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十大瓷砖 > 导航 >

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颁奖盛典于21日晚举行

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颁奖盛典于21日晚举行

十大瓷砖 景德镇古代瓷器 十大瓷砖排名

2021-03-29

十大瓷砖。

3月21日晚,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古窑民俗博览区冠名的“古窑之春”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颁奖盛典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名坊园、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溪川、高岭•瑶里风景区、雕塑瓷厂、皇窑、三宝瓷谷、鼎窑瓷艺被评为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

市政协主席黄康明,市委常委、乐平市委书记吴龙强,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镇发,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汪剑平,景德镇军分区政委董诚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伍枝勤、沈薇、吴光辉、周景伟,副市长张春萍、卢正大、熊皓、何军威,市政协副主席汪小玲,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邹中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永茂等领导出席了这次盛典。

“我是一条河,流淌出千年的传说,从汉唐到明清,从新平到景德……”8点整,一首振奋人心的集体诗朗诵《站在瓷国的高峰世界请听我说》拉开了颁奖盛典的帷幕。随后,歌曲《天下最美》,舞蹈《玲珑梦》、《火炼》,诗朗诵《樊家井仿古一条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徽饶古道》、《我愿意是激流》、《一只美丽的凤凰》等纷纷亮相并穿插颁奖环节为入选的“十大陶瓷文化景观”颁奖。各景观上台颁奖也纷纷发表颁奖感言,记者采访“十大陶瓷文化景观”之一的古窑景区相关负责人时,她对记者说:“古窑正在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为擦亮千年瓷都历史文化名片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添柴助力!”

此次颁奖盛典还邀请了电视剧《乡村爱情》的“村花”谢大脚的扮演者于月仙,著名影视演员、关羽关二哥的扮演者陆树铭,著名朗诵家张宏、非也等,让观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据了解,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评选活动历时三个月,由市文联、日报社、市广电台、市旅发委、市文广新局、瓷都晚报、景德镇在线共同承办,以“展现瓷都魅力折射时代光华”为主题,由评选新闻发布、陶瓷文化景观主题创作周(诗词、歌曲、摄影)、候选景观形象展示周、专家会评、十大陶瓷文化景观颁奖等五部分组成。经过景德镇旅游、景德镇在线、景德镇发布、瓷都晚报、景德镇广播电视等五个公众微信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意见最终产生出“名坊园、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溪川、高岭•瑶里风景区、雕塑瓷厂、皇窑、三宝瓷谷、鼎窑瓷艺等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

于月仙、陆树铭、张宏眼中的景德镇

于月仙:这次颁奖盛典非常隆重,为这次活动我还特意穿上了自己珍藏很久的旗袍,它的图案与青花相似,因为一直觉得没有特别合适的场合,今天正好用上了。我是第一次来景德镇,景德镇非常有文化氛围,艺术性非常强的城市,来后我就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来,这么好的地方现在才来,我一定好好看看景德镇,感受下它的魅力。

陆树铭:我来景德镇也很多次,对景德镇的印象很深刻,有着浓郁的古风,建筑独具特色,瓷器赏心悦目,能在景德镇生活是件挺快乐的一件事,真好!

张宏:我来景德镇很多次,第一次是受邀参加2012年瓷都春晚,也开始了与景德镇的缘分。今天受邀来参加颁奖盛典,见证景德镇的荣耀、瓷都的力量,很自豪,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景德镇人。朗诵与陶瓷都要经过锤炼,陶瓷经过72道工序,朗诵需要反复练习,所以陶瓷艺术、朗诵艺术都是经过锤炼之后,才敢登台舞台放声高歌。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回眸:原景德镇十大瓷厂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在原有的小作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景德镇十大瓷厂。

景德镇市人民瓷厂,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1957年更名新平瓷厂,1969年改为现名;

景德镇市建国瓷厂,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镇解放后第一家国营企业;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原名工艺美术瓷厂,建于1960年,1972年改为现名;

景德镇市红星瓷厂,1958年由第十一和第十四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红旗瓷厂,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为民瓷厂,1965年建成投产,原名高级美术瓷厂,1966年改现名;

景德镇市宇宙瓷厂,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建于1954年,1958年与第十三陶瓷手工业合作社和第四瓷厂后改现名;

景德镇市东风瓷厂,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资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公司合营,1956年称第一瓷厂,1958年第八、第十八和第十九瓷厂的一部分并入,改称现名;

景德镇市光明瓷厂,1961年由红旗瓷厂一部分划出成立;

景德镇市景兴瓷厂,1961年由华电瓷厂的几个分厂和国光瓷厂合并而成;

景德镇市新华瓷厂,原属新平瓷厂(今人民瓷厂)一部分,1965年成立;

到了80年代景德镇又建一大型陶瓷工厂华风瓷厂(景德镇市华风瓷厂,1978年筹建,1985年投产)。自90年代开始十大瓷厂和华风瓷厂因经营不善陆续停产。

景德镇十大瓷厂历史贡献论坛侧记


“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新华瓷厂、东风瓷厂、景兴瓷厂、红星瓷厂、红旗瓷厂、光明瓷厂、宇宙瓷厂共计10家瓷厂,这就是景德镇在那个年代形成的‘十大瓷厂’,‘十大瓷厂’也由此叫开了。”11月22日,珠山东市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市陶瓷产业发展局、瓷都晚报社、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承办,景德镇市陶瓷协会、珠山东市陶瓷文化博览城、景德镇瓷都晚报文化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国窑风华——景德镇十大瓷厂历史贡献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市相继组建了十几家大型国营瓷厂,统称为“十大瓷厂”。近半个世纪内,以“十大瓷厂”为主体的国有陶瓷企业,延续和发展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陶瓷生产工艺,生产的精美陶瓷产品,走进中南海、走进人民大会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外各类博览会上获奖数量雄居全国各大产瓷区榜首,赢得了世界沉甸甸的金牌赞誉,业绩光载史册。“十大瓷厂”还承制了众多的国家用瓷和国礼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换取了大量外汇,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为实现陶瓷产业跨越式发展,“十大瓷厂”进行了全面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造就了瓷都陶瓷史上的诸多奇迹,铸就了历史上的一个新高峰,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虽然“十大瓷厂”现已相继改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十大瓷厂曾经的辉煌,在中国陶瓷工业史上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始终是人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其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工业所作出的贡献将永垂青史。

为弘扬陶瓷文化,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岀的“忠诚担当、真抓实干,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接续奋斗”的精神,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竖起十大瓷厂这面旗帜,推出国窑风华论坛这个平台,全面回顾十大瓷厂的发展创新历程,挖掘十大瓷厂的历史故事,总结十大瓷厂的成功经验,研究十大瓷厂的得失利弊,传承十大瓷厂的发展成果,促进产业在新时代更好更快的发展贡献光和热。

开幕式前,组委会特意安排与会者参观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展厅。在一件件(套)精美的十大瓷厂厂瓷面前,尤其是看到每个展厅装挂的十大瓷厂一任任负责人及劳动模范名单时,老同志们心情激动,称赞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做了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分为主旨演讲和大会交流发言两个阶段。在上午的开幕式上,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党委书记、经理徐希祉,中国工艺品进岀口总公司原总经理刘培金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们在演讲中,重点对景德镇十大瓷厂在企业特色、科技创新、工艺成就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回顾。在下午的论坛交流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景德镇十大瓷厂在企业管理、科技创新、产品工艺、人才培养、市场营销、国家用瓷、国际交流等8个方面主题内容,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印证的方式,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交流。总结疏理了工业建设发展的成就与经验,为新时代振兴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见识。除此之外,本次论坛另一重要成果是征集到论文24篇。这24篇论文从多角度总结了十大瓷厂的发展成果,颇有学术价值。论坛结束后,将编辑成《国窑风华——景德镇十大瓷厂历史贡献论坛论文集》并正式出版。

据悉,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专门研究“十大瓷厂”历史贡献的学术会议在景德镇尚属首次。承办方之一的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其建馆宗旨就是要弘扬文化,抢救性地还原景德镇一段已然逝去的历史,给子孙后代再现“十大瓷厂”的辉煌。为此,这座民营博物馆聘请了一批国企时代的陶瓷艺术家、企业家为顾问,并斥巨资收藏了万余件“十大瓷厂”创制的陶瓷精品,还编写了《景德镇国窑60年》大型史料书籍,为研究当代中国发展历史填补了一段空白,为弘扬文化作岀了特殊贡献。

“消失”的景德镇十大瓷厂之:宇宙瓷厂


1958年9月1日,经中共景德镇市委批准,宇宙瓷厂宣告成立。在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宇宙瓷厂虽然几起几落,但它的产品质量始终名列全市陶瓷系统第一,出口创汇第一,所获国家、部省、市、陶瓷工业公司授予质量奖项第一。它曾被外商称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在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5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了这个瓷厂,历经风霜的厂区大门已被侵蚀得斑痕累累,高耸入云的烟囱已不再吐着黑烟……

景德镇市第一家机械化瓷厂

1954年秋,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经过慎密考虑,决定开发景德镇东郊地区,建设1个年产1000万件的机械化生产的新型陶瓷企业,改写景德镇1000多年以来的手工制瓷历史。

“在当时景德镇一些人的脑海中,认为瓷器就是泥做火烧出来的,手工制瓷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陶瓷用机械化生产是根本不可能的。”宇宙瓷厂党委副书记刘长喜对记者说,他们对淘机桶、搅车棍、开窑凳有着深厚的情结,认为机器可以造瓷器,煤炭可以代替窑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刘长喜说,新厂第一期工程基建投资为160万元,这在当年是一笔巨额投资,主要用于建立厂房,购买和安装机械设备。由于这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参加建设的干部、工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这其中有留日陶瓷工程师邹如圭、留法陶瓷工程师朱乃华、有设计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黎浩亭、有善理基建财务的王敏等等,还有从九江、萍乡等瓷厂、轻工业部陶研所、景德镇机械厂调来的一批技师、机械师,可谓人才济济,兵强马壮。

“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成型由手工改为机械化生产,燃料由烧柴油改为烧煤。”刘长喜兴奋地告诉记者,1958年,我市第一家机械化瓷厂宇宙瓷厂终于诞生了。

宇宙瓷厂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将第十三制瓷社、第四瓷厂并入,易名宇宙瓷厂。

传说中的“九龙上天”

在刘长喜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宇宙瓷厂厂区。一位住在厂区宿舍的老职工朱桂花告诉记者,厂里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高耸入云的“卫星窑”不再冒烟,倒焰窑、原料车间和成型生产车间也已经人去楼空。

她对记者说,宇宙瓷厂最红火的时候,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是灯火通明。1959年,宇宙瓷厂在全市成功研制陶瓷生产新工艺——成型流水作业线,紧接着,一口气建成9条作业线,当年被称为“九龙上天”。

刘长喜告诉记者,机压成型和作业线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为景德镇日用瓷上规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1963年,宇宙瓷厂又着手对原料工艺进行改造,用搅拌机取代水波池,从而大大提高了泥釉料的质量,为生产出口日用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不断成功,为今后的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65年,宇宙瓷厂一改过去的单件瓷出口,开始生产咖啡具、茶具等配套品种。

1964年,宇宙瓷厂陶瓷生产达到建厂以来的顶峰,质量一级品达到87.2%以上,产量1328.26万件。当年上缴利润158.15万元,产品质量在全国陶瓷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河北唐山的“玉风瓷厂”。

“米卡沙”订单带来的转变

上世纪70年代,宇宙瓷厂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1976年,宇宙瓷厂开始试着生产45头西餐具。厂领导多次与外商洽谈,而外商对质量、交货数量、交货时间等方面的条件要求都十分苛刻。当时企业无论是生产能力、设备状况、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方面都不具备生产高档瓷的条件。不到半年时间,因质量达不到出口瓷的要求,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无法周转,企业又开始出现亏损,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

能不能让产品上档次?能不能将产品打进国际陶瓷市场?这不仅关系到宇宙瓷厂今后的发展出路,更关系到景瓷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能力。

“凤凰涅槃塑新生。”1977年,宇宙瓷厂接受了省陶瓷出口公司交给的1000套“米卡沙”外贸出口瓷订单。退休老职工陈新民对“米卡沙”订单的故事还记忆犹新。

他告诉记者,“米卡沙”是美国的一个公司,订货合同中,外商要求很高,条件非常苛刻,产品质量提出要达到超标准的优级产品。为了企业的生存,为了尽快使产品打进欧美市场,也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在那段非常时期,全厂干部职工夙兴夜寐、日夜奋战,千方百计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做文章,下功夫,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经过10个月的努力,终于如期完成了1000套特优级产品的交货任务。

陈新民笑着对记者说,当年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宇宙瓷厂生产‘米卡沙’,闭了痧”。尽管这是一句幽默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宇宙瓷厂干部职工在大打质量攻坚战中的艰辛。

“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的由来

在采访中,刘长喜用了较长时间向记者介绍了宇宙瓷厂被外国人誉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的由来。

刘长喜说,“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这个称号的由来,得益于“高岭牌”《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彩盘。系列彩盘由已故陶瓷艺术家赵惠民于1981年5月设计,1983年3月通过鉴定,1985年10月投产。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超过GB4003——8311日用瓷高级细瓷的标准,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彩盘花纸由日本、法国印制,采用丝网膜花纸新工艺。烤花为微机自动控制。

该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后,深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称赞其制作技艺精湛,画面图案精巧自然,色调明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红楼梦》这部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的人物形象。加上彩盘器型秀逸美观,釉面光滑平整,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瓷器的传统特色,因此被国内外收藏家视为珍品。从这以后,宇宙瓷厂就被誉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

唯一一家“国家二级企业”

从1985年至1989年的五年间,《红楼梦》艺术系列彩盘成为宇宙瓷厂的拳头产品,其单件换汇率创全国陶瓷行业日用瓷之最,彩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1987年创汇高达473万美元。

继《红楼梦》十二金钗艺术系列彩盘之后,宇宙瓷厂还生产了4块一套的“花鸟”系列彩盘;8块一套的“紫金城”系列彩盘;8块一套的“西湖故事”系列彩盘;8块一套的“颐和园”系列彩盘。各种彩盘均被国内外收藏家珍藏,尤其是红楼梦十二金钗彩盘,如今,这些可以说是重金难求。

“一花独放不为春,满园春色花满园”。宇宙瓷厂的领军人物,不满足于高档系列彩盘的生产。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器型,《高岭牌》45头西餐具于1991年9月荣获国家银质奖。青花斗彩餐具、青花釉中彩茶具、咖啡具,远销美国、东欧、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多次被省、部、国家授予优质产品奖。《国徽瓷》还被外交部指定为专供对外使馆接待外国元首、贵宾用瓷。成为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1989年9月28日,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命名景德镇市宇宙瓷厂为“国家二级企业”。

在宇宙瓷厂档案室,记者见到了《红楼梦》十二金钗彩盘的照片,还有仅剩的一套不完整的《国徽瓷》餐具。

如今,宇宙瓷厂已经进行了企业改制,曾经的辉煌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下一个辉煌即将开始……

景德镇市开展“十大”文化产业评选活动


经景德镇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瓷局,在景德镇市开展“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十强文化企业”、“十大陶瓷文化品牌”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评选范围和条件

(一)景德镇市“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评选范围和条件

1.符合省、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景德镇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新项目;

2.产生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

3.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和持续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4.所涉文化产业创新项目的企业(单位)或社团经营、运行无违法违纪行为,业界信誉良好,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通报批评或处罚;

5.文化产业创新项目范围主要是指列入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附件4)规定的两大部分十大门类,分类进行推荐。

(二)景德镇市“十强文化企业”评选范围和条件

1.在景德镇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文化企业,不分所有制类型,均可参加推荐活动。被推荐企业应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必须完成公司法人注册、事业单位法人注销、事业编制核销);

2.所推荐企业文化产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70%以上,具有较大规模实力、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突出,发展前景良好;

3.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无违法违纪行为,服从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近年来未受到有关部门通报批评或处罚;

4.积极探索创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且较好地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为本行业或本领域的改革和产业发展创造了有益的经验,起到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在景德镇市以至省内、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5.主营业务范围主要是指列入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附件4)规定的两大部分十大门类,分类进行推荐。

(三)景德镇市“十大陶瓷文化品牌”评选范围和条件

1.本次评选的陶瓷文化品牌特指本市企业生产的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产品品牌;

2.品牌应有较高的公众认同度,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价值;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具有合法的国内注册商标,并获得市知名商标及以上称号;

4.产品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品牌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具有良好的质量信誉,用户满意度高;

5.所涉陶瓷文化品牌的企业无违法违纪行为,业界信誉良好,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通报批评或处罚。

二、项目设置

在评选出“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十强文化企业”、“十大陶瓷文化品牌”的同时,一并评出最具影响力创新项目、文化企业、陶瓷文化品牌,最具成长性创新项目、文化企业、陶瓷文化品牌,最具创意性创新项目、文化企业、陶瓷文化品牌等。

三、报名方式

此次评选活动拟采取自主报名和推荐报名两种报名方式,凡符合评选范围的文化产业创新项目、文化企业、陶瓷文化品牌,可下载申报表格,连同纸质申报材料报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报名。

报名地点:市委宣传部改革发展办公室

联系人:王尧 电话:8220520 18979891133 邮箱:[email protected]

报名时间:自公告之日起至2013年8月31日止

四、评选方法

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评选条件,对社会推荐、组织推荐和自愿报名推荐的结果进行全面梳理,对符合条件者进行资格审查,并组建专家评审组,提出“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十强文化企业”、“十大陶瓷文化品牌”候选名单,在媒体上公示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结束后,通过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的方式产生景德镇市“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和“十强文化企业”,通过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方式产生“十大陶瓷文化品牌”。

五、推荐材料要求

(一)景德镇市“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推荐材料要求

1.《景德镇市“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评选推荐表》(附件1);

2.企业类,提交一份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社团组织类,提交主管部门批复文件和法人证书;

3.提交获各级奖励、命名的证书复印件或照片;

4.企业类提交一份能够反映2012年度销售总额和利税情况的报表复印件;社团组织类,提交一份能够反映社会效益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5.申请填报的全部资料要求真实,严禁弄虚作假,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上报。

(二)景德镇市“十强文化企业”推荐材料要求

1.《景德镇市“十强文化企业”评选推荐表》(附件2);

2.获得全国性奖项及全省性奖项的复印件;

3.公司法人注册、事业单位法人注销、事业编制核销的凭证复印件;

4.企业2012年度的纳税证明及向税务机关报送的财务报表(含税前利润和净资产值);

5.推荐单位关于被推荐企业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企业的业绩及推荐理由;

6.申请填报的全部资料要求真实,严禁弄虚作假,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上报。

(三)景德镇市“十大陶瓷文化品牌”推荐材料要求

1.《景德镇市“十大陶瓷文化品牌”评选推荐表》(附件3);

2.所涉陶瓷文化品牌的企业,提交一份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国内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3.提交获各级奖励、命名的证书复印件或照片;

4.提交一份能够反映2012年度销售总额和利税情况的报表复印件以及能够反映社会效益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5.申请填报的全部资料要求真实,严禁弄虚作假,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上报。

说明:前期已由各县(市、区)和各主管部门推荐的企业和项目不需另行报送材料。

景德镇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景德镇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

景德镇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景德镇市科技局

景德镇市瓷局

2013年8月6日

1、景德镇市“十强文化企业”评选推荐表

2、景德镇市“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评选推荐表

3、景德镇市“十大陶瓷文化品牌”评选推荐表

4、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表

“消失”的景德镇十大瓷厂之:光明瓷厂


谈起光明瓷厂,在老瓷都人心目中它是“青花玲珑瓷”的代表。青花玲珑瓷是传统名瓷,是中华民族二千年制瓷技艺与民族文化的结晶,而光明瓷厂正是将千年制瓷技艺传承下去,就像青花玲珑融入光明瓷厂的血脉一样,它们已经合二为一。

光明瓷厂位于景德镇中心市区偏南,西临母亲河昌江,距最早贯穿东西的交通枢纽昌江大桥仅有150米,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光明瓷厂给瓷都人民留下无穷的财富和回忆。

6月18日,瓷都下着大雨,记者来到光明瓷厂,瓷厂的大门被掩没在雨中,一直往厂里走,依稀见到几间破旧的厂房,仿佛见到了建厂初期的光明瓷厂场景……

由小制瓷作坊变成瓷厂

20世纪50年代初,由几十家制瓷小作坊合并联营为私营瓷厂。“谁也没想到就是由小作坊合成的私营瓷厂会成就出让瓷都人民骄傲的两大瓷厂。”光明瓷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1958年私营瓷厂转归国营瓷厂并改名为红旗瓷厂。1960年红旗瓷厂划出一部分厂房、设备、人员建立红旗二厂,1961年8月改名景德镇市光明瓷厂。“建厂初期,厂房都是未经改造的小作坊,即坯房。原料和成型都是手工生产,只有两部机压成型车。”光明瓷厂党委书记刘火金回忆道。

虽然厂房都是简陋的坯房,零散地分布在黄家下弄、戴家上弄、花园弄、油盐街、小路园、珠弄里等弄头巷尾,且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但是通过上一辈光明厂老员工们努力,1964年建造了配电间,同年12月开建煤烧园窑,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土建和八座煤烧园窑。1965年6月,原料车间厂房竣工。

由此,原料制作从分散走向集中,由手工向半机械化迈进。

20世纪90年代初,全厂设备在同行中应该是遥遥领先,主要有机压成型生产线23条、注浆成型线19条、手工成型生产线2条……年生产日用瓷1850万件,其中出口瓷870万件。

技术由落后变为先进

从建厂第一天起,光明瓷厂老员工们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他们白天生产、晚上义务劳动,他们挑来泥土、运来竹子搞基建,将一座座简陋的坯房变成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光明瓷厂党委书记刘火金自1975年进厂之后,就从未离开过厂里,他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工人到党委书记的大转变,而光明瓷厂的前世今生,他应该最为了解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初,光明瓷厂职工工资在同行业里面也是要高出一点,因为光明瓷厂被誉为国家二级企业,能进光明瓷厂是景德镇人的骄傲。”刘火金说。

让刘火金印象深刻的是,生产设备、技术、窑炉经过了“六五”“七五”“八五”的技术改造逐步由落后变为先进,产品也由生产一般粗瓷发展到生产青花玲珑细瓷。何为“六五、七五、八五”呢?刘火金解释道,从1980年至1990年,厂里连续进行了技术改造。“六五”技术改造完成了轻工业部和省市安排的24个项目的改造,技术改造加快了青花玲珑产品的升级换代,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七五”技术改造,引进德国煤气隧道窑、彩绘包装和二条电烤花滚道窑。

项目于1990年全面竣工投产并通过了国家验收,被评为2个优良工程和5个合格工程,成为陶瓷系统技改工作的一面红旗。特别是引进德国煤气隧道窑是当时国内陶瓷行业现代化程度最好的焙烧瓷器的隧道窑;“八五”技术改造,制造两条仿德国引进窑的煤气隧道。

不仅如此,光明瓷厂还是景德镇接待来访,对外开放参观的必到之处,是展示景德镇瓷都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到光明瓷厂考察指导工作,为光明瓷厂分别题词:“玲珑生辉”“玲珑之家”。

“以前我们光明瓷厂出产的青花玲珑多次被选为国家礼品馈赠外国元首,如1979年邓小平访美赠给当年美国国务卿的就是青花玲珑150件瓶,1987年中央政府赠来访的民主也门总理青花玲珑20头餐具等”,刘火金自豪地说。

在继承传统上突破创新

18日上午,记者来到光明瓷厂厂区,厂区内已经见不到昔日生产火热的场景,厂里大部分的厂房、设备都租给了私人经营,这种场景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光明瓷厂,由几十个小作坊变成十大瓷厂之一。

只要熟悉光明瓷厂的人都知道,光明瓷厂主要出产青花玲珑瓷。光明瓷厂老员工卢爱民告诉记者,青花玲珑是景德镇四大传统民瓷之一,在光明瓷厂成立前,我市的青花玲珑瓷不仅品种少,而且画面装饰纹样单调。通常都是玲珑孔洞单一的“米粒”形状,排列在器物的腰部,上口边和脚底部为青花描绘的“云蝠、芭蕉和工字边”,底心为龙纹,别无它样。

自从光明瓷厂成立之后,一直积极开发新品种,在继承前人传统品种生产的基础上,致力革新工艺,发展新品种,到1978年时已能大批量生产各式配套餐、茶、咖啡具,品种发展到近百个。197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光明瓷厂加快了新产品开发,从各部门、车间调集了20多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有技术的老工人组建了青花玲珑瓷研究所,投资十万余元,购置了试验、计量、测试、分析等一整套设施,展开新产品设计,新花面研制、新工艺、新技术运用的攻关活动,并经过职工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新产品、新花面,革新工艺成果奖励制”鼓励设计人员和工人从事创新活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作热情得到极大发挥,工人的小改小革成果不断涌现。

进入80年代以后,不但能生产各式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并且餐具的件数日益增多,最多能生产195头餐具。还能生产30到500件的各式鱼缸、果盘、果盒、台灯等,装修内容丰富多彩,题材丰富、千姿百态、形象生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光明瓷厂在产品供不应求、国际市场销售火爆的情况下,始终没有放松产品质量,视质量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产品多次获得省、部及国际产品质量金质奖。其中“玩玉牌”青花玲珑瓷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连获国家质量金质奖。另外,青花玲珑50件牡丹扁肚瓶和80件桃花翻口扁肚瓶荣获市迎春展瓷优胜奖……这些年来,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获奖无数。这些获奖产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纳进了新的时代气息,造型优美,花面构思新颖,突破了传统青花玲珑瓷的格局,工艺的运用,把青花玲珑瓷的装饰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地。

将老光明精神传承下去

老龚是光明瓷厂退休职工,从1978年开始她就一直从事着修瓷的工作,中途由于企业改制离开了厂里,之后在私人企业打工。如今老龚又回到光明瓷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她在一家私人企业打工。

老龚一手托着青花玲珑碗,另一只手用尺刀将碗的底部修饰好,在工作之余向记者讲述厂里的往事。讲到激动的时候,老龚停下手中的活说道:“我在厂里的时候,有九个车间,每一个车间里都有十多条生产线,我和厂里的兄弟姐妹们每天都热火朝天地在厂里工作,哪里像现在一样,我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情。从前一起工作的同事们都为了前程各奔东西了。”谈到这里时,老龚显得有点失落。

“以前在厂里就是个小社会,理发师、工人俱乐部、幼儿园,知道现在的第15中学吗,前身就是我们光明中学。”今年40多岁的汪忠保虽然在光明瓷厂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光明瓷厂他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

虽然现在换了一个地方工作,但是没事的时候汪忠保还是时常到厂里转转,看看曾经工作的厂房,尽管厂房一年比一年破旧,但是看着厂里烧窑的大烟囱他还是能够回忆昔日厂里的辉煌。“我现在所有的手艺,都是在厂里学会的,当时在厂里特别注重技术管理与技术改造,可是没想到厂里曾经那么辉煌一下子就不行了。”汪忠保说。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多种经营体制共存,市场经济全面确立的局面形成,光明瓷厂也逐步演变成个体陶瓷租赁企业,管理功能慢慢演变成了服务功能。作为青花玲珑瓷的专业大厂光明瓷厂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艰苦创业,打造了光明瓷厂的一度辉煌。

如今光明瓷厂不再生产青花玲珑,但是传统的东西还是依然要传承下去。据光明瓷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厂里不再生产,但是这门技术还是依然传承下去,现在租赁在厂里的多数企业,他们都从事着青花玲珑的生产,从厂里出去的一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大师也为景德镇青花玲珑手艺做出不可估计的贡献。在今后,我们还设想将光明瓷厂打造成为一个青花玲珑的基地。

虽然光明瓷厂辉煌不再,但是光明瓷厂曾经获得的荣誉依然被许许多多的瓷都人铭记。

从光明瓷厂走出去的人,都为自己曾在光明瓷厂而骄傲,因为它的玲珑生辉,因为它曾经拥有过的璀璨。

“消失”的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东风瓷厂


说起东风瓷厂,对于老一辈的景德镇人来说,会感慨万千。

“我老爸也在这里度过了大半生的岁月。每当看着瓷厂的旧照片,老爸就会思绪万千。”原东风瓷厂职工子女小余告诉记者。

东风瓷厂的辉煌,对于现在许多当地人来说,恍如隔世。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讲述东风瓷厂的风采就必须回到几十年前。“上世纪八十年代,东风瓷厂的效益达到了鼎峰,当时厂里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绘画技艺精美细腻,瓷器生产数量之庞大,供不应求,工人们每天都干得热火朝天,虽然辛苦,但是大伙心里都很满足。”64岁的东风瓷厂退休干部方陶生回想起当时厂里的点点滴滴,仍掩饰不住激动。

近日,记者试图寻访东风瓷厂的过去和现在。尽管瓷厂已经搬迁、尽管瓷厂已经物是人非、尽管瓷厂的特色产品已经淡出人们视线,但是它仍是许多景德镇人心中的以瓷为傲的东风瓷厂。

东风瓷厂的辉煌前身

现在的东风瓷厂已经搬迁至高新区,保留在原址的东风瓷厂与记者记忆中的印象有很大区别:没有工人忙碌的身影、没有随处可见的陶瓷,只有一栋陈旧的行政大楼。

“我很怀念以前的东风瓷厂,对于它,我一直有归属感。”退休干部方陶生告诉记者,那时的工作场景已经成为他脑海里永不褪色的记忆:东风瓷厂建厂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

东风瓷厂始建于1951年,当时是由几十家手工陶瓷生产作坊和彩绘加工红炉自行集资筹建起来的合作社性质的陶瓷生产企业,取名为景德镇裕民陶瓷股份公司。1953年10月,公私合营后改名为景德镇裕民瓷厂。1956年,裕民瓷厂由陶瓷管理局规划并扩大生产规模,成立了景德镇第一瓷厂。1959年,为加快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发展步伐,由省陶瓷工业公司批准将第一瓷厂扩建为景德镇国营东风瓷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东风瓷厂历经了“十年动乱”的浩劫,由于当时极左思潮干扰,瓷业生产经营一落千丈,面目全非,运作艰难。

1976年后,东风瓷厂开始全面恢复日用瓷生产,厂党政各级领导审时度势,着手将原改产的生产作业线逐步恢复过来,并进行了以班组为单位的劳动纪律、工艺操作、基础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整顿。1978起,东风瓷厂再次恢复往日生机。

1980年,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东风瓷厂参加了当年的“广州春季国际贸易洽谈会”,接到了大批量前苏联及中东、西欧等国家碗类产品的订单。为圆满完成出口瓷任务,让企业重振雄风,企业加大了碗类生产的步伐,组建了以原二分厂为基础,技术科、试制组等部门协同参加的碗类新产品开发中心。

“根据广交会出口瓷订单的图样,新产品试制组克服了技术资料不全,机械设备简陋,工艺技术力量不足等实际困难,尤其是解决了试制中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上的一系列问题,在几十次反复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了经验,一个多月后试制成功的产品定名为系列英碗,品种规格共8个品种,40多个花面,试制出来的系列英碗样品瓷造型精致,花色新颖,瓷质优良,已下订单的外国客户见到样品后非常满意。”说起这段回忆,方陶生面带微笑。

东风瓷厂相关负责人鄢跃年告诉记者,从1976年起,厂里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在壶类大量生产的基础上,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并向品种多样化发展,由各式东风壶、汽球壶、30件四合壶、系列青花玲珑壶和景德镇壶,发展到大规模生产系列英碗、庆莲碗和各式盘、杯、碟、匙等近500个品种、1000多种花面,制瓷工艺也由纯手工化向机械化、半自动化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

方陶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东风瓷厂的经济效益达到了鼎峰,当时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绘画技艺精美细腻,瓷器生产数量之庞大,供不应求,工人们每天都热火朝天,虽然辛苦,但是大伙心里很满足。”

改制后的东风瓷厂

过去的东风瓷厂坐落市中心,也就是如今的国贸广场。东风瓷厂于1959年正式成立后,经过几代干部职工的同心协力,东风瓷厂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壮大,1982年,拥有职工4700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就达30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2000万元。

当年,东风瓷厂是典型的分散型陶瓷生产企业,年生产日用细瓷4000多万件,其中出口瓷1000多万件,年产值3000多万元,年销售额2950万元,其中出口创汇600多万元,年上缴国家利税300多万元。跨入生产十强企业行列,列为省、市重点陶瓷生产企业。

东风瓷厂的职工们怎么也没想到,曾经辉煌的瓷厂却慢慢走向没落。1995年,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一夜之间改制,只有关停,没有并转,东风瓷厂当然也在其中。

方陶生情绪低落地说:“瓷胎还晒在场里,瓷窑依然火烫,一纸令下,几千瓷业工人全部遣散。上下班常常塞车的东风瓷厂,一下子门前冷落,没了生计的工人们,只能自寻生计。”

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是历史留给景德镇人的丰富灿烂的稀有资源,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1995年后,东风瓷厂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在困境中,东风瓷厂并没有止步,而是积极探索在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模式,率先在企业中进行了企业改制,改制后的东风瓷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内容,实行了企业内部股份制重组,组建了景德镇蓝博瓷业有限公司。

尽管当时厂里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但大家面对种种困难,依然不气馁、不懈怠。重组后的景德镇蓝博瓷业有限公司象征着雨后彩虹,将重放异彩。

鄢跃年介绍,蓝博成立后,按全新的发展思路、全新的工艺流程、全新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来投入市场机制中营运,开发了“新工艺、新材质、新品种、新花面、新包装”,注册了“蓝博”品牌商标,生产出的各式陶瓷产品单件瓷、配套瓷、系列瓷、中温瓷、色釉瓷、釉上、中、下彩瓷花面新颖,造型别致、设计独特、质地优良,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国内外新老顾客的满口赞誉。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多种经营体制共存,市场经济全面确立的局面形成,东风瓷厂也逐步演变成个体陶瓷租赁企业,此时的管理功能慢慢演变成了服务功能。

别称“壶子大王”

老一辈的景德镇人都知道,东风瓷厂创建后,素有“壶子大王”之称。东风瓷厂是江西省陶瓷公司所属企业的“壶子大王”所生产壶类品种繁多,其壶类产量约占全公司的80%以上,而100件乔梁壶更是壶中之王。

东风瓷厂100件乔梁壶生产历史悠久,建厂初期的裕民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将该产品为企业特色的拳头产品。鄢跃年告诉记者,但当时100件乔梁壶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完全靠手工拉坯成型,然后由修坯工将上、下两节壶身用泥浆接上,再接壶嘴和提牌,生产一把100件乔梁壶,工序繁多,规格不统一,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下,客户常有意见。

东风瓷厂成立后,厂领导根据市场需求和100件壶生产工艺现状存在问题,将该产品列为企业重大产品立项攻关课题,并决定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来取代拉坯制壶工艺,经过反复试制,最终研究出一种当时较为先进的离心注浆成型工艺方法来生产100件乔梁壶,工效一下提高了十几倍,而生产出来的100件乔梁壶规格统一,厚薄均匀。由于新生产工艺方法的运用,新生产出的100件乔梁壶受到广大新老客户的欢迎。

“在景德镇,只要提到东风瓷厂,就会联想到100件乔梁壶。100件乔梁壶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东风瓷厂的代名词。”鄢跃年说,1983年,由东风瓷厂自行设计的新花面金雀牌100件乔梁壶获得了国家经贸委优质产品奖,一把名不见经传的壶类传统产品,在东风瓷厂几代人的努力下,铸就了辉煌,为发展景德镇大件壶类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市场需求,1982年初,“景德壶”系列产品月产量达10000多把,单件售价60元,是当时东风瓷厂所有壶类产品单价的十几倍,“景德壶”的投产,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远航牌系列“景德壶”于1991年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90年获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二等奖,1991年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北京国货精品展览会银奖。“景德壶”填补了景德镇壶类生产工艺精品系列功夫小茶壶的空白,为景德镇的壶类生产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消失”的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为民瓷厂


为民瓷厂作为“当代官窑”十大瓷厂之一,走过了建厂、创业、经营、改制、转型的历程,有经典和辉煌,也有探寻和艰辛,留下了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为民瓷对于大部分景德镇当地人来说,她的辉煌,恍如隔世。“我记得80年代时,为民瓷厂的效益达到了鼎峰,当时为民瓷厂的产品造型新颖、美观、花面丰富多彩,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一直为国内外客户所喜爱,销售往往供不应求,大家每天都热火朝天干着活。”为民瓷厂退休党员叶日新回想起厂里的点点滴滴,仍掩饰不住激动。

近日,记者走进为民瓷厂,尽管瓷厂已经物事人非、尽管瓷厂的特色产品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瓷厂的厂房大部分都已经租赁出去……但是它仍是许多景德镇人心中的以瓷为傲的为民瓷厂。

瓷厂规模不断改善和创新

1958年开始筹建,1965年正式投入生产,原名国营高级美术瓷厂,专门生产新彩出口杯碟和高级美术瓷,1966年6月,改名景德镇市为民瓷厂,是景德镇新彩日用瓷出口重点企业之一。

当时的为民瓷厂厂房集中、布局紧凑、工艺流程合理有序、机械化程度较高,是当时景德镇较先进的新型企业,生产工艺实现“两大”突破,一是原料精制,首创原矿进厂,经双轮粉碎,搅拌榨泥,经陈腐后再真空细练。整个过程机械化生产。二是,成型毛坯干燥,以锅炉蒸气为热源,彻底改变了传统“日晒”或“燃煤坑道烘房”的干燥方式。

“我很怀念几十年前的为民瓷厂。”叶日新告诉记者,1965年1月份为民瓷厂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单件品种和少量的餐具,有异风咖啡具、异风合具、金瓜水筒、正德汤碗、正德3寸8汤盘等。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为民瓷厂成为生产出口瓷主要企业之一。手工绘制彩瓷除保留绘制部分高档陈列瓷和礼品瓷外,全部转为贴花。进入七十年代,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技术进一步充实提高。美研室、试验组人员设计、开发大量适合中东、欧美国际市场需要的中、高档配套产品。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民瓷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1970年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91M煤烧隧道窑建成投入生产运作。

在采访中,为民瓷厂的厂长朱丽芳说:“我从一线普通工人到现任职务,角色转换十次,当过烧炼车间又苦又脏又累的进车工,担任过成型车间统计员、分工会主席、厂团委书记、厂女工委员会主任、工会主席到如今的职位,我和为民瓷厂共同奋战,我们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我和为民瓷厂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曾经的辉煌,享誉中外

在朱丽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为民瓷厂厂区内,水泥道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葱葱郁郁,被翻新过了的厂房,犹如见到了以往辉煌的为民瓷厂。但是在辉煌之余,记者又感受到了她的落寞,瓷厂内的大部分厂房都被租赁出去了,连厂区内的食堂和电影院也被租出去了,厂区内稀稀朗朗的人群。“去年,我们把厂区的墙面都进行了翻新,把被腐蚀的墙面都重新刷新了一遍,让她不显得那么落寞。”朱丽芳说。

记者在为民瓷厂内,作为较早一批入厂的员工,在谈起为民瓷厂昔日的光景时,作为老职工的叶日新特别健谈,“为民瓷厂是主要生产出口瓷厂家之一,一直都获得外商好评。随着生产展出口订货量的增加,厂里又相继生产了玉玲、异小莲等咖啡具配套,当时,我们每天都很忙,忙着生产和创新,有时晚上都顾不上吃饭,大家围在作坊旁开创新质量分析会,虽然很忙碌,但感觉生活的很充实。”他表示,当时的工作场景已经成为他脑海里永不褪色的记忆。

在他的记忆中,为民瓷厂获得了无数的荣耀,“我在为民瓷厂工作了几十年,对为民瓷厂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见证了为民瓷厂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无法忘记那份荣誉和辉煌。”

据叶日新介绍,为民瓷厂生产“高美”牌高中档新彩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茶杯、盘类和部分陈设瓷、礼品瓷。日用瓷器制作工艺精细、瓷质光亮洁白,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3年日用陶瓷盖杯获轻工部产品评比第一名、1984年获全国同行业质量优胜奖。其中20头新彩西餐具、“高美”牌新彩金菊花杯、45头西餐具分别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6年有机硅在石膏模具中的应用获轻工部科技进步奖;1987年高铝质纺织瓷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1991年高美牌45头西餐具、15头咖啡具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65年原上海市委书记曾狄秋同志一行来高级美术瓷厂参观。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民瓷厂特意为接待尼克松生产了一种茶杯,此杯采用高白釉原料,造型秀丽,线条挺拔,杯体与杯盖结合得体,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之后,这种茶杯被称为“尼克松杯”,被人们广为流传。“尼克松杯”名声世起,许多名人和有识之士纷纷慕名前来选购这馈赠与收藏的珍贵佳品。二十多年来,她长盛不衰。

1898年5月,为迎接戈尔巴乔夫访华,为民瓷厂美研部全体陶瓷艺师们全部上阵,日以继夜不停描绘、烧炉烤花,终于在戈尔巴乔夫访华的前五天,将“戈氏西餐具”安然无恙送抵北京。“这为瓷都景德镇争了口气,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争了光,当时在餐具成品后,大家都欢呼着,大家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叶日新说。

记者了解到,为民瓷厂还有很多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参观团,国内著名影星秦怡,电影《闪闪红星》摄制组和影星们都曾经来为民瓷厂参观。

在“乱动”中,扭转局面

据朱丽芳介绍,为民瓷厂刚刚投产十八个月便迎来了一场“文革”风暴,他和所有的企业一样,在“乱动”中,正常运作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各项厂规厂纪、岗位责任全部冲夸,生产半停产,生产抢工图快、粗制滥造,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急剧下降。

1966年6月6日,“高级美术瓷厂”更名“为民瓷厂”。1977年4月中央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提出要“建设大庆式企业,普及大庆式企业”。为民瓷厂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首批建成大庆企业之一。在市委、市政府和陶瓷工业公司的指导下,投大庆式企业的标准进行企业内部整顿,首先是整“软、散、懒”的企业领导班子,然后恢复和完善在“文革”中被冲击掉的“八大”规章制度,对全厂126个生产工种岗位和46个生产辅助(服务)工作岗位,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和经济责任,真正做到,事事有人责、人人有专责、岗位有纪律,办事有准则。同时开展“红旗岗位”、“红旗能手”的劳动竞赛,把工人在“文革”中压抑多年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人厂出现工作井井有序、生产热气腾腾的新格局。

同年10月下旬,市委在该厂召开“学大庆”现场交流会,会上提出了许多先进思想,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口号。会后仅5天的时间里有景德镇市陶瓷系统、工作、国防、交通、二轻、商业等六个系统31个企业和单位,计4500余人来厂参观和学习。

1980年2月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为民瓷厂《大庆式企业》称号。“用现在的眼光回顾和观察当年的做法。大庆的经验确实扭转了‘文革’造成的‘脏、乱、差’,‘懒、松、散’现象,给为民注入了新的生机,为82年进行全面企业整顿工作夯实了基础,这是一段为民人值得引以自豪的历史。”原党委书记张小良回忆起厂里当时的情况激动地记者说。

未来:华丽转身,再续传奇

为民瓷厂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前提下,产品逐步走向中高档,花面品种以美国市场为主攻方向,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美瓷20头西餐具,首先投入生产,并获得良好效益。45头各式西餐具相继投入生产,成交数逐步以30%递增,逐成为该厂主导产品。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外观符合对美瓷要求,深受国外客户青睐。

今后为民瓷厂将重点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形成转型再发展的局面,“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可谓是顺应时势,正当其时,延续古代御窑到当代官窑的珍稀文脉。为民瓷厂作为‘一轴四方六片’的核心区域,将实现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的华丽转身,再续为民传奇,达到质的飞跃。”朱丽芳说。

景德镇举行系列活动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天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千年瓷都景德镇举行窑神童宾祭祀活动、明清御用龙缸窑复烧点火、红店明炉暗炉首次复烧点火、阎崇年《御窑千年》新书首发捐赠仪式、“唐英纪念馆陈列”专家研讨会等众多活动,文化名人齐聚景德镇古窑,共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上午9时30分,第三次窑神童宾祭祀活动在5A级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举行,众多史学、陶瓷和民俗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出席祭祀仪式,共同纪念舍身入窑的“风火神”——童宾。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表示,童宾是景德镇制瓷窑工世代祭祀的窑神,童宾故事、童宾精神在发展史上影响重大。隆重祭祀窑神童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

童宾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为明末以来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之一。童宾,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烧瓷技师。为抗议朝廷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以骨作薪,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被民间尊为“风火神”、“窑神”。

随后,随着第一把火伸入窑内,明清御用龙缸窑成功实现复烧点火。龙缸窑是明清御用瓷窑之一,专门烧制大龙缸。因其烧制的瓷缸大多绘画青花云龙,所以称为龙缸。窑室宽2.1米,进深2.1米,高2.25米。每窑只能烧制一口龙缸。每窑烧炼需溜火七日夜,紧火二日夜,歇火冷却数天后才可开窑。窑神童宾舍身入窑烧制龙缸的故事经久流传。2013年,龙缸窑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复建复烧成功。今天明清御用龙缸窑再次点燃了复烧圣火。

景德镇御窑是中国陶瓷史最精彩的篇章,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最新力作《御窑千年》最近出版发行。活动仪式上,阎崇年先生和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代表向南昌师范学院、景德镇市教育局、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管理处、艺术研究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市图书馆、职业技术学院捐赠了《御窑千年》著作。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对记者表示,“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特别是明清御用龙缸窑和红店明炉暗炉相继点火成功,标志着古窑对国家非物质遗产——传统制瓷工艺的保护逐步走向丰富性、整体性和完整性,既保护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增添了景区景点文化内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颁奖盛典于21日晚举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十大陶瓷文化景观”颁奖盛典于21日晚举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十大瓷砖

相关推荐