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 导航 >

元青花发展的三个时期

元青花发展的三个时期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0-06-29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是中国青花瓷器巅峰时期,也是创造青花瓷拍卖的记录,是中国历代青花瓷的杰出代表,元代青花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

1,元青花初创期(1278年---1347年至正七年):元代1271年---1368年,1278年忽必烈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造枢府瓷器。有朋友提到,在设立浮梁瓷局之前元军已经占领中亚(伊利汗国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中亚一直烧制釉下蓝彩陶器(冯先铭《中国陶瓷》有详述),用的青料就是苏青,元青花就是把蓝彩陶换成蓝彩瓷,质量远优于陶器。伊利汗国的传统需求导致了元青花的诞生,因此元代早期的枢府釉印花和青花结合的资料就是元青花初创期的实物。

初创期的断代标准器有杭州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塑像(1336年),景德镇出土的带年款青花釉里红器两件(1338年),在三件器物上我们可以发现,青花都不是主题装饰,而且发色不佳,说明此时的青花还未成熟。

2,元青花成熟期(1347至正七年---至正20年1360年):四川雅安至正七年的罐是质量非常高的青白釉,写款青料是上等进口料,说明到这时元青花已经非常成熟,这段时间还有至正11年款的大瓶存世。朱元璋占领景德镇的时间应该是至正20年,那么这13年的优质元青花作品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进贡蒙元贵族使用。包括高安窖藏和土耳其托布卡比宫的多数元青花都应该是这段时间制作的。

3,元青花元明过渡期,即朱元璋控制时期(1360至正20年---1369洪武2年):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质量与明初官窑接近,并且出现大量汉文化及和亲故事题材,主要用途是御用、赏赐宠臣、作为国礼笼络中东汗国,一些大件的人物画元青花在国内基本上都出于明初的王侯大墓。洪武2年御窑厂建立,开始烧造洪武官窑,这9年可称为元明过渡时期,一些器物很明显具有明初官窑的特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瓷器“掌眼”把握三个“基本点”


大清乾隆年制款青花蒜头瓶。

“瓷器在收藏品市场里最难把握,经常听到有人说买到了赝品。”昨天,义乌修竹轩老板虞晓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古瓷交易的行情越来越好,价格暴涨,仿古瓷的制作也越做越精,真假难辨。

那么如何从真假充斥的古玩市场中淘到好东西呢?虞晓雷说,首先要看瓷器的造型。各时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形,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本时代的生活风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若能深谙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较为可靠的鉴定方法。对于各时代的一些典型器形,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牢记于心。因为越是名贵的品种越是有人去仿制。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的品种特征和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形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的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形的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

此外,还要学会看瓷器的纹饰。虞晓雷说,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因为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各个时期的纹饰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不外乎人物、景致、花鸟、文字和图案之类,养成细致观察纹饰特点的习惯,于细微处下功夫,才能见微知著,在鉴别真伪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和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和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

最后,还要会看胎釉。就瓷器来说,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鉴别胎质时,可从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制的缜密程度。历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胎土中含有金属杂质比清代和民国时候多,所以烧出来的产品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另外根据各个时期所具有的典型足形来判断和辨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与研究造型和纹饰一样至关重要。

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也可以辨伪。古瓷一般有着那种年深日久自然形成的“酥光”。另外,各个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细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鉴赏紫砂壶的三个主要因素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盖、钮、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盖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当代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部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则、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或盎或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於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料时,均说其含有氧化铁的成分,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也要看泥的优劣。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笔者个人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谈泊平各,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虽亦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是一味模仿古拙,结果反是“东施效颦”,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须知,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模仿是不可能达到古拙境地的。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盛开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变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

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

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经济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伪造的质品屡见不鲜,造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鲜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

瓷器收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龙纹有哪些差异


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龙纹,虽于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略有差异,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是分明的。那么,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龙纹有哪些差异呢?

1、发:元,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明,一蓬清晰可数的长竖发,造型如火炬,有的竖发作垂直状,有的略偏斜似不规则的三角形,清,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

2、睫毛:元,眼睫毛现象不明显;明,洪武至正德的眼险上方常常竖起一绺水藻般的长睫毛、有些睫毛似竖立起的长螺蛳,嘉靖朝起,龙的眼睫毛比较写实,眼险的上边缘处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清,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被画成竹叶形(有的竹叶呈倒垂状),顺治时睫毛现象习见,康雍时期眼睫毛现象时有时无,乾隆朝起,眼睫毛现象十分普遍。

3、须:元,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明,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部分龙纹的双须在局部处呈螺旋形曲折,但须尖皆前冲,直而不弯;清,八字般长须外撇弯曲,特别是须尖,绝大多数带翻卷。

4、爪:元,以3趾、4趾居多,少量5趾,趾的形态无定制;明,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清,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黑釉瓷价格开始起步 收藏重点关注三个窑口


宋建窑油滴天目盏,拍卖成交126.5万港元

中国陶瓷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按照传统审美的思路发展,追求颜色的清浅、形体的秀雅。而黑釉瓷恰恰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是反向思维的代表。因此黑釉瓷的收藏市场在过去20年里基本上被忽略,直到最近几年价格才开始起步。

在广州古玩城“集雅观妙文化之旅”近日举办的《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新书签售会上,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收藏黑釉瓷重点关注三个窑口: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目前黑釉瓷也成了赝品的重灾区,收藏者需要打起精神百倍警惕。

黑釉瓷受关注度低

黑釉瓷目前在国内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是2002年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一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盌,成交价1239.41万港元,与宋官窑、哥窑等名窑瓷器的拍卖成交价相比毫不逊色。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黑釉瓷成交价位多在几十万元左右,上拍数量相对青花瓷、白釉瓷而言也是很少的。

为什么不受重视?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楼钢告诉记者:“中国陶瓷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按照传统审美的思路发展,在器物的外观上追求颜色的清浅,颜色由黑变酱、再青、再白、再透明而无色;在器物的形体上追求秀雅轻薄,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化其装饰性。而黑釉瓷恰恰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颜色深沉、形体厚重,是反向思维的代表。”

收藏重点关注三个窑口

据楼钢介绍,中国的黑釉瓷器是由青釉瓷器演变而来的。在两宋和夏辽金时代,中国的黑釉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各主要黑釉瓷窑场均涌现出大量精美的作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窑场是北方的磁州窑及磁州窑系,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而最具有风情特色的是西夏黑釉瓷器。

“黑釉瓷的收藏市场20年里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但近年来却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这其中的龙头就是磁州窑类型的黑釉瓷和建窑、吉州窑黑釉瓷。这与这三个窑口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价值是相符合的,收藏爱好者应该将目光集中在这三个窑口上。”

以建窑黑釉瓷为例,其主要特点在其独特的釉装饰工艺,包括兔毫丝、大小油滴斑、西瓜皮和鹧鸪斑。其中,兔毫丝和大小油滴斑是以同一种釉面配方和施工工艺制作的。建盏的胎土富含铁,当窑温达到1300℃以上时,胎土中的铁质以及其他金属粒子部分溢出釉面。如果此时骤然降温,则这些金属粒子收缩凝固结晶,在釉面形成大小油滴斑状;如果此时保持窑温,稳定一段时间,则金属粒子受重力作用向下垂流,拉出条条丝毫。这就要求窑工们要严格掌握窑炉内的温度、降温的时机和降温的时间,而当时人们既无精确的计时工具,又无可探测温度的仪器,一切均要凭借窑工们的经验来控制,如此高超的技艺确实令人赞叹。

黑釉瓷也成赝品重灾区

但随着近几年黑釉瓷的关注度日益上升,拍卖价格开始上涨,黑釉瓷也成为了赝品的重灾区,收藏者需要打起精神百倍警惕。

楼钢提醒:“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高仿建窑油滴盏,主要是仿雨点油滴和鳞片油滴,仿品外观肉眼初看与真品几无二致,但是置于放大镜下细看,则可看到其油滴是二次上釉而形成的,油滴凸出于底釉之上,且如水滴般下垂,因此还是不难辨别。”

“吉州窑由于木叶贴花盏十分珍贵,目前市面上赝品较多。赝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新烧,二是以木叶贴花瓷片为基础修复而成。真品叶片纤维已烧失,仅余叶脉,叶脉清晰,与釉面呈熔融状,并有正常细碎纹片。新烧的赝品与真品相比较,木叶脉络模糊,凸起于釉面之上。后一种赝品,因修复部分与真品有较大差异,且多为冷黏结,细心观察亦不难辨别。”

元青花 纹饰主要有三类


昨日,就如何鉴别元青花,本报向读者支了7招。今日,就元青花瓷的主要图案纹饰特点,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再为读者支招。

他说,元青花除以彩绘装饰为主外,也有采用镂雕和堆贴等附加装饰的。元青花的主题图案纹饰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人物故事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等,多见于大罐、大盘、梅瓶、玉壶春瓶等;二是动物纹饰,以龙纹为主,亦有凤凰、孔雀、狮子、天马、麒麟,多见于大盘、梅瓶、扁瓶、双耳瓶、执壶等;三是花草纹饰,以缠枝牡丹、缠枝莲使用最多,常见于罐、盘、高颈瓶等。

元青花瓷器多数图案花纹密布全器,分多层次布局,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圈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毫不相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指出的是,元梅瓶、罐、玉壶春瓶等大件器物近底部大都绘有仰莲瓣纹,其特征为每瓣分开描绘,入明后每瓣不再分开而借用边线;莲瓣边框有均匀的青花涂抹的粗线,入明后则用细线条双勾边框,且其中不再涂施青料。缠枝牡丹的叶子元代十分规矩,入明后则变形。缠枝莲叶瓣元代呈葫芦形。

元青花和元青花瓷器鉴别


元青花无疑是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巅峰艺术品瓷器之一,元青花的出现成为我国制瓷工艺划时代的事件,不仅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青花是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青花瓷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国方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正定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称,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过青花瓷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

元青花瓷器注重绘画笔法,绘画技术高,挥洒自如,有时锋芒太露、不究细节,一笔点化往往越出边线。尤其是人物,运笔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着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元青花瓷器“纹饰繁密”,却繁而有序、层次清晰。

元青花发展的三个时期

元代青花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

1,元青花初创期(1278年---1347年至正七年):元代1271年---1368年,1278年忽必烈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烧造枢府瓷器。有朋友提到,在设立浮梁瓷局之前元军已经占领中亚(伊利汗国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中亚一直烧制釉下蓝彩陶器(冯先铭《中国陶瓷》有详述),用的青料就是苏青,元青花就是把蓝彩陶换成蓝彩瓷,质量远优于陶器。伊利汗国的传统需求导致了元青花的诞生,因此元代早期的枢府釉印花和青花结合的资料就是元青花初创期的实物。

初创期的断代标准器有杭州纪年墓出土的青花塑像(1336年),景德镇出土的带年款青花釉里红器两件(1338年),在三件器物上我们可以发现,青花都不是主题装饰,而且发色不佳,说明此时的青花还未成熟。

2,元青花成熟期(1347至正七年---至正20年1360年):四川雅安至正七年的罐是质量非常高的青白釉,写款青料是上等进口料,说明到这时元青花已经非常成熟,这段时间还有至正11年款的大瓶存世。朱元璋占领景德镇的时间应该是至正20年,那么这13年的优质元青花作品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进贡蒙元贵族使用。包括高安窖藏和土耳其托布卡比宫的多数元青花都应该是这段时间制作的。

3,元青花元明过渡期,即朱元璋控制时期(1360至正20年---1369洪武2年):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质量与明初官窑接近,并且出现大量汉文化及和亲故事题材,主要用途是御用、赏赐宠臣、作为国礼笼络中东汗国,一些大件的人物画元青花在国内基本上都出于明初的王侯大墓。洪武2年御窑厂建立,开始烧造洪武官窑,这9年可称为元明过渡时期,一些器物很明显具有明初官窑的特征。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脉相承之关系。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别

1.元代青花瓷存世量非常少,元青花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量,元代青花遗址只有两处,北京元大都后英房遗址和江苏扬州宋大城遗址,出土4件元青花瓷器,传世的元青花主要收藏的在国外,一共存世的就15件,所以收藏元青花要知道目前世界上和中国元青花存世量就不会盲目收藏,不要被古玩市场上的价格所迷惑,这是收藏大忌。

2.从元青花瓷器烧造工艺档次鉴别

元青花瓷器跟明清元青花官窑瓷器不一样,在景德镇御窑没形成之前,元青花烧造活动是根据精美多少烧制的,所以形成了不同档次的瓷器,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类:至正型青花是元青花的标准器(最高档次,相当于明清官窑瓷器),以外销为主的大型青花瓷器,采用进口的波斯钴料。

第二类:元青花是中档青花瓷器,主要是国内窖藏以及墓葬出土的元青花文物,这些青花瓷一般青花颜料是国产的,造型中等,泛灰的居多。也有深黑的颜色,显得不干净。5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发现元青花一百多件,器形有玉壶春、花觚、梅瓶、纹盘等。

第三类:这类青花瓷是抵挡青花瓷器,这类元青花主要是出口菲律宾、印尼等东南海国家。元青花用灰黑色土青料,过火发黑、欠火发灰。

从元青花瓷器烧造工艺档次鉴别元青花的发色以及散晕和工艺,虽然元青花没有款识,但是这些工艺是鉴别元青花的依据之一。

3.从元青花造型上鉴别

鉴别和辨别元青花年代,跟其它种类的瓷器鉴别方法一样,从器形上鉴别,器形有大中小,胎体厚重的大件瓷器有梅瓶、葫芦瓶、兽耳瓶、大盘、大碗等,还有中小瓷器玉壶春瓶、蒜头瓶、花觚、戟耳瓶、执壶、凤流壶等,这些造型也就20多种,完全可以记住的,对后仿造的需要仔细鉴别细微变化,有无手工力坯或拉坯的痕迹。

4.从元青花胎质瓷器圈足鉴别

瓷器胎质粗细要与元代同时期的其它品种瓷器相同,不能太细。太细腻多是经过现在机械球磨所致。自然粗胎和加工的粗胎还是有区别的,真品元青花胎色灰白,颗粒较粗,器物底部不施釉涩圈沙底,圈足内常有沾沙现象,火石红的胎偶有发生,但是已经不能作为主要鉴别依据了,以为你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可以做得很像的火红石了。

大罐底部的涩胎上沾有滴状釉泪,也是元青花较为普遍的现象。玉壶春瓶圈足的圆圈多位不规则,留有手工制坯的痕迹。瓶罐内分烧接坯痕明显。

5.从青料上鉴别元青花

元青花的用料比较负责,既有进口的波斯青料,也有国产的青料,用料不同直接导致烧出的花纹色泽的千差万别。

6.从元青花瓷器纹饰鉴别

元青花受到蒙古族和西亚的影响,多是西方元素图案,所以中原地区的人物故事纹饰图案不多,所以收藏元青花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元青花凤首扁壶:“变废为宝”元青花


10年前,我曾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县城工作,闲暇时喜欢逛古玩市场。有一次,当我临走之际,当地一位好友赠与我一堆瓷器碎片,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不小心摔碎了,他留着也没多大用处,既然我喜欢收藏,就送给我作个纪念。

回城之后,我随手把碎片放到箱子里,渐渐淡忘了此事。去年初,我去北京游玩,慕名去了首都博物馆参观。在陶瓷馆里,我突然发现一件青花瓷器与朋友送我的瓷器碎片上的花纹很像,旁边注明“元青花凤首扁壶”。于是,我顾不得游览,马上去火车站买了当晚的车票。第二天早上回到家里,拎上箱子找到一位古陶瓷修复专家帮我修复。

3个月后,专家告诉我,根据该瓷器的胎质、釉质、青花纹饰及成型工艺等综合判断,应属元代青花珍品———青花凤首扁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这件青花扁壶与首都博物馆所收藏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非常相似。

细细端详,该器是元代特色器型,高17.2厘米,底座长8厘米,宽4厘米,壶身为扁圆形。此物为盛水器具,直口圆唇,短颈,扁圆腹,浅圈足,壶左以昂起的凤首作流,分两侧出水,经过一段距离后归为一股水流,凤鼻前顶着一颗宝珠,壶右有卷起的凤尾作曲柄,壶身上部两侧绘有凤翅,下部绘有一丛茂盛的缠枝牡丹。青花图案粗中有细,笔意恣肆汪洋,给人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感,这也是元青花的时代特征。它的制作过程采用了多种工艺,壶流为模制成型,壶柄为捏塑成型,装饰和造型融为一体,其构思可谓独具匠心。

虽然修复后仍有多处破损之处,但它在我的心里却是完美的。夜阑灯下,爱抚、把玩着一件精美的元青花,用心去实践它的工艺,用爱去复原它的完整,你就一定会豁然开朗,原来是“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

元青花瓷器——历代瓷器中的一个特殊时代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罐高27.5cm,口径21cm,腹径33cm,足径20cm。)

由弃儿到宠儿的传奇

2005年7月12日的佳士得公司伦敦拍卖会上,一件“鬼谷子下山”青花罐,由伦敦古董商艾斯凯钠齐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人民币)竞得。

元青花在这一刻算是走上了一个小小的巅峰,令无数人叹为观止。几十年前,关于元青花,那几乎一片空白,现在瞬间成为收藏界的新宠,究竟咋回事?

据说,很长一段时间,元青花活得挺憋屈,国内无人寻,文献上没留名,甚至都不相信它曾经在元代存在过。

悲剧!元青花怎会有如此遭遇?有人说是因元代短命,生产的元青花数量少,太弱,在国内又遭冷遇,因为好多人还没从青白瓷的世界里缓过神来。

元青花在国内不被看好,于是,就被拿去“蒙”老外了,谁知老外识货,对它一见钟情,于是大量元青花开始远走东南亚、西亚等异国他乡,国内却难觅踪迹。

也有人说元青花是被明太祖“杀害”,消失在,明建国后的“碎瓷运动”中。还有人说,它后来在频繁的战乱中香消玉殒,最后淡出国人的记忆……

元青花凤穿花卉纹玉壶春

元青花鱼藻纹罐

元青花牡丹龙纹尊

元青花穿花凤纹执壶

元青花牡丹龙纹罐

关于元青花,有好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好像它神来就是一个传奇,但无论它有怎样的遭遇,终究难掩它美丽容颜。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现代,国人也曾从古沉船、考古研究中发现过它,却从未真正重视。于是,英国的陶瓷收藏家大卫先生看不下去,终于,在1929年,一对带有元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在英国闪亮登场。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好吧,英国学者霍布逊先生看见,也坐不住了,立刻回家潜心研究,随即发表《明以前的青花瓷》为元青花正名,后来英国,美国的权威、专家组成集结号,来研究元青花。

此时国内不淡定了,元青花瞬间变得炙手可热,后来,你懂得。这样一朵瓷界奇葩,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

元青花缠枝莲牡丹纹葫芦瓶

元青花波涛龙纹盘

瓷界奇葩——元青花的诞生

曾几何时,我们连元青花这回事儿都不知道,短短几十年,它都火了。

毕竟元青花有点诡异,一出现在人们面前就是“漂亮的大姑娘”,我们都不知道她怎么“长大”的。

元青花,你的婴儿期究竟在哪?

青花在唐宋就开烧了,但地点不在景德镇,与景德镇无半毛钱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一件完整的,都是一些残片。

扬州唐城出土青花残片

还是做考古,搞研究的,给了唐宋青花一个名分:唐宋确有个别窑厂烧制一些零星青花瓷和红绿彩瓷。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峡勿里洞水域唐代沉船“黑石号”出水的唐青花瓷碟

此时景德镇的青白瓷烧造可谓一枝独秀,到了元代还烧出卵白瓷,润白细腻如玉。那和青花有毛线关系?当然有,要是卵白瓷上绘青花是什么效果?想想都醉了。

元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

元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青花海水百花龙纹八棱梅瓶

元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1

元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2

为什么是蓝色纹饰?有好些说法,但不管哪一种,白地蓝花的素雅成了众望所归。

当景德镇把青白和卵白瓷色都做到了极致,该开辟新路子,企业不进步,就意味着死亡。这么先进的思想,其实古代工匠们早在以身践行了。

元代是个自由奔放,中西文化常碰头的年代。工匠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敢给瓷器加彩了,那加什么样的彩呢?

催生婆,一块蓝印花布?

正在这时,河北磁州窑烧出的白釉黑花瓷给它们送来灵感,但这还不够。

一块在江南很流行的蓝印花布飘到了景德镇工匠们的眼前,白地蓝花,蓝地白花,素雅而不失靓丽,这样美的设计用在瓷器上如何?景德镇的匠人们顿时脑洞大开……

蓝色的釉料哪里找?这都不是事,唐代三彩陶就已解决了蓝釉料的问题,万事俱备,只差一阵东风。

蓝印花布金鱼莲花纹方巾江南中国收藏

元青花莲池游鱼纹盘

元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元青花“至正七年”铭双系盖罐

元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东风”会吹来吗?这阵风,无疑是元代的统治者的喜好,各位弯弓射大雕的英雄好汉会喜欢吗?其实,聪明的工匠们早就知道他们的“底细”了。元朝建立,在马背上野惯了的蒙古人爱极了蓝天白云,他们尚白尚蓝,与宋人的追求完全不一样,窑火大大地烧起来吧。

到了元至正年间,也就是14世纪中期,元青花的烧造技术已十分成熟,景德镇官窑烧造的青花瓷更展现出令人惊艳的美丽。

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钴料低锰高铁,发色浓艳,迷倒一片。波斯人,阿拉伯人也都格外钟情,蓝色也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哦。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由于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骑着骏马,带着大雕,打通了宋朝中断的丝绸之路,疆域已延伸到西亚腹地。

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也都往中国跑,跑来干嘛?情不自禁爱上青花瓷,不带走些怎会甘心。

元青花在这个契机中出现,成长,壮大,异族文化的匆匆加入,使元青花多了份异域风情。

青花料“苏麻离青”浓艳高贵,使景德镇的工匠们将青花之美推向另一个高峰,中国瓷史上当之无愧的一朵奇葩——元青花。

元青花云龙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

元青花云肩水波纹莲花纹玉壶春瓶

元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青花诗句缠枝花卉纹高足杯(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元青花梅花纹带座瓶、菊花纹连座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