑传世实物与南宋郊坛官窑标本立说的,说者以传世品官窑圆洗为例作了剖析。洗的形状是器身接近垂直而微外敞,平底,里外施满釉,底部用支钉支烧,与汝窑的施釉支烧方法相同。它们之间应有某种关系,或是汝窑给汴京官窑为薄,釉色也有显著区别。官窑传世品中还有一种带圈足的圆洗,圈足宽而浅,露紫黑色胎,用宽圈足支烧,洗底没有支钉,底部处理与支烧方法与汝窑及汴京官窑迥然不同;但这类圆洗在杭州乌龟山南宋郊坛官窑遗址里发现了这类标本,从而证明这件宽圈足圆洗是南宋郊坛官窑的产品。可是就这件洗的釉色,却与用支钉支烧的汴京官窑洗大体相同,都是粉青色,施釉较厚,与南宋叶真《坦斋笔衡》年谓修内司官窑“釉色莹澈”、“袭故京遗制”说法相合。

杭州修内司官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最早见诸文献著录的是南宋叶真《坦斋笔衡》,“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事业有内廷及大内的用意。也指出修内司官窑是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泳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品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曹昭说修内司官窑特点是胎细釉润、色青带粉红,釉有深浅之分,有蟹爪纹开片和紫口铁足特征;他概括的几点比《坦斋笔衡》具体,紫口铁足,蟹爪纹等一再为明清两代文献所引用,修内司窑的烧窑地点在凤凰山下。此说见于高濂《遵生八牋》,半个世纪以来中外研究修内司本倒为数不少,日人米内山庸夫有《南宋官窑の研究》一文,所列的标本有青瓷、白瓷、青白瓷和黑瓷各类标本,青瓷标本种类繁多并有精粗之分。似乎可以肯定,米内山庸夫采集到的标本多数不是修内司官窑的产品。因为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说到修内司官窑烧过白瓷、青白瓷和黑瓷,就是他采集的青瓷碎片似乎也不都是修内司官窑的标本。因此修内司官窑遗址究竞在凤凰山下什么地方到今还没有搞清楚。

《坦斋笔衡》里提到的“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是南宋初期设立的第二痤官窑,也称“郊坛官窑”,它的窑址在今天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一带。早在本世纪初期,窑址已经被人发现,瓷片零星流落到古董市场。由此引起中外大型 陶瓷的人们的注意。1930年以后到乌龟山郊坛官窑遗址访古还大有人在。五十年代浙江省文管会对窑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发现了窑炉一座与瓷片、窑具等,历年郊坛官窑遗址出土的标本,胎土呈黑灰以至黑褐色、胎较薄,施釉较厚,釉有粉青、炒米黄等多种色泽;器型除习见盘、碗、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者甚多,显然是受北宋微宗朝帝王提倡的仿古复古风气影响,这类仿古器皿只能是作为宫廷陈设用品而生产。郊坛官窑遗址中遗物比较丰富,其特征又与文献记载颇多吻合。此外,《遵生八牋》中还有“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之说。按照高濂的说法,官窑与哥窑一样,无法区分,因此他只能把两窑并列在一起。但就目前传世的官窑和哥窑瓷器而言,应当说大体是可分的,不可分的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高濂在书中把官、哥二窑瓷器分为四个等级,即妙品、上乘、中乘和下乘四种,每个等级都列举有器物名称;如上乘作品中的“方印色池、四入角印色池”;中乘作品中的“菱花壁瓶、提包茶壶、观音、弥勒、洞滨神象、螭虎镇纸”;下乘作品中的“径尺大盘、夹底盆、蟋蟀盆、佛前供水碗”等等器皿,绝大多数是元、明两代景德镇民窑仿宋代官哥二窑的作品,元后期兴起了一股仿宋名窑的风气,入明以后几乎代代都有仿制,高濂的书刻于明万历十九年,高濂所见传世中这类仿宋官、哥二窑瓷器的数量也确实不少,其中书六字官窑青花款的,属于明宣德、成化时期。高濂列举的既是仿造品,那么他所归纳的特征描述当然也把仿造品包括进去,而官窑、哥窑的真正面貌,反而不显。官、哥两窑既有宋代的,又有元、明及以后历代的仿制品,加上明后期以来的文献又误把仿品当真品而予以概括描述,给辨别真伪无疑增加了不少困难,这只有依赖考古发掘的资料,才能澄清陶瓷历史上的这类悬案。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的制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