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墨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雍正乾隆墨彩瓷鉴定浅谈

清代雍正乾隆墨彩瓷鉴定浅谈

墨彩瓷器鉴别 清代雍正瓷器纹饰的鉴别 清代粉彩瓷器鉴别

2020-06-29

墨彩瓷器鉴别。

清雍正款仿木纹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

清雍正 墨彩山水图笔筒

清唐英墨彩篆书寿字笔筒

“墨彩专指画笔而言,黑彩则兼及质地矣。”这是陈浏先生的《陶雅》对墨彩和黑彩的精辟结论。另据唐英《陶成纪事碑》中所举仿古采今五十七个品种,有“一新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仿笔墨浓淡之意”的记载,这是一种仿水墨画作装饰纹样的瓷器,后人称为墨彩,是雍正时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它与黑彩不同,器表纹饰仿佛水墨画。制作时将珠明料在已烧好的白釉瓷上面用笔画纹饰或题诗,然后放入800度左右的炉中烘烤。墨彩纹饰的色调,一种为浓黑,光泽油润,并微微泛点紫,再加点淡淡的赭红使画面显得高雅稳重,这类作品多属上等之作或官窑制品。另一种墨彩纹饰色调泛灰无光泽,同时兼用矾红点缀画面,这类作品多属民窑产品。

雍正时期的墨彩wwW.TAoCi52.cOm

墨彩最早是运用在明代的五彩瓷器上,主要用来勾绘纹饰轮廓线,到清代雍正时期创烧成墨彩瓷画。雍正墨彩颇负盛名,最常见的造型是笔筒,其次有尊、盖碗、套杯、盘等。纹饰方面以山水人物为主,画面犹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上海博物馆藏的墨彩山水图笔筒(图一),为清代雍正的典型器。器身墨彩画的是和谐宁静、舒适安闲的山村景色,此图构思巧妙,墨彩有浓有淡,景致有近有远,画面清新秀润。类似这样的墨彩瓷器国内外都有收藏。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件以木纹釉为地开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图二),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缘施以木纹理的彩釉,外壁中部通绘墨彩绘画,为一幅张果老骑驴的神话故事图。其画面以墨彩为主,缀点天蓝、浅粉、浅黄、淡绿等色,非常精美,是件难得的佳作。器底有雍正年制款,属官窑制品。

原清宫旧藏中有墨彩与粉彩组合装饰的长方笔筒,非常精美。笔筒从前后两面分别绘墨彩山间会友及墨彩人物骑驴进山图,两幅墨彩画重峦叠嶂,树木成林,人物形象生动,表现出作画者有很深的绘画功力,以墨彩为主,蓝、白、赭作点缀,画面清淡优雅。此笔筒无款识,但不失雍正官窑的品味。另有墨彩乡村景色盖碗,碗盖及碗身均绘山间的小村,有山有树及人物和茅草屋,碗盖顶及底均用红彩绘一蝙蝠。这两件墨彩瓷器,色彩浓淡有序,绘画技巧水平较高,结合造型与胎釉应是雍正时期官搭民烧的好作品。

民窑墨彩洗口大尊为雍正典型器,在民间及博物馆中均有收藏。如上海文物商店的墨彩人物洗口尊,此尊上下布满墨彩人物纹饰,有老者有幼童,是表现福禄寿的人物画,画面以黑色为主,人物的面部、手部及衣褶用淡淡的矾红勾勒及晕染,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图中的博古有香炉、花瓶作陪衬。此器从造型、用彩及绘画均属雍正时代的艺术风格。沙底无釉,有旋纹,无款识,为典型民窑产品。

乾隆时期的墨彩

此期墨彩的独立品很少,墨彩主要用来勾勒粉彩、五彩器物的纹饰线,或绘器物的局部纹饰,或墨书诗句。值得提出的是乾隆时期督陶官唐英自书、自画、自制的一些小型墨彩文具,如仿官釉墨彩行书诗句水丞、仿官汝墨彩行书诗句笔筒(图三)、白地墨彩四体书笔筒、白地墨彩行书笔筒、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图四)等。更精巧的是石纹釉为地连方开光墨彩山水人物诗句小笔筒,器形特殊,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笔筒相套在一起,小笔筒跨在大笔筒的一侧,器外边角绘墨彩石纹花釉,共有四个开光,两个开光内墨书诗句,另两个开光为墨彩竹石图及山水人物。据诗文瓷器为乾隆八年唐英亲笔写画的。

香港暂得楼捐赠香港中文大学一件“蜗寄唐英”款墨彩云龙诗句小笔筒,笔筒外壁一条墨龙,仿佛从云海中跃出,墨彩浓重,又渲染一点淡淡的赭色,在笔墨上表现得酣畅淋漓。以上几件唐英自制的墨彩文具都用红彩署有唐英的别号,如“榷陶使者唐英制”、“蜗寄居士”、“陶铸”、“甄陶”、“俊公氏”。除这些款识外,可考的唐英别号还有“隽公”、“叔子”、“蜗寄老人”、“沐斋居士”、“陶人”、“陶成堂”、“古柏堂”、“古泉堂”等,都是唐英使用过的款识,对研究唐英的作品有重要参考价值。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清代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在烤花炉内完成。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粉润柔和见长,感觉上比五彩要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施彩浓重,多数无款。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出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无论颜色和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粉彩至乾隆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纹饰趋于繁缛,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从清宫中收藏的大批官窑作品来看,可谓恰如其分。综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与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光洁,釉质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宫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瓷。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尊、罐、坛、钵、各式瓶、花觚、笔筒,各式茶壶、茶具、文房用具等。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每件作品都特别富有生气,做到比例协调,高矮适度,恰到好处,真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既有继承传统式样,也有借鉴其它工艺品的器型,还有许多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等,可谓博采众长。

三、色彩与纹饰

雍正粉彩的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丰富多变,同一种色又有浓淡、深浅之分,色彩周围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调色,釉色秀丽温润。纹饰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纹饰题材内容广泛;尤以植物花卉纹居多,常见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莲花、桃花、玉兰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过枝花、团花、松竹梅等。动物纹有:龙、凤、鱼、鸟、蝴蝶、蜜蜂、仙鹤、鹿、马等。人物纹有:婴戏、仕女、渔樵耕读、教子图、历史戏曲、神话故事等。其中画仕女最具特点,体型修长,神态优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画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细部描绘,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描绘技巧上,多采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美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识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写篆书款和四字楷书款极少。青花色调纯净,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时代特征明显。画意手法表现出宫廷装饰,突出庄重、典雅、优美的“富贵气象”。

总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艺是雍正瓷器工艺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所反映的中国古陶瓷器工艺处于高峰时期的面貌,令后世的人们深深地回味。

乾隆粉彩瓷怎么鉴定?


乾隆粉彩瓷怎么鉴定?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种类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打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承继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美丽纹饰的特色,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种类之一。

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不是很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有一定的数量。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瓷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打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承继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美丽纹饰的特色,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经常见种类。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森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驰或立,或回忆或垂头,色彩鲜亮,层次明晰,规划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种类撒播下来的巳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色彩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立异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东西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同运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呈现,将粉彩推上了愈加绮丽烦琐的高峰,一向延续到民国。别的,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向盛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微的皱纹,像和风吹过安静的湖面而构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十分严密,几乎没有爆釉表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外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品种。

墨彩与浅绛彩瓷


墨彩与浅绛彩历来被认为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彩瓷品种。然而本人在最近购得的一件清雍正墨彩山水图盘中,发现两者有密切的相承相继的渊源关系。

该盘直径5.4厘米(见小图),盘壁上下厚度一致,白釉肥润甜白,底足修整圆滑,呈泥鳅背状,上有淡淡的自然火石红;盘底有少许缩釉点细若针眼,深入胎骨;磕碰露胎处可见胎骨细密闪亮,犹如糯米。雍正细白瓷的特征一览无遗。盘上用极其细腻的墨线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见大图)。其中的山石用短披麻皴分阴阳,再用极淡水赭色敷润,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石头的肌理。坪台舒展,一近一远而有景深感,上用淡秧草绿填涂,显露一丝生机。纵观此盘,构图简净脱略而见疏密;笔锋纤细娴熟而见功力;设色淡雅灵透而显色泽,完全是一幅“仿元人作”的水墨浅绛山水画。

那么此瓷盘到底是墨彩还是浅绛彩?浅绛彩到底始于何时?研究古瓷的作家朱裕平先生在《明清陶瓷》一书中说“浅绛彩出现始于何时目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嘉庆道光已见端倪,但从目前实物考察中有确切年代的作品是1855年即清代咸丰乙卯程门父子的作品”。朱裕平先生高明之处在于并未把话讲死,“尚有争议”四字将浅绛彩起源问题的研究探讨再次放到议事台上。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流行一种仿文人画的浅绛彩瓷,其中浅绛彩中的山水画则直接取自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画法。而黄公望则师法五代画家董源、巨然的水墨技法,加上他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江南自然景致有深入的观察和感受,不仅继承董源巨然善写云雾显晦、淡墨轻岚、平淡天真的画技,而且独创了一种“浅绛山水”新画种,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形成了墨色浓淡相间、设色雅致通透的崭新山水画。其后明清的文人画家无不为之倾倒。

在这种“人人一峰,家家大痴”的学黄风气中,清康熙、雍正年间瓷器中出现仿元人浅绛水墨效果的墨彩也就不足为怪了。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是这样阐述“墨彩”条目的:“瓷器装饰彩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作画,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始见于清康熙时期,是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色彩。浓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下装饰绘画,亦深亦浅,可浓可淡,与水墨画的效果相似。所以又称之为彩水墨画”。可见清早期的墨彩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不是单纯黑色,而是黑色为主、兼用他色;二、色彩不是浓艳厚重,而是浓淡相间,淡雅灵透,酷似淡彩水墨。只不过这种瓷画品种数量较少而不成气候,再则那时不具干支年份,不落作者名号而无从考证。所以往往将其归入水墨粉彩或水墨珐琅彩中。

其实清早期墨彩瓷已经具备清末民初浅绛彩的基本要素:师法元人用浓淡不一的釉上墨彩勾勒皴染,再施以淡赭、浅绿等色渲染,色层薄而淡雅;题材也多取自历代画稿,内容大多是山水、翎毛、花卉和人物,是中国文人画的翻版和移植。只不过清早期的墨彩与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相比,前者的画意更趋古朴,笔力更显老到,设色更觉薄透。而后者因适应当时市场需求而大量画制,故大多用笔粗率,彩头浑浊。就是当时名家所作,与清初墨彩瓷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笔者认为,清末民初的浅绛彩不会凭空诞生,它必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延伸过来的。清康熙创烧的墨彩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朝直至清末普遍流行的浅绛彩瓷,是延绵不断而一脉相承的,连墨彩的另一名称“彩水墨画”也与“浅绛彩”的含意极为相近。由此应该说,清末的浅绛彩实际发端于清早期的墨彩;而清初的墨彩瓷可以说是浅绛彩的雏形,也就是说是最早的浅绛彩瓷。这样我们就把浅绛彩瓷的起源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

一只小小的雍正墨彩瓷盘使我们引出这么一个重要问题,它见证了浅绛彩的发端、发展和成熟,也揭示了墨彩与浅绛彩的承继关系和相异之处,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中国优秀绘画艺术与中国先进陶瓷技术的结合体提供了又一实物佐证。

清代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


清代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珐琅彩瓷器为什么会被收藏者如此青睐呢?清代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这主要是由于珐琅彩的产生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珐琅彩瓷器的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珐琅彩的原料及其绘制方法丰富了中国彩瓷艺术的表现形式;珐琅彩瓷器的形制和纹样构图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适应了新的审美需要;珐琅彩瓷器特殊的生产过程决定了它的存世量较小,市场流通量极低。

珐琅釉是一种低温烧成的以硼酸为助溶剂的硅盐玻璃料。这种不透明的白色易溶物质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呈色剂后形成不同的颜色,用以装饰器物表面被称作“珐琅”。西方的珐琅器是金属质地的,13世纪由陆路传入中国,在明代就有大量的掐丝珐琅产品出现。而一种叫做铜胎画珐琅的器物,则是由欧洲传教士或商人在清朝康熙年间从海上带入中国的。清代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康熙皇帝对这些从遥远的法兰西运来的精美鲜亮的铜胎画珐琅器物非常喜爱。他邀请法国的画珐琅艺人进入内廷造办处,并要求他们传授画珐琅的技艺。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中国时就携带一批画珐琅器物作为赠礼。

清代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珐琅彩瓷器的鉴定方法是什么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字,这个“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清代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瓷器的审美传统。珐琅彩瓷器怎么鉴定使中国的瓷器鉴赏主流从单色质朴到绚丽华美;从简约写意到精巧逼真;从追慕古韵到应时创新。由珐琅彩而引发的中国粉彩以及单色釉的多样和色泽的变化,使中国瓷器艺术品的鉴赏更加国际化、市民化和大众化,并由此而改变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品的收藏格局。

由于价格不菲,珐琅彩瓷器历来都有高水平的赝品充市。晚清民国时期有一种珐琅彩瓷器赝品是比较难辨别的。就是用清宫流出的白色釉瓷器加绘珐琅彩,几可乱真。俗称“后加彩”。另一种赝品则是根据有限的资料,臆造形制和图样,冒仿康雍乾御制款识。这一类赝品在今天看来是比较好辨认的。主要是胎质不细,形制不准,绘画不精。但在当时由于信息缺乏,也着实骗了不少中外藏家。现在充斥市面的所谓珐琅彩瓷器绝大部分都是粗率的臆造和廉价的拼凑。常有人言称藏有十数件甚或数十件康雍乾御制珐琅彩瓷器,皆为妄语,不足为信。

浅谈清代瓷器盘的鉴定技巧


由于清代瓷器价值较高,收藏投资效果好,因此想要了解和收藏清代瓷器的人非常多。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清代瓷器盘的鉴定技巧,看看怎样才能收藏到真品清代瓷器盘。

一、釉面

一件老的清代瓷器盘釉面,尤其是民窑烧造的,侧面的釉和里面的釉是不同的,从质感上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它的大小不一样,波浪釉也是时有时无,但无论有没有,盘子内的釉面都很平整,用这种鉴定方法来判断清代瓷器盘真假是非常准确的。

二、画工

清代瓷器盘大多非常精美,尤其是出自官窑的瓷器盘更是美轮美奂,让人惊叹。现如今的高仿品,卖上几万、十几万,实际上都不是什么好的存在,他们的釉面虽然能过关,但胎质却很难达到清代瓷器盘的标准。从高仿清代瓷器盘的画工上看,古人在绘画之前都是有认证观察生活实物的,因此,他们画出来的画非常生动逼真。再加上这些工匠都是比较擅长绘画的,文采艺术非凡,所以,在现代欣赏清代瓷器盘,并不仅仅是欣赏清代瓷器盘本身,还有其中的艺术美感。

但高仿的清代瓷器盘做不到这一点,一方面,现代人没有古人那么高的文采和绘画技艺,另一方面,在高仿过程中,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不是为了美,所以,高仿的清代瓷器盘乍一看还是挺好的,但是仔细推敲之后会发现,不仅刻板,且动态神韵都不到位,可以说是毫无灵性。

三、发色

在清代瓷器盘中,斑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鉴定技巧。在清朝早期的时候,口沿爆釉是非常明显的,到了后期随着工艺的提升,才慢慢消失。而真皮的爆釉特点是,虽然有爆釉,但是爆完之后,边沿釉面依然是光滑的,不像高仿品那样好像不平整一样。另外,清代早期的瓷器盘因为技艺的缘故,口沿容易进入一些脏污。所以,现在收藏的清代瓷器盘中,早期的大多会有一些看起来好像是脏污的东西。

不过,这个特点是清代民窑作品所具备的,官窑瓷器中极少看到。所以,如果是官窑清代瓷器盘有这种情况,绝对是假货。

以上三点就是鉴定清代瓷器盘的小技巧,虽然不够全面,但是也能给藏家一定的参考。文章的最后,小编还要啰嗦两句,现在制作高仿清代瓷器盘的人非常多,这些瓷器的逼真度也非常高,所以在收藏的时候一定要警惕,注意不要贪图便宜,以免吃大亏。

清代瓷器盘精品鉴赏及价格:

1:清乾隆黄地粉彩描金莲蝠纹镂雕多孔折沿盘(一对),尺寸:直径39.5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8,000,000,成交价: HKD 12,390,000 ,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盘一对,折沿,浅弧腹,圈足外撇。二盘纹饰一致,内外均以黄釉为地,盘心饰几何钻形,内壁环饰四组缠枝莲花纹及蝙蝠纹。四组纹饰环环相扣,形成一幅构图清晰、精致细腻的图案。折沿处于红地上镂雕48个大小一致的圆孔,并以描金线相系,丝丝入扣。圆孔上下间饰花草纹,用笔工细,设色妍丽。盘外壁与盘心饰纹相呼应,同为四周缠枝莲花纹及几何钻形。足墙施松石绿地,环饰一周花叶纹,足处辅以一圈矾红描金卷云纹。盘底施松石绿釉,中心以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对盘子工艺精湛绝伦,无一不体现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彰显御窑风范,观之浓郁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妙不可言。除本品以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个仅见的乾隆款镂雕折沿盘,惟该器施以白釉,尺寸较本品小,且未饰有莲蝠纹,整体纹饰偏向于嘉庆年间作品风格。本对盘子甚有可能烧制于乾隆晚期,特意制作予乾隆皇帝的祝寿礼物,以莲花蝙蝠纹寄予「福寿绵长」的吉祥寓意。

2:清乾隆宝石红地粉彩轧道花卉纹盘矾红,尺寸:直径29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10,180,000 ,成交时间:2010.12.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3:清乾隆斗彩「宝相花卉纹」葵式三足盘,尺寸:21.3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9,620,000 ,成交时间:2010.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4:清雍正墨地绿彩花卉草虫纹盘(一对),尺寸:直径19.8厘米;直径19.5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0 ,成交时间:2017.12.18,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著录:[著录]

这对黑地绿彩盘出自雍正御窑,工艺精湛成熟,图案精美秀雅,品相绝佳,成双成对更是难得。盘面的黑彩地子乌黑如墨,光亮如漆,细观之下隐约有宝光莹然,图案上的绿彩也鲜明悦目,如翡翠镶成。所谓“绘事后素”,完美的地子才能衬托出美妙的图案。盘内壁绘牡丹虫草,玲珑剔透的湖石旁,两枝牡丹花嫣然盛开,富贵荣华,一俯一仰变化生姿。左侧草叶尖梢处有一只纺织娘,此虫声如机杼,故而得名,又称“络纬”,李白诗云:“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也是螽斯的一种,被视为多子之兆,《诗经·螽斯》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右侧的莠草上,则停着一只蝉,古人认为蝉吸风饮露,十分高洁,唐代虞世南咏蝉诗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一幅绘于盘上的牡丹虫草图,寓意吉祥高雅,位置得宜,画工精湛,线条纤如发丝而勾勒有力,以细如针尖的小点表现色之浓淡、光之向背,栩栩如生,或有高手画师为之捉刀,细玩之下颇有蒋廷锡、邹一桂笔底风味。盘外壁为缠枝宝相花图案,花团锦簇,连绵不绝,一派尊荣祥和,但沉着的配色又显得静谧高雅。黑地绿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釉上彩瓷品种。其工艺较为复杂,先在高温烧好的素瓷上用“珠明料”描绘纹样,并填满纹样空白处,然后在整个画面上覆盖一层水绿色料,待干后入窑二次低温烘烧。所谓“珠明料”,是青花料的一种,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地,明嘉靖以后用于烧造青花瓷器。云南所产上等青花料被称为“金片”或“珠密”,“珠明”即“珠密””之音转。珠明料氧化钴含量高,烧成后发色浓艳,呈翠蓝色。清代康熙青花瓷之最精美典型者即使用珠明料。用珠明料制作色泽纯正的黑彩,是康熙时期的一大发明,但必须在珠明料上再罩一层水绿,低温二次烧成后,才能达到漆黑光亮、颜色牢固的效果。如果不罩水绿,则色料与釉面之间结合不牢,极易脱落,且黑色黯淡无光。用绿彩装饰配合黑地,巧妙利用了罩绿的工艺环节,且画面效果沉着典雅,可谓匠心独运。这对黑地绿彩牡丹草虫纹盘,是清宫御窑黑地彩瓷的炉火纯青之作,釉色、画工皆无可挑剔,百年流落后亦能双双完好。

5:清雍正黄地青花「一把莲」纹盘,尺寸:40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7,820,000 ,成交时间:2011.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盘上绘饰的黄地青花及一把莲纹,均仿自叫明初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制御瓷。黄地青花饰一把莲盘,不见于明朝,其时更没有盘沿饰绿地卷草纹的例子,此边饰应为清代艺匠始创。雍正至乾隆时,相类黄地青花一把莲纹盘甚为普遍,有不同大小。

6:清雍正斗彩灵仙祝寿盘(一对),尺寸:直径20.8厘米,估价:RMB 4,800,000 ~ 8,8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0 ,成交时间:2017.01.11,拍卖公司:北京观唐皕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迎春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一朝,斗彩御瓷淡雅柔丽让人倾心,清新华美称绝于世,历为藏家所重。此芝仙祝寿图盘是雍正御瓷之中的无上隽品,冠绝千秋。其形俊雅端庄,胎质细薄轻盈,釉汁莹润如玉,极具尊贵品格。内心绘以斗彩芝仙祝寿图,画中高低洞石玲珑对立,上有天竺二枝横欹而出,硕果累累,下见水仙吐萼含苞,掩映其中,更现灵芝倚石而生。外壁则是由洞石分别和灵芝、水仙、翠竹构成三组图案装饰,寓意喜庆吉祥。其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构图颇得虚实之妙,图中春色盎然,宛若和风拂面,实醉人心扉。当中洞石之绘画水平堪称雍正御瓷之最,运笔苍劲,皴法多变,点染细致,质感如真。底书青花楷书六字双行款,字体工整秀雅。如此精美雅致的构图与设色必当出自内府画师之手,目前虽未见清宫档案记载,但作为如此重要而珍贵的瓷器,其画稿之构成绝对不会随便而来,凭空设计,必是代表雍正皇帝的某一类喜好或审美要求。而雍正时期的宫廷绘画可供我们了解和窥知胤禛的审美性格。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的《胤禛行乐图》册页之“书斋写经”,画中胤禛着汉装闲坐书斋里,正展纸执笔写经,门外的场景正是天竺、水仙与迭石,其布局、色彩与本品主题纹饰非常相似,可以推知本品所依粉本即源于此处景致。该册页所绘十六处场景多为现实写照,参考相关史料对比,可认定此处所绘应为圆明园内一所书斋,是胤禛登基之前依照明末文人公认的标准去设置的,不独对室内布置考究,亦十分注重营造室外的观赏景物。可以想象当年雍正皇帝对门前此番赏心悦目的景致是何等喜欢,以致让宫廷画师照此设计图样,交由御窑厂的画工临摹于瓷盘之中。本品另一独特之处则是灵芝的频繁出现,而且还是长在石头上的灵芝。检阅史料文献可知,灵芝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瑞物,具有非凡的涵义。

7:清雍正斗彩芝仙贺寿图盘一对,尺寸:直径206厘米,估价:HKD 4,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HKD 7,240,000 ,成交时间:2014.05.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盘敞口,弧壁,圈足。通体斗彩纹饰。盘心青花双线内绘洞石对立,南天竺枝叶舒展,果实累累,水仙芬芳吐艳,花姿招展,灵芝倚石而生。外壁绘三组由洞石分别和灵芝、水仙、翠竹构成的图案,与盘心互相呼应。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此器造型俊美,胎质细致,釉色淡雅,画笔清秀流畅,寓意喜庆吉祥,妙不可言,为雍正御制瓷器中之上品。此器绘水仙、南天竺、洞石,合成「天仙拱寿」寓意,必定是雍正皇帝喜爱的题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雍正行乐图》册页中一页「书斋写经」图,画中雍正身穿汉服端坐案前,执笔抄经,门外秀石后有天竺、水仙,其场景与本盘上的纹饰非常相似。此册页中均用写实场景,因此本盘上的纹饰应由宫廷画师依照该图样设计,雍正御批后由御场工匠临摹于盘上。

8:清雍正胭脂水釉菊瓣盘(一对),尺寸:直径16厘米×2,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7,130,000 ,成交时间:201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菊,花之隐逸者也,性介烈高洁,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必待霜降草木黄落而花始开,煜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所以古之文人,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陶渊明植于三径,采于东篱,裛露掇英,泛以忘忧。故而渊明之后,菊遂为文人雅士的一个精神象征,寄寓隐逸高洁之义,广为世人所慕。胤禛尚为皇子之时,逃避太子之位的纷争,幽居静养,自号“破尘居士”,于西郊赐园——圆明园里过着无欲无求的隐士生活,从而远离宫廷权力斗争的残酷。其精神寄托自然付之山水花草间,此番特殊经历让胤禛深深体会到菊花之蕴意,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登基以后,虽置身繁重的国事政务之中,却不时寄情于物外以自娱,难掩文人之本性。例如北京故宫藏《雍正行乐图》册页中便有一幅胤禛着汉服扮作陶渊明形象在东篱赏菊的图画,抒发了胤禛对陶公无限仰慕之情。又如《雍正十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文档》中记载了当年秋季胤禛本人连续四次对制作菊花雕件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意见,日理万机的皇帝竟然对花头的多少、骨朵的有无、梗叶的疏密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不惜将内廷养植的盆菊交由造办处,让工匠照着临摹,以求得真逸趣。此档案形象生动地反映出胤禛艺术品位极高和百般挑剔近乎苛刻的鉴赏性格,其对菊花的形态神韵之美可谓把握精确,由此可见菊花题材的创作在雍正一朝宫廷艺术中必然经过一番在帝王与艺匠之间的千锤百炼,方成正果。

此式二十四瓣菊花盘于雍正御瓷之中本属罕见之物,存世不过十余例,而是次拍品胭脂红者,仅见一对,当属孤品,更是丽质非凡,无论胎骨、釉色、造型、意蕴,皆堪称一代美学经典,弥足珍贵!

9:清乾隆粉彩五蝠八桃纹过枝盘,尺寸:直径20.2厘米 ,估价:RMB 3,000,000 ~ 3,200,000,成交价: RMB 6,555,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撇口,弧壁,平底,圈足。粉彩装饰,盘内、外壁绘桃蝠纹,一株桃树枝繁叶茂,由盘外壁弯曲盘内,粉花绿叶,八枚嫣红熟透的硕桃悬挂枝头,五只红蝠展翅飞舞。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官窑器物。“过枝花”是瓷器纹饰的一种特殊构图方式,这种内外壁或器身与器盖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似花枝越过墙头,故称为“过墙龙”、“过墙花”,装饰技法别致新颖,有独特艺术风格。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过枝花画法“成化开其先”,但传世器未见成化时期的器物。目前传世品以康熙朝斗彩“御赐纯一堂”款凤竹纹碗为最早。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较为流行,有过枝花卉、花果及龙纹等。道光、光绪时期有过枝葡萄、懒瓜纹常见。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迅猛发展,雍正产品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乾隆器则以色彩浓艳明丽为特征。乾隆粉彩器制作工艺精湛,画面多为福寿吉庆纹饰。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粉彩装饰图案丰富,纹饰有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等。蝠桃图为清代粉彩瓷器装饰典型的吉祥图案,雍正乾隆两朝均有烧制,画意内容相同,图案寓有“蟠桃献寿”之意,但是蟠桃的数目有别,雍正器多绘八桃纹,乾隆时期常绘九桃,故有“雍八干九”之说。八个硕桃取“八仙祝寿”之意,“蝠”与“福”谐音,五只蝙蝠装饰,寓意“五福临门”、“五蝠捧寿”之意。乾隆装饰九桃纹器物,有盘、碗、橄榄瓶、天球瓶等。装饰八桃纹的盘较为罕见。此类福寿纹器应是万寿节的用品。器胎薄体轻,纹样疏密有致,敷彩新嫩,清新隽雅,纹饰绘制精工,画意生动,为乾隆粉彩器的上品。

墨彩瓷的色彩词汇


水墨画是最能表现中国画意境的一个种类。一点点墨兑上不同比例的水,就能呈现出焦、浓、重、淡、清5个层次的色彩;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不同,就把浓淡轻重、凹凸远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有人说,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水墨画。清康熙中期,水墨画成功地移植到了瓷器上,于是诞生出一个新的釉上彩绘品种——墨彩瓷。水墨离开了柔软的纸、绢,在光滑的瓷器釉面上同样能表现出“五色俱全”的妙韵。

墨彩瓷画一般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上装饰墨彩画,可浓可淡。早期的墨彩瓷器以笔筒、笔洗、印盒、笔架等文房用具居多熏自墨彩瓷诞生起,就打上了“清雅”的印记。由于墨彩瓷比较少见,历来也不被藏家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专著也少;而且藏界多数人认为墨彩出现比较晚,一见到墨彩绘瓷往往都认为是晚清乃至民国的产品。其实,在清代光绪年间的《陶雅》一书中,已有“墨彩”一词的明确记载;而据考证,墨彩瓷画是从珐琅彩画派生出来的一种釉上彩画瓷,与粉彩瓷画的产生几乎同时。

用于墨彩瓷画的墨彩,其主要原料是铜粉、青料和石绿。墨彩是釉上彩,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以上述原料的墨彩绘画写字,再置入800℃左右的烘炉中烘烤,形成的墨彩画和墨字,极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因此备受文人画家和藏家青睐。

墨彩瓷的数量不多,问世的年代也不太长。清代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精美的墨彩瓷,于是这种墨彩瓷自此才成为景德镇特有的一种传统釉上装饰。用墨彩来装饰瓷器,有如在白纸上作画一样;画面墨色浓淡相宜,色彩雅洁宜人,具有与水墨画同样的艺术效果。不过,当时称这种彩色瓷为水墨彩瓷。雍正时期墨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施绘水墨彩,然后经低温烧成。此时的墨彩瓷画以水墨彩绘为主,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粉、淡赭或淡黄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画面上所加施的粉彩面并不大,仅起到点缀的作用。在雍正和乾隆的墨彩瓷中,有的器物上并加绘金色,也有的以其它色彩或色釉为底,如木化釉或珊瑚红釉彩瓷中的开框内绘以墨彩。

在小小的瓷器上并不能完美地展现气势豪放的大写意山水,也不可能真正达到那种烟云满幅的效果。所以,晚清的墨彩瓷绘家们继承了雍正墨彩瓷画精细的风格。不过,他们并没有完全因袭前人的旧例。这一时期的墨彩风格虽然还是以淡雅幽静为主,但题材和表现手法已经大大突破了前人的框架,达到了“无意不可入画”的境地。

墨彩瓷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词汇。这种彩色瓷从一诞生就并非只有黑白二色,有时为了使画面更丰富,画师们会在墨色中加入其他淡雅的颜色,如矾红、浅紫、淡蓝等,或者干脆以彩釉打底来托衬墨色。这种另加彩的绘制手法,并不会影响墨彩的清雅美丽,反而更能显出墨彩朦胧的效果。“着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悦目。亦取气也。”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也有了表现:以笔取形,以墨取色的墨彩瓷画,用墨的各种变化来表现景物的色彩、明暗、凹凸、空间、质量和意境气氛。墨彩瓷画的人物形象,也基本上“扫去粉黛,淡毫轻墨”,完全凭借粗细、曲直、刚柔、轻重而又富于韵律的线条,去赋形造象,表情达意,形成一种高度简洁概括而又明快的表现手法。到了民国,陈设瓷不再只是文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和有钱人的雅玩清供。这个时候,墨彩瓷画中所加的彩不再只是有限的几种浅淡色,或大量描金加红,或衬一个鲜艳的底色,直欲喧宾夺主。于是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在这个时期已成主流的“敷彩悦目”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民国的墨彩瓷画,红色温馨、蓝色清逸、黑色稳健尽在一管柔毫和三色兼妍中,达到了“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

墨彩瓷画大体是以线条为主的工笔重彩。而墨彩瓷有墨色浓淡、雅洁宜人的韵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绘制墨彩瓷画不仅要有细致的耐心,还要有刻意追求的毅力,更要有扎实的线描功底和绘画的综合素质。由于墨彩瓷画的工艺要求高,再加上粉彩瓷画的盛行和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墨彩瓷画自民国初期开始受到冷落。到了民国中、后期,墨彩瓷画几乎濒于失传。好在现在不少景德镇瓷画家们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艺术真谛,感悟到了墨彩瓷画的色彩词汇,全身心地挖掘、整理和振兴墨彩瓷画艺术,使墨彩瓷画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收藏与鉴定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清康熙山水青花瓷大盘

青花瓷的制作历史悠久,传世作品数量较多,尤以景德镇青花瓷传世作品为多,康乾三代的的青花瓷收藏价值不同,要看该瓷器的钴料、发色和艺术水平等方面。世博会礼品中,世博青花瓷作品也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历代收藏家所青睐。在每次拍卖会上,青花瓷器都可以见到,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有高价位和热销的市场表现。

近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受到市场热捧。这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所以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具备很高的升值潜力,市场价格十分惊人。2007年初,广州艺拍迎春拍卖会上,一只康熙朝的青花八美图瓶以121万元的价格成交。

此外,对于初涉收藏的投资者来说,“清三代”较其他藏品易于识别。简单鉴别的重点如下:

第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故宫藏清康熙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高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4、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而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更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本届世博会的世博会纪念品展出中,少不了当代大师的青花瓷作品,其收藏价值也很高,升值潜力很大。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第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第三,艺术水平。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清末民国墨彩瓷器的特征


清末民国墨彩瓷器的特征。

墨彩瓷器上用黑色釉料描绘的图案纹饰,即称墨彩,又称“彩水墨”。墨彩萌芽于清康熙五彩器中的黑彩,以黑彩描绘人物,以黑彩作底再施加五彩,是康熙五彩之特色。清康熙萌芽期墨彩色彩浓厚,花绘以花卉为主,大都为没骨法作画,画意比较粗糙。

作为瓷器彩饰之一的成熟的墨彩,始见于清雍正时期。清雍正六年后,国产珐琅彩料替代进口珐琅彩料。当时瓷匠用景德镇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彩之效果,即在白瓷器上用黑料描绘纹样,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墨彩制品犹如白底作水墨画,墨色浓淡适宜,传统书画笔墨趣味浓郁。

清雍正墨彩施彩较淡,似水墨状,除单一墨彩外,还有由盖雪红、粉蓝、粉黄作为衬托的产品。但色彩衬托部分比重较多,一般为1/10至2/10左右。此外还有墨彩加金彩制品,墨彩开框制品,多为木纹釉。如人物多以盖雪红衬托,山水则以粉蓝、粉黄衬托渲染成浅绛色,或珊瑚釉开框,框内绘墨彩花卉。

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墨彩图案,施彩流行浅绛彩,以水墨和淡赭并用,色调柔和。当时绘人物著称的王廷佐(王少维)、金品卿等,又以王少维擅长绘写意人物。光绪时期绘山水的有程雪笠、程门和程门之子程音等。

清光绪开始,纯粹的墨彩制品又得到革新,独创出水墨五彩新品种,为受同时代水墨书画名家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瓷饰新工艺。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颇具水墨画韵味。此时墨彩文房用具多见。有墨彩笔筒、笔架印盒、笔洗水盂等,颇受文人收藏者青睐。民国初年延续生产。民国晚年,出现精细墨彩加五彩制品。

清末民国墨彩多见墨彩描绘在生瓷上,也可称“生瓷墨彩”。即在烧成素器上,直接用墨彩描画,不再晕透明釉、低温入窑烧成。

当代墨彩新仿品,包括民国后期墨彩新制品,用的大部分都是艳黑料,墨色浓黑,清代墨彩黑色较淡雅。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雍正乾隆墨彩瓷鉴定浅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雍正乾隆墨彩瓷鉴定浅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墨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